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策略
语文素养的提升是一个永久的话题、课题,现就自己一点做法总结如下。
和谐良好的师生感情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保障。
学生与老师的关系处理好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高涨,一堂激情燃烧的语文课才会孕育-诞生。
首次接触的学生对于新面孔的老师往往是好奇与尊重、胆却等复杂的心理状态。那么对于老师就要春风化雨、创设情景,将学生的注意力、关注都集中到语文老师的身上。换句话说就是要尽大可能的吸引学生的眼球。
当然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还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与学生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感情。家访、写信、打电话询问、当学生生病时探望是必不可少的。简而言之,和谐良好的师生感情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保障。
口语交际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
如何交际那就方法多多。
在作文课上,老师要提供一种发言的平台,让学生讲讲故事、说说阅读体会、昨晚电视剧的主人公、你对剧情的猜测等等。
当然也要学生做好经典片段的讲说的记录,不可忽视学生在激情澎湃的演讲中冒出来的得意之语,那是学生的闪光与智慧。几年来的语文实践证实,这比学生反反复复的抄写效果要强许多许多。
扎实开展经典诵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又一策略。
《经典诵读策略的研究》是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课题“语文学习策略研究”的子课题。此课题研究旨在探究学生在阅读名家名篇,诵读千古美文,享受最丰盛的精神大餐的过程中的操作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美好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审美能力,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进程。对此课题研究,前一阶段我们主要是立足课堂教学,探究优质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引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在此基础上把学生引向广阔的阅读殿堂,丰厚学生的文化素养。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课堂教学以优质高效为目标,突出重点,强化训练
语文教科书中的文章是经过编者精心挑选出来的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其中有很多是名家名篇,这些文章不乏真知灼见,是作者通过生活体验亲身观察而写出的。引导学生读好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经典”文章,使学生习得读书方法,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是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1、夯实基础——低年级充分识字,提前读写,打下学生诵读经典的基础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育的基石。在小学低年级,如何让学生大量、快速、准确地识字并形成一定的识字能力,为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我们一直探索的重要课题。我校识字教学的基本思路是:以语文课本为基本教材,借鉴全国比较有影响的集中识字、分散识字、韵语识字、直映识字等方法,采用读儿歌识字、借实物识字、画中识字、识字与拼音结合、识字与识词结合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通过诵
古诗、猜谜语、讲故事比赛等形式拓宽识字渠道,让学生充分地识字。同时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引导学生根据汉字形声字表音表义相结合的特点识字,利用构字部件相加减的方法识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在此基础上,抓好提前读写,将识字教学融入学生的读写训练之中。通过几年的改革,我们低年级语文教学形成了“大量识字,提前读写”的格局。据统计,学生二年级结束识字量在二千五百字左右,超过了课标要求的识字量;同时学生的阅读能力、写话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终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抓住关键——加大阅读教学改革力度,优化教学过程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中所占课时最多,是语文教学的主体,也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主阵地。为此我们加大阅读教学改革力度,优化教学过程,在阅读教学中认真实践“重诵读、重语感、重积累、重感悟”的思想,探索“两种模式”,抓好“四个强调”。
我们着重探索了如下两种教学模式:
第一种,中高年级课例教学的模式——“立足课堂,两头延伸”。所谓“两头延伸”,即抓好课前课后。课前,让学生充分读书,充分自学,充分查找有关资料,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起点;课后,学生充分地阅读经典书籍,充分地练笔,充分地发挥个性特长。“立足课堂”,即在课堂中求落实,使每个学生真正有所得。这一模式的基本结构有六步:第一步课前预习,质疑存疑;第二步检查预习,整体感知;第三步突出重点,每课有得;第四步品评欣赏,各有所得;第五
步小结归纳,梳理所得;第六步练习运用,巩固所得。在这六个环节中,“突出重点”和“品评欣赏”是最重要的环节。
课文中的非重点段落或教学中未理解到的内容放给学生充分自学,让学生运用重点段落中学到的方法去独立品评,各有所得。这“得”,可以是课文内容方面的收获,可以是作者用词造句方面的匠心之处,也可以是文章表达方法上的独到之点。“品评欣赏,各有所得”,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方法得到迁移运用、自学能力得到了培养。
第二种,“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使学生在经历“自学质疑——质疑答疑——激疑拓展”的过程中一步步学会学习,把培养学生的质疑、解疑能力作为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着力点来抓。课堂中鼓励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不仅同求,更应求异。教学过程一般为:ϕ预习自学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标出来。κ小组讨论,看不懂的问题能否在小组内解决。λ根据小组讨论后的问题和老师的设疑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深入探究。一般让学生读读某段或某几段,带着“看看读懂了什么”的问题去学习课文。μ总结,再次质疑答疑。ν走完阅读教学的第二个过程,一般以“有什么收获?”和“课文的什么地方给你印象深?”为题展开。
阅读教学的改革中,四个强调指:
一是强调读书训练,提出了“无论怎么读都不过分”的口号。以读为主线安排教学结构,在读书的训练中尤其抓好“默读”、“品读”、
“速读”和“跳读”的训练。默读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课程标准》中早有定论。品读则是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品”出文章的味来,“品”出作者写文章的深意,达到“甚解”的境界。而“速读”和“跳读”则是语文教学的必须。因为我校规定小学阶段的学生阅读量应在200万字以上,完成此任务就必须有较快的阅读速读,具有快速浏览抓住文章大意的能力。训练读书的速读,要求一目一行,甚至一目十行。我们通过课堂教学来训练学生的这些能力,并使之落实到开放性的经典诵读实践中。
二是强调相关的语文基本功训练务必在相应的年级段过关。我们把《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训练的“点”和作文教学训练的“点”进行了有机的梳理,并分配到各年级,狠抓落实。在小学各年级段的训练重点中,前一年段的训练重点是后一年段训练重点的基础:后一年段的训练重点则是前一年段训练重点的必然发展。无论哪一年段的训练重点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后一年段的训练,都不可能顺利达到小学语文教学的总要求。
三是强调读与写的有机结合。一方面我们在改革阅读教学的同时抓好语文教材提供的八次大作文,篇篇落实。另一方面我们还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读写训练的结合点,进行大量的写作训练:看插图编故事,读诗歌编故事,续写、补写、改写课文,写法迁移仿写片断,写读后感、解说词、广告词等等。这样的训练,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