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90年代文学的印象
17.九十年代诗歌
西川和海子
。编有《海子的诗》( 1995)、《海子诗全编 》(1997)
西川,海子,骆一禾 知音一遇
诗人的成就
曾获鲁迅文学奖(2001)、庄重文文学奖( 200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阿齐伯格奖修金( 1997)、德国魏玛全球论文竞赛十佳(1999) 等。 参加过荷兰鹿特丹国际诗歌节(1995)、法国 巴黎瓦尔德玛涅国际诗歌节(1997)、美国芝 加哥人文艺术节(2002)、德国柏林国际文学 节(2004)等。
出版的诗集有《虚构的家谱》《大意如此》(1997 )、《西川的诗》(1999), 诗文集《深浅》(2006), 散文集《水渍》(2001)、《游荡与闲谈:一个中 国人的印度之行》(2004), 随笔集《让蒙面人说话》(1997), 评著《外国文学名作导读本.诗歌卷》(2001), 译著《博尔赫斯八十忆旧》(2004)《米沃什词典 》(与北塔合译,2004)。
90年代作家的不同立场
作家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写作: 有的继续坚持传统的精英意识, 有的则走向广大的民间世界, 有的认同商品经济条件下的通俗文学倾向, 还有人转向极端化的个人世界,勾画出形色各 异的私人生活……
新诗的外在冲击
一是人们以实用的、世俗的眼光来打量这种非 实用的、心灵性的文学样式,这必然使他们失 望并疏离诗歌; 二是其他文学样式和文化样式的挑战。 这种处境使90年代以来的诗歌在获得了广 泛自由的前提下又成为生存环境最为艰难的“ 边缘性”文体。
第二十六章 90年代的诗
一、九十年代的诗歌环境
一方面,中国知识分子的精英意识在80年代末 遭到了严重挫折,很多作家都已放弃对社会理 想或时代主题的盲目认同; 另一方面,商品经济大潮猛烈地冲击了传统意 识形态的陈旧格局,文学无法再继续承担对社 会理想的许诺和表达。(诗歌被边缘化,诗人 大多是“业余身份”,专职的诗人相当罕见。 )
90年代的文学思潮
❖ (三)女性文学创作思潮:铁凝、陈染、王安忆等
❖ 1.共同特征
❖ 女性写作最引人注目的特征之一便是充分的性别意识与性别 自觉。——女性写作显露出在历史与现实中不断为男性话语 所遮蔽、或始终为男性叙述所无视的女性生存与经验。”
❖ 2.类型
❖ (1)社会复合型
❖ 以张抗抗、铁凝、王安忆等为代表。她们的文本或关注女性 命运、或书写城市的文化氛围与妇女命运的关系,基本上是 站在中性的立场,塑造人物、揭示主题。代表作有:张抗抗 的《淡淡的晨雾》《北极光》《夏》《红罂粟》《隐形伴侣》 《情爱画廊》;铁凝的《砸骨头》《孕妇和牛》《午后悬崖》 《永远有多远》《玫瑰门》;王安忆的《叔叔的故事》《纪 实与虚构》《香港的情和爱》《岗上的世纪》《长恨歌》等。
❖ 5.文坛三足鼎立:官方主流意识形态文学、知识 分子精英文学、大众世俗文学三分天下。这三大板 块在创新独立、坚定固守、回归传统等方面呈现出 了各自的特色,使得当代文坛佳作不断,精彩纷呈。
❖ 6.文学批评的出现新的特征,即理论化和学院化。
(三)90年代文坛变化原因
❖ 1.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确立,在影响人们社会 心理的同时,也深层地影响着写作者固有的文学观 念;在影响了作家身份的同时更影响了文学作品的 生产方式,使文学变成为了社会综合力量参与的创 造活动。
❖ 2.相对自由的“无名”时代的出现,为作家的创 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自主空间。人们无论是表现自 我欲望的追求与实现,还是展示隐秘的个人感受与 体验,都比以前少了诸多顾忌。
❖ 3.全球化语境的冲击,使文学作品的重心地位有 所偏移。为了生存,许多作家将目光转向了通俗文 学,书写了一批具有媚俗色彩的通俗文本。
❖ 2.长篇小说创作的兴盛。不论是先锋文学、寻根文学、新 写实,在80年代,各个文学流派均主要以中短篇小说为主。 至90年代,随着作家和新时期文学的进一步成熟,长篇成为 众多追求的东西。如贾平凹的《废都》、陈忠实的《白鹿 原》、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陈染的《私人生活》等。 而其原因主要有:(1)作家的“文学史”意识;(2)各种 “文学奖”的暗中激励;(3)市场经济的推动,如电影电 视改变的需求。
第五讲 90年代文学反思
第五讲 90年代文学的反思关于90年代文学的状况和90年代小说的状况,教材追求“价值中立”。
什么是价值中立呢?尼采说追求价值中立就是佛陀的态度,佛陀的态度其实就是拒绝对事物表态,拒绝作是非价值的判断,佛陀的智慧就是对世界闭上眼睛。
为什么?因为要保命、要长生不老,所以就闭起眼来对世界没有态度,只有价值中立才能长生不老。
同样的,教材和知识分子只有价值中立,才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见尼采:《论善恶的谱系》)。
教材常用一些价值中立的词来描述我们90年代的一些文学状况。
其中比较喜欢用的词是“某种……”,其实我和大家一样,看别人的文章特别害怕看的就是类似“某种”这样的词,某种、某种……究竟是“哪种”啊,也不说清楚或者不想说清楚。
比如说,“市场化是90年代的一个重要特点,在80年代主要表现为计划经济体制某种理念的调整”。
——到底是哪一种理念的调整呢?没有说。
不过,有一点教材是肯定的:市场化是90 年代变动主要的方面。
那么,市场化时代还有没有“文学一体化”呢?还有没有文学的政治化呢?市场化对于社会政治机制、文化机制有什么影响呢?这就是个更复杂的问题了。
因为文学史叙述当代文学发展的基本线索,是讲由纯文学到文学的政治化,再“由一体化到多元化”,那么1990 年之后的市场化时代还有没有一体化、还有没有政治呢?按照文学史的叙述逻辑来说,好像应该是没有了。
但教材又说90 年代“文学与政治权力、与市场之间建立了某种既对立又同谋的复杂依存关系”。
这里又是某种,哪个“某种”?教材在这里说:“总而言之,那种用以描述权力空间的方式,如官方和民间的对立,类似这样的描述方式在使用上已经不在那么简便和行之有效。
”——至于用怎么样的描述方式才行之有效呢?好像也不太清楚。
再一个就是大众文化。
90年代主要的是大众文化的兴起,表现为“主要满足窥秘猎奇、感官刺激、时尚需求的欲望的作品大量涌现”。
这是教材关于90 年代文学状况的第一部分。
概括起来它主要讲了两个方面:市场化(市场化和政治与国家权力的关系)、大众文化的兴起。
论20世纪90年代诗歌的现实性与中国性
论20世纪90年代诗歌的现实性与中国性20世纪90年代的诗歌写作是在对“后朦胧诗”的反思中展开的.对现实性与中国性的特别强调是20世纪90年代诗歌的重要特征.对现实性的强调使诗人摆脱了20世纪80年代的那种飞翔状态,重新落回了大地,从而重塑了诗人的审美趣味和诗歌品格;而对中国性的强调,不仅包含了对传统文化的激活与当下经验的再现,而且也清晰地意识到两者与现代性以及全球化之间的紧张.现代化的发展带来了经济的腾飞,却也使得人们的生活与生存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重又变得恶劣。
今天,自然破坏、灾害肆虐,人们的思乡情绪渐趋浓厚;信仰缺失、情感淡漠,人们漂泊无依,生活热情贫乏。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西部诗人深入西部,在这片荒凉的大地上高歌或低吟西部精神,以期使世间的万物回复自身灵性,为漂泊无依、迷惘不安的人们指引方向,寻回心灵的居所。
西部诗人他们要么赞美西部人永无止息地回乡之路以及西部璀璨的宗教世界,并对故乡心怀眷念,执着追索心灵的家园;要么在诗歌中表达对原始风尚,先民的优秀品质的赞美以及对人性和生命力的呼唤,以寻回一种意义充盈,人格健全的人的生活;要么热情地讴歌大自然的瑰丽景象以及其对于西部人淳朴人性的哺育,感恩大自然慷慨的馈赠和伟大的包容,以呼唤人与自然的和谐。
九十年代西部诗人们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原始的,人们人性淳朴而心有居所、生命力充盈,充满神性色彩,人与自然和谐的西部,以作为对于现代性的一种反抗,其意义是重大的。
尤其是其所展示的景象往往并非来自彼岸或想象,而是来自我们实实在在的西部,西部的部落民族,受难而坚韧生存的人们。
事实上,不论是高凯或牛庆国笔下耕织于西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还是阳飏、叶舟笔下虔诚向佛的僧侣和行者,甚至是诗人本身以及这里的万事万物,都无疑树立起了一座西部精神的丰碑,无时不向我们昭示着一个灵魂上升、诗意安居的西部。
上世纪80年代是雁翼诗歌创作的第二个高潮,在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中,他坚持"现实性"的创作原则关注现实、审视现实、反思现实,深刻地表现了上世纪80年代的社会风貌.雁翼诗歌中的现实性的创作原则与其一贯坚持的艺术手法紧密相连,诗歌中形象化地塑造了鲜明的富有时代特征的"时代形象",这不仅是时代精神的书写,同时也是诗人审视现实生活后的生存经验的凝结.在当前的新诗研究格局中,学者对1917—1949年间的白话新诗和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朦胧诗讨论较多,而对“90年代诗歌”则关注不够。
当代文学专题请简述90年代文学创作的基本特征
当代文学专题请简述90年代文学创作的基本特征
90年代的文学创作呈现出以下基本特征:
1. 多元化:90年代的文学作品在主题、风格和形式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既有对传统现实主义题材的挖掘,也有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尝试和创新。
2. 深入探索个体与社会的关系:90年代的文学作品更加关注个体与社会的
关系,深入探讨了人在社会中的位置、人的尊严和价值等问题。
3. 强烈的反思意识:许多作家在作品中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注和思考。
4. 跨文化交流与融合: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90年代的文学作品也呈现
出跨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特点,既有对外国文学的借鉴和吸收,也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重新诠释。
5. 语言创新和实验:许多作家在语言上进行创新和实验,尝试用新的语言形式和技巧来表达思想和情感,使得90年代的文学作品在语言表达上也独具
特色。
6. 对现实的关注与批判:90年代的文学作品对现实社会的问题和矛盾进行
了深入的关注和批判,反映了当时社会变革时期的种种问题和矛盾。
7. 形式创新与探索:许多作家在形式上进行创新和探索,突破了传统的叙事结构和形式限制,更加注重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价值。
总体来说,90年代的文学创作在主题、风格、语言、形式等方面都呈现出多元化和创新的特点,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性的复杂性。
90年代文学
(二)90年代长篇小说的风格:多元的艺术风格
1、 现实主义、浪漫主义风格 • 1)“陕军”:陈忠实、贾平凹、路遥等 • 2)50年代的作家:王蒙、陆文夫、刘心武等 • 3)“知青作家”:张承志、王安忆、史铁生,铁凝等 2、西方现代派技巧 • 1)先锋小说:残雪、苏童、余华、莫言、格非等 • 2)新写实小说:刘震云、刘恒、池莉、方方 • 3)“晚生代”:陈染、林白、海男(她们的长篇更注重“私 人性”和“人性”特征,其表现风格更随意,在书写灵性的同 时,甚至无视社会公共空间的存在。)
朱文、韩东、鲁羊、徐坤、刁斗、李冯、王 彪、述平、邱华栋、毕飞宇、刘继明等, 作为新生代小说的代表作家,他们以对自 我人生与心态的录写与描绘,以对他们这 代人的生活境遇和精神状态的深刻体验和 生动叙写,成为九十年代文坛的一种景观。 他们虽然在题材的选择、艺术的追求、创 作的风格等方面各不相同,但由于他们出 生与生活的文化、文学的背景相近,使他 们的文学创作与追求有着许多相近之处。
•
• •
1、大众文化水平普遍不高——通俗化的作品 2、重视文学的娱乐功能——“看点”、“卖点”
•
90年代的大众通俗小说有三大特点:
• (1)台湾文学中的通俗文学作品被更 大规模地引进大陆。如金庸的新武侠小说,
琼瑶的言情小说,梁凤仪的新财经小说,高 阳的新历史小说等。
• (2)公安题材创作成为通俗文学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纪实的,还是虚
• 新体验小说:是对“新写实小说”的一种发展和 继续,它是在“新写实小说”对真实性的注重基
础上,进一步强化“小说”与“真人真事”的联
系,使小说具有了某种“新闻”的性质。
它要求作家在创作之前亲身体验他所要表现的
某种生活环境,甚至自己暂时加入到那种生活当 中,以取得与所要表现的人物相同的“心理体 验”,从而使作品更具“现场感”。
简述九十年代文学创作的基本特征
简述九十年代文学创作的基本特征1.引言1.1 概述在九十年代,中国文学创作展现出了一些独特的特征。
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经济改革的推进和外在文化的浸润带来了新的思潮和文化背景。
这种社会变革的浪潮也深刻地影响了九十年代的文学创作。
首先,九十年代的文学作品展现出了对传统价值观的质疑和拷问。
在这一时期,传统的思想观念逐渐受到挑战,人们开始关注个体的自由和独立。
这种思潮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作家们开始表达对社会和家庭观念的反思,并探讨自我身份认同的问题。
其次,九十年代的文学作品呈现出了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敏锐触觉。
随着社会转型的进行,社会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九十年代的作家们敢于以敏锐的目光审视当下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合理,通过揭示社会问题来表达对社会的关切和呼吁。
另外,九十年代的文学创作中充满了反叛和思考的精神。
在这个时期,作家们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反叛达到了高峰,他们试图打破旧有的文化束缚,寻找新的文化表达方式。
他们以自由的姿态大胆探索,追求个体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这种反叛和思考的精神使得九十年代的文学作品充满了创新和活力。
总而言之,九十年代的文学创作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展示出了独特的风貌。
作家们对传统的思想观念进行了质疑和拷问,呈现出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敏锐触觉,并展示出反叛和思考的精神。
九十年代的文学作品承载着时代的变革和个体的心声,为我们提供了深度思考和审视社会的机会。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在九十年代的文学创作中,文章结构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富有实验性。
与此前的文学作品相比,九十年代的文学作品在结构上更加注重个性化和独特性,许多作品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形式和结构方式。
首先,九十年代的文学作品在结构上突破了传统的线性叙事方式,采用了更加复杂的非线性结构。
这种非线性结构往往通过回忆、闪回、倒叙等手法,将故事情节进行打散和重新组织,给读者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
这种结构的运用使得作品中的情节更加扣人心弦,读者需要在不同的时间线之间进行跳跃阅读,体验时间与空间的错位感。
中国1990年代以来的文学状况
•
张悦然,1982年出生于山东济南, 于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专业本科 毕业。已出版作品有:短篇小说集 《葵花走失在1890》、《 张悦然 十爱》。长篇小说《樱桃之远》、 《水仙已乘鲤鱼去》、《誓鸟》, 图文小说集《红鞋》,主编主题书 《鲤》系列等,是中国最具影响力 的青年作家之一, 2006年12月 15日,“2006第一届中国作家富 豪榜”重磅发布,张悦然以300万 元的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 23位,引发广泛关注。
“中国五大女性作家”
• 夏果果 ,陕西人,曾任《爱人》、《知音女孩》 等杂志编辑。著有《碎》、《今世为贵妃》。即将 出版《城市小贱人》。她的文字唯美、大气,是陕 西新一代青年作家的实力派代表,媒体把他与安妮 宝贝、沧月、郭妮、张悦然一并称作 • 安妮宝贝 ,原名励婕,一名在网络上四处飘荡的 人。从1998年10月开始在网络上写作和发表作品, 以《告别薇安》成名于江湖,是2000年国内风头最 健的网络文学作者。职业曾经历金融、编辑、广告, 现在从事文化产品的策划及内容制作,任职出版社 编辑。著有八月未央》、《彼岸花》、《告别薇安》 《蔷薇岛屿》、《二三事》《清醒记》、《莲花》 等。
• 郭妮简介:著有《麻雀要革命①②③④》、《天使街23号① ②③④》、《恶魔的法则①②》、《壁花小姐奇遇记①②③》 等书,主编MOOK《火星少女》,目前在创作《再见,苏非 斯》,《帝凰高中》系列。被文学界、媒体、评论界评为“第 三代青春文学第一偶像”。其小说的版权被香港、台湾以及法 国等国家和地区引进,其中台湾版已出版。郭妮成为到目前 为止被中国大陆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引进版权最多的青春偶像 作家。 沧月 2002年末,连续在台湾和大陆出版武侠作品《幻世》 《沧海》《雪满天山》《听雪楼系列》等等,同时顺利通过 了入学考试,在浙大开始建筑设计专业的研究生深造。先以 武侠成名,后转涉奇幻写作,均取得好成绩,多本各个出版 社编的2002、2003年度网络佳作选编均收入所写的文章。大 陆的《幻世》-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年底出版《听雪楼· 血 薇》-新世界出版社 2005年出版《镜· 双城》和《花镜》。 2006年出版《七夜雪》等。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文学漫思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文学漫思作者:刘鹏程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5年第09期摘要:文章选取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文学的几个关键词,以此为切入点,对九十年代中国文学进行了反思,认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一个一个文学神话消解的时代,一个文学“回归自我”的时代。
关键词:九十年代文学;反思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6-0028-01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文学渐行渐远,学界也由最开始的倒声一片中开始转向反思。
下面就从这片倒声中选取几个关键词谈谈我对九十年代中国文学的看法。
一、文学边缘化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学失去了头上耀眼的光环,文学家一夜之间从“天之骄子”变成了一个自谋生路的流浪艺人,“小说似乎正在死亡。
”文学边缘化了。
“边缘化”一词正流露了他们心中多少不甘与叹息。
但凭什么文学就应该坐在殿堂之上呼风唤雨,享受掌声雷鸣之誉,我们挑粪桶的、卖茶叶蛋的就应该风里来雨里去,招人鄙弃,独担顾影自怜之苦呢。
文学既不高于生活,也不低于生活,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武汉的热干面、西安的凉皮,有人吃有人做,只不过热干面凉皮后来一时“小人得志”,合了某某人的胃口与需要被招进了御膳房。
得了志的文学就摇起尾巴起来,衣锦还乡,指点江山,俨然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嘴脸。
孰不知他的祖先也就是住山洞衣不遮体的野蛮人茶前饭后的八卦新闻。
文学欺压我们太久了,我们对文学太盲目太尊敬太畏惧了,文学被宠坏了,文学家们太娇弱了,以致无法接受生活本来就是“无人喝彩”的事实。
但生活的本质就是“无人喝彩”。
所以“文学边缘化”其实应该叫做文学“回归自我”、“官复原职”。
当然在日益边缘化的九十年代中国文学依然有二张——张炜、张承志等人在继续做着昨日辉煌的黄粱美梦,那自让他们做去,没人有权利去干涉他们,他们有这个自由。
文学边缘化,这是文学的正常化,也是文学的宿命。
文学不需要霸主,只要平民。
90年代诗歌及其对新世纪的影响
沈浩波:下半身写作及反对上半身 ● 强调下半身写作的意义,首先意味着对于诗歌写作中上 半身因素的清除。 ● 知识、文化、传统、诗意、抒情、哲理、思考、承担、 使命、大师、经典、余味深长、回味无穷„„这些属于上半 身的词汇与艺术无关,这些文人词典里的东西与具备当下性 的先锋诗歌无关,让他们去当文人吧,让他们去当知识分子 吧,我们是艺术家,不是一回事。 ● 你们所受的知识和文化的摧残难道还不够吗?你们一张口, 说出的全是别人咀嚼过的话,你们生活在别人的唾沫中,你 们早就失去了自己。失去自己的人还来侈谈什么诗歌?别说 什么知识和文化了,你们不感到恶心吗?
● 80年代,尤其是第三代诗歌运动开始后,中国诗歌的先锋性 主要表现在语言意识的觉醒上,“语言”问题是这个时代的主 要问题,所以韩东说“诗到语言为止”。80年代围绕语言的探 索以非非诗派和他们诗群中的一部分诗人(韩东、于坚、丁当、 于小韦、小君)代表。围绕这个问题,80年代甚至不能严格地 用时间来划定,我以为的80年代,从杨黎的《撒哈拉沙漠上的 三张纸牌》为开始,到韩东的《甲乙》为结束。80年代结束了, 诗歌真的只到语言为止吗?不,语言的时代结束了,身体的时 代开始了,90年代是一个身体觉醒的年代,虽然这一点,早在 80年代的莽汉诗群那里就有了萌芽,但到了90年代,到了伊沙 和贾薇那里,身体性才真正开始被自觉的关注和实践。
● 我在一首诗中写道,时代都已经变成这样了,有人还在做 着关于大师的美梦,我想说,他可真够傻的。是啊,哪里还有 什么大师,哪里还有什么经典?这两个词都土成什么样了,你 们居然还不知道,或者说不愿意知道,你们不是太落伍就是太 胆怯,你们太傻了,你们的写作一点意思都没有。不光是我们 自己不要幻想成为什么狗屁大师,不要幻想我们的作品成为什 么经典,甚至我们根本就别去搭理那些已经变成僵尸的所谓大 师、经典。 ● 我们需要的是力量,是瞬间的力量,是一针戳下去见到血 的力量。“瞬间的力量是快感,是满足,而非舒缓的思考后的 麻痹的力量。”(盛兴)“我讨厌历史,所以绝不想载入史册, 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都有一股屎的味道,我想呆在里面一定很 难受。我还想奉劝别人也不要到里面去,那里不是人呆的地方, 甚至也不是鬼呆的地方。”(李红旗)完成我们的这些瞬间吧, 这就够了。 ● 承担和使命,这是两个更土更傻的词,我都懒得说它们了。
90年代中国文学状况剖析
• (三)不同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立场的公 开呈现。
• 1、主流文化:国家意识形态文化、官方文化、 正统文化 • 2、知识分子文化:高雅文化 • 3、大众文化:流行文化、通俗文化 • 各种文化现象常常互相交叉、渗透。 • 在80年代,文学讨论的重点是“文学与政治” 的关系;在90年代,文学讨论的重点是“文学 与商业”的关系,“雅”与“俗”,“纯”文 学与“通俗”文学的关系。
Thursday, October 25, 2018 10
•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童庆炳教授把文学放 在主体与客体、个人与社会的两种关系中加以 考察,对文学的性质和功能做了深入而全面的 考察,运用系统论的方法,把文学分为三级性 质: • 一级性质:生命性、文化性、承继性、意识形 态性、艺术性等五种。 • 二级性质:再现性、表现性、情感性、社会性、 价值性、道德性、娱乐性、符号性等八种;然 后,又由这八种派生出三十七种三级性质来, 构成新的文学观念。
Thursday, October 25, 2018 13
•
“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的作品,诸 如天津女作家柳溪描写抗日战争的长篇 小说《战争启示录》;浙江女作家王旭 峰写一个茶叶世家的长篇小说《南方有 嘉木》;江苏女作家黄蓓佳的儿童题材 小说《我要做个好孩子》;深圳中学生 郁秀的自传体长篇小说《花季雨季》; 江苏作家周梅森的长篇小说《人间正 道》;山东身患残疾的女作家张海迪的 散文集《生活的追问》等等。
24
• 四、90年代的长篇小说
• (一)90年代为什么会出现长篇热 • 从数量上看:80年代末90年代初,大概每 年有三百多部长篇问世。1995年约700余部, 1996年800余部,1997年逼近1000部,从数量 上讲,在中国文坛少见。 • 从质量上看: 1982—1991年的三届“茅盾 文学奖”共有 16部长篇获奖。 1993年陕西几 位作家推出了几部影响较大的长篇新作,评论 界又把1993年称之为“长篇年”。
九十年代初中语文课本的经典回忆
3、背影:作者朱自清。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回忆的是1917年父亲送作者去北平读书的往事。
4、短文两篇:《散步》作者:莫怀戚。选自1985年8月2日《中国青年报》。
《金黄的大斗笠》作者:高风。选自1986年6月1日《南京日报》。
15、记一辆纺车:作者吴伯萧。
16、我的小桃树:作者贾平凹。
17、散文两篇《成功的秘诀》作者茨威格;《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作者莫泊桑。
18、短文三则:《爱莲说》作者周敦颐,《陋室铭》作者刘禹锡《伤仲永》作者王安石
19、怀疑与学问:作者顾颉刚。
20、短论两则:《论<基本属实>》《偃旗息鼓和圆满结束》
21、发问的精神:作者启凡
33、古代诗歌五首:《敕勒川》,《石壕吏》,《秋浦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钱塘湖春行》。
初中语文课本第三册
第三册
1、中国石拱桥:作者茅以升。
2、北京立交桥:作者刘宗明。
3、短文两篇:《吴门桥》作者碧野。《母亲架设的桥》作者水上勉。
4、巴黎的桥:作者张祝基。作者时任人民日报驻法国记者。
5、短文两篇:死海不死。《统筹方法》作者华罗庚。
1、我的老师:作者魏巍。写于1956年9月,是作者应《教师报》之约而写的。
2、挺进报:作者罗广斌等。节选自人物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
3、山的那一边:作者陆芸芸。陆芸芸是著名编剧陆柱国的女儿,记者。作品散文集《兔子长大以后》。本文节选自1988年12月2日《人民日报》。
4、刘胡兰慷慨就义:是一篇新闻稿。出自新华社晋绥一九四七年二月七日电。
29、天上的街市:作者郭沫若。选自《郭沫若选集》。本文是作家1921年10月创作的一首现代诗。
关于余华80、90年代作品的分析
论关于余华80、90年代作品的分析摘要:80年代初《人民日报》发表社论为文艺与政治的关系定下“二为方针”的基调,这一时期的作家,大都刚刚从“文革”的环境中缓下神来,当时文学盛行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寻根文学及先锋小说的涌动。
他把生存苦难作为小说的基本主题,从他80年代的小说来看,“苦难”就像原罪一样是人类永远挥之不去的阴霾,人类生来就是受苦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必须忍受隔膜,忍受伤害,忍受亲情的丧失和理想的破灭,暴力、死亡、世界的荒诞性和非理性构成为人类生存困境的表征,构成了这个苦难世界的本质。
90年代是在先锋小说的进一步升华,继续不断与大众化、本土化的思维相融合,作品强调个体的存在,展现个体的生存欲望、性欲,个体成为生活本身。
关键词:卡夫卡,现实主义,后现代,先锋精神八十年代开始创作的时候受到卡夫卡的影响较深,同时也是因为刚开始写的都是短篇小说,写作方式上更加自由,不注重人物自己的声音。
到了九十年代在开始创作长篇小说的时候,发现写着写着小说人物都好像有自己的声音,于是一改之前的写作方法,让小说里的人物发出自己的声音,不再一贯的按照余华自己的“暴君“式思想推动剧情。
叙述手法《现实一种》中里的在文中有一段,皮皮爬到祖母身旁,偷吃一点咸菜。
因此祖母此刻还在眼泪汪汪,她喋喋不休地说着:“你今后吃的东西多着呢,我已经没有多少日子可以吃了。
还有文中,山峰的妻子回到家中,看到了院子里躺着一个小孩,旁边还有些血迹,她走到近旁试探性地叫了几声儿子的名字,儿子没有反应。
这时她似乎略有些放心,仿佛躺着的并不是她的儿子,回到卧室发现儿子不在摇篮里,才知道躺在地上的是自己儿子。
可以看到在这样的一个家庭中的人,都是非常自私,心里面总是把自己的事情要放在第一位的,其他的就漠不关心。
祖母不关心孙子,山峰的妻子不关心山岗的儿子。
(山岗是山峰的哥哥,双方皆有儿子,住在一个院子里)《在细雨中呼喊》中,一年秋天冯玉青紧紧抱住王跃进的腰,她要求王跃进陪她去做孕检,冯玉青宁愿丧失名誉,克服羞怯去抱住这空荡荡。
论90年代女性散文的创作
论90年代女性散文的创作90年代是中国女性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女性散文作品在这个阶段出现丰富多样的变化。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内容主题、文学风格三个层面对90年代女性散文的创作进行分析。
一、历史背景90年代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阶段,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社会文化生活也逐渐多元化。
对于女性来说,这个时期是值得借鉴和发掘的。
作为母性本能的代表,女性在散文中表现出对生命、爱情和家庭的关注和表达,同时也关注社会问题,借助散文反思自身处境,探索自我身份和角色定位。
二、内容主题1、感受与经验女性散文以情感为主题,突出女性独特的感受与经验。
例如,小说家席维娜在《女儿情》中触及了从成长中逐渐发展出的心理痛苦和重压。
同时,女性散文也着重关注母爱、家庭与婚姻等主题。
例如,章颖在《最浓厚的乳香》中描绘了母亲对待儿子性别选择的支持与理解,同时也借助女性视角探讨家庭和社会问题。
2、社会问题90年代的社会问题主要是由人权、家庭暴力、职业机会和地位不平等等问题导致的。
许多女性散文都将这些社会问题作为主题,将女性置于一个更广泛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中。
例如,王朔在《阳光美女》中探讨了职业女性的困境,杨照在《妇女半辈子》中通过女性视角描述了家庭暴力的残酷现实。
三、文学风格女性散文创作在风格上具有一些鲜明的特点。
首先,女性散文注重情感表达,强调语言直接、真实,语言简练、丰富多彩。
其次,女性散文的叙述方式更注重细节、个性化的呈现,向读者展现具体的生活场景,令人仿佛身临其境。
此外,女性文学也注重文化和传统的联繫,表现出更强的文化认同和性别特点,深化了女性散文的表达深度。
综上所述,90年代女性散文创作是中国女性文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阶段。
在历史背景、内容主题、文学风格等方面均有鲜明的特点,充分反映了当时女性对社会和自我的认知与思索,也为今后的文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启示。
90年代文学思潮及新写实小说解析
三、以池莉《烦恼人生》为例, 分析新写实小说创作特点
• 2、“零度”叙述口吻
• 新写实小说的叙述者往往是单纯的旁观 者,不动声色地叙述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叙述者极少分析人物心理或自我阐释, 不显示明确的判断倾向。
三、以池莉《烦恼人生》为例, 分析新写实小说创作特点
• 3、“生活流”式的叙事结构
• 不重视情节结构的过分戏剧化,重视叙 述方式的完全生活化。
三、后现代主义与文学的 世纪末重构
• 1、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中国作家创 作的影响; • 2、90年代,文学批评的理论化;
四、90年代文学的总体状况
• • • • • 新写实主义 新历史主义 女性小说 新生代(晚生代)小说 散文创作
新写实小说
• 一、含义 • 1、产生的背景; • 2、含义 • 新写实“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 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 • 以写实为主要特征,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 原,诚直面现实,直面本态人生的新的文学倾向。 • 新写实小说发端于1987年,这一年,《钟山》杂志 正式打出了“新写实”小说大联展这面大旗。从此 以后,一批冠以“新写实”名称的小说在文坛上不 断涌现。其中主要以池莉、方方、刘恒、刘震云、 刘庆邦的代表作家。
《烦恼人生》之工人印家厚的一天
• • • • • • • • • • • • 早晨3时40分,儿子雷雷滚落床下,夫妻吵嘴; 6时,刷牙洗漱叫醒儿子赶上渡轮; 公交车上与年轻姑娘发生冲突; 赶上渡轮,旁观打牌、与小白谈文学 与儿子雷雷吃早餐,送儿子插班进厂里的幼儿园; 8时,进厂上班,迟到1.5分钟 三十元奖金泡汤,与徒弟雅丽搞点小暧昧; 中午,午餐小白菜里吃出了半条菜青虫; 午睡时,儿子雷雷被关“禁闭”; 给老丈人买寿礼,茅台两斤96元,买不起; 收到知青朋友的一封信,思绪万千; 下午,接待参观团,被工会派了任务组织联欢会,为国宝大熊猫捐 款2元(厂长也只捐了5角); • 下班后,接上儿子,回家吃饭,饭后洗碗,得知妻子老家亲戚来玩, 借住他家; • 晚上11点36分,上床睡觉,妻子告知房子要拆迁。
90年代文学学习心得
90年代文学学习心得
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书——《90年代文学》。
这是当时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而编写的文集。
它包括报告文学、诗歌、小说、散文等几个部分。
其中有不少篇目让我感受颇深。
首先,那就是四个人物:从他们身上看到了生活在社会主义新中国里的劳动者朴素的思想情操和勤劳善良的品质;又看到了他们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地域特色。
作家们真实细腻地描绘出他们所见、所闻、所历、所亲历的风土人情及自然景观,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向往。
另外,还可以看到文章结构严谨,语言优美,具有较强的艺术性。
最后,每位作家都用自己独特的笔调记录下自己内心的感悟和体验,表达了自己的喜怒哀乐。
比如说我很欣赏老舍的作品,因为我觉得老舍的作品贴近现实生活,通过平凡的事件折射出不平凡的道理,使人读起来兴趣盎然,令人回味无穷。
再次,也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点就是各种类型的作品都展示了人们精神世界的多姿多彩,但同时又不乏现实意义。
有的关注现实生活,反映了“文革”前夕人民群众对新旧社会制度的不满和渴望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有的则揭露批判了封建思想和腐朽文化,表现了知识青年要求上进的愿望;有的歌颂赞扬了坚持真理,不畏强暴的勇士;有的则塑造了勤劳、善良、淳朴、宽容的劳动妇女形象……虽然作品各异,但都饱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洋溢着积极向上的激情。
总之,这本书给予我许多启迪,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开阔了我的视野,提高了我的认识水平。
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是由于个人经历和知识水平的局限性。
相信随着我阅历的增加,知识的扩充,将会更加清楚地理解书中所讲述的一切。
结合人文精神分析90年代文学走向发展的特点
结合人文精神分析90年代文学走向发展的特点
90年代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人文精神的重塑和转型期。
在这个时期,许多作家开始探索个体与社会、个体与历史、个体与自我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一些独特的特点。
首先,90年代文学呈现出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反思。
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人们对社会变革和现代化进程带来的问题和冲击产生了深刻关注。
作家们通过作品表达了对社会问题、人性弊端、权力腐败等的批判,揭示了社会阶层困境和人性的矛盾。
其次,90年代文学追求主体性和个体价值的表达。
作家们开始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主观意识,追求真实的个人体验和内心世界的表达。
他们通过多元化的叙述形式和个体化的人物塑造,呈现了人的主观精神世界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再次,90年代文学关注历史记忆与文化认同的问题。
在社会转型期,对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的困惑和反思成为了作家们关注的焦点。
这一时期的作品中,经常涉及历史事件、个人命运与历史背景的关系、个人身份认同等话题,对历史情感和文化认同进行了深入探讨。
此外,90年代文学还注重对生命、存在的思考和探索。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人们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追问也愈发显得重要。
作家们通过小说、诗歌等形式,描绘个人的生命体验、内心的苦闷与迷茫,探寻存在的意义和真理。
综上所述,90年代文学走向发展的特点主要包括对社会的批判和反思、追求主体性和个体价值的表达、关注历史记忆与文化认同以及对生命、存在的思考和探索。
这些特点体现了人文精神的核心价值观,也为中国文学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大二中国现代文学史90年代文学思潮
——《谢冕· 新时期文学的转型——关于‚后新时期文学》
2、文学(化)转型的具体表现:
▲ 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文化心态的发生了转变。 ‚我们已经没有旧式的意识形态,只有商品消费,而商品消 费的同时就是自身的意识形态。‛
——丹尼尔· 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金钱也能生成一种专制主义,决不会比政治专制主义宽厚 和温柔。这种专制主义可以轻而易举地统治舆论和习俗,给不 太贫困者强加贫困感,给不太财迷者强加发财欲,使一切有头 脑的人放弃自己的思想去大街上瞎起哄,使一切有尊严的人贱 卖自己的人格去摧眉折腰。‛
“今天,文学的危机已经明显,文学杂志纷纷 转向,新作品质量普遍下降,有鉴赏力的读者日益 减少,作家和批评家当中发现自己选错了行当,于 是踊跃下海的人越来越多。‛ ‚今天的文学危机是一个触目的标志,不但
标 志了公众文化素养的普遍下降,更标志着整整几 代人精神素质的持续恶化。文学的危机实际上暴 露了当代中国人人文精神的危机,整个社会对文 学的冷淡,正从一个侧面证实了,我们已经对发 展自己的精神生活丧失了兴趣。‛ ——《王晓明· 旷野上的废墟》 “在90年代初,我们猝不及防地目睹了作家在 新的社会背景下的又一次的‘转向’和精神‘溃 败’。这 种转向和溃败,以前或由于政治力量的压力,而现 在,则是物质、金钱的诱惑和挤迫。‛ ——《洪子诚· 文学‘转向’和精神
90年代文学思潮
一、90年代文学转型
1、新意识形态的出现:经济实利主义
▲ 社会转型:政治—伦理为中心的传统社会向商品—市场为中心的现代社 会的渐变。
▲ 文学(化)转型:前新时期→后新时期
▲ 后新时期文学:从80年代后半期开始,新时期文学内部因为新质的产 生,出现了以告别革命、反启蒙、淡化主流为目标的新的思潮。
90年代的文学状况
二、90年代文学的总体状况
1、精英文学、大众通俗文学、主流意识形态文学三元鼎立格局 的形成。
①如果把此一时期中国文学的总体格局看成是一个金字塔的话, 那么,大众通俗文学就是它的基座,主流意识形态文学是它的塔身, 而精英文学则是它的塔尖。 ②中国的大众通俗文学经历了“从支流到合流再到主流”这样 一个曲折的过程。进入90年代后,大众通俗文学以颇具规模的文化 市场为依托,更加锐不可当,颇顺利地占据了文学的主流地位。不 作家弃雅从俗,从雅文学队伍中分化出去,加盟大众通俗文学创 作阵营。 ③主流意识形态文带有强烈的中心意识形态色彩,是国家权威 意志和利益、国家正统意识形态在文学上的代表。
在情节处理方面,几乎看不到贯穿始终的一条情节线索,
所能感受到的只是许多人在同一背景下活动。不过,尽管文 学形态改变了,但“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来描写”这种现实 主义的本质特征并没有变。
②现实主义创作实践:
陈忠实的《白鹿原》、余华的《活着》、张炜的《九月寓 言》、贾平凹的《怀念狼》、张平的《抉择》、王蒙的《季 节三部曲》、王安忆的《长恨歌》、池莉的《来来往往》、 张洁的《无字》,以及谈歌、何申、关仁山的《大厂》、 《穷人》、《年前年后》、《破产》,刘醒龙的《分享艰 难》、《威风凛凛》,李贯通的《天缺一角》等。
②对于“人文精神”的界定:袁进认为:人文精神“是对人‘存 在’的思考,对人生价值、生存意义的关注”;王蒙则强调:“人 文精神应该承认人的差别而又承认人的平等。” ③讨论的焦点问题:焦点之一是如何看待当前的人文精神状况, 如何评估市场经济大潮中文艺的“俗化”现象,如何看待文艺的价 值和功能。焦点之二是重建人文精神的现实性和可能性以及人文知 识分子对价值重构的作用。
八十年代与九十年代的文学差异
一、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小说创作概况从七十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末,小说以其广阔的艺术视野,恢弘的艺术创新和绚丽的艺术风格展现出千姿百态的世相人心,满足不同层次的审美需求,从而早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一道最耀眼的痕迹。
1、新时期小说的创作是多色彩、多情调、多音响,多层次的。
小说家不断创新,超越别人,更超越自己,这是新时期小说发展的趋势。
由于国家政策方针的理顺,小说创作进入活跃时期,出现伤痕小说、反思小说、改革小说、寻根小说、先锋小说,还有军事和历史小说等等,多是以中短篇的形式存在。
2、与八十年代相比,九十年代的拳头产品从“短平快”的中短篇转至鸿篇巨制的长篇。
同时,大一统意识形态的解体,九十年代的文学不再有主潮,多声调的意识形态同时上演。
小说的创作出现了新写实小说、新体验小说、新市民小说、新生代小说、新现实主义小说等等,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走向。
小说创作的视角渗透各个层面,大众化的小说占据主导地位。
二、两个十年小说创作走向差异成因的探究(一)、社会环境的差异是推动八、九十年代小说发展出现不同走向的基础性因素。
1、新时期小说是在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后特殊的社会环境中发展起来的。
新时期出现“拨乱反正”和“思想解放”潮流,政治体制改革和改革开放大政方针的确立,使得80年代小说创作思潮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更替特征:先后有伤痕小说---反思小说---改革小说---寻根小说---新写实小说---先锋小说,还有军事和历史小说等等,呈现出开放性发展的总体走向。
八十年代的小说在时代和历史的大背景中展开故事情节,有意识地有历史的眼光观照、审视历史。
多数作品都以“知青”的眼光折射社会现实。
2、九十年代,尤其是1933年以后,中国内地的最重要的社会现象,是市场经济的全面展开。
市场经济作为难以忽视的社会背景和对文学产生的影响,已明显内化为文学的“实体性”内容。
与八十年代文学不同,九十年代文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小说创作呈现热点迭出和不断转移的波浪型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90年代文学的印象
学了一个学期的当代文学,其实印象最深的就是最后老师讲的90年代的文学,也可能是因为我是90后的原因吧。
90年代是一个复杂的文化转型的年代,也是各种文学思潮孕育、萌动、嬗变、碰撞的年代。
在这个年代里既可以看到80年代以来许多文学思潮的延续与新变,也可以看到各种新思潮的涌动与勃发。
东西思潮的交汇、文学与非文学思潮的复合以及各种思潮的“中国化”过程,都使90年代的中国文学呈现出一种奇特的景观。
社会环境对于文学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90年代社会环境的转变对文化的影响,一方面表现在随着市场经济中心的确立,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文化态度都发生了转变。
传统的文化理念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大众世俗文化开始渗入人心,使得纯文学正在雅俗的沟通中消淡。
另一方面是在市场化的商业社会中,由于大众传媒的发达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文学的人文主义精神价值正被淡化,当代社会的读者已开始不耐烦阅读文字而以影视画面来愉悦来放松自身。
在边缘化的过程中,文学面临着商业法则对自身的侵袭和大众传媒的冲击。
文学体制开始针对社会的变化和人民的倾向进行着自身的调适、裂变和异化。
作家和文学刊物、出版社等原则上不再依靠国家资助,而进入市场。
在这种背景下,文化作品为了吸引读者注意,显示出泛商品化的文学对利润最大化的追逐。
90年代文学的边缘化和泛商品化使得文学的费意识形态化特征也得到了强化,对于各种题材内容、风格形式、艺术手法等体现出了极大的包容性。
90年代小说在全球化和市场化语境下,呈现出空前的开放性、多元性。
例如,新写实小说:刘震云《故乡天下黄花》、《故乡相处流传》;池莉《来来往往》、《化用成蝶》;方方《定数》、《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等。
新历史小说:陈忠实《白鹿原》、莫言《丰乳肥臀》等,《丰乳肥臀》是以“丰乳肥臀”作意象写了一个积善生育的母亲一生的坎坷经历。
女性写作小说:王安忆《长恨歌》、《富萍》陈染《私人生活》、林白《一个人的战争》等。
转型期先锋小说:余华《许三观卖血记》、苏童《米》、格非《锦瑟》、《湮灭》等。
还有文化道德小说:张承志《心灵史》、《清洁的精神》、史铁生《务虚笔记》、韩少功《马桥词典》、《暗示》等。
90年代小说创作呈现出多元并存、多项发展的总体特征和趋势,与大众文化潮流和后现代思潮相呼应。
90年代诗歌,在进入90年代,新诗热潮减退,诗歌的受众队伍逐渐缩小,诗人的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随着生存环境和艺术风尚的改变,新诗在90年代也悄悄地发生了转型并取得了进展。
从诗人队伍的构成看,中、老、青三代诗人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展开诗艺探索。
老一代诗人大多延续着过去年代的诗歌观念,中年诗人朱增泉、韩作荣等在调整过去的写作路子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也为90年代的诗坛增色不少,90年代具有实力的青年诗人大多与80年代的先锋诗歌有关,例如:欧阳江河、西川、王艾等。
此外,女性诗歌和网络诗歌在90年代也较引人注目,90年代的诗歌观念是复杂的。
90年代散文,在90年代的文学板块中是引人注目的。
相对宽松、自由的社会文化环境,各种形态的散文的呈现,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使90年代成为一个散文的时代。
类型有:其一,“大散文”,大散文是贾平凹提出的散文理念,代表作有贾平凹《美文》、余秋雨《文化苦旅》的许多篇什、周涛《牧游长城》等。
其二,“艺术散文”,是以创作“主体”第一人称写法和真实、自由的笔墨,用来抒发感情表现个性的艺术性散文,是90年代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三,“小女人散文”以素素、南妮、黄爱东西、张梅等女作家为代表,通过叙写日常生活景象和人的心绪情愫,表现特定时代人性的色彩。
其四,“新生代散文”,这一散文着眼于“新”奉行开放的、大气的、凸现主体独特思想与感情的、表现“高尚的力量与精神品格”的散文观。
在90年代诸多散文品类中,代表着这一时段问题成就高度的是文化散文,以汪曾祺、张中行、张承志等为代表。
总的来说,90年代的文学具有多元化的特征,文学作品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向前推进。
六月是毕业季节,看着校园里面师兄师姐们穿着大大的学士服,在各个值得纪念的地方照相,穿梭在曾经生活四年的校园里,寻找曾经留下的足迹。
经历了实习找工作、考研面试,已经最后的论文答辩。
曾经看起来天真如孩子的师兄师姐们,就这样更加懂得世故,更显成熟。
2年后就轮到我了,我想那时候,我应该和他们一样,疯狂地回忆着了,希望能够抓住点什么。
参加了我们文传学院的毕业晚会,身为晚会表演者的我,看着台上师兄师姐的表演,我也在想我的毕业晚会会是什么样子。
这两年的毕业晚会都有上去跳舞,但是都不是主角。
我们这届是大四出国学习的,不知道到时候还会不会有那么多同学聚在一起怕毕业照,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回来参加毕业晚会,所以我很珍惜每一次上台表演的机会。
突然会突然从很想毕业转变为觉得大学生活是那么的美好,要好好珍惜。
看着师兄师姐们在这四年这么有作为,留下了这么多美好的回忆,回想自己这两年,平淡得有些乏味,留下的作品寥寥无几,作为更是谈不上了!
也许要给自己的人生重新来一个定位了,到底自己要什么,怎么做,目标是什么,都得好好明确了,不要一味的得过且过,既然决定了要做什么了,就不要在遇到困难时给自己找借口,路是自己选的,再艰难也要走下去呢!人生短短数十年,现在不拼,何时拼呢,不能再让自己在十年后感慨:如果当时我在努力一点,坚持下去,我将…………那我做人实在是太失败了,也白活了这么多年。
平淡固然是好,但平淡并不意味着变成一潭死水,细水长流也是一种境界,至少你是在前进,你是有价值的,所以,为了将来不留遗憾,从现在开始,不准找任何借口退缩,你既然想了,就要去做;既然做了,就要努力做到更好,人生不是电影,不能重播,记得要一次走好!!!
我希望到我毕业时我可以很自豪的对自己说:“你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