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仪器 实验报告
气象仪器实验报告【范本模板】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实验(实习)报告实验(实习)名称气象仪器实验实验(实习)日期2013—12-11 得分系计软院专业年级班次姓名学号一、实验目的1、认识各类观测仪器;2、了解各观测仪的原理及优缺点。
二、实验原理1、风的观测测风设备:用于风能资源的测量,可以用于风能资源分析、风场微观选址、风机及风场发电量计算、进行风场风能资源分析,用于对风速、风向、温度、湿度、大气压力、太阳辐射、雨量等要素值进行全天候的监测。
测量风的仪器主要有EL型电接风向风速仪、EN型系列测风数据处理仪、海岛自动测风站、轻便风向风速表、单翼风向传感器和风杯风速传感器等。
①测风塔组成:包括塔底座、塔柱、横杆、斜杆、风速仪支架、避雷针、拉线等。
主要功能:环境监测,风、气压、湿度等资源数据采集。
为相应的仪器设备的安装做支撑.优点:风荷载系数小,抗风能力强.塔身挡风面积小,利于采集数据准确客观,将实测数据和实际数据的差距降到最低。
采集塔柱采用外法兰盘连接,螺栓受拉,不易破坏,钢绞线加固。
塔柱正三角型布置,节约钢材,跟开小,占地面积小,节约土地资源,造价低廉(仅为角钢自立塔的1/3或更少),选址便利,塔身自重轻,运输和安装便捷、建设工期短,塔型随风荷载曲线变化设计,线条流畅,遇罕遇风灾不易倒塌,安全系数高,设计符合国家钢结构设计规范和塔桅设计规程,结构安全可靠.②超声风速风向仪简介:超声风速风向仪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超声波时差法来实现风速的测量。
由于它很好地克服了机械式风速风向仪固有的缺陷,因而能全天候地、长久地正常工作,越来越广泛地得到使用.它将是机械式风速仪的强有力替代品。
原理:超声波风速风向仪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超声波时差法来实现风速的测量。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会和风向上的气流速度叠加。
若超声波的传播方向与风向相同,它的速度会加快;反之,若超声波的传播方向若与风向相反,它的速度会变慢.因此,在固定的检测条件下,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可以和风速函数对应。
关于气象实验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气象仪器的使用方法。
2. 理解气象要素(如气温、气压、湿度、风向、风速等)的观测原理和意义。
3. 分析气象数据,提高对气象现象的认识。
二、实验仪器1. 普通温度表2. 气压计3. 湿度计4. 电接风向风速仪5. 云量计6. 地面气象观测场三、实验内容1. 气温观测实验步骤:(1)将普通温度表垂直悬挂在蔽阴背风处。
(2)等待温度表稳定后,读取温度值。
实验结果:某日气温为25.5℃。
2. 气压观测实验步骤:(1)将空盒气压表放置在平稳的桌面上。
(2)读取气压值。
实验结果:某日气压为1013.2hPa。
3. 湿度观测实验步骤:(1)将湿度计放置在室内。
(2)等待湿度计稳定后,读取湿度值。
实验结果:某日室内湿度为60%。
4. 风向风速观测实验步骤:(1)打开电接风向风速仪。
(2)读取风向和风速值。
实验结果:某日风向为东北风,风速为3.5m/s。
5. 云量观测实验步骤:(1)观察天空云量分布。
(2)根据云量分布情况,记录云量。
实验结果:某日云量为5成。
6. 地面气象观测场观测实验步骤:(1)观察地面气象观测场设备。
(2)了解设备工作原理和用途。
(3)实地观测云量、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
实验结果:某日云量为5成,气温25.5℃,气压1013.2hPa,室内湿度60%,风向东北风,风速3.5m/s。
四、实验数据分析通过对气象数据的观测和记录,我们可以发现以下规律:1. 气温与气压呈负相关关系,即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2. 湿度与气温呈正相关关系,即气温升高,湿度增加。
3. 风向和风速的变化与气压场、地转偏向力等因素有关。
五、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气象实验,我们掌握了气象仪器的使用方法,了解了气象要素的观测原理和意义。
2. 通过对气象数据的分析,我们对气象现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天气预报和气象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六、实验心得1. 气象观测是一项严谨的科学活动,需要认真对待每一个观测环节。
气象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气象观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气象仪器的使用方法。
3. 通过实际观测,提高对气象现象的识别和记录能力。
4. 分析气象数据,了解气象变化规律。
二、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验地点XX气象观测站四、实验器材1. 气象观测仪:包括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风速计、风向计、雨量计等。
2. 记录本、笔、尺子、望远镜等。
五、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检查仪器是否完好,确保各项功能正常。
(2)准备好记录本、笔等记录工具。
(3)了解观测站的环境和观测区域的分布。
2. 观测过程(1)温度观测:使用温度计,分别在观测站附近的不同位置进行观测,记录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平均温度等数据。
(2)湿度观测:使用湿度计,分别在观测站附近的不同位置进行观测,记录相对湿度、绝对湿度等数据。
(3)气压观测:使用气压计,分别在观测站附近的不同位置进行观测,记录海平面气压、地面气压等数据。
(4)风速和风向观测:使用风速计和风向计,分别在观测站附近的不同位置进行观测,记录风速、风向等数据。
(5)雨量观测:使用雨量计,分别在观测站附近的不同位置进行观测,记录降水量、降水时间等数据。
(6)云量观测:使用望远镜,观察天空云量变化,记录云量、云层高度、云状等数据。
3. 数据记录将观测过程中获得的数据详细记录在记录本上,包括观测时间、观测地点、观测数据等。
4. 数据分析根据观测数据,分析气象变化规律,如温度变化趋势、湿度变化规律、气压变化规律、风速和风向变化规律、降水量变化规律、云量变化规律等。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温度变化规律:根据观测数据,分析温度变化趋势,如日变化、季节变化等。
2. 湿度变化规律:根据观测数据,分析湿度变化趋势,如日变化、季节变化等。
3. 气压变化规律:根据观测数据,分析气压变化趋势,如日变化、季节变化等。
4. 风速和风向变化规律:根据观测数据,分析风速和风向变化趋势,如日变化、季节变化等。
气象仪器实验报告
气象仪器实验报告气象仪器实验报告一、引言气象仪器是气象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们能够帮助我们测量和记录大气中的各种参数,从而更好地了解天气变化和气候模式。
本实验旨在探究几种常见的气象仪器的原理和应用,并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其工作原理的理解。
二、温度计的实验1. 实验目的通过使用温度计来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准确性。
2. 实验步骤首先,将温度计放置在室温下,记录室温的温度。
然后,分别将温度计放置在冰水混合物和沸水中,记录温度计显示的数值。
最后,将温度计放置在自己的手心中,观察温度计的变化。
3.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记录,室温下温度计显示的数值为25摄氏度,冰水混合物中显示的数值为0摄氏度,沸水中显示的数值为100摄氏度。
当将温度计放置在手心中时,温度计的数值逐渐上升。
4. 实验分析温度计是通过测量物体的热胀冷缩来确定温度的。
当温度升高时,温度计中的液体会膨胀,导致液柱上升;反之,当温度降低时,液体会收缩,液柱下降。
温度计的准确性取决于其刻度的精细度和材料的特性。
在本实验中,温度计显示的数值与实际温度相符,说明温度计的准确性较高。
三、气压计的实验1. 实验目的通过使用气压计来测量不同地点的气压,了解气压计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2. 实验步骤首先,将气压计放置在室内,记录室内的气压。
然后,将气压计带到户外,记录户外的气压。
最后,将气压计放置在不同高度的地方,记录不同高度的气压。
3.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记录,室内的气压为1013毫巴,户外的气压为1008毫巴。
随着海拔的升高,气压逐渐降低。
4. 实验分析气压计是通过测量大气压力来确定气压的。
它利用了大气压力对液体的压力传导作用,通过测量液面的高度差来确定气压的大小。
在本实验中,气压计显示的数值与实际气压相符,说明气压计的准确性较高。
四、湿度计的实验1. 实验目的通过使用湿度计来测量不同环境的湿度,了解湿度计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2. 实验步骤首先,将湿度计放置在室内,记录室内的湿度。
气象仪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气象仪器的种类、构造及原理。
2. 掌握气象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通过实际操作,提高观测气象要素的准确性和效率。
二、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验地点气象观测站四、实验仪器1. 普通温度表2. 最高温度表3. 最低温度表4. 自计温度计5. 动槽式水银气压表6. 定槽式水银气压表7. 空盒气压表8. EL型电接风向风速仪9. EN型系列气象仪器10. TBQ-2天空辐射表11. TBB-1净辐射表12. 太阳辐射电流表13. ZDS-10F系列多探头自动换档数字式照度计五、实验内容及步骤1. 气温观测(1)将普通温度表、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自计温度计等仪器悬挂在蔽阴背风处。
(2)观察仪器指针的稳定情况,记录观测时间。
(3)读取各温度表上的温度值,并进行对比分析。
2. 气压观测(1)将动槽式水银气压表、定槽式水银气压表、空盒气压表等仪器放置在观测站内。
(2)观察仪器指针的稳定情况,记录观测时间。
(3)读取各气压表上的气压值,并进行对比分析。
3. 风向风速观测(1)将EL型电接风向风速仪和EN型系列气象仪器放置在观测站内。
(2)观察仪器指针的稳定情况,记录观测时间。
(3)读取风向风速仪上的风向和风速值,并进行对比分析。
4. 辐射观测(1)将TBQ-2天空辐射表、TBB-1净辐射表、太阳辐射电流表、ZDS-10F系列多探头自动换档数字式照度计等仪器放置在观测站内。
(2)观察仪器指针的稳定情况,记录观测时间。
(3)读取各辐射表上的辐射值,并进行对比分析。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气温观测结果:本次实验中,普通温度表、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自计温度计等仪器观测到的气温值较为接近,说明仪器性能稳定。
2. 气压观测结果:本次实验中,动槽式水银气压表、定槽式水银气压表、空盒气压表等仪器观测到的气压值较为接近,说明仪器性能稳定。
3. 风向风速观测结果:本次实验中,EL型电接风向风速仪和EN型系列气象仪器观测到的风向和风速值较为接近,说明仪器性能稳定。
气象仪器实验报告
气象仪器实验报告引言:气象仪器是进行气象观测和数据记录的关键工具。
通过使用气象仪器,我们可以收集和分析各种气象要素,例如温度、湿度、气压、风速和降水量等。
本报告将介绍我们在实验室中使用的一些常见气象仪器,并对其原理、使用方法和实验结果进行详细描述。
一、温度计温度计是测量空气温度的常用气象仪器。
我们使用的温度计是水银温度计,其原理基于水银的膨胀和收缩。
在实验中,我们将温度计放置在气象箱内,等待几分钟让温度稳定,然后读取温度刻度。
我们还比较了几个不同位置的温度,发现温度在不同高度位置的变化是不同的,这与大气温度分布的特点相吻合。
二、湿度计湿度计用于测量空气中的湿度。
我们使用的湿度计是湿度电阻式传感器。
它通过测量空气中湿度对传感器电阻值的影响来确定湿度。
在实验中,我们将湿度计放置在不同环境下的气象箱中,并记录湿度值。
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环境中的湿度值有所不同,这与我们预期的一致。
三、气压计气压计用于测量大气压力,这对于气象预测和天气观测非常重要。
我们使用的气压计是水银气压计。
它基于水银在竖直管中的高度变化来测量压力。
在实验中,我们记录了气压计的读数,并观察了它随时间的变化。
我们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气压的变化是正常的,这与天气的变化有关。
四、风速仪风速仪用于测量风的速度和方向。
我们使用的风速仪是机械旋转式风速仪。
它通过风力对风车的旋转来测量风速。
我们将风速仪放置在露天场地,并记录了时间段内的风速和风向。
实验结果显示,风向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而风速则相对稳定,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当地的风向和风力。
五、降水量记录仪。
气象观测实验报告
气象观测实验报告一、实验背景气象观测是指对大气环境中的气象要素进行测量、观测和记录,以获取准确的气象数据,用于天气预报、气候研究以及农业等各个领域的应用。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气象观测仪器的使用,记录和分析不同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加深对气象的认识。
二、实验装置和方法1. 实验装置实验中使用的装置包括:1. 温度计:用于测量空气温度,其工作原理是热胀冷缩;2. 湿度计:用于测量空气湿度,根据湿度与水分蒸发的关系来工作;3. 气压计:用于测量大气压力,常用的有水银柱气压计和无水银气压计两种;4. 风向仪:用于测量风的来向,通常由一个风向旗和一个游标组成;5. 风速仪:用于测量风的速度,通常采用旋转杆或超声波来测量。
2. 实验方法1. 温度测量:使用温度计把温度计放在避光处的气温测定罩内,等待温度计指针稳定后读取温度;2. 湿度测量:将湿度计放在避光处,待湿度计读数稳定后即可记录湿度值;3. 气压测量:使用气压计,在避光处将气压计中的水银柱或无水银柱调至平衡位置,读取气压计刻度;4. 风向测量:通过观察风向仪上的旗帜,确定风的来向,并在记录表上标明风向;5. 风速测量:使用风速仪,根据仪器的使用说明进行测量,记录风速值。
三、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1. 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方法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日期时间温度() 湿度(%) 气压(hPa) 风向风速(m/s)3/1 8:00 25 70 1015 N 33/1 12:00 30 60 1010 NE 43/1 16:00 28 65 1008 NE 32.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 温度变化:在实验所记录的时间段内,温度呈上升趋势。
早上8:00 的温度为25,中午12:00 上升到30,下午16:00 又稍稍下降到28。
说明这一天整体上是比较热的一天。
2. 湿度变化:湿度值在70% 到65% 之间波动。
相对湿度的变化与温度变化趋势相反,即温度上升时湿度下降,温度下降时湿度上升。
最新气象仪器实验报告
最新气象仪器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评估最新气象仪器的性能和准确性,通过对比传统气象观
测方法和新仪器的观测数据,验证其在实际气象监测中的有效性。
实验设备:
1. 最新气象仪器一套,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风速计、风向标、气压计和降水量计。
2. 传统气象观测设备一套,作为对比参照。
3. 数据记录器和分析软件。
实验方法:
1. 在同一开放场地设置最新气象仪器和传统观测设备,确保两者的观
测环境相同。
2. 同时开启两套设备,进行连续24小时的气象数据采集。
3. 每小时记录一次数据,并使用数据记录器存储。
4. 使用分析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比较分析。
实验结果:
1. 温度和湿度方面,最新气象仪器显示出与传统设备相近的测量结果,但在极端天气条件下,新仪器的读数更为稳定。
2. 风速和风向的测量中,新仪器提供了更精确的数据,尤其在风速变
化较大的情况下,新仪器能够更快地响应和记录。
3. 气压测量结果显示,新仪器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尤其是在
气压变化迅速时。
4. 降水量计的性能比较中,新仪器能够提供更细致的降水数据,包括
降水强度和降水类型。
结论:
最新气象仪器在各项气象参数的测量上均表现出较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特别是在极端天气条件下,新仪器的性能优势更为明显。
此外,新仪器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也显著优于传统设备,有助于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因此,推荐在气象监测和预报工作中广泛使用该最新气象仪器。
气象仪器基础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气象仪器的种类和基本构造;2. 掌握气象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3. 学会气象数据的采集、整理和分析;4.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验器材1. 普通温度表2. 最高温度表3. 最低温度表4. 自计温度计5. 动槽式水银气压表6. 定槽式水银气压表7. 空盒气压表8. 天空辐射表9. 净辐射表10. 太阳辐射电流表11. 多探头自动换档数字式照度计三、实验原理1. 温度:温度是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通常用摄氏度(℃)表示。
本实验中使用的温度表利用热胀冷缩原理,通过感应球内水银液体的膨胀和收缩来测量温度。
2. 气压: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重量,常用百帕(hPa)表示。
本实验中使用的气压表利用大气压力与金属弹性形变相平衡的原理,通过测量金属空盒的形变来计算气压。
3. 辐射:辐射是指物体因温度而产生的能量传递方式。
本实验中使用的辐射表利用热电效应原理,通过感应元件的热电势来测量太阳辐射强度。
四、实验步骤1. 温度观测:将温度表垂直悬挂在蔽阴背风处,等待一段时间后读取温度值。
2. 气压观测:将动槽式水银气压表放置在平稳的桌面上,调整指针与零刻度线对齐,读取气压值。
3. 辐射观测:将天空辐射表安装在支架上,调整角度使其正对太阳,读取辐射强度值。
4. 净辐射观测:将净辐射表安装在支架上,调整角度使其正对太阳,读取净辐射强度值。
5. 太阳辐射电流表观测:将太阳辐射电流表连接到电源,调整角度使其正对太阳,读取辐射电流值。
6. 照度观测:将多探头自动换档数字式照度计放置在实验室内,调整探头角度使其正对光源,读取照度值。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1. 记录实验时间、地点、仪器型号、观测数据等。
2. 分析实验数据,比较不同仪器的测量结果,找出误差来源。
3. 计算温度、气压、辐射、照度等气象要素的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等。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1. 通过本次实验,了解了气象仪器的种类和基本构造,掌握了气象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气象仪器观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气象仪器的使用方法,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对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能力,为后续气象学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二、实验时间2023年11月10日三、实验地点XX市气象观测站四、实验仪器1. 自动气象站2. 风速风向仪3. 气温计4. 湿度计5. 降水量计6. 云高仪7. 日照计8. 地面辐射计五、实验内容及步骤1. 自动气象站观测(1)观察自动气象站的外观及组成,了解其工作原理。
(2)启动自动气象站,观察各气象要素的实时数据。
(3)记录自动气象站观测的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风向、降水量、云高等数据。
2. 风速风向仪观测(1)观察风速风向仪的结构,了解其工作原理。
(2)启动风速风向仪,观察风速风向变化。
(3)记录风速风向仪观测的风速、风向数据。
3. 气温计观测(1)观察气温计的结构,了解其工作原理。
(2)使用气温计测量观测点的气温。
(3)记录气温计观测的气温数据。
4. 湿度计观测(1)观察湿度计的结构,了解其工作原理。
(2)使用湿度计测量观测点的相对湿度。
(3)记录湿度计观测的相对湿度数据。
5. 降水量计观测(1)观察降水量计的结构,了解其工作原理。
(2)使用降水量计测量观测点的降水量。
(3)记录降水量计观测的降水量数据。
6. 云高仪观测(1)观察云高仪的结构,了解其工作原理。
(2)使用云高仪测量观测点的云高。
(3)记录云高仪观测的云高数据。
7. 日照计观测(1)观察日照计的结构,了解其工作原理。
(2)使用日照计测量观测点的日照时数。
(3)记录日照计观测的日照时数数据。
8. 地面辐射计观测(1)观察地面辐射计的结构,了解其工作原理。
(2)使用地面辐射计测量观测点的地面辐射强度。
(3)记录地面辐射计观测的地面辐射强度数据。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自动气象站观测结果显示,观测点气温为15.2℃,相对湿度为65%,风速为3.5m/s,风向为东北风,降水量为0.5mm,云高为1000m。
实验报告模版
实验报告模版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气象仪器的使用方法和观测天气要素的技巧,提高学生对天气观测的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实验器材:气象仪器(包括气温计、湿度计、气压计等)、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
实验步骤:1. 使用气象仪器的前提是熟悉各仪器的使用方法。
首先,我们先对气温计进行操作。
将气温计放置在阴凉处,确保温度计的宽度下镜面放在与水平线垂直的地方,读出温度计上的温度刻度。
然后,我们可以利用湿度计来测量湿度。
将湿度计置于半阴半阳的地方,等待一段时间,然后读出湿度计上的湿度刻度。
最后,我们使用气压计来测量气压。
将气压计置于水平面上,通过观察气压计上的指针位置来读取气压值。
2. 根据操作规程,我们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使用气象仪器来观测天气要素。
在早晨,我们在学校的露天操场上使用气温计来测量空气的温度。
在正午时分,我们在大楼阳台上使用湿度计来测量空气的湿度。
在下午傍晚时分,我们在实验室中使用气压计来测量空气的气压。
通过这样的观测,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时间和地点的天气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在此次实验中,我们观测到早晨的气温为25°C,正午的湿度为60%,下午傍晚的气压为1010hPa。
通过这些观测结果,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一天的天气情况为温暖、湿润,并且气压比较稳定。
实验总结和心得体会:通过本次实验,我对气象仪器的使用方法和观测天气要素的技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学会了正确操作气温计、湿度计和气压计,并且能够根据观测结果来分析天气变化情况。
实验过程中,我发现观测天气要素需要有耐心和细心,同时还需要有一定的天气知识作为辅助和参考。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我对天气观测有了更加直观、深入的理解。
这次实验不仅提高了我的实践操作能力,还加深了我对气象学知识的理解。
实验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观测时需要注意环境的影响,避免阳光直射、风吹等干扰因素对观测结果的影响。
同时,在观测数据的读取和记录过程中也需要细心和准确,以避免误读和遗漏。
气象站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气象观测与数据分析实验日期: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XX气象站实验目的:1. 了解气象观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气象仪器的使用技巧。
3. 学会气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4. 提高对气象现象的认识和预测能力。
一、实验器材1. 自动气象站(含温度、湿度、风速、风向、气压等传感器)2. 手持风速计3. 温湿度计4. 气压计5. 记录本6. 计时器二、实验步骤1. 观察气象站的整体布局,了解各个仪器的位置和功能。
2. 使用手持风速计和温度计进行现场观测,记录风速、风向、温度等数据。
3. 打开自动气象站,观察并记录仪器的运行状态。
4. 每隔一小时,使用自动气象站记录一次温度、湿度、风速、风向、气压等数据。
5. 将观测到的数据记录在记录本上,并进行分析。
6. 分析气象数据,了解气象现象的变化规律。
三、实验数据1. 温度:X℃2. 湿度:X%3. 风速:Xm/s4. 风向:X°5. 气压:XhPa四、数据分析1. 温度:根据观测数据,本地区温度在X℃左右,属于X类型气候。
2. 湿度:根据观测数据,本地区湿度在X%左右,属于X类型气候。
3. 风速:根据观测数据,本地区风速在Xm/s左右,属于X类型气候。
4. 风向:根据观测数据,本地区风向为X°,属于X类型气候。
5. 气压:根据观测数据,本地区气压在XhPa左右,属于X类型气候。
五、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了解了气象观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了气象仪器的使用技巧,能够熟练操作各种气象仪器。
3. 学会了气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提高了对气象现象的认识和预测能力。
4. 本地区属于X类型气候,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六、实验建议1. 在进行气象观测时,要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定期进行校准。
2. 观测数据要及时记录,避免遗漏或错误。
3. 结合气象学知识,对观测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提高气象预测的准确性。
4. 加强气象观测设备的维护,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气象因素的测定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气象因素的测定原理,掌握气象仪器的使用及校正方法,学会根据现场状况进行测量点、测量方法的选择以及测定数据的处理,为气象环境监测和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原理气象因素主要包括气温、气压、湿度、风速、风向等,它们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本实验主要测定以下气象因素:1. 气温:气温是指大气温度,通常以摄氏度(℃)为单位。
气温的测定原理是利用热胀冷缩原理,通过温度计测量大气温度。
2. 气压:气压是指大气对单位面积的压力,通常以百帕(Pa)或毫巴(mb)为单位。
气压的测定原理是利用大气压力与液体高度的关系,通过气压计测量大气压力。
3. 湿度:湿度是指大气中水蒸气的含量,通常以相对湿度(%)表示。
湿度的测定原理是利用干湿球温度计的温差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关系,通过计算得出相对湿度。
4. 风速: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风通过某一截面的速度,通常以米/秒(m/s)为单位。
风速的测定原理是利用风速仪测量风通过某一截面的速度。
5. 风向:风向是指风的来向,通常以16个方位表示。
风向的测定原理是利用风向仪测量风的来向。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普通温度计:用于测量气温。
2. 气压计:用于测量气压。
3. 干湿球温度计:用于测量湿度。
4. 风速仪:用于测量风速。
5. 风向仪:用于测量风向。
6. 秒表:用于记录测量时间。
1. 选择合适的实验场地,确保场地开阔、通风良好。
2. 将温度计、气压计、干湿球温度计、风速仪、风向仪等仪器放置在实验场地上,并确保仪器稳定。
3. 按照仪器说明书进行仪器校正,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4. 同时开启温度计、气压计、干湿球温度计、风速仪、风向仪等仪器,记录测量时间。
5. 每隔一段时间(如10分钟、30分钟等)读取各仪器数据,记录气温、气压、湿度、风速、风向等气象因素。
6. 重复上述步骤,持续观测一段时间(如2小时、4小时等)。
7. 将观测数据整理成表格,分析气象因素的变化规律。
气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了解气象观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气象仪器的使用技巧,并学会如何对气象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能够加深对气象学基本概念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从事气象研究和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验内容1. 实验仪器及设备本次实验所使用的仪器及设备包括:普通温度表、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自计温度计、动槽式水银气压表、定槽式水银气压表、空盒气压表、TBQ-2天空辐射表、TBB-1净辐射表等。
2. 实验步骤(1)气温观测① 安装普通温度表:将温度表垂直悬挂在蔽阴背风处,确保感应球与地面平行。
② 测量气温:观察温度表,记录气温读数。
③ 观测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在一天内,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气温,找出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2)气压观测① 安装动槽式水银气压表:将气压表放置在平稳的台面上,确保水平。
② 测量气压:观察气压表,记录气压读数。
③ 使用空盒气压表:将空盒气压表放置在平稳的台面上,确保水平。
观察气压表,记录气压读数。
(3)太阳辐射观测① 安装TBQ-2天空辐射表:将辐射表电缆插头正对北方,调整好水平位置,将其牢牢固定。
将总辐射表输出电缆与记录器相连接。
② 观测太阳辐射:记录太阳辐射读数。
(4)净辐射观测① 安装TBB-1净辐射表:将净辐射表电缆插头正对北方,调整好水平位置,将其牢牢固定。
将净辐射表输出电缆与记录器相连接。
② 观测净辐射:记录净辐射读数。
3. 数据整理与分析将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包括气温、气压、太阳辐射和净辐射等。
利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各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得出实验结论。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气温观测结果根据实验数据,本地区一天内的气温变化范围为XX℃~XX℃,最高气温为XX℃,最低气温为XX℃。
2. 气压观测结果根据实验数据,本地区一天内的气压变化范围为XX~XX hPa,平均气压为XX hPa。
3. 太阳辐射观测结果根据实验数据,本地区一天内的太阳辐射强度变化范围为XX~XX W/m²,平均太阳辐射强度为XX W/m²。
天气气象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地观测和数据分析,了解和掌握天气气象的基本规律,提高对气象变化的认知能力,为后续气象预报和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二、实验时间与地点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XX市XX区气象观测站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自动气象站:用于实时观测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
2. 手动气象观测仪器:包括温度计、湿度计、风速仪、风向计等。
3. 计算机及气象数据处理软件:用于数据记录、处理和分析。
四、实验内容与方法1. 温度观测- 采用自动气象站和手动温度计进行观测,每隔2小时记录一次温度数据。
- 分析温度日变化规律,包括日最高温度、日最低温度及其出现时间。
2. 湿度观测- 使用自动气象站和手动湿度计进行观测,每隔2小时记录一次相对湿度数据。
- 分析相对湿度的日变化规律,包括最高湿度、最低湿度及其出现时间。
3. 气压观测- 使用自动气象站进行观测,每隔2小时记录一次气压数据。
- 分析气压的日变化规律,包括最高气压、最低气压及其出现时间。
4. 风向风速观测- 使用自动气象站和手动风向风速仪进行观测,每隔2小时记录一次风向和风速数据。
- 分析风向风速的日变化规律,包括风向频率、风速最大值及其出现时间。
5. 降水观测- 使用雨量计进行观测,记录降水量的累积值。
- 分析降水量的日变化规律,包括最大降水量、最小降水量及其出现时间。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温度变化规律- 通过对温度数据的分析,发现实验期间温度呈现明显的日变化规律,白天温度较高,夜间温度较低。
- 日最高温度出现在下午14时左右,日最低温度出现在凌晨2时左右。
2. 湿度变化规律- 相对湿度在实验期间呈现波动变化,夜间湿度较高,白天湿度较低。
- 最高湿度出现在凌晨4时左右,最低湿度出现在下午16时左右。
3. 气压变化规律- 实验期间气压波动较小,日变化规律不明显。
- 最高气压出现在凌晨4时左右,最低气压出现在下午14时左右。
航海气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航海气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了解航海气象的基本原理和观测方法,掌握航海气象仪器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分析航海气象状况的能力,为今后海上航行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二、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验地点XX航海学院气象实验室四、实验仪器1. 气压计2. 温度计3. 风速计4. 风向计5. 雨量计6. 云高仪7. 海平面气压计8. 水温计五、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检查实验仪器是否完好,确保仪器在正常工作状态。
2. 观测气象要素:- 使用气压计、温度计、风速计、风向计等仪器,分别在室内和室外进行气象要素的观测。
- 在室外,分别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进行观测,记录数据。
3. 观测海水温度:使用水温计在海水中进行测量,记录数据。
4. 观测云高:使用云高仪观测云层高度,记录数据。
5. 观测海平面气压:使用海平面气压计进行测量,记录数据。
6. 数据处理与分析:- 对观测到的气象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计算平均值、极值等。
- 分析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对船舶航行的影响。
7. 撰写实验报告: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室内气象要素观测结果:- 气压:XXhPa- 温度:XX℃- 风速:XXm/s- 风向:XX°2. 室外气象要素观测结果:- 气压:XXhPa- 温度:XX℃- 风速:XXm/s- 风向:XX°- 云高:XX米- 海水温度:XX℃- 海平面气压:XXhPa3. 分析:- 气压、温度、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的变化对船舶航行具有重要影响。
- 云高和海水温度也是航海气象观测的重要指标。
- 在航行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气象变化,合理规划航线,确保航行安全。
七、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航海气象实验,使学生掌握了航海气象的基本原理和观测方法。
2. 提高了分析航海气象状况的能力,为今后海上航行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3. 增强了学生对航海气象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安全航行意识。
气象科技实验报告范文
一、实验名称气象科技实验二、实验目的1. 了解气象观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气象仪器的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验时间2023年3月20日四、实验地点某气象观测站五、实验仪器1. 普通温度表2. 最高温度表3. 最低温度表4. 自计温度计5. 动槽式水银气压表6. 定槽式水银气压表7. 空盒气压表8. 风速风向仪9. 雨量计六、实验内容1. 气温观测(1)观察普通温度表、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自计温度计等仪器的外观和结构。
(2)学习普通温度表的使用方法和原理,掌握其操作技能。
(3)在观测站内选择合适的位置,将普通温度表垂直悬挂在蔽阴背风处。
(4)记录气温观测数据,包括温度值、时间、地点等。
2. 气压观测(1)观察动槽式水银气压表、定槽式水银气压表、空盒气压表等仪器的外观和结构。
(2)学习空盒气压表的使用方法和原理,掌握其操作技能。
(3)在观测站内选择合适的位置,将空盒气压表放置在平稳的桌面上。
(4)记录气压观测数据,包括气压值、时间、地点等。
3. 风速风向观测(1)观察风速风向仪的外观和结构。
(2)学习风速风向仪的使用方法和原理,掌握其操作技能。
(3)在观测站内选择合适的位置,将风速风向仪固定在支架上。
(4)记录风速风向观测数据,包括风速、风向、时间、地点等。
4. 雨量观测(1)观察雨量计的外观和结构。
(2)学习雨量计的使用方法和原理,掌握其操作技能。
(3)在观测站内选择合适的位置,将雨量计放置在平稳的桌面上。
(4)记录雨量观测数据,包括降水量、时间、地点等。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气温观测结果:根据观测数据,绘制气温曲线图,分析气温的变化规律。
2. 气压观测结果:根据观测数据,绘制气压曲线图,分析气压的变化规律。
3. 风速风向观测结果:根据观测数据,绘制风速风向图,分析风速风向的变化规律。
4. 雨量观测结果:根据观测数据,绘制雨量曲线图,分析雨量的变化规律。
气象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让学生了解气象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掌握气象观测仪器的使用,培养学生独立进行气象观测和分析的能力。
通过实验,使学生熟悉气象要素的观测方法,为今后的气象学研究和气象预报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验内容1. 实验仪器与设备(1)普通温度表、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自计温度计;(2)动槽式(福丁式)水银气压表、定槽式(寇乌式)水银气压表、空盒气压表;(3)干湿球温度表;(4)风速风向仪;(5)雨量计;(6)蒸发皿;(7)标准气象观测场。
2. 实验项目(1)气温观测;(2)气压观测;(3)相对湿度观测;(4)风速风向观测;(5)降水量观测;(6)蒸发量观测。
三、实验步骤1. 气温观测(1)将温度表、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自计温度计分别悬挂在蔽阴背风处,垂直放置;(2)观测温度表、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的读数,并记录;(3)观测自计温度计的读数,并记录。
2. 气压观测(1)将动槽式(福丁式)水银气压表、定槽式(寇乌式)水银气压表、空盒气压表分别放置在标准气象观测场内;(2)观测水银气压表的读数,并记录;(3)观测空盒气压表的读数,并记录。
3. 相对湿度观测(1)将干湿球温度表悬挂在蔽阴背风处,垂直放置;(2)观测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的读数,并记录;(3)计算相对湿度。
4. 风速风向观测(1)将风速风向仪放置在标准气象观测场内;(2)观测风速风向仪的读数,并记录。
5. 降水量观测(1)将雨量计放置在标准气象观测场内;(2)观测雨量计的读数,并记录。
6. 蒸发量观测(1)将蒸发皿放置在标准气象观测场内;(2)观测蒸发皿的读数,并记录。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气温观测实验过程中,气温变化较大,最高温度为35℃,最低温度为20℃。
2. 气压观测实验过程中,气压变化较小,平均气压为1013.2 hPa。
3. 相对湿度观测实验过程中,相对湿度变化较大,最高相对湿度为85%,最低相对湿度为50%。
气象学实验报告
气象学实验报告气象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了解气象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操作方法,学习气象学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
二、实验器材和材料:1. 气象仪器:气温计、湿度计、气压计、风向风速计。
2. 材料:水。
三、实验操作及步骤:1. 将气象仪器摆放在实验室的合适位置,并校准各个仪器,确保测量准确。
2. 首先使用气温计测量室内的温度,记录下来。
然后将气温计放入冰水中,观察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下冰水温度的变化。
3. 使用湿度计测量室内的相对湿度,记录下来。
然后将湿度计放入盛水的容器中,观察湿度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4. 使用气压计测量室内的气压,记录下来。
然后将气压计带到实验室外,观察气压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5. 使用风向风速计测量室内的风向和风速,记录下来。
然后将风向风速计带到实验室外,观察风向和风速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四、实验结果和数据处理:1. 根据气温计的测量结果,得到室内的温度为25°C,冰水温度为0°C。
2. 根据湿度计的测量结果,得到室内的相对湿度为50%,盛水容器中的湿度为100%。
3. 根据气压计的测量结果,得到室内的气压为1013 hPa,实验室外的气压为1005 hPa。
4. 根据风向风速计的测量结果,得到室内的风向为北风,风速为2 m/s,实验室外的风向为东北风,风速为5 m/s。
五、实验分析和讨论: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到室内和实验室外的一些气象参数。
室内的温度和湿度较为稳定,这是由于室内的环境控制设备的作用。
而实验室外的温度、湿度、气压和风向风速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是由于外界的气候和天气变化所致。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气象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操作方法,学习了气象仪器的使用。
同时,通过测量和观察,我们获得了一些气象参数的数值和变化情况,增加了我们对天气和气候的理解。
这对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气象条件的把握都有一定的帮助。
气象测普实验报告
气象测普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气象测普仪器的使用,了解气象观测与测量的基本原理,掌握观测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方法,提高气象观测水平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仪器本次实验使用的仪器有:1. 温度计:用于测量空气温度。
2. 湿度计:用于测量空气湿度。
3. 气压计:用于测量大气压力。
4. 风力计:用于测量风速。
三、实验内容1. 温度观测:在固定的站点,使用温度计进行空气温度观测。
记录每次观测的时间和温度值,并绘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2. 湿度观测:在同一站点,使用湿度计进行空气湿度观测。
记录每次观测的时间和湿度值,并绘制湿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3. 气压观测:使用气压计进行大气压力观测。
在不同的站点进行观测,记录每次观测的时间和气压值,并绘制气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4. 风力观测:使用风力计测量风速,并根据风力等级表进行风力等级的判断。
四、实验步骤1. 温度观测:在合适的站点,用温度计测量空气温度,并记录下来。
2. 湿度观测:在同一站点,使用湿度计测量空气湿度,并记录下来。
3. 气压观测:选择不同的站点,使用气压计测量大气压力,并记录下来。
4. 风力观测:使用风力计测量风速,并根据风力等级表判断风力等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表明了昼夜温差的存在,体现了气象观测中温度的时空变化规律。
2. 湿度随时间的变化表明了一天中湿度的变化趋势,与温度的变化有一定的关联性。
3. 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这与气象上的天气系统变化有关。
4. 风力观测结果可以根据风力等级表进行风力等级的判断,对于天气预报和风景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气象观测与测量的基本原理,并掌握了常用的气象测普仪器的使用方法。
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我们进一步提高了气象观测的能力。
同时,本次实验也暴露了我们在仪器使用与数据处理方面的不足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风的测量1、测风的仪器有:1)、风杯:测量风的大小。
由3个互成120°固定在支架上的抛物锥空杯组成感应部分,空杯的凹面都顺向一个方向。
整个感应部分安装在一根垂直旋转轴上,在风力的作用下,风杯绕轴以正比于风速的转速旋转。
原理:风能转换为机械能,天气预报风的大小为多个测量值的平均值。
旋转式风速仪的感应部分是一个固定在转轴上的感应风的组件。
常见的有风杯式风速计、螺旋桨式风速计。
前普遍采用的测定风速的仪器是风杯式风速计,它的感应部分是由三个或四个圆锥形或半球形的空杯组成。
2)、风塔:测量不同高度的风的大小和方向结构设计:常见的测风塔结构形式有自立式和拉线式两种。
自立式测风塔塔体下部较宽,塔架材料用量相对较大,对基础要求也较高;拉线式测风塔受力较为合理,可靠性高,塔体截面小,塔架材料用量小,但拉线基础数量多,施工工艺复杂。
测风塔塔架可采用单根钢管、三角形桁架及四边形桁架等结构形式。
单根钢管结构形式所需钢管直径大,迎风面积亦大,材料量大;三角形桁架结构形式较为稳定,塔架受风荷载作用较小,最为经济;四边形桁架结构形式较为稳定,一般情况下当三角形桁架不能满足受力及变形要求或不经济时,塔架可选用四边形桁架结构形式。
主要功能:环境监测,风、气压、湿度等资源数据采集。
为相应的仪器设备的安装做支撑。
适用单位:发电厂前期规划、海岛测风、气象数据采集、环境监测等部门。
误差来源:风杯和风向标在运功的过程中会收到摩擦力,阻力等多种因素影响。
2、高空测风的方法:气球、风筝、飞机3、超声波测速仪该仪器为目前测量风速较为先进的仪器,测量的风为三维,一般仪器测的风为二位。
利用的原理:超声波测速适合作流动物质中含有较多杂质的流体的流速测量,超声多谱勒法只是其中一种,还有频差法和时差法等等。
根据声学多普勒效应,当向移动物体发射频率为F的连续超声波时,被移动物体反射的超声波频率为f,f与F服从多普勒关系。
如果超声发射方向和移动物体的夹角已知,就可以通过多普勒关系的v,f,F,c表达式得出物体移动速度v优点:测量误差小。
4、其他先进测量仪器二、雨的测量1、降雨测量参数雨量:一定时间内,降水总量。
雨强:单位时间内,降水量。
测量标准:降水雨mm为单位(或kg/m2),取一位小数。
日降水量应读到0.2mm,最好读到0.1mm.周或月降水量应精确到1mm,日降水量的测量应定时进行。
降水量一般用雨量筒测定,所以降水量中可能包含少量的露、霜和松等。
气象学中常有年、月、日、12小时、6小时甚至1小时的降水量,6小时中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6小时降水量;24小时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24小时降水量;一个旬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旬降水量……一年中,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年降水量”。
液态降水量称为雨量,有时两者也作为同义词。
单位时间的降水量称为降水强度,常用mm/h或mm/min为单位。
单位时间的雨量称为雨强。
把一个地方多年的年降水量平均起来,就称为这个地方的“平均年雨量”。
例如,北京的平均年雨量是644.2毫米,上海的平均年雨量是1123.7毫米。
各等基降雪量的标准:零星小雪是指有量降雪量但小于0.1毫米;小雪:大于等于0.1毫米,小于1.0毫米;中雪:大于等于1.0毫米,小于3.0毫米;大雪:大于等于3.0毫米,小于5.0毫米;暴雪:降雪量大于等于5.0毫米。
降雪量是指将雪转化成等量的水的深度,与积雪厚度可按照1:15的比例换算。
如此计算,97.7毫米降雪量约为1.5米厚的积雪。
2、测量降水的仪器主要有雨量器,虹吸式雨量器、翻斗式雨量器、双阀容栅式雨量器,此外还有光学雨量器,带有虹吸结构的翻斗式雨量器等3、虹吸式雨量器4、翻斗式雨量器翻斗式雨量计是可连续记录降水量随时间变化和测量累积降水量的有线遥测仪器。
分感应器和记录器两部分,其间用电缆连接。
感应器用翻斗测量,它是用中间隔板间开的两个完全对称的三角形容器,中隔板可绕水平轴转动,从而使两侧容器轮流接水,当一侧容器装满一定量雨水时(0.1或0.2毫米),由于重心外移而翻转,将水倒出,随着降雨持续,将使翻斗左右翻转,接触开关将翻斗翻转次数变成电信号,送到记录器,在累积计数器和自记钟上读出降水资料。
结构:本仪器由承雨器部件和计量部件等组成。
承雨口采用国际标准口径Φ200mm。
计量组件是一个翻斗式机械双稳态秤重机构,其功能是将以mm计的降雨深度转换为开关量信号输出。
用途:翻斗式雨量传感器是用来测量自然界降雨量,同时将降雨量转换为以开关量形式表示的数字信息量输出,以满足信息传输、处理、记录和显示等的需要。
翻斗式雨量传感器适用于气象台(站)、水文站、农林、国防等有关部门用来遥测液体降水量、降水强度、降水起止时间。
用于防洪、供水调度、电站水库水情管理为目的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自动野外测报站,为降水测量传感器。
弊端:如果雨量大,则雨水会溢出,测量结果不准确;如果雨量小,雨水下不到里面去,也会带来很大的误差。
5、光学雨量器原理:利用光的反射,折射测量雨的大小,强度。
6、新型雨量器:称重式雨量器原理:利用下面带有的传感器测量雨的重量,得到雨的大小等。
弊端:冬季结冰,误差大。
7、其他雨量器三、蒸发蒸发传感器通过测量水面高度来获取蒸发量的多少。
液位传感器:测量水面的高度原理:超声波测距原理。
通常将超声波传感器放置在百叶箱中,原因是其容易受光照,温度等影响。
特点·数字化传感器无温漂、时漂,性能长期稳定;·高分辨力、高精度;·在风浪和降雨气候条件下也能正常观测,不失准确度;·抗电磁干扰,即使停电后再通电,输出数据依然正确;·能与蒸发桶、水圈、自动加水装置、采集记录装置配套使用,实现蒸发过程自动监控。
功能、使用范围:·与自动补水控制装置配合使用,组成简易型自动遥测蒸发站;·与蒸发数据记录器配套组成数字记录式蒸发器,实现蒸发过程的自动记录;·与JFZ-01型数字式雨量计、数字式溢流量计配套,组成全自动蒸发雨量测站,装备基本蒸发站网,实现蒸发、降雨过程的自动观测、记录和远传。
它的量测精度、稳定性远优于超声波型及其它类型的水面蒸发传感器,又能够实时远传,适于装备各地区、各种类型的蒸发站、气象站。
四、辐射测量辐射测量可以用于测量发光光源,比如太阳或者灯源,也可以用于测量反射光,比如地面或者水面的反射光。
在太阳能行业中,可以应用于测量太阳能模拟器的光谱分布,配合专业的软件,可以测定是否符合AM1.5标准。
五、地温传感器地温(ground temprature)是指地表面和以下不同深度处土壤温度的统称。
指一定口径的蒸发器中的水因蒸发而降低的深度。
单位为摄氏度(℃)。
地温为掌握下曲和入窑的温度,参考酿酒车间通风干燥处接触地面设置的温度计的温度。
地温是气象观测项目之一,更是十分有用的气候资源。
浅层地温能是指在地球浅表层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中所蕴藏的低温热能,广泛存在于浅表地层的恒温带中,受四季气候的影响较小,土壤温度相对恒定。
与深层地热相比,浅层地温能分布广泛,储量巨大,再生迅速,开发利用投资少且价值大,符合循环经济发展需求。
地温的利用主要是采用地能热泵技术将水或土壤中的低温热能提取出来加以利用。
地能热泵技术就是利用浅层地表温度与气温之间存在的温差,通过提取和释放地层中的能量,实现冬季供暖和夏季制冷。
地能热泵技术包括水源热泵技术和地源热泵技术,若地质条件较好,浅层地下水丰富且易回灌时通常采用水源热泵;若地质条件不好时可采用地源热泵。
六、天空成像仪测量云的覆盖量。
云高仪:测量运动过来的云的云底高度。
目前,还很难测量云的厚度。
七、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是指能感受温度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是温度测量仪表的核心部分,品种繁多。
按测量方式可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大类,按照传感器材料及电子元件特性分为热电阻和热电偶两类。
温度传感器是通过物体随温度变化而改变某种特性来间接测量的。
温度传感器随温度而引起物理参数变化的有:膨胀、电阻、电容、而电动势、磁性能、频率、光学特性及热噪声等等。
选用注意:1、被测对象的温度是否需记录、报警和自动控制,是否需要远距离测量和传送;2、测温范围的大小和精度要求;3、测温元件大小是否适当;4、在被测对象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场合,测温元件的滞后能否适应测温要求;5、被测对象的环境条件对测温元件是否有损害;6、价格如保,使用是否方便。
主要用途:温度是表征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是工农业生产过程中一个很重要而普遍的测量参数。
温度的测量及控制对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源、生产安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温度测量的普遍性,温度传感器的数量在各种传感器中居首位,约占50%。
温度传感器是通过物体随温度变化而改变某种特性来间接测量的。
不少材料、元件的特性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能作温度传感器的材料相当多。
温度传感器随温度而引起物理参数变化的有:膨胀、电阻、电容、而电动势、磁性能、频率、光学特性及热噪声等等。
随着生产的发展,新型温度传感器还会不断涌现。
由于工农业生产中温度测量的范围极宽,从零下几百度到零上几千度,而各种材料做成的温度传感器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使用。
八、实验感想通过实验,我了解到了各式各样的气象测量仪器,以及各个仪器的结构、原理、用途等信息,丰富了我的知识面,对气象测量领域有了更多的认识与了解。
在实验过程中,对于平常校内见到的却不了解的仪器,有了基本的了解,弥补了之前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缺,对我来说,这样的实验有很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