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分析法

合集下载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

(一)层次分析法1、层次分析法的概念“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复杂系统中的各种因素,依据相互关联及隶属关系划分为一个递阶层次结构;依赖专家经验及直觉评判同一层次内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并用一致性准则检验评判的准确性;然后在递阶层次结构内进行合成;以得到决策因素相对于目标的重要性的总排序。

”12、层次分析法的主要步骤(1)构建层次分析的结构模型首先将复杂的问题进行条理化和层次化改造,构造出一个层次分析的结构模型,在该模型中,复杂问题被分解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三类不同层次.其中目标层中只有一个元素,一般是分析问题的预定目标,其余每一层因素受上一层次因素支配。

准则层包括了实现目标的中间环节,它包括下一层次的子准则,即方案层,方案层为系统层次分析的最直接表现形式。

层次分析法的结构模型在上图所示模型中,A层次为目标层元素,B 层次为准则层元素,一般也称为一级指1张宏华、《AHP在公路BOT项目风险评价中的应用》、科技资讯、2009年标,C层次为方案层元素,也可称为二级指标。

(2)专家评分建立层次分析法判断矩阵为了建立指标权重评判标准和构造判断矩阵,Saaty提出相对重要性比例标度,即1~9 层次比例标度,相对重要性比例标度的含义如表2—3所示。

假设有n个元素C1、C2,。

,C n给定一个准则,利用上表所给的相对重要性比例标度方,对元素C i和C j做两两比较判断,获得相对重要度的值a ij,构成矩阵。

专家根据评判准则对各个因素的权重两两比较并进行了打分之后,经过整理,可以得到因素权重的判断矩阵A:矩阵 A 中的各元素a ij 表示行指标A i 对列指标A j 相对重要性的比例标度,则判断矩阵A 中指标两两比较的特点有a ij >0,a ij =1,a ij =1/a ji (i ,j=1,2,。

..。

..n )。

如果a ij <1,表示A j 比A i 重要; 如果a ij >1,表示A i 比A j 重要; 如果a ij =1,表示A j 与A i 同样重要.根据判断矩阵A 在选择上的一致性要求,理想情况下,a ik*a jk =a ij (代表相对重要性所具有的传递性原理,满足该性质的矩阵A 称为一致矩阵),虽然在构造判断矩阵A 时并不要求判断具有一致性,但判断偏离一致性过大也是不允许的。

层次分析法的概念

层次分析法的概念

层次分析法的概念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一种多准则决策分析(Multi-Criteria Decision Analysis,简称MCDA)的方法,由美国运筹学家Thomas L. Saaty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

AHP方法通过对多个准则进行层级划分和比较,并运用数学计算方法来确定各准则的重要性和不同方案的优先级,从而帮助决策者做出合理的决策。

AHP的基本思想是将复杂的决策问题分解为多个层次,从上到下逐级进行划分,形成一个层次结构模型。

在层次结构模型中,最顶层为目标层,下面的层次依次为准则层和方案层。

目标层描述了整体决策的目标,准则层描述了实现目标所需要的具体准则,方案层描述了可选方案。

每个层次都有若干个元素,分别构成了一个层次结构的树状图。

AHP方法的核心是构建准则间的判断矩阵,并计算出准则的权重。

判断矩阵用来比较和度量层次结构中的元素之间的重要性和优先级,它的维数等于层次中元素的个数,矩阵元素表示了两个元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

决策者通过对每对元素进行两两比较,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利用语义比例尺(由1到9的9个数值构成)对元素的相对重要性进行评价。

评价结果填入判断矩阵中,形成一个与层次结构对应的判断矩阵。

然后,通过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和最大特征值,可以得到准则的权重。

AHP方法还可以计算各个方案的优先级。

在方案层构建判断矩阵的过程中,同样可以通过两两比较不同方案,评价它们的优先级。

根据方案的判断矩阵,结合准则的权重,运用数学计算方法,可以得到每个方案的优先级权重。

这样,决策者可以根据方案的优先级权重,评估和比较各个方案的可行性和优劣程度,作出决策。

AHP方法的主要优势在于能够将复杂的决策问题进行层次化的细分,从而使决策问题更加清晰和可操作。

它考虑了决策者的主观权重评估和相对重要性比较,充分考虑了不同准则和方案之间的相互关系。

此外,AHP方法还能够处理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的问题,对决策者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有较高的要求,同时也可以用来解决多个决策者之间的决策问题。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是一种用于决策问题的多准则分析方法,由美国运筹学家Thomas L. Saaty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

该方法结合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基于一种成对比较的方式,将问题层次化,从而在一系列代表决策目标和准则的元素之间建立了一种权重关系。

通过计算和对比各个元素之间的成对比较矩阵,可以得出最终的权重结果,帮助决策者进行选择。

1.目标层次划分:将决策问题层次化,将最终的决策目标划分为若干个具体的子目标。

这样可以将决策问题分解为几个层次,从而更容易进行比较和分析。

2.准则层次划分:对每个子目标进行进一步的划分,将每个子目标划分为若干个具体的准则。

准则是用于评估和比较决策方案的标准。

3.形成成对比较矩阵:根据决策者对每个层次元素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成对比较,构造成对比较矩阵。

这些矩阵的大小与层次元素的数量相关。

4.判断一致性:对每个成对比较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通过计算特征向量和最大特征值的一致性指标,判断决策者的比较是否一致。

一致性是指决策者能否在不同的成对比较中保持一致。

如果不一致,需要重新进行比较。

5.计算权重:根据成对比较矩阵的一致性,计算每个层次元素的权重。

通过特征向量的归一化,可以得到每个元素的权重,体现其在决策中的相对重要性。

6.一致性索引和比率:通过计算一致性指数和随机一致性指标的比率,来衡量决策者的成对比较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内。

如果比率超过可接受的阈值,表示决策者的成对比较存在一定的不一致性,需要重新进行比较。

7.汇总权重:将各个层次元素的权重按照层次结构,逐级汇总得到最终的决策结果。

将子目标的权重与准则的权重结合起来,可以对不同的决策方案进行排序和比较。

层次分析法的优点是可以将决策问题分解为多个层次,并分别考虑各个层次元素的重要性,增加了决策的一致性和可信度。

此外,该方法运用了数学模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并且可以通过一致性检验来纠正决策者主观判断的偏差。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

bn1
bn2 ……
bnn
bij是对于Ak而言,Bi对Bj的相对重要性的数值表示。
Bij通常取1、3、5、7、9及其他们的倒数,其含义为:
尺度
1 3 5 7 9
含义
第i个因素与第j个因素的影响相同 第i个因素比第j个因素的影响稍强 第i个因素比第j个因素的影响强 第i个因素比第j个因素的影响明强 第i个因素比第j个因素的影响绝对地强
层次分析法
一 问题的提出
例1 购物 买钢笔,一般要依据质量、颜色、实用性、价格、
外形等方面的因素选择某一支钢笔。 下馆子,则要依据馆子的饭菜质量、区位条件、档
次、饭菜价格、服务质量等方面因素来选择。
例2 旅游 假期旅游,是去风光秀丽的苏州,还是去迷人的
北戴河,或者是去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一般会依据景 色、费用、食宿条件、旅途等因素选择去哪个地方。
课题D2
课题可行性B3

研财

究政

周支

期持
c3
c4
c5
课题D3
层次分解时注意事项:
如果所选的要素不合理,其含义混淆不清,或 要素间的关系不正确,都会降低AHP法的结果质量, 甚至导致AHP法决策失败。 为保证递阶层次结构的合理性,需注意以下问题: 1、要对问题的影响因素有充分的理解,必要的时 候可以咨询相关的专家; 2、分解简化问题时把握主要因素,不漏不多 3、注意相比较元素之间的强度关系,相差太悬殊 的要素不能在同一层次比较。 4、以上均为完全层次
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
(1)
(2)
(3)
在(1)式中,CI为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指标,CIj为与aj对应 的B层次中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在(2)式中,RI为层次总排 序的随机一致性指标,RIj为与aj对应的B层次中判断矩阵的随 机一致性指标;在(3)式中,CR为层次总排序的随机一致性比例。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

《运筹学》
例1
大学毕业生就业选择问题 获得大学毕业学位的毕业生,在“双向选择” 时,用人单位与毕业生都有各自的选择标准和要求。 就毕业生来说选择单位的标准和要求是多方面的, 例如: ①能发挥自己才干作出较好贡献(即工作岗位适 合发挥自己的专长); ②工作收入较好(待遇好); ③生活环境好(大城市、气候等工作条件等); ④单位名声好(声誉等); ⑤工作环境好(人际关系和谐等) ⑥发展晋升机会多(如新单位或前景好)等。
允许不一致,但要确定不一致的允许范围
2010年6月
管理工程学院
《运筹学》
w1 考察完全一致的情况 w 1 W ( 1) w1 , w2 ,wn 可作为一个排序向量 w2 w A 成对比较 1 令aij wi / w j 满足 aij a jk aik , i, j, k 1,2,, n wn 的正互反阵A称一致阵。 w1
它是用一定标度把人的主观判断进行客观量化,是将决策有关的元素分解 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分析方法。
2010年6月
管理工程学院
《运筹学》
层次分析法的特点: 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 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
1 A (aij ) nn , aij 0, a ji aij
C2 C3 C4 C5
C3
C4 C5
1/ 2 4 3 3 1 2 1 7 5 5 A 1/ 4 1/ 7 1 1 / 2 1 / 3 1 / 3 1 / 5 2 1 1 3 1 1 1/ 3 1/ 5 要由A确定C1,… , Cn对O的权向量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

1. 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简称AHP)用于解决评价类问题,例如:选择那种方案最好、哪位运动员或者员工表现的更优秀。

评价类问题可以用打分解决。

层次分析法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即 AHP)是由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T. L. Saaty于20世纪70年代创立的一种系统分析与决策的综合评价方法, 是在充分研究了人类思维过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它较合理地解决了定性问题定量化的处理过程。

AHP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把人类的判断转化到若干因素两两之间重要度的比较上, 从而把难于量化的定性判断转化为可操作的重要度的比较上面。

在许多情况下, 决策者可以直接使用AHP进行决策, 极大地提高了决策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可行性, 但其本质是一种思维方式, 它把复杂问题分解成多个组成因素, 又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别形成递阶层次结构, 通过两两比较的方法确定决策方案相对重要度的总排序。

整个过程体现了人类决策思维的基本特征,即分解、判断、综合,克服了其他方法回避决策者主观判断的缺点。

1.1模型介绍1.1.1引例高考结束了,小明该选择华科还是五武大?小明最关心四个方面:学习氛围0.4、就业前景0.3、男女比例0.2、校园景色0.19(权重和为1)(1)学习氛围:经查阅资料查到“学在华工,玩在武大,爱在华师”一句话,因此在学习氛围方面给华科0.7,给武汉大学0.3.(2)就业前景:搜索两所学校就业率差不多,因此在就业前景方面对两所学校均赋予0.5的权重。

(3)男女比例:经查询,华科男女比例2:1,武大1.35:1,因此武大0.7分,华科0.3分(4)校园景色:华科0.25分,武大0.75分整理权重表格:指标权重华科武大学习氛围0.40.70.3就业前景0.30.50.5男女比例0.20.30.7校园景色0.10.250.75华科最终的得分:0.7*0.4+0.5*0.3+0.3*0.2+0.25+*0.1=0.515分武大最终得分:0.3*0.4+0.5*0.3+0.7*0.2+0.75*0.1=0.485分1.1.2 模型1、关键词:打分法、确定评价指标、形成评价体系2、解决评价类问题,首先确定以下三个问题:(1)评价的目标是什么(2)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有哪几种可选的方案(3)评价的准则或者说指标是什么(我们根据什么东西来评价好坏)。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1. 简介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一种常用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标准决策分析方法。

它由美国学者托马斯·L·萨亨于1970年提出,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决策问题中。

2. 原理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将复杂的决策问题分解为一系列具有层次结构的子问题,然后通过对这些子问题的比较与权重评估,最终得出整体问题的决策结果。

2.1 层次结构在层次分析法中,决策问题被组织成一个层次结构。

层次结构通常包括三个层次: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

•目标层:表示决策问题的最终目标,通常只有一个。

•准则层:用于评价方案的一组准则,通常包括两个或更多的准则。

•方案层:表示可选择的方案,每个方案都和准则层有关联。

每个层次下面还可以有更多的子层次,形成一个完整的层次结构。

2.2 权重评估层次分析法通过对准则层的权重评估,来确定各个准则的重要性。

权重评估通常采用两两比较的方式,即对准则层中的两个准则进行比较,判断它们的相对重要性。

对两个准则的比较通常使用1至9的九分比较法,其中1表示相同重要性,3表示轻微重要性差异,5表示中等重要性差异,7表示强烈重要性差异,9表示极端重要性差异。

通过两两比较得到的比较矩阵可以利用特征向量法计算权重向量,从而确定准则层的权重。

2.3 方案评估在确定了准则层的权重后,可以利用这些权重对方案进行评估和排序。

通常使用两两比较法将方案与准则进行比较,得到方案层的比较矩阵。

然后,利用准则层的权重和方案层的比较矩阵计算加权矩阵,最终得到方案层的权重。

3. 应用场景层次分析法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尤其适用于以下情况:•多准则决策问题:当决策问题涉及到多个准则时,层次分析法可以帮助决策者合理权衡各个准则的重要性,从而做出最佳决策。

•项目评估与选择:当需要评估和选择多个候选项目时,层次分析法可以通过对项目的多个准则进行比较和权重评估,为项目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

e1
1 4.511
0.778
0.172
,
3 0.665
0.4 6 7 e2 Ae1 0.565, e2 3.014,
1.9 9 1
01.55 0.471 e2 0.184, e3 0.559, e3 3.018,
0.661 1.988
0.156 0.473 e3 0.185, e4 0.561,
(4)定义未知参数 在这种问题中,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表达式 来表达未曾定义过的量。典型的例子是价值 工程,产品的价值V被定义为
VF C
其中F,C分别为产品的功能系数与成本系数, 它们可以用层次分析来定义。下面是一个 经济学例子。
例5 弹性系数的确定 经济学中有名的Cobb-Douglas生产函 数是
e (1,2,,n )T ,则权系数可取: wi i ,i 1,2,, n
在具体计算中,当
ek 与ek 1
接近到一定程度时,就取 e ek
例1 评价影视作品的水平, 用以下三个变量作评价指标 :
x1 教育性,x2 艺术性,x3 娱乐性
设有一名专家赋值:
x2 1, x3 5, x3 3
w1, w2 ,, wn
这 n 个常数便是权系数, 层次分析法给出了确定它们 的量化方法,其过程如下:
1.成对比较
从x1, x2,, xn中任取xi , xj ,比较它们
对y贡献的大小,给xi xj 赋值如下:
xi
xj
1,当认为“xi与x
贡献程度相同”时
j
xi
xj
3,当认为“xi比x
的贡献略大”时
x1
的概率估值为0.134+0.219+0.026=0.379,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决策分析方法,它通过构建层次结构和比较矩阵,来对不同因素进行排序和权重分配,帮助决策者做出合理的决策。

本文将介绍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以及一些实际案例。

一、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层次分析法由美国运筹学家托马斯·L·塞蒂提出,它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能够综合考虑多个因素的重要性和相互关系。

它的基本原理如下:1. 层次结构:将决策问题分解成多个层次,从上至下逐级细化。

顶层是目标层,中间层是准则层,最底层是方案层。

2. 比较矩阵:在每个层次内,通过构建比较矩阵来判断各因素之间的重要性。

比较矩阵是一个n×n的正互反矩阵,其中n是该层次因素的个数。

通过对各因素进行两两比较,得出相对重要性的判断。

3. 加权优先向量:通过对比较矩阵进行特征向量的计算,可以得到各个因素的权重。

特征向量是对比较矩阵的主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也称为特征向量法。

4. 一致性检验:通过一致性指标和一致性比率的计算,判断构建的比较矩阵是否合理。

一致性指标表示了矩阵的内部一致性程度,一致性比率则是对一致性指标进行归一化,判断是否满足一致性。

5. 综合评价:通过计算得出的权重,进行乘积运算和累加运算,得到方案的综合评价值。

综合评价值越高,方案越优。

二、层次分析法的应用领域层次分析法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经济学、管理学、环境科学、社会科学等。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投资决策:在投资决策中,可以将不同的投资方案作为方案层,通过比较各个方案的风险性、收益性等因素,来确定投资方向。

2. 供应链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中,可以将供应商的价格、质量、交货周期等因素作为准则层,通过比较不同供应商的重要性,来选择合适的供应商。

3. 项目评估:在项目评估中,可以将项目的成本、时限、风险等因素作为准则层,通过比较各个因素的重要性,来评估项目的可行性和优先级。

4. 人才选拔:在人才选拔中,可以将候选人的学历、工作经验、专业技能等因素作为准则层,通过比较各个因素的重要性,来确定最佳人选。

层次分析法(AHP)

层次分析法(AHP)

aij
n
aij
i 1
i,j 1,2,, n
2 ) 再按行相加得和
n
wi aij j 1
3)再规范化,得权重系数:
wi
wi
n
wi
i 1
方根法
这种方法的步骤是:
1) 按行元素求积,再求1/n次幂,得
n
wi
aij i,j 1,2,, n
j 1
2)规范化,即得权重系数
wi
wi
n
wi
用ANP进行决策的基本步骤
▪ (1) 构造ANP的典型结构: A:首先是构造控制层次.将决策目标界定,将决策准则界 定,这是问题的基本,各个准则决策目标的权重用AHP方法 得到. B:再则是构造网络层次.要归类确定每一个元素,分析其 网络结构和相互影响关系,分析元素之间的关系可用多种 方法进行. 一种是内部独立的递阶层次结构,即层次之间相 互独立;一种是内部独立,元素之间存在者循环的ANP 网络层次结构;另一种是内部依存,即元素内部存在循环 的ANP网络层次结果,这几种情况都是ANP的特例情况。 在实际决策问题中面临的基本都是元素间不存在内部独立, 既有内部依存,又有循环的ANP网络层次结构。
P4:建 图书馆
P5:引进 新设备
C1对p1 p2 p3 p4 p5的权重计算
c1 P1
p2
p3
p4
p5 w
p1 1
3
5
4
7 0.491
p2 1/3 1
3
2
5 o.232
p3 1/5 1/3 1
½
3 0.092
p4 ¼ ½
2
1
3 0.138
p5 1/7 1/5 1/3 1/3 1 0.046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
CR 0.1
进行检验。若通过,则可按照总排序权向量表示的结果进 行决策,否则需要重新考虑模型或重新构造那些一致性比 率 CR 较大的成对比较矩阵。
三、应用实例
例如,员工绩效考核问题
目标层A
绩效考核
准则层C
C1道德品 质
C2 专业 技能
C3知识 层次
C4业务水 平
C5客户 评价
方案层P
员工P1
员工P2
w1 w2 w2 w2 wn w2


w1 wn w2 wn wn wn
一致阵 性质
• A的秩为1,A的唯一非零特征根为n
Aw nw
但允许范围是 多大?如何界 定?
• 非零特征根n所对应的特征向量归一化后可作为权向量
对于不一致(但在允许范围内)的成对比较阵 A, Saaty等人建议用对应于最大特征根 的特征向量作为权向量w ,即
层次分析法(AHP法)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建模
数学建模
模型背景
基本步骤
应用实例
一、模型背景
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Saaty在20世纪70 年代初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 是一种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 特点: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 化。
a23 8 (C2 : C3 )
允许不一致,但要确定不一致的允许范围
w1 考察完全一致的情况 w 1 W ( 1) w1 , w2 ,wn 可作为一个排序向量 w2 w A 成对比较 1 令aij wi / w j 满足 aij a jk aik , i, j, k 1,2,, n wn 的正互反阵A称一致阵。 w1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将与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

该方法是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于20世纪70年代初,在为美国国防部研究"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课题时,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

1简介2定义3优缺点▪优点▪缺点4基本步骤5注意事项6应用实例简介编辑层次分析法的特点是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

尤其适合于对决策结果难于直接准确计量的场合。

在现实世界中,往往会遇到决策的问题,比如如何选择旅游景点的问题,选择升购物层次分析模型学志愿的问题等等。

在决策者作出最后的决定以前,他必须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或者判断准则,最终通过这些准则作出选择。

比如选择一个旅游景点时,你可以从宁波、普陀山、浙西大峡谷、雁荡山和楠溪江中选择一个作为自己的旅游目的地,在进行选择时,你所考虑的因素有旅游的费用、旅游的景色、景点的居住条件和饮食状况以及交通状况等等。

这些因素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

我们将这样的复杂系统称为一个决策系统。

这些决策系统中很多因素之间的比较往往无法用定量的方式描述,此时需要将半定性、半定量的问题转化为定量计算问题。

层次分析法是解决这类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层次分析法将复杂的决策系统层次化,通过逐层比较各种关联因素的重要性来为分析以及最终的决策提供定量的依据。

定义编辑所谓层次分析法,是指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进而分解为多指标(或准则、约束)的若干层次,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权数)和总排序,以作为目标(多指标)、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
当 C.R.< 0.1 时,一般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 以接受的。否则应对判断矩阵作适当的修正。
五、 计算各层元素的组合权重
为了得到递阶层次结构中每一层次中所有元素相对 于总目标的相对权重,需要把第三步中的计算结果进行 适当的组合,并进行总的一致性检验。这一步是由上而 下逐层进行的。最终计算结果得出最低层次元素,即决 策方案的优先顺序的相对权重和整个递阶层次模型的判 断一致性检验。
层次分析法为这类问题的决策和排序提供了一种 新的、简洁而实用的建模方法。它把复杂问题分解成 组成因素,并按支配关系形成层次结构,然后用两两 比较的方法确定决策方案的相对重要性。
层次分析法在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环境乃 至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管理决策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常用来解决诸如综合评价、选择决策方案、估计 和预测、投入量的分配等问题。
特征根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如下的正矩阵的Perron 定 理,它保证了所得到的排序向量的正值性和唯一性: 定理 设 n 阶方阵 A > 0,λmax 为 A 的模最大的特征 根,则有 (1) λmax 必为正特征根,而且它所对应的特征向量为 正向量; (2) A 的任何其它特征根 λ 恒有 |λ| < λmax; (3) λmax 为 A 的单特征根,因而它所对应的特征向量 除差一个常数因子外是唯一的。
三、 计算单一准则下元素的相对权重
这一步是要解决在准则 Ck 下,n 个元素A1, …, An 排 序权重的计算问题。 对于 n 个元素 A1, …, An,通过两两比较得到判断矩 阵 A,解特征根问题 Aw = λmaxw 所得到的 w 经归一化后作为元素 A1, …, An 在准则 Ck 下 的排序权重,这种方法称为计算排序向量的特征根法。
阶数 R.I. 阶数 R.I. 1 0 9 1.46 2 0 10 1.49 3 0.52 11 1.52 4 0.89 12 1.54 5 1.12 13 1.56 6 1.26 14 1.58 7 1.36 15 1.59 8 1.41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简介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这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的、层次化的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就是在对复杂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

是对难以完全定量的复杂系统做出决策的模型和方法。

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层次分析法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的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从而最终使问题归结为最低层(供决策的方案、措施等)相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权值的确定或相对优劣次序的排定。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运用层次分析法构造系统模型时,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步骤:(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将决策的目标、考虑的因素(决策准则)和决策对象按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成最高层、中间层和最低层,绘制层次结构图。

最高层(目标层):决策的目的、要解决的问题;中间层(准则层或指标层):考虑的因素、决策的准则;最低层(方案层):决策时的备选方案;(2)构造判断(成对比较)矩阵;表指标之间比较量化值规定因素i比因素j量化值同等重要 1.00稍微重要 3.00较强重要 5.00强烈重要7.00极端重要9.00稍微不重要0.33较强不重要0.20强烈不重要0.14极端不重要0.11两相邻判断的中间值2、4、6、8(3)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4)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举例:某市中心有一座商场,由于街道狭窄,人员车流量过大,经常造成交通堵塞。

市政府决定解决这个问题,经过有关专家会商研究,制订三个可行方案:a1:在商场附近修建一座环形天桥;a2:在商场附近修建地下人行通道;a3:搬迁商场决策的总目标是改善市中心交通环境,根据当地具体条件和情况,专家组织拟定五个目标作为对可行方案的评价准则:C1:通车能力;C2:方便群众;C3:基建费用不宜过高;C4:交通安全;C5:市容美观。

层次分析法分析方法

层次分析法分析方法

层次分析法分析方法简介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一种常用的多标准决策分析方法,由美国运筹学家托马斯·L·赛蒂尔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

它通过将复杂的决策问题分解为层次结构,对各层次标准进行定量评估和权重分配,最终得到综合的决策结果。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基于专家经验和主观判断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方法,适用于复杂的多因素多目标决策问题。

它以一种系统化和结构化的方式帮助决策者进行决策分析,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方法步骤层次分析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建立层次结构:首先,需要将决策问题进行逐层分解,形成一个层次结构模型。

层次结构由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构成,决策问题从目标层开始,经过准则层逐步分解,最终得到方案层。

目标层表示整个决策问题的目标或要达到的结果,准则层表示实现目标所涉及的关键因素,方案层表示可行的解决方案。

2.构造判断矩阵:在层次结构的每一层中,需要对各个元素之间进行两两比较,得到一个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的每个元素表示两个层次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

比较的方式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

常用的比较方法有9点量表法和1-9标度法。

3.确定权重向量:通过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可以得到每个层次因素的权重。

特征向量即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

通常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可以通过一致性指标和一致性比率来衡量。

4.计算综合评估值:根据各个层次因素的权重和方案的评价指标,可以计算得到每个方案的综合评估值。

综合评估值可以表示方案的优劣程度。

5.灵敏度分析:层次分析法可以进行灵敏度分析,通过改变判断矩阵中的比较数据,可以检测到不同因素权重发生变化时对决策结果的影响。

优点和应用范围层次分析法具有以下优点:•结构化:通过将决策问题分解成层次结构,使得问题更加清晰和易于理解。

•定量化:通过构造判断矩阵和计算权重向量,将主观因素定量化,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
2)构造成对比较阵
用成对比较法和1~9尺度,构造各层对上一层每一因素的 成对比较阵。
3)计算权向量并作一致性检验
对每一成对比较阵计算最大特征根和特征向量,作一致性 检验,若通过,则特征向量为权向量。
4)计算组合权向量(作组合一致性检验*)
组合权向量可作为决策的定量依据。
一.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1)
• 通过相互比较确定各准则对目标的权重,及各方 案对每一准则的权重。
• 将上述两组权重进行综合,确定各方案对目标的 权重。
层次分析法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 完成以上步骤,给出决策问题的定量结果。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1)建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
深入分析实际问题,将有关因素自上而下分层(目标— 准则或指标—方案或对象),上层受下层影响,而层内 各因素基本上相对独立。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2)
成对比较阵 和权向量
设要比较各准则C1,C2,… , C5对目标
O的重要性
C :C a
i
j
ij
A (aij )nn , aij
0,
a ji
1 a
ij
选 择
1 1/ 2 4 3 3
2
1
7
5
5
A~成对比较阵
旅 A 1/ 4 1/ 7
游 地
1/ 3
1/ 5
1/ 3 1/ 5
1 2
1/ 2 1
1/ 3
1
A是正互反阵
3 1 1
要由A确定C1,… , Cn对O的权向量
O(选择旅游地)
1 1/2
2
1
A 1/4 1/7
1/3
1/5
1/ 3 1/ 5
4 3 3

层次分析法简介

层次分析法简介

三、层次分析法的用途举例

例如,某人准备选购一台电冰箱,他对市场上的
6种不同类型的电冰箱进行了解后,在决定买那一款式
是,往往不是直接进行比较,因为存在许多不可比的
因素,而是选取一些中间指标进行考察。例如电冰箱
的容量、制冷级别、价格、型式、耗电量、外界信誉、
售后服务等。然后再考虑各种型号冰箱在上述各中间
层次分析法(AHP)应用简介
• 一、层次分析法概述 • 二、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 • 三、层次分析法的用途举例 • 四、层次分析法应用的程序 • 五、应用层次分析法的注意事项 • 六、层次分析法应用实例
一、层次分析法概述
•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家Saaty教授于二 十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实用的多方案或多目 标的决策方法。其主要特征是,它合理地将定 性与定量的决策结合起来,按照思维、心理的 规律把决策过程层次化、数量化。问题该方法 自1982年被介绍到我国以来,以其定性与定量 相结合地处理各种决策因素的特点,以及其系 统灵活简洁的优点,迅速地在我国社会经济各 个领域内,如能源系统分析、城市规划、经济 管理、科研评价等,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
• 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是足够多个 根据随机发生的判断矩阵计算的一致性 指标的平均值。 n为判断矩阵的阶数。
• 1—10阶矩阵的RI取值见下表:
• 矩阵阶数n 1 2 3 4 5
• RI
0 0 0.58 0.90 1.12
• 矩阵阶数n 6 7 8 9 10
• RI
1.24 1.32 1.41 1.45 1.49
• 一般而言CR愈小,判断矩阵的 一致性愈好,通常认为CR0.1时, 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 1、建立国民素质评价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它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它把一个复杂决策问题分解成组成因素,并按其相互关系(主要考虑支配关系)分解成包括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的层次结构,然后应用两两比较的方法确定决策方案的相对重要性.层次分析法特别适用于对决策结果难于直接准确计量的无结构问题的建模。

由于层次分析法在在处理复杂的决策问题上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目前,层次分析法在经济计划和管理、能源政策和分配、行为科学、军事指挥、运输、农业、教育、人才、医序、环境保护、冲突求解及决策预报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与步骤人们在进行社会的、经济的以及科学管理领域问题的系统分析中,面临的常常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众多因素构成的复杂而往往缺少定量数据的系统.层次分析法为这类问题的决策和排序提供了一种新的简洁而实用的建模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大体上可按下面四个步骤进行:1)分析系统中各因素间的关系,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2)对同一层次的各元素关于上一层次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3)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元素对于该准则的相对权重,并进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4)计算各层次对于系统的总排序权重,并进行排序.下面分别说明这四个步骤的实现过程.一、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与特点应用AHP分析决策问题时,首先要把问题条理化、层次化,构造出一个有层次的结构模型,在这个模型下,复杂问题被分解为元素(或因素)的组成部分,这些元素又按其属性及关系形成若干层次,上一层次的元素作为准则对下一层次有关元素起支配作用.这些层次可以分为三类:1)最高层(目标层):这一层次中只有一个元素,一般它是分析问题的预定目标或理想结果,因此也称为目标层;2)中间层(准则层):这一层次包括了为实现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它可以由若干个层次组成,包括所需要考虑的准则、子准则,因此也称为准则层;3)最底层(方案层):这一层次包括了为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措施、决策方案等,因此也称为措施层或方案层.上述层次之间的支配关系不一定是完全的,即可以存在这样的元素:它并不支配下一层次的所有元素,而仅支配其中部分元素,这种自上而下的支配关系所形成的层次结构我们称为递阶层次结构.目标层 准则层方案层图1递接层次结构图示意图递阶层次结构中的层次数与问题的复杂程度及需要分析的详尽程度有关.一般地,层次数不受限制,每一层次中各元素所支配的元素一般不要超过9个,这是因为支配的元素过多会给两两比较带来困难.一个好的层次结构对于解决问题是极为重要的,因而层次结构必须建立在决策者对所面临的问题有全面深入认识基础上,如果在层次划分和确定层次元素间的支配关系上举棋不定,那么最好重新分析问题,弄清元素间相互关系,以确保建立一个合理的层次结构.一个好的递阶层次结构应具有以下特点:1)从上到下顺序地存在支配关系,并用直线段连接表示.除第一层外,每个元素至少受上一层一个元素支配,除最后一层外,每个元素至少支配下一层次一个元素.上下层元素的联系比同层次中元素的联系要强得多,故认为同一层次相邻及不相邻的元素之间不存在支配关系;2)整个结构中层次数不受限制;3)最高层只有一个元素,每个元素所支配的元素一般不超过9个,元素过多时可进一步分组;4)对某些具有子层次的结构可引入虚元素,使之成为递阶层次结构.递阶层次结构是AHP中最简单也是最实用的层次结构形式.当一个复杂问题仅仅用递阶层次结构难以表示,这时就要用更复杂的形式,如内部依存的递阶层结构、反馈层次结构等,它们都是递阶层次结构的扩展形式.(1)树状递阶层次结构(2)完全递阶层次结构(3)不完全递阶层次结构(45)内部依存的层次结构 (6)反馈递阶层次结构(7)非递阶层次结构图2 各种层次结构示意图下面通过实例说明AHP的层次结构模型的建立方法.例1:旅游地选择问题背景:全家外出度假,假如有三个旅游胜地苏州、杭州、桂林供选择,你会怎么办呢?分析:外出旅游,人们在选择旅游地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景色、费用、居住、饮食、旅途条件等方面.由此可得层次结构模型.例2:工作选择背景:一个将毕业的大学生面临选择工作岗位,怎么办?分析:工作选择时,人们主要考虑的准则大概是:能够发挥自己的才干为国家作贡献、丰厚的收入、适合个人的兴趣及发展、良好的声誉、和谐的人际关系、地理位置,等等.据此,可得层次结构.图9-5 工作选择的层次结构例3:过河的效益与代价背景:某港务局要改善一条河道的过河运输条件,为此需要确定是否要建立桥梁或隧道以代替现有的轮渡.分析:此问题中过河方式的确定取决于过河方式的效益与代价(即成本),通常用费效比(即效益/代价)作为选择方案的标准.为此,需要建立两个层次结构,分别考虑过河的效益与代价因素.(1)过河的效益层次结构(1)过河的代价层次结构(2)过河的效益层次结构图3 过河的效益与代价层次结构图例4:科技成果评价科技成果涉及的领域很广,种类很多.本模型仅考虑能直接应用于国民经济的某个生产部门后能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并带来可定量计算的经济效益的那一类成果.科技成果评价准则可分为效益、水平、规模共3类,并在每类中有若干具体指标,据此可构造出如下的层次结构.图9-3科技成果的评价层次结构例5:教师贡献评价模型教师在整个教学甚至于社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如何评价教师的贡献呢?常规的方法是一种定性的描述加上一些量化的指标(如教学工作量、论文数量等).若有4名教师待评价,T1、T2、T3、T4,其中T1、T2只从事教学,T4只从事科研,而T3教学、科研都兼顾.试构造该问题的简单层次结构模型.图9-7 评价教师的贡献的层次结构二、构造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在建立递阶层次结构以后,上下层元素间的隶属关系就被确定了.假定以上层次的元素C为准则,所支配的下一层次的元素为u1、u2、……、un,目的是要按它们对于准则C的相对重要性赋于u1、u2、……、un相应的权重,当u1、u2、……、un对于C的重要性可以直接定量表示时(如利润多少、消耗材料量等),它们相应的权重量可以直接确定,但对于大多数社会经济问题,特别是比较复杂的问题,元素的权重不容易直接获得,这时就需要通过适当的方法导出它们的权重,AHP所用的导出权重的方法就是两两比较的方法.在这一步骤中,决策者要反复地回答问题,针对准则C,两个元素ui和uj那一个更重要,重要程度如何?并按1-9的比例标度对重要性程度赋值,下表列出了1-9标度的含义,这样对于准则C,n个被比较元素通过两两比较构成一个判断矩阵其中aij就是元素ui与uj相对于准则C的重要性的比例标度.表 1—9比例标度的含义标度含义1 两个元素相比,具有相同的重要性3 两个元素相比,前者比后者稍重要5 两个元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明显重要7 两个元素相比,前者比后者强烈重要9 两个元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极端重要2,4,6,8 表示上述相邻判断的中间值倒 数 若元素i 与元素j 的重要性之比为aij ,那么元素j 与元素i 重要性之比为1/aij显然,判断矩阵具有如下性质:(1)0>ij a ,n j i ,,2,1, =∀(2)(3)1=ii a n i ,,2,1 =∀判断矩阵A称为正互反矩阵.A所具有的性质,使我们对于一个由n 个元素构成的判断矩阵只需给出其上(或下)三角的 个判断即可.在特殊情况下.判断矩阵A的元素具有传递性,即满足等式:时,A称为一致性矩阵.关于判断矩阵,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说明:为什么要用两两比较?为什么要用1—9比例标度?为什么要限制被比较个数不超过9个以及个比较是否必要?分析社会经济系统不难看出,许多被测对象只具有相对性质,因而难以用一个绝对标度进行衡量,诸如安全、幸福等概念很难有一个绝对标准,只能在比较中进行估计.这提示我们,在社会的、经济的以及一些类似问题的某些属性的测度中可以考虑采用一种相对标度.层次分析法所提出的两两比较判断矩阵正是一种既能适应各种属性测度又能充分利用专家经验和判断的一种相对标度,它的应用可以使系统从无结构向结构化和有序状态转化,因而不能不认为是系统分析中的一大突破.在判断矩阵建立上,层次分析采用了1-9比例标度,这是由于这种比例标度比较符合人们进行判断时的心理习惯.首先我们认为参与比较的对象对于它们所从属的性质或准则有较为接近的强度,否则比较判断的定量化就没有意义了,因而比例标度范围不必过大.如果出现强度在数量级上相差过于悬殊的情形,可以将数量级小的那些对象合并,或将数量级大的对象分解,使强度保持在接近的数量级上,再实施两两比较.其次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人们在进行比较判断时,通常用相等、较强(弱)、明显强(弱)、很强(弱)、绝对强(弱)这类语言来表达两个因素的某种属性的比较.如果再分仔细些,可以在相邻两级中再插入一级,这样正好是9级,因而用9个数字表达是合适的,而且,这种判断具有互反性.那么能否取1-9之间的非整数作为比例标度呢?一般说来没有必要,这是因为对于一个难以定量的对象提供一个过于精确的标度显然是事倍功半的;另外,有关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更细的标度所得的结果与1-9标度的结果一样.当然,如果事物的属性强度十分接近时,也可采用其它标度.最后,应该指出,一般地作次两两比较是必要的.有人认为把所有元素和某个元素比较,即只做n-1个比较就可以了,但这种作法存在着明显的弊病:任何一个判断的失误均可导致不合理的排序,而个别判断的失误对于难以定量的系统往往是难以避免的,进行次比较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通过各种不同角度的反复比较,从而导致一个合理的排序.三、单一准则下n元素相对排序权重的计算,以及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权向量和一致性指标)1、一致性检验通过两两成对比较得到的判断矩阵A不一定满足矩阵的一致性条件,于是找到一个数量标准来衡量矩阵A的不一致程度显得很必要.设W=T n w w w ),,,(21 是n 阶判断矩阵的排序权重向量,当A 为一致性矩阵时,显然有:且满足nW AW这表明,W 为A 的特征向量,且特征根为n ,也就是说对于一致的判断矩阵来说排序向量W 就是A 的特征向量.反过来看,如果A 是一致的的正互反阵,则有以下性质:因此所以这表明 为A 的特征向量,并且由于A 是相对向量W 关于目标Z 的判断矩阵,则W 为诸对象的一个排序.另外,一致的正互反矩阵A 还具有下述性质:(1) A 的转置A T 也是一致的;(2) A 的每一行均为任意指定的一行的正数倍数,从而(3) A 的最大特征根 ,其余特征根全为0;(4) 若A 的 对应于的特征向量为 ,则由上述性质可知,当A 是一致阵时, ,将 对应的特征向量归一化后记为 ,其中 ,W 称为权向量,它表示了元素为u1、u2、……、un 、在目标Z 中的权重. 关于正互反阵A ,根据矩阵论的Perron-Frobenius 定理,有如下结论:Perron 定理:设n 阶方阵A>0,是A 的模最大的特征根,则:(1) 必为正的特征根,且其对应的特征向量w 是正向量;(2)A 的任何其它特征根λ ,恒有:max λλ<(3) 为A 的单特征根,因而它所对应的特征向量除差一个常数因子外是唯一的.且w e A e e A =+∞→k T k k lim 其中T ,,,)111( =ew是对应的归一化特征向量。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

1.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是指将与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

层次分析法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由美国著名的运筹学专家萨蒂教授提出的,萨蒂教授在进行"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课题研究时,提出了一种层次权重分析的方法。

层次分析法简单来说,就是将需要解决的问题,归为一个系统。

并且将整个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目标分解,从而形成多个层次指标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权数)和总排序,以作为目标(多指标)、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

在进行层次分析法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根据问题按照总目标—子目标—评价准备的层次进行分解,然后用求解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办法,求得每一层次的各元素对上一层次某元素的优先权重,最后再加权和的方法递阶归并各备择方案对总目标的最终权重,最终权重最大的就是此问题的最优解决方案。

同时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就是将问题进行系统化处理,汇总成一个总的目标,并且根据问题的不同以及因素的不同,再将问题进行分解,按照问题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彼此相连接的层次,在进行问题解决时逐层分析最终将问题分解到最低层,从而找出最优解。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比较适合于具有分层交错评价指标的目标系统,而且目标值又难于定量描述的决策问题。

因此层次分析法多被应用于社会、经济及管理领域的各种问题,因为这些领域的问题多是由许多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因素所构成的在进行分析解决事很难有明确的判断,而通过层次分析法研究者可以将复杂的系统进行层次分解,使得问题更加的简洁从而帮助研究者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安全科学和环境科学领域,层次分析法也被经常使用。

在安全生产科学方面,层次分析法常被应用于煤矿的安全研究、危化品评价、油库安全评价、城市灾害应急能力研究以及交通安全评价等。

在环境保护研究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水安全评价、水质指标和环境保护措施研究、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及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区污染源确定等。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HP) 层次分析法(AHP)
AHP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方法,又称为层次分析法或多层 次权重解析方法,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由美国著名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 萨蒂(T·L·Saaty)教授首次提出来的。 该方法是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方法,能够有效地分析目 标准则体系层次间的非序列关系,有效地综合测度决策者的判断和比较。 由于系统、简洁、实用,在社会、经济、管理等许多方面,得到越来越广 泛的应用。
3
AHP方法的基本原理 AHP方法的基本原理
一、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例1] 构建科研课题决策的层次结构模型。决策往往涉及众多因素:成果贡献、人 才培养、可行性、发展前景四个目标。和这四个目标相关的因素又有以下几个: ① 实用价值。研究成果给社会带来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用价值 与成果贡献、人才培养、发展前景等目标都有关系。 ② 科技水平。课题在学术上的理论价值以及在同行中的领先水平。科技水平直接 关系到成果贡献、人才培养、发展前景。 ③ 优势发挥。课题发挥本单位学科及人才优势程度,体现与同类课题比较的有利 因素。与人才培养、课题可行性、发展前景均有关系。 ④ 难易程度。指课题本身的难度以及课题组现有人才、设备条件所决定的成功可 能性。与课题可行性、发展前景相关联。 ⑤ 研究周期。课题研究预计所需时间,与可行性直接相关。 ⑥ 财政支持。是指课题的经费、设备以及经费来源。与课题可行性、发展前景直 接相关。 科研课题决策,就是综合上述各种目标和因素,确定各个课题的相对优劣次 序,以供优选课题和安排科研力量参考。为此,建立科研课题决策的层次结构模 型。模型从上到下,分为四个层次,层次之司的关联情况均以作用线标明。
7
AHP方法的基本原理 AHP方法的基本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层次分析法实例与步骤结合一个具体例子,说明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和要点。

【案例分析】市政工程项目建设决策:层次分析法问题提出市政部门管理人员需要对修建一项市政工程项目进行决策,可选择的方案是修建通往旅游区的高速路(简称建高速路)或修建城区地铁(简称建地铁)。

除了考虑经济效益外,还要考虑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因素,即是多准则决策问题,考虑运用层次分析法解决。

1.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应用AHP解决实际问题,首先明确要分析决策的问题,并把它条理化、层次化,理出递阶层次结构。

AHP要求的递阶层次结构一般由以下三个层次组成:●目标层(最高层):指问题的预定目标;●准则层(中间层):指影响目标实现的准则;●措施层(最低层):指促使目标实现的措施;通过对复杂问题的分析,首先明确决策的目标,将该目标作为目标层(最高层)的元素,这个目标要求是唯一的,即目标层只有一个元素。

然后找出影响目标实现的准则,作为目标层下的准则层因素,在复杂问题中,影响目标实现的准则可能有很多,这时要详细分析各准则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即有些是主要的准则,有些是隶属于主要准则的次准则,然后根据这些关系将准则元素分成不同的层次和组,不同层次元素间一般存在隶属关系,即上一层元素由下一层元素构成并对下一层元素起支配作用,同一层元素形成若干组,同组元素性质相近,一般隶属于同一个上一层元素(受上一层元素支配),不同组元素性质不同,一般隶属于不同的上一层元素。

在关系复杂的递阶层次结构中,有时组的关系不明显,即上一层的若干元素同时对下一层的若干元素起支配作用,形成相互交叉的层次关系,但无论怎样,上下层的隶属关系应该是明显的。

最后分析为了解决决策问题(实现决策目标)、在上述准则下,有哪些最终解决方案(措施),并将它们作为措施层因素,放在递阶层次结构的最下面(最低层)。

明确各个层次的因素及其位置,并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用连线连接起来,就构成了递阶层次结构。

【案例分析】市政工程项目进行决策:建立递阶层次结构在市政工程项目决策问题中,市政管理人员希望通过选择不同的市政工程项目,使综合效益最高,即决策目标是“合理建设市政工程,使综合效益最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考虑的主要准则有三个,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但问题绝不这么简单。

通过深入思考,决策人员认为还必须考虑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方便日常出行、方便假日出行、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城市面貌等因素(准则),从相互关系上分析,这些因素隶属于主要准则,因此放在下一层次考虑,并且分属于不同准则。

假设本问题只考虑这些准则,接下来需要明确为了实现决策目标、在上述准则下可以有哪些方案。

根据题中所述,本问题有两个解决方案,即建高速路或建地铁,这两个因素作为措施层元素放在递阶层次结构的最下层。

很明显,这两个方案于所有准则都相关。

将各个层次的因素按其上下关系摆放好位置,并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用连线连接起来。

同时,为了方便后面的定量表示,一般从上到下用A、B、C、D。

代表不同层次,同一层次从左到右用1、2、3、4。

代表不同因素。

这样构成的递阶层次结构如下图。

目标层A准则层B准则层C措施层D图1 递阶层次结构示意图2. 构造判断矩阵并赋值根据递阶层次结构就能很容易地构造判断矩阵。

构造判断矩阵的方法是:每一个具有向下隶属关系的元素(被称作准则)作为判断矩阵的第一个元素(位于左上角),隶属于它的各个元素依次排列在其后的第一行和第一列。

重要的是填写判断矩阵。

填写判断矩阵的方法有:大多采取的方法是:向填写人(专家)反复询问:针对判断矩阵的准则,其中两个元素两两比较哪个重要,重要多少,对重要性程度按1-9赋值(重要性标度值见下表)。

设填写后的判断矩阵为A=(a ij )n ×n ,判断矩阵具有如下性质: (1) a ij 〉0 (2) a ji =1/ a ji (3) a ii =1根据上面性质,判断矩阵具有对称性,因此在填写时,通常先填写a ii =1部分,然后再仅需判断及填写上三角形或下三角形的n(n-1)/2个元素就可以了。

在特殊情况下,判断矩阵可以具有传递性,即满足等式:a ij *a jk =a ik 当上式对判断矩阵所有元素都成立时,则称该判断矩阵为一致性矩阵。

【案例分析】市政工程项目建设决策:构造判断矩阵并请专家填写 接前例,征求专家意见,填写后的判断矩阵如下:表2 判断矩阵表3. 层次单排序(计算权向量)与检验对于专家填写后的判断矩阵,利用一定数学方法进行层次排序。

层次单排序是指每一个判断矩阵各因素针对其准则的相对权重,所以本质上是计算权向量。

计算权向量有特征根法、和法、根法、幂法等,这里简要介绍和法。

和法的原理是,对于一致性判断矩阵,每一列归一化后就是相应的权重。

对于非一致性判断矩阵,每一列归一化后近似其相应的权重,在对这n 个列向量求取算术平均值作为最后的权重。

具体的公式是:∑∑===n j n k kliji aa n W 111需要注意的是,在层层排序中,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在特殊情况下,判断矩阵可以具有传递性和一致性。

一般情况下,并不要求判断矩阵严格满足这一性质。

但从人类认识规律看,一个正确的判断矩阵重要性排序是有一定逻辑规律的,例如若A 比B 重要,B 又比C 重要,则从逻辑上讲,A 应该比C 明显重要,若两两比较时出现A 比C 重要的结果,则该判断矩阵违反了一致性准则,在逻辑上是不合理的。

因此在实际中要求判断矩阵满足大体上的一致性,需进行一致性检验。

只有通过检验,才能说明判断矩阵在逻辑上是合理的,才能继续对结果进行分析。

一致性检验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计算一致性指标C.I.(consistency index )1..max --=n nI C λ第二步,查表确定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random index )据判断矩阵不同阶数查下表,得到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

例如,对于5阶的判断矩阵,查表得到R.I.=1.12第三步,计算一致性比例C.R.(consistency ratio )并进行判断......I R I C R C =当C.R.<0.1时,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C.R.>0.1时,认为判断矩阵不符合一致性要求,需要对该判断矩阵进行重新修正。

【案例分析】市政工程项目建设决策:计算权向量及检验 上例计算所得的权向量及检验结果见下:表4 层次计算权向量及检验结果表4. 层次总排序与检验总排序是指每一个判断矩阵各因素针对目标层(最上层)的相对权重。

这一权重的计算采用从上而下的方法,逐层合成。

很明显,第二层的单排序结果就是总排序结果。

假定已经算出第k-1层m 个元素相对于总目标的权重w (k-1)=(w 1(k-1),w 2(k-1),…,w m (k-1))T ,第k 层n 个元素对于上一层(第k 层)第j 个元素的单排序权重是p j (k)=(p 1j (k),p 2j (k),…,p nj (k))T,其中不受j 支配的元素的权重为零。

令P (k)=(p 1(k),p 2(k),…,p n (k)),表示第k 层元素对第k-1层个元素的排序,则第k 层元素对于总目标的总排序为:w (k)=(w 1(k),w 2(k),…,w n (k))T = p (k) w(k-1) 或 ∑=-=mj jij i k k (k)w p w 1)1()( I=1,2,…,n同样,也需要对总排序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

假定已经算出针对第k-1层第j 个元素为准则的C.I.j (k)、R.I.j (k)和C.R.j (k), j=1,2,…,m,则第k 层的综合检验指标C.I.j (k)=(C.I.1(k) ,C.I.2(k) ,…, C.I.m (k))w (k-1)R.I.j (k)=(R.I.1(k) ,R.I.2(k) ,…, R.I.m (k))w (k-1))()()(......k k k I R I C R C当C.R.(k)<0.1时,认为判断矩阵的整体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

【案例分析】市政工程项目建设决策:层次总排序及检验 上例层次总排序及检验结果见下:表5 C 层次总排序(CR = 0.0000)表6 D 层次总排序(CR = 0.0000)5. 结果分析通过对排序结果的分析,得出最后的决策方案。

【案例分析】市政工程项目建设决策:结果分析从方案层总排序的结果看,建地铁(D2)的权重(0.6592)远远大于建高速路(D1)的权重(0.3408),因此,最终的决策方案是建地铁。

根据层次排序过程分析决策思路。

对于准则层B 的3个因子,直接经济效益(B1)的权重最低(0.1429),社会效益(B2)和环境效益(B3)的权重都比较高(皆为0.4286),说明在决策中比较看重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对于不看重的经济效益,其影响的两个因子直接经济效益(C1)、间接带动效益(C2)单排序权重都是建高速路远远大于建地铁,对于比较看重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其影响的四个因子中有三个因子的单排序权重都是建地铁远远大于建高速路,由此可以推出,建地铁方案由于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较为突出,权重也会相对突出。

从准则层C 总排序结果也可以看出,方便日常出行(C3)、减少环境污染(C5)是权重值较大的,而如果单独考虑这两个因素,方案排序都是建地铁远远大于建高速路。

由此我们可以分析出决策思路,即决策比较看重的是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不太看重经济效益,因此对于具体因子,方便日常出行和减少环境污染成为主要考虑因素,对于这两个因素,都是建地铁方案更佳,由此,最终的方案选择建地铁也就顺理成章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