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一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一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2d68e905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c0.png)
高中历史必修一提纲高中历史必修一提纲第一章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历史研究方法一、人类社会的起源与演化1. 人类的起源2. 旧石器时代3. 新石器时代4. 农业文明的形成和发展5. 文明的扩散和交流二、历史研究的方法1. 史料的分类和使用方法2. 历史事件的考察与分析3. 不同历史学派别的观点与方法4. 有效运用网络资源进行历史研究第二章中华文明的形成与演变一、华夏文明的起源和演化1. 甲骨文和其所表达的内容2. 夏、商、周三代君主制的演变3. 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与统一二、秦汉时期的政治变革1. 秦统一六国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2. 西汉时期的官制和科举制度3. 东汉时期的黄巾起义和三国分裂三、唐宋时期的经济繁荣与文化辉煌1. 唐朝和宋朝的政治、经济形势2. 文学、艺术及科技成就的概括四、宋元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形势及文化1. 南宋和元朝的统治形式2. 明朝的国家制度及其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3.清朝时期的垦荒和海禁政策4. 儒家文化的兴盛和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及其意义第三章世界古代文明的交流与变迁一、古埃及的兴起和文明的传播1. 考古发现及早期文明的发源地2. 文化和艺术的突出成就3. 马赛克神话和艺术的创新二、希腊罗马文明的传承和发展1. 古希腊艺术、哲学特点及其影响2. 古罗马的建筑、社会制度及其文化3. 古典文化的传承和延续三、中世纪欧洲和亚洲文明的交流与冲突1. 爵士文化与骑士制度的兴起2. 十字军东征的经过及其影响3. 地理大发现及其对世界的影响四、文化交流与战争的背景下的中西方对接1. 鸦片战争和影响2. 文化交流的历程及其影响3. 身体文化的交流和冲突第四章现代中国与世界一、民族压迫与民族解放的历程1. 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的命运2. 辛亥革命及其背后的问题3. 新文化运动及其对现代化的作用4. 五四运动及其背景与影响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发展1. 中国共产主义的起源2.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基本内容3. 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建设与经济建设4. 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及其最新发展三、世界两极格局与新的冷战格局1. 二战后的国际形势2. 美苏两极世界的形成3. 社会主义国家的崩溃和经济全球化4. 世界发展趋势和中国的影响力综上所述,高中历史必修一提纲包含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历史研究方法、中华文明、世界古代文明、现代中国与世界等多个主题,涉及到广泛的历史事件和文化背景。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73fe45dc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6d.png)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提纲高中历史必修一世界史知识点提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一、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1、分封制(1)概念: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
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2)目的:巩固统治。
(3)分封对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分封功臣、姻亲、殷商降族。
(4)作用:①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②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2、宗法制(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宗法制的核心)。
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宗。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如诸侯对于周王为小宗,但在本国为大宗。
(3)作用:①确立了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二、列举从汉到明清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1、汉武帝集权:西汉的中、外朝制度; 东汉“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皇帝总揽大权2、唐朝三省六部制:(1)结构:①三省——中书省(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封驳审议)②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2)作用:提高了办事效率;相权一分为三,有利于加强皇权。
3、宋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要注意分割相权、与削弱地方权力两方面)(1)措施:①收精兵:原则是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三衙(统兵)、枢密院(调兵)。
②削实权:在中央把相权一分为三(实行二府三司制,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的办公机构,用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在地方上州郡直属中央,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高一历史必修1 复习提纲
![高一历史必修1 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03b086fc4afe04a1b171de08.png)
⑷瓦解: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分封制瓦解。
2.宗法制
⑴定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⑵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⑶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是西周的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⑷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㈢总结:中国早期(夏商周三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公元1840年)
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背景——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对秦朝的影响:一方面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及形成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秦朝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1
2.夏商时期已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㈡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
1.分封制
⑴目的: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⑵内容: ①分封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于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被封诸侯的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被封诸侯的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高一历史必修1 复习提纲
一、原始社会(一百七十万年前-公元前2070年)
高一历史必修1学习提纲(1-12课)
![高一历史必修1学习提纲(1-12课)](https://img.taocdn.com/s3/m/0c3eaef9700abb68a982fb47.png)
高一历史必修1学习提纲(1-12课)温馨提示:由于新课标教材打破了原来的通史编写体例,采取古今中外合编的形式,同学们学习时往往线索不清,知识系统混乱。
为了帮助同学们系统梳理历史线索和整体把握教材基本史实,特组合本学习提纲。
要注意,本提纲不能取代教材,望同学们对照本提纲,认真研读教材并加强训练,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祝福每位同学学业有成!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PS :分封制与郡县制有什么异同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清时,中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地主阶级更加腐朽,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稳定和巩固封建统治,加强皇权原因: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布政司、都指挥司、按察使司)分管地方行政、军政、监察,隶属中央部门,地方权集中央,宰相职权扩大,妨碍皇权高度集中。
明丞相胡惟庸骄横跋扈,擅权专恣。
同时也鉴于元宰相权力太大,导致社会动荡时间:1380年明太祖废中书省、丞相制,权分六部评价:君主专制加强,防止了宰相专权,但更易导致决策失误和暴政,当君主无能或不理朝政时,更易导致权臣或太监乱政原因:宰相制度废除,皇帝政务繁多,无力应付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过程成祖:阁臣获得参决机务的权力,内阁制度正式确立宣宗:阁臣又获得票拟权后来:内阁地位日益提高。
首辅权压众臣性质: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阁臣的升降和职权的大小,完全取决于皇帝的旨意。
因此,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阁权不同于相权,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原因:皇权受到议政王大臣会议很大的限制特点:简(机构人员)、速(办事效率)、密职责:商议军国大事,跪受笔录,上传下达雍正帝:设军机处:人员组成:皇帝亲信的满汉官员性质:由最初的暂设的军事机构,逐步发展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也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统一和社会安定,封建经济发展,民族融合政治上:专制独裁易导致决策失误和暴政,权臣乱政;助长因循守旧之风,官僚主义盛行,人浮于事,腐败成风;地方没有一定的自主权,不能有效的治理;人民受到沉重的政治压迫影响:弊:经济上:使之发展缓慢,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思想文化上: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不利于民主科学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总之,极大地妨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从此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从而埋下日后被动挨打的祸根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1689年《权利法案》)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1787年宪法)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发展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 鸦片战争、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必然性、必要性)原因: 2、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夺取更多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商品输出)①背景: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直接原因:中国禁烟运动 ②领导:林则徐 (借口、导火线、偶然性) ③经过:1839年,虎门销烟 ④影响: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直接导致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 1、1840年广东——厦门——天津白河口 2、1841—1842扩大侵华:鸦片战争爆发后,爱国官兵陈连升、关天培、裕谦、陈化成、海龄等英勇抵抗;各地人民也自发抗敌,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尤其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胜利,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序幕,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的时间、内容及危害) 败因:1、具体原因:对比中英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战略战术2 性质:英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一场侵略战争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PS:鸦片战争中签订的条约19世纪50年代迅速发展,要求进一步扩大国外市场,掠夺殖民地1860年年英国袭击广州,挑起战争年组成联军攻陷广州,扶植柏贵傀儡政权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英法美俄四国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天,俄国也趁火打劫迫使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年英法联军再度攻占大沽(史荣椿壮烈牺牲)、天津,后又占领, 、政治上,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清政府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并伸向内地,方便了它们倾销商品,掠夺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使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冲击、使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一部分官绅开始认识到中国的新变局,主张学习西方的“长技”自强求富,兴起洋务运动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1、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阶级矛盾尖锐(根本)原因2、鸦片战争后列强侵略加剧,民族矛盾加深,人民灾难深重3、自然灾害严重(直接)4、西方宗教的影响,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组织号召人民群众领导:洪秀全等(农民阶级)时间:1851年——1864年1、初期发展(1851年金田起义——永安改制,初步建立政权——1853年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政权——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时间、内容、目的、评价:革命性与空想性、结果及其原因)A、目的:推翻清朝的统治B、时间:1853——1855①北伐:C、领导人;林凤祥、李开芳D、结果及其原因:孤军深入而败E、意义:牵制了清军,为西征和东征的胜利创造了条件经过:2、全盛时期A、目的:巩固了天京革命大本营B、时间:1853——1855②西征:C、领导人:赖汉英——石达开D、结果:控制了长江中下游E、意义:巩固了天京革命根据地③东征:①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表现:)3、转折点:天京变乱:②时间:1856年③影响:天国元气大伤4、后期失败:重建领导核心——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防御战(攻势:二破江南、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李秀成东征。
高一必修一历史背诵提纲
![高一必修一历史背诵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1379bc38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70.png)
高一必修一历史背诵提纲一、历史的定义和意义1. 历史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事件和人物的记录。
2. 历史的意义在于让人们了解过去,从中吸取教训,推动社会进步。
二、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1. 人类起源于非洲,经过漫长的进化和迁徙,逐渐分布到世界各地。
2.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
三、古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1. 早期文明的兴起: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印度河文明和黄河文明等。
2. 古代文明的发展: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中国文明等。
四、古代帝国的兴衰1. 古代帝国的兴起:古埃及帝国、古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大帝的帝国和秦帝国等。
2. 古代帝国的衰落:罗马帝国的分裂和灭亡、东罗马帝国的衰落和西欧封建制度的兴起等。
五、现代世界的形成1. 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欧洲文化的复兴和探险家的大航海。
2. 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机器工业的出现和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六、近代历史的重大事件1. 法国大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倡导民主和平等。
2. 世界两次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影响。
七、当代世界的发展与挑战1. 冷战与两极格局:美国和苏联在冷战期间的对抗。
2. 全球化与经济发展:全球化的趋势和经济发展的挑战。
八、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与启示1. 历史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历史,了解过去,指导未来。
2. 历史的警示与启示:从历史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历史背诵提纲结束。
以上是高一必修一历史背诵提纲的内容概述,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文化传统和社会背景,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经验,指导我们的行动和选择。
历史背诵提纲涵盖了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古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古代帝国的兴衰、现代世界的形成、近代历史的重大事件、当代世界的发展与挑战等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背诵和学习这些内容,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历史的发展脉络,提升自己的历史素养。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4d6b4a0b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e5.png)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复习提纲: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章古史纲要1. 人类起源与文明发展- 人类起源与人类文明的兴起- 文明与文化的关系2. 原始社会与新石器时代- 原始社会的特点- 新石器时代的特点和影响-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3. 奴隶社会与青铜时代- 奴隶社会的特点与产生原因- 青铜文化的兴起与发展- 中国青铜时代的主要文化4. 前秦时代与西周时代- 秦国的形成与秦始皇的改革- 西周时代的政治制度与文化特点 - 周代的政治危机与分裂5. 其他古代文明- 希腊文明- 古印度文明- 古埃及文明- 古巴比伦文明第二章古代中国1. 五帝时代与三皇时代- 传说中的五帝与三皇2. 夏朝与商朝- 夏朝的历史地位与特点- 商朝的建立与发展3. 周朝的建立与分裂- 周朝的建立与分封制度- 西周与东周的政治制度与文化特点4. 春秋时代与战国时代- 春秋时代的政治制度与文化特点- 战国时代的政治格局与兵器发展5. 秦朝的统一与西汉的兴起- 秦始皇的统一战争与秦朝的政治制度 - 西汉王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6. 古代中国的社会- 古代中国的社会阶层与人们的生活 - 古代中国科技和文化的发展第三章世界两大古代文明1. 古希腊与古罗马- 古希腊的政治制度与城邦文化- 古罗马的政治制度与法律文化2. 古印度与古埃及- 古印度的政治制度与宗教文化- 古埃及的政治制度与宗教文化第四章中古时代的变革与发展1. 河间燕趙与兵谏- 河间燕趙与秦朝的冲突- 兵谏的历史地位与影响2. 隋朝与唐朝- 隋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 唐朝的政治制度与繁荣3. 宋朝与元朝- 北宋与南宋的政治制度与文化发展- 元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4. 日本的社会变迁- 日本的古代社会与文化- 日本封建时代的变革与发展以上仅为复习提纲的梗概,实际复习过程中,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和历史事件进行详细复习。
同时,建议多做历史题目和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38c3760a16fc700aba68fc07.png)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分封制(重点掌握)⑴开始时间:西周⑵分封对象:①王室贵族②功臣③先代贵族⑶诸侯的权力包括: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义务:①定期朝贡②提供军赋③提供力役⑷评价:①积极意义: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巩固周朝统治②消极意义:但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2、宗法制(重点掌握)(1)核心内容(典型特点):嫡长子继承制(2)作用:稳固秩序,防止争夺;巩固分封制;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
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到一起。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重点掌握)⑴神权与王权的结合⑵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⑶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利的高度集中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秦统一的时间: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2、秦灭六国的过程:韩、赵、魏、燕、楚、齐3秦灭六国的意义: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4、皇帝制度的特点: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皇位世袭5、三公九卿制度:三公:丞相——协助皇帝,助理万机。
太尉——主管中央军事。
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负责中央监察系统。
九卿:中央各重要部门主管官员的总称。
6、郡县制的具体规定与意义各是什么?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区别有哪些?“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
“郡”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官职,分管行政、兵事、监察职责。
郡下设县。
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最主要的差别在于郡县长官一概由天子任命,调动,不得世袭。
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西汉、唐代、宋代、明代限制相权的措施是什么?(1)西汉:①频繁换相②设立“中朝”(“内朝”),与以丞相为首所形成的“外朝”相对应,、“中朝”具有决策权(2)唐代:①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尚书省下设六部②设“政事堂”,凡参加政事堂的官员,身份也等同于宰相,进一步分散相权。
高一必修一历史背诵提纲
![高一必修一历史背诵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7fc79805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1c.png)
高一必修一历史背诵提纲一、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华夏族的形成1. 新石器时代的华夏族2. 三皇五帝时期的神话传说3.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思想解放1. 春秋时期的诸侯割据和兼并战争2. 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和教育3. 孟子、荀子等思想家的主张三、秦始皇统一中国和秦代的政治制度1. 秦朝的建立和统一战争2. 秦始皇的政治改革和法家思想3. 秦代的行政制度和农业技术四、汉朝的建立和西汉的政治制度1. 刘邦的起义和汉朝的建立2. 三公九卿制度和郡县制度3. 西汉的商业繁荣和科技发展五、东汉末年的动乱和三国时期的分裂1. 黄巾起义和王莽的新朝2. 曹操、刘备和孙权的兴起3. 三国鼎立和统一战争的背景六、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割据和文化交融1. 北朝的政权更迭和南方文化的传承2. 佛教的传入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3. 北方民族的入侵和南北朝的统一七、隋朝的统一和唐朝的开创1. 隋文帝和隋朝的统一战争2. 唐太宗的政治改革和文化繁荣3. 唐朝的科技进步和丝绸之路的开放八、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更迭和北方民族的影响1. 五代十国的政治割据和文化交流2. 契丹族、党项族等北方民族的兴起3. 北方民族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和改变九、宋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繁荣1. 北宋和南宋的政治制度和思想变革2. 宋朝的经济繁荣和科技进步3. 南宋的对外战争和政权更迭十、元朝的建立和统治1. 成吉思汗的征服和元朝的建立2. 元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交流3. 元朝的农业生产和手工业发展十一、明朝的建立和政治制度1. 朱元璋的起义和明朝的建立2. 明朝的政治制度和科举制度3. 明朝的海外贸易和文化繁荣十二、清朝的建立和政治制度1. 满洲族的入侵和清朝的建立2. 清朝的政治制度和封建统治3. 清朝的农业经济和社会状况以上是高一必修一历史背诵提纲的内容。
通过对每个时期的重要事件、政治制度、社会状况和文化繁荣进行概括,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a91f962d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2e.png)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一、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1.1 古代文明的概念和特征•文明的定义和内涵•古代文明的主要特征1.2 人类起源与旧石器时代•人类起源的地点和时间•旧石器时代的特点和遗存1.3 新石器时代的兴起•新石器时代的特点和标志•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其他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明1.4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夏商周时代的政治制度•封建制度的基本特征•夏朝、商朝和西周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1.5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思想家•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孔子、墨子、老子等思想家及其学说二、中国古代史的演进2.1 秦朝的建立与秦击败六国的原因•秦朝的建立和秦始皇的措施•秦击败六国的原因和过程2.2 汉朝的兴起和东汉的衰亡•汉朝的兴起和汉武帝的治理•东汉末年的社会动荡和政治斗争2.3 三国时期的割据与统一•三国时期各个割据势力的形成•曹操与刘备的政治斗争与统一中国2.4 隋朝与唐朝的统一与开放•隋朝的建立和炀帝的政治措施•唐朝的政治制度和贞观之治2.5 辽、宋、金、元的政治制度与文化变迁•辽朝、宋朝、金朝、元朝的建立和统治特点•辽宋金元时期的文化变迁和对外关系三、世界古代文明与交流3.1 埃及文明与中东古代文明•埃及文明的发展和特点•中东古代文明的主要代表和特征3.2 印度古代文明•印度古代文明的起源和特点•印度教和佛教的兴起与传播3.3 希腊古代文明•希腊古代文明的兴起和特点•希腊城邦和希腊哲学的发展3.4 罗马古代文明•罗马古代文明的起源和特点•罗马帝国的兴衰和基督教的传播3.5 古代东方与古代西方的交流与影响•古代东方文明与古代西方文明的交流途径•东方文明对西方的影响和西方文明对东方的影响四、历史研究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4.1 历史研究的工具和方法•历史研究的主要工具和方法•史料的搜集与整理4.2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历史文化遗产的概念和价值•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的方法和措施4.3 典籍的整理与翻译•典籍整理的重要意义和方法•典籍翻译的原则和技巧4.4 历史故事的传承与演绎•历史故事的传承和重要性•历史故事的演绎和影视传媒的作用以上是高一历史必修一的复习提纲,涵盖了课程中的重点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共9篇)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共9篇)](https://img.taocdn.com/s3/m/9b131b8a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47.png)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共9篇)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一):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1.先秦时期主要王朝是怎样更替的2.宗法制实质是什么核心是什么主要作用……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整理高一历史期末复习资料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夏商两代的社会政治制度1、夏朝的政治制度A第一个国家政权是:夏朝B夏朝的政治制度是: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C夏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带有氏族社会组织的痕迹.2、商朝的政治制度A商朝的政治制度:内服与外服制度内服指:王畿,使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指:附属国管辖的地区B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1)通过内、外服制度,商王控制联盟的实际权力,与各附属国形成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2)通过神化王权,强化商王的盟主地位(3)但商王的控制力有限,方国有较大自主权二、封邦建国(本节重点知识)1、西周建立:A周族以农耕著称,生活在陕西关中地区.B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2、分封制(重点掌握)A、目的:核心目的:巩固周王室;具体目的:一是要“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二是要安抚商的降族,防止商的遗族叛乱,便于监督管理;三是要适应人口不断发展、疆域不断扩大的需求.B、分封的对象:同姓亲族;异姓封国:功臣、姻亲、殷商降族、古方国.掌握受封的主体是:同姓亲族C、受封者应该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周王授予一定的土地和人民;诸侯要要服从周王命令,镇守疆土,交纳贡赋,朝觐述职;受封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可以继续分封.D、影响:①分封使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②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得到加强.③形成了西周贵族集团“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④加强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E、西周的分封制与商朝的内外服制度的关系:继承与发展2、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宗法制度(重点掌握)A、西周为什么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相结合的制度解决贵族之间的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B、什么是宗法制宗法制度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二): 安徽省宣城市最新版教材高一必修一《经济生活》政治、历史、生物、地理预习复习提纲1.必须是安徽省宣城市的.书本才是根本吧!光看大纲只能知道框架,培养全局观还可以,但是要好好品味枝干还得靠课本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三):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复习提纲高一政治必修一复习提纲:一、 1、什么是商品和商品经济 2、商品的基本属性及其含义是什么它们的关系如何 3、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怎样 4、什么是劳动生产率...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四): 求高一政治历史期末复习提纲~建议买高中《思想政治》学习与探究(高一分册)内容很全,全年的都有,还有练习历史么...参照去年考纲吧...修改的应该不多【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五): 求高一人教版数学必修一的复习提纲高中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一、集合有关概念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1.元素的确定性;2.元素的互异性;3.元素的无序性说明:(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2)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4)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注意啊: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关于“属于”的概念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 记作a∈A ,相反,a不属于集合A 记作 aA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 x-3>2}或{x| x-3>2}4、集合的分类: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包含”关系—子集注意: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 B或B A2.“相等”关系(5≥5,且5≤5,则5=5)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结论: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即:A=B①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íA②真子集:如果AíB,且A1 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A)③如果AíB, BíC ,那么AíC④ 如果AíB 同时BíA 那么A=B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三、集合的运算1.交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即A∩B={x|x∈A,且x∈B}.2、并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即A∪B={x|x∈A,或x∈B}.3、交集与并集的性质:A∩A = A, A∩φ= φ, A∩B = B∩A,A∪A = A,A∪φ= A ,A∪B = B∪A.4、全集与补集(1)补集: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即),由S中所有不属于A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记作: CSA 即 CSA ={x | xS且 xA}SCsAA(2)全集:如果集合S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这个集合就可以看作一个全集.通常用U来表示.(3)性质:⑴CU(C UA)=A ⑵(C UA)∩A=Φ ⑶(CUA)∪A=U二、函数的有关概念1.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 x∈A }叫做函数的值域.注意:2如果只给出解析式y=f(x),而没有指明它的定义域,则函数的定义域即是指能使这个式子有意义的实数的集合;3 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要写成集合或区间的形式.定义域补充能使函数式有意义的实数x的集合称为函数的定义域,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列不等式组的主要依据是:(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 (3)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零;(4)指数、对数式的底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5)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那么,它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x的值组成的集合.(6)指数为零底不可以等于零(6)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又注意: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即为函数的定义域.)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再注意:(1)构成函数三个要素是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由于值域是由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决定的,所以,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即称这两个函数相等(或为同一函数)(2)两个函数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表达式相同;②定义域一致 (两点必须同时具备)(见课本21页相关例2)值域补充(1)、函数的值域取决于定义域和对应法则,不论采取什么方法求函数的值域都应先考虑其定义域. (2).应熟悉掌握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对数函数及各三角函数的值域,它是求解复杂函数值域的基础.3. 函数图象知识归纳(1)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函数y=f(x) , (x∈A)中的x为横坐标,函数值y为纵坐标的点P(x,y)的集合C,叫做函数y=f(x),(x ∈A)的图象.C上每一点的坐标(x,y)均满足函数关系y=f(x),反过来,以满足y=f(x)的每一组有序实数对x、y为坐标的点(x,y),均在C上 . 即记为C={ P(x,y) | y= f(x) , x∈A }图象C一般的是一条光滑的连续曲线(或直线),也可能是由与任意平行与Y轴的直线最多只有一个交点的若干条曲线或离散点组成.(2) 画法A、描点法:根据函数解析式和定义域,求出x,y的一些对应值并列表,以(x,y)为坐标在坐标系内描出相应的点P(x, y),最后用平滑的曲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B、图象变换法(请参考必修4三角函数)常用变换方法有三种,即平移变换、伸缩变换和对称变换(3)作用:1、直观的看出函数的性质;2、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分析解题的思路.提高解题的速度.发现解题中的错误.4.快去了解区间的概念(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2)无穷区间;(3)区间的数轴表示.5.什么叫做映射一般地,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 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记作“f:A B”给定一个集合A到B的映射,如果a∈A,b∈B.且元素a和元素b对应,那么,我们把元素b叫做元素a的象,元素a叫做元素b的原象说明: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映射,映射是一种特殊的对应,①集合A、B及对应法则f是确定的;②对应法则有“方向性”,即强调从集合A到集合B的对应,它与从B到A的对应关系一般是不同的;③对于映射f:A→B来说,则应满足:(Ⅰ)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象,并且象是唯一的;(Ⅱ)集合A中不同的元素,在集合B中对应的象可以是同一个;(Ⅲ)不要求集合B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A中都有原象.常用的函数表示法及各自的优点:1 函数图象既可以是连续的曲线,也可以是直线、折线、离散的点等等,注意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函数图象的依据;2 解析法:必须注明函数的定义域;3 图象法:描点法作图要注意: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化简函数的解析式;观察函数的特征;4 列表法:选取的自变量要有代表性,应能反映定义域的特征.注意啊:解析法:便于算出函数值.列表法:便于查出函数值.图象法:便于量出函数值补充一:分段函数(参见课本P24-25)在定义域的不同部分上有不同的解析表达式的函数.在不同的范围里求函数值时必须把自变量代入相应的表达式.分段函数的解析式不能写成几个不同的方程,而就写函数值几种不同的表达式并用一个左大括号括起来,并分别注明各部分的自变量的取值情况.(1)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不要把它误认为是几个函数;(2)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并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补充二:复合函数如果y=f(u),(u∈M),u=g(x),(x∈A),则y=f[g(x)]=F(x),(x∈A) 称为f、g 的复合函数.例如: y=2sinX y=2cos(X2+1)7.函数单调性(1).增函数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的某个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1,x2,当x1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六): 高一化学必修1复习提纲高一化学模块I主要知识及化学方程式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1.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2.基本程序:第三步: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高一必修一历史背诵提纲
![高一必修一历史背诵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a64bed91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45.png)
高一必修一历史背诵提纲导语: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了解过去,指导未来。
高一必修一历史背诵内容丰富而重要,通过深入学习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发展历程,感受历史的沧桑和伟大。
以下是我对高一必修一历史背诵内容的一些总结和感悟。
一、人类社会的起源与发展1.人类起源:人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200万年前的非洲大草原。
最早的人类是猿人,通过演化逐渐发展成智人。
2.人类社会的形成:人类社会的形成是从原始社会逐渐发展而来的。
原始社会以狩猎采集为主,人们生活在小规模的部落中。
3.农业革命:农业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人类掌握农业技术后,开始进行农耕生产,逐渐形成了农业社会。
4.城市文明的兴起:城市文明的兴起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文明社会阶段。
城市的出现带动了经济、政治、文化的繁荣。
二、古代文明的兴衰1.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以尼罗河流域为中心。
古埃及的发展受尼罗河的滋润,建立了强大的国家机构和宗教体系。
2.古希腊文明:古希腊文明是古代欧洲文明的重要代表,以城邦制度和民主政治而闻名。
古希腊的哲学、文学、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3.古罗马帝国:古罗马帝国是古代欧洲最伟大的帝国之一,统一了地中海沿岸的大部分地区。
罗马帝国的法律制度和行政机构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4.古印度文明:古印度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且最丰富多样的文明之一,受印度河流域的影响。
古印度的宗教、哲学、数学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
三、中国古代文明的崛起1.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重要阶段。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真实史料记载的王朝,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奠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
2.秦汉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始皇统一文字、度量衡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开创了封建王朝的传统。
3.唐宋元明清时期: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封建王朝之一,开创了中国的盛世。
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精简_重点归纳)
![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精简_重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8556c8196c85ec3a87c2c579.png)
高中历史必修Ⅰ复习纲要■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了解宗法制、分封制的基本内容1、西周的分封制: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③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分封制的作用(影响):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2、西周的宗法制: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
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作用(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1、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建立。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的创立:①皇帝独尊②皇权至上(核心,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③皇位世袭(2)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中央: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下达诏令、监察事务)、太尉(全国军务)(3)郡县制的推行:郡: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郡守;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
县的长官:县令或县长,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3、●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1)秦朝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2)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3)秦朝的国力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4)强化皇帝的专制权威,激化阶级矛盾,秦朝短命而亡。
1、了解汉朝郡国并行制汉初:在地方这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郡国并行制(汉景帝、汉武帝逐步削弱王国势力)。
郡设守,后称太守,王国设丞相,分别作为郡和王国的最高行政长官。
历史高中必修一提纲笔记
![历史高中必修一提纲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6c00e12d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2b.png)
历史高中必修一提纲笔记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 商朝。
- 政治制度:内服与外服制度。
内服是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
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有很大的自主权。
2. 西周。
- 分封制。
- 目的:进行有效的统治,拱卫周王室。
- 内容: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王承担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等义务。
- 影响:初期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扩大西周的疆域;后期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 宗法制。
- 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 内容: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 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 背景。
-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强大,统一六国。
2. 内容。
- 皇帝制度。
- 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 中央官制 - 三公九卿制。
- 三公: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三公九卿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
- 郡县制。
- 内容:秦始皇把全国分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
郡下设县。
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 影响: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3. 影响。
- 积极: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高一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提纲
![高一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0976c098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ca.png)
高一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提纲一、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人类文明的起源:原始社会的特征、生存方式、社会组织形式- 古代文明的发展:文明的四大河流(尼罗河、底格里斯—幼发拉底河、恒河、黄河)- 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古代丝绸之路的开启与影响二、古代中国的形成与演变- 夏商周三代:王朝的更替与社会制度的变迁-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儒、道、法、阴阳家的学说与思想- 统一秦朝的建立:秦始皇与统一六国的历史事件及影响- 秦汉之际的社会生活与文化发展:皇帝制度、科举制度、农业文明等三、罗马帝国的崛起与灭亡- 罗马帝国的形成: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的转变- 罗马的政治制度与法律体系:元老院制度、卢比孔法、君主制度- 经济与文化的繁荣:奴隶制度、道路与城市规划、古罗马艺术等- 内外因素导致罗马帝国的衰弱与衰落:外族入侵、内部腐败等四、印度教与佛教的兴起- 佛教的创立与传播:释迦牟尼的生平与佛教教义- 佛教的教义与行者:四圣谛、八正道等- 印度教的发展:吠舍离教义及其崇拜的神祇- 佛教与印度教的冲突与共存:不同宗教对社会与文化的影响五、希腊城邦的兴衰与民主的发展- 希腊城邦的兴起:雅典与斯巴达的特点及差异- 希腊的政治制度:拜占庭江湖、希腊民主制度等- 希腊文化的传播:象牙塔的哲学家、剧场的兴起等- 异族统治与希腊文化的传承:罗马时期的希腊文化影响六、古代非洲的兴起与交往- 埃及文明的繁荣:尼罗河文明的特点与影响- 非洲的霸主及其国家:加纳、马里、锡金图、伦巴巴的兴起与贸易- 伊斯兰教的传播与影响:通过商人与学者的交往传入非洲七、古代美洲文明的发展- 墨西哥的奥尔梅克文化:人头豹身的石像与毁灭- 神秘的玛雅文明:玛雅日历与城市遗址的发现- 秘鲁的印加帝国:马丘比丘及其城市规划的奇迹八、世界各文明的交往与影响- 经济交往与贸易:世界不同区域的贸易网及其影响- 文化交流:丝绸之路与东西方文明的交融- 技术与思想的传播:造纸术、指南针等发明的传入与推动以上提纲列举了高一必修一历史课程的主要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doc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doc](https://img.taocdn.com/s3/m/5c300e896294dd88d1d26b40.png)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西周的分封制: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③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分封制的作用(影响):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2、西周的宗法制: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
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
作用(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神权与王权结合(史实:早期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和商代的占卜制)。
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史实:商代的宗法制和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
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史实:商代的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西周的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但也是政治实体,诸侯以嫡长子继承享有世袭统治权)。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1、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郡县制的建立①郡县制的建立: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
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②郡县制的内容及特点:“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县”隶属于“郡”,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调动任命,不得世袭。
郡县制的特点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③郡县制建立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1)皇帝制度的创立:①皇帝独尊②皇权至上(核心,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③皇位世袭(2)建立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中央: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下达诏令、监察事务)、太尉(全国军务)注意:秦始皇时期,丞相和太尉地位一样,御史大夫是副丞相。
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提纲
![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6007357c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ce.png)
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提纲历史必修一是中学阶段的必修课程之一,它是学生们接触历史的首要课程。
历史必修一主要包括了古代史和近代史两个范畴,涉及到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
下面就是历史必修一的知识点提纲。
一、古代史1. 夏商周三代:夏商的兴衰,周朝的建立和发展,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以及周礼制度的建立和影响等。
2. 我国古代思想文化:诸子百家及其思想、儒家思想及其影响、道家思想及其内容、墨家思想及其作用、纵横家思想及其特点等。
3. 秦汉:秦朝的统一,法家思想的兴起,汉朝的建立和发展,汉武帝的创举和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等。
4. 魏晋南北朝:三国时期的特点和文化成就,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与历史背景,佛教传入我国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等。
二、近代史1. 明清:明朝的兴衰,清朝的建立和发展,明清之际的历史事件与人物等。
2. 近代中国的历史: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与失败,西方列强的入侵与帝国主义侵略,辛亥革命及其影响,革命文化运动的兴起等。
3. 近代中国的社会思潮:维新与变法,中国共产党的兴起和发展,五四运动的兴起和意义等。
4. 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抗日战争,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改革开放的开启等。
通过学习历史必修一的知识点提纲,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和近代的重大事件以及一些重要的思想和文化。
这些历史事件和思想对于我们的今天有着深刻的影响和启示,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国古代与近代的发展历程,进一步加深我们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除此之外,历史必修一还是我们了解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人类文明的进步与演变,了解到人类文明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特征。
这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人类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总之,历史是我们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它能够让我们了解、认识和掌握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历史潮流,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国家意识和历史文化素养,使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到祖国的优秀历史文化。
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41dc8457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5c.png)
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I.国家性质篇
1.国家的定义
a.国家的定义:国家是以领土、民族、政权、政府等组成,具有独立
主权的政治实体
b.国家的性质:
(1)政治实体:具有独立主权;
(2)民族实体:同属一个国家的居民具有共同的民族意识和思想;
(3)领土实体:具有统一的领土,表现在国家拥有明确的主权领土;
(4)经济实体:具有自立的经济体系,即必须独立开展社会经济活动;
(5)文化实体:民族有其自身的文化,文化积淀随着时间发展,成为
民族文化特质。
2.国家的发展
a.国家发展的演变过程:
(1)部落阶段:由部落演变而来,部落活动范围有限,缺少国家制度;
(2)封建制度阶段:由部落阶段过渡而来,封建社会出现了催生国家
的制度;
(3)帝国形式阶段:国家和帝国形式较为接近,但国家具有更高的社
会形态;
(4)民族国家阶段:发展的最高阶段,国家由多民族组成,政治权力按照民族的概念来统治。
b.国家发展的基本条件:
(1)民族归属感:人类最基本的政治行为就是属于一些民族,具有明确的民族认同感,形成民族共同体;
(2)共同经济利益:必须有统一的经济利益,以确保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
高一历史必修一提纲
![高一历史必修一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1d28673deefdc8d376ee3210.png)
高一历史(必修1)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 (a b)西周分封制:周天子为巩固西周的统治(目的),将王族、功臣以及先代贵族(对象)分封到各地当诸侯。
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权利),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义务)。
西周宗法制: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关系的制度。
其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并对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
周天子为天下的大宗。
诸侯对于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
这样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宗法等级。
(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b c)神权与王权的结合(史实:早期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和商朝的占卜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史实:分封制和宗法制);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史实:西周的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但也是政治实体,诸侯以嫡长子继承享有世袭统治权)。
▲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秦的统一 (a b)秦先后攻灭了韩、赵、燕、魏、楚、齐六国,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了天下统一的意义:①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数百年的割据混乱局面②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2)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a b)郡县制的建立: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县隶属于郡。
郡设郡守、郡尉、监御使等职官,分别执掌行政、军事、监察职责。
郡县制的特点: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郡县制的影响:①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②郡县制的建立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嬴政统一天下后,用“皇帝”称号,称“始皇帝”,确立了皇帝制度。
皇帝制度的特点:皇权至高无上。
▲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汉朝州刺史的设置 (a a)汉武帝划全国为十三个监察区,称十三州部,每州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最新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优秀5篇
![最新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5a31ab9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99.png)
最新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优秀5篇历史,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
下面是xxx整理的最新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优秀5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1776年7月4日美国独立篇一1、“1787年宪法”的制定:独立初期的美国,只是一个邦联制国家。
原则:“分权”与“制衡”: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之间制约达到平衡;总统和国会之间、国会本身两院之间、司法与其他部门之间均构成制约。
行政权总统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是军队总司令同,在战时可行使独裁权。
立法权国会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国会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众议员由选民直接选出,人数与该州人口成正比。
司法权联邦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终身任职。
联邦法院拥有解释一切法律及条约的权力2、“1787年宪法”的意义:它是世界上第一步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美国建立起联邦制国家;进一步巩固了独立战争的成果,使美国革命得以完成。
3、“1787年宪法”的局限性:反映人民群众权益的《权利法案》是几年后作为修正案补充进宪法的;它承认黑人奴隶制和黑奴贸易,留下种族歧视和压迫的烙印;妇女、印第安人、黑人奴隶的选举权被剥夺。
课:篇二汉武帝、宋太祖为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隋唐实施三省六部制的目的是什么?三省各自具有怎样的职责?三省六部制的实施有作用?元朝实施行省制度的原因、目的与意义。
汉朝、魏晋南北朝、隋唐分别实行怎样的选官制度,其选官标准又有何不同?隋唐的选官制度实施有何历史意义?课古代希腊政治民主政治篇三1、基础:梭伦改革确立:克利斯提尼改革黄金时代:伯利克里统治时期2、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公民内部平等3、积极作用:促进希腊民族性格形成;推动古希腊文化事业发展;开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消极作用:男性公民民主;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抽签选举,轮番坐庄的弊端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篇四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汉承秦制有所变化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中朝决策机构外朝执行机构尚书台中枢机构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隋朝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统治机构唐朝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必修1)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 (a b)西周分封制:周天子为巩固西周的统治(目的),将王族、功臣以及先代贵族(对象)分封到各地当诸侯。
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权利),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义务)。
西周宗法制: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关系的制度。
其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并对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
周天子为天下的大宗。
诸侯对于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
这样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宗法等级。
(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b c)神权与王权的结合(史实:早期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和商朝的占卜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史实:分封制和宗法制);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史实:西周的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但也是政治实体,诸侯以嫡长子继承享有世袭统治权)。
▲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秦的统一 (a b)秦先后攻灭了韩、赵、燕、魏、楚、齐六国,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了天下统一的意义:①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数百年的割据混乱局面②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2)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a b)郡县制的建立: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县隶属于郡。
郡设郡守、郡尉、监御使等职官,分别执掌行政、军事、监察职责。
郡县制的特点: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郡县制的影响:①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②郡县制的建立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嬴政统一天下后,用“皇帝”称号,称“始皇帝”,确立了皇帝制度。
皇帝制度的特点:皇权至高无上。
▲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汉朝州刺史的设置 (a a)汉武帝划全国为十三个监察区,称十三州部,每州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唐朝三省六部制 (a b)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三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后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也等同于宰相。
评价:①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加强皇权②三省相互合作,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3)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a b)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分割宰相的财政权。
(4)元朝的行省制度 (a b)在元代,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实行行省制度,今天的浙江在元代属于江浙行省,有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即中书省(直辖腹里)和宣政院(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行省与中央的关系:行省是地方的最高行政区,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重大的民政、军政要务都要上报中央,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
行省制的意义: ①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强化了中央集权,为后世所沿用,影响深远。
②利于巩固和扩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统治③是中国省制的开始(5)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c d)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特点: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史实:①汉武帝时,“中朝”制,由皇帝亲信近臣组成,具有决策权,与属于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外朝”相对应,分割了丞相的权力。
②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实际上分散了相权。
在门下省设政事堂,后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身份也等同与宰相。
③宋朝曾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相以分割相权。
④明朝明成祖朱棣确立内阁制。
⑤清朝设立军机处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特点: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
史实:①秦朝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②西汉又在郡之上设置了州,实行刺史制度。
③元朝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
▲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1)明朝内阁制度的确立(a b):明成祖朱棣时,为了解决废除丞相制度带来政务繁忙的弊端,加强专制,设立内阁制度。
内阁职权: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协助机构。
起初以官位较低的官员入阁当值,后来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
为防止内阁演变为事实上的丞相,以司礼监的太监予以牵制,导致明代政治黑暗。
(2)清朝的军机处 (a c)清朝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是封建社会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
其最初目的是用兵西北,其地位: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里。
(3)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b c)君主专制制度在历史上曾经起过巩固封建统治,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但明清以来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与西方国家差距开始拉大。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1)鸦片战争的背景(a b)①19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②地广物博而又落后的中国成为他们的理想目标。
(2)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主要侵华战争(a a):鸦片战争、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1894—1895中日甲午战争、1900—1901英法德俄美日意奥发动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a b)《南京条约》于1842年签定,是中国近代历史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其主要内容有: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银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
④协定关税。
危害:中国的主权开始遭到破坏,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④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危害: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辛丑条约》主要内容: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9.8亿两;划定北京的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拆除天津大沽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沿线要地;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危害: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b c)侵犯了人民的生存权;掠夺了大量财富。
政治上,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经济上,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三元里抗英(a b)1841年,广州三元里抗英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
(2)黄海海战(a a):甲午中日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
黄海海战中的英雄人物有:海军提督丁汝昌,“定远”舰管带刘步蟾,“靖远”号管带叶祖珪,“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下令向日本“吉野”撞去,全舰官兵壮烈殉国,“经远”舰的管带林永升殉国。
(3)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b c)1895年《马关条约》签定的消息传到台湾,台湾人民进行了一系列反割台斗争,出现了两支著名的作战队伍:邱逢甲、徐骧领导组成的义军和刘永福的黑旗军。
反映了台湾人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人民抗争史上留下光辉的篇章。
▲3、伟大的抗日战争(1)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日军的细菌战和毒气战(a a):1937年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是全面侵华的开始,全国抗日战争也由此开始。
1937年12月,南京失陷,日军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30万人遇害。
日本军队还进行惨无人道的细菌战和毒气战战。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b c)原因:日本大举侵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
过程: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召开瓦窑堡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年12月,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其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随后,中共领导的武装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意义: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
(3)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a a)国民党正面战场:凇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太原会战期间,八路军参加会战,取得了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徐州会战中,国民党将领李宗仁指挥下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这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枣宜会战中,国民党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壮烈殉国。
——片面抗战路线(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敌后战场:百团大战,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发动,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全面抗战路线(4)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c c)1945年 8 月 15 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9 月 2 日签署投降书。
意义:①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②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③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④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2、辛亥革命(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a a):1905,在日本东京,孙中山为总理,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2)武昌起义的爆发(a a)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清朝统治土崩瓦解(3)中华民国的成立(a b)1912 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定都南京,采用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 1912 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政府:是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 b)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主权在民原则;国民享有的自由和权利;按照三权分立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直接目的:防止袁世凯个人专权)。
评价:性质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5)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b c)意义:①性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承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