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及特点
我国古代出现过的政治制度及作用
![我国古代出现过的政治制度及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7c14425b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03.png)
我国古代出现过的政治制度及作用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夏商的政治形式1、早期“国家”的出现:(1)时间与地区:距今大约五千年前,随着农耕经济的发展,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开始迈入早期国家起源的历史阶段。
(2)标志: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的产生、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现和礼制的初步形成。
(3)政治形势:传说中的黄帝以战争手段平定四方,安抚万民,又分置官员,确定了初步的政治管理秩序。
2、夏商政治文化:(1)夏朝:王位世袭制的形成,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家天下”的制度由此开始,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礼记》中记录了孔子的一段话,其大意是:往古的“大同”时代,“天下为公”;现在的“小康时代”,则是“天下为家”。
这说明了从“天下为公”到“家天下”的大致演化过程。
)(2)商朝:商代贵族以血缘为纽带,实行宗法制;神权和王权的密切结合。
二、西周分封制1、前提:在牧野一战中,周击败了商王朝的军队主力,建立了西周。
2、内容:(1)周武王将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
(2)诸侯的权力与义务:诸侯国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3、分封对象:子弟、功臣和亲周的商朝旧贵族。
4、评价:西周的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后来随着实力的变化,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从而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5、瓦解:受封的诸侯权力较大,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随着诸侯国实力的不断增强,王权衰弱,分封制走向崩溃。
三、西周的宗法制1、渊源:有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
2、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3、实质:是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一种等级制度。
4、核心:嫡长子继承5、内容:(1)同宗族内部最高权力地位的传承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原则;(2)确立大宗、小宗的体系;(3)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905962af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22.png)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专题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了解宗法制的基本内容:性质: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内容:是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是用规定宗族内部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理解分封制基本内容:内容: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义务:被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等义务。
权利: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
2、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了解秦朝的建立与疆域建立: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疆域: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了解皇帝制度的创立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
一方面以皇位世袭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皇权至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
这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了解秦朝的丞相、御史大夫与太尉秦朝建立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比较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
在中央设立三公。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了解郡县制的建立郡县制的建立始于春秋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县是郡的下级行政机构。
郡守、县令或由朝廷(皇帝)任命。
郡县制的建立,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府直接有效的控制,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的影响对秦朝影响:有利于国家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来重要作用。
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具有开创性,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历史必修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
![历史必修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https://img.taocdn.com/s3/m/3eda25b7852458fb760b5602.png)
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概述: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宗族血缘,方邦联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21年)夏一-周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皇权独尊,官僚体制(公元前221年——1912年)秦一-清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2.禹死后,将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启。
这标志着:第一,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第二,“家天下”代替“公天下”。
禅让制: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主推选首领的制度禅让制被王位世袭(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制取代;人们的私有观念增强3.(1)建立与发展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概况:武王开始,周公推广(2)内容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权利与义务:权利:在封地拥有自己的特权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纳贡.朝觐述职(3)作用(1)逐渐改变了商朝那种相对松散的方邦联盟式的政治体制,强化了天子对诸侯的统属关系;(2)发展了周朝的势力,扩大了统治疆域;(3)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4)存在诸侯国纷争的隐患。
来源: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内容: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特点:嫡长子继承制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5(1).二者是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2).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是权利的分配,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6.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神权与王权结合;(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六王毕,四海一”(1).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完成一统。
(2).开疆拓土:拓北方:击匈奴、夺河套、修长城、筑直道辟南方:征岭南、修灵渠、置郡县(灵渠成为长江和珠江流域之间的通道,便利运输及灌溉) 服西南:开“五尺道”、任官吏(五尺道的开辟沟通了首都咸阳经四川与云南东部的联系) 2、秦统一的影响(1).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交往(3).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2.海内为郡县(郡县制)(1).作用: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的形式,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b010068f6f1aff00bed51e53.png)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夏商政治形式1、商的政治特点:(1)商代贵族以血缘为纽带;(2)实行宗法制;(3)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二、西周1、分封制:(1)背景: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2)目的:巩固统治,扩大统治疆域。
(3)含义: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给同姓子弟,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即“封邦建国”、“以藩屏周”。
(4)权利和义务:权利:建国、继续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义务:随周天子出征,随同作战;定期朝觐述职;缴纳贡赋等。
(5)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具有长期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但也具有一定的分离性和独立性。
(6)性质:商周时期实现的一种地方行政制度。
(7)作用:巩固了(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边远地区得到开发,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形成对周天子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8)衰落:受分封的诸侯国本身就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诸侯国势力的强大;西周后期周王室的衰落。
其衰落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其衰落的具体表现为:诸侯争霸等。
2、宗法制:(1)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3)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小宗相对。
(4)评价: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即,凝聚宗族、防止纷争、强化王权、家国合一)。
影响: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
3、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2)血缘为纽带形成的国家政治结构;(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高度集中。
三、补充与拓展:1、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层层分封给贵族,宗法制解决的就是贵族内部的财产和权力分配问题,因为宗法制的一个关键内容就是严格的嫡庶之分,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所以贵族分封所得的土地、人口就能有秩序的控制在大宗手裏,以此类推的传承下去,从而保证的了分封制下继承的制度性和有序性。
高中历史必修一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高中历史必修一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dac9750e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34.png)
里
分封制
宗法制
表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1)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2)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3)以血缘为纽带,分封制和宗法制是典型
(家国一体) (4)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 1.《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
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本义为 宗庙。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为
❖ 4.《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 得益于
A.周代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B.周代盛行“礼乐文化” C.周天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D.神权和王权的密切结合
❖ 5.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 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 成为大宗的是:
尧 后 代 (蓟)
舜 后 (代陈)
商 后 代 (宋)
3.宗法制:(西周政治制度的核心)
1)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 2)特点:
a.小宗服从大宗。 b.血缘关系的亲疏决定等级的高低。 3)作用: a.维护贵族的特权地位。 b.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
嫡长子
周天子
诸 子
周天子 周天子 嫡长子
A.财产 C.信仰
B.地域 D.血缘
❖ 2. 西周分封制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A.扩大了奴隶制的规模 B.促进了西周经济的发展 C.巩固并扩大了西周王权统治 D.避免了诸侯国势力的增长
❖ 3.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 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
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挡 周部落的进攻 B.乙同学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D.丁同学成为西周王室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与特点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与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eb8a20930066f5335b81210a.png)
中国古代得政治制度与特点我国早期奴隶社会得专制制度一、王位世袭制与内服外服制度1.早期“国家”得出现:(1)时间与地区:距今大约五千年前,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得原始居民开始迈入早期国家起源得历史阶段。
(2)原因:生产力得发展。
(3)标志:金属器具得使用、贫富分化得产生、文字得成熟、城得出现与礼制得初步形成。
(4)政治形式:传说中得黄帝以战争手段平定四方,安抚万民,设置官员,确定了初步得政治管理秩序。
2.“公天下”到“家天下”:夏以前,采用民主方式推举部落首领得制度被称为禅让制。
夏禹死后,她得儿子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自己后代。
这样原始社会后期得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取代。
商朝建立以后,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3.夏商王权带有神秘色彩:夏商统治者为巩固自己得统治,把自己得行为说成就是天得意志,国家大事通过占卜得方法来决定,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4.夏商得行政管理制度:夏商已经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得行政管理制度,史称内服外服制度制度。
商朝中央设有相与卿士,掌管政务。
地方封侯与伯。
二、等级森严得分封制1、背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2、目得:为了进行有效得统治3、内容:一除外:除王畿以外得广大地区二核心:将土地与人民分封三类人:授予给王族、功臣与古代帝王得后代四等级: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得等级森严得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五义务:服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诉职4、实质:西周国家政权得组织形式(简称政体)5、作用:(1)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得统治(2)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得政治格局,西周成为延续数百年得强国(3)有利于周文化得传播6、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7、弊端:受封诸侯在自己得领地内,享有很大得独立性,西周后期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遭到破坏8、瓦解:西周后期,王权衰落,分封制遭到破坏,春秋五霸得出现,标志着分封制得瓦解。
三.血缘维系得宗法制1、目得: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得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利,财产与土地继承上得矛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aa666cef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b9.png)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很多,早期的国家起源方式也有很多种说法,小编整理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一、早期政治文明1.早期国家起源及标志⑴原因:农耕经济的发展。
⑵地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⑶标志: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的产生、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现和礼制的初步形成。
2.黄帝确立了初步的政治管理秩序。
尧舜禹时期政治制度特点:禅让制;基本的政治关系:民主推选。
二.夏商政治概况1.夏朝政治形式的特点⑴“家天下”制度。
该制度传亲不传贤,“家天下”观念体现的是宗法观念,强调父系血缘关系,外戚干政无法体现“家天下”观念。
⑵王位世袭制:王位世袭制:其本质是以“王”为核心的维护其统治的王权制度。
其方式是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
该制度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
在夏朝时,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商朝时,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到西周时,形成了嫡长子继承制;秦朝时,王位世袭制演变为君主专制制度。
⑶夏的基本政治关系:宗族关系。
2.商朝的政治形式的特点⑴商朝实行方国联盟。
商朝是一种方国与方国的联合体,各方国不是商王所分封。
“方国”是指夏商周时期与中央王朝相对立的早期国家。
他们是一种不成熟的、与中原地区的王朝比起来还带有很大部族性质的松散国家,是独立于王朝之外的。
⑵商朝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
⑶神权和王权紧密结合。
如甲骨文、“人牲”、占卜等体现这一特点。
⑷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
内服由商王直接统治的王畿之地,是商人本族的活动区域。
外服是王畿外臣服(被征服)商王方国,是商族以外的附属国,商王通过两种不同的管理制度来处理本族和臣服的外族的事务。
由此商王与各附属国形成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商王事实上是内外服联盟的首领。
三.西周分封制1.商亡周兴。
“周”本是商朝的外服方国,发源地在今陕西渭河流域一带,陕西渭河流域一带亦称“关中”。
西周时期居民基本上由国人(平民和贵族)与奴隶构成。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7004cd69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b7.png)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贵族统治。
早期中国政治制度以贵族统治为基础,贵族是社会的统治者。
贵族享有特权和权力,他们拥有土地和人口,掌握最高决策权,通过世袭方式传承政治地位。
第二,封建制度。
早期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形式是封建制度,国家以封邑的形式赐给贵族,贵族对封地进行管理,享受封地收入,并向国家上贡。
封建制度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三,君主专制。
早期中国政治制度以君主专制为核心,贵族统治者拥有最高权威和最高行政权力,他们是国家的最高领导者。
君主专制制度下,君主拥有绝对的决策权,国家权力高度集中,政府官僚机构直属君主。
第四,宗法制度。
早期中国政治制度中宗法制度是一个重要特点。
宗法制度强调家庭和社会的血缘关系和地位等级,通过家族制度来确立权威和社会秩序。
家族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家族关系在政治上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第五,礼乐制度。
早期中国政治制度中,礼乐制度是基本的文化制度。
礼乐制度是以礼教和音乐为核心,通过严格的礼节和音乐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和思想,维护社会秩序。
礼乐制度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人们的行为规范和社会秩序维护起到了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早期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贵族统治、封建制度、君主专制、宗法制度和礼乐制度。
这些特点在早期中国社会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政治格局,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早期政治及特点
![中国早期政治及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200929abe2bd960591c6776e.png)
3、权利
1.周王把土地和人口授予 诸侯,建立诸侯国。被 封的诸侯在自己的封疆 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 分封,卿大夫再依次分 封
2.受封诸侯具有世袭政 治权。
周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4、义务:
材料五: 诸侯要定期朝见天子,汇 报自己的政务。一次不朝见,就贬低 他的爵位;两次不朝见,就削减他的 封地;三次不朝见,则出兵进行讨伐。
3、“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 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材料反映的实质是(C ) A.诸侯间争夺土地、人口,互相残杀 B.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 C.分封制动摇,奴隶制趋向崩溃 D.诸侯争霸,诸侯国数量减少
商代甲骨文
甲骨文是商朝后期 统治者因占卜祭祀 而刻在龟甲兽骨上 的文字,19世纪末 被发现。在河南安 阳小屯殷墟出土的 甲骨文,已发现的 有10多万片甲骨, 其中有更多的是占 卜后没有刻上字的 甲骨片。
2、分封对象
材料三: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 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材料四:(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
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 王族是天子最信赖的人。 ▪ 功臣对建立新的政权有贡献,需要拉拢他
们,必须给予一定的奖赏以示对天子忠诚 的鼓励。 ▪ 可以借助先代贵族的威望减少新政权的阻 力。
各子其禅子让,制货力被为王已位。世大袭人制世取及代以为(礼启,)城
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礼治记关·系礼运》
公天下
戴冠冕的夏禹
家天下
(三)、商的概况及政治特点
(1)概况:公元前1600年 汤建商
公元前1046年 武王灭商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0f431302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39.png)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基本上都是在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诸如,夏商时期的王位世袭制度,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度以及自秦以后的中央集权制度。
那么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概括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点:(1)早期政治权力实质上是一种强权;
(2)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3)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分封制(父死子继,兄终弟及),说明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4)带有浓厚的原始迷信色彩,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5)统治的残酷性;
(6)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政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这里提到了宗法制,宗法制作为古代政治鲜明的一个特点,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像。
主要表现在:
1)制促使“忠”“孝”观念深入民心,造就了中华民族“国”与“家”密不可分的观念。
2)受宗法观念的长期熏陶,国人养成了谦和忍耐、温良恭敬、勤劳俭朴的社会美德和尊老爱幼、兄弟相亲的社会公德。
3)宗法制还影响着中国人的社会生活。
例如:重男轻女;修族谱;后代继承父亲的“姓氏”。
4)宗法制中“道德专制”“男女不平等”“等级观念”“自律盲从”等成为民族进步和发展的瓶颈,尤其是道德专制导致了国人重人治轻法治,严重阻碍了中国近代以来的民主法制进程。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78bdf4a3284ac850ad024278.png)
课前提示:分封制和宗法制适应西周时期的统治需要,维护了政治的稳定。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的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夏商政治形势距今大约五千年前,随着农耕经济的发展,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开始迈入早期国家的历史阶段。
这一历史阶段的突出标志是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的产生、文字的产生、城的出现和礼制的初步形成。
背景: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氏族公社: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云南元谋人(已知我国最早的远居民,距今约170万年)、北京人(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距今约70-20万年,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化石、石器和用火遗迹最为丰富的古人类遗址。
)、山顶洞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中。
)元谋人和北京人靠采集和狩猎获取食物,利用的是自然火。
山顶洞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进入氏族社会。
使用打制石器的同时,会在小件器物上磨光钻孔,已懂得人工取火。
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长江流域:浙江余姚,距今七千年至五千年)、半坡文化(黄河流域:陕西西安,距今七千至五千年)。
他们进入母系氏族公社(没有贫富和贵贱的分化,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和消费。
)的繁荣阶段。
这一阶段人们已经过着定居的生活,进入原始农耕时期。
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已经掌握了种粟的技术,还有种植蔬菜和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对人类有杰出的贡献。
他们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半坡人有较高的制陶技术,可制作带有图案花纹的彩陶;还有较高的纺织技术,会织麻布,制麻衣。
距今四五千年,我国一些地区相继进入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已有贫富和贵贱的分化),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黄河下游山东泰安)为其典型代表。
这是社会经济发达,生产工具更进一步,骨器、石器种类很多。
陶器有黑陶白陶之分,黑陶是大汶口文化晚期典型物。
与其生产的工艺水平相当高,有抛光和雕刻等技术。
这一时期,已养蚕缫丝,纺织技术有新的进步。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64bbfc52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98.png)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是指古代中国在相对封建社会时期的政治制度。
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具有一些特点,下面就来谈谈这些特点。
首先,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权力分布相对集中。
在中国早期,皇帝被认为是“天子”,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是政治的核心。
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威和控制力,可以制定法律、行使司法权、决定国家大政方针等。
其他官员和民众则被视为服从皇帝的对象,要按照皇帝的要求执行政策。
因此,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中的权力分布相对集中在皇帝手中。
其次,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官僚体系较为严密。
在中国早期,有一套严格的考试制度,选拔政府和地方官员。
这个制度被称为“科举制”,它是一个高晋升赞赏系统。
科举制帮助建立了一个系统化、传承流区的高级官僚体系。
政府官员按照一定的官阶等级系统进行管理,官员晋升通过考试和评估,而不是靠出身和权力关系。
这种官僚体系为政府提供了一种相对公正和稳定的管理机制。
第三,中国早期政治制度还有一个特点是封建等级制度的存在。
在这个制度中,人们被分成不同的阶层,具有不同的特权和责任。
最高层次是皇帝、王子和贵族,他们享有最高的社会地位和特权。
其次是士人和民众,士人是有知识和教育的阶层,民众是普通百姓。
而最低层次是奴隶,他们没有自由,被视为财产。
这种封建等级制度限制了社会流动性,但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统治稳定。
最后,中国早期政治制度还有一个重要特点是尊崇儒家思想。
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主导了政治制度和社会伦理。
儒家思想提倡仁爱、孝道、忠诚等社会价值观念,认为君子应当以德治国、以仁爱人。
这些价值观念深深影响了政府和官员的行为,使他们追求道德和公正,而不仅仅是权力和利益。
总体而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包括权力集中、严密的官僚体系、封建等级制度以及儒家思想的影响。
这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古代中国的政治格局和社会秩序,对中国整体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体系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9ea448fb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19.png)
三、中国古代的基层社会治理1.社会教化与治国理念凸显国家意志:(1)利用宗法观念构筑“家国一体”的爱国意识。
(2)封建统治老利用儒家思想维护专制统治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成为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
历代封建统治者基本采取重儒、尊儒措施,儒学中的忠君爱国、维护统一等思想深入人心。
(3)社会教化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儒家伦理是社会教化的主要内容。
2.户籍制度:战国公元前375年,秦孝公实行“为户籍相伍”,标志着国家大规模制定户籍的开始3.古代的基层组织与基层社会治理:(1)古代的基层组织。
①从秦汉到明清,县是最基层的行政机构。
②秦汉时期,县下设乡和里,实行乡里制度。
③唐朝: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城内设坊,郊外设村,设里正、坊正、村正。
④明朝:实行里甲制,十户为一甲,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设甲长、里长。
(2)中国古代的基层监督机制。
①秦汉时期:什伍组织,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互相监督。
②唐朝:实行邻保制度,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彼此之间相互监督。
③北宋:实施保甲制。
④明朝:推行十家牌法,十家总编为一牌,由十家轮流收掌,每日沿门按牌察看动静,发现有面生可疑之人,就向官府举报。
⑤清初:实行里甲制,后改推行编制严密的保甲制。
四、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1.中国古代的民族交融现象:(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进入阶级社会后民族交融的初步发展时期,诸侯国间频繁的兼并战争,大大加强了华夏民族与周边民族的联系,这些民族产生了民族认同观念。
(2)秦汉时期:我国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初步形成。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民族大交融的高潮时期。
(4)隋唐时期:隋唐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大大加快,民族交融得到新的发展。
(5)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第二个民族大交融的高峰时期,其中元朝更为突出。
元朝的统一使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并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
人民版必修一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人民版必修一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0b0bf5ca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7b.png)
THANK结论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意义
1 2 3
奠定中国政治制度基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发展为后续的政治制度奠定 了基础,如封建制度、君主专制等。
促进社会稳定
早期的政治制度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 作用,通过分封制、宗法制等制度安排,实现了 社会的有序管理。
推动文化传承
早期政治制度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深 远影响,如礼乐制度、儒家思想等。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目
CONTENCT
录
• 引言 •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起源 •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影响 • 结论
01
引言
早期政治制度的定义
早期政治制度是指中国历史上早期的政治体制和制度,时间跨度 大致从夏朝到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经历了从部族 联盟到封建制度的演变,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政治体系。
宗法制
西周进一步发展宗法制,通过 严格的家族和血统关系来维护 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
礼乐制度
西周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礼乐制 度,以规范社会行为和等级秩 序,强化统治者的权威。
03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宗法制
宗法制是以宗族血缘关 系为基础,调整家族内 部关系,维护宗族内部 稳定的一种制度。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 继承制,即由嫡长子继 承父亲的宗族地位和财 产。
世卿世禄制是中国早期政治制 度中的一种官员任用制度。
04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影响
对后世的政治制度的影响
02
01
03
秦朝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为后 世政治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汉朝继承并发展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形成了更加完善 的官僚体系和监察制度。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b05fc0d7c1c708a1284a443c.png)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一)皇帝制:“法令出一”“乾纲独断”1)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2)中国古代的政治定律:“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李斯3)君主专制体制下皇权的特点:独断性,随意性4)历代官僚体制变化的基本原则: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5)君臣关系实质上是“主子”和“奴才”的关系(二)君权和相权:希望有所作为的皇帝往往采取限制相权的方法以独揽行政大权1)秦:丞相作为皇帝的高级助手,实际上是朝廷中掌握行政实权的总理大臣2)西汉(汉武帝):a)汉武帝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b)由皇帝左右的亲信近臣构成“中朝”与以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外朝”相对应3)唐: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丞相。
门下省还设政事堂,作为三省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
后来,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身份也等同于宰相,相权实际上有所分散4)宋:设中书门下(习称政事堂),为行政机构,长官称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职务相当于宰相,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
设枢密院,管军事,长官为枢密使。
设三司以总理财政,长官为三司使。
5)元:中央政府的组织大都沿用宋制6)明初废宰相(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1)秦:在中央政府和郡一级行政机关内,都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2)汉武帝: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3)西汉:中央行政机构的监察主要由御史大夫属下的官员承担。
御史大夫的地位仅次于丞相,御史大夫主管的机关是当时最主要的监察机构4)唐:御史台定期到京都各监狱视察执法情况5)宋:提点刑狱司是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6)元:人命重案以公文移送御史台,由监察御史复按。
御史在纠举官员时,可以采用拘捕、审讯甚至先斩后奏等手段7)监察体制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https://img.taocdn.com/s3/m/650ca23655270722192ef72e.png)
返回 ①稳定了统治秩序,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②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 基础 (逐渐凝聚成华夏的国家意识)。 分封制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和文化的交流。西周封国内居住着 几个方面的代表人物,即被分封子弟及其率领的军队、殷遗民、 专业技工等,他们同住在一个城市内,谓之“国人”。封地所在 的一些土著族群,其首领及封君与国人相互通婚。还有一些土著 居住在郊野,成为“野人”,他们往往是东部古老的族群。在封 国之内还有其他的不同族群。他们构成一个多元的复杂社会,推 动了文化大融合。
返回
②人才的流动方式。春秋战国时期,为图强争霸的需要,各 诸侯国 尚贤 思想流行,传统的世卿世禄制被打破,出现许多布
衣卿相,如管仲、苏秦、吕不韦等。各国盛行养士之风,用人唯 才,打破了宗法血缘限制。
③中央集权政治体制流行,有计划打压奴隶贵族(如楚国吴 起、秦国商鞅等)、以定额的俸禄代替土地分封,分封阶层向编 户齐民转变等,都在客观上起到了瓦解宗法制的作用。
(5)诸侯权力和义务: 诸侯享有在封国内世袭统治、对 下属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权力。诸 侯必须服从周王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 朝觐述职等义务。
(6)发展演变:
返回
分封制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起源时间 已经难以考证。史料记载,黄帝时代,“诸侯咸来宾 溯源 从”、“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黄帝“置左右大监, 监于万国”,这描述的便是早期的分封制
了宗法政治的需要,使婚姻政治化
姓氏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以父权和族权为象征
方面
的,是带有阶级等级的宗法制的反映
信仰、 宗法制调节人际关系,规范伦理道德,促使中国文
观念 化成为伦理型文化。
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c1ff1b21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99.png)
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是指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在此期间,中国经历了从封建地主阶级到中央集权帝国的漫长历程。
早期政治制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封建制度与农业经济在古代中国的早期政治制度中,封建制度和农业经济是两个主要的特点。
封建制度指的是以王为中心,贵族阶层作为地方政治的管理者,掌握土地和财产。
而农业经济则是经济生活的主要依托,大部分人都在从事农耕生产。
封建制度和农业经济相互依存,共同维护了社会稳定。
二、封建宗法制度在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中,封建宗法制度是非常显著的。
宗法制度的主要特征是以家族和血缘关系为基础,以封建地主阶级为核心,由父系血统组成的家族制度为主要组织形式。
而血缘关系是阶级认同的基础,也是政治上的支撑。
三、分封制度在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中,分封制度是最重要的制度之一。
分封指的是将中央地区的一部分封给贵族阶层,让他们作为地方的领袖来管理。
这种制度能够有效地掌控地方政权,减弱中央政权的影响力,同时也能够为中央政府提供有效的管理力量。
四、礼仪制度在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中,礼仪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礼仪制度是指在政治中使用的儒家礼仪规范和礼制法规。
礼仪制度对于封建地主阶级来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上的权威,也是一种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支配力量。
五、中央集权在周朝初期,中国实行的是分封制度,但是在周宣王时期,他将中央的权力重新集中起来,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这种制度下,中央政府实力强大,封建地主阶级的财富和地位被重新制衡,社会稳定得到了良好的维护。
这种制度是中华民族一种先进的政治制度形式,为后世政治文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综上所述,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具有封建制度、农业经济、封建宗法制度、分封制度、礼仪制度和中央集权这些重要特点。
这种政治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中,承受了政治豁免、地方分封和土地封建复杂化的各种实际问题,因而不断演化和变化。
即便在今天,中国仍然在历史传承方面掌握着这种价值观念和制度体系,依据创新和转型的观点和实际,持续加强和推进政治文明。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50b3f307866fb84ae45c8dd3.png)
学以致用
3.“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成“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历史 现象反映出本质是 A、诸侯国帮助周王室巩固统治 B、周天子把权力下放给诸侯 C、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 D、周王室文化衰败军事落后
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周天子有四个儿
女: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 三女儿——大夫人所生,四儿子——大夫人所生。 大儿子:我是长子,年纪最长,你们都应该听我的。 二儿子:我是正室夫人所生,而且我又是儿子,当然 应该由我来继承王位。 三女儿:我最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所谓巾帼不让须眉, 当然由我来统治。 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是父王最疼爱的儿子,父王 一定会挑我的。
(一)早期国家起源 (二)夏商政治形式 (三)西周 1.西周建立: 2.制度建设: 1)分封制:
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宗法制: 目的:维护周王朝统治和政治稳定; 含义: 内容、特点:
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内容:
继承权: 地位: 嫡长子平位继承; 余子降位分封; 大宗与小宗;
特点:
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确立了严格的大宗、 小宗体系;
大禹文化之乡
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早期国家起源 (二)夏商政治形式
(中国最早的奴隶制度国家) 1.夏朝: 1)建立: 约公元前2070年,大禹; 2)制度建设: 生产力进步,私有制发展; 原因: 阶级对立和国家产生发展; 含义: 王位世 特点: 开始“家天下” ; 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袭制:
周代分封制度 统治天下, 管辖王畿; 假如你是姜尚,你是 否一切听命于天子?
诸侯在自己封地内,可以设置 官员,增派赋役,建立武装; 可对卿大夫、士进行再分封, 卿大夫和士同样对上负有纳贡、 服役、作战等义务。 诸侯代表周王行使地 方统治权,是诸侯国 内的最高统治者,具 有相对的独立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及特点
目标导航
1.说出中国早期的的王朝更替情况。
2.说出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
3.在理解史实基础上归纳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问题引导
【自主学习】
[基础史实]
一.分封制:
(1)分封对象:周武王将和分封于各地,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亲周的商朝旧贵族微子后来被指令继承商的祖宗祭祀体系,封于宋地。
(2)诸侯权利:诸侯在封国内掌握着土地和人口,拥有自己的财政和军队,享有。
(3)诸侯义务:诸侯对周天子并提供,以拱卫周王室。
(4)目的影响:分封制目的是巩固西周的统治,有利于;后来,随着实力的变化,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形势,从而使逐渐削弱,分封制开始瓦解。
二.宗法制:
(1)宗法制的含义:宗法制是按照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
(2)宗法制的原则:宗法制的基本原则(或核心特征)是。
(3)宗法制的表现:大、小宗等级森严;尊祖敬宗、落叶归根、重视乡谊的思想;传统节日中强调团圆、重视亲情的习俗等。
(4)宗法制的目的:从血缘关系上加强政治凝聚力,巩固西周统治。
三.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2);(3)。
[方法反思]
(1)图示法:用图示的方式来表示周王、诸侯、卿、士在分封制中的等级关系及其在宗法制中的地位,深化对分封制和宗法制内容的理解及二者之间内在关系的认识。
(2)抽象问题具体化:早期政治制度中“王权与神权”相结合的特点可以具体为:祭祀用的甲骨和鼎。
[知识建构]请梳理基础史实之间的关系,在下面构建知识结构。
【体验探究】
一.理解分封制
材料一早期的国家是从部落制中脱胎出来的……据史载,“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殷汤受命,其能存者三千余国”;西周初年,“尚有千八百国”。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召公与周同姓,姓姬氏。
周武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
”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
”“封周公旦于少昊之墟曲阜,是为鲁公。
”
“师尚父(太公吕望)谋居多,于是武王已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
”
“微子开者,殷帝乙之首子而纣之庶兄也。
”
——以上材料均出自《史记》材料三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
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四 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
秋,(周桓)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郑师合以攻之,王卒大败。
祝聃(郑伯的臣下)射王中肩。
——《左传·桓公五年》
[史料研读]
(1)找出史料的关键词、句;概括史料表达的信息;以上四则史料立足的基本史实是什么?
[问题思考]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对西周政治制度产生什么影响?
(2)材料二反映出西周分封的诸侯可以分为哪几类?周王室分封这些人的目的是什么?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分封制下诸侯的义务。
(4)材料四叙述的史实,说明了什么问题?造成怎样的后果?
二.理解宗法制及其与分封制的关系
材料一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
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堂乱。
”
——《吕氏春秋·慎势》 材料二
材料三 “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
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
”
——《左传·桓公三年》
[史料研读]
(1)以上三则材料立足的基础史实是什么?要探讨的主题问题是什么?
(2)读材料二中的示意图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问题思考]
(1)材料一反映出宗法制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说明了宗法制怎样的目的?
(2)据材料二三,分析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三.理解归纳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材料一 据殷墟出土的大量甲骨文卜辞表明,当时的商朝统治者几乎是每日必卜、每事必卜,许多重要的军国大事都要由神意来决定……商朝天子既是人,又是联接天人意志的神……。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西周)整个国家政权就是由“大宗”,“小宗”的宗法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
家族的血缘关系与国家的组织关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总之,宗法系统上的等级与政权组织中的等级是对应统一的,这就形成了亲贵合一、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
——胡阿祥、卞孝萱《改革通鉴》
材料三 这些诸侯国在自己的领地内都享有极大的权力,当其羽翼丰满或王室衰微时,它们往往会起来反对王室,……据史载,“夏桀为有仍之会,有缗叛之;商纣为黎东之薮,东夷叛之;周幽为大室之盟,戎狄叛之.……。
”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天子 诸侯 卿 士
平民
[史料研读]
(1)请分别在上述三则材料中划出其中最关键的词句;体会这些最关键词句要说明的问题;这些信息与哪些史实联系密切。
(2)讨论归纳型材料题的解体方法。
[问题思考]
(1)请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检测反馈
一.选择题
1.右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纪念柱。
《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B.分封制
C.宗法制D.郡县制
2.右图所示的圆形土楼是福建地区聚族而居的一种特殊的村落形式,
在其中著名的承启楼前有一幅楹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
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易结重人伦。
”该联所体现的亲族团结
的文化内涵源于
A.郡县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君主制
3.《吕氏春秋》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
”材料反映了A.财产继承的原则B.宗法制的基本原则
C.任人唯才的要求D.兄终弟及的传统
4.钱穆认为:“周部族融入,把中国文化规模摆出,大体确定,后来虽有不断的吸引融合,但我们已有了一个重心,以后都是内容的充实和边缘的扩充而已”。
其中对“重心”的理解正确的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
5.王国维在谈到早期国家权力时说:“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
”表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A.王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 B.以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C.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D.具有相对延续性和稳定性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之制。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材料二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襃封神农之後於焦,黄帝之後於祝,帝尧之後於蓟,帝舜之後於陈,大禹之後於杞。
於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
封尚父於营丘,曰齐。
封弟周公旦於曲阜,曰鲁。
封召公奭於燕。
封弟叔鲜於管,弟叔度於蔡。
——司马迁《史记·周本纪》材料三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指战国时期)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
——顾炎武《日知录》请回答:
(1)材料一中“立子立嫡之制”和“封建子弟之制”分别是什么制度?其共同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归纳,西周分封制的诸侯主要有哪几类?他们要对周王室承担哪些义务?各诸侯国世代继承的依据是什么?
(3)材料三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什么问题?你认为出现这样的问题应该怎么办?
检测反馈
一.选择题
1.B
2.C
3.B
4.A
5.C
二.非选择题
6. (1)宗法制、分封制。
目的: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2)三类: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义务:诸侯要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依据:嫡长子继承制。
(3)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加强中央集权,建立统一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