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突破四 高考中的立体几何问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3456789
(2)求直线CD和平面ODM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答
123456789
123456789
9.(2017·铁 岭 调 研 ) 如 图 所 示 , 平 面 ABDE⊥ 平 面 ABC , △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C=4,四边形ABDE是 直角梯形,BD∥AE,BD⊥BA,BD= 1 AE=2,O,M分
2 别为CE,AB的中点. (1)求证:OD∥平面ABC; 证明
(2)若 AB=5,AC=6,AE=54,OD′=2 2,求五棱锥 D′-ABCFE 的体积.
解答
思维升华
(1)若所给定的几何体是柱体、锥体或台体等规则几何体,则可直接利 用公式进行求解.其中,等积转换法多用来求三棱锥的体积. (2)若所给定的几何体是不规则几何体,则将不规则的几何体通过分割 或补形转化为规则几何体,再利用公式求解. (3)若以三视图的形式给出几何体,则应先根据三视图得到几何体的直 观图,然后根据条件求解.
123456789
(2)求二面角A1-BD-B1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解答
123456789
7.(2016·山 东 牟 平 一 中 期 末 ) 如 图 , 在 四 棱 柱 ABCD -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A1B1C1D1中,AC⊥B1D,BB1⊥底面ABCD,E,F,H分 别为AD,CD,DD1的中点,EF与BD交于点G. (1)证明:平面ACD1⊥平面BB1D; 证明
∵BB1⊥平面ABCD,AC⊂平面ABCD, ∴AC⊥BB1. 又AC⊥B1D,BB1∩B1D=B1, ∴AC⊥平面BB1D. ∵AC⊂平面ACD1, ∴平面ACD1⊥平面BB1D.
123456789
(2)证明:GH∥平面ACD1. 证明
设AC∩BD=O,连接OD1. ∵E,F分别为AD,CD的中点,EF∩OD=G, ∴G为OD的中点. ∵H为DD1的中点,∴HG∥OD1. ∵GH⊄平面ACD1,OD1⊂平面ACD1, ∴GH∥平面ACD1.
123456789
5.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E是棱BC的 中点,点F是棱CD上的动点,当 CF =___1___时,
FD D1E⊥平面AB1F. 答案 解析
123456789
6.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BAC=90°,AB =AC=2,A1A=4,A1在底面ABC的射影为BC的中点, D是B1C1的中点. (1)证明:A1D⊥平面A1BC; 证明
4.(2017·沈阳调研)设α,β,γ是三个平面,a,b是两条不同直线,有下列 三个条件: ①a∥γ,b⊂β;②a∥γ,b∥β;③b∥β,a⊂γ.如果命题“α∩β=a,b⊂γ, 且 ________ , 则 a∥b” 为 真 命 题 , 则 可 以 在 横 线 处 填 入 的 条 件 是 __①_或__③___.(把所有正确的序号填上) 答案 解析
题型分类 深度剖析
题型一 求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例1 (2016·全国甲卷)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与 BD交于点O,点E,F分别在AD,CD上,AE=CF,EF 交BD于点H,将△DEF沿EF折到△D′EF的位置. (1)证明:AC⊥HD′; 证明
由已知得AC⊥BD,AD=CD, 又由 AE=CF 得AADE=CCDF, 故AC∥EF,由此得EF⊥HD,折后EF与HD保持垂直关系,即EF⊥HD′, 所以AC⊥HD′.
(2)BC⊥SA. 证明
由 平 面 SAB⊥ 平 面 SBC , 平 面 SAB∩ 平 面 SBC = SB , AF⊂ 平 面 SAB , AF⊥SB, 所以AF⊥平面SBC,则AF⊥BC. 又BC⊥AB,AF∩AB=A,则BC⊥平面SAB, 又SA⊂平面SAB,因此BC⊥SA.
题型三 平面图形的翻折问题
(2)求三棱锥M-CDE的体积. 解答
题型四 立体几何中的存在性问题 例4 (2016·邯郸第一中学研究性考试)在直棱柱ABC- A1B1C1中,AA1=AB=AC=1,E,F分别是CC1,BC 的中点,AE⊥A1B1,D为棱A1B1上的点. (1)证明:DF⊥AE. 证明
(2)是否存在一点D,使得平面DEF与平面ABC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 弦值为 14 ?若存在,说明点D的位置;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思维升华
平面图形的翻折问题,关键是搞清翻折前后图形中线面位置关系和度 量关系的变化情况.一般地,翻折后还在同一个平面上的性质不发生变 化,不在同一个平面上的性质发生变化.
跟踪训练3 (2017·深圳月考)如图(1),四边形 ABCD为矩形,PD⊥平面ABCD,AB=1,BC= PC=2,作如图(2)折叠,折痕EF∥DC.其中点E, F分别在线段PD,PC上,沿EF折叠后,点P叠在 线段AD上的点记为M,并且MF⊥CF. (1)证明:CF⊥平面MDF; 证明 几何画板展示
(2)这个正三棱锥内切球的表面积与体积.
解答
题型二 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例2 (2016·济南模拟)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 侧棱垂直于底面,AB⊥BC,AA1=AC=2,BC=1,E, F分别是A1C1,BC的中点. (1)求证:平面ABE⊥平面B1BCC1; 证明
(2)求证:C1F∥平面ABE; 证明
高考专题突破四
高考中的立体几何问题
内容索引
考点自测 题型分类 深度剖析 课时作业
考点自测
1.正三棱柱ABC-A1B1C1中,D为BC中点,E为A1C1中点,则DE与平面
A1B1BA的位置关系为 答案 解析
A.相交
B.平行
C.垂直相交
D.不确定
如图取B1C1中点为F,连接EF,DF,DE, 则EF∥A1B1,DF∥B1B, ∴平面EFD∥平面A1B1BA, ∴DE∥平面A1B1BA.
跟踪训练1 正三棱锥的高为1,底面边长为2 6 ,内有 一个球与它的四个面都相切(如图).求: (1)这个正三棱锥的表面积; 解答
底面正三角形中心到一边的距离为13× 23×2 6= 2, 则正棱锥侧面的斜高为 12+ 22= 3. ∴S 侧=3×12×2 6× 3=9 2. ∴S 表=S 侧+S 底=9 2+12× 23×(2 6)2 =9 2+6 3.
123456789
3.(2016·华中师大附中质检)已知三棱锥D-ABC的三个侧面与底面全等, 且AB=AC= 3 ,BC=2,则二面角D-BC-A的大小为___9_0_°___.
答案 解析
123456789
4. 如 图 梯 形 ABCD 中 , AD∥BC , ∠ABC = 90° , AD∶BC∶AB = 2∶3∶4,E、F分别是AB、CD的中点,将四边形ADFE沿直线EF进行 翻折,给出四个结论: ①DF⊥BC; ②BD⊥FC; ③平面DBF⊥平面BFC; ④平面DCF⊥平面BFC. 在翻折过程中,可能成立的结论是__②__③__.(填写结论序号) 答案 解析
例3 (2015·陕西)如图1,在直角梯形 ABCD中,AD∥BC,∠BAD=π , 2
AB=BC=1,AD=2,E是AD的中点,O是AC与BE的交点.将△ABE沿BE
折起到△A1BE的位置,如图2. (1)证明:CD⊥平面A1OC; 证明
几何画板展示
(2)若平面A1BE⊥平面BCDE,求平面A1BC与平面A1CD夹角的余 弦值. 解答
跟踪训练2 如图,在三棱锥S-ABC中,平面SAB⊥平 面SBC,AB⊥BC,AS=AB.过A作AF⊥SB,垂足为F, 点E,G分别是棱SA,SC的中点. 求证:(1)平面EFG∥平面ABC; 证明
由AS=AB,AF⊥SB知F为SB中点, 则EF∥AB,FG∥BC,又EF∩FG=F,AB∩BC=B, 因此平面EFG∥平面ABC.
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知,①正确; 当b∥β,a⊂γ时,a和b在同一平面内,且没有公共点,所以平行,③正确. 故应填入的条件为①或③.
5.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D,E,F分别为棱PC, AC,AB的中点.若PA⊥AC,PA=6,BC=8,DF=5.则 直线PA与平面DEF的位置关系是__平__行____;平面BDE 与平面ABC的位置关系是__垂__直____.(填“平行”或“垂 直”) 答案 解析
14
解答
思维升华
(1)对于线面关系中的存在性问题,首先假设存在,然后在该假设条件 下,利用线面关系的相关定理、性质进行推理论证,寻找假设满足的 条件,若满足则肯定假设,若得出矛盾的结论则否定假设. (2)对于探索性问题用向量法比较容易入手.一般先假设存在,设出空间 点的坐标,转化为代数方程是否有解的问题,若有解且满足题意则存 在,若有解但不满足题意或无解则不存在.
3.(2016·成都模拟)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侧视图中
的弧线是半圆),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答案 解析
A.20+3π
B.24+3π
C.20+4π
D.24+4π
根据几何体的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一个正方体和一个半圆柱的
组合体,其中正方体的棱长为2,半圆柱的底面半径为1,母线长为2, 故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4×5+2×π+2× 12π=20+3π.
123456789
8.(2016·四川广安第二次诊断)如图,在四棱锥P - ABCD 中 , PA⊥ 底 面 直 角 梯 形 ABCD , ∠DAB 为直角,AD=CD=2,AB=1,E,F分别为PC, CD的中点. (1)求证:CD⊥平面BEF; 证明
123456789
(2)设PA=k,且二面角E-BD-C的平面角大于30°,求k的取值 范围. 解答
(3)求三棱锥E-ABC的体积. 解答
因为AA1=AC=2,BC=1,AB⊥BC, 所以 AB= AC2-BC2= 3. 所以三棱锥E-ABC的体积 V=13S△ABC·AA1=13×12× 3×1×2= 33.
思维升华
(1)①证明面面垂直,将“面面垂直”问题转化为“线面垂直”问题,再 将“线面垂直”问题转化为“线线垂直”问题.②证明C1F∥平面ABE: (ⅰ) 利 用 判 定 定 理 , 关 键 是 在 平 面 ABE 中 找 ( 作 ) 出 直 线 EG , 且 满 足 C1F∥EG.(ⅱ)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证明线面平行,则先要确定一个 平面C1HF满足面面平行,实施线面平行与面面平行的转化. (2)计算几何体的体积时,能直接用公式时,关键是确定几何体的高,不 能直接用公式时,注意进行体积的转化.
2.设x、y、z是空间不同的直线或平面,对下列四种情形:
①x、y、z均为直线;②x、y是直线,z是平面;③z是直线,x、y是平
面;④x、y、z均为平面.
其中使“x⊥z且y⊥z⇒x∥y”为真命题的是 答案 解析
A.③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由正方体模型可知①④为假命题;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知②③为 真命题.
跟踪训练4 如图,四棱柱ABCD-A1B1C1D1中,侧棱 A1A⊥底面ABCD,AB∥DC,AB⊥AD,AD=CD=1, AA1=AB=2,E为棱AA1的中点. (1)证明:B1C1⊥CE; 证明
(2)求二面角B1-CE-C1的正弦值; 解答
(3) 设 点 M 在 线 段 C1E 上 , 且 直 线 AM 与 平 面 ADD1A1 所 成 角 的 正 弦 值 为 2 ,求线段AM的长. 解答
6
课时作业
1.(2016·北京顺义区一模)如图所示,已知平面α∩平面β
=l,α⊥β.A,B是直线l上的两点,C,D是平面β内的两
点,且AD⊥l,CB⊥l,DA=4,AB=6,CB=8.P是平
面α上的一动点,且有∠APD=∠BPC,则四棱锥P-
ABCD体积的最大值是 答案 解析
A.48
B.16
√C.24 3
D.144
123456789
2.(2016·江西赣中南五校第一次联考)已知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
γ是三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答案 解析
A.若α⊥γ,α⊥β,则γ∥β
B.若m∥n,m⊂α,n⊂β,则α∥β
√C.若m∥n,m⊥α,n⊥β,则α∥β
D.若m∥n,m∥α,则n∥α
对于A,若α⊥γ,α⊥β,则γ∥β或相交; 对于B,若m∥n,m⊂α,n⊂β,则α∥β或相交; 对于D,若m∥n,m∥α,则n∥α或n⊂α.故选C.
(2)求直线CD和平面ODM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答
123456789
123456789
9.(2017·铁 岭 调 研 ) 如 图 所 示 , 平 面 ABDE⊥ 平 面 ABC , △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C=4,四边形ABDE是 直角梯形,BD∥AE,BD⊥BA,BD= 1 AE=2,O,M分
2 别为CE,AB的中点. (1)求证:OD∥平面ABC; 证明
(2)若 AB=5,AC=6,AE=54,OD′=2 2,求五棱锥 D′-ABCFE 的体积.
解答
思维升华
(1)若所给定的几何体是柱体、锥体或台体等规则几何体,则可直接利 用公式进行求解.其中,等积转换法多用来求三棱锥的体积. (2)若所给定的几何体是不规则几何体,则将不规则的几何体通过分割 或补形转化为规则几何体,再利用公式求解. (3)若以三视图的形式给出几何体,则应先根据三视图得到几何体的直 观图,然后根据条件求解.
123456789
(2)求二面角A1-BD-B1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解答
123456789
7.(2016·山 东 牟 平 一 中 期 末 ) 如 图 , 在 四 棱 柱 ABCD -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A1B1C1D1中,AC⊥B1D,BB1⊥底面ABCD,E,F,H分 别为AD,CD,DD1的中点,EF与BD交于点G. (1)证明:平面ACD1⊥平面BB1D; 证明
∵BB1⊥平面ABCD,AC⊂平面ABCD, ∴AC⊥BB1. 又AC⊥B1D,BB1∩B1D=B1, ∴AC⊥平面BB1D. ∵AC⊂平面ACD1, ∴平面ACD1⊥平面BB1D.
123456789
(2)证明:GH∥平面ACD1. 证明
设AC∩BD=O,连接OD1. ∵E,F分别为AD,CD的中点,EF∩OD=G, ∴G为OD的中点. ∵H为DD1的中点,∴HG∥OD1. ∵GH⊄平面ACD1,OD1⊂平面ACD1, ∴GH∥平面ACD1.
123456789
5.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E是棱BC的 中点,点F是棱CD上的动点,当 CF =___1___时,
FD D1E⊥平面AB1F. 答案 解析
123456789
6.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BAC=90°,AB =AC=2,A1A=4,A1在底面ABC的射影为BC的中点, D是B1C1的中点. (1)证明:A1D⊥平面A1BC; 证明
4.(2017·沈阳调研)设α,β,γ是三个平面,a,b是两条不同直线,有下列 三个条件: ①a∥γ,b⊂β;②a∥γ,b∥β;③b∥β,a⊂γ.如果命题“α∩β=a,b⊂γ, 且 ________ , 则 a∥b” 为 真 命 题 , 则 可 以 在 横 线 处 填 入 的 条 件 是 __①_或__③___.(把所有正确的序号填上) 答案 解析
题型分类 深度剖析
题型一 求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例1 (2016·全国甲卷)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与 BD交于点O,点E,F分别在AD,CD上,AE=CF,EF 交BD于点H,将△DEF沿EF折到△D′EF的位置. (1)证明:AC⊥HD′; 证明
由已知得AC⊥BD,AD=CD, 又由 AE=CF 得AADE=CCDF, 故AC∥EF,由此得EF⊥HD,折后EF与HD保持垂直关系,即EF⊥HD′, 所以AC⊥HD′.
(2)BC⊥SA. 证明
由 平 面 SAB⊥ 平 面 SBC , 平 面 SAB∩ 平 面 SBC = SB , AF⊂ 平 面 SAB , AF⊥SB, 所以AF⊥平面SBC,则AF⊥BC. 又BC⊥AB,AF∩AB=A,则BC⊥平面SAB, 又SA⊂平面SAB,因此BC⊥SA.
题型三 平面图形的翻折问题
(2)求三棱锥M-CDE的体积. 解答
题型四 立体几何中的存在性问题 例4 (2016·邯郸第一中学研究性考试)在直棱柱ABC- A1B1C1中,AA1=AB=AC=1,E,F分别是CC1,BC 的中点,AE⊥A1B1,D为棱A1B1上的点. (1)证明:DF⊥AE. 证明
(2)是否存在一点D,使得平面DEF与平面ABC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 弦值为 14 ?若存在,说明点D的位置;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思维升华
平面图形的翻折问题,关键是搞清翻折前后图形中线面位置关系和度 量关系的变化情况.一般地,翻折后还在同一个平面上的性质不发生变 化,不在同一个平面上的性质发生变化.
跟踪训练3 (2017·深圳月考)如图(1),四边形 ABCD为矩形,PD⊥平面ABCD,AB=1,BC= PC=2,作如图(2)折叠,折痕EF∥DC.其中点E, F分别在线段PD,PC上,沿EF折叠后,点P叠在 线段AD上的点记为M,并且MF⊥CF. (1)证明:CF⊥平面MDF; 证明 几何画板展示
(2)这个正三棱锥内切球的表面积与体积.
解答
题型二 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例2 (2016·济南模拟)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 侧棱垂直于底面,AB⊥BC,AA1=AC=2,BC=1,E, F分别是A1C1,BC的中点. (1)求证:平面ABE⊥平面B1BCC1; 证明
(2)求证:C1F∥平面ABE; 证明
高考专题突破四
高考中的立体几何问题
内容索引
考点自测 题型分类 深度剖析 课时作业
考点自测
1.正三棱柱ABC-A1B1C1中,D为BC中点,E为A1C1中点,则DE与平面
A1B1BA的位置关系为 答案 解析
A.相交
B.平行
C.垂直相交
D.不确定
如图取B1C1中点为F,连接EF,DF,DE, 则EF∥A1B1,DF∥B1B, ∴平面EFD∥平面A1B1BA, ∴DE∥平面A1B1BA.
跟踪训练1 正三棱锥的高为1,底面边长为2 6 ,内有 一个球与它的四个面都相切(如图).求: (1)这个正三棱锥的表面积; 解答
底面正三角形中心到一边的距离为13× 23×2 6= 2, 则正棱锥侧面的斜高为 12+ 22= 3. ∴S 侧=3×12×2 6× 3=9 2. ∴S 表=S 侧+S 底=9 2+12× 23×(2 6)2 =9 2+6 3.
123456789
3.(2016·华中师大附中质检)已知三棱锥D-ABC的三个侧面与底面全等, 且AB=AC= 3 ,BC=2,则二面角D-BC-A的大小为___9_0_°___.
答案 解析
123456789
4. 如 图 梯 形 ABCD 中 , AD∥BC , ∠ABC = 90° , AD∶BC∶AB = 2∶3∶4,E、F分别是AB、CD的中点,将四边形ADFE沿直线EF进行 翻折,给出四个结论: ①DF⊥BC; ②BD⊥FC; ③平面DBF⊥平面BFC; ④平面DCF⊥平面BFC. 在翻折过程中,可能成立的结论是__②__③__.(填写结论序号) 答案 解析
例3 (2015·陕西)如图1,在直角梯形 ABCD中,AD∥BC,∠BAD=π , 2
AB=BC=1,AD=2,E是AD的中点,O是AC与BE的交点.将△ABE沿BE
折起到△A1BE的位置,如图2. (1)证明:CD⊥平面A1OC; 证明
几何画板展示
(2)若平面A1BE⊥平面BCDE,求平面A1BC与平面A1CD夹角的余 弦值. 解答
跟踪训练2 如图,在三棱锥S-ABC中,平面SAB⊥平 面SBC,AB⊥BC,AS=AB.过A作AF⊥SB,垂足为F, 点E,G分别是棱SA,SC的中点. 求证:(1)平面EFG∥平面ABC; 证明
由AS=AB,AF⊥SB知F为SB中点, 则EF∥AB,FG∥BC,又EF∩FG=F,AB∩BC=B, 因此平面EFG∥平面ABC.
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知,①正确; 当b∥β,a⊂γ时,a和b在同一平面内,且没有公共点,所以平行,③正确. 故应填入的条件为①或③.
5.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D,E,F分别为棱PC, AC,AB的中点.若PA⊥AC,PA=6,BC=8,DF=5.则 直线PA与平面DEF的位置关系是__平__行____;平面BDE 与平面ABC的位置关系是__垂__直____.(填“平行”或“垂 直”) 答案 解析
14
解答
思维升华
(1)对于线面关系中的存在性问题,首先假设存在,然后在该假设条件 下,利用线面关系的相关定理、性质进行推理论证,寻找假设满足的 条件,若满足则肯定假设,若得出矛盾的结论则否定假设. (2)对于探索性问题用向量法比较容易入手.一般先假设存在,设出空间 点的坐标,转化为代数方程是否有解的问题,若有解且满足题意则存 在,若有解但不满足题意或无解则不存在.
3.(2016·成都模拟)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侧视图中
的弧线是半圆),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答案 解析
A.20+3π
B.24+3π
C.20+4π
D.24+4π
根据几何体的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一个正方体和一个半圆柱的
组合体,其中正方体的棱长为2,半圆柱的底面半径为1,母线长为2, 故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4×5+2×π+2× 12π=20+3π.
123456789
8.(2016·四川广安第二次诊断)如图,在四棱锥P - ABCD 中 , PA⊥ 底 面 直 角 梯 形 ABCD , ∠DAB 为直角,AD=CD=2,AB=1,E,F分别为PC, CD的中点. (1)求证:CD⊥平面BEF; 证明
123456789
(2)设PA=k,且二面角E-BD-C的平面角大于30°,求k的取值 范围. 解答
(3)求三棱锥E-ABC的体积. 解答
因为AA1=AC=2,BC=1,AB⊥BC, 所以 AB= AC2-BC2= 3. 所以三棱锥E-ABC的体积 V=13S△ABC·AA1=13×12× 3×1×2= 33.
思维升华
(1)①证明面面垂直,将“面面垂直”问题转化为“线面垂直”问题,再 将“线面垂直”问题转化为“线线垂直”问题.②证明C1F∥平面ABE: (ⅰ) 利 用 判 定 定 理 , 关 键 是 在 平 面 ABE 中 找 ( 作 ) 出 直 线 EG , 且 满 足 C1F∥EG.(ⅱ)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证明线面平行,则先要确定一个 平面C1HF满足面面平行,实施线面平行与面面平行的转化. (2)计算几何体的体积时,能直接用公式时,关键是确定几何体的高,不 能直接用公式时,注意进行体积的转化.
2.设x、y、z是空间不同的直线或平面,对下列四种情形:
①x、y、z均为直线;②x、y是直线,z是平面;③z是直线,x、y是平
面;④x、y、z均为平面.
其中使“x⊥z且y⊥z⇒x∥y”为真命题的是 答案 解析
A.③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由正方体模型可知①④为假命题;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知②③为 真命题.
跟踪训练4 如图,四棱柱ABCD-A1B1C1D1中,侧棱 A1A⊥底面ABCD,AB∥DC,AB⊥AD,AD=CD=1, AA1=AB=2,E为棱AA1的中点. (1)证明:B1C1⊥CE; 证明
(2)求二面角B1-CE-C1的正弦值; 解答
(3) 设 点 M 在 线 段 C1E 上 , 且 直 线 AM 与 平 面 ADD1A1 所 成 角 的 正 弦 值 为 2 ,求线段AM的长. 解答
6
课时作业
1.(2016·北京顺义区一模)如图所示,已知平面α∩平面β
=l,α⊥β.A,B是直线l上的两点,C,D是平面β内的两
点,且AD⊥l,CB⊥l,DA=4,AB=6,CB=8.P是平
面α上的一动点,且有∠APD=∠BPC,则四棱锥P-
ABCD体积的最大值是 答案 解析
A.48
B.16
√C.24 3
D.144
123456789
2.(2016·江西赣中南五校第一次联考)已知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
γ是三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答案 解析
A.若α⊥γ,α⊥β,则γ∥β
B.若m∥n,m⊂α,n⊂β,则α∥β
√C.若m∥n,m⊥α,n⊥β,则α∥β
D.若m∥n,m∥α,则n∥α
对于A,若α⊥γ,α⊥β,则γ∥β或相交; 对于B,若m∥n,m⊂α,n⊂β,则α∥β或相交; 对于D,若m∥n,m∥α,则n∥α或n⊂α.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