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婴儿的情绪和社会性

合集下载

婴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

婴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

婴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宝宝的情绪,就像天气一样变幻莫测。

有时候,他们会像小太阳一样灿烂微笑,让人心情大好;有时候,又会像乌云密布的天空,让人感到压抑不安。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学会观察和理解宝宝的情绪,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我们要了解宝宝情绪的几个重要方面:生理需求、认知发展和社会环境。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宝宝的情绪表现。

比如,当宝宝饿了、困了或者不舒服时,他们可能会表现出哭闹、烦躁等负面情绪。

而当宝宝得到满足、舒适或者被关爱时,他们就会露出甜美的笑容,感受到快乐和安全。

为了更好地了解宝宝的情绪,我们需要学会观察和倾听。

观察宝宝的表情、动作和语言,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他们的情绪状态。

比如,当宝宝皱眉、摇头或者用手指戳别人时,可能表示他们不高兴或者不喜欢某种事物。

而当宝宝瞪大眼睛、笑得很开心或者模仿别人的动作时,可能表示他们在享受生活或者学习新技能。

除了观察,我们还需要学会倾听宝宝的心声。

有时候,宝宝并不会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情绪,而是通过其他方式来传达信息。

比如,当宝宝在哭泣时,可能是因为肚子疼、尿布湿或者感冒发烧等原因。

这时候,我们要耐心地询问和关心,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我们还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宝宝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感受。

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与宝宝沟通,建立深厚的感情纽带。

我们不能完全依赖自己的直觉和经验来判断宝宝的情绪。

有时候,宝宝可能会有一些难以捉摸的情绪变化,这时候就需要借助专业的知识和技巧来进行分析和处理。

比如,当我们发现宝宝经常无缘无故地哭闹或者变得暴躁易怒时,可能是由于某种心理问题引起的。

这时候,我们可以请教医生或者心理咨询师的意见,寻求专业的帮助和支持。

关注宝宝的情绪是我们作为家长的重要职责之一。

只有了解和掌握了宝宝的情绪特点和变化规律,我们才能更好地照顾他们的身心健康,培养他们的自信和独立能力。

所以,让我们一起努力吧!让宝宝的每一个笑容都成为我们生活中最美好的瞬间!。

婴幼儿情感、社会性发展与家庭教养指导

婴幼儿情感、社会性发展与家庭教养指导
社会性行为发展的主要问题1依赖根据年龄来培养婴幼儿的良好都会婴幼儿做事的方法耐心2退缩婴幼儿退缩的原因过分照顾和溺爱使婴幼儿变得脆弱封闭式教养与外界接触少驯服式教育一贯要求顺从听话家庭教养环境过于沉闷冷清家长的性情内向退缩改变婴幼儿退缩性格的方法实行开放式教育尽快让婴幼儿过集体生活鼓励其在集体中表现自己为退缩的婴幼儿创设同伴积极接纳的环境气氛培养婴幼儿勇气3任性第一反抗期4霸道造成婴幼儿行为霸道的原因父母过分溺爱年龄关系自我意识增强的反抗期排行
依恋是两个人之间亲密、互惠、情感上的关系,以相 互保持亲近的需求为特征。
依恋形成的阶段
阶段 前依恋阶段 时间 出生—6周 特点 哭、笑等情绪反应吸引母亲注意且让 他们呆在自己身边,能认识母亲微笑 和声音 开始能对熟人和陌生人分别作出不同 反应:依偎亲近/警觉戒备
依恋开始形成 6周—6~8个 阶段 月
2岁时
宝宝心里话:“天黑了,有很多怪物会出来的。”“ 这是什么东西?它会吃掉我吗?”…… 典型恐惧: 害怕某些动物、怪物和黑夜。天黑后,宝宝可能会对 阳台上的一盆花、窗帘上的装饰或图案表现出毫无理由的 恐惧,这种恐惧感4~5岁时减弱。 恐惧解析: 2岁左右的宝宝会特别害怕独自面对黑暗,这并不是 没出息、怯懦的表现,而是人类与生俱来的逃避危险和求 得生存的本能。此时,如果成人采取强硬措施或者过度保 护,都会使宝宝无法迈过这道坎儿。
四种类型的依恋关系
类型 母亲在时 母亲离开 引起明显的 不安 相当压抑、 靠紧母亲不 愿其离开 很少表现出 抑郁、苦恼 母亲返回 有温暖的回应,如果感到压抑,常常 会寻求身体接触来缓解压力 矛盾:会接近母亲,但看上去对母亲 的离去还在生气;母亲主动的身体接 触往往会遭到拒绝,甚至搡打母亲, 哭闹,难安抚 母亲想主动引起他们注意时,他仍然 表现出很冷漠,会回避母亲很久才跟 她打招呼 安全型依 独自探索, 恋(65%) 对陌生人随 和大方 很少有探索 抗拒型依 行为,对陌 恋(10%) 生人保持相 当的戒备 对陌生人相 回避型依 当友善,但 恋(20%) 有时也回避 和忽略这些 陌生人 组织混乱/ 方向混乱 型依恋( 5%) 在陌生情境 中表现出极 度的压抑

婴儿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可编辑)

婴儿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可编辑)

婴儿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婴儿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第一节婴儿个性差异一、气质(一)概念气质是受个体生物组织所制约、不依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二)气质的类型1. 早期的分类(1)巴甫洛夫观点巴甫烙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强型平衡灵活多血质不灵活粘液质不平衡胆汁质弱型抑郁质多血质敏捷好动、乐观亲切、善交际、不拘束、易适应环境、能力强、效率高,能从事多样化、多变性的工作、情绪发生快而多变、灵活有朝气,浮躁轻率代表人物:王熙凤粘液质性情沉稳冷淡,思维言语动作迟缓;深谋远虑、坚毅、有原则、交际适度;自力强,内心少外露,感受性较低,耐受性较高,内倾明显代表人物:薛宝钗胆汁质精力旺盛,决策果断,动作迅速,率直热情,性情暴躁,脾气倔强,易粗心、易冲动、内心外露、不灵活代表人物:张飞抑郁质感情细腻、观察敏锐,见微知著,谨慎多疑;体验深刻但外部表现不强烈,行动迟缓;柔弱易倦,办事不果断,缺乏信心;孤僻迟疑内倾明显代表人物;林黛玉2. 近年的研究分类――托马斯-切斯的分类托马斯-切斯于1986 年把婴儿的情绪和行为归为5个维度,它们是(1)生物节律性和可预测性;(2)对新异刺激的倾避性;(3)对新经历和常规改变时的适应性;(4)情绪反应强度;(5)典型心境。

根据以上维度的不同组合,归纳出3种气质类型:容易抚育型抚育困难型发动缓慢型(三)婴儿气质的发展1. 婴儿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气质具有先天基础,它在人的性格上打下烙印,然而环境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它;2. 婴儿气质与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是婴儿社会化的最初渠道。

亲子关系的建立有可能受婴儿气质特性的影响。

(三)气质与早期教育1. 容易型婴儿对各种各样的教养方式都容易适应。

但在某些情况下,他们这种容易接受父母管教的优点却会导致一些行为问题的发生。

2. 困难型婴儿需要家长热情、耐心、有爱心地对待这些孩子,全面考虑他们的气质特点,针对其特点积极对待他们,采取适合其特点、特别的、有针对性的措施、方式,才能使这些孩子健康的适应社会。

婴儿社会性发展的观察与评估

婴儿社会性发展的观察与评估
婴儿生理心理观察与评估
婴儿社会性发展的观察与评估
1
学习内容
• 婴儿社会性发展概述 • 婴儿社会性发展的观察与评估
第一节 婴儿社会一)社会性
人在社会存在的过程中所获得的一切特性。
(二)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组成内容
二、0-3岁婴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一)不稳定性 (二)情绪性 (三)不同步性 (四)自我中心
(二)19-24个月儿童社会性发展观察和评估要点及方法
第四节 25-36个月儿童认知发展观察与评估
一、25-30个月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观察
(一)25-30个月婴儿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特征 (表7-3-1 第七栏)
(二)25-30个月儿童社会性发展观察和评估要点及方法
二、31-36个月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观察
(一)31-36个月儿童社会性发展月龄段特征 (二)31-36个月儿童社会性发展观察和评估要点及方法
婴儿生理心理观察与评估
18
第三节 13-24个月儿童社会性发展观察与评估
一、13-18个月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观察
(一)13-18个月婴儿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特征 (表7-3-1 第五栏)
(二)13-18个月儿童社会性发展观察和评估要点
二、19-24个月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观察
(一)19-24个月婴儿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特征 (表7-3-1 第六栏)
(二)4-6个月儿童社会性发展观察要点
三、7-9个月婴儿社会性发展的观察
(一)7-9个月婴儿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特征 (表7-3-1 第三栏)
(二)7-9个月儿童社会性发展观察要点
四、10-12个月婴儿社会性发展的观察
(一)10-12个月婴儿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特征 (表7-3-1 第四栏)
(二)10-12个月婴儿社会性发展观察要点

第二节(认知.言语)与第三节(情绪.社会性的发展)...........

第二节(认知.言语)与第三节(情绪.社会性的发展)...........
第二节 认知和言语的发展
1
一、感知觉的发生发展
在婴儿的认知能力中,感知觉是最先发展且发展速度 最快的一个领域,在婴儿认知活动中一直占主导地位。
(一)视觉的产生与发展 1、视觉的发生:
– 胎儿中晚期,4、5个月已有视觉反应能力; – 新生儿已具备一定的视觉能力,能用眼睛追视刺激,
视敏度达20/200—20/400,具备原始的颜色视觉。 2、立体觉的发展:
丰富的意思。如儿童用单词描述某个情境、事件,或表 达自己的愿望、感觉状态等,往往是成人需要用一个句 子才能表达的内容。中国儿童在学单词和使用单词句时 习惯用叠音词,如“球球”,“抱抱”等。当儿童说 “球球”时,随着不同的情境可能表示几种不同的意思。 如“这是球球”,“我要球球”或“球球滚开”等。儿 童有时还能用不同语调来表示描述、请求、提问等各种 语用意图。
– 立体觉是个体将物体在两眼中的视像合并成一个有 立体感的完整形象的过程,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投影 是二维平面的视像,但却能被知觉为三维的立体东 西,就是立体觉的作用。
2
– 婴儿至少6个月以前已确定有立体觉。但还有研究 认为,3.5个月的婴儿就已有明显的立体觉了。而这 并不意味着在这以前的婴儿就生活在一个平面的、 没有深度的世界里。
3、颜色视觉的发展
– 2-4个月时颜色知觉已发展得很好。4个月时已能分 辨出彩色和非彩色,并表现出对某种颜色的偏爱。
–红颜色特别能引起儿童的兴奋。4-8个月的婴儿最 喜欢暖色,如红、橙、黄色,不喜欢冷色,如蓝紫 色,喜欢明亮的颜色,不喜欢暗淡的颜色。4个月 的婴儿已具有正确的颜色范畴性知觉,其颜色视觉 的基本功能已接近成人水平。
(一)记忆的发生
– 人类个体记忆发生在妊娠期末,胎儿在8个月左右 就有了听觉记忆,出生后有再认表现。采用习惯化、 条件反射和重学节省等判断指标研究证实:婴儿最 早在出生后几小时内就已产生了记忆。

婴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

婴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

婴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一、婴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的理论基础1.1 婴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婴幼儿的情绪情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遗传、生理、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从出生开始,婴幼儿就会表现出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和反应。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情绪情感逐渐丰富多样,包括快乐、悲伤、愤怒、恐惧等基本情绪,以及羞耻、羡慕、嫉妒等复杂情绪。

这些情绪情感对于婴幼儿的认知、语言、社交等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婴幼儿社会性的形成婴幼儿的社会性是指他们与他人建立关系、互动和合作的能力。

这种能力的形成需要经历一系列关键时期,如婴儿期的依恋关系、幼儿期的友谊和同伴关系以及学龄前儿童的合作与分享等。

在这个过程中,婴幼儿需要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图,以及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不同的社会环境。

二、婴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的研究方法2.1 观察法观察法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直接观察婴幼儿的行为、表情和反应,收集关于他们情绪情感和社会性的数据。

在观察过程中,研究者需要注意保持中立的态度,避免对婴幼儿产生任何形式的干扰或影响。

观察法还可以与其他研究方法相结合,如实验法、访谈法等,以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2 实验法实验法是通过控制变量和设定条件来研究婴幼儿情绪情感和社会性的方法。

例如,研究者可以设计一个实验场景,让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观看一个故事片,然后测量他们在观看过程中的情绪反应和社会行为。

通过对比不同组别的数据,研究者可以得出关于婴幼儿情绪情感和社会性的结论。

实验法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存在伦理问题,因此在使用时需要谨慎考虑。

2.3 访谈法访谈法是通过与婴幼儿及其家长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情绪情感和社会性经验和观点的方法。

访谈可以采用面对面、电话或在线等方式进行。

在访谈过程中,研究者需要保持尊重和同理心的态度,避免对受访者产生压力或不适感。

访谈法可以提供丰富的质性和深度信息,有助于揭示婴幼儿情绪情感和社会性的内在机制和特点。

婴儿的社会性发展

婴儿的社会性发展

鼓励互动
鼓励婴儿与他人进行眼神 交流、微笑和肢体接触, 促进情感交流。
建立社交技能
通过角色扮演和模仿游戏, 帮助婴儿学习如何与人沟 通和解决问题。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亲密接触
经常拥抱、亲吻和抚摸婴儿,给予他们安全感。
回应需求
及时回应婴儿的哭声和需求,培养信任感。
共同活动
与婴儿一起进行亲子阅读、游戏等活动,增进亲 子关系。
对陌生人害怕
03
婴儿通常会对不熟悉的人产生害怕或警觉,这可能阻碍他们与
他人的正常交往。
应对方法
渐进式分离
通过渐进的方式让婴儿逐渐适应与主要照顾者的短暂分离,以帮助 他们克服分离焦虑。
情绪调节训练
通过特定的游戏和活动,帮助婴儿学习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增强 自我控制能力。
逐步扩大交往范围
让婴儿逐渐接触不同的人和环境,帮助他们逐渐适应并减少对陌生人 的害怕。
依恋关系有助于培养婴儿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02
亲子互动
亲子之间的互动方式和质量对婴儿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家长应
多与婴儿进行积极、亲密的互动,促进其情感表达和交流能力的发展。
03
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家长在教育过程中保持一致性,有助于培养婴儿的规则意识和行为习惯,
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社会环境
同龄交往
婴儿与同龄伙伴的交往对其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 过与同龄伙伴的互动,婴儿可以学习分享、合作等社交技 能,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社区环境
社区环境对婴儿的社会性发展也有影响。良好的社区环境 可以为婴儿提供更多的社交机会和资源,促进其社会性发 展。
社会文化背景
社会文化背景对婴儿的社会性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可能会影响婴儿的价值观、行为习惯 等方面的形成。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5婴儿社会性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5婴儿社会性的发展
表示拒绝。
声音交流
婴儿通过哭声、笑声等 声音表达情感需求,引 起父母的关注和回应。
玩具和游戏
父母通过与婴儿共同玩 耍、使用玩具等方式增 进情感交流,促进亲子
关系发展。
03
同伴关系与游戏行为
同伴关系形成过程
1 2
婴儿早期同伴交往经历
婴儿在出生后的头几个月里就开始对其他婴儿产 生兴趣,这种早期的同伴交往经历为日后同伴关 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采用鼓励式教育,关注孩子的努力和进步 ,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有助于提高孩 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社会交往
个人成就
பைடு நூலகம்
鼓励孩子参与社交活动,与同龄人建立良 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其社交技能和自信心 。
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和挑战自己,培养其解 决问题的能力和成就感,有助于提高自尊心 和自信心。
05
道德情感与亲社会行为
学校教育
学校是婴儿道德情感培养的重要场所,教师通过课程和活动设计,培养婴儿的道德认知、情感和行为 。学校应该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鼓励婴儿参与集体活动,培养合作精神、责任感和公正意识等品质 。同时,学校还应该加强与家庭的沟通和合作,共同促进婴儿的道德情感发展。
06
总结与展望
婴儿社会性发展成果回顾
情感交流能力
道德情感萌芽及表现
同情心
婴儿开始表现出对其他人的痛苦 或不幸的关注和同情,尝试安慰
或帮助他人。
正义感
婴儿开始理解公平和正义的概念 ,对不公正的行为表现出不满和
反感。
内疚感
当婴儿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违反了 道德标准时,会产生内疚感,表
现出悔恨和道歉的行为。
亲社会行为培养途径
观察学习
01
婴儿通过观察周围人的行为和反应来学习亲社会行为,如分享

婴幼儿情感社会性发展与家庭教养指导教案

婴幼儿情感社会性发展与家庭教养指导教案

婴幼儿情感社会性发展与家庭教养指导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五章第二节:婴幼儿情感发展的阶段与特点;2. 第五章第三节:婴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与促进方法;3. 第六章第二节:家庭教养策略对婴幼儿情感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婴幼儿情感发展的阶段特点,理解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2. 掌握家庭教养指导原则,学会在实际教养过程中运用;3. 培养学生关注婴幼儿情感需求,提高其在家庭教养中的敏感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婴幼儿情感发展与社会性发展的相互关系,家庭教养指导的实际应用;2. 教学重点:婴幼儿情感发展阶段的识别,家庭教养中的积极引导策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实物模型;2. 学具:笔记本、教材、婴幼儿情感发展调查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婴幼儿情感互动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婴幼儿情感发展的重要性;2. 新课导入:讲解婴幼儿情感发展阶段,分析社会性发展关键因素;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身边的婴幼儿情感发展案例;4. 例题讲解:分析家庭教养中的成功案例,阐述教养指导原则;5. 随堂练习:设计家庭教养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7.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婴幼儿情感发展阶段的划分;2. 家庭教养指导原则;3. 婴幼儿情感社会性发展的促进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身边的婴幼儿情感社会性发展案例,提出针对性的家庭教养建议;2. 答案: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案例实际情况,给出合理建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课堂教学,针对学生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书籍、文章,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婴幼儿情感社会性发展及家庭教养领域的研究成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婴幼儿情感发展与社会性发展的相互关系,家庭教养指导的实际应用;2.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身边的婴幼儿情感发展案例;3. 例题讲解:分析家庭教养中的成功案例,阐述教养指导原则;4. 作业设计:分析身边的婴幼儿情感社会性发展案例,提出针对性的家庭教养建议。

婴儿早期情绪与社会性的发展ppt课件

婴儿早期情绪与社会性的发展ppt课件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Βιβλιοθήκη 婴儿早期情绪与 社会性的发展

婴儿情绪的发展
情绪的功能与发生 婴儿的情绪表达 婴儿的情绪体验 婴儿情绪识别能力的发展 婴儿情绪的社会化与自我调节 早期道德感的萌芽



气质及其发展
气质结构 气质的测量 气质的稳定性 遗传和环境对气质的影响



婴儿期社会交往的发展
婴儿的情绪表达能力 VS 早期社会性的发 展


虽然婴儿的情绪表达能力还很幼稚,但很明显, 婴儿所展现出的情绪能与照顾者之间起到沟通交 流的作用,并影响照料者对婴儿的反应。 婴儿的情绪表达帮助婴儿与他们的亲密同伴“逐 渐了解对方”、亲近对方(Tronick, 1989)。
三 婴儿的情绪体验
积极情绪的发展:快乐 消极情绪的发展
依恋的概述 依恋的发展 对依恋的解释 依恋类型及其测量 形成安全依恋关系的条件 依恋与日后发展 日托机构与婴幼儿早期的社会性发展 从对父母的依恋发展到与同伴的社会交往




婴儿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
自我意识的发生——自我认识 自我分类的产生 自我控制的出现
一、情绪的功能与发生
气质结构
儿童类型 活动水平 节律性 分心 探究与退缩 适应性 注意广度和持久性 反应的强度 反应阈限 心境的性质 容易的 较适中 很有节律 多变 积极探究 很易适应 高或低 低或适度 高或低 积极的 慢慢活跃起来的 多变 多变 多变 最初有退缩 慢慢的适应 高或低 适度的 高或低 少许否定的 困难的 多变 无节律 多变 退缩 慢慢的适应 高或低 强烈的 高或低 否定的
孟昭兰(1997)把婴儿的情绪功能归纳为 以下四点: 情绪有适应功能; 情绪具有驱动功能; 情绪有行为组织功能; 情绪具有交流功能。

心理学考研发展心理学知识要点:婴儿社会性的发展

心理学考研发展心理学知识要点:婴儿社会性的发展

为了更好的帮助同学们学习。

为大家整理了“2019心理学考研发展心理学知识要点:婴儿社会性的发展”的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婴儿社会性的发展1、婴儿情绪的发展:其中重要的就是社会性微笑的发展。

其发展过程:从出生之日起就会的微笑是内源性的微笑;从第5周开始,社会性微笑开始出现,能区别人和其他非社会性刺激;从5周到3.5个月,婴儿对人的社会性微笑是不加区分的,即无差别的社会性微笑;从3.5个月或4个月开始,婴儿对不同的人微笑不同,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性微笑;2、婴儿的依恋(1)依恋的概念依恋(attachment):是指个体寻求并企图与另一个体在身体和情感上保持亲联系的倾向;个体与主要抚养者发展出的一种特殊的、积极的情感纽带。

是个体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2)依恋的标志①婴儿试图维持与依恋对象的接触②当依恋对象不再时,婴儿会表现出烦恼③婴儿和依恋对象在一起会更加轻松快乐,而与他人时则会更加焦躁不安(3)与母亲的依恋婴儿通常依恋的对象是母亲,是否同母亲形成依恋以及依恋的性质如何,直接影响着婴儿情绪情感、社会行为、人格特征和与人交往基本态度的形成。

之所以大多以母亲为依恋对象主要是因为四点:①照顾婴儿时间长②母亲照顾的反应性强③在婴儿身上情感投入多,与婴儿亲④经常出现在如进食、排便等关键时间段(4)依恋的阶段鲍尔比、艾斯沃斯等将婴儿依恋发展分为以下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0--3个月)这个时期婴儿对人反应的大特点即是不加区分、无差别的反应②第二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6个月)对母亲、婴儿熟悉的人、陌生人的反应有了区别和选择,对母亲更为偏爱③第三阶段: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3岁)此阶段婴儿与母亲的依恋基本形成,与母亲的关系符合依恋的标志,而对陌生人则更加排斥(5)依恋的类型艾斯沃斯等“陌生情境”研究法,根据婴儿在陌生情境中的不同反应,认为婴儿依恋存在三种类型:①安型这类婴儿在与母亲一起时,能安逸的立游戏,并不是总以为在母亲身旁,只偶尔的靠近或眼神注视与母亲交流,母亲在场时,婴儿感到足够的安;当母亲离开时,明显表现出苦恼,不安;但当母亲回来时,会立即寻求与母亲接触,很容易被安抚;②回避型这类婴儿,母亲在与不在无所谓,自己自游戏,也叫“无依恋婴儿”;③反抗型(矛盾型)这类婴儿在母亲离开时表现得非常苦恼,极度反抗;而当母亲来时,即寻求与母亲的接触,又反抗与母亲的接触;其中,回避型与反抗型都属于不安型依恋。

儿童发展心理学(三)

儿童发展心理学(三)

儿童发展心理学(三)第三篇情绪、个性的发展和社会化第八章儿童情绪的发展第一节儿童早期情绪的发展一、情绪的组成成分1、情境2、身体状态3、情绪表现4、情绪体验二、婴幼儿的情绪1、先天的情绪表达能力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指出,新生儿有三种非习得性情绪:爱、怒和怕。

2、婴儿的情绪识别能力3、婴儿的微笑婴儿的笑是第一个社会性行为。

第一阶段:自发的微笑(0-5周),又称内源性微笑。

第二阶段: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4周起)。

第三阶段: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6个月起)。

4、婴儿的害怕。

第二节儿童情绪的获得一、学习理论二、知觉再认理论三、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是指对人类和恋人事物的知觉、思维和推理。

第三节儿童的害怕和一些情绪障碍一、害怕的发展1、怯生儿童对不熟悉的人所表现的害怕反应通常称为怯生。

影响怯生的因素:父母是否在场;环境的熟悉性;陌生人的特点;抚养者的多少;婴儿与母亲的亲密程度;婴儿接受的刺激。

2、儿童害怕的年龄特点二、克服害怕的几种方法1、对抗性条件作用把一些能唤起害怕情绪反应的刺激与愉快的活动同时并存,最后以愉快活动所产生的积极的情绪克服由害怕刺激引起的消极反应。

有些心理学家主张,为了可靠起见,与其采用对抗性条件作用的方式,不如让儿童简单地去适应害怕的对象为好。

2、系统脱敏法在身体放松的情况下,安排患者逐渐地接近所害怕的对象,或逐渐提高患者害怕的刺激物强度,让患者逐渐减轻惧怕对象的敏感性。

3、模特塑造法4、认知疗法通过认识和改变不适当的思想来达到改变行为和情绪的目的,是认知疗法的基本观点。

三、害怕的预防四、儿童期的一些情绪障碍1、沮丧2、社会退缩3、焦虑反应4、青少年抑郁症两种表现;一是缺乏感情,有一种空虚感;二是以长期、反复体验挫折为基础的抑郁,很难消除。

第四节儿童高级情感的发展一、道德感的发展1、直觉的情感体验2、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感体验3、意识到道德理论的情感体验儿童的道德感是从外部的、被动的、未被意识到的情绪表现逐渐转化为内部的、主动的、自觉意识到的道德体验。

婴幼儿期情绪及社会功能发育培训课件

婴幼儿期情绪及社会功能发育培训课件

婴幼儿期情绪及社会功能发育培训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围绕婴幼儿期情绪及社会功能发育进行深入讲解,内容涉及教材第四章“婴幼儿心理发展”中的第三节“情绪与社会功能的发育”。

具体内容包括婴幼儿情绪发展的特点与阶段,情绪表达的种类及影响因素,以及社会功能在婴幼儿期的发展表现和促进策略。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婴幼儿情绪发展的基本特点和阶段。

2. 掌握婴幼儿情绪表达的方式和影响因素。

3. 学会引导婴幼儿社会功能发展的有效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婴幼儿情绪表达的种类及其影响因素,社会功能发展的促进策略。

教学重点:婴幼儿情绪发展的特点与阶段,情绪与社会功能发展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婴幼儿情绪发展PPT、教学视频、实物模型。

2. 学具:婴幼儿情绪发展手册、观察记录表、实践操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婴幼儿情绪表达的短视频,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理论讲解:(1)讲解婴幼儿情绪发展的特点与阶段。

(2)分析婴幼儿情绪表达的种类及影响因素。

(3)介绍社会功能在婴幼儿期的发展表现和促进策略。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案例,讲解如何识别和应对婴幼儿情绪问题。

4.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实际案例,并提出解决方案。

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婴幼儿情绪引导和社会功能发展场景。

六、板书设计1. 婴幼儿情绪发展的特点与阶段婴幼儿情绪发展的四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点2. 婴幼儿情绪表达的种类及影响因素情绪表达的四种方式影响情绪表达的因素3. 社会功能在婴幼儿期的发展社会功能的发展表现促进社会功能发展的策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个具体的婴幼儿情绪问题案例,并提出解决方案。

2. 答案:(1)案例描述:简要介绍案例背景和婴幼儿的基本情况。

(2)问题分析:分析案例中婴幼儿情绪问题的原因。

(3)解决方案: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和论文,深入了解婴幼儿情绪及社会功能发育的最新研究成果。

婴儿心理学ppt课件

婴儿心理学ppt课件
③ 视觉追随---新生儿已能用眼睛追随物体(90度至180度)。 ④ 视觉注视时间---1个月时能集中5秒,3月集中7-10分。
.
19
(3)婴儿听觉发展的主要特点
听觉的发生
① 5-6月的胎儿听觉感受器发育成熟。听到1000HZ的声音。 ② 新生儿能区分声音的高低、出生2月后区分不同人的说话
声(尤其对母亲的声音感兴趣),以及不同情感的语调。
.
37
最基本的四种情绪:




.
38
(二)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 1、区别
①从需要角度看,情绪是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态 度体验;情感是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 ②从发生角度看,情绪发生较早,是人类与动物所共 有的;情感发生较晚,是人类独有的。 ③从稳定性程度看,情绪带有环境性;情感既有环境 性,又有稳定性和长期性。 ④从表现角度看,情绪带有冲动性,情感有意识性, 始终在意识的控制之下。
他所看到的成人或其他儿童的某个简单行为的重复。
.
33
四、婴儿思维的发生和发展
• 1、思维的种类:
① 直觉行动思维(动作思维)-动作 ② 直观形象思维(形象思维)-形象 ③ 抽象逻辑思维(抽象思维)-概念
.
34
2、婴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 (1)0-1岁是婴儿思维的准备期(发展
感知觉、积累感知觉经验)
触觉发生
• 4-5月的胎儿已经产生触觉反应 • 无条件的食物反射及无条件的防御反射
证明新生儿的触觉反应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2
触觉发展显示了认知进步
① 口腔探索(1岁前) ② 手的探索作为口腔探索的补充(1-2岁) ③ 口腔探索作为手的探索(1-2岁) ④ 手的探索(2岁以后)

幼儿的情绪情感的社会性发展有哪些表现

幼儿的情绪情感的社会性发展有哪些表现

理解自己情绪情感的能力
自我觉察
幼儿开始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情绪 状态,并能区分不同的情绪感受
,如快乐、悲伤、愤怒等。
自我表达
幼儿能够用语言或行为表达自己 的情绪感受,并寻求他人的理解
和支持。
自我管理
幼儿逐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如通过寻求安慰、转移注意力或 自我安慰等方式来缓解负面情绪

理解情绪情感与行为关系的能力
幼儿能够识别并理解他人的基本 面部表情,如快乐、悲伤、愤怒 等,并能根据这些表情推断他人
的情绪状态。
感知语气和语调
幼儿能够通过感知他人的语气和语 调来理解他人的情绪,如温柔的语 气可能表示关爱,而生硬的语气可 能表示不满或愤怒。
观察和模仿
幼儿通过观察他人的情绪表达并模 仿这些表达,从而学习理解和表达 情绪的方式。
提出促进幼儿情绪情 感社会性发展的策略 和建议
分析幼儿情绪情感社 会性发展的表现及特 点
汇报范围
01
02
03
04
幼儿情绪情感社会性发展的概 念和内涵
幼儿情绪情感社会性发展的表 现和特点
影响幼儿情绪情感社会性发展 的因素
促进幼儿情绪情感社会性发展 的策略和建议
02
情绪情感社会性发展概 述
定义与特点
寻求支持
幼儿在遇到困难或挫折时,能够主动 寻求父母或老师的支持和帮助。
情绪表达规则内化
幼儿逐渐内化社会期望的情绪表达规 则,能够在不同场合下恰当地表达情 绪。
情绪调节策略多样化
幼儿能够运用多种情绪调节策略,如 深呼吸、数数、找成人帮助等,以应 对不同的情绪情境。
06
幼儿情绪情感社会性发 展的教育建议
THANKS
感谢观看

婴儿期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

婴儿期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

婴儿期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教育科学系教育学专业发展心理学专业课主讲:朱晓伟Outline♦社交能力的形成根源♦早期的社会联结:依恋♦婴儿的个体差异5.1 社交能力的形成根源♦婴儿的情绪发展♦婴儿的心理生活5.1.1 婴儿的情绪发展♦婴儿的情绪表达✦不同文化的婴儿在基本面部表情上存在惊人的相似,说明人类天生具有表达基本情绪的能力。

✦伊扎德及其同事用录像记录了婴儿在面对诸如握住冰块、玩具被人拿走、看见母亲回来等事件时的反应,然后让不了解婴儿所经历事件的成人从婴儿的面部表情判断他们所体验到的情绪,结果发现成人的判断非常的一致。

5.1.1 婴儿的情绪发展♦情绪出现的顺序✦婴儿刚出生就能表现出好奇、悲伤、厌恶和满足;在2—7 个月之间出现愤怒、悲伤、快乐、惊讶和恐惧等初级(或基本)情绪;✦快到2 岁时,婴儿才开始表现出尴尬、害羞、内疚、嫉妒和骄傲等次级(复杂)情绪,这些情绪也被称为自我意识的情绪;✦自我意识的情绪伴随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出现而出现,与认知发展有一定关系;父母对儿童自我评价性情绪的体验和表达有显著影响;5.1.1 婴儿的情绪发展♦情绪的社会化和自我调节✦每种社会文化都有一定的情绪表达规则,婴儿很早就开始了对这种规则的学习;✦为遵循这些规则,个体需要对自己的情绪加以调节,儿童随年龄的增长,情绪调节的方式和策略都有发展;父母在此过程中的引导非常重要;✦3岁儿童开始表现出掩饰真实感受的能力,随年龄增长,这种能力得到提高,但幼儿和学前儿童在掩饰自己的真实感受上并不高明;在小学阶段,儿童对特定社会情境中的表达规则有更清晰的认识;5.1.1 婴儿的情绪发展♦婴儿对情绪的识别和理解:社会性参照✦社会性参照是指婴儿在不确定的情境中借助于父母的表情来作出推断,并依此调整自己的行为;✦社会性参照最早出现于8 到9 月的时候,研究者至今仍不清楚社会性参照的心理机制是怎样的。

✦能够运用社会性参照的婴儿,当接收到的参照性信息相互矛盾时,会出现明显的不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婴儿期的情绪、情感和社会性发展在今天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我们的孩子常常很小就被要求去学习各种知识与技能,家长们都望子成龙,而且我们也相信每个孩子都是无以伦比的上帝赐予我们的礼物,不过,我们在关注孩子智力开发的时候,也应该意识到关注孩子心灵的重要性。

婴儿从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的一开始就从生物个体向社会个体发展,这个过程就是社会化,即学习一些社会行为技能、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和他人建立关系,以适应生活,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的发展过程。

包括三个主要内容:情绪的发展、社会性依恋、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情绪的发展在心理学上,对情绪的认识、评价和协调管理能力被称为“情商”(EQ)。

美国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认为,EQ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能力,事实证明,情商高的孩子更容易获得快乐,他们在挫折面前能更快地调整和驾驭自己的心态与情绪,一种健全的人格和自尊也会让他们更快走向成功,并领悟和享受到生活本身的乐趣。

人类婴儿天生具有情绪反应的能力,出生后即有情绪表现,这里介绍三种基本情绪:笑、哭和恐惧。

(一)微笑1、自发性微笑(0-5周):自发微笑又称为反射性微笑。

指的是婴儿不自觉的微笑。

是一种肌肉的收缩。

婴儿一出生就会笑,就像婴儿一出生就会哭一样。

这种笑是自发的,通常在婴儿睡眠时或者感到困倦时出现,持续时间很短,而且一般都是没有声音的笑,这种笑常常在没有任何外部刺激的时候发生。

待婴儿稍微长大一些,在他清醒的时候抚摸他的脸颊、腹部,甚至抓着他的手让他拍手,婴儿也会出现笑容,但在这时候,他的笑也是反射性的,并不是对人们的回应,不具有任何交流的意义。

2、无选择社会性微笑(5周-4个月起):具有社会性功能,对人的脸和声音都容易引起婴儿微笑。

一直到3个月左右,婴儿对父母都没有特别的偏爱,他们还不会认生;他们对所有的人都不加区分的微笑,不管是陌生人还是自己最亲近的父母;只要他看见的是人脸的正面,那么,不管这张脸的表情如何,生气也好,高兴也罢,他们都一样会报以微笑。

3、有选择社会性微笑(4个月以后):开始能认出熟悉的个体,能对不同个体作出不同反应。

这种微笑增加了婴儿与照顾者之间的依恋。

婴儿对经常照顾自己的母亲笑得最多、最频繁,其次是对经常看见的其他家庭成员,对陌生人笑得最少。

有研究表明,逗笑出现越早的孩子智力发展的越好,所以父母要使劲浑身解数逗孩子笑。

(二)哭的发展学会语言之前,哭是表达需要的唯一方式,研究表明,所有婴儿啼哭的规律都是相同的,有一项研究历经4年,对3000多个不同人种的婴儿进行研究,总结出婴儿啼哭的5种原因:饥饿、瞌睡、身体不适、心里不适(恐惧、愤怒等)、感到无聊。

(三)恐惧的发展1、本能的恐惧有些惧怕是先天的,比如孩子都怕大的声音、从高处降落、突然变化、突然接近、疼痛、孤独等对他来说都是危险和受伤害的信号,是引起婴儿惧怕的天然线索。

婴儿以后对黑暗、动物、陌生人、陌生环境的怕是由这些天然线索派生的。

2、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怕医院,白大褂)3、怕生,6—8个月会出现陌生人焦虑,出现认生,时间越早,记忆思维发展的越好。

宝宝的情绪具有易感染性,比如,说当某个宝宝开始大声而持续地啼哭时,其他宝宝听后会很快加入大合唱。

同样,当宝宝大笑或者发出愉快的声音时,其他婴儿也会报以欢笑声。

或者,当你和别人在宝宝身边激烈的争吵的时候,宝宝都会感应到那种紧张的情绪,所以,尽量给宝宝创造平静和愉快的环境,让宝宝多保持愉快的情绪,父母避免在宝宝面前争吵,把负面情绪传染给宝宝。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有的父母爱吓唬小孩,用威吓作为结束小孩活动和服从规则的手段,长期这样,除了使小孩胆小外,他还会逐渐不信任这样的父母,也缺少安全感。

帮助他克服恐惧,比如怕黑,不愿意一个人睡,越早克服越好。

二、亲子依恋(一)依恋的含义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建立的亲密关系。

有人认为,依恋是本能,小动物也有依恋行为。

大家知道,小鸡小鸭等对出生后首先接触的运动目标,会产生依恋行为。

有些人认为,母子在出生后头几小时是发生依恋,即难舍难分情感的关键时刻。

他们因此反对把新生儿放到婴儿室,主张放在母亲身边。

(二)依恋的意义从母体安全的环境中来到一个寒冷嘈杂的陌生的环境,心中充满了恐惧和不安全感,他必须首先和一个人建立一种亲密的关系,也就是完成孩子一生一直在探寻的两个问题之一,一个是我是谁,一个是我依赖谁。

一般是和母亲建立起来一种比较稳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几乎是他以后和所有人建立关系的基础和雏形。

许多成人没有安全感。

2岁之前是亲子依恋建立的重要时期,2岁之后定型。

(三)依恋的类型对依恋的类型进行测量被称为“陌生情境”测验,即把婴儿放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面独自呆一会儿,然后让母亲进入其中,观察婴儿的反应。

有三种类型:安全型依恋(60%—65%):这种婴儿对母亲的依恋很有安全感,在抚养者离开的时候会有些沮丧,但当他们回来的时候就会很开心而且可以很快平静。

深入的研究显示70%的婴儿属于这个类型。

回避型依恋(20%):这些孩子对抚养者没什么兴趣,但当抚养者离开房间的时候会大哭。

奇怪的是,当抚养者回来的时候他们也不觉得高兴,总是转过身哭着就爬开了。

大约20%的婴儿属于这种类型。

矛盾型(15%):这些婴儿最开始不想离开抚养者去探索新环境。

之后,和不完全/回避型一样,当抚养者离开的时候他们会大哭,抚养者回来并想靠近婴儿的时候,他们又开始抗拒。

他们看起来很生气。

大约10%的婴儿属于这种类型。

(四)依恋类型的影响因素1、抚养者的特征母亲的作用(1)感觉敏锐而有责任心(对孩子的每呼唤都要回应,做情感敏感的父母,不对孩子撒谎,帮助孩子建立起信任和安全感)(2)鼓励双方的互动(3)温暖和接受的态度父亲的作用:(1)影响婴儿性别角色的形成如果没有父亲的参与,也就是父亲在家庭中的角色缺失,男孩的男性特征和女孩的女性特征将因没有鲜明对比而受到削弱,研究表明,4岁前不与父亲一起生活的男孩在性别角色上趋于女性化,单身母亲家庭生长的女孩,在以后与男性交往时往往表现焦虑和无所适从,因为他们缺乏稳定而可靠的男性榜样。

(2)影响婴儿个性品质的形成由于父亲引导婴儿参与的游戏往往较多是运动性的、技术性的,所以父亲影响他们的是进取心、合作性、自信心等男性特征,使他们敢于冒险、勇于坚持和克服困难,婴儿从母亲哪儿多学到同情心、关心人、温和、善良等特征,结合起来才能帮婴儿形成较完善的人格基础。

(3)影响认知的发展婴儿经常从母亲那里学到语言、生活知识或物品用途等方面的知识,而父亲经常通过运动操作,诸如修理车辆、机械、使用工具等活动,使得婴儿对动手操作感兴趣,能激发儿童的探索精神以及求知倾向。

有研究发现,父亲与婴儿交往的数量与婴儿的智商有正相关,也就是父亲参与儿童教养的时间越长,智商越高。

(4)影响社交技能,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2、婴儿的气质类型(1)什么是气质气质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医学认为,气质是人某些方面的、较为持久的行为风格,是宝宝对环境刺激做出应答的行为方式。

宝宝的气质特征与遗传有一定关系,且相对稳定,每个宝宝从婴儿期起就有自己的气质表现:有的爱哭、好动、不认生;有的则比较温顺、安静、害羞、怕生人。

(2)气质的主要内容·活动水平指宝宝在日常生活中,如游戏、进食等一切活动的数量多少,反映宝宝的日常活动量。

·节律性指宝宝睡眠、进食、大小便等生理活动是否有规律。

·趋避性宝宝对新刺激的最初反应是接受还是躲避。

·适应性宝宝是否容易适应新环境。

·反应灵敏性宝宝对周围环境中的现象如光、噪音等反应是否敏捷。

·反应强度宝宝对任何事情反应的程度是强还是弱。

·心境特点指宝宝平常是开心的、友好的行为多;还是不高兴、不友好的行为多。

·分心程度指宝宝注意力是否容易被转移。

·注意的持久性宝宝集中注意力时间的长与短。

根据宝宝各方面的表现与上述的内容结合起来,就是构成宝宝的气质类型。

(3)不同气质类型的基本特点医生通常将气质类型分为4种:难养型、易养型、中间型、启动缓慢型。

①难养型宝宝在睡眠、进食、大小便等问题上难养成规律,看见生人就害怕,对新事物采取拒绝态度,适应较慢;较难抚养,多为消极情绪,好哭,好动,遇到困难后大声哭叫。

②易养型宝宝在睡眠、进食、大小便等问题上容易养成规律,易接受新事物和陌生人,见人就笑,对人友好,主动大方,情绪多为积极性,反应中等,适应快,较易抚养,将来不易出现心理行为问题。

③启动缓慢型宝宝对新事物和陌生人的最初反应是退缩、适应慢,反复接触才能慢慢适应、反应强度低、活动水平低,无论是积极反应还是消极反应都很温和。

④中间型根据特点不同又分中间偏易养型,表现特点与易养型接近;中间偏难养型,表现特点与难养型接近。

(4)不同气质有好坏之分吗不少爸妈非常关心自家宝宝的气质是好还是坏,其实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也不决定宝宝智力水平的高低,各种气质的人群中均有优秀人才,不论哪种气质类型都有积极和消极性两个方面(下表所示)。

但气质类型的确能明显影响宝宝的活动方式,且对性格形成起很大作用。

如易养型中乐天派相对较多,独立而机敏,善于人际交流;难养型者趋向被动、违拗、倔强。

宝宝气质的两面性(5)不同气质类型的养育对策①易养型气质总体来说,易养型气质宝宝的爸妈是比较顺畅的,因为宝宝生活规律性好,性情开朗,容易适应环境,对事情的反应比较随和。

只要爸妈尽心养育,注意营造相互愉快的环境,不用爸妈费太多神,宝宝就长大了。

但是,爸妈千万别忽视易养型气质的宝宝也有消极的一面,他会行动轻率、感情不稳定,有时即使不舒服或不适应,也往往不容易露在表面,或表达不明显。

如果爸妈不认真观察或把宝宝的表现没有当回事,就会耽误宝宝的病情或潜在伤害宝宝的自尊心。

对策对易养型气质的宝宝,爸妈平时要关心他的身心情况,尤其是对宝宝的轻微抱怨或申诉均应特别予以查问,让易养型气质的宝宝全方位健康成长。

②难养型气质好动,指宝宝动作多,频率相对较快,好像精力特别旺盛。

好动多见于难养型气质的宝宝,这不是宝宝故意这么做,而是宝宝表现故有的气质。

对策面对好动的宝宝,采取嫌烦、抱怨、听之任之、训斥等做法都不是上策,爸妈从小对宝宝就要有意识地引导。

【让好动的宝宝释放能量】训练方法:①只要宝宝能够自己做的事情,就让宝宝自己做,比如吃饭、穿衣、自己去大小便、帮助爸妈拿袜子、鞋子、梳子、毛巾等。

宝宝开始做不好,爸妈要以最大的耐心引导他,反复重复地做,使宝宝有动的(释放能量)机会。

爸妈还要为宝宝每个动作的成功给以称赞。

②爸妈每天抽出时间和宝宝一起做游戏、玩玩具、涂鸦,结束后让宝宝自己收拾玩具、纸笔等,放到指定地点;既培养宝宝做事有始有终,又让宝宝有释放能量的机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