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统计理论分布和抽样分布
生物统计知识点总结
生物统计知识点总结生物统计学基本概念1. 总体和样本生物统计学中,研究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而从总体中选取的部分个体称为样本。
样本是总体的代表,通过对样本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以对总体进行推断。
2. 参数和统计量总体的特征称为参数,它是总体的固有属性。
而样本的特征称为统计量,它是样本的统计学特征,用来推断总体的参数。
3. 随机变量在生物统计学中,用来研究某种现象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有两种类型,离散型和连续型。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取值是有限个或者可数个,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取值是连续的。
4. 抽样分布抽样分布是指在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后得到的分布。
当样本容量足够大时,抽样分布具有一些特定的性质,如正态分布、t分布、F分布等,这些分布在生物统计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生物统计学常用方法1. 描述统计描述统计是对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和描述的过程,主要包括测量中心趋势的指标(如均值、中位数、众数)、测量离散程度的指标(如标准差、方差)以及数据的图表展示。
2. 推断统计推断统计是通过样本对总体参数进行推断的过程。
推断统计主要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两个部分。
参数估计是通过样本来估计总体参数的值,而假设检验是对总体参数的某种假设进行检验的过程。
3. 方差分析方差分析是一种用来比较两个或多个总体均值是否相等的统计方法。
它包括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方差分析,用于研究不同因素对总体均值的影响。
4. 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用来研究一个或多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和方向的统计方法。
回归分析分为简单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以及非线性回归等方法。
5. 生存分析生存分析是研究生存时间或事件发生时间的统计方法,它包括生存曲线、生存率和生存分布等内容,主要用于临床医学和流行病学领域。
生物统计学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生物统计学在生物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来设计实验、收集和整理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
以下是一些生物统计学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示例。
理论分布和抽样分布的概念
抽样分布与理论分布一、抽样分布总体分布:总体中所有个体关于某个变量的取值所形成的分布。
样本分布:样本中所有个体关于某个变量大的取值所形成的分布。
抽样分布:样品统计量的概率分布,由样本统计量的所有可能取值和相应的概率组成。
即从容量为N 的总体中抽取容量为n 的样本最多可抽取m 个样本,m 个样本统计值形成的频率分布,即为抽样分布。
样本平均数的抽样分布:设变量X 是一个研究总体,具有平均数μ和方差σ2。
那么可以从中抽取样本而得到样本平均数x ,样本平均数是一个随机变量,其概率分布叫做样本平均数的抽样分布。
由样本平均数x 所构成的总体称为样本平均数的抽样总体。
它具有参数μx 和σ2x ,其中μx 为样本平均数抽样总体的平均数,σ2x 为样本平均数抽样总体的方差,σx 为样本平均数的标准差,简称标准误。
统计学上可以证明x 总体的两个参数 μx 和σ2x 与X 总体的两个参数μ和σ2有如下关系:μx = μ σ2x = σ2 /n由中心极限定理可以证明,无论总体是什么分布,如果总体的平均值μ和σ2都存在,当样本足够大时(n>30),样本平均值x 分布总是趋近于N (μ,n2)分布。
但在实际工作中,总体标准差σ往往是未知的,此时可用样本标准差S 估计σ。
于是,以nS估计σx ,记为X S ,称为样本标准误或均数标准误。
样本平均数差数的抽样分布:二、正态分布2.1 正态分布的定义:若连续型随机变量X 的概率密度函数是⎪⎭⎫ ⎝⎛--=σμπσx ex f 22121)( (-∞<x <+∞)则称随机变量X 服从平均数为μ、方差为σ2的正态分布,记作X~N (μ,σ2)。
相应的随机变量X 概率分布函数为 F (x )=⎰∞-x dx x f )(它反映了随机变量X 取值落在区间(-∞,x )的概率。
2.2 标准正态分布当正态分布的参数μ=0,σ2=1时,称随机变量X 服从标准正态分布,记作X~N (0,1)。
理论分布和抽样分布
所构成,其中事件A包含有m个基本事件,
则事件A的概率为m/n,即
P(A)=m/n
这样定义的概率称为古典概率。
13
2.1 概率的统计学意义
例如,在有两个孩子的家庭中,孩子性别
的组成有四种类型。即:男男、男女、女
男、女女。它们是四个基本事件,而且是
互不相容且等可能的,那么两个男孩的事
件A1为四个基本事件(n)中的一个(m) , A1的概率
27
第二章 理论分布和抽样分布
将Y的一切可能y1值 y2 , ,…,以及取得这些 值的概率p( y1) 、p( y2 ) …,排列起来, 就构成了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probabiit distribution)。
表2-2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表。
Y
y1
y2
…
P(yi) p( y1 ) p( y2 )
本章在介绍概率论中最基本的两个概念——事件、概 率的基础上,重点介绍生物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几种随 机变量的概率分布:间断性变数总体的理论分布:二 项分布、泊松分布;连续性变数总体的理论分布,即 正态分布; 从这两类理论分布中抽出的样本统计数的
分布,即抽样分布和t分布。
2
2.1 概率的统计学意义
一、事 件 1. 必然现象与随机现象 在自然界与生产实践和科学试验中,人们会观察到各种
这里的0.05或0.01称为小概率标准,生物 试验研究中通常使用这两个小概率标准。
21
2.3 理论分布
事件的概率表示了一次试验某一个结果发 生的可能性大小。若要全面了解试验,则 必须知道试验的全部可能结果及各种可能 结果发生的概率,即必须知道随机试验的 概率分布(probability distribution)。为 了深入研究随机试验 ,我们先引入随机变 量(random variable)的概念。
生物统计学
1.总体:我们研究的全部对象2.样本:从总体中抽出的一个部分3.方差:4.对立事件:如果事件A1和A2必发生其一,但不能同时发生,我们称事件A1和A2为对立事件。
5.小概率事件:若随机事件的概率很小,例如小于、、,称之小概率事件。
6.小概率事件:原理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几乎是不会发生的。
若根据一定的假设条件计算出来该事件发生的概率很小,而在一次试验中竟然发生了,则可以认为假设的条件不正确,从而否定假设。
7.抽样分布:从一个已知的总体中,独立随机地抽取含量为 n 的样本,研究所得样本的各种统计量的概率分布。
8.标准正态分布:期望值μ=0,即曲线图象对称轴为Y 轴,标准差σ=1条件下的正态分布,记为N(0,1)。
9.统计推断:根据抽样分布律和概率理论,由样本结果(统计数)来推论总体特征(参数)。
10.单尾测验:否定区位于分布的一尾的测验。
11.备择假设:与零假设相对立的假设称为备择假设。
12.接受区:接受无效假设的区间。
13.数学期望:随机变量Y 或者Y 的函数的理论平均数。
14.点估计:用样本数据所计算出来的单个数值,对总体参数所做的估计称为点估计1.算术平均数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离均差之和 ( C )A 最小B 最大C 等于零D 接近零2.统计推断过程中,若我们拒绝H0,则 ( C )A 犯错误B 犯错误C 犯错误或不犯错误D 犯错误或不犯错误变数变异程度的度量,对于总体()22i Y N μσ-=∑, 对于样本22()1Y y s n -=-∑。
3.两个平均数的假设测验用测验。
( C )A uB tC u或tD F4.总体参数在区间[L1,L2]内的概率为1-,其中L1和L2在统计上称为( D )A 置信区间 B 区间估计 C 置信距 D 置信限5.下列不是方差分析基本假定的是假定。
( C )A 可加性B 正态性C 无偏性D 同质性6.人口调查中,以人口性别所组成的总体是( C )总体A 正态分布B 对数正态C 二项分布D 指数分布7.下列有关标准正态分布概率公式的计算中错误的是( D )A P(0<U<u)=f (u) -1/2 B P(U>u)=f (-u)C P(| U| > u)= 2 f (-u)D P (u1<U<u2) = f (u1) - f (u2)8.在抽样分布的研究中,当总体标准差σ未知时样本平均数分布服从( B )分布。
3 理论分布与抽样分布
【例3.7】 已知u~N(0,1),试求: (1) P(u<-1.64)=?
(2) P (u≥2.58)=?
(3) P (|u|≥2.56)=? (4) P(0.34≤u<1.53) =?
(1) P(u<-1.64)=0.05050
(2) P (u≥2.58)=Φ(-2.58)=0.024940
加减不同倍数σ区间的概率)是经常用到的。
P(μ-σ≤x<μ+σ)= 0.6826
P(μ-2σ≤x<μ+2σ) = 0.9545 P (μ-3σ≤x<μ+3σ) = 0.9973
P (μ-1.96σ≤x<μ+1.96σ) = 0.95
P (μ-2.58σ≤x<μ+2.58σ)= 0.99
在数理统计分析中,不仅注意随机变量x落在平均数加减不 同倍数标准差区间(μ-kσ , μ+kσ)之内的概率,更关心的是x落在 此区间之外的概率。
二项分布---二项分布的定义及其特点
二项分布的应用条件: (1)各观察单位 只具有相互对立 的一种结果,如合格或不 合格, 生存或死亡等等,非此即彼; (2)已知发生某一结果 (如死亡) 的概率为p,其对立结果 的概率则为1-P=q,实际中要求p 是从大量观察中获得的比较 稳定的数值; (3)n次观察结果互相独立,即每个观察单位的观察结果不
P (-2.58≤u<2.58)=0.99
标准正态分布的三个常用概率如图示
u变量在上述区间以外取值的概率分别为: P(|u|≥1)=2Φ(-1)=1- P(-1≤u<1) =1-0.6826=0.3174 P(|u|≥2)=2Φ(-2) =1- P(-2≤u<2) =1-0.9545=0.0455 P(|u|≥3)=1-0.9973=0.0027 P(|u|≥1.96)=1-0.95=0.05 P(|u|≥2.58)=1-0.99=0.01
第3章理论分布与抽样分布
P( x m) Pn (k m)
k m
k Cn
p q
m2
k
n k
5、P(m1 x m2 ) p n (m1 k m2 )
(m1<m2)
k m1
k Cn
p q
k
nk
(3 - 6 )
二项分布由n和p两个参数决定: 1、当p值较小且n不大时 ,分 布 是偏
1.2.2 泊松分布的概率计算及应用条件
例3- 4 食品店每小时光顾的顾客人数服从λ=3 的泊松分布,即x~p(3)分布。 (1)计算每小时恰有5名的顾客的概率;
(2)1小时顾客不超过5人的概率;
(3)1小时内顾客最少有6人的概率。
但是在大多数服从泊松分布的实
例中,分布参数λ往往是未知的,只能 从所观察的随机样本中计算出相应的 样本平均数作为 λ 的 估计值,将其代 替(3-10)式中的λ,计算出 k = 0,
内的任何实数。
如果表示试验结果的变量x,其可能取 值一一列出 ,且 以各种确定的概率取这些 不同的值 , 则 称 x 为 离 散 型 随 机 变 量 ( discrete random variable);
如果表示试验结果的变量x ,其可能取 值为某范围内的任何数值 ,且x在其取值范 围内的任一区间中取值时,其概率是确定 的,则称x为 连续 型 随 机 变 量 (continuous random variable)。
x表示可食用的罐头听数,则x的取值为0、1、
【例】 孵化一枚种蛋可能结果只有两 种,即“孵出小鸡”与“未孵出小鸡”。 若用变量x表示试验的两种结果,则可令 x=0表示“未孵出小鸡”,x=1表示“孵出 小鸡”。 【例】 测定某产品净重 ,表示测定 结
生物统计学课件-3正态分布和抽样分布
近似性
当样本量足够大时,样本 统计量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抽样分布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01
实验设计
在生物学实验中,常常需要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实验,
以评估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抽样分布理论为实验设计提供了
理论基础。
02
数据处理和分析
在生物学数据分析和统计推断中,常常需要利用样本统计量来估计总体
生物统计学课件-3正态分布 和抽样分布
目录
• 正态分布 • 抽样分布 • 正态分布与抽样分布的关系 • 实例分析
01
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的定义
正态分布是一种连续概率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呈钟形,对称轴为均值所在直线。
在正态分布中,数据点在均值附近最为集中,向两侧逐渐减少,形成钟形曲线。
正态分布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最为常见的分布形态之一,许多随机变量都服从或 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02
抽样分布
抽样分布的定义
01
02
03
抽样分布
描述样本统计量(如样本 均值、样本方差等)的概 率分布。
样本统计量
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样本 所计算出的各种统计指标, 如样本均值、样本方差等。
总体
研究对象全体个体的集合。
抽样分布的性质
独立性
样本统计量之间相互独立。
随机性
样本统计量的取值具有随 机性。
中心极限定理
在大量独立随机抽样的前提下,不论总体分布如何,样本均值的分布趋近于正态分布。
样本均值的方差与总体方差的关系
样本均值的方差随着样本量的增加而趋近于总体方差的1/n,其中n为样本量。
正态分布与抽样分布的区别
定义不同
正态分布是对总体特征的描述,而抽样分布是对样本统计 量的描述。
生物统计学 第五章 t分布
2 =4/16=1/4=(1/2)/2= / n
x 1/ 4 1 2 / 2
2 x
n
n=4时:
x
768 / 256 3
4
2 x 32 / 256 1 / 8 (1 / 2) / 4 2 / n
x 18 12
n
总体 X1 X2 ������1 X3 X4 ������2 f(x) X5 X6 …Xn ������3 …
样本统计量(如������ ) 函数(统计量)
1.3 抽样分布 从一个总体中,按一定的样本容量随机抽取所有可能 的样本,由这些样本计算出的统计量[样本函数f(x); ������, ������ 2 ]必然形成一种分布(亦即一个新的总体),这种分 布称为该统计量的随机抽样分布或抽样分布 。 t分布&t检验
1.显著性检验的意义
饲喂相同饲料,随机抽测10尾甲品种鱼和10尾乙品种鱼 增重情况(g/month),资料如下: 甲型鱼:11,11,9,12,10,13,13,8,10,13 乙型鱼:8,11,12,10,9,8,8,9,10,7 甲型鱼平均增重=11,标准差S1=1.76;甲型鱼平均增重 =9.2,标准差S2=1.549。能否仅凭这两个平均数的差值 11-9.2=1.8,立即得出两品种鱼增重不同的结论呢? 观测值x i 包含两部分,即x i = + i 。总体平均数 反映了 总体特征, i表示误差。
样本1 样本2(总体) … t检验、 F检验、 2检验
差异:本质 差异(处理 效应)or 试验误差?
t分布&t检验
3.统计假设 无效假设( ������������ ):是直接检验的假设,是对总体 提出的一个假想目标,又称为“零假设”。“无效” 意指处理效应与总体参数之间没有真实的差异,试 验结果中的差异乃误差所致。 无效假设的两原则:无效假设是有意义;据之可 算出因抽样误差而获得样本结果的概率。 备择假设( ������������ ) :是和无效假设相反的一种假设, 即认为试验结果中差异是由于总体参数不同所引起 的。
生物统计学复习资料
生物统计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准确性(accuracy):在试验中某一指标的观测值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也称准确度。
(反映观测值偏离目标值的程度)精确性(precision):在相同试验条件下,对同一指标重复测量时所得观测值之间的接近程度,也称精确度。
(反映观测值之间的变异程度)准确性和精确性合称正确性。
随机误差(random error):由无法控制的偶然因素导致的误差。
(随机误差影响精确性,扩大样本容量或增加试验重复次数有助于减少但无法消除随机误差)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由测量工具不精准、试验方法不完善、操作人员水平差异等因素导致的误差。
(既影响准确性又影响精确性,可消除)总体(population):研究对象的全体成员(有限总体、无限总体)个体(individual):构成总体的各个成员样本(sample):从总体中抽取的部分个体所组成的集合。
样本容量(sample size):样本包含的个体数量。
随机抽样(random sampling):采用随机方式从总体中获取样本的过程。
放回式抽样(sampling with replacement):从总体抽取一个个体,记录特征后放回总体,再抽取下一个个体。
非放回式抽样(sampling without replacement):从总体抽取一个个体,不放回总体就继续抽取下一个个体。
连续型数据(continuous data):与某种标准相比较获得的非整数数据。
(可以提高精确度,采用变量方法分析)离散型数据(discrete data):由记录不同类别个体数目而得到的整数数据。
(不能提高精确度,采用属性方法分析)极差(range,R):数据资料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
组距(class interval, i):对频数资料分组时,每个组区间的高限和低限之差,即组区间极差。
样本特征数(sample characteristics):描述频率分布特征的数值总体特征数(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描述概率分布特征的数值样本统计数(statistic):由样本数据计算而来的描述样本特征的数值。
理论分布与抽样分布
在回归分析中的应用
建立回归模型
根据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建立合 适的回归模型,如线性回归、非线性 回归等。
估计模型参数
利用样本数据对回归模型的参数进行 估计,得到回归方程的系数和截距。
检验模型显著性
通过计算F值或t值等统计量,对回归 模型的显著性进行检验,判断自变量 对因变量是否有显著影响。
预测和控制
理论分布与抽样分布
目 录
• 引言 • 理论分布概述 • 抽样分布概述 • 理论分布与抽样分布的关系 • 理论分布与抽样分布在实践中的应用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阐述理论分布与抽样分布的概念及其关系 分析在统计学中理论分布与抽样分布的重要性 探讨如何利用理论分布与抽样分布进行统计推断
汇报范围
在方差分析中的应用
方差齐性检验
在进行方差分析前,需要对各组的方差 进行齐性检验,以确定是否满足方差分
析的前提条件。
计算统计量
利用样本数据计算各组均值、总均值、 组间方差和组内方差等统计量。
建立模型
根据研究问题和数据特点,建立方差 分析模型,包括因素、水平、交互作 用等。
进行F检验
根据方差分析模型,计算F值,并利 用F分布进行假设检验,判断因素对 结果是否有显著影响。
抽样分布的形状和特性与总体分布密切相 关。
依赖于样本量
统计量的分布
随着样本量的增加,抽样分布的形状逐渐 趋近于正态分布。
抽样分布描述的是统计量(而非单个样本 值)的分布情况。
抽样分布的形成原理
中心极限定理
当从均值为μ、方差为σ^2的总体中随机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时,随着n的增大,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逐渐趋近于 均值为μ、方差为σ^2/n的正态分布。
生物统计学(第三版)
概论名词:生物统计: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应用到生物学中以分析和解释其数量资料的科学试验设计:试验工作未进行之前应用生物统计原理,来制定合理的试验方案,包括选择动物,分组和对比以及相应的资料搜集整理和统计分析的方法。
总体与样本⏹数据具有不齐性。
⏹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研究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population);⏹含有有限个个体的总体称为有限总体;⏹包含有无限多个个体的总体叫无限总体;⏹总体中的一个研究单位称为个体(individual);⏹从总体中随机抽出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个体称为样本(sample);⏹样本中所包含的个体数目叫样本容量或大小,常记为n。
⏹通常把n≤30的样本叫小样本,n >30的样本叫大样本。
随机抽取(random sampling) 的样本是指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组成样本。
变数与变异数列、变量:⏹变数:研究中对样本个体的观察值。
⏹变量:相同性质的事物间表现差异性的某种特征。
如:身高、体重。
⏹变异数列:将变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一组数列。
参数与统计量⏹由总体计算的特征数叫参数(parameter);⏹由样本计算的特征数叫统计量(staistic)。
准确性与精确性⏹准确性(accuracy)也叫准确度,指观测值与其真值接近的程度。
若x与μ相差的绝对值|x-μ|小,则观测值x的准确性高;反之则低。
⏹精确性(precision)也叫精确度,指重复观测值彼此接近的程度。
若观测值彼此接近,即任意二个观测值xi、xj相差的绝对值|xi -xj |小,则观测值精确性高;反之则低。
⏹调查或试验的准确性、精确性合称为正确性。
由于真值μ常常不知道,所以准确性不易度量,但利用统计方法可度量精确性。
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随机误差也叫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 ,是由于许多无法控制的内在和外在的偶然因素所造成。
带有偶然性质,在试验中,即使十分小心也难以消除。
随机误差影响试验的精确性。
第二章理论分布与抽样分布
P(A) lnim an
式中P代表概率,P(A)代表事件A的概率。 P(A)的取集范围为:0≤ P(A) ≤1。
随机事件的概率表现了事件的客观统计规律性,它反映了事件在一次试 验中发生可能性的大小,概率大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概率小表示事 件发生的可能性小。
立。 例如,事件A为“花的颜色为黄色”,事件B为“产量高”,如果花的颜色
与产量无关,则事件A和B相互独立。
第二章理论分布与抽样分布 12
2.1 事件、概率和随机变量-概率的计算法则
互斥事件的加法
假定两互斥事件A和B的概率分别为P(A)和P(B),则 P(A+B)=P(A)+P(B)
例如:某一批水样中,Cd的含量≤0.03mg/L的概率
第二章理论分布与抽样分布 8
2.1 事件、概率和随机变量-事件间的关系
互斥事件 如果事件A和B不能同时发生,即A和B是不可能事件,则
称事件A和B互斥。例如饮用水中Cd污染<0.003mg/L和 =0.003mg不可能同时发生,为互斥事件。
第二章理论分布与抽样分布 9
2.1 事件、概率和随机变量-事件间的关系
第二章 理论分布与抽样分布
第二章理论分布与抽样分布 1
2.1 事件、概率和随机变量
(1)事件和事件发生的概率 (2)事件间的关系 (3) 计算事件概率的法则 (4)随机变量
第二章理论分布与抽样分布 2
2.1 事件、概率和随机变量
事件(event):在自然界中一种事物,常存在几种 可能出现的情况,每一种可能出现的情况称为 事件。
对立事件
事件A和B不可能同时发生,但必发生其一,即A+B为必然事件
生物统计学2
第四章 统计推断(Statistical inference )生物统计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总体与样本间的关系,即生物特性与实验数据间的关系,二者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1)抽样分布:已知总体,研究从中抽取样本的的分布规律(第三章),即抽样分布问题。
(2)统计推断:由样本推断总体(包括不同样本间)。
第二章介绍了样本资料的整理和描述,本章将讨论用样本推断总体,就是根据这些理论分布由一个样本或一系列样本所得的结果来推断总体的特征,以及推断正确的概率。
第一节 假设检验的原理与方法一、假设检验的概念在生物学试验和研究中,当进行检验一种试验方法的效果、一个品种的优劣、一种药品的疗效等试验时,所得试验数据往往存在着一定差异,这种差异是由于随机误差引起的,还是由于试验处理的效应所造成的呢?例如,在同一饲养条件下喂养甲、乙两品系的肉鸡各20只,在二月龄时测得甲系的平均体重为1.5kg ,乙系的平均体重为1.4kg ,甲、乙相差0.1kg 。
这个0.1kg 的差值,究竟是由于甲、乙两系来自两个不同的总体,还是由于抽样时的随机误差所致?因为试验结果中往往是处理效应和随机误差混淆在一起,从表面上是不容易分开的,因此必须通过概率计算,采用假设检验的方法,才能作出正确的推断。
假设检验就是根据总体的理论分布和小概率原理,对未知或不完全知道的总体提出两种彼此对立的假设,然后由样本的实际结果,经过一定的计算,作出在一定概率意义上应该接受的那种假设的推断。
如果抽样结果使小概率发生,则拒绝假设,如抽样结果没有使小概率发生,则接受假设。
生物统计学中,一般认为小于0.05或0.01的概率为小概率。
通过假设检验,可以正确分析处理效应和随机误差,作出可靠的结论。
二、假设检验的步骤 (一)提出假设无效假设,或零假设(Null Hypothesis )记作Ho 。
无效假设指处理效应与总体参数(或样本与总体、两样本)之间没有真实的差异,试验结果中的差异乃误差所致。
食品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习题集
食品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习题集《食品试验优化设计》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简答题1、什么是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它在食品科学研究中有何作用?2、统计分析的两个特点是什么?3、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的主要内容、知识框架结构。
第二章统计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一、名词解释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随机样本参数统计量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准确性精确性数量性状资料质量性状资料半定量资料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全距组中值次数分布表次数分布图算术平均数无偏估计几何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调和平均数标准差方差离均差的平方和变异系数二、简答题1、如何提高试验的准确性与精确性?2、如何控制、降低随机误差,避免系统误差?3、资料可以分为哪几类?它们有何区别与联系?4、为什么要对资料进行整理?对于计量资料,整理的基本步骤怎样?5、在对计量资料进行整理时,为什么第一组的组中值以接近或等于资料中的最小值为好?6、统计表与统计图有何用途?常用统计图有哪些?常用统计表有哪些?列统计表、绘统计图时,应注意什么?7、统计中常用的平均数有几种?各在什么情况下应用? 8、算术平均数有哪些基本性质? 9、标准差有哪些特性?10、为什么变异系数要与平均数、标准差配合使用?三、计算对食品科学专业20XX级1班10位同学的体重进行测定,测定结果见表1。
试求其平均数、方差、变异系数、标准差、极差、最大值、最小值等。
表1 10位学生的体重测定结果1编号体重12345678910第三章理论分布与抽样分布一、名词解释必然现象随机现象随机试验随机事件概率的统计定义小概率原理概率分布随机变量离散型随机变量连续型随机变量概率分布密度函数正态分布标准正态分布标准正态变量双侧概率单侧概率贝努利试验二项分布波松分布返置抽样不返置抽样标准误样本平均数的抽样总体中心极限定理 t分布二、简答题1、事件的概率具有那些基本性质?2、离散型随机变量概率分布与连续型随机变量概率分布有何区别?3、正态分布的密度曲线有何特点4、标准误与标准差有何联系与区别5、样本平均数抽样总体与原始总体的两个参数间有何联系?6、t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有何区别与联系?三、计算题1、已知随机变量u服从N(0,1),求P(u<-), P(u ≥), P, P(-≤u<),并作图示意。
第三章 抽样分布
F分布特征及查表方法:
F分布的上侧和下侧分位点见下图。 根据df1值和df2值及α值可在附表7中查出。如F4,20,0.01=4.431 附表7给出的是上侧分位数,要求下侧分位数需将df1和df2位置 对调再求倒数。 如F4,20,0.99=1/F20,4,0.01=1/14.0=0.0714 有些自由度下的 F 值附表 7 没有给出,可用线性内插方法求出。 F12,17,0.05=F12,15,0.05+(F12,20,0.05-F12,15,0.05)/(20-15)×(17-15)=2.396
(x x )
1 2
12
n1
n2
标准化(
u
( x 1 x 2 ) ( 1 2 )
12
n1
2 2
)后的变量服从
n2
标准的正态分布,这样可以推断在标准差已
知时,两个样本平均数的差异是否显著。
二、总体标准差未知但相等时,两个样本平均数和与差 的分布---t分布
例1:查df=9,α=0.05的χ 2值 例2:设随机变量k服从分布χ 2(5),求λ的值使其满足 P{k≤λ}=0.05
4.2 从两个正态分布总体中抽取的样本统计量的分布
假定有两个正态总体,分别具有(μ1,σ1)和(μ2,σ2)。 从第一个总体中随机抽取含量为 n1 的样本,并独立地从第二 个总体中抽取含量为 n2的样本。求出x1,s1和x2,s2。下面我们 研究x1±x2的分布。
X 0.1 1 2 F 0.1 即, P 0.5 0.997 0.5 0.5 n n n
解:P {∣ X -μ∣<0.1}= 0.997
生物统计学课件--3正态分布和抽样分布备课讲稿
正态分布密度函数在直角坐标上的图象称正态曲线
x
决定正态曲线最高点横坐标的值,决定正态曲线最 高点纵坐标的值和曲线的开张程度, 越小,曲线越 陡峭,数据越整齐。
N( ,2 ) N(156,4.82),N(15,4)
正态曲线有一组而不是一条
2、正态分布的累积函数
f (x)
1
x2
e2
2
三、标准正态分布
称=0,=1时的正态分布为标准正态分布,记为N(0,1)。
1、标准正态分布的密度函数和累积函数
密度函数:
(u)
1
u 2
e2
2
其中:-∞ u∞
累积函数:
(u)P(Uu) 1
u u2
e 2du
2
标准正态分布的分布曲线
u 标准正态分布的累积分布曲线
u
服从正态分布,且有:
x ,
2 x
2
n
即: X N(,2 )
n
将平均数标准化,则:u
x
, u服从N(0,1)
n
例:假如某总体由三个数字2、4、6组成,现在从该总体中做放回式抽样,
样本容量
样本
样本数
n=1
2
4
6
31
平均数
2
4
6
n=2
2 2 ,2 4 ,4 2,2 6,6 2, 4 4, 4 6,6 4,6 6
310=59049
n=20
5904959049
2、标准差未知时的样本平均数的分布----t 分布 若总体的方差是未知的,即标准差 未知,可以用样 本的标准差 s代替总体的标准差 ,
则变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理论分布和抽样分布一、基本概念1.必然事件:在同一组条件的实现下必然要发生的一类事件。
如人总是要死的,水在标准大气压下加热到100℃必然化为蒸汽。
P(A)=1。
2.不可能事件:在同一组条件的实现下必然不发生的一类事件。
如水在标准大气压下温度低于0℃不可能呈气态。
P(A)=0。
3.随机事件(偶然事件):在同一组条件的实现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一类事件。
如种子可能发芽,也可能不发芽;硬币抛上落下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
P(A)∈[0,1]。
4.频率a:假定在相似条件下重复进行同一类试验调查,事件A发生的次数a与总试验次数n的比称之。
如抛硬币,10次有7次朝上,a=7/10。
5.概率P:当试验总次数n逐渐增大时,事件A的频率愈来愈稳定地接近定值P,则事件A地概率为P。
6.小概率的实际不可能性原理:凡概率很小的事件(农业上一般指P<0.05的事件),在二、计算事件概率的法则1.和事件:C=A+B A:身高在1.65以下;B:身高在1.65~1.75之间;C:身高在1.75以下。
2.积事件:C=A×B A:身高在1.65以下;B:男同学;C:身高在1.65以下的男同学。
3. 互斥事件:A·B=V (V表示空集) A:小麦种子发芽;B:小麦种子不发芽。
4.对立事件:如果A+B是必然事件,即A+B=U(U为全集);而A·B=V,即A与B 是互斥事件,则称B为A的对立事件,B=A(补集),如上例发芽与不发芽。
5.完全事件:如A·B=V且A+B=U,则称A与B为完全事件系,如小麦发芽与不发芽就构成完全事件系。
6.对立事件的概率:A()1(A)=-P P7.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A)()P=+=+如身高小于1.60m的概率为(A)P A B P P B0.15;身高小于1.70m且大于等于1.60m的概率为()P B=0.62;则身高小于1.70m的概率()(A)()+=+=0.77P A B P P B8.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A)()P A B P P B=。
如0~9共10个数。
A:抽出一个奇数,P B=0.4。
A与B是独立的。
现问抽出能被3 P=0.5;B:抽出能被3整除的数,()(A)整除的奇数的概率为多少?()(A)()0.50.40.2==⨯=P A B P P B9.完全事件系的概率:如只有两个事件,()(A)()1+=+=。
对N个事件,如P A B P P B++=,则该N个事件称完全事件系,有:A B N U=且............A B N VP A B N P P B P N++=+++=(......)(A)()......()1三、随机变数的概率分布随机变数可能取得的每一实数值或某一范围的实数值是有一个相应的概率的,这一规律称为随机变数的概率分布。
X:随机变数x:随机变数的一个实数值或某一范围的实数值=时的概率。
()f x:概率函数,X x=)f x=P(X x()∑==≤F x f x P X x()()()例:大豆黄子叶品种与青子叶品种杂交,F1代表现黄子叶,F2代按一对等位基因分离,黄子叶为显性,黄:青=3:1。
令黄子叶=1,青子叶=0。
则(1)(1)3/4f P X===,===。
考察F2代的豆荚中的种子颜色。
f P X(0)(0)1/41、豆荚中只有一粒种子,相当于进行一次随机试验。
(1)3/4f=f=,(0)1/42、豆荚中有两粒种子,相当于进行两次的重复试验。
令黄为Y,青为G。
YY, YG, GY, GG3/4×3/4 + 3/4×1/4 + 1/4×3/4 + 1/4×1/4 =1独立事件乘法,完全事件两粒都是黄色种子的概率:(2)9/16f = 一粒种子是黄色的概率:12136(1)4416f C =⨯⨯= 没有一粒种子是黄色的概率:02111(0)4416f C =⨯⨯= 3、豆荚内有3粒种子GGG , GGY , GYG , YGG , YYG , YGY , GYY , YYY没有黄子叶种子,0,(0)1/41/41/41/64X f ==⨯⨯=仅有一粒黄,1,(1)3/6439/64X f ==⨯=仅有两粒黄,2,(2)9/64327/64X f ==⨯=三粒均黄,3,(3)27/64X f ==因此:每一复合事件的概率必等于该事件出现的组合数目乘以单个事件的概率。
组合数目:!!()!x n n C x n x =- n 为豆荚内种子数x 为黄子叶种子数 即:()31()()()44x x n x n f x C -=复习:()31()()()44x x n x n f x C -= !!()!x n n C x n x =- 四、 二项总体和二项分布1. 二项总体:整个总体的各组或各单位可根据某种形状的出现与否分为两组。
如小麦种子发芽试验分发芽和不发芽,F2代种子子叶分为黄色或绿色。
2. 二项总体分布:在二项总体中给事件A 出现的个体以1代表,事件A 不出现的概率以0代表,则他们相应的发生概率为p 和1-p =q ,这一规律称之。
其平均数μ=p ,σ2=pq 。
如调查N 次,则:0fx Np p N Nμ+===∑ 222()()(1)x f x Np p pq N N Nμμσ---====∑∑ 3.二项分布:在二项总体中抽样,如每个抽样单位包括n 个个体,则事件A 在n 次试验中出现x 次必具有以下概率:()()x x n x n f x C p q -= x =0,1,2,……,n 。
这一规律称为二项分布,其平均数μ=np,方差σ2=npq (双参数n 和p)。
二项分布为间断性变数的理论分布。
显然,当n=1时二项分布就是二项总体分布。
4.二项分布的特点1) 是间断性随机变数的理论分布。
2) 有2个重要参数μ=np,σ2=npq 。
3) 当p=q 时呈对称状;如p ≠q,则偏斜;但当n 很大时,即使p ≠q,也接近对称。
4) 当n 充分大时(如n>30),而p 又不过分小(如p>0.1),且np ≥5, nq ≥5时,则该二项分布趋向正态分布。
当n →∞时(如n>50),而p →0(如p<0.1),且np<5时,则该二项分布趋向于潘松分布。
5) n=1时,二项分布即二项总体分布。
注意: ()(1)()(1)n x p f x f x x q-+=+五、 潘松分布是二项分布的一种极限事例,描述小概率事件。
即在观察次数n 中,某一事件出现的平均次数μ=np=m 为一定值且很小,即视之为潘松分布。
前已述: n →∞时(n>50),p →0(p<0.1),np<5,np=m ,()!x mm e f x x -= 所以: μ=np=m,σ2=npq=np=m (因为p →0,所以q →1)特点:1) 是二项分布的一种极限实例,描述小概率事件。
2) 是间断性随机变数的理论分布。
3) 是单参数分布:m 。
4) m 小时偏斜,m 大时(如m>10)趋向于对称趋近于正态分布。
例:矿泉水微生物(主要是大肠杆菌)浓度标准是不得超过0.3只/ml 。
现有一批同时出厂的某品牌矿泉水,要检查其是否合格。
从中随机抽一瓶(500ml 装),摇匀,从中随机取1ml,问如果该批产品合格,则这1ml 中有2只以上微生物的概率是多少?解:500ml 中共有500×0.3=150只。
一只微生物落入500ml 中任意1ml 的概率为p=1/500。
有150只,相当于150次试验.。
可采用二项分布: ()()x x n x n f x C p q -==(150)1501499()()500500x x x C -, x=0,1,2,…,150。
有两只以上微生物的概率=f(x>2)= 1-f(0)-f(1)-f(2)。
也可采用潘松分布:因为n=150>50较大,p=1/500<0.1较小,np=0.3<5,所以可用潘松分布。
m=np=0.3, ()!x mm e f x x -= , 可查表或计算, f(0)=0.74082, f(1)=0.22224, f(2)=0.0334。
有两只以上微生物的概率=f(x>2)= 1-f(0)-f(1)-f(2)=0.004。
结论:如果该批产品合乎标准,则在1ml 水中有2只以上微生物的概率是很小的。
如果某次检验发现在1ml 水中微生物超过2只,比如说3只,根据小概率的实际不可能性原理,有充分理由怀疑该批产品超标。
六、 正态分布1. 概念:用正态分布方程表述的概率分布称之,它是连续性变数的理论分布,是二项分布的极限曲线。
正态分布方程: 21()2()x N f x μσ--=x:所研究的变数。
()N f x :某一定值x 出现的函数值,称为概率密度函数,在图形上相当于x 值对应的纵坐标。
N: normal 正态分布的意思。
μ:总体平均数。
σ:总体标准差。
2. 正态分布的意义1) 客观世界确有许多现象的数据是服从正态分布的。
2) 可用作二项分布及其他间断性变数或连续性变数分布的近似分布(特别当n 较大时)。
3) 有些总体不呈正态分布,但从中随机抽出的样本平均数及其他一些统计数的分布,在样本容量适当大时仍然趋近于正态分布。
3. 正态分布曲线的特性1) 以μ为原点,左右对称。
2) 在x=μ处,曲线有最大纵高,其算术平均数x ,中数(左右对称),众数(最大纵高)均等于μ。
3) 双参数分布: μ确定其在x 轴上的位置,σ确定其变异度(纵高)。
因为曲线下面积是固定的, σ大,变异度大,大的数值愈大,小的数值愈小,两极分化,曲线趴下,纵高下降。
4) 多数次数集中在μ附近,离μ愈远,相应次数愈少,且在x u -相等处有相等次数(因为是对称分布),在x u -≥3σ以外次数极少。
5) 在x u -=1σ处有拐点,x 在μ-1σ处急转直上,在μ+1σ处下降减缓,并以x 轴为渐近线。
昆虫发育进度接近于正态分布,因为在生态分布的拐点处发育进度有较大转折,故:总体盛发期为μ-σ—μ+σ,即16%-84%;始盛期μ-σ,即16%;高峰期μ,即50%;盛末期μ+σ,即84%。
6) 正态分布曲线与x 轴之间的总面积=1(完全事件系概率之和为1)。
7) 正态曲线任何两个x 定值之间面积或概率完全由μ和σ确定,详见附表2。
2211()()()x x x N N N x f x dx f x dx f x dx -∞-∞=-⎰⎰⎰一些常用面积应记住:4. 标准正态分布由于不同总体具有不同的μ和σ,为便于表示和比较(否则要很多不同的正态分布表备查,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只能每次都计算),可用u 变数代替x 变数计算概率,令()x u μσ-=,则其相应标准正态分布方程为: 212()u u ϕ-=,其参数μ=0,σ2=1,即标准正态分布是μ=0,σ2=1的正态分布,相当于先作平移x →μ,然后统一纵高为单位高度,即除以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