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基础理论与技术方法

合集下载

第二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

第二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

(二)环境理论板块
涉及旅游地理学、旅游生态环境学、风景园 林学、旅游工程学等。
主要研究旅游现象在地球表层的分布规律, 从而使旅游空间环境行为的组织及旅游空间 的建设安排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三)人文理论板块
涉及游憩学、旅游政策学、旅游法学、旅游 社会学、旅游心理学、旅游文化学、历史学、 考古学等。
(二)竞争力理论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1.丰富了旅游规划的内涵
竞争力理论被引入旅游规划,一方面更 新了旅游规划与开发的观念,另一方面还对 旅游规划的内容产生深远影响。
(二)竞争力理论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现代旅游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经济系统, 涉及旅游者、旅游目的地、旅游企业等诸多 要素,是一个围绕特定的功能而组织起来的 社会经济边缘组合系统。
该理论层面是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基础, 是使旅游规划与开发区别于其它类型规划的 重要依据,它体现了旅游系统的独有特征。
(三)关于旅游规划的理论
主要包括旅游规划评价理论、预测理论、模 拟理论、决策理论等。
关于旅游规划实施的理论 关于旅游规划的理论
关于旅游系统及其发展的理论 关于旅游规划研究方法的理论
应用层面 基础层面
第二节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基础理论
一、区位和空间结构理论 二、消费者行为理论 三、竞争力理论 四、旅游生命周期理论 五、旅游社会学和人类学理论 六、可持续发展理论
一、区位和空间结构理论
空间行为模式主要指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 时的空间指向。
消费行为模式是指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消 费行为构成。
消费心理模式则是对不同类型旅游者消费行 为的心理学解读。
(二)消费者行为理论在旅游规划开发中 的应用
1.旅游产品及线路设计
根据当前旅游者的消费特点以及今后旅游消 费者可能的消费行为趋势设计相关的旅游产 品和线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旅游规划及开发重点梳理

旅游规划及开发重点梳理

旅游规划与开发第一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概念体系1. 旅游系统是由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目的地吸引力子系统、企业子系统以及旅游支持与保障子系统4个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功能和目标的综合体。

2. 旅游规划是在旅游发展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行,结合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趋势以及旅游系统的发展规律,以优化总体布局、完善功能结构以及推进旅游系统与社会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战略设计和实施的动态过程。

3. 旅游开发指为发挥、提升旅游资源对客源的吸引力,使得潜在的旅游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经济效益,并使原材料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经济行为。

其实质是以旅游资源为"原材料",通过一定形式的挖掘、加工,达到满足旅游者的各种序曲,实现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的目的。

4. 旅游业的系统优化特征⑴旅游产业在要素构成上容广泛⑵旅游系统要素间关联性密切⑶旅游系统具有动态性的特征5. 旅游系统的结构⑴组织结构:客源市场子系统、目的地吸引力子系统、企业子系统以及旅游支持和保障子系统⑵经济结构:旅游需求-旅游供给-旅游市场⑶空间结构:三要素包括客源地、目的地、旅游通道(其中包括交通通道和信息通道)⑷层次结构:宏观、中观、微观6.旅游规划的功能⑴在市场中合理配置旅游资源⑵制定区域旅游的发展战略目标⑶落实区域相关部门的协作⑷保障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7. 旅游规划的利益相关者⑴相关者分析:包括旅游投资方、区域旅游管理方、开发区所在社区、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规划的审批部门。

⑵各主体间利益平衡与协调的途径:召开座谈会、聘请专业顾问小组、聘请规划领导小组、实行区域公投制度、进行市场统计调查。

8. 旅游规划的容规划围、规划依据和原则、当地的自然社会状况、区域旅游竞争合作的状况、区域旅游发展战略、旅游资源状况分析和评价、客源市场分析、旅游项目创意、旅游环境保护、交通规则、绿化规划、服务项目规划、基础设施与保障体系规划、效益分析、规划图件。

9. 旅游规划的编制步骤⑴旅游规划的可行性研究⑵编制旅游规划项目任务书⑶签订规划合同书⑷组建规划编制专家组⑸制定工作计划⑹进行室资料准备与分析⑺室外实地考察调研⑻编制旅游规划初稿、中稿和终稿⑼组织专家评审和鉴定规划⑽组织规划的实习与修订10. 旅游规划的实施管理机制:包括管理协同、技术推动、政策引导和经济调控机制等。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基础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基础
第十二页,共40页。
(2)第二个里程碑 1983年12月,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
委员会(World Commisson of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WCED)。1987年,以挪威 首相布伦特兰夫人(Brundtland)为首的世界环境 与发展委员会正式发表了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 (Our Common Future)的研究报告。同年12月, 该报告经过联合国第42届大会通过(tōngguò),在 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由法国(fǎ ɡuó)的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 于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
第九页,共40页。
他认为经济空间是不平衡的,其发展中存在着极 化作用(zuòyòng),即经济空间中会存在一些中心(或 极),这些中心(或极)的作用(zuòyòng)就类似于磁 铁的磁极。这些中心(或极)在对外部因素起吸引作 用(zuòyòng)时,还在相互之间起到吸引和排斥的作 用(zuòyòng)并产生向心力和离心力,这些向心力与 离心力相互会形成一定范围的“场”,“场”的中心 就被佩鲁定义为增长极。
第三页,共40页。
一、地域分异规律 (一)地域分异规律的基本(jīběn)内容
地域分异规律是指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 及其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即整个景观)在地 表按一定的层次发生分化并按确定(quèdìng) 的方向发生有规律分布的现象。
第四页,共40页。
地域分异规律主要表现为: (1)纬度地带性分异
系统(xìtǒng)的特征:
➢ 整体性:按一定的必然性将其各部分有机地组织在一起, 使系统(xìtǒng)本身产生特定功能,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 各自功能之和。
➢ 功能性:系统(xìtǒng)行为的过程与结果的有用性。 ➢ 层次性:纵向结构,即具有不同层次的子系统(xìtǒng)。 ➢ 协调性:系统(xìtǒng)具有随着内外部条件变化而自动调

旅游规划和开发理论基础以及技术方法

旅游规划和开发理论基础以及技术方法

旅游规划和开发理论基础以及技术方法旅游规划和开发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挑战的领域,它不仅关乎旅游业的发展,也影响着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

要实现成功的旅游规划和开发,必须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并运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法。

一、旅游规划和开发的理论基础1、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是旅游规划和开发的核心理论之一。

它强调在满足当代人旅游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

这意味着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保护以及社会文化的传承。

例如,在开发自然景区时,应制定合理的游客承载量,避免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破坏;在建设旅游设施时,应尽量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旅游地的发展如同产品一样,会经历不同的阶段,包括探索期、参与期、发展期、巩固期、停滞期和衰退期。

了解旅游地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有助于制定相应的规划和开发策略。

在探索期和参与期,重点应放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推广上;在发展期和巩固期,要注重提升旅游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在停滞期和衰退期,则需要进行产品创新和重新定位,以恢复旅游地的吸引力。

3、区位理论区位理论关注的是旅游目的地在地理空间上的位置和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良好的区位条件能够为旅游地带来更多的客源和发展机会。

例如,靠近大城市或交通枢纽的旅游地,更容易吸引游客;而与其他旅游地形成互补或集聚效应的区位,也有利于提升旅游地的竞争力。

在旅游规划中,要充分考虑旅游地的区位优势和劣势,合理布局旅游项目和设施。

4、消费者行为理论了解游客的消费行为是旅游规划和开发的重要依据。

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游客的旅游动机、决策过程、满意度等方面。

通过分析游客的需求和偏好,可以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例如,针对追求休闲度假的游客,可以开发温泉度假、海滨度假等产品;针对喜欢文化体验的游客,可以打造历史文化街区、民俗村等项目。

5、系统理论旅游系统是一个由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旅游通道和旅游产业等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

旅游开发与规划复习资料

旅游开发与规划复习资料

第一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概念体系1.旅游系统的概念及其空间三要素。

P2、P5概念:由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子系统、旅游企业子系统以及旅游支撑与保障子系统四个相互关联和影响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空间三要素:(1)旅游客源地(2)旅游目的地(3)旅游通道。

2.旅游规划的概念及其涉及的主要利益相关者。

P11概念:以调查评价为基础、以预测和管理为手段、以优化和持续发展为目的,在旅游系统发展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趋势以及旅游系统的发展规律,以优化总体布局、完善功能结构以及旅游系统与社会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战略设计和实施的过程。

主要利益相关者:(1)旅游投资方(2)区域旅游的管理运营方(3)旅游区域开发所在社区(4)旅游者(5)旅游资源(6)旅游规划的审批部门3.旅游开发的概念、内容、原则。

P26概念:为发挥、提升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使得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成为现实的经济效益,并使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经济行为。

内容:(1)、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2)、旅游地的交通安排(3)、旅游辅助设施的建设(4)、旅游市场的开拓原则:个性化原则、市场导向原则、综合效益原则、注重保护原则、系统开发原则。

第二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1.区位和空间结构理论对于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意义P39(1)、确定旅游地的市场范围:由旅游地的资源吸引力、社会容量、经济容量以及生态环境容量共同决定,上限值不成超过四个变量的最小值。

(2)、确定旅游地的等级。

(3)、制定旅游地的均衡布局模式。

2.消费者行为理论及其在旅游开发规划中应用P41(1)旅游产品及线路设计:根据当前旅游者的消费特点以及今后旅游消费者可能的消费行为趋势设计相关的旅游产品和路线。

(2)市场营销策略的选择:在市场推广策略的设计方面,针对目标市场中旅游者的心理特征设计可能有效引导消费需求的市场营销策略。

3.竞争力的概念及其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P43概念:经济主体通过占有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并以其为基础创造更具竞争优势的生产要素和生产环境,向市场提供高效用度和满意度的产品和服务,并获得较高收益的能力。

《旅游规划与开发》PPT课件

《旅游规划与开发》PPT课件

h
2
第一章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概念体系 第二节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概念
由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子系统、旅游企业子系统以及旅 游支撑和保障子系统四大构成要素组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体
旅游交通、旅游餐饮、旅游饭店 旅游娱乐、旅游景点、旅游商业
旅游企业子系统
旅游吸引物 旅游设施 旅游服务
旅游目的地 吸引力子系统
3、旅游规划与开发观念转变阶 • 3、提升发展阶段( 20世纪 段( 20世纪70年代~80年代) 90年代后期至今)
4、旅游规划与开发快速发展阶 段(20世纪80年代~90年代)
5、旅游规划与开发深入发展阶 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h
1
第二节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发展趋势
• 1、全球化趋势 • 2、市场化趋势 • 3、产业化趋势 • 4、生态化趋势 • 5、战略化趋势 • 6、创新化趋势 • 7、多元化趋势 • 8、系统化趋势
二、旅游开发的目标和内容 1、重点旅游景点的建设 2、旅游地的交通安排 3、旅游地旅游辅助设施的建设 4、旅游市场的开拓
三、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1、个性原则 2、市场原则 3、效益原则 4、保护原则 5、综合原则
h
11
第一章 旅游规划与开发概念体系
第三节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原则和步骤
一、旅游规划的特征:
• 二、特征
• 组团规模大;消费档次 高;停留时间长;季节 性弱;利润丰厚
• 三、功能
• 整合功能;效益功能; 纽带功能;展示功能; 连带功能
h
17
• 四会展旅游发展的规划体系
资金
技术
人才
基础 设施
专业 会馆
经贸活动
人员 流动

旅游规划与开发第二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概要

旅游规划与开发第二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概要

27
(4)旅游中心地的均衡布局
最有利于物资销售


最方便于提供服务
合理 市场区
28
2、距离衰减法则
观点:地理上的空间作用力是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低
应用:随着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之间距离的增加,接待的游客在减 少。
其表现形式为:引力模型和潜能模型。
Tij G PiAj D2
ij
29
3、集聚规模经济
旅游者行为 的研究内容
旅游者的空间行为模式 旅游者的消费行为模式 旅游者的消费心理模式
17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二节
2、消费者行为理论在旅游开发规划中的应用
旅游产品及线路设计 市场营销策略的选择
18
旅游地理学
旅游地理学是规划的基础 规划的思想多来源于地理学 布局规划 时空安排 ……
19
二、新理论基础
文化冲突 文化认同
配合态度
文化整合
12
旅游社会学
第二节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社会机构和社会关系的科学。 旅游社会学是社会学的分支科学,主要研究旅游的动机、 角色、制度和人际关系,以及上述因素对旅游者和被访 地的影响。真正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旅游始于20世纪 70年代,在20世纪80年代逐渐兴盛起来。我国学者对旅 游社会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人口构成、旅游的社会 影响、旅游的社区开发和旅游的社会政策等问题。
2
第一节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体系
旅游规划与开发理论的四大板块 旅游规划与开发理论的四大层面
3
四大板块
经济
第一节




人文
4
四大层面
第一节
1.关于旅游规划研究方法的理论 2.关于旅游系统及其发展的理论 3.关于旅游规划的理论 4.关于旅游规划实施的理论

旅游开发理论

旅游开发理论

第一节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体系 第二节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基础理论 第三节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技术方法
第一节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体系
旅游规划与开发理论的四大板块 旅游规划与开发理论的四大层面
四大板块
经济
环境 规划
人文
四大层面
1.关于旅游规划理论的哲学层面 2.关于旅游规划理论的科学层面 3.关于旅游规划理论的技术理论层面 4.关于旅游规划实施的理论
散得开”


路途费用

位置偏远

交通不便
过多,时 间过长, 出入不畅
游客 数量多
游人 客稀少
开发 价值大
开发 价值小
案例:
某山地是我国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在这里 创建了第一支人民军队,建立了第一个红军学校 、第一个红军医院等。每当红军战士取得重大胜 利时,当地群众都会载歌载舞,用丰富的民歌民 俗和特色地方食品来庆祝。该地不仅对过去而且 对我国当代的社会经济建设都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该地植被茂盛,竹海连绵,流水潺潺,气候宜 人,但地处山区,与外界联系比较困难。
。但当旅游者登上城墙后,却一边为气势磅礴 的城墙感慨不已,一边为单调乏味的“游墙”活 动而感到遗憾。
西安环城建设委员会的工作人员本着保护与开发相 结合的原则,参照古礼中的宾礼和盛唐时期的仪规并融 合古代民间礼仪,策划出西安旅游精品——仿古迎宾入 城式,使游客由单纯的选择性看景上升到应接不暇的全 身心投入。仿古迎宾入城式,再现了千年古都喜迎嘉宾 独特而又浓重的礼遇,使遥远的客人与遥远的时代在古 城相遇,使贵宾们亲身领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风采。游 客置身其中,面对精彩纷呈、韵味淳厚、景致变化无穷 的表演,如同进入神话境界。历史与现实在这里交融, 使人生出无尽的思绪。无论是节目的编排,灯光的调配 ,还是音乐的设计,仪式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集观赏 性、趣味性、参与性于一身。在进入市场后不久,它就 被誉为“中华迎宾第一式”,已成功用来接待了许多国家政 要,并被列为西安旅游的重要项目之一。

旅游规划与开发复习资料

旅游规划与开发复习资料

绪论一、什么是旅游规划1、国外学者的旅游规划的概念⏹墨菲:旅游规划是预测和调节系统内的变化,以促进有秩序的开发,从而扩大开发过程的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

⏹盖茨:在调查、评价的基础上,寻求旅游业对人类福利和环境质量的最优贡献的过程。

冈恩认为,旅游规划的首要目标是满足游客的需要。

是指经过一系列选择,决定合适的未来行动的过程。

提示:旅游规划是为了解决旅游供给的未来问题,将与旅游活动有关的物力(资源和基础施)、财力和人力作前瞻性的安排,以使(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率最优。

是事先决定做什么、什么时候做、谁去做、如何做的一套详尽的安排,从而向投资者表明规划区旅游发展的潜力、可行性以及具有商业价值的旅游项目的投资方向。

在中国,规划主要表现为平衡关系(利益)2、规划目的任何规划的目的就是为可预见的未来制定行动计划并实施。

3、旅游规划的定义是对未来旅游发展状况的构想和安排,以使旅游资源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它以旅游市场变化和发展为出发点,以旅游项目设计为重点,按照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和当地旅游业发展基础,对旅游消费六大要素发展及相关行业进行科学安排和部署。

在此基础上,寻求旅游项目的最佳设计和组合,以及旅游业对人类福利和环境质量的最优贡献过程。

二、旅游系统规划1、旅游系统的概念旅游系统是指直接参与旅游活动的各个因子相互依托、相互制约形成的一个开放的有机整体。

2、旅游系统的结构旅游系统具有地域上和功能上的完整性。

从空间表现形式来看,旅游系统是旅游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通过旅游通道相互作用的一个空间系统3、旅游系统规划的概念旅游系统规划是指以旅游系统为规划对象,在对旅游目的地吸引物结构和旅游市场结构这对供需关系以及与这对关系有紧密联系的支持系统和出游系统诸因子的调查研究与评价的基础上,制定出全面的、高适应性的、可操作的旅游发展战略及其细则,以实现旅游系统的良性运转,达到整体最佳且可持续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并通过一系列的动态监控与反馈调整机制来保证该目标的顺利实现。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旅游规划与开发是一个综合性的领域,它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和多种技术方法的应用。

在进行旅游规划与开发时,了解其理论基础和掌握相应的技术方法至关重要,这不仅能够提高规划与开发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还能为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基础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

首先是地理学,它为我们提供了对旅游目的地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环境的深入理解。

通过地理学的研究,我们能够了解到不同地区的地形、气候、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以及人口、文化、经济等人文要素的分布和特点。

这些信息对于确定旅游资源的类型、分布和开发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学的理论在旅游规划与开发中也起着关键作用。

旅游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其产生的经济效益是旅游目的地发展的重要动力。

需求理论、供给理论、成本效益分析等经济学原理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旅游市场的需求和供给状况,预测旅游发展的趋势,制定合理的旅游产品价格和营销策略,从而实现旅游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社会学的理论为我们研究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提供了依据。

旅游活动会带来文化交流、社会变迁等现象,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游客与当地居民之间的互动关系,分析旅游对当地社会结构、价值观、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促进旅游与社会文化的和谐发展。

心理学的理论在旅游规划与开发中也具有重要价值。

了解游客的旅游动机、旅游决策过程、旅游体验和满意度等心理因素,有助于我们设计出更符合游客需求和心理期望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在技术方法方面,市场调研是旅游规划与开发的重要基础。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收集游客的人口特征、旅游偏好、消费行为等信息,了解旅游市场的需求状况和趋势,为旅游规划与开发提供数据支持。

SWOT 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战略分析方法。

对旅游目的地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明确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定位和竞争优势,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

旅游规划与开发第二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理论基础

旅游规划与开发第二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理论基础

资源提供者
社区为旅游业提供自然和 文化资源,如风景名胜、 历史遗迹、民俗文化等, 构成旅游吸引物。
参与者
社区居民参与旅游规划和 开发过程,提供意见和建 议,确保旅游项目符合当 地文化和环境特点。
受益者
旅游业的发展为社区带来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 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社区发 展水平。
旅游者在旅游规划与开发中的角色
信息技术应用
信息技术在旅游规划与开发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如大数据分析、人 工智能等,为旅游规划和开发提供了更加精准和高效的工具。
智慧旅游
信息化时代推动了智慧旅游的发展,通过智能化技术提升旅游体验 和服务质量。
社交媒体营销
社交媒体成为旅游宣传和推广的重要渠道,对旅游规划与开发提出了 新的挑战和机遇。
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关系
旅游形象的塑造与推广
旅游形象塑造
通过挖掘旅游目的地的文化特色和资源 优势,塑造独特、鲜明、具有吸引力的 旅游形象。
VS
旅游形象推广
运用各种营销手段和推广渠道,将旅游形 象传递给目标市场,提高旅游目的地的知 名度和美誉度。
04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方法与技术
调查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
通过设计问卷,收集游客、当地 居民、旅游从业者等相关人群的 意见和建议,了解旅游需求和旅 游资源情况。
旅游市场定位
根据旅游市场的分析结果,确定目标市场和细分市场,明确 旅游产品的市场定位和开发策略。
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
旅游产品设计
根据旅游资源的特色和市场需求,设 计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旅游产品, 包括线路设计、活动安排、服务提供 等。
旅游产品开发
通过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和创意 元素,开发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的旅 游产品,提高旅游产品的附加值和吸 引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划方法强调社区居民的参与和决策。
国外旅游规划主要思想方法
4、门槛分析法
该方法最初应用形式是城市发展门槛分析,是综合评价城
市发展可能的综合规划方法。将资源分成两类,一类是随着需
求增加容量成比例增加;另一类是容量只能跳跃式增加并产生
冻结资产现象。认为旅游发展中给水条件是属于第二类型,这 个一定限度便是供水量发展的门槛,在跨越门槛的建设后入不 在继续增容利用,便会产出剩余容量,导致资产冻结,大大降 低方案的经济效益。
第二节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基础理论
• • • • • • 一、区位与空间结构理论 二、消费者行为理论 三、竞争力理论 四、旅游生命周期理论 五、旅游社会学和人类学理论 六、可持续发展理论
一、区位与空间结构理论
• (一)区位和空间结构理论的发展和内涵 • 1.区位理论(Theory of location) • 2.空间结构理论 • (二)区位和空间结构理论对于旅游规划与开 发的意义 • 1.确定旅游地的市场范围(主题公园案例) • 2.确定旅游地的等级 • 3.制定旅游地的均衡布局模式

区位理论的发展与应用
区位理论产生的背景
生产 力低 市场 竞争
工业化大生产之前 工业化大生产之后
就地生产就地消费 运输成本劳动力成本
区位选择的关键性

区位理论的发展与应用
区位理论的发展过程
理论萌芽时期(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初期) 古典理论时期(19世纪20年代-20世纪初期) 近代理论时期(20世纪20年代-40年代)
• 从时间序列来看: • 广州市的旅游发展形成了从老城区逐步向外拓展的 过程。 • 旅游产品的类型也由城市中心的历史及城市人文景 观向城市郊区带转变,其发展类型依次为游乐场、 主题公园、观光农业、旅游度假区、自然风景名胜 区、自然观光游览区、森林公园等。 • 前三类主要出现在近郊环城旅游发展带; • 后四类主要出现在远郊的生态休闲度假带。
现代理论时期(20世纪40年代至今)
区位理论的发展过程
区位理论萌芽时期
影响因素研究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初期)
《政治经济因素》 英国 斯秋阿特(J Steuart) 1767年 “地租和水陆运费对区位的影响” 英国 亚当斯密 (A Smith) 1776年
区位理论的发展过程
古典区位理论时期
企业微观研究
1、综合法:考虑区域与环境背景,进行综合的规划分析;
2、系统规划法:确定目标、收集和分析市场与资源数据,
制定战略,决策;将控制论和系统论引入旅游规划,并引入动 态规划、非线性规划理论。系统规划法由四个部分组成,即开
发计划、监控系统、反馈系统和校正系统、重新规划过程。
国外旅游规划主要思想方法
3、社区法
广州环城市带旅游产品类型分布表
旅游区(点)类型 旅游区(点)名称 白云山风景名胜区 风景名胜区 位置 白云区 番禺区 番禺区 番禺区 番禺区 天河区 天河区 白云区 投资/经营主体 国有 国有 民营 民营 集体 股份制 集体 中外合作 已停业 已转业 备注
莲花山旅游区
香江野生动物世界 长隆夜间动物世界 主题公园 宝墨园 广州世界大观 广州航天奇观 东方乐园 南湖乐园 游乐场 森美反斗乐园 长隆欢乐世界
区位理论的发展过程
现代区位理论时期
多因素综合研究
(20世纪40年代至今)
经济成本要素
计量学 方法等
非经济成本要素
以美国库兹涅茨 (S.Kuznets)的 预测性分析模型 为代表

区位理论的发展与应用
区位理论在旅游规划与开发中的应用
(一) 传统区位理论在指导 旅游开发规划时的问题 (二) 旅游区位理论的应用
(二) 旅游区位理论的应用
克里斯泰勒(Christaller)中心地理论
1. 旅游中心地的概念界定 2. 旅游中心地的市场范围 3. 旅游中心地的等级划分 4. 旅游中心地的均衡布局
1. 旅游中心地的概念界定
游 资源


丰 富
旅游 中心地
好 交通 件 条
2. 旅游中心地的市场范围
旅游中心地的 市场范围上限
根 据 市 场 范 围 分
高 级 低级
4. 旅游中心地的均衡布局
最有利于物资销售
原 则
最方便于提供服务
合理 市场区
中心地理论的应用(案例)
(二)
旅游区位理论的应用
农业布局圈层理论
杜 能(von Thunen)
农业布局圈层理论
射 憩 辐
城市

环城游憩带理论(ReBAM)
吴必虎(1999)
• 指发生于大城市郊区,主要为城市居民光 顾的游憩设施、场所和公共空间,特定情 况下还包括位于城郊的外来旅游者经常光 顾的各级旅游目的地,一起形成的环大都 市游憩活动频发地带。
• ReBAM,Recreational Belt Around Metropolis
形成机理:
• 它是基于土地租金和旅行成本的双向力量作用下, 投资者和旅行者达成的一种妥协。 • 因为离开城市距离越远,级差地租越低,投资商 的资金压力越小;但是离开城市越远,旅游者的 旅行成本越大,其出行意愿和实际出游率越低, 最终在某个适当的位置形成游憩区域。
天河区
番禺区
中外合作
外资 已停业 2006年 4月开业
番禺区
民营
广州水果世界 亲亲农庄 瀛洲生态公园
观光农业
增城市 白云区 海珠区
番禺区 番禺区 番禺区 番禺区 花都区 从化市 从化市 增城市 从化市 花都区
国有 民营 集体
集体 集体 民营 民营 外资 国有 民营 国有 国有 国有
横沥农业旅游度假农庄
旅游规划内容的有关规定
国家建设部、计委有关风景名胜区规划(GB 50298-1999)内容
要求;
林业部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 (LYT5132—95)内容;
国家旅游局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内容要求。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0年10月26日 国家旅游局令第12 号)
国外旅游规划主要思想方法
• 从经营主体来看:
• 近郊环城旅游发展带上出现的游乐场、主题公园、
观光农业等三大类型表现为活跃的市场特征,投资 主体多为民营和其他形式;
• 远郊的休闲度假带上出现的四大类型由于其对自然
环境的依赖性相对较强,国有投资占主体,尤其是 自然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两类基本上是属于国家 所有(见表1)
• 从旅游区(点)的历史沿革来看: • 在不同发展时期,广州环城市带旅游产品的投 资和开发热点有明显不同。 • 20世纪80年代中期及之前以主要为传统的森林 公园及自然风景名胜区,这类产品主要为国家 所有; • 而80年代中后期则开始发展以城市休闲娱乐为 主要特征的游乐场; • 90年代先后兴起了旅游度假区、主题公园及观 光农业等新型的旅游产品的开发投资热。
• 从旅游产品的地理位置分布及产品特点来看:
• 近郊环城旅游发展带上的旅游产品类型:
• 游乐场、主题公园等表现为强烈的资源提升型开发模式; • 观光农业也属于依托农业基础,采取锦上添花的手法为旅游业 所利用.
• 远郊环城旅游发展带上的旅游产品类型:
• 休闲度假带则依托相对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旅游度假区、森林 公园、自然观光游览区等类型。这些类型虽然具有一定环境基 础,但仍然具有一些不足,旅游开发中仍然需要借助资源提升 型开发模式,才能构筑满足游客休闲度假所需的环境空间。 • 结论:广州市的旅游产品无论是位于环城市带上的近郊或远郊 旅游产品均需要借助人工手法,实现旅游资源价值的提升,其 差别仅在于程度上的区别。
将旅游业看作一个社区产业,并构筑一个社区生态模 型。社区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相当于生态系统中的植物, 构成食物链的基础,过分的所取会导致植物的减少和自然 的退化;社会居民被看作是生态系统中的动物,作为社区 吸引物的重要组成。这样吸引物、游客、旅游业和社区居
民就构成一个有一定功能的生物链型的生态系统。这种规
国有 民营 集体
自然观光游览区
从化市
增城市 从化市
国有
新增 国有
从化市
花都区
国有
国有
白云区
国有
北部生态休闲带 流溪温泉度假区 增城白水寨旅游区 南昆山休闲度假区 史迹民俗带 主题公园带
南海神庙旅游区
长隆三大主题公园 莲花山-海鸥岛旅游休州市的旅游开发已形成三个发展圈层: (1)以老城区为中心的历史古迹及现代城市景 观发展区域; (2)以风景名胜区等自然景观、主题公园和游 乐场等类型为主的近郊环城旅游发展带; (3)远郊的生态休闲度假带。
游憩学、旅游政策学 旅游法学、旅游社会学 旅游心理学、历史学 考古学等
以前三为理论基础 当代系统科学、管理 学、未来学、计算机 科学
研究 方向
关系旅游的价值取 向和吸引力品位的 塑造
为规划提供理论依 据、技术和手段
二、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四大层面
• (一)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研究方法的理论 • (二)关于旅游系统及其发展理论——理论基础 • (三)关于旅游规划的理论——旅游规划评价理 论、预测理论、模拟理论、决策理论 • (四) 旅游规划实施理论——内容与实施行动的 关系、本质和规律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形成的距离有别
游客需付的旅行成本
资 金 成 本 ReBAM
投资者 旅游者
土地开发商需付的地租 0 环城游憩带理论示意图 离城市的距离
广州案例:
• 环城市的城乡交错带,既有交通便利、配套 设施齐全等优势,同时还兼具良好的自然生 态环境和具有大多数旅游者可接受的出行成 本优势 ,并形成多种类型的旅游产品格局, 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旅游度假区、 观光农业、主题公园及游乐场等。
人文 板块
规划 板块
学科 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