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比较中看艺术——浅析《无间道》的艺术价值体现
悲的尽处是_无间_电影_无间道_艺术美赏析

素有 “东方好莱坞” 之称的香港在 97 回归之后格外引人 瞩目, 这个有着特殊经历的港岛在经受了近百年的西方文化 侵淫之后回到祖国怀抱, 其意识形态当中不可避免得杂糅着 许多西式的混合物质。 而作为体现香港人文精神旗帜的香港 电影风格转变, 正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这种东方化电影审 美的再现, 代表着港岛人民对东方文化的接受和逐渐认可。 电影 《无间道》 的开头先安排一个 “楔子” 即引用了涅磐 , 经上关于无间地狱的话语, 来隐喻将要开展的剧情。 阿者言 “ 无, 鼻者名间。为无时间, 为无空间为无量受业报之界” 在这 个隐喻上面, 影片奠定了剧中的角色的无法自拔、 终致必须在 无间地狱中承受无法超脱轮回的痛苦的基调。 随着剧种主人 公的出场和密云阴霾环境相互映衬, 一种展宏伟幽微的气势豁 然呈现在观众面前, 人与物的浑然一色的视觉冲击带给我们的 正邪不再二元对立的警匪故事, 自此开辟了新的阐释空间。 一、 叙事元素之美 “无间道” 三个字从字面意思解释, 绝非简单的文字游戏, 更不是在讲述一套佛学理论, 而是以人物为基点, 由内向外的 瓦解传统意义的正邪, 从内部向外一点一点剥落出人性的脆 弱和在大环境下的徘徊, 导演刘伟强、 麦兆辉对正义与邪恶有 他们独到的理解。影片中的空间场景如天台、 黑夜和电梯出 现的次数并不多, 但是三者却在电影中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 色。 梁朝伟饰演的男主角陈永仁和黄警官见面交换消息的地 点是天台, 他的活动时间主要是在黑色掩护下夜晚, 而他的死 亡的地点是电梯空间。这并不是巧合, 而是陈永仁人物内心 深处 “无间” 的外化, 是表现影片中人物对苦苦追求但不得其 道的道具。天台的那面永远扭曲人物的大玻璃窗子上的人 影, 电梯里面始终上下来回的 “无根” 电梯空间, 黑色掩饰下出 永仁对自我身份无法确定而——电影 《无间道》 艺术美赏析
新疆民族音乐元素在三部电影音乐中的价值体现

^302020年第6期《衂作》新疆民族音乐元素在三部电影音乐中的价值体现◎张赢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电影音乐的功能已经由简单的音画统一上升为音与画之间的内涵交互,新疆民族音乐鲜明且独具韵味的音乐风格逐渐被更多的配乐者所青睐。
本文将从三部电影音乐入手,深入分析作曲家对新疆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手法,并加以归纳总结,以期探索出新疆民族音乐元素在当代中国电影音乐中的独特价值。
关键词:新疆民族音乐元素;电影音乐;价值体现随着当代电影工业的迅猛发展,影片的题材呈现多样化趋势,越来越多的导演开始涉足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文化、不同时代特征、不同视角的电影主题,作曲家们随之对电影音乐的创作进行新风格、新元素、新表达方式的探索。
“同样是一片沙漠的画面,配上新疆音乐 就是塔克拉玛干,配上非洲音乐就是撒哈拉。
” ®著名作曲家叶小钢在出席电影音乐论坛上讲解了民族元素在电影音乐中的普适性。
他认为,“从表达能力看,那些有民族地方特色、民 族性比较强的音乐,能把电影的表现手法丰富起来,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提高影视作品品 位。
抓住‘民族元素’这条线索,不仅可以为音乐家的创作提供重要思路,还能使电影本身的色彩更为丰富,更能体现电影的一种归属性。
”新疆是多民族聚集地区,主要有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蒙古族等。
由于其地域特征,新疆民族音乐早期受到波斯一阿拉伯、印度等音乐元素的影响,后经长时期与本土民族音乐的融合,逐渐形成独具一格的音乐风格。
电影《冰山上的来客》的配乐选用 新疆塔吉克族音乐元素,作曲家雷振邦将塔族民歌《古丽碧塔》改编创作为电影插曲《花儿 为什么这样红》,歌曲响彻大江南北,经久不衰;2014年,在以“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的阿尼帕•阿力马洪事迹为故事原型的电影《真爱》中,贯穿影片始终的哈萨克民歌《月光》,令观众感动不已,久久难忘。
当然,除了反映当地题材的电影中会使用新疆民族音乐元素外,这种独特的、“民族性比较强”的音乐元素正在被更多的电影音乐创作者所关注。
生命无间人性有道——评《无间道》

陈永仁和刘建明人性的共同点表现在 很多方面。从工作能力来说,他们都是出类 拔萃的。从个人品德来说,影片更表现了他 们普通人性的一面。作为人。在普通生活中, 他们原来是如此的接近和友好。刘建明对待 MARY,和陈永仁对待心理医生的态度多么 相似!MARY能够观察到刘建明的心理隐衷。 指出他的伪装和可怕,我们可以逆向理解为 是因为刘建明对待自己亲爱的不设防造成 的。同样,陈永仁也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医生。 他竟然连自己是警察这样天大的秘密都告诉 了她。在传统警匪片中,反面人物像刘建明之 类人极容易被概念性地丑化,而与此同时,像 陈永仁这样的英雄则会被概念性地拔高和纯 化。而在这部影片中。它既没有刻意拔高正面 人物,也没有有意贬斥反面人物,它注重表现 了人物在具体环境下的真实行为和心理。
通过影片对陈永仁和刘建明两个人物塑 造手法的分析,可以透析出创作者悲天悯人 的人道主义态度。这种创作心态。是决定这部 影片取得深层突破的内在原因。创作者在对 待他所塑造的人物时。不是以一种价值判断 为预前提,将所有的人物进行好坏分类,然后 做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的判定,而是采取了 客观的中立态度,以一种自然主义的客观性 和现实主义的典型性来表现人物。因此。影片 中人物的性格表现和影片故事的情节发展动 力都是人性的表现和流露。
陈永仁本来是警校的优秀学员,但恰恰 因为他的优秀,他幸运而又不幸地被派作卧 底。从此走上了一条艰难的不归路。原本说好 是三年期限,但如今已经快十年了。年限的不 断延长,既说明了卧底生活的艰难和危险,又 反衬了他的痛苦:既隐含了他工作出色,又说 明了他愈是做得好愈是无法摆脱苦境的悖论 和无奈。为了成为出色的卧底,他不得不干那 些。合乎”他身份的事,以博取信任。但是身为 警察的自觉和为人的良知又使他强烈地自我 谴责。他处于极度的心理折磨之中。刘建明没 有陈永仁那么多的磨难,他似乎一切都挺好, 物质丰裕,地位牢固。精神自得。殊不知。他的 虚伪和做作已经被身边最亲密的人观察得一 清二楚。她称他有二十八种性格.很可怕。如 果说陈永仁面临的是忍受,那么刘建明面临 的则是选择。陈永仁无法找回自己的身份。不 得不压抑自己的痛苦,那么。刘建明则是在如 履薄冰的幸福边缘迷失,在即将爆发的火山 口流连忘返。
电影无间道观后感影评

电影无间道观后感影评01这部电影看的我热泪盈眶,我为卧底警察感到悲哀和不值。
明明他为警局一直坚守着自己的任务这么多年,到头来却得来这么个结局。
而那个卧底黑道他做了那么多坏事最后只风轻云淡的说了句:“我想做个好人了”一切就能一笔勾销了吗?看着黄警官的死,当时真的瞬间就讨厌他了。
就算他是刘德华演的,也并不影响我对这个角色的反感。
当然,并不是说他没有机会改过自信去当一个好人。
但是面对这样的结局,不管他做了什么我还是不能够释怀原谅他。
我知道是我比较幼稚,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也并没有什么正义永远战胜邪恶的事。
这本无可厚非也没什么好说的,本身就是叫人心酸的道理。
更何况最后的确是黑道Boss死了正义胜利了,大的背景结局还是公平的。
但是对于刘警官这个人我认为他在人性的选择上还是模糊的。
他背叛了信任他的人没有坚持自己的初心。
我并不是说他不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选择改正。
但是我认为他所谓的想当好人了只是因为自己事业上的顺利,而不是看清了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只是因为生活上步入了正轨因此不想再蹚浑水了。
所以我觉得他挺自私的。
之后这部剧整体来说还是给了我很大的震撼,不论是画面还是节奏等等,这些专业方面的知识我也还写不好。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当黄警官掉下来的时候梁朝伟的那个眼神,哇,简直演技炸裂阿!我觉得他这个角色还是非常有人情味的,让我一看马上就投入进去了,很深情一下子就能让人感受到他对黄警官的感情多么的深。
其实这些演员的演技发挥的都很好,所以才能刻画出这么深入人心的经典。
真的是不知道怎么表达了,就这些吧。
总之就是觉得这个结局真的是扎心了,本来还想象着他们成为同事一起工作的样子。
02第一次写影评,从林家栋开始吧,真心希望前辈大神们多指点。
又看了一遍无间道三部曲,不得不说粤语版还是更有味道,虽然国语配音演员也经典的一B扯远了,开始今天的表演。
印象中的林家栋总是扮演主角的小弟,要不就是明显的配角,而且看上去都不太招人喜欢,至少以前的我不太喜欢,《窃听风云3》里面绿了兄弟《放逐》反派里的主角是任达华,林家栋只是个反派配角,《复仇》里是正派一方了,可惜太配角了,有林雪在,谁还能当好配角,个人觉得林家栋的角色觉得换成张耀扬来演会更好,也就罗继(不知道张耀扬是罗继的再看十遍《无间道2》)这个大神才能匹敌林雪。
《无间道》中的黑色叙事--浅析黑色电影的叙事特点

柴在男人 的脸上投下深重 的阴影… …” , 这是一组较为 常见却 又
不 失 风 格 化 的叙 事 镜 头 ,大 部 分 专 业 人 士 把 这 样 的一 批 影 片 称
下, 一 步步走 向别人所 向往的成功 , 成为 了警 司 , 但其 内心苦不 堪言 , 期望终有一天能摆脱 黑社会 卧底 的真实 身份 , 成为一个真 正的“ 好人” 。而看似玩世不恭的陈永仁也逐渐成为黑帮里 的红
一
于 自己的古惑仔身份 时常让他感到混乱和 困顿 ,不知真实 的 自 己究竟是什么样的。 一E l, 重 案组从 陈永仁手 中获悉 一批毒 品交 易的情报 , 紧接着锁紧 了目标人物韩琛 , 可没料情报被刘健 明泄
漏, 在 晚上展开 的行动 中, 双方均 以失败告终 。 未曾想 , 这场任务 暴露 了明暗双方都藏有 卧底 的事实 ,一场 内鬼肃清 的活 动随之
发展 了黑色强盗 片这一模式 , 在原有基础上进行 了一 系列的翻新和变形 , 使得人物的身份和命运都更具有宿命感。文章将
通过《 无 间道 》 对 这 一 类 型 电影 进 行 分 析 。
关键词 : 无 间道 ; 黑色电影 ; 叙 事特 点 ; 视听风格
中图分 类号 : J 9 0 5 文献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5 — 5 3 1 2 ( 2 0 1 5 ) 0 8 - 0 1 2 1 - 0 2
港黑色 电影井喷的时代 , 刘伟强 的《 无 间道》 系列显得尤为出色。 《 无 问道 》 讲述 的是 两个 身份混乱 的男人 , 他们 分别为警察
和黑社会 的卧底 。 刘建 明是黑帮三合会的成员 , 十年前他听从老 大的吩咐 , 加入了香港警校 , 做了黑 社会 的卧底。而始终想做个 好警察 的陈永仁 因极具卧底天赋被警督 看中 , 被校方强令退学 , 秘密 打入 三合会 。十年 的岁月变迁 ,刘建明在老大韩琛的帮助
从《无间道》与《无间行者》的对比中看电影的中国价值观

从《无间道》与《无间行者》的对比中看电影的中国价值观作者:孟琪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9年第08期摘要:电影自在中国生根发芽以来,除了西方电影技法和理论的学习外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观念,包括左翼电影时期、杭战时期以及新中国电影和人民电影等不同阶段,都蘊含着中国独有的社会性和时代精神,彰显着中国电影的价值观念,而这也成为了中国电影有别于世界其他国家电影的特点。
关键词:《无间道》;《无间行者》;中国价值观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24-0130-01一、引言2002年《无间道》在香港上映后引起票房和艺术上的巨大轰动,由此也吸引了好莱坞的目光,2003年华纳兄弟就购买了版权并请知名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来执导翻拍,最终,好莱坞版本的《无间行者》于2006年上映,并获得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用I"最佳导演奖”两项殊荣,且伴随着巨大的市场收益。
虽然两部影片的故事内核没有太大差别,但是影片却从主题、人物以及叙事等各个方面赋予了中国和美国基于不同的文化和地域所形成的不同的价值观念。
二、从改编中反观中国的价值观《无间行者》在保留了原有的叙事核心外,在其余方面的处理其实都带有美国的色彩和好莱坞的电影痕迹,首先影片把空间由香港转移到了美国波士顿,并选择了有黑帮文化的城市来进行,这首先就给影片奠定了城市氛围和文化基础,强调了影片美国化的基调,这种改变并非仅仅是空间上的,而是与空间有关的一系列关于叙事、文化以及价值观念上的改变。
《无间道》则是把故事发生的背景放置在警匪片盛行的香港,并用一种与以往警匪片不同的方式,将人物内心冲突替代了原有警匪片中强烈的外部冲突和场面冲突,从而展现了人物内心的较量,扩大了人物心理的张力和叙事维度,从影片中寻觅中国的价值观。
首先,从主题来看,影片开场伴随字幕出现的是佛家的各种意像,有张牙咧嘴的护法形象,也有佛祖形象,伴随着阴暗的影调打开了影片的序幕,最后出现引自《涅槃经》第十九卷的话“无间是八大地狱之中最痛苦的一个”。
经典总是耐看——评电影《无间道》外国评无间道

经典总是耐看——评电影《无间道》外国评无间道经典总是耐看——评电影《无间道》为了写这篇影评,时隔不到半年,我又一次翻开了《无间道》这部电影。
〔这里仅指《无间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一方面是因为篇幅问题,另一方面那么是因为我喜欢第一部远远超过后两部〕从毫无头绪的第一遍,到假设有所得的第二遍,再到寻找细节的第三遍,用心体会的第四遍、第五遍……从一年多前接触到这部影片以来,我已经看了它不下五遍。
这并不是一部合适去电影院观看的电影。
它的情节太紧凑,人物关系又相对复杂,一个个场景倏忽而过,一个个角色上场又退场,你很难在几乎没有的间隙里理清那些纷乱如麻的头绪。
〔其中由余文乐和陈冠希分别饰演年轻的陈永仁和刘建明两角,之后再交换成刘德华和梁朝伟也给我的第一次观看造成了一定困扰〕看完第一遍后,我的印象只有:“这就是个警察在黑帮的卧底和黑帮在警局的卧底斗智斗勇的故事。
”黑帮在警局卧底,算是这部电影一个较大的噱头。
但绝不是它最大的亮点。
当然,那时看得懵懵懂懂的我什么也没想,只觉得迷茫乏味。
作为一部香港的警匪片,无间道里没有大爆炸之类的大场面,也没有多少追逐枪战之类,反而充满着静态画面、长镜头和人物特写,让它看起来更像是一部风格硬派的文艺片。
更别说频繁的镜头切换和双线叙事,让本来就相对复杂的整个故事看起来更加扑朔迷离。
换言之,就是缺乏冲击感,严肃而又沉闷。
假如不是因为后来偶尔喜欢上刘德华,我想我很难去看第二遍——也就错过了这部绝佳的作品。
第二遍观看时,由于本来心里就存了一定印象,整个故事脉络终于明晰起来。
电影的开场,讲述了被三合会老大韩琛送往警校“身家清白”的小混混刘建明,和被警校校长选为长期卧底因此遭到开除的陈永仁,那错乱的人生开端。
这局部内容的叙事速度相当之快,且双线交织,夸大些讲,简直让你看不清此刻屏幕上的人终究是刘建明还是陈永仁。
我想,这或许正是导演要到达的效果。
二人的人生如同两面镜子,互相映射却又截然不同。
在这加速的画面飞逝中,一切仿佛都变得错乱起来。
无间道影评

无间世界的轨迹——细节里的链锁第一次看《无间道Ⅰ》还是上还是上初中时,当时的我看了两遍,才懵懂地理解了一些,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一同温习三部《无间道》时,认真看了几遍,很多东西才恍然大悟。
经过了时间的考验,我长大了,而《无间道》依然还是当年的它,但是却成了经典。
在经历了《无间道Ⅰ》的成功后,作为《无间道Ⅰ》的衍生,《无Ⅱ》《无Ⅲ》是十分精妙的续集,延续了主体的的精彩,而这一点相对于某些电影的续集来说也十分让人惊喜。
三部电影犹如紧紧相扣的齿轮,慢慢推开了无间世界的时间轨迹。
一、细节之中的紧密联系《无Ⅰ》中因为一场毒品交易,在海边拿货的傻强和另一人被抓,韩琛被请进警局,这里的一次吃饭,韩琛与黄sir开始表面和气却暗藏利剑的对话,表现出二人已经敌对,最后韩琛气愤地将餐盒推向黄sir;《无Ⅱ》的开场仍旧是二人之间的谈话,几乎相同的场景气氛却截然不同。
“师傅说因果报应总有时,我也害怕最后几年不能和你吃饭。
”“条例没规定不能和警察做朋友。
”韩琛这两句正是对应Ⅰ中的场景,不能一起吃饭也不再是朋友。
《无Ⅱ》年轻的刘建明走在刺杀倪坤的路上,边走边用手中纸袋敲着腿,而这一看似无心的动作,是对应《无Ⅰ》中,刘建明走出电影院,被陈永仁跟踪,陈所记住的一个动作,这也是导致刘最后暴露身份的原因之一。
《无Ⅰ》陈永仁在街头遇到带着孩子的May,孩子已经6岁,May却撒谎孩子5岁,这点我觉得是对应《无Ⅱ》陈得知May打掉孩子,与May的一场争吵,May那句“我不想孩子将来也是这样”,正是May撒谎的原因,May当时并没有打掉孩子,她当时还是爱陈的,只是最后不知真相的她还是失望了。
(Ⅱ中May与陈相识时陈还在警校,争吵时说跟了陈4年,Ⅰ中陈说了做了快10年卧底,孩子6岁,May也说了6、7年没见面,所以孩子是陈的)《无Ⅲ》开场傻强的话:“你知不知道什么叫倒霉?刚才那按摩小姐一进来,样子就像琛哥的狗,我当然不要她,好,第二个进来更糟,跟琛哥一模一样,你想想我再随便也受不了,她还敢问我她靓不靓,她敢问我当然敢说不,她就抓下来,我才传呼你,这就倒霉了……所以说遇上丑的按摩小姐就一定倒大霉。
从《无间道》与《无间行者》的对比中看电影的中国价值观

从《无间道》与《无间行者》的对比中看电影的中国价值观1. 引言1.1 介绍《无间道》与《无间行者》《无间道》与《无间行者》是两部备受关注的中国电影作品,它们不仅在商业上取得了成功,也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无间道》讲述了一群黑帮分子和警察之间的对抗与勾心斗角,剧情紧凑、节奏紧凑,被誉为香港警匪片的代表作。
而《无间行者》则以合理的角度展现了内地警察的艰辛与忠诚,把更多的敬业与责任感融入成为观众心中的经典之作。
这两部电影在拍摄手法、表现手法、题材等方面各有特色,但都融入了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深刻反映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准则。
通过对这两部电影的对比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电影对中国价值观的影响,以及如何在现代电影中体现中国传统价值观。
1.2 探讨电影对中国价值观的影响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影响透过这两部电影得以清晰呈现。
无论是对家庭观念的强调,还是对道德选择的挑战,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和剧情设置都在传达着一种中国文化的精神。
观众通过这些影片,不仅能感受到传统价值观的力量和深刻,也能在现代社会中找到对应的价值取向。
电影对中国价值观产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不仅仅是在表面上呈现出来,更是通过情节的展开和人物的塑造,深刻地影响观众的心灵。
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会在观众的心中留下一种印记,引发对于价值观念的思考和感悟。
电影《无间道》与《无间行者》作为代表作品,在中国价值观传承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正文2.1 表现的中国传统价值观中国传统价值观在电影《无间道》与《无间行者》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表现。
在这两部电影中,观众可以看到许多体现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元素,比如忠诚、孝顺、正义、忍让等。
在《无间道》中,主人公陈永仁和刘健明都体现了忠诚和正义的价值观。
陈永仁虽然是一个警察却深入黑帮组织内部,表现出对公正和正义的追求。
而刘健明是警方的卧底,为了完成任务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展现出对使命和忠诚的坚守。
这些角色的行为体现了中国传统价值观中的忠义和正义观念。
电影《无间道》的镜头技术

电影景别的变化可以带来观影视点的变化,它能够在满足观众从不同的视距、不同的视角观看景物的心理要求的同时,掌握观众思想动态和欣赏趣味。
一、电影开头二人第一次在警校相遇时的情景画面主要运用了两个人物的特写镜头,在陈永仁被警校开除后,影片略显静止地对比了两人的态度,特别是对他们两人一个向后转头,一个向前转头的动作进行了一个特写的拍摄,眼神的刻画也通过特写手段表现得淋漓尽致,更让人对这个改变两人的人生的时刻印象深刻。
紧密流畅的切换镜头把陈永仁作为古惑仔打架和刘健明作为警察在训练的剧情展现得淋漓尽致,陈永仁的手指点墙特写则是为他之后做卧底用摩斯密码报信做铺垫,镜头是在转变中快速地做铺垫,可谓短而精彩。
而这个转头就是二人命运巨大反差的一个象征性表现,头转过,命运就此别过,而最后一个全景镜头,门里门外,从此就是两个再也不同的世界。
二、两人的生活状态这段情节的画面主要是采用交叉式蒙太奇的拍摄手法,运用分叙的手段,将两位主角各自不同的生活与命运,通过一条共同的时间轴来表现,将其交错穿插在一起,通过镜头不断切换、穿插、跳转,表现了同一时间段内分别做着警察与警方卧底的两位主角的不同命运。
将两位主人公放在一起表现后,他们之间的差异和命运的殊途感就表现得更为明显。
蒙太奇是影视艺术中最独特的表现手段,展现了影视艺术特有的时间、空间及其复合,可以在各种空间中自由转换。
影片运用了甩镜头和对比式蒙太奇的表现手法。
首先是年轻时的陈永仁在被抓进警局时拍照,然后镜头一晃变成了他成年之后的模样;而表现刘健明时,也是在拍摄年轻的刘健明时通过甩镜头将画面快速切换到成年的刘健明身上,这个甩镜头的运用让两组不同的时空自然地衔接在一起,同时压缩了电影时间,直接快速地切入主题,为之后人物性格的刻画与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通过运用对比式的蒙太奇,将二人从年少到成人不同的命运身份加以展现,象征了二人命运的对立,表现了两位主人公以前、现在、以后都将会因命运交叉而又殊途。
《无间道》商业境语与艺术表达

无间道》商业境语与艺术表达“卧底”警探的边缘身份与生存处境为香港电影所关注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
1981年,《边缘人》(章国明导演)着力刻画卧底警探阿潮尴尬悲困的边缘人心态,被百姓误为歹徒身处险境而大喊“我是警察,快救救我”的情节,使他身处警匪两界的困厄命运昭然若揭。
1987 年,林岭东导演《龙虎风云》卧底警探高秋(周润发饰)为了侦查匪徒抢劫一事,无暇顾及未婚妻致其移情别恋,生活上的烦恼无人倾吐,工作上又承受着上司的高压,高秋生活与事业所面临的双重困境,以及与匪徒阿虎(李修贤饰)肝胆相照的情义交叉呈现。
规约的恪守与情义的天平无法均衡,两难取舍的矛盾心结,直到高秋殉职才得以化解,充满生命的无助与凄然的感伤。
1992 年,吴宇森导演《辣手神探》将兄弟情义置放于警察与卧底警探之间,描写了警方暗插于黑帮内部的卧底江浪(梁朝伟饰)所承受的心灵困苦一一“做案时怕被条子干了,又怕身份曝光被兄弟杀”,五年身处警匪双重世界的生活,让他屡屡在责任与江湖道义间徘徊、取舍,心境的扭曲可以想象。
江浪每杀一个人就会折一只纸鹤,彩鹤的美丽与斑斓反照出人物心境的低沉、落寞与灰暗,而彩鹤摇曳的自由又成为江浪最大的梦想。
当他为了取得黑道老大尊尼(黄秋生饰)的信任而必须枪杀另一匪首――对他满怀信任与义气的海叔(关海山饰)时,他含泪的笑以及扭曲的面部表情,成为其内心情绪的外化。
十年之后《辣手神探》中的故事又以另外一种方式再次上演,饰演警方卧底江浪的梁朝伟也再次被选中,再次体会无间之苦。
《无间道》是刘伟强2002年7月成立的“ Base Production ”新公司的创业作。
该作品6000 万港元的票房佳绩绝非信手拈来,与导演长期的创作积淀直接相关。
刘伟强,摄影出身,1990 年导演处女作《朋党》。
《古惑仔》系列真正奠定其导演功力,该系列影片带动了香港黑帮电影的复兴潮流,也成为其黑帮题材影片的前奏。
在随后的《风云雄霸天下》、《中华英雄》等影片中,刘伟强又不断进行个人风格的尝试,同时加入特技进行视觉效果渲染,有效融合商业性与个性。
浅评无间道[解析]
![浅评无间道[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920a63ee009581b6ad9eb39.png)
浅评无间道[解析]无间道无间有三,时无间,空无间,受者无间。
佛经里描述,“无间”是一个比地狱更万恶的地方,这里弱肉强食,是非不分,罪孽深重的人就会被打入无间地狱,永不轮回。
这个世界里,到底什么才是生活的道理、做人的道理,影片中角色的茫然也就是编导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
影片《无间道》讲述了两个身份混乱的人,他们各自为警方和黑社会的卧底,决心要离开这个不辨是非的处境,离开无间地狱,寻回自己,然而进入无间地狱是没有轮回的,只有永远受苦,但片中的两位主角却在寻求轮回。
1991年18岁的三合会会员刘建明(刘德华饰)听从大哥韩琛(曾志伟饰)的指示进入警校学习,成为警方卧底。
而同时警校中的另一名学生陈永仁(梁朝伟饰),受警方安排表面上将其强迫退学,实际上则是让他进入三合会当卧底。
刘建明从警校毕业后顺利的进入警局,并且职位步步高升,已成为刑事情报科A队的一员,在此期间他利用各种机会为韩琛提供了大量的情报。
而陈永仁在这些年以来已经得到了韩琛的初步信任,但由于韩琛的案件始终没有破,他永远只能呆在黑帮,只有黄警督(黄秋生饰)与他单线联系。
2002年的一个晚上,根据陈永仁卧底情报,获知一批毒品即将交易,而交易的一方为韩琛,但由于当时刘建明及时将消息传给了韩琛使其成功逃脱,不过因此双方发现各自的内部俱有“内鬼”,于是一场激烈的角斗由此展开。
在最后的结局中,双方“内鬼”都认出了自己的身份,不过刘建明抢先一步,将陈永仁在警察局的档案已经删除,但在删除之前,保留了一个备份,密码是女朋友Mary的生日。
最后陈永仁也死在了韩琛的另一个警方卧底枪下。
讲述警察和黑帮题材的警匪片一直是高产的香港影片当中的一个主要类型,而毋庸置疑的是,《无间道》是这其中翘楚。
与以往香港黑帮片相比,《无间道》无论从立意还是从制片上都要强出很多。
这其中既有对以往影片的继承,又有很大程度上的超越。
而当我们把它放到整个香港警匪黑帮电影中来考量,并将这些影片作为一种类型来加以观察,无疑会让我们对它的出现和它在整个香港同类型电影当中的重要地位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
观看无间道电影优秀影评

观看无间道电影优秀影评观看无间道电影优秀影评《无间道》体现了邪不一定是邪,正也未必是正。
所谓无间道,有种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感觉。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无间道的观后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无间道观后感篇一八大地狱之最,称为无间地狱,为无间断遭受大苦之意,故有此名。
"——《涅槃经》第十九卷。
电影一开始的注解,仿佛是句谶语,让我预知了这是个悲剧。
影片讲的是卧底的故事。
卧底是种很特殊的职业。
干这一行的注定不能做真正的自己,他们心怀理想却必须天天实践与之悖逆的种种行为。
他们只有竭尽全力的演戏才能活下去。
他们没有朋友。
不能有朋友。
梁朝伟是卧底。
警察的卧底。
三年,三年,又三年,他一干就是九年。
从青春激扬到而立之年;从壮志凌云的警校精英到疲惫不堪的“老古惑仔”;曾经记忆力超群的少年已记不起保镖的“標”字如何写……这九年的岁月浸透着多少辛酸?影片有这样1个细节:他只有在陈慧琳办公室的长椅上才能安心地睡一觉。
由此可以,那3000多个日日夜夜他如何的高度紧张警惕无法安心入梦。
刘德华是卧底。
黑帮的卧底。
比起梁朝伟他够幸运:警界干探,职场得意,家庭。
可是面对最心的女人也要伪装,提防,恐怕这种滋味也不好受。
影片深刻地反映了卧底的艰难。
可是它仅仅是在说卧底吗?其中郑秀文的一句话点破了本片的主旨:一个有28种性格的男人,每天都要演戏,甚至跟自己演戏,到最后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样的人了。
这不就是我们吗?——每天带着各种面具,演着不同的戏的“卧底”! 还有,最后杀死梁朝伟的那个警察,竟也是黑帮的卧底!导演故意的,着重的安排这么一个卧底来左右大局,来收尾,也就是为了强调:现实中我们身边也处处存在这种顶着各种身份却似是而非的,演戏做秀的,暗藏杀机的“卧底”。
黄秋生的死,使梁陷入了一种尴尬甚至是绝望的境地:再没有一个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是警察。
这和《变脸》中尼古拉斯.凯奇的遭遇很相似。
但在变脸中这些只是为这部警匪动作片增加点气氛,无法提升到《无间道》中一种认识论的高度,缺失了暗示着人生某种绝望境地的象征意义。
无间地狱的身份确认——浅谈《无间道》

《 英雄 》相抗衡 。它 以香港 四位金像奖影 帝得主梁朝 伟、刘 德华、黄秋生和 曾志伟为主演 ,又让三位天后 级人物 郑秀文、陈慧琳、萧 亚轩甘 当配角 ,再加上 当 红 “ 小生”余文 乐和 陈冠希 的强势加盟 ,庞大 的演员 阵容足 以征服观众 。正如所料 , 《 间道 》在 当年 电 无 影票房 上打败 了实力同样 强劲 的 《 英雄 》,成为香港
年度 票 房 冠 军 。 由刘伟 强导演 的、麦兆辉和庄 文强编剧 的此 系列
后一直表现 优秀 ,步步高升成 为情报科A 组组 长 ,并 与女小说家 ( 郑秀文饰 )准 备结婚 ,事业 爱情都很美 满;被 警校开除的陈永仁 则与一般 的古惑仔一样整天 打打杀杀 ,慢慢成为韩琛 的心腹 部下之一 ,一直与黄 志诚警 官保持联系,但 由于韩琛 的案件始 终没破 ,他 只能一直呆在黑社会 ,不能恢复警 察身份 ,心理健康 受到一定影响。故事真正展开于2 0年 的一个晚上 , 02 警察根 据陈永 仁卧底情报获 悉韩琛将于某 晚跟泰 国佬 进行毒品交易,但 作为警方 行动的一员—— 陈建 明将 警方围捕的消息泄露给韩琛 ,使其逃 脱。事后 ,双方 都发觉 自己身边有卧底,接 着进行 了一场,顿 了一下,不屑地
说: “ 我从来不戴表 。”但在后面的剧情里,陈永仁
在李 医生 的办公室接受心理辅导 ,等到醒来的时候问 医生几点 时抬起手腕看表 ,这时镜头一个特 写—— 陈 永仁手腕上戴 的正是黄警官送他的表 。从这个 小小的 细节就表现 出,他和黄警官这种亦师亦友的深厚感情 已经深深扎根在他 内心深处 。而刘建 明的 内心情感也 从 各个 细节表 现 出来 。刘建 明 的未婚 妻是一位 小说 家 ,她在不知他真实身份 的情况下将其小说中的人物 影射刘建 明。在写小说结局的 时候 ,她说: “ 这个故
《无间道》里的佛学意境

从《无间道》到地藏王菩萨張釗維milankun 5 2005-11-07 13:07:32我是在HBO上面第一次看到《无间道I》的;距离它的首映,已经两年了。
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我竟被它稳稳地钉在电视机前面,一个半小时未曾转台。
看完之后,我的感觉是,感谢《无间道》,因为,这部片子标志着华人电影工业,以它自己的方式,已经达到完全成熟的地步;而这是我们在看了几十年的好莱坞之后,所梦寐以求的境界。
这成熟发生在香港,就产业环境来说,似乎是顺理成章的。
在过去看港片的经验,虽然其通俗与大众化的特色,一般都表现得相当彻底,但是,总还觉得像是停留在青春期的趣味。
在过往港片的逻辑当中,彷佛拍片这回事,就是必须将观众想象成未成年,然后企图一网打尽地把他们通通哄骗进戏院。
因此,不管是什么类型、什么故事,不管是搞笑或悲情、耍刀弄枪或谈情说爱,或多或少总还是要弄一点所谓「轻松」甚或「无厘头」的桥段,或是投合青少年耍酷爱现心理的英雄场面;似乎那些才是票房的保证。
但《无间道》完全没有这类可以说是浮面的花招。
它是一部拍给成年人看的电影,又或者说,能够进入这部电影的脉络,并细细体会的观众,都算是成年人;它呈现的是成人世界中赤裸裸的真实。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以及进一步的,在电影本身构成的各项技术上,我才说,《无间道》是完全成熟的。
也因此,《无间道》系列值得我们更细致的讨论。
特别是,它引用了涅盘经上关于无间地狱的话语,来隐喻,或者开展剧情;这一点,不仅展现出既宏伟又幽微的气势,更带给我们无穷的想象。
而这延伸出来的想象,绝不是仅仅用目前这《无间道》三部曲的幅度可以完全涵纳的。
在《无间道I》当中,以一种单纯但有效的双线交错与对应来推进故事。
「曾志伟—刘德华」的黑道空间,以及「黄秋生—梁朝伟」的白道空间,两者之间形成简洁的奏鸣与对位;在这个架构之下,黑白之间交互「卧底」所产生的角色内在心理与外在情绪张力,则将这两条线绞在一起,并且越绷越紧,终致陷入一个无间地狱的境地。
从《无间道》与《无间行者》的对比中看电影的中国价值观

从《无间道》与《无间行者》的对比中看电影的中国价值观【摘要】在《无间道》与《无间行者》这两部电影中,通过对比可以看到不同的中国价值观在电影中的体现。
在角色形象与道德价值观方面,《无间道》呈现了黑白分明的对立,强调了忠诚与叛逆的冲突,而《无间行者》则更加强调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的模糊性。
情节设置与家庭观念在两部电影中也呈现出差异,前者强调个人命运的宿命感,后者更注重家庭关系的纽带作用。
影片风格与反腐倡廉在两部电影中也有所体现,其中《无间行者》更具有引发观众对腐败问题的思考。
通过这些对比,可以看到中国价值观在电影中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给予观众的启示也更加多元化。
中国电影在全球影响力的展示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关键词】中国价值观、电影比较、《无间道》、《无间行者》、角色形象、道德价值观、情节设置、家庭观念、影片风格、反腐倡廉、社会现实反映、审美取向、文化认同、观众启示、全球影响力、结论1. 引言1.1 概述《无间道》与《无间行者》是两部备受关注的经典电影作品,其中展现了不同的中国价值观。
这两部电影分别展示了犯罪世界和警察世界的残酷与辛苦。
通过对比分析这两部电影,可以更清晰地看到电影中所体现的中国价值观。
在电影中,角色形象与道德价值观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反映了道德观念在中国文化中的根深蒂固。
情节设置与家庭观念也是两部电影中值得探讨的部分,展现了中国人注重家庭和亲情的传统价值观。
影片风格与反腐倡廉则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公正与正义的追求。
在社会现实反映方面,电影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和发展。
审美取向与文化认同则反映了中国观众对电影的审美标准和文化认同。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电影中体现的中国价值观,以及这些价值观对观众的启示和中国电影在全球影响力中的位置。
1.2 背景《无间道》与《无间行者》是两部备受瞩目的中国电影,它们在影片中展现了不同的中国价值观。
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中国电影界正逐渐塑造自己独有的审美标准和道德观念。
《无间道》的黑白之道

《无间道》的黑白之道电影是一种艺术形式,它以影像的方式将故事呈现给观众。
而《无间道》作为一部经典的黑帮题材电影,以其独特的黑白之道,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触动心灵的观影体验。
首先,从影片的黑白之道来看,《无间道》采用了黑白对比的手法,将故事情节和角色的心理状态进行了巧妙的呼应。
黑色代表着黑帮的阴暗和残忍,白色则象征着正义和纯洁。
影片中的黑白对比不仅体现在镜头的色调上,更体现在人物的性格和行为上。
无论是警察还是黑帮,他们都有着自己的黑暗面和光明面。
这种黑白之道的呈现,使得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断思考和探索人性的复杂性,引发了对善恶边界的思考。
其次,影片通过对黑帮与警察之间的角力和交锋,展现了一个道德与法律的冲突。
在黑帮中,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甚至不惜背叛和牺牲他人。
而警察则代表了法律和正义,他们为了维护社会的秩序和公平,不惜一切代价。
这种道德与法律的对立,让观众深思:在一个黑暗的社会中,道德和法律是否能够真正维护人们的正义和公平?同时,影片还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展现了黑帮与警察之间的相似性。
在影片中,潜伏在黑帮中的警察陷入了道德的困境,他们不得不在黑白之间寻找平衡点。
而黑帮中的人物也有着自己的善良和情感,他们并非完全堕落。
这种人物形象的塑造,使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了对人性的思考:一个人是否真的可以完全被定义为黑帮或者警察?他们是否都有着自己的黑暗和光明?此外,影片还通过对空间的运用,营造了一种紧张和压抑的氛围。
无论是黑帮的老巢还是警察的办公室,都充满了一种黑暗和封闭的感觉。
这种空间的限制,使得人物的行动和思想都受到了压抑和束缚。
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禁感叹:在这样一个黑暗的环境中,人们如何保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总的来说,《无间道》以其独特的黑白之道,给观众带来了一场思想的盛宴。
通过黑白的对比、道德与法律的冲突、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空间的运用,影片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黑暗面。
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仅仅是被故事所吸引,更是被思考所触动。
《无间道》系列电影的悲剧美学分析

“ 无 问”二字 ,出 自 《 法华 经 》 《 俱 舍论 》 《 玄应音义 》等佛 经 ,是佛 教术 语 。 “ 无 间地狱 ”是佛 教故 事中 的八大地 狱之
一
回应 是 : “ 你想我怎么样?天天提醒 自己 : 我 是警 察。做梦 的 时候说 , ‘ 放下枪 ,我是警察 !… 这就 着眼于身份认 同的 问
的不确定性 ,使得香港人 当时充满 了迷茫和不知所措 ,在大量
人物 的悲剧 ,展现整个 社会的悲剧 ,呈现 出整个时代背景 的悲
剧 。电影 中的主要 人物有刘德华饰演 的刘健明 、梁朝伟饰演 的
陈永仁 、黄秋生饰演 的黄警官 、曾志伟饰演的韩琛 。
现代丑 化的社 会现 实造成 的异化 与孤 立 的心 灵所衍 生 的
一
却要 给黑帮老大提供密报 。而影 片的背景 就设 定在香港九七前
后 ,那段时期 ,大量香港人 因对 内地 的恐 惧而移民 国外 ,留下 的人对于 自己的身份有不 同的概念 ,有 的觉得 自己是香港人 , 有的觉得 自己是英 国人 ,还有 的认 为 自己是中国人 。对于身份
、
人物 的身 份 迷 失 在 整个 系列 电影 中 ,所有 的角色 都是 小人物 ,导演 用小
,
的影视 片中都有体现 , 如 《 岁月神偷 》、 《 甜蜜蜜 》等。 而刘健明身份的无法认 同又与弗洛伊德的 “ 本我 ”、 “ 自
我”、 “ 超我 ”相关 。 “ 本 我 ”是最本 原 的一种 本能 冲动 ,
心理 悲剧 ,叙 述两个或多个主角承受一个 同样 的悲剧 。刘健 明 和陈永 都是卧底 ,但他们代表着不 同的利益集 团 ,刘健 明是 黑帮安插 在警察厅 的卧底 ,而陈永仁是警察安插在 黑帮中的卧 底。他们 二人正像 刘健明的妻子Ma r y / J  ̄ 说 中的主人 翁一样 ,一 个人有二十八种性格 ,他每天起床就 自己跟 自己演 戏 ,演得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比较中看艺术——浅析《无间道》的艺术价值体现班级:09级广告学二班学号:09070219 姓名:欧阳纯看完港版《无间道》以及美版《无间道风云》之后,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哪个版本的艺术性更强,更富有价值。
不得不说,我更加倾向于港版《无间道》。
在我看来,无论是在影片的文学艺术、语言艺术、表现技法、气质、风格、寓意等方面,还是在影片的故事情节、细节、人物塑造等方面,《无间道》都比《无间道风云》更胜一筹。
或许这只是出于我个人的喜好,但细细比较之后,我们就能看出差别,因为《无间道》的艺术价值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其本身就存在的。
下面就让我们来细细品味一下《无间道》的艺术性!《无间道》片名的艺术性“无间”指无间地狱,据说,被打入无间地狱的,都是罪大恶极的人。
他们在无间地狱之中,永远没有任何解脱的希望,除了受苦之外,绝无其他感受。
无间地狱极大,广漠无间,打入地狱的阴魂,无法脱出,永远在地狱中受苦,作为生前穷凶极恶的报应。
传说中这里的无间有五种,第一个叫“时无间”,意思是时间是没有间断的,也就是日夜受罪,从来没有停止的时候。
第二个是“空无间”,也就是说受刑的时间无间断,空间一样没有间断,不能由谁来替代你的,只有你一个人从头到尾受罪。
第三个,是“罪器无间”,也就是刑罚的器具没有间断,不停用各式各样的刑具用刑。
第四个叫做“平等无间”,是指无论男女,不管你前世是什么身份,同样平等无间,都是平等的,同样要受刑。
第五个叫“生死无间”,是说不要以为死了就不再受刑。
本片以“无间道”作为片名,显然寓意深刻。
两个身份都本不该属于自己的人,他们几乎生活在一个类似无间地狱的环境里,做梦都怕别人拆穿自己的身份。
这个世界里,到底什么才是生活的道理、做人的道理,角色的茫然也就是编导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
进入无间地狱是没有轮回的,只有永远受苦,但片中的两位主角却在寻求轮回。
《无间道》中结尾“佛曰:受身无间者永远不死,寿长乃无间地狱中之大劫”。
其中“无间”就是不间断,永无止境是受苦,那些卧底,整天做的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了,他们进入了一个无间道,每天都很痛苦,不断的受到心灵的折磨。
《无间道》结尾处的留白,令刘健明(刘德华饰)逃脱罪名,令观众忍不住对其后来的命运浮想联翩。
而他的结局也正好映证了第五种无间“生死无间”,虽然最后他没死,但是他之后所要面临的煎熬只能由自己承受,让他继续活着,受尽折磨,掩盖自己是坏人的事实,想做好人,还要蒙骗Mary蒙骗自己,他这样行尸走肉般活着不是很痛苦吗?用他凸显无间道的主题,要让他比死还难受,这才是最大的惩罚。
而《无间道风云》最后结局是让迪格兰那个尖酸刻薄的上司为死去的同事报了一剑之仇,埋伏在科林﹒苏利文家一枪结果了他,然后戛然而止,不留任何余地,这感觉就与“无间”这个片名背道而驰了。
《无间道》的气质及风格的艺术性港版《无间道》的故事固然有新意,但更让影片脱颖而出的,是由摄影、剪辑、音乐等技术层面和表演层面交织而成风格化的叙事方式。
那是一种和香港这个城市所特有的洗练、时尚而又迷离的气质。
正是这种气质,让本该雄浑激烈的类型片,带上了沉静优雅的文艺风格,不由令人眼前一亮。
《无间道》是浪漫的,是紧张的,是内敛的,是扣人心弦的。
不论镜头对准的是高级警员,还是街头混混,那种魅力之都的精英气氛,都给人一种干净清爽的感觉。
无论是刘健明内心的欲望,还是陈永仁那逝去的爱;无论是黄Sir对永仁的爱护,还是韩琛对健明的算计,一切都是在隐讳的状态下进行,反而能勾动观众敏感的心弦,势均力敌的架势,营造出特殊的紧张氛围。
配以舒缓精致的摄影,这种氛围又被文艺化,从而使全片散发出东方情调特有的淡雅醇和风味。
刘健明枪杀韩琛的一场戏,韩琛仓皇逃窜,一边逃一边打电话求助。
空旷的停车场里响起了手机铃声。
刘健明面带得意而又阴险的微笑,缓缓走来,手握着枪。
韩琛先是惊讶,很快领悟过来。
停车场里一声枪响,韩琛倒在地上。
没有一句台词,但你分明感到了人物表演的张力和感染力。
而《无间道风云》则是令人浮躁的,粗俗的,奔放的,暴力的。
看得人咬牙切齿,心情不能沉静下来,没办法体验角色的内心感觉,想要的,只是挥拳攻击。
这里的警察也很少西装革履或制服笔挺,休闲懒散的风格使剧中人物看起来很家常。
黑帮老大的霸气,不仅写在弗兰克的脸上,还存在于他的每一段话和每一个举手投足当中。
其中各种感情的表达,也是很直观热烈的。
美版是偏私宠幸的。
这个偏爱和宠幸的对象就是弗兰克。
老杰克饰演的黑帮老大弗兰克,一举突破了港版中四分之一不到的戏份,不仅超越对手警察组长很多,甚至凌驾于两位卧底角色之上,成为美版中的灵魂人物。
如此一来,美版的重点,就偏离了港版中警匪双方的斗智斗力,而变成一力刻画一个黑帮老大的声威以及由此给相关人等带来的命运转折。
相比刘健明杀韩琛这场戏,在厂房里,弗兰克打电话求助,听到了手机铃声,科林从一辆挖掘机后走出了,两个人相互质问,再相互开枪,很不果断,犹犹豫豫。
如果说原版《无间道》是收敛的精良风格,那么美版的《无间道风云》完全成为张扬的粗犷风格,单听那些人物大量充满哲理的台词和无数花样翻新的粗口,都让人们体会到来自最底层生活的粗砾原味。
所有在原版中那些哀伤动情的原声音乐全部让摇滚乐所替代,港版《无间道》营造的情境全部被打破,它所需要的就是金属质地的残酷和冰冷,在压抑和无望中统统堕落到深渊。
《无间道》文化内涵及文学艺术性在文化内涵方面,港版《无间道》是一部颇具哲学思考的电影,他通过错位的两个人之间的较量,探究的是正义或非正义在人内心中的较量和挣扎,就好象观众在拷问自己的良心,在这样的悖论中背受折磨,给我们留下震撼和思考,以至于续集不断在诠释着他们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所以,在港版《无间道》中,不需要探究角色的过去的背景,他只是想表达错位的两个人之间的较量,把我们内心深处的良知的折磨外化成两个“卧底”较量,电影更强调他们的内心和良知,“我是警察!”“谁知道!”这样的对话本身就非常震撼!而让刘健明生存下来,则正是要表达让他在人间倍受煎熬的无间状态。
电影的内涵达到这样的高度,也反映出中国文化中“哲学思辩”的强势和厚重。
就象中国古代的哲学家的思想一样独到而深刻。
从文学性来说,神谕的象征体系中,从一个层次向另一个层次跃进时,必须经受水深火热的磨难。
《无间道》正符合,而《无间道风云》无论怎么看,它的结局也无法阐释这一象征体系。
我认为《无间道》较之《无间行者》更接近典范,倒也无所谓高下,只是一个喜欢而已,就像比起后者那节奏明快、旋律激昂的电子配乐,到底还是蔡琴那一句天籁般的“是谁在敲打我窗……”更能敲开我心扉。
《无间道》表现技法的艺术性在表现技法方面,《无间道风云》也不及《无间道》。
举几个很典型的例子:在《无间道风云》中,跟陈永仁亦师亦友的黄志诚被分化成了两个人。
一个老好人奎楠,总是在劝架;一个是迪洛南,永远在跟威廉干架。
这样一来,原版电影中间的内涵便被淡化了许多。
第一个方面,男人的友谊在很多时候是用拳头表现出来的,比如说在见面的时候打对方胸口一拳,或者用了拍一下对方的肩膀。
所以当刚刚被抢白过的黄志诚说出:“二十五号是你生日嘛!臭小子!”的时候,我们都会为男人之间的情谊会心的一笑。
而奎楠的感觉就是威廉的老妈子,威廉有了麻烦就会找他,他会像一个妈妈一样处理好一切。
很温暖但是缺少了很多东西。
至于迪洛南,在影片十分之九的部分,我都觉得他是威廉的敌人,一个警局中明处的敌人,跟卧底苏利文相呼应。
第二个方面,也是我觉得特别不能接受的一个方面,就是对奎楠之死的处理。
港版《无间道》中对黄志诚之死的表现可谓经典,但是相比之下,《无间行者》就差得太多。
《无间道》中,陈永仁从天台上下来,搭出租车绕道大厦正门,下车,刚刚转身要进门,黄志诚的尸体“啪”的一声砸在出租车上面。
霎时两人过去相处一幕幕重现,配上感伤配乐,这震撼的一幕肯定感动了很多观众,感觉与电影中陈永仁感同身受的。
但是在《无间道风云》里,奎楠一个美丽而潇洒的自由落体镜头,这个镜头完全破坏了整个段落的紧张感和悬念。
当奎楠砸在比利面前的地上的时候,唯一令人有些许意外的,就是他的血溅得比利一身都是,仅此而已。
或许是因为我们先前看过《无间道》电影,知道了这一个桥段的来龙去脉,但是,当我再看《无间道》的时候,无论多少次,那种震撼依然还在。
这就说明了,只不仅仅是心理上的一种惊吓,而是真正情感上的一种撼动。
而《无间道风云》没有给我,或者说,给不了我。
《无间道》语言的艺术性港版《无间道》中有一段经典的对白:“‘给我一个机会’‘怎么给你机会’‘我以前没一个选择,现在我想做一个好人’‘好,跟法官说,看他让不让你做好人’‘那就是要我死’‘对不起,我是警察’‘谁知道’”。
无论是表情还是对白,给人的感觉是里面的角色都是“神”——无论遇到多么重大的变故也能处乱不惊,无论多么气愤对白也是艺术性的。
而美版《无间道风云》的这段对白确实这样的:“‘我们只有一个是警察,你明白吗,比利?没人知道!’‘你他妈闭嘴!’‘我是马赛诸塞警察局警官,你他妈算什么?’”让人觉得剧中人物和我们平常人没什么两样,一着急也上手,一说话也骂人,突然发生枪击也惊讶,没得任何艺术美感可言。
《无间道》中韩琛还有句经典的台词:“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这是出于一种对宿命的无奈,同时也对“无间”这个主题进行了升华。
《无间道风云》中弗兰克说:“你要么当警察要么当罪犯,但当你面对一支上了膛的枪时,这两者有什么区别?”这就是自诩霸道的强硬,除了体现他的心狠手辣还有什么呢?《无间道》人物塑造的艺术性港版的精髓在于反应了两个不同的卧底挣扎不属于自己的道路上,内心犹如受无间炼狱折磨之苦。
这的确是港版的高明之处,将人物的精神世界刻画得入木三分。
但是美版呢?一句类似“我想做个好人”的句子都没有,坏人就是坏人。
弗兰克说:“你要么当警察要么当罪犯,但当你面对一支上了膛的枪时,这两者有什么区别?”他根本无意阐述那个做好人做坏人的观念,在他眼里,警察和罪犯哪里有什么区别呢?美版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黑白不分,弱肉强食的世界。
黑帮心狠手辣,警察也粗暴凶狠,一切都服从于强者为王的生存定律。
周围依旧是“穷街漏巷”,人与人之间也如“好家伙”中充满了利用和不信任。
而且美版里面弱化了港版里黄志诚的角色,将重心放到黑帮老大一边,不再是原来的平行叙事。
刘健明的角色很复杂,他要做个好人,他杀掉韩琛是因为他厌倦了“是个好人,却做错事”,也许还有对害死了黄sir的内疚。
他想彻底洗“白”,和“黑”做个了断,从这方面看,他又有点天真——他不是反派,只是有点无奈。
科林的目的倒是一直很简单。
他干掉弗兰克是因为他害怕,他可不是夜神月同学,自己查自己的游戏早晚要玩砸,弗兰克和FBI丝丝缕缕的关联更催他尽快下手。
他并不想要解脱安宁,因为他根本也没有负罪内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