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写作说明的顺序学案设计-附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第二单元写作《说明的顺序》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第二单元写作《说明的顺序》教学设计
手机已经成我们生活不会回避的一份子。苹果手机的创立者乔布斯的逝世,让许多人感到深深的遗憾与惋惜,但他留下的“苹果”却是让世人有所感触的。可现在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不热衷于自己的事业,不为梦想去努力,岂不是浪费了满腔的热血,虚度了美好的年华。俗话说,玩物丧志,丢失了自己的野心,辜负了曾受的苦。在各种场合都能随意见到低头族,他们大多都戴着厚厚的镜片,面色肌黄,没有手机就不安,就烦躁,这逐渐成为新时代的一个特征,像恶性肿瘤一样肆意的扩大发展。
在实际写作指导的时候,不刻板强调事理说明文这一文体,特别冲动,然后才是选择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写作要求)。
【习作指导】
文题1:校园的一角、广场扫描、乡村一瞥
指导策略:三个主题选择其一,练习用思维导图或提纲的方式,学生先交流行文思路,然后再进行评议。
不同点:
《大自然的语言》四部分内容之间是按照逻辑顺序安排的。当然,本课生动传神的语言运用也是说明文写作的典范,例如文章开头用了“苏醒”“次第”“翩然归来”“簌簌”等词语,典雅、简练和生动,尤其是第2段一句四字和拟人手法的运用,把大自然丰富的物候写活了,这种语言,大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属于地球科学范畴,内容上相互关联,说明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两篇文章逻辑严谨,风趣幽默,以论证为主说理充分,每一个科学的心得发现会引起新的思考,综合不同领域的科学知识,是运用科学发现互相佐证来进行科学研究的杰作。
不过如果能巧妙的借用这个原理,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足球场上,“香蕉球”就不是“听话的足球”,而是运动场上精准的科学了。(指导教师:郑宝琴)
【学生例文】
手机,手机!
陕西平利城关初中八年级12班胡雅妮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说明的顺序》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说明的顺序》教学设计

说明的顺序》教学设计[课前写作]一、布置作文题目及要求:设置情境:“中国最美校园”评选小组要来了解我们学校,请同学们向考察的专家们提交一份文稿, 介绍我们美丽的学校,可以从学校的发展、教学楼的构架、学校建筑的功用及设置的原因等方面来介绍。

要求: 1.合理运用一种或多种说明顺序; 2。

字数400字左右。

二、发现问题,确立教学目标收到学生的作文,我发现很多学生的说明文写作在说明顺序的运用上有很多的欠缺之处. 例如时间顺序的运用, 只是一味的堆砌时间词,跟记流水账没有什么两样.空间顺序的运用,不会运用方位词,一个“那里”可以同时指代很多地方,让我看的云里雾里.逻辑顺序的运用,大多是“因果式”的结构,很少有变化,文章的结构和布局过于呆板。

所以,本次作文教学的目标就定为如何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来建构文本。

三、分析问题,学生对比已学过的课文修改习作。

从课本中找到说明文的范文片段, 在范文运用到说明顺序的地方, 让学生体悟出相应的写作技法,重新修改习作.预设:1.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

《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 ,大约建成于公元282 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

4 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两千年来,我国修建了无数的石拱桥。

……1961年,云南省建成可一座世界最长的独拱石桥,名叫“长虹大桥” 。

在传统的石拱桥的基础上,我们还造了大量的钢筋混凝土拱桥,其中“双曲拱桥"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新创造,是世界上所仅有的。

——《中国石拱桥》时间词语的运用技巧,善于用灵活多变的时间词,而不是简单的记录时间。

2.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 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 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 ……,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写作《说明的顺序》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写作《说明的顺序》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写作《说明的顺序》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的写作《说明的顺序》是本册教材中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说明文的顺序,学会如何合理安排文章结构,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说明文的过程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写作基础,但对说明文的顺序安排仍存在一定的困惑。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希望能够解决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对说明文顺序的掌握问题,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顺序,掌握说明文的基本写作方法。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使文章结构更加合理、条理更加清晰。

四. 教学重难点1.说明文顺序的理解和运用。

2.如何合理安排文章结构,使文章层次分明。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实例,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说明文的顺序。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3.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教案: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3.课件:教学幻灯片,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实例。

4.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说明文顺序的定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呈现(10分钟)讲解说明文的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顺序的特点和运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说明文题材,尝试运用所学顺序进行写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其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通过这种方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说明文顺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说明文顺序在各个领域的运用。

人教版(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说明的顺序》教案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说明的顺序》教案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说明的顺序》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说明的顺序》是人教版(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的一篇文章,主要讲述了说明文的特点以及说明的顺序。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结构,掌握说明的顺序,并能够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说明文的概念和特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说明的顺序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掌握说明的顺序。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说明文的特点,掌握说明的顺序,并能够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说明文的兴趣,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说明文的特点,掌握说明的顺序。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将说明的顺序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说明的顺序。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文章案例,让学生明白说明的顺序在实际写作中的运用。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收集一些说明文的文章,用于案例分析。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案例文章和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说明文的顺序的重要性。

例如,展示一幅画,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描述画中的内容。

2.呈现(15分钟)展示一篇说明文,要求学生阅读并分析文章中的说明顺序。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思考作者是如何安排内容的顺序的。

3.操练(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篇说明文进行分析。

要求学生找出文章中的说明顺序,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来表达。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适当的提示和帮助。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组学生的分析结果,进行讲解和点评。

人教版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 说明的顺序教案(7)

人教版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  说明的顺序教案(7)

大雁归来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并积累“缄默、喧嚷、弥漫、目空一切”等词语。

2.注意作者的观察角度和说明方法,了解雁群的生活习性,理解本文主旨。

3.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揣摩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1.课前安排学生预习课文,查找并了解大雁的相关知识。

2.引导学生注意文中对雁群生活习性的观察和说明,学会赏析作者的抒情笔法,感受其中强烈的文学色彩。

3.通过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享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加深对文章内容、主题、情感的理解及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激发珍爱野生动物的感情,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积累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富有文学色彩的说明文语言特色,把握作者对说明对象的观察和说明方法,体会文中的抒情笔调,感受作者的浪漫情怀和环保理念。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课件展示文字:一月,积雪融化,可以追逐臭鼬的足迹,在无冠山雀的身上找脚环……二月,开辟菜园,劈开一根有八十多岁、被雷击倒的栎树,生火取暖……四月,贫瘠的农场有时会遭遇春洪的袭击,葶苈(tíng lì)开遍小洲,还可以观看雄山鹬的空中舞蹈……五月,聆听从阿根廷归来的高地鸻(hèng)的飞行之歌……六月,到深潭游泳,在溪边钓鳟鱼……师生抢读大屏幕上的文段。

同学们看,这些文字有点像咱们平时写的什么?(学生:日记)这其实就是观察月记,是美国环保主义者利奥波德所著《沙乡年鉴》的一小部分(板书书名)。

大家再看这段文字,发现什么问题没有?(学生:少了三月)为何单单少了三月?因为三月大雁归来了。

(板书课题)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生态学家,被称作美国新保护活动的“先知”“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

他同时又是一个观察家,一个敏锐的思想家,一个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 写作 说明的顺序》赛课导学案_23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  写作  说明的顺序》赛课导学案_23

《说明的顺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说明文写作的一些基本顺序。

2.理解说明顺序的安排取决于说明对象的特征,并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3.学以致用,在言之有物的基础上做到言之有序。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说明文写作的基本顺序。

2、学以致用,在言之有物的基础上做到言之有序。

三、教学设备:多媒体授课。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学》中强调先以修身为本,而后天下平。

而李煜在《相见欢》中写道“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可见当时他思绪混乱,没有条理顺序,各种滋味皆在心头,内心痛苦不堪。

由此可见,顺序的重要性,下面我们一起学习本文《说明的顺序》。

(二)、温故知新:上个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说明文,说明文介绍事物或阐明事理,目的都在于让人获得知识。

如何才能把知识讲得清楚呢?首先,我们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其次,运用说明方法;最后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三)、讲授新知: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1、时间顺序,就是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的过程。

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

以法布尔的《蝉》为例。

2、空间顺序,就是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

以《梦回繁华》为例。

3、逻辑顺序,是介绍事理时通常采用的顺序,具体地说,有先总说后分说、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概括到具体,或由特点到用途,或由整体到局部一一介绍说明。

不管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器物等,还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都适用于以逻辑顺序来说明。

以《大自然的语言》为例。

4、提醒学生注意:合理的说明顺序应该符合认识规律,应根据事物本身的条理和其固有的特征灵活安排。

所以,要采用哪种说明顺序不是随意安排的,而是要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灵活选择。

2024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说明的顺序》教案设计新人教版

2024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说明的顺序》教案设计新人教版
例:请根据以下题目,写一篇说明文,运用所学的顺序技巧。
题目:请介绍一下你最近参观的一个博物馆,并说明你为什么对这个博物馆感兴趣。
答案:最近我参观了一个博物馆,它是我所在城市的一个著名博物馆,馆内收藏了大量的艺术品和文物。我对这个博物馆感兴趣的原因有几个方面。首先,这个博物馆的展品非常丰富多样,涵盖了各个时期和各种类型的艺术品,让我能够全面了解艺术的发展历程。其次,博物馆的布局和设计非常人性化,展览空间宽敞明亮,让观众能够舒适地欣赏艺术品。最后,博物馆还提供了许多互动展览和教育活动,让我在参观过程中不仅能够欣赏艺术,还能够学习和参与。这次参观让我对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也让我更加热爱这个博物馆。
句子:这家餐厅的环境非常优雅,装修简约大气,服务员态度热情周到,是非常适合朋友聚会的地方。
答案:正确。这个句子中的说明文的顺序是合理的,因为首先描述了餐厅的环境,然后是装修风格,接着是服务员的态度,最后是餐厅的适用场合,这样的顺序使得句子内容清晰、有条理。
2.选择题:从给出的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来完成句子或段落,或选择最合适的顺序。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经验相联系,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实践练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说明文的写作技巧,提高他们的语文写作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特别是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学习《说明的顺序》,学生将能够:
1.理解并运用说明文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4.改写题:将句子或段落进行改写,以符合说明文的顺序要求。
例:请将以下句子进行改写,使其符合说明文的顺序要求。
句子:这家餐厅的环境非常优雅,装修简约大气,服务员态度热情周到,是非常适合朋友聚会的地方。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写作[教学设计]说明的顺序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写作[教学设计]说明的顺序

第二单元写作说明的顺序教学目标1.结合写作知识短文以及学习过的说明文,了解说明顺序的种类。

2.在写作中能够根据说明对象的特征,确定说明内容,安排适合的说明顺序。

3.学会仔细观察社会生活,查找相关资料,整合相关信息,培养科学严谨的表达习惯和负责任的写作态度。

教学重点1.了解说明顺序的种类。

2.在写作中能够根据说明对象的特征,确定说明内容,安排适合的说明顺序。

教学难点在写作中能够根据说明对象的特征,确定说明内容,安排适合的说明顺序。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一位同学兴致勃勃地向其他同学介绍他参观故宫的情景。

说了东路、西路、外东路、外西路怎么拐弯怎么走,以及路上的一些建筑……结果越说越乱,可同学们还是没有听听明白故宫是什么样子。

你们知道这位同学没有将故宫介绍清楚的原因吗?新知探究一、写作指导【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中说明文的相关知识。

介绍事物或阐明事理的说明文,目的都在于让人获得知识。

引导学生学习把知识讲得清楚明白,除了需要准确抓住事物的特征,讲究说明方法,还要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教师先引导学生注意说明顺序的重要性——在对一个事物(事理)进行说明的时候,要理清顺序,确定先说什么,后说什么。

教师接着引导学生关注常用的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结合学过的课文对这三种说明顺序进行介绍。

先介绍说明顺序的用法,再指导学生根据提示语判断所用的说明方法。

如逻辑顺序学生理解起来存在困难,教师可以多列举几个例子引导学生加深认识。

1.《苏州园林》在介绍苏州园林特点时,采用了先总说后分说的逻辑顺序。

《留园》节选:留园全园分为四个部分,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水、庭园四种不同的景色:中部以水景见长,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东部以曲院回廊的建筑取胜……;北部具农村风光,并有新辟盆景园;西区则是全园最高处,有野趣,以假山为奇,土石相间,堆砌自然。

同是介绍园林,为什么一篇文章采用逻辑顺序,另一篇采用空间顺序?教师引导学生从分析《苏州园林》和《留园》节选的说明对象进行考虑,二者虽然都是在写园林,但是侧重点不同。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写作说明的顺序教案 (1)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写作说明的顺序教案 (1)

写作说明的顺序1。

结合写作知识短文以及学习过的说明文,了解说明顺序的种类。

2。

在写作中能够根据说明对象的特征,确定说明内容,安排适合的说明顺序。

3。

学会仔细观察社会生活,查找相关资料,整合相关信息,培养科学严谨的表达习惯和负责任的写作态度。

2课时第1课时1.结合写作知识短文以及学习过的说明文,了解说明顺序的种类。

2。

在写作中能够根据说明对象的特征,确定说明内容,安排适合的说明顺序。

一、问题导入寒假,小明同学去北京故宫游览了一番,他自觉收获很多,有很多想跟大家分享的内容。

请你帮他出个主意:他怎样安排想说的内容,才能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明白?(生讨论后回答,师点评)学生可能的疑问有:他想说的内容是什么—-如果是介绍故宫,就用空间顺序;如果是介绍这次故宫之旅,就用时间顺序;如果是介绍故宫的某项艺术成就,那可以用逻辑顺序。

师:写好说明文,安排好说明的顺序,能够使文章的条理更加清晰,也能够让读者准确把握事物或事理本身的特征。

采用怎样的说明顺序,一方面需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以及说明内容的侧重点来决定,另一方面还可以根据读者对说明对象的认识规律来安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在说明文中安排好说明的顺序。

(板书:说明的顺序)【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导入,让学生对安排说明顺序的条件和必要性有所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对本次写作课内容的参与意识与积极性。

二、重温说明顺序1.范文引路我们在学习过的说明文中找几段话出来,分析归纳说明顺序的类别。

片段一: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生阅读显示的内容,小组讨论交流后,全班交流)预设这段话按一年四季的时间顺序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的四季物候现象。

2024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说明的顺序》教案设计新人教版

2024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说明的顺序》教案设计新人教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说明文顺序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说明文顺序的定义、作用和常见的顺序类型等。
强调说明文顺序在写作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运用说明文顺序来提高文章的条理性。
板书设计:
- 说明文顺序实际应用注意事项
- 说明文顺序练习与提高方法
八、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1. 说明文顺序的定义和作用:说明文顺序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根据事物的特点、性质和规律,有意识地安排材料和论述的次序。其作用是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便于读者理解,提高文章的说服力和阅读价值。
2. 常见说明文顺序类型: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时间顺序是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进行论述,空间顺序是按照事物空间的分布或结构进行论述,逻辑顺序是按照事物内在的逻辑关系进行论述。
- 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便于读者理解;
- 有助于作者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 提高文章的说服力和阅读价值。
7. 说明文顺序的运用:
- 结合事物的特点和规律,选择合适的顺序类型;
- 注意顺序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 在写作过程中,适时调整顺序,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8. 说明文顺序的判断与分析:
- 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说明文顺序的应用的短文,以巩固学习效果。
六、知识点梳理
1. 说明文顺序的定义:说明文顺序是指在写作过程中,作者根据事物的特点、性质和规律,有意识地安排材料和论述的次序。说明文顺序有助于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观点。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说明的顺序》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说明的顺序》教案设计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说明的顺序》教案核心素养1.能够理解合理安排说明顺序的含义及作用。

2.能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3.语言表达讲究分寸,用语准确,并力求多样化。

【新课导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顺序很重要。

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如果安排得当,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样,在写作中,当我们要把一个事物的外观、结构、布局写清楚,要把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写得详细又不累赘,或者是要说明事物的制作过程时,我们必须要考虑的一点就是如何合理地安排说明的顺序。

【技法点拨】合理的说明顺序能够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

在说明文中确立说明顺序很重要,或用时间顺序,或用空间顺序,或用逻辑顺序,还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1.说明顺序的分类:(1)时间顺序:指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

多用于介绍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制作工序等。

比如法布尔的《蝉》一文中介绍蝉卵孵化为幼虫到蜕皮再到钻入土中的过程,就采用了时间顺序。

标志性词语:一般运用表示时间或先后的标志性词语。

过程明晰,线索清楚,纵向排列明确有序。

(2)空间顺序:即按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来说明。

一般有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中间到两边等,常用于介绍建筑物或物品。

比如《梦回繁华》一文中对《清明上河图》画面内容的介绍,就采用了空间顺序。

标志性词语:运用表示方位的词语,如“东”“西”“南”“北”“里”“外”“左”“右”等。

(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及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

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分别做出说明。

这种说明顺序一般运用于事理说明文中。

比如《苏州园林》一文中先总说苏州园林的特点,然后从四个角度加以分说;又如《恐龙无处不有》一文中用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这一事实佐证“板块构造”理论,就采用了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序标志性词语:使用“首先”“其次”“再次”等表示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的词语。

第二单元写作《说明的顺序》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写作《说明的顺序》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说明的顺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梳理文章脉络,理清说明顺序。

2、能运用恰当的说明顺序,写一段说明文字。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二、介绍说明顺序说明的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包括发展顺序)、事理顺序(逻辑顺序)等。

(1)时间顺序:以事物发展变化的时间先后为序。

如:事物历史发展、生物从小到大等。

抓表时间的词语。

如,年代:古→今;季节:春→冬……(2)空间顺序:以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为序。

一般用于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如:园林、建筑物、工艺品等。

抓表方位的词语。

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总体到部分等等,依次说明。

(3)逻辑顺序:以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为序。

抓思维的规律。

逻辑顺序通常包括: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等等。

理清顺序应关注一些起关键作用的关联词,如“总”“因为(由于)… 所以”“首先…其次…再次”等。

三、分析本单元课文的说明顺序1、《中国石拱桥》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逻辑顺序)2、《苏州园林》总说苏州园林的特点→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角落、门窗、色彩(逻辑顺序)3、《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东长安街→进入广场→踏上石道→走到碑前→踏上台阶→平台、碑身、碑顶→浮雕(东南西北)(空间顺序)4、《蝉》幼虫→成虫→卵→成虫(时间顺序)5、《梦回繁华》创作背景→作者概况→画卷特点→画卷具体内容→历史艺术价值(逻辑顺序)四、课堂练习理清下面文段的说明顺序,学生分析并作答。

1、《故宫博物院》2、《中国古代的书籍》3、《一榫一卯总关情》五、学以致用写一段说明文字,用不同的说明顺序,介绍面值100元的人民币。

六、课堂结束语。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写作《说明的顺序》教案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写作《说明的顺序》教案

好说明文,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紧扣主题,引发
生:要注意观察事物及其特征。
学生积极思考,
生:要使用适当的说明方法。
引出写作主题。
生;要让说明的语言简洁明了。
生:要按合理的说明顺序进行说明。
师:好,大家总结得很到位。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其中的一
种:说明的顺序。(板书:说明的顺序)
二、写作形成阶段。
1.回顾经典,感受说明顺序。
大书桌正对窗帘,窗帘下面就是书桌。书桌还算很新,是用黑胡
桃的面板制成的。但书桌上的书却显得很旧,堆成高高的一撂。
书桌后面是我的床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了 LED 闪光灯,加上丰富的拍照应用和随拍随享的玩法,第一次
将手机拍照带入到了“流行”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学生拟写后,教师点评。
②学生拟写后,教师点评。
③教师给出范例。(多媒体展示)
先分项写
床后是我的衣柜,里面的衣服挂得很整齐,只是随着天气的 作,再自由写作
变化而适当更换。床右边就是一堵墙。也就是说,这些东西是靠 或综合写作,有
墙的。大书桌的左边,还有一个小书桌。那是爸爸的专用桌。每 助 于 学 生 在 专
到晚上,我做作业时,爸爸都和我一样完成他的文字工作,他有 项 突 破 的 基 础
里,到站一看全淌水。于是家乡人民总结出一首歌谣:一进宽厂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下第二单元写作《说明的顺序》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下第二单元写作《说明的顺序》教案

写作《说明的顺序》教学设计
(2)把握语言标志,借助一定的词句表明层次和顺序,连接内容,组织材料。

要学会在文章全篇的首尾部分,文中的设问句,过渡句使用能体现说明顺序的词。

时间顺序,多用表时间变化的词语;空间顺序,多用表方位的词语;逻辑顺序则用表逻辑层次的关联词。

(3)分清主次,综合运用,有时一篇文章不仅采用一种说明顺序,而是将几种方式柔和起来,交叉使用几种说明顺序,从而达到说明透彻的效果。

5、选择说明顺序的标准
一篇说明文采用何种说明方法,一般应考虑以下两点:
①与说明对象有关,如果介绍一座建筑物或者景点,我们一般采用的是空间顺序,如果介绍事物的发展过程,我们主要采用时间顺序,如果介绍事物的道理,一般采用的是逻辑顺序,具体采用什么样的说明顺序,要根据说明对象而定。

②与说明对象的特点有关,说明文都是介绍事物和事理的文章,怎样写好一篇说明文,就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来写,用合适的说明顺序有利于凸显说明对象的特点。

二、例文分析
《核舟记》就是按照船体――船头――船尾――船背的空间顺序来写的。

如《中国石拱桥》一文,除了按先古后今的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写作说明的顺序教材分析本单元的课文都是阐释事理的说明文。

八年级学生已学习过说明文,对说明文文体知识已有掌握。

在此基础上进行“说明的顺序”的写作训练很有针对性,利于学生读写结合。

学情分析对于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来说,已掌握了说明文的一些基本说明方法,也能够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学习合理安排说明顺序这一内容的难度不大。

教学过程中,要因势利导,注意让学生把握顺序,认知事物,探究规律。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掌握说明文写作的一些基本顺序。

2.理解说明顺序的安排取决于说明对象的特征,并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3.在言之有物的基础上做到言之有序。

●教学重难点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1课时一、导入在说明事物(事理)的时候,我们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先说什么,后说什么。

这就是说明顺序的问题。

不管是写何种类型的文章,都有一个“言之有序”的问题。

研究说明文的顺序,同样要注意“言之有序”。

可以这样说,“言之有序”的要求,对于写作说明文来说,尤其显得重要。

不管是解说事物,还是阐释事理,倘若文字条理不清,杂乱无章,很难想象能把事物解说清楚、把事理阐释明白。

二、写作指导活动一:阅读写作指导材料第1段,并思考:问题:说明文写作中,对说明顺序有什么要求?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明确:合理的说明顺序要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并且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活动二:阅读写作指导材料第2段,并思考:问题1: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哪几种?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明确: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时间顺序。

即按照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

(2)空间顺序。

即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

(3)逻辑顺序。

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或由概括到具体或由整体到部分等一一介绍说明。

问题2:怎样才能做到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1)认清说明对象,分析说明顺序。

说明对象的特点决定了说明顺序的选择。

有些事物内部构造比较复杂,通常按空间顺序说明,或由前到后,或由上而下,或由外及里,或由中间到四周,或按东西南北方位顺序。

(2)把握语言标志,借助一定的词句表明层次和顺序,连接内容,组织材料。

要学会在文章全篇的首尾部分,每一自然段的首尾部分,文中的设问句、过渡句使用能体现说明顺序的词。

时间顺序多用表时间变化的词语,空间顺序多用表方位的词语,逻辑顺序多用表逻辑层次的关联词等。

(3)分清主次,综合运用。

有时一篇文章不仅采用一种说明顺序,而是将几种方式糅合起来,交叉使用几种说明顺序,从而达到说明透彻的效果。

活动三:辨析说明顺序,体会说明顺序的应用。

指出下面这三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①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

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光与影依然很清晰。

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

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

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

它们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灿烂的阳光,云块四周散发出金黄的光辉。

积云都在上午出现,午后最多,傍晚渐渐消散。

在晴天,我们还会偶见一种高积云。

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

②作为一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上级行政区冠名“襄阳”者断续绵延: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设襄阳郡;三国、晋、隋亦设襄阳郡;北宋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改设襄阳府;元设襄阳路;明、清设襄阳府;民国初设襄阳道:新中国设襄阳专(地)区。

③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

方台两旁有6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

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

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6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学生阅读语段,分析讨论。

学生交流,教师明确:①段文字采用了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说明顺序,说明云的形态是现象,说明云与天气变化的关系是本质。

②段文字采用时间顺序条理清晰地说明了“襄阳”作为行政区域冠名的演变过程,从而充分说明从古至今“襄樊”长期称“襄阳”。

③段文字采用了空间顺序,以朱漆方台和雕金蟠龙为立足点,方位词依次是:正中,上面,背后,两旁;中央,周围,下面。

第2课时根据写作学案,完成本单元的写作实践题目。

板书设计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掌握常用的三种说明顺序,能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2.条理清楚、顺序合理地写一篇说明文。

●教学重难点能顺序合理地写说明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一位去北京参加了夏令营的同学,一回到班上,就兴致勃勃地向同学们介绍他参观故宫的情景。

说了东路、西路、外东路、外西路怎么拐弯怎么走,以及路上的一些建筑……说了许多,越说越乱,急得出汗,同学们还是不明白故宫是什么样子。

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没有掌握好说明顺序。

)由此可见,写作说明文,不但要有明确的中心,而且要有适合文章表达的结构层次,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怎么去写,这样才能让人有所知。

二、明确顺序说明文介绍事物或阐明事理,目的都在于让人获得知识。

如何才能把知识讲得清楚明白呢?除了需要准确抓住事物的特征,讲究说明方法外,还要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合理的说明顺序,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的特征,并且符合人们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规律。

说明文的写作顺序,一般有以下三种:①时间顺序时间顺序就是以事物发展变化的时间先后作为说明顺序。

先发生的先写,后发生的后写,说明的内容与事物的发展过程相一致,显得清晰自然。

②空间顺序空间顺序是按事物的各个构成部分来进行说明的顺序。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构造,而构造总有各个组成部分。

每个组成部分都在一定的方位上占据一定的空间。

说明事物的时候,依据构成部分的顺序来写,或者从外到里,或者从上到下,或者从左到右,或者从前到后……这就是空间顺序,也叫方位顺序。

③逻辑顺序逻辑顺序是根据事物内在联系进行说明的一种顺序。

事物的内在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因果关系、主次关系、现象与本质的关系、一般与特殊的关系等。

采用逻辑顺序,要依据事物的本身特点,要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

对事物进行合理的分类与划分,把同一性质的归纳在一类,概括出特点,才能有条不紊地运用逻辑顺序来作说明。

三、写法指导(1)时间顺序适用于说明发展变化比较明显的事物。

例如,介绍动植物的生长、人的生平经历、社会的发展、工程的进行、某一事物的成因、某一产品的制作过程等。

比如法布尔的《蝉》介绍蝉卵孵化为幼虫到蜕皮再到钻入土中的过程,就采用了时间顺序。

(2)空间顺序适用于说明静止的事物的形状和构造。

例如,介绍一座建筑物、一处园林、一幅图画、一件工艺品等。

比如《梦回繁华》对《清明上河图》画面内容的介绍,就采用了空间顺序。

(3)逻辑顺序适用于说明事物内部各方面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特别是说明事理和具有较多较复杂特性的事物,运用逻辑顺序,更能说清事物的性质特征,揭示各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比如《苏州园林》,先总说苏州园林的特点,然后从四个角度加以分说;又如《恐龙无处不有》,用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这一事实佐证“板块构造”理论,就采用了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序。

总之,具体到写作实践中,采取哪一种顺序,并非一成不变,而是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通常情况下,一篇说明文往往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如:通常情况下,一篇说明文往往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如《中国石拱桥》整体上采用的是从概括到具体的逻辑顺序,而在举桥梁例子的时候,则采用了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

第2课时一、作文训练文题一你有自己特别熟悉、喜欢的小天地吧?比如你自己的房间、你在教室里的座位、校园里的某个角落等。

以“我的小天地”为话题,写一个片段,向别人介绍它。

200字左右。

提示:(1)确定说明对象后,先考虑写哪些内容,然后选择合适的说明顺序。

(2)写作中,注意准确使用方位词,这样能使介绍更加清楚。

文题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顶盒、无线路由器……,我们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层出不穷。

选择一种产品,写一篇文章介绍它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不少于600字。

提示:(1)可以设想一个特定的读者,比如一位长辈,他对你所介绍的产品或技术不太了解,尽量用他能够理解的话进行说明。

(2)为了使行文活泼,也可以采用问答的形式来组织全文,但注意要写成说明文,不要写成叙述类文章。

文题三你生活在城市还是农村?这几年来,你觉得周围的环境有了哪些变化?原因是什么?以“我周围的环境”为话题,写一篇事理说明文,题目自拟。

不少于600字。

提示:(1)确定说明对象,如空气、水质、植被、交通状况等,写出它的变化。

(2)查找相关资料,说明变化的原因。

(3)注意安排好说明顺序。

二、范文赏析笔的家族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虽然每天用笔练字、作文、画画、演算,但是你是否了解笔这一大家族呢?如若不知,那就让我来做点介绍吧!笔的家族历史,恐怕跟我们人类历史一样悠久了。

早在远古时代,人类还过着原始生活时,就出现了第一代笔,它只不过是用树枝、尖石块之类的东西来记数或做记号罢了。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化,笔也不断发展。

于是,在奴隶社会中随着文字的创造,出现了第二代笔:刀笔——用刀在甲骨上刻字记事;石墨笔——用石墨条在石壁上书画记事;有的地方还用树枝作笔蘸着天然有色液汁来书写。

这些笔就是后来铁笔、铅笔、钢笔的前身。

在我国,由于造纸术和油烟制墨术的流传,很自然地出现了第三代笔——毛笔。

人们用兽毛扎成一束,安装在竹管上制成大小不一的毛笔。

按笔头原料的不同,可分羊毫、狼毫等。

直到现在,毛笔仍是书画家不可缺少的爱物,他们用各种毛笔泼洒丹青,绘出一幅幅绚丽的画卷。

有的地方人们用禽类的羽毛将硬端削尖了蘸着有色液汁书写,发展到近代流行于欧洲的鹅毛笔。

随着时代的变迁、科学文化的发展,各种第四代笔应运而生。

从石墨笔演变而来的铅笔,向着经济简便实用发展,除了有软硬粗细之分外,还出现了橡皮头铅笔、活动细芯铅笔。

这种笔为中小学生普遍使用。

鹅毛笔、毛笔由于携带不便,逐渐被现在风靡世界的自来水笔即钢笔所代替。

钢笔是笔的家族中的骄子,它实用、美观、书写流畅、方便,品种与牌号众多,为其他笔种所不及。

在第四代笔的家族中还有粉笔、铁笔、蜡笔、圆珠笔、彩色水笔、软笔以及逐渐普及的电子笔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