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角透视课件
合集下载
素描基础成角透视ppt课件
素描基础
◆透视 ◆解剖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成角透视
• 没有任何一面与画面平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物 体透视。物体的一角与我们正对,倾斜线延长并向 视平线上的左右两点消失,这种透视现象叫“成角 透视”。
• 特点:1.它有两个消失点。2.它的任何一个画面都 不平行于画纸。3 .它只有一条原线。4.竖线永远 是垂直线。
2
3
成角透视作图过程
• 1.先确定视平的位置,找到心点, • 2.再画出2个消失点与视平线相交。
4
3.定线
5
4.两点延长
6
5.画垂直线
7
6.两点延长
8
7.连接正方体
9
3.定线
10
4.两点延长
11
5.画垂直线
12
6.两点延长
13
7.连接立方体
14
作业:
15
成角透视作品欣赏
16
17
18
人物间的透视
• 视频
19
◆透视 ◆解剖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成角透视
• 没有任何一面与画面平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物 体透视。物体的一角与我们正对,倾斜线延长并向 视平线上的左右两点消失,这种透视现象叫“成角 透视”。
• 特点:1.它有两个消失点。2.它的任何一个画面都 不平行于画纸。3 .它只有一条原线。4.竖线永远 是垂直线。
2
3
成角透视作图过程
• 1.先确定视平的位置,找到心点, • 2.再画出2个消失点与视平线相交。
4
3.定线
5
4.两点延长
6
5.画垂直线
7
6.两点延长
8
7.连接正方体
9
3.定线
10
4.两点延长
11
5.画垂直线
12
6.两点延长
13
7.连接立方体
14
作业:
15
成角透视作品欣赏
16
17
18
人物间的透视
• 视频
19
透视学原理成角透视PPT讲稿
角为50度和40度。作图比例为1:30.
成角透视
第四章
V1
M2
CV
M1
D
C’ B’
C
A
B
S
V HL 2 (PL
GL
成角透视
第四章
E
F
G
V1
M2
CV
M1
D
C’ B’
C
A
B
S
V HL 2 (PL
GL
成角透视
第四章
LE F
G
V1
M2
CV
M1
D
C’
B’
K’
C
KA
B
S
V HL 2 (PL
GL
成角透视
第四章
透视学原理成角透视课件
成角透视
第四章
第一节 成角透视及其特点
成角透视
第四章
在透视投影中,凡视线平视,
直线与地面平行,对画面成一定角度
时的透由视于称空成间角物透体视对,画也面称的两角点度透不视同。 形成下述两种透视,以立方体为例。
一、立方体的两个面和两个边棱 与画面都成45度角时消失于距点。此 种透视的特点,是两个距点与心点和 视点的距离都相等,故被称为等角透 视。
成角透视
第四章
成角透视
第四章
CV
M1
V2
(HLPL
D’
B’
C’
B
A 123
C
G
L
S
成角透视
第四章
E
F
HG
4
V1
M2
CV
M1
V2
5
(HLPL
6 D’
B’
C’
成角透视
第四章
V1
M2
CV
M1
D
C’ B’
C
A
B
S
V HL 2 (PL
GL
成角透视
第四章
E
F
G
V1
M2
CV
M1
D
C’ B’
C
A
B
S
V HL 2 (PL
GL
成角透视
第四章
LE F
G
V1
M2
CV
M1
D
C’
B’
K’
C
KA
B
S
V HL 2 (PL
GL
成角透视
第四章
透视学原理成角透视课件
成角透视
第四章
第一节 成角透视及其特点
成角透视
第四章
在透视投影中,凡视线平视,
直线与地面平行,对画面成一定角度
时的透由视于称空成间角物透体视对,画也面称的两角点度透不视同。 形成下述两种透视,以立方体为例。
一、立方体的两个面和两个边棱 与画面都成45度角时消失于距点。此 种透视的特点,是两个距点与心点和 视点的距离都相等,故被称为等角透 视。
成角透视
第四章
成角透视
第四章
CV
M1
V2
(HLPL
D’
B’
C’
B
A 123
C
G
L
S
成角透视
第四章
E
F
HG
4
V1
M2
CV
M1
V2
5
(HLPL
6 D’
B’
C’
绘画透视学课件资料成角透视资料
定义:通过透明平 面观察物体研究三 维空间中的物体在 平面上的投影表现
分类:线性透视、 色彩透视、立体透 视等
基础要素:视点、 视线、画面、物体
透视学在绘画中的 应用:构图、造型、 色彩等方面
03
成角透视基本概念
成角透视定义
成角透视是绘 画透视学中的 一种透视类型 指的是在画面 中物体与视线 的角度呈一定 角度产生透视
细节处理:在静物绘画中细节的 处理也非常重要如光影、质感等 这些都可以通过透视技巧来增强 表现力。
06
成角透视实例解析
解析几何形体的成角透视
定义:成角透视是指当物体与观察者之间形成一定角度时物体在透视画面上呈现的透视效果。
特点:成角透视中物体的两个面与画面平行其余的面与画面形成一定的角度产生透视效果。
07
练习与提高
绘制简单的成角透视图形
确定视平线和消 失点
画出透视线段
连接端点和消失 点
完成图形并检查 准确性
绘制复杂的成角透视图形
掌握绘制技巧:通过练习绘制复 杂的成角透视图形提高透视感和 对透视原理的理解。
观察与思考:在绘制过程中观察 和思考发现并解决透视中的问题 提高空间思维能力。
添加标题
透视学分为线性 透视和大气透视 两种类型
透视学原理可以 帮助艺术家创造 出更真实、更有 立体感的作品
透视学分类
线性透视:利用线条表现空间深度和距离感
成角透视:通过角度变化表现立体感和深度
空气透视:利用色彩和明暗变化表现空间感和深度 色彩透视:利用色彩的冷暖、明暗、饱和度等变化表现空间感和深 度
透视学原理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实践应用:将所学的透视知识应 用到实际绘制中通过不断练习提 高熟练度和准确性。
透视学原理成角透视(课堂PPT)
成角透视
第四章
第四章 成角透视
1
成角透视
第四章
第一节 成角透视及其特点
2
成角透视
第四章
在透视投影中,凡视线平视,直线与地面平行, 对画面成一定角度时的透视称成角透视,也称两点透视。
由于空间物体对画面的角度不同形成下述两种透视, 以立方体为例。
一、立方体的两个面和两个边棱与画面都成45度角 时消失于距点。此种透视的特点,是两个距点与心点和 视点的距离都相等,故被称为等角透视。
25
成角透D
C’ B’
C
A
B
S
V2 HL
(PL)
GL 26
成角透视
第四章
E
F
G
V1
M2
CV
M1
D
C’ B’
C
A
B
S
V2 HL
(PL)
GL 27
成角透视
第四章
E
L
F
G
V1
M2
CV
M1
D
C’
B’
K’
C
KA
B
S
V2 HL
(PL)
GL 28
成角透视
第四章
E
L
F
G
N
V1
M2
CV
4
成角透视
第四章
第四节 量 点 法
5
成角透视
第四章
一、量点法形成的原理
M B’
B B1
m A
V E
v
S
6
成角透视
第四章
M
B’
A
B1
B
A
m B1
S
V HL
第四章
第四章 成角透视
1
成角透视
第四章
第一节 成角透视及其特点
2
成角透视
第四章
在透视投影中,凡视线平视,直线与地面平行, 对画面成一定角度时的透视称成角透视,也称两点透视。
由于空间物体对画面的角度不同形成下述两种透视, 以立方体为例。
一、立方体的两个面和两个边棱与画面都成45度角 时消失于距点。此种透视的特点,是两个距点与心点和 视点的距离都相等,故被称为等角透视。
25
成角透D
C’ B’
C
A
B
S
V2 HL
(PL)
GL 26
成角透视
第四章
E
F
G
V1
M2
CV
M1
D
C’ B’
C
A
B
S
V2 HL
(PL)
GL 27
成角透视
第四章
E
L
F
G
V1
M2
CV
M1
D
C’
B’
K’
C
KA
B
S
V2 HL
(PL)
GL 28
成角透视
第四章
E
L
F
G
N
V1
M2
CV
4
成角透视
第四章
第四节 量 点 法
5
成角透视
第四章
一、量点法形成的原理
M B’
B B1
m A
V E
v
S
6
成角透视
第四章
M
B’
A
B1
B
A
m B1
S
V HL
透视学成角透视ppt课件
要求:学习优秀作品成角透视的绘制技巧, 尝试理论结合实践。
工具材料:直尺、铅笔、三角板等绘图仪器。
考核标准:透视准确,能够熟练运用测点法 绘制成角透视效果。
基斯·帕金森插图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绘图中测点法截取步骤:
4、在画面底边基面上定出B点,经过B点量出50厘米 (因为已经设视高为1米,因此二等份,其中一份50 厘米,以此为测量数据)。得到BC=50厘米,把B点 连接VP1,得到B-VP1(画面空间中消失左方的直线), 再把C点连接M测点(画面空间中消失右方的直线), 则交B-VP1,截得A点。
直观空间图分析步骤
3、以VP1为圆心,VP1-EP为半径长,水平 摆动,求得测点M,得到VP1-M等于VP1-EP。 连接M-EP,构成等腰三角形,夹角33度(根据 内错角相等原理)。
4、经过B点在GL基线上量出BC等于50厘米 (把HL的高度分成二等份,取一份长即为50厘 米),通过C点做一条平行EP-M的直线,交于B
在二点透视中,方形物体的垂直边线仍然垂直;与地 面平行的水平线,各自与画面成一定的角度向左右两 方远伸,分别往地平线上左右消失点(又称余点)集 中。
表现出的画面效果较自由,具有活泼、生动的特点, 与真实场景空间相比,具有很好的真实性、且变化多 样、纵横交错的特点,有助于表现复杂的场景及丰富 多采的人物活动。
生认真观察、认真构思。
1、什么是成角透视?成角透视的特点及 其应用?
题目:“徒手(速写)绘制一张室内一角 透视图”
要求:根据所讲的成角透视的画法步骤, 绘制一张基本内容准确的成角透视。
工具材料:速写用具。
考核标准:基本透视准确,能够把成角透 视理论运用到实践。
工具材料:直尺、铅笔、三角板等绘图仪器。
考核标准:透视准确,能够熟练运用测点法 绘制成角透视效果。
基斯·帕金森插图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绘图中测点法截取步骤:
4、在画面底边基面上定出B点,经过B点量出50厘米 (因为已经设视高为1米,因此二等份,其中一份50 厘米,以此为测量数据)。得到BC=50厘米,把B点 连接VP1,得到B-VP1(画面空间中消失左方的直线), 再把C点连接M测点(画面空间中消失右方的直线), 则交B-VP1,截得A点。
直观空间图分析步骤
3、以VP1为圆心,VP1-EP为半径长,水平 摆动,求得测点M,得到VP1-M等于VP1-EP。 连接M-EP,构成等腰三角形,夹角33度(根据 内错角相等原理)。
4、经过B点在GL基线上量出BC等于50厘米 (把HL的高度分成二等份,取一份长即为50厘 米),通过C点做一条平行EP-M的直线,交于B
在二点透视中,方形物体的垂直边线仍然垂直;与地 面平行的水平线,各自与画面成一定的角度向左右两 方远伸,分别往地平线上左右消失点(又称余点)集 中。
表现出的画面效果较自由,具有活泼、生动的特点, 与真实场景空间相比,具有很好的真实性、且变化多 样、纵横交错的特点,有助于表现复杂的场景及丰富 多采的人物活动。
生认真观察、认真构思。
1、什么是成角透视?成角透视的特点及 其应用?
题目:“徒手(速写)绘制一张室内一角 透视图”
要求:根据所讲的成角透视的画法步骤, 绘制一张基本内容准确的成角透视。
工具材料:速写用具。
考核标准:基本透视准确,能够把成角透 视理论运用到实践。
成角透视(课堂PPT)
g
s
画面线 P
视平线 l 基线 l
基线1 l1 20
练习2、求形体的透视图
P 画面线
VP1’
h
视平线 V.P1
g
a
例
6 ( 两 点 透 视)
a
VP2’P
s
VP2 l
A
基线 21 l
练习3、求房屋的两点透视
P
V.p1 h g
练 习 4 ( 两 点 透 视 )
P
V.p2 l l
s
22
练习4、房屋透视图的作图步骤
制一张表现完整的成角透视。 工具材料:直尺、铅笔、三角板等绘图仪器。 考核标准:基本透视准确,能够熟练掌握测
14
第四步:
拉高基线,调整与视 平线的高差,画出 G.L’线,在G.L’线上 搁置立面图,从立面 图引真高线并与灭点 V.P1和V.P2连接,得 到建筑的透视线,这 些透视线与a、b点引 出的垂线相交,并连 接这些交点就得出了 该建筑的仰视透视图。
15
三、快速作图法步骤
第一步:绘制一条水平线,确定为视平线H.L,在H.L线上画一条
10
二、测点作图法
建筑物长3米,宽2米,高2米,以此为例 做建筑两点透视图。
11
第一步:
1、选择建筑平面中 的一个直角,与画面 (P.P)相较于O’。 以O’为圆心旋转所要 表现的建筑主立面, 并确定视点E0,得到 理想的透视角度。
2、在透视作图面上
确定视高,得到G.L
和H.L。通过视点作
平行于建筑边缘的两
分别交H.L于M1、M2。
8
第二步:
1、通过B点作平 行线即基线G.L, 在基线上按比例分
出房间的尺度网格 5000*4000,分别 置于AB的左右两 侧。
成角透视现象课件
06
成角透视现象在摄影中的应用
摄影中的成角透视现象
定义
成角透视是指拍摄对象与镜头形成一定角度时, 画面中物体呈现的透视效果。
特点
由于拍摄角度的变化,画面中的物体呈现近大远 小的效果,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
适用场景
适用于拍摄建筑、风景、人像等多种场景,能够 营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摄影中成角透视的拍摄技巧
详细描述
成角透视现象是指当观察者与物体之间存在一定的角度时,物体在观察者视网 膜上呈现的透视效果。这种透视效果是由于物体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和角度变 化所引起的。
成角透视现象的原理
总结词
成角透视现象的原理是光线在通过观察者和物体之间的空气时,由于光线在不同 介质中的折射率不同,导致光线发生偏折,从而影响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
原因
由于观察者和物体之间存在一定 的角度,导致物体在视网膜上的 投影发生变化,距离越远,投影 越小。
透视感的产生
描述
透视感是指通过观察画面,能够感受 到物体之间的远近关系和空间深度。
原因
成角透视现象使得画面中的物体呈现 出近大远小的变化,这种变化引导观 察者感知到物体的远近关系和空间深 度,从而产生透视感。
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绘画中成角透视的技巧
1 2 3
观察技巧
在绘画中,观察技巧是表现成角透视的关键,需 要选择适当的角度和高度,以便更好地表现出物 体的透视效果。
构图技巧
在构图时,需要考虑画面的布局和比例关系,合 理安排物体的位置和大小,以使画面更加协调和 平衡。
表现技巧
在表现物体的成角透视时,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例如通过线条的粗细、虚实和曲直等变化来表现 物体的形态和质感。
素描基础—成角透视课件
PART 02
成角透视的原理
视点与灭点的确定
视点
表示观察者眼睛所在的位置,是 透视画面的出发点。在素描中, 视点通常选择在画面的中心位置。
灭点
表示透视画面中平行线消失的点。 在成角透视中,灭点通常位于视 点的正前方。
透视角度的选择
01
选择合适的透视角度对于表现物 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至关重要。 常见的透视角度包括平行透视和 成角透视。
在风景素描中,要运用成角透 视,需要选择适当的角度和视 点,调整景物的大小和形态, 以符合透视规律。同时,要注 意线条的柔和和虚实变化,以 表现出景物的远近和层次。
实例分析
以一处自然风景为例,通过运 用成角透视,可以表现出景物 的远近关系和层次感,使画面 更加自然、真实。
PART 05
素描中成角透视的注意事 项
详细描述
成角透视是指物体与画面之间形成一定的角度,使得物体在画面中呈现出透视 变形的状态。这种透视方法与平行透视不同,平行透视中物体与画面平行,不 会产生透视变形。
成角透视的特点
总结词
成角透视具有两个消失点,透视角度变化多样,表现力强。
详细描述
成角透视具有两个消失点,分别对应物体的两个不同方向。这种透视方法使得画 面更加立体和真实,能够表现出物体的深度和空间感。同时,由于透视角度的变 化多样,成角透视在表现不同角度和形态的物体时具有很强的表现力。细观察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和 方向,以及它们与视点的相对关系。
确定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
根据观察和构图的需要,确定物体在 画面中的位置和大小。
确定视点
选择一个适当的视点,通常选择离物 体较近的点,以便更好地观察物体的 透视关系。
如何调整画面透视效果
调整透视线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学习交流
10
五、练习:
根据上面的透视规律,我们来画一画成角透视中 的不同物体的透视图,以达到熟悉成角透视在生 活中的运用。
PPT学习交流
11
PPT学习交流
12
PPT学习交流
13
• 七、成角透视的运用:下面我们来看看
成角透视在风景写生中有哪些运用?
PPT学习交流
14
PPT学习交流
பைடு நூலகம்
15
PPT学习交流
第三讲:成角透视
一、作业点评:
我们在绘画几何体时,画出的物体常常没有立体 感,原因是透视错误造成的,所以我们需要了解 透视,运用透视规律来画,纠正画面中不符合透 视规律的方法。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讲: 成角透 视 (一)
PPT学习交流
1
二、成角透视概念:以立方体为例,如
果立方体的两组直立面,都不与画面平行而成一 定的夹角时,叫做成角透视。
我们来观察下面这个图:
PPT学习交流
8
PPT学习交流
9
四、成角透视的特点及其消失规律:
在成角透视中,立方体的两个竖直面,垂直于地 面的线仍保持垂直。
平行于地面,而与画面成一定角度的两组对边则 向左右两个余点消失。
其各个透视面的变化规律与平行透视基本相同。
在成角透视中,立方体至少能见到两个面,一般 能见到三个面。
下面我们来看看一些图片来帮助我们了解一下成 角透视。
PPT学习交流
2
法国 凯旋门
PPT学习交流
3
世博 设计效果图
PPT学习交流
4
PPT学习交流
5
通过对上面图片的分析,我们得到下面这样一个 成角透视图以及它的特点:
PPT学习交流
6
PPT学习交流
7
三、成角透视中的立方体:上节课我
们学习了一点透视,立方体在不同视角有着不同 表现透视现象,在成角透视里面,正方体在不同 视角的成角透视如何呢?
16
PPT学习交流
17
PPT学习交流
18
PPT学习交流
19
八 步骤:下面行李箱的成角透视画法:
大家跟着这个步骤画
PPT学习交流
20
PPT学习交流
21
简单动画成角透视的运用:
PPT学习交流
22
PPT学习交流
23
九、辨析 :根据我们学习的成角透视,下面我
们来看这样几组图片,找找哪些地方在透视是哪 个出错了。
PPT学习交流
24
PPT学习交流
25
PPT学习交流
26
PPT学习交流
27
十、作业
1 根据今天学习的成角透视,画出成角透视下正 方体九个形状。
2 画出一个熟悉的生活场景的成角透视。
可以参考下面图片.
PPT学习交流
28
PPT学习交流
29
PPT学习交流
30
PPT学习交流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