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第24中学等多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年级历史科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礼源于原始初民对自然万物的崇拜和生活禁忌,夏商时期发展较完备,“礼,履也,所以事神而致福也”;周公“因于殷礼,所损差”,创立周礼,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框架。这反映出
A.礼是民俗的概括和反映B.王位纷争得到制度性解决
C.宗教性文化向伦理性文化转变D.社会体系和组织原则的确立
2.商至秦汉,现有文献记录到的大瘟疫如下:商代仅记录到河南2次;周代记录到陕
西5次,山东、河北各1次;秦汉记录到浙江、河南、湖北各3次,安徽2次,山东、江苏、江西、山西、湖南、贵州、广东、内蒙各1次。对大瘟疫的记录情况表明,商至秦汉
A.统一多民族国家逐渐形成B.大瘟疫从中原向南方扩散
C.大瘟疫发生频率逐渐加快D.中原人口不断向周边迁移
3.春秋时期,王室衰微,列国官制先后突破《周礼》的框架,各成系统;而到了战国时期,各国官制再次发生变化,秦国不断学习三晋,楚国不断面向中原。“再次变化”反映了
A.各国在官制上仍然遵循《周礼》B.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
C.战国统一的官僚政治雏形显现D.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4.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关系己成为执政的基础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D.官员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
5.汉武帝时“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举后直接授官。自东汉光武帝始,察举实施中“授试以职”,合格者方举至中央。后来又增加“诸生试家法(经术),文吏课笺奏”一环节。由此可见汉代察举制
A.克服了任人唯亲的弊端B.推动文官制度不断发展
C.改变了以德选官的原则D.促使儒学取得正统地位
6.宋初,朝廷重用士大夫,对宗室子弟优以爵禄,却严格限制其应举,宗室由此逐渐成为朝廷的负担,被讥讽为豢养。后期朝廷转而鼓励宗室子弟应举和补官,使其融入士大夫群体,凭学识、品行赢得认可。宋朝这些措施
A.体现了理性施政的精神B.维护了科举程序公正性
C.扩大了平民入仕的机会D.防范了宗室交结士大夫
7.元代行省官员任命,遵循这样的原则:“七品以下者,由吏部掌理;正七品以上届中书省;三品以上,则核定权在皇帝。”由此可见,元代
A.地方有相当大的自主权B.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区划
C.中央能够有效节制地方D.设行省利于管辖辽阔疆域
8.某史学家在介绍明朝的政治制度时说“明神宗在位48年,竟然有20年不上朝,不与大臣见面,不批奏折”,并且进一步指出“明朝的特点与其说是集权,不如说是分权,是中央决策群体的扩大、行政权的进一步增大和政务处理的高度程式……似乎是形成了一个可以没有皇帝的政务运行系统”。材料意在说明
A.明朝时形成君主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
B.明朝政治制度的革新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C.明朝政治制度的变革并未使君主专制加强
D.明朝中央决策机制的制度化、程式化特点
9.清代曾侍从三个皇帝的军机大臣张廷玉多次被皇帝称赞,但他仍时刻小心谨慎,从不留片稿于家中,很少结交外官,从政多年“无一字与督抚外吏接”。这可用来说明军机处
A.导致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借鉴了欧美民主制度
C.对皇权有一定的约束力D.仅是君主专制的工具
10.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完成了北魏社会的封建化,推动了民族融合;有人则认为,孝文帝的汉化是迂腐的儒化和消极的汉化,最终导致国家的衰亡;也有人在肯定他汉化改革的同时,又对其不加区别的吸收汉文化表示批评。这些认识说明
A.研究者叙述历史的主观性B.历史事实随史料变化而变化
C.历史评价缺乏一定的标准D.从不同评价中就能发现真相
11.对历史事件的分类整理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有一位同学将历史上重大改革分为两类:a类——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b类——俄国废除农奴制、日本明治维新。其分类标准是
A.是否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B. 是否导致原来社会性质的改变
C.是否是向国外学习为主的改革D.是否以解决民族危机为其目的
12.梭伦说:“我赋予人民恰如其分的崇高地位,未曾剥夺他们的荣誉,也未曾给予过多的尊荣,权势之士因为财富遭受嫉妒,我保护他们免受一切危厄,我坚持立场,不偏不倚,不允许任何一方恃强凌弱。”导致梭伦这一态度的主要因素是
A.雅典国家的最终形成B.全面平等的民主制度
C.财产等级的严格区分D.社会矛盾的日益尖锐
13.公元前5世纪中期,雅典确立了不法申诉制度,公民可以就现行立法是否违反民主制度问题向陪审法庭申诉,严惩提出法案的人。当时没有律师,陪审员判案的根据是原告和被告申辩,在开庭前也不做调查核实。据此可知,当时雅典
A.民主政治出现危机B.司法审判缺乏民主程序
C.法律条文形同虚设D.公民崇尚知识与演说
14.“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当你
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直至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伯里克利这段演讲强调的是
A.权力制约B.公民意识C.平民政治D.法律至上
15.有古希腊学者认为:城邦的所有成员都是创世之初一土所造,只是在铸造的时候,上天在他们身上掺入了不同的物质,掺入黄金的成为统治者,掺入白银的成为保卫者,掺入铜铁的成为生产者。据此,该学者
A.认可“上帝创世说”B.抨击雅典社会不公
C.赞赏社会分工明确D.认同等级制度合理
16.公元前4世纪,希腊很多城邦出现了雇佣兵完全或大部分取代公民兵的现象,雇佣兵屡次成为城邦内部并不占主导的政治派别和僭主的政治工具,服兵役不仅是他们单纯的义务,更是谋生的手段。这说明,雇佣兵的盛行
A.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B.加快了希腊城邦的衰颓
C.调动了公民生产积极性D.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17.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教导我们说:“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而永恒的。罗马法和雅典的法律并不会不同,今天的法律和明天的法律也不会不同,这是因为有的只是一种永恒不变的法律,任何时候任何民族都必须遵守它。”因此,关于自然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法律推理与研究的方法是自然法的体现B.各国法律的趋同现象表明自然法的实现C.实定法是自然法抽象原则的具体化D.自然法不是为体现立法者意志而产生的18.罗马法从重形式主义的市民法发展到不重形式主义的万民法,后又发展到用万民法统一了市民法。其主要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