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值悖论

合集下载

2014-基因组学——最终版

2014-基因组学——最终版

基因组学题库一基因组学介绍1 基因组与基因组学基因组是指生物的整套染色体所含有的全部DNA序列,是生物体所有遗传信息的总和。

基因组学(Genomics)是以生物信息学分析为手段研究基因组的组成、结构、表达调控机制和进化规律的一门学科,研究对象是基因组结构特征、变演规律和生物学意义。

2 C质与C质悖论C值(C value)通常是指某一生物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

C值悖论(C Value Paradox):生物的复杂性与基因组的大小并不完全成比例增加。

3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8个目标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是由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于1990年正式启动的。

美、英、法、德、日和我国科学家共同参与了这一预算达30亿美元的人类基因组计划。

按照这个计划的设想,在2005年,要把人体内约10万个基因的密码全部解开,同时绘制出人类基因的谱图。

其8个目标:1)人类DNA序列(Human DNA sequence);2)开发测序技术(Develop sequencing technology);3)识别人类基因组序列变异(Identify human genome sequence variation);4)功能基因组学技术(Functional genomics technology);5)比较基因组学(Comparative genomics);6)伦理、法律、社会问题(ELSI: ethical, legal, and social issues);7)生物信息学和系统生物学(Bioinformatics and computational biology);8)Training and manpower。

4 什么是宏基因组(metagenomics)?研究一类在特殊的或极端的环境下共栖生长微生物的混合基因。

生境中全部微小生物遗传物质的总和。

它包含了可培养的和未可培养的微生物的基因,目前主要指环境样品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基因组总和。

DNA含量的不同解释方式

DNA含量的不同解释方式

DNA含量的不同解释方式人类的DNA是构成我们身体的基础,它是我们所有细胞的蓝图,规定了我们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

但是,对于DNA含量的解释方式,科学界目前仍有一些争议与研究。

一、DNA含量的基本意义DNA含量的基本意义是指细胞中DNA的总量。

一个生物的DNA含量通常与其生命历史相关。

比如,多数动物的细胞DNA含量越高,其体型趋于较大,寿命较长,而细胞DNA含量较低的生物则体型较小,寿命较短。

同时,DNA含量还与生物的核型等相关特性密切相关。

二、C值悖论在对DNA含量进行研究时,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神奇的现象,即“C值悖论”。

有些生命体系中的DNA含量可以远高于其他生物的DNA含量,例如某些蚊子的DNA含量是其他昆虫的数十倍之多,而这些生物的核型却与其它动植物一样单纯。

对此,科学家们提出了两种解释方式。

三、基因多样性假说基因多样性假说主张,高DNA含量生物相较于低DNA含量生物,其基因重复率更低,因而具有更高的基因多样性和适应性。

根据这一假说的观点,DNA含量的不同,不一定代表生物基因组的大小或复杂程度,而是反映了生物的基因多样性和生存适应性差异。

四、稳定性选择假说稳定性选择假说认为,高DNA含量生物拥有多余的DNA序列,使它们能够在处于环境压力下时更为稳定,这些多余的DNA序列扮演了“保险”和“库存”的角色。

许多高DNA含量生物被认为具有抵抗性,因为它们在面临不适宜生存的环境时,有足够的库存DNA。

五、可能的进一步解释方式虽然上述两种解释方式都有一些合理性和多年的研究支持,但是科学家对“C值悖论”的解释仍然持续探讨。

一些科学家提出了新的可能性解释方式。

例如,有些研究表明,DNA含量的不同可能与基因表达有关,DNA含量的多少可能并不像以前认为的那样仅仅受到生存的压力和其他环境因素的制约。

此外,有些科学家建议将大规模的DNA含量分析作为一种新的生物分类法,认为这种方法可以更准确地分类生物,更为准确地了解生物相关的基因。

如何解释c值悖论

如何解释c值悖论

如何解释c值悖论嘿,朋友!你知道啥是 C 值悖论不?要是不知道,那可得好好听我说道说道。

咱先来说说啥是 C 值。

这 C 值呢,简单来讲,就是一个物种基因组中 DNA 含量的数值。

按常理说,生物越复杂,这 C 值应该越大,对吧?可事实并非总是这样!这就出现了所谓的 C 值悖论。

你想想,大象和小老鼠,大象那么大,结构那么复杂,按理说它的基因组 DNA 含量应该比小老鼠多多了吧?但实际情况却让人摸不着头脑,有时候小老鼠的 C 值还可能比大象大呢!这就好比盖房子,你觉得大房子需要的砖头肯定比小房子多,可结果小房子的砖头数量反倒可能超过大房子,奇怪不?那为啥会有这悖论呢?这原因可复杂啦!就像一个神秘的谜团,等着我们一点点去揭开。

一方面,基因组中存在大量的非编码 DNA 。

这些非编码 DNA 就像是一堆杂物,占着地方却不干活。

比如说,有些重复序列,它们就像一群无所事事的家伙,在基因组里到处晃悠,却对生物的性状没啥直接影响。

另一方面,不同物种的基因结构和调控方式也大不相同。

这就好比不同的工厂,有的管理严格,流程简洁高效;有的则混乱无序,浪费了不少资源。

有些物种的基因调控非常精细,能高效利用有限的 DNA ;而有些物种的基因组就显得杂乱无章,充满了看似无用的部分。

再举个例子,人类的基因组中,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只占了一小部分,剩下的大部分 DNA 好像都在“打酱油”。

但你能说它们就真的毫无用处吗?也许只是我们还没搞清楚它们的作用罢了。

这 C 值悖论,让科学家们头疼了好久。

就像在黑暗中摸索,一直找不到那盏能照亮真相的明灯。

不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对 C 值悖论的理解也在逐渐加深。

也许有一天,我们能真正揭开这个谜团,就像解开一道超级复杂的谜题,找到那个让人恍然大悟的答案。

所以说啊,这 C 值悖论虽然让人迷惑,但也正是这种未知,激发着我们不断去探索,去追求真理。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遗传学 第六章 真核生物遗传分析

遗传学 第六章 真核生物遗传分析

1、单一序列(unique sequence)
➢ 真核生物的大多数基因在单倍体基因 组中都是单拷贝的。
➢ 单一序列所占的比例在不同生物基因 组中变化较大:
原核生物中一般只含有非重复序列;
较低等的真核生物中大部分DNA也 是单拷贝的;
动物中将近50%DNA是中度或高度 重复的;
植物和两栖类生物中单拷贝DNA序 列降低,而中度和高度重复序列增加, 如玉米的重复序列在80%以上。
(2)卫星DNA (satellite DNA)
➢ 其碱基组成不同于其他部份,可用 等密度梯度离心法将其与主体 DNA 分开,因而称为卫星DNA 或 随体DNA。
➢ 各类卫星DNA都由不同的重复序 列家族构成。
➢ 重复单位串联排列。 ➢ 卫星 DNA约占人基因组 5~6%。
卫星DNA 根据长度可将其分为3类:
➢ 基因组(genome):一个物种单倍体的染色体数 目及其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
基因组DNA测序结果表明基因组中不仅包含着整 套基因的编码序列,同时还包含着大量非编码序列, 这些序列同样包含着遗传指令(genetic instruction)。 因此,基因组(应该)是整套染色体所包含的 DNA分子以及DNA分子所携带的全部遗传指令。
➢ 可用遗传学方法区分每个染色单 体。
顺序四分子分析( ordered tetrad analysis)
顺序四分子遗传分析的特殊意义在于: (1) 能从四分子不同类型出现的相对频率分析基因间的连
锁关系; (2) 能计算标记基因与着丝点之间的重组值,进行着丝粒
作图; (3) 子囊中子囊孢子严格的对称性质,表明减数分裂是一
Co = DNA concentration t1/2 = time for half reaction

基因组学-名词解释

基因组学-名词解释

Chromosome walking,染色体步移,通过鉴定克隆DNA的重叠(chóngdié)部分来构建克隆重叠群的一种方法Contig,(重叠(chóngdié)群)一组连续的重叠DNA序列C-value paradox,(C值悖论(bèi lùn))在每一种生物中其单倍体基因组的DNA总量是特异的,被称为C值 (C Value)。

C值和生物结构(jiégòu)或组成的复杂性不一致的现象称为C值悖论CpG island,(CPG岛)人类基因组中大约56%的基因上游(shàngyóu)富含GC 的DNA区域Physical gap,(物理间隙)指构建基因组文库时被丢失的DNA序列,它们从已有的克隆群体中永久性地消失Restriction mapping,限制性酶切图谱,通过分析限制性酶切片段的大小确定DNA分子中限制性酶切位点Scaffold,骨架序列,序列间隙分开的一系列序列重叠群Genomics, 基因组学,研究生物基因组和如何利用基因的一门学问。

用于概括涉及基因作图、测序和整个基因组功能分析的遗传学分支。

Proteomics, 蛋白质组学,用来研究蛋白质组的各种技术Histone code,组蛋白密码,组蛋白化学修饰的模式影响各种细胞活性的假说Map-based cloning,又称定位克隆(positional cloning),用该方法分离基因是根据目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进行的,无需预先知道基因的DNA 顺序,也无需预先知道其表达产物的有关信息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因为在其一端或两端存在多态性限制位点而产生的长度各异的限制性片段Epigenetics,表观遗传学,是研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的可遗传的变化的一门遗传学分支学科pseudogene, (假基因)一个失活,即无功能性的基因拷贝nucleoid,(拟核)原核生物中的含DNA区域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uzation, 荧光原位杂交,一种通过观察荧光标记在染色体的位置而确定标记物的技术sequence tagged site mapping,序列标签位点,基因组中唯一的一段DNA序列mapping reagent,作图试剂,在STS作图中使用的一种分布于单个染色体或整个基因组的DNA片段集合SSLP, 简单序列长度多态图,一系列表现长度多态性的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 可变数串联重复,由十几个核苷酸的重复序列拷贝组成的简单序列长度多态图,也叫小卫星short tandem repea t,短序列重复,由二,三或四核甘酸重复单位顺序排列组成的一种简单序列多态性,也叫微卫星l ong(or short) interspersed nuclear element,长散布重复片段,一种基因组范围的重复序列(xùliè),常常具有转座活性RNA world, 进化(jìnhuà)早期所有生化反应以RNA为中心(zhōngxīn)的时期genetic mapping, 遗传(yíchuán)作图,采用遗传学技术构建基因组图谱physical mapping(物理图)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jìshù)构建基因组图谱的方法内容总结(1)Chromosome walking,染色体步移,通过鉴定克隆DNA的重叠部分来构建克隆重叠群的一种方法Contig,(重叠群)一组连续的重叠DNA序列C-value paradox,(C值悖论)在每一种生物中其单倍体基因组的DNA 总量是特异的,被称为C值 (C Value)。

分子生物学——精选推荐

分子生物学——精选推荐

分⼦⽣物学⼀、名词解释1.基因组:细胞或⽣物体的⼀套完整单倍体的遗传物质的总和2.C值悖论:⽣物基因组的⼤⼩同⽣物进化的复杂程度不⼀致,这种现象称为C值悖论(“C值反常现象”,“C值谬误”)3.启动⼦:与基因表达启动相关的顺式作⽤元件,是结构基因的重要成分。

4.GU-AG法则:GU表⽰供体衔接点的5′端,AG表⽰接纳体衔接点的3′端。

把这种保守序列模式称为GU-AG 法则。

5.ORF:开放读码框,⼀组连续三联密码⼦组成的DNA序列,由起始密码⼦开始到终⽌密码⼦结束,能翻译指导合成⼀段肽链。

6.SD序列:存在于原核⽣物起始密码⼦AUG上游7~12个核苷酸处的保守⽚段,它与16SrRNA3'端反向互补,可将mRNA的AUG起始密码⼦置于核糖体的适当位置以便起始翻译作⽤。

7.操纵⼦:指原核⽣物中由⼀个或多个相关基因以及转录翻译调控元件组成的基因表达单元。

8.定时定量PCR技术:利⽤带荧光检测的PCR仪对整个PCR过程中扩增DNA的累积速率绘制动态变化图,从⽽消除了在测定终端产物丰度时较⼤变异系数的问题。

1、中⼼法则:由克连克⾸次提出的遗传信息传递规律,该法则阐明了DNA复制、RNA转录以及翻译产⽣蛋⽩质在⽣命过程的核⼼地位。

2、C值:通常是指⼀种⽣物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以每细胞内的⽪克数表⽰。

3、操纵⼦:是指原核⽣物中由⼀个或多个相关基因以及转录翻译调控元件组成的基因表达单元。

4、冈崎⽚段:是在DNA半不连续复制中产⽣的长度为1000~2000个碱基短的DNA⽚段,能被连接形成⼀条完整的DNA链。

5、顺式作⽤元件:存在与基因旁侧序列中能影响基因表达的序列,包括启动⼦、增强⼦、调控序列和可诱导元件等,本⾝不编码任何蛋⽩质,仅仅提供⼀个作⽤位点,与反式作⽤因⼦相互作⽤参与基因表达调控。

6、SD序列:存在与原核⽣物起始密码⼦AUG上游7~12核苷酸处的⼀种4~7个核苷酸的保守⽚段,它与16S rRNA 3’端反向互补。

c值悖理名词解释

c值悖理名词解释

c值悖理名词解释c值悖理( c tolnf),又称“数学悖论”,是代数几何中一个著名的难题。

对于复平面,假设k的取值范围是从0到1,那么复平面就具有唯一的一条数轴。

我们知道,数轴的正负实际上是“有正有负”,而“相反的”情况比较少见,所以k的选择对于数轴本身就有很大的意义,即一般来说k的取值区间应该是从-1到1。

事实上,在任意实数k的集合里都有两条数轴——从-1到1和从1到-1,其中仅有前者符合我们要求,因为这样的话,就会得到一条对称轴,而后者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成立。

这个悖论就是因为这个缘故而产生的。

在代数几何中,一个矩形可以通过下列方式交换其中两条数轴:(1)如果两条数轴的取值区间是重合的,则把矩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得到一个新的矩形;(2)将两个矩形叠加起来得到一个新的矩形,这样的两个矩形仍然是同一个矩形。

由此可知,矩形a只能交换其中一条数轴。

但实际上,所有矩形都能交换其中两条数轴,这样的话,矩形a就成了一个可逆矩形,而矩形b则成了一个不可逆矩形。

c值悖理是代数几何学上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也是代数几何和矩阵几何等重要分支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

它的基本思想是:假定数轴k的定义域为0到1,若设s∈0,则在实数集N上定义s为数轴k 上某个元素的象,则s可以取一切满足a≥s≤1,且有a∈N, s∈s 的集合。

假设某数i是实数集N的元素,它必属于数轴k上i集合,而所有i的函数构成一个“实变函数”,它的定义域为实数集,即k 的定义域。

又设a∈N,即i∈k,则存在一个从-1到1的数m,使得t(a, m)= s, i∈k。

由此,可见s是一切满足a≥s≤1,且有a∈N,s∈s的集合,而t(a, m)= s恰好说明了数m是i的象,即k的象。

与此类似的还有另一个悖论:“只有白马,没有黑马”。

当问及为什么时,一般答曰:“因为这匹白马是最大的。

”对于黑马,则说:“最大者未必是黑马。

”再问为什么,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甚至声称“白马是黑马的概率大”。

遗传学第五章 基因组

遗传学第五章 基因组

S.S. DNA
复性过程依赖于单链分子间的随机碰撞
( Depends on the collision of complementary S.S. DNA )
影响复性的因素:
• 温度
• 时间 • 离子强度 • DNA片段大小 • DNA序列复杂性
• DNA分子浓度
真核生物:
•第1组分(25%),快,高度重复序列; •第2组分(30%),中,中度重复序列;
序列能或不能被某一酶酶切,实际上相当于一对等位基因的差异。
• 如一对同源染色体二个 DNA分子,一个具有某种 酶的酶切位点,另一个无此 位点������ 酶切后形成的DNA片段长 度就会有差异,即多态性 (RFLP) ������ 根据该等位基因的遗传,将 RFLP作为标记定位在基因 组的某一位置上。
散在重复序列
散在重复序列:散在的方式分布于基因组内的重复序列。
短散在重复序列(SINEs),500bp
长散在重复序列(LINEs),1000bp
Alu序列家族:人类50-70万拷贝;
人和灵长类基因标志。 多聚(dT-dG)家族:10万拷贝
第二节 基因组研究
基因和基因组的结构 各种元件的序列特征 基因作图和基因定位 不同序列结构具有不同功能 基因表达的调控 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


(2) 简单序列长度多态性
(simple sequence length polymor-phisms,SSLP) • 简单序列长度多态性,又称为VNTR variable number tandem repeat 数 目可变的串联重复多态性。指重复单位相对较小,由重复单位的序列差异和 数目变化,可形成丰富的多态性。 包括:小卫星序列、微卫星序列 。

名词解释—分子生物学

名词解释—分子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基因(gene):编码蛋白质或RNA等具有特定功能产物的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是染色体或基因组的一段DNA序列(对以RNA作为遗传信息载体的RNA病毒而言则是RNA序列)。

包括编码序列(外显子)、编码区前后对于基因表达具有调控功能的序列和单个编码序列间的间隔序列(内含子)。

Tm值:Tm值就是DNA熔解温度,指把DNA的双螺旋结构降解一半时的温度。

不同序列的DNA,Tm值不同。

DNA中G-C含量越高,Tm值越高,成正比关系。

中度重复序列(moderately repetitive sequence ) :基因组中有10个到几千个拷贝的DNA 序列。

重复单元的平均长度约300bp。

高度重复序列(highly repetitive sequence ):基因组中有数千个到几百万个拷贝的DNA 序列。

这些重复序列的长度为6~200碱基对。

启动子(promoter ):DNA分子上能与RNA聚合酶结合并形成转录起始复合体的区域,在许多情况下,还包括促进这一过程的调节蛋白的结合位点。

增强子(enhancer element ):增强基因启动子工作效率的顺式作用序列,能够在相对于启动子的任何方向和任何位置(上游或下游)上都发挥作用。

分子杂交(molecular hybridization ):不同来源或不同种类生物分子间相互特异识别而发生的结合。

如核酸(DNA、RNA)之间、蛋白质分子之间、核酸与蛋白质分子之间、以及自组装单分子膜之间的特异性结合。

限制性内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识别并切割特异的双链DNA序列的一种内切核酸酶。

反式作用因子(trans-acting factor ):通过直接结合或间接作用于DNA、RNA等核酸分子,对基因表达发挥不同调节作用(激活或抑制)的各类蛋白质因子。

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 ):DNA复制时亲代DNA的两条链解开,每条链作为新链的模板,从而形成两个子代DNA分子,每一个子代DNA分子包含一条亲代链和一条新合成的链。

分子生物学第一篇基因表达调控和蛋白质修饰

分子生物学第一篇基因表达调控和蛋白质修饰

分子生物学第一篇: 基因表达调控和蛋白质修饰基因组(Genome): 生物个体所携带遗传性物质的总量。

即细胞中的DNA总量,或病毒的DNA或RNA量“C值悖论”(C-value paradox): C值:一种生物细胞中特异不变的DNA总量(单倍体基因组)。

物种的C值和它进化的复杂性之间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这种现象称为C值悖论。

基因表达(Gene expression): 在一定调控机制下基因经过激活、转录、翻译、等过程产生具有生物学功能分子从而赋予细胞一定功能或表型,即基因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基因表达调控(Regulation of gen expression): 细胞或生物体接受环境信号刺激或适应环境营养状况变化在基因表达水平上作出应答的分子机制。

这包括对表达基因种类和数量上的调调控。

基础基因表达(basic gene expression):又称持续性/组成型基因表达(constitutive gene expression): 不易受环境变化而改变的基因表达。

这其中包括一类“管家基因(housekeeping genes)”, 这类基因产物是细胞生存活动所必需的,在个体各生长阶段都表达。

可调节基因表达(regulated gene expression):易受环境变化而改变的基因表达。

对环境应答时被增强表达的过程称为诱导(induction), 被激活的基因称为可诱导基因(inducible genes);对环境应答时被抑制表达的过程称为阻遏repression),被抑制的基因称为可阻遏基因(repressible genes)基因表达规律:组织特异性(tissue specificity) 时间特异性(temporal specificity)基因表达调节的生物学意义:(一) 适应环境,维持生长和增殖(二) 维持个体发育与分化.真核细胞的结构特性:1、庞大基因组,结构复杂,大量重复序列,基因组大部分是非蛋白质编码的序列,基因内部常被内含子(intron)隔开2、结构基因转录产物是一条单顺反子(monocistron) mRNA,基本上没有操纵元件的结构,而且真核细胞的许多活性蛋白是由相同和不同的多肽链形成的亚基构成的,涉及到多个基因的协调表达。

分子生物学c值悖论

分子生物学c值悖论

分子生物学c值悖论分子生物学C值悖论引言: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的基本单元——分子层面的学科。

而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C值悖论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C值悖论是指同一物种不同个体的基因组大小差异,即C值差异的现象。

本文将从C值的概念、C值悖论的发现、可能的解释以及对生物学研究的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并结合相关研究结果,解析分子生物学C值悖论。

一、C值的概念C值是指一个细胞中DNA的总量,也称为基因组大小。

C值悖论是指同一物种不同个体的基因组大小差异。

早期的研究认为C值与生物的复杂度成正比,即基因组越大,生物越复杂。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C值与生物复杂度之间并不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出现了许多令人困惑的现象。

二、C值悖论的发现C值悖论最早是在1950年代由芬兰科学家Tjio和Levan发现的。

当时他们使用显微镜观察了多种物种的染色体,发现基因组大小与生物复杂度之间并不存在简单的关系。

例如,一些简单的生物如果蝇拥有比较大的基因组,而一些复杂的生物如人类拥有相对较小的基因组。

这种现象与早期的研究结果相矛盾,因此被称为C值悖论。

三、C值悖论的可能解释1. 基因重复: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基因重复。

基因重复是指基因组中存在大量相似或重复的DNA序列。

这些重复序列可能会导致基因组的膨胀,从而使C值增加。

一些研究表明,基因重复在物种演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基因功能:另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基因功能的差异。

不同物种的基因组大小差异可能与基因功能的差异有关。

一些研究发现,基因组较大的物种可能拥有更多的基因以适应复杂的环境和生存条件。

而基因组较小的物种可能通过基因重排、基因剪接等方式实现了基因功能的多样性。

四、C值悖论对生物学研究的意义C值悖论的发现引发了对基因组的进一步研究。

通过对不同物种基因组的比较,科学家们可以揭示基因组演化的规律和机制,从而深入理解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此外,C值悖论还为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分子遗传学

分子遗传学

分子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复习重点名词解释:RNA编辑:mRNA因核苷酸的插入、缺失或替换而改变了源自DNA模板的遗传信息,翻译出不同于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称为RNA编辑(RNA editing)C值及C值悖论:生物体的单倍体基因组所含DNA的总量称为C 值。

生物基因组的大小同生物在进化上所处地位的高低及复杂性之间无严格的对应关系,这种现象通常称为C值悖理假基因:核苷酸序列与相应正常功能基因基本相同,但没有编码蛋白质能力的基因或不产生有功能产物的基因RNA干涉(RNA interference,RNAi)是正常生物体内一些小的双链RNA,可有效地阻断靶基因表达的现象。

当向细胞中导入与内源性mRNA同源的双链RNA (double stranded RNA,dsRNA)小分子时,可导致该mRNA降解,从而高效、特异的阻断体内特定基因的表达,导致基因沉默。

转座子:是存在于染色体DNA上可自主复制和转位的基本单位。

程序性细胞死亡(PCD):多细胞生物体的一些细胞当不再为生物体所需或是已受到损伤时,会激活受遗传控制的自杀机构而自我毁灭。

抗原:一类能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应答产物(如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大分子物质。

又称免疫原半抗原:缺乏免疫原性而有免疫反应性的物质。

抗体:在抗原物质的刺激下,由浆细胞产生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DNA甲基化:在DNA甲基转移酶的催化下,利用S-腺苷蛋氨酸提供的甲基,将胞嘧啶第5位碳原子甲基化,从而使胞嘧啶转化为5甲基胞嘧啶。

遗传图谱:又称遗传连锁图,是指基因或DNA标记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与遗传距离。

物理图谱:是指各遗传标记之间或DNA序列两点之间,以物理距离来表示其在DNA分子上的位置而构成的位置图,以实际的碱基对(bp)或千碱基对(Kb)或百万碱基对(Mb)长度来度量其物理距离。

Kazak序列:许多真核生物mRNA的5'端起始密码子附近有一段短的保守序列,可促进核糖体小亚基识别起始密码子,该序列为(GCC)RCCA TGG.miRNA:即小RNA,长度为22nt左右,5'端为磷酸基团,3'端为羟基。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

1、共显性/并显性:杂合子中显性和隐性性状同时表现出来的现象。

2、复等位基因:指的是一个群体中,在一个基因座上存在着2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3、x2检验:亦称卡方检验。

统计学中假设检验的方式之一。

x是一个希腊字母,x2可读音为卡方,所以译为卡方检验。

卡方检验主要用于定类或定序变量的假设检验,在社会统计中应用非常广泛。

卡方检验的步骤一般为:(1)建立假设,确定显著水平a与自由度df、查x2值表得到否定域的临界值;(3)由样本资料计算x2值;(3)将计算所得的x2值与临界x2值(负值都取绝对值)作比较,若计算值大于临界值,则否定Ⅱ0;反之,则承认Ⅱ0。

计算卡方值的公式一般可表示为:x2=∑[(fo—fc)2/fc]式中:fo表示实际所得的次数,fc表示由假设而定的理论次数,∑为加总符号。

4、限性遗传:是指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只在一种性别中表达,而在另一种性别完全不表达。

5、剂量补偿效应:在XY性别决定类型的生物中,性连锁基因在两种性别中有相等或近乎相等的有效剂量的遗传效应。

即在雌性、雄性细胞里,X染色体的编码产物在数量上相等或近乎相等。

6、干涉:每发生一次单交换时,它的临近基因间也发生一次交换的机会就减少体,称之为遗传干涉。

7、C值悖论:在每一种生物中其单倍体基因组的DNA总量称为C值(C Value),每种生物具有其特定的C值; 生物的C值并不与生物复杂程度(或进化上所处地位)相关的现象称作C值悖论,即物种的基因数与其复杂性也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8、基因家族:序列高度相似但不一定完全相同的一类基因成员。

9、基因转变: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时一个基因使相对位置上的基因发生相应的变化10、Alu家族:灵长类基因组特有的含量丰富的短散的重复序列,推测与基因调控有关。

11、普遍性转导:不同染色体片段中各个标记基因转导频率大致相同的转导。

12、高频重组菌株:F质粒(致育质粒)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形成高频重组株,具有高频率转移自身染色体至F-菌的能力。

c值悖理产生的原因

c值悖理产生的原因

c值悖理产生的原因C值悖理是指某些情况下,人们的选择与他们的价值观或利益不相符合的现象。

这种现象常常发生在决策过程中,人们在做出选择时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做出与他们原本价值观相悖的决策。

C值悖理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下面将从认知偏差、社会压力和短期利益等方面进行分析。

认知偏差是导致C值悖理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人们在进行决策时,常常受到一些心理上的偏差影响,导致他们的决策与他们原本的价值观不符。

例如,人们在进行决策时往往会受到“损失厌恶”和“过度自信”等认知偏差的影响。

损失厌恶是指人们对损失的敏感程度大于对收益的敏感程度,这会导致人们为了避免损失而做出与他们原本价值观相悖的决策。

过度自信是指人们对自己的能力和判断过于自信,这会导致他们忽略一些可能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从而做出不符合他们原本价值观的决策。

社会压力也是导致C值悖理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人们常常受到社会环境和他人的影响,导致他们做出与他们原本价值观不符的决策。

例如,人们在面临道德困境时,常常会受到他人的道德评判和社会期望的影响,从而做出与他们原本价值观相悖的决策。

此外,人们也会受到群体行为和社会规范的影响,导致他们做出与他们原本价值观相悖的决策。

社会压力使得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往往更多考虑他人的评价和社会效应,而忽略了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和利益。

短期利益也是导致C值悖理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人们常常受到眼前利益的诱惑,而忽视了长远利益和他们原本的价值观。

例如,人们在投资和消费决策中,往往会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了风险和长远利益。

此外,人们也常常受到即时满足和即时奖励的影响,导致他们做出与他们原本价值观相悖的决策。

短期利益使得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往往更多考虑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他们自己的长远利益和价值观。

C值悖理产生的原因包括认知偏差、社会压力和短期利益等。

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往往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做出与他们原本的价值观或利益不相符合的决策。

为了避免C值悖理的产生,人们应该更加理性地进行决策,避免受到认知偏差、社会压力和短期利益的干扰。

c值悖论概念

c值悖论概念

c值悖论概念
C值悖论是一个生物遗传学概念,是指物种的C 值和它进化的复杂性之间没有严格对应关系的现象。

C值是指生物体的单倍体基因组所含DNA总量,通常被用来衡量生物基因组的大小。

然而,在实际研究中发现,生物体的C值与其在进化上的地位并不存在明显的关联。

C值悖论最初是由英国生物学家John Macnamara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

他发现,一些进化地位较高的动物,如人类和鸡,相比一些较低的动物,如海胆和涡虫,具有相对较小的基因组。

这个发现违反了传统的观念,即认为生物在进化上所处地位越高,其基因组应该越大,因为基因组的大小与生物体的复杂性和功能有关。

C值悖论不仅挑战了人们对基因组大小和进化关系的基本认识,也引发了人们对基因组大小和进化之间的更深层次关系的探索。

基因组的压缩是指基因组中被删除或压缩的DNA较多,使得基因组看起来较小。

而基因的重复则是指一些基因在染色体上被重复多次,从而增加了基因组的复杂性。

总之,C值悖论是生物遗传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挑战了我们对基因组大小和进化关系的基本认识。

通过对C值悖论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基因组大小和进化之间的复杂关系,为生物进化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c值悖理名词解释

c值悖理名词解释

c值悖理名词解释c值悖理,也称“库塔条件”,即不满足库塔条件的新物理量不可能真正地被创造出来。

这样的理论只能算作一种假说或者猜想。

c值悖理是指事物对立双方矛盾关系所具有的数学上的悖论性,以及实际存在的悖论现象。

一个复杂对象包含多个简单对象,任何简单对象都必须符合某些规律,从而构成一个系统。

但任何简单对象都没有单独的规律;任何系统都包含其他系统;任何系统都和环境相互作用。

比如,鸡蛋生活在泥土中就是一个系统,把鸡蛋拿走后鸡蛋仍然是一个系统,我们再把鸡蛋放进冰箱里,这个时候鸡蛋还是一个系统吗?因为不满足既定条件,那么当前发生的现象无法解释,可能是这样,也可能是那样,总之是个模棱两可的结果,最终得到了一个c值。

或者这样,也可能是那样,没有人能说清楚它是什么样子。

这种不确定的情况一直延续下去,直到达到c值这个临界点,系统开始崩溃,根本无法继续分析了。

比如我们每天早上都会吃饭,如果第二天没有吃饭,那么我们就会饿死。

但是我们可以选择不吃饭,也可以吃点别的东西,但不能长期不吃饭。

这些例子都能证明,不满足库塔条件,事物间的运动就无法得到解释,无法得出一个客观存在的结论,所以只能停留在猜想阶段。

这样,该现象被命名为c值悖理。

在物理学界,由c值悖理衍生出了许多问题,其中之一便是混沌。

混沌是指一个时空无序的状态,系统自身内部各个状态之间、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的运动并不遵循某种确定规律。

我们在考虑混沌的同时也意味着要研究时空的不确定性。

只有在大脑中提出了概念,才有可能对整个混沌现象做出一个较好的解释。

混沌就像是宇宙中的迷宫,大多数时候我们只是知道一个起点和终点,却找不到前行的路线。

就如同昨晚的小说写得太差劲,把读者都气跑了一样。

这时,就需要我们思考一下自己的原因了。

这也正是本文所探讨的内容。

本体论要求一个体系能够独立于它自身之外而存在,这个自身就是混沌的来源。

可以认为,没有什么东西或现象是不确定的,或者说,无论你用什么办法,都不能确保事物的属性不会发生变化。

c值矛盾的名词解释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c值矛盾的名词解释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c值矛盾的名词解释解释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本篇文章将详细探讨关于c值矛盾的名词解释、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c值矛盾是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概念,它涉及到多个领域,包括科学、哲学和社会学等。

我们将从不同角度出发,对c值矛盾进行全面而系统地剖析,并阐明其背后的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引言、正文、解释说明、c值矛盾的名词解释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全文内容,并对每个章节进行概述。

在正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与c值矛盾相关的关键议题,并提供实例和案例以加深理解。

接着,在解释说明部分,我们将逐一解释与c值矛盾相关的专业术语和概念。

然后,在对c值矛盾的名词解释部分,我们将给出一个清晰且全面的定义,并对其内涵进行详细阐述。

最后,在结论中,我们将总结全文观点并提出启发性思考。

1.3 目的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解释c值矛盾,并探讨其对相关领域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c值矛盾,我们将揭示该概念的重要性以及它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

同时,通过解释说明与c值矛盾相关的概念和术语,我们将提供给读者一种全面理解这一主题的框架。

我们鼓励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思考,并进一步探索和应用这些概念与观点。

以上是“1. 引言”部分的内容,旨在向读者介绍文章的主题、结构和目的。

本文将深入剖析和解释c值矛盾,并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认识框架。

接下来,我们将进入正文部分,深入探讨与c值矛盾相关的议题。

2. 正文部分内容: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深入探讨c值矛盾的概念和背后的原理。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值"以及什么是"c值"。

2.1 值在计算机科学中,值(value)是指存储在计算机内存中的数据或变量。

它可以是任何类型的数据,例如整数、浮点数、布尔值等。

值可以用来进行不同类型的操作和计算,并且通过对其进行存储和修改可以改变程序的行为。

2.2 c值c值(c value)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在计算机科学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

c值悖论名词解释

c值悖论名词解释

c值悖论名词解释
物种的C值和它进化的复杂性之间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的现象。

在每一种生物中其单倍体基因组的DNA总量是特异的,被称为C值(C-Value)。

DNA的长度是根据碱基对的多少推算出来的。

各门生物存在着一个C 值范围,在每一门中随着生物复杂性的增加,其基因组大小的最低程度也随之增加。

物种的C值和它进化的复杂性之间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这种现象称为C 值悖论。

物种的C值与其进化复杂性之间无严格对应关系
C值的资料表明,在不同的门中C值的变化是很大的。

相对比较简单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像啤酒酵母,其基因组就有1.75×10^7bp大约是细菌基因组的
3-4倍。

最简单的多细胞生物秀丽隐杆线虫其基因组有8×10^7bp,大约是酵母的4倍。

看来生物的复杂性和其DNA含量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

但我们可看到在其它的一些门中,这种相关性有的并不现实。

实际上一个门中的C值变化并没有一定的规律。

例如在哺乳类、鸟类和爬行类的C值变化范围都很小,而在两栖类中这种变化范围增大,而植物的C值变化范围更为宽广,常成倍成倍地增加。

C值和生物结构或组成的复杂性不一致的现象称为C值悖论(C-value paradox)。

第一,生物体的高等还是低等并不能光光从染色体的多少或者DNA的多少来衡量,而应该看他们的有用基因的数量。

因为染色体中很多内含子、junkDNA 和重复序列在的研究看来对生物的性状是不必要的。

第二,从哲学的角度,生物并不能被分为高等和低等,这种划分是人为的划分,但在自然选择的角度下来看,所有地球上的生物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等之分。

c值悖理名词解释

c值悖理名词解释

c值悖理名词解释
c值悖理是一种在许多数学问题中出现的悖论,但是这个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悖论,只能说是一个巧合。

当然,这个巧合的可以非常精彩。

下面就让我们来认识c值悖理吧!
比如说:我们想要证明数列,那么我们肯定会用到等差数列。

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呢?那就是,所有等差数列都是前项为a,后项为b,则前项乘以2,后项乘以3,所得的新数列仍然是等差数列。

但是当a, b, c相同时,这时,新数列却不是等差数列。

c值悖理就是这个巧合而产生的。

c值悖理是一个错误的数学公式,但是它却又非常的奇妙,当你认真的去观察它的话,你会发现其实它跟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由此,这也让我们知道了,其实世界上最美丽的事物,都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

但是也让我们知道了,有时候通过表面看似奇怪的事情,或许本质却是非常的简单。

因为它用到了,就是我们熟悉的能量守恒。

当能量发生改变的时候,质量也会随之改变。

在数学里面它有两个推论,第一个是任何数除以任何不能整除的数,都得到一个偶数。

而第二个推论则是所有自然数都是有倒数的,因为0既不是偶数,也不是质数,但是它却是唯一的一个没有倒数的自然数。

- 1 -。

c值悖理名词解释

c值悖理名词解释

c值悖理名词解释c值悖理是指在一个密闭容器内,系统的热力学能与压强处处相等,但温度却不相等。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就是熵变的概念,只有一个状态的时候,系统的熵才会不变,因此当我们达到平衡状态,热力学能和压强都会发生改变,而此时却并没有发生相反的过程,即热力学能和压强都没有减少,这样的话,物体的状态也就是不稳定的,而在物理上将这个状态称为熵增。

这个问题其实不难理解,在一个密闭容器中,系统的热力学能与压强会发生改变,而系统的熵却不会,所以热力学能和压强同时改变的这个过程中,系统的状态是不稳定的。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就是最简单的无摩擦碰撞过程。

我们将初速度和边界条件固定在初始位置上,系统会沿着边界前进,当系统离开界面一段距离之后,再次出现了初始的边界条件,由于边界存在惯性,系统依旧按照原来的轨迹运动,于是系统又回到了原来的状态,但是系统离开界面的这段距离我们可以忽略不计,那么通常我们假设这个速度和边界速度相同。

再往后我们来看分子间的碰撞,对于这种碰撞,我们把它当作两个大小相同的球体相互碰撞,即同向碰撞,在无摩擦的情况下,一个分子在两个球体中间穿过去,一个分子从另外一个球体中间穿过去,两个球体将彼此分开,因为碰撞之前彼此靠得很近,因此碰撞之后,球体之间还是保持着原来的相对位置,而速度的矢量在某一点合成,成为了球体的速度,此时我们将之称为第一分速度。

然后当分子在球体之间运动的时候,由于每个球体都有自己的形状,因此我们要分析的是每个球体所在的位置是什么样的,于是每个球体都有一个自己的形状,如果考虑到自身的重量和表面积的话,则球体的表面积是相同的。

在边界存在碰撞的情况下,则分子的移动并不是平面运动,于是分子会按照类似三角形的规则排列。

1、第一种方法是令系统在热力学平衡状态下运动,然后用它在任意方向上的运动求取该状态下的分速度,再用这个分速度的合成计算系统的速度。

2、第二种方法是使系统在边界附近作无限多次周期性摆动,测得分子运动的周期,将每个周期平均化,然后得到分子在每一周期里的平均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值悖论百科名片在每一种生物中其单倍体基因组的DNA总量是特异的,被称为C值(CValue)。

DNA的长度是根据碱基对的多少推算出来的。

各门生物存在着一个C值范围,在每一门中随着生物复杂性的增加,其基因组大小的最低程度也随之增加。

目录简介C值矛盾的产生C值与进化C值与基因组结构简介C值矛盾的产生C值与进化C值与基因组结构展开简介物种的C值与其进化复杂性之间无严格对应关系C值的资料表明,在不同的门中C值的变化是很大的。

相对比较简单的单细胞真核生物象啤酒酵母,其基因组就有1.75×10^7bp大约是细菌基因组的3-4倍。

最简单的多细胞生C值悖论物秀丽隐杆线虫其基因组有8×10^7bp,大约是酵母的4倍。

看来生物的复杂性和其DNA含量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

但我们可看到在其它的一些门中,这种相关性有的并不现在。

实际上一个门中的C值变化并没有一定的规律。

例如在哺乳类、鸟类和爬行类的C值变化范围都很小,而在两栖类中这种变化范围增大,而植物的C值变化范围更为宽广,常成倍成倍地增加。

C值和生物结构或组成的复杂性不一致的现象称为C值悖论(C-value paradox)。

现在我们还不能完全解释这种矛盾。

在一定意义上说,生物类群中C值变化范围宽就意味着在某些生物中有些DNA是冗余的,不能编码有功能的活性物质。

DNA总量变化范围的产生至少有一个原因,即在染色体上存在着不同数目的重复序列,这些重复序列是不表达的。

第一,生物体的高等还是低等并不能光光从染色体的多少或者DNA的多少来衡量,而应该看他们的有用基因的数量。

因为染色体中很多内含子、junkDNA和重复序列在目前的研究看来对生物的性状是不必要的。

第二,从哲学的角度,生物并不能被分为高等和低等,这种划分是人为的划分,但在自然选择的角度下来看,所有地球上的生物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等之分。

C值矛盾的产生一个基因组中的DNA含量用C值表示,C值的大小并不能完全说明生物进化的程度和遗传复杂性的高低。

也在计算C值时是根据所有的表达产物来估计的。

比如3000个氨基酸就是1000个mRNA,就是2000个DNA,而实际上还有非编码的,所以少估计了。

高等生物具有比低等生物更复杂的生命活动,所以,理论上应该是它们的C值也应该更高。

但是事实上C值没有体现出与物种进化程度相关的趋势。

高等生物的C值不一定就意味着它的C值高于比它低等的生物。

这种生物学上的DNA总量的比较和矛盾,称为C值悖论。

C值与进化物种的C值与其进化复杂性之间无严格对应关系。

C值的资料表明,在C值悖论不同的门中C值的变化是很大的。

相对比较简单的单细胞真核生物象啤酒酵母,其基因组就有1.75×10^7bp大约是细菌基因组的3-4倍。

最简单的多细胞生物秀丽隐杆线虫其基因组有8×10^7bp,大约是酵母的4倍。

看来生物的复杂性和其DNA含量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

但我们可看到在其它的一些门中,这种相关性有的并不现在。

实际上一个门中的C值变化并没有一定的规律。

例如在哺乳类、鸟类和爬行类的C值变化范围都很小,而在两栖类中这种变化范围增大,而植物的C值变化范围更为宽广,常成倍成倍地增加。

C值和生物结构或组成的复杂性不一致的现象称为C值悖论(C-valueparadox)。

现在我们还不能完全解释这种矛盾。

在一定意义上说,生物类群中C值变化范围宽就意味着在某些生物中有些DNA是冗余的,不能编码有功能的活性物质。

DNA总量变化范围的产生至少有一个原因,即在染色体上存在着不同数目的重复序列,这些重复序列是不表达的。

C值与基因组结构基因组大小、基因数目与生物复杂度的关系也是科学家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基因组大小也称为C值,是指生物体的单倍体基因组所含DNA总量。

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C值变化很大。

但是基因组及其生物的复杂度与C 值之间并不一定线性相关,如变形虫的C值是人的200倍。

这就是所谓的C 值悖论。

这种差异主要来源于非编码序列的多少。

目前对为什么有的基因组非编码序列多,有的则很少还没有明确的解释。

有人怀疑非编码序列与基因组的可塑性有关。

与此相关的一个问题是基因数目与生物体的复杂性是否有关?这个问题引起了对G(gene)值的讨论。

现在已经发现,一些生活史相似的近缘物种基因数不同。

例如,支原体病菌中的Mycoplasmapneumonia的基因组中包括的基因数比M.genitalium的多50%。

此外,基因数与生物体的复杂性也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例如,拟南芥和果蝇各自的基因数是25,000和14,000,前者编码的基因数是后者的近两倍,但从生物体的复杂性上看,并不能说拟南芥的复杂度是果蝇的两倍。

这种现象就称为G值悖论。

近来对植物和动物基因的研究提示,动物可能多用选择性剪切来增加复杂C值悖论度,而植物则似乎是以基因数目来增加复杂度。

但C值和G值悖论还远未解开,还有待于更多基因组进化的数据。

在基因组结构进化的探讨中,基因,特别是基因组重复也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

现在认为,基因和基因组重复是生物进化和复杂性增加的重要原材料。

Ohno提出脊椎动物的基因组可能经历了两轮重复。

目前有许多研究者在进行基因组是否重复、重复以后如何进化等问题的研究,未来一些年中也将会是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

基因组时代的到来,也极大地改变了许多传统进化生物学研究领域的面貌。

例如人们将有机会彻底检验关于生物进化的中性进化论和选择论的激烈争论。

中性进化论认为,大多数的变异是中性的。

最近一项对果蝇基因组变异模式的研究表明,基因组中绝大部分的变异只能用选择理论解释。

更多的研究提示,达尔文意义上的正选择是普遍存在的。

相信未来几年中针对各种进化力量对基因和基因组的作用的分析仍然会是一个热门的进化生物学研究方向,并有望结束中性进化论在分子水平的统治地位。

构建生物系统发育的进化树也是进化生物学中的一个传统课题。

但离重建整个生命之树的目标还很遥远。

现在人们提出了雄心勃勃的计划,希望利用整个基因组的数据来重构生物的系统发育,并提出了系统发育基因组学(Phvlogenom七s)这一概念。

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成本的不断降低,相信人们将有希望彻底解决生物界的系统发育问题。

一、基因序列和非基因序列基因序列:以起始密码子开始,终止密码子结束的一段DNA序列,称为开放阅读框(openreadingframe,ORF)非基因序列:基因序列以外的DNA序列。

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编码序列:编码RNA和蛋白质的DNA序列。

非编码序:内含子和基因的间隔序列。

单一序列和重复序列单一序列:基因组中只有一份的DNA序列。

重复序列:基因组中重复出现的序列。

例如,STR,SNP,微卫星DNA等。

(靠!原来这个SNP也是重复序列!!我本以为只是卫星DNA是!)二.寻找基因的思路:功能克隆:克隆(致病)基因的一种策略。

收集所要克隆的基因的蛋白质产物及其功能的信息,用以分离基因,并对基因进行定位。

定位克隆:利用遗传连锁或细胞学定位技术将致病基因定位于染色体的特定区带主要方法:家系调查法、体细胞杂交法、核酸杂交技术用遗传标记进行基因定位形态标记morphological markers,细胞标记cytological markers,生化标记biochemical markers,分子标记molecular markers分子遗传标记。

在核酸分子水平,对具有相对差异的等位基因DNA多态性的标记,广泛存在于高等生物编码区和非编码区,又称为DNA分子标记,是DNA水平上遗传变异的直接反映。

特点:1、直接以DNA形式表现,在生物体各发育阶段,各组织均可检测到。

2、数量多,遍及整个基因组。

3、多态性高,自然界存在许多等位突变,无需专门创造特殊的遗传材料4、中性,不影响目标性状的表达,与不良性状无必然连锁5、许多分子标记表现为共显性(codominance),能够鉴别出纯合基因型与杂合基因型,提供完整的遗传信息,其C值变化很大。

codominance [kəu'dɔminəns]n. [遗] 共显性;等显性SSR molecular markers were widely applied in soybean researches due to its codominance, highly polymorph, abundance with random distribution in soybean genome, etc.SSR分子标记因具有共显性、多态性丰富、在大豆基因组中分布广等众多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大豆研究中。

分子遗传标记发展RFLP restrict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以DNA 酶切片段的长度的不同,形成的多态性。

SSLP simple sequence length polymorphism简单序列长度多态性,又称为VNTR variable number tandem repeat数目可变的串联重复多态性,指重复单位相对较小,由重复单位的序列差异和数目变化,可形成丰富的多态性。

包括:小卫星序列minisatellite和微卫星序列microsatellite。

小卫星DNA标记minisatellite,核心序列为11-60bp,主要存在于染色体靠近端粒处,由于其拷贝数变化,在不同个体间中存在串联数目的差异,若在重复序列两侧有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则切下来的片段会呈现出多态性。

可用于DNA 指纹,DNAFinger。

微卫星DNA标记microsatellite,指以2-7个碱基为核心串联重复而成的一类序列(微卫星DNAmicrosatelliteDNA,又称为STR short tandem repeat短串联重复序列),由于核心序列重复数目的变化而在群体中呈现出遗传多态性,但在同一家系内具有高度的遗传保守性,以孟德尔方式遗传,散布于整个基因组中。

SNP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单核苷酸多态性,是指在基因组内特定核苷酸位置上存在两种不同碱基,其中最少一种在群体中的频率不小于1%。

SNP 分为两种形式:基因编码区的SNP,称为cSNP遍布于基因组内的大量单碱基变异。

可见C值的大小并不能完全说明生物进化的程度和遗传复杂性的高低。

SNP分析的特点(1)SNP数量大,分步密集,平均每1000bp就有一个SNP(2)SNP比STR扩增更有效,不会产生假带(3)由于SNP是二态的,易于自动化批量检测,易于用计算机分析结果SNP与RFLP和STR等DNA标记的主要不同在于:不再以“长度”的差异作为检测手段而是直接以序列的差异作为标记。

但SNP 单个基因座的多态性很差,只有二态,为此采用多个SNP基因座进行“单倍型”分析十分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