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同学们,芍药的花开那是在吟诵生命的轮回,候鸟迁飞那是在诠释四季的唯美。所有的鸟语花香、草长莺飞、落叶飘零、银装素裹都是大自然的语言。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是有关物候知识的一篇文章《大自然的语言》。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芍药的花开那是在吟诵生命的轮回,候鸟迁飞那是在诠释四季的唯美。所有的鸟语花香、草长莺飞、落叶飘零、银装素裹都是大自然的语言。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是有关物候知识的一篇文章《大自然的语言》。
二、检查课前字词预习
二、整体感知,把握文章
1、学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每一个自然段的重点语句,看看这篇文章到底给我们传递了哪些物候信息,体会文章的条理性
2、理清文章介绍的主要物候信息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1—3)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4--5)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6--10)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11--12)
三、合作探究,体会文章的说明顺序
师:作者从一年四季写起,介绍了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然后告诉了我们物候和农业的关系,介绍了决定物候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告诉我们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中国作为农业大国,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重视对于物候的研究。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文章的6-10自然段,体会文章的说明顺序。
明确:什么是条理?条理就是说话的顺序。写文章也要讲究条理,不论叙事、写景、状物,都要根据表达需要,安排好顺序。
师:请同学来说说这篇文章的说明顺序
生:逻辑顺序(文章四部分内容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第一部分引出说明对象,物候----物候学,第二部分对此作具体阐释,然后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进一步深入,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又是第四部分说明的基础。第四部分主要是研究物候学的重要意义,它按逻辑顺序,先提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接着说明它的重要
性,然后说明它取决于什么因素,最后说明研究的意义。这种说明顺序符合人对事物的认知规律,同时也使文章很有条理性。介绍的物候学知识通俗易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图片介绍引出:
(第6-----10段,四个要素也是有一定的顺序,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主到次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接着是高下的差异,古今差异最次。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的位置不同,高下是同一个地点的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是时间因素,从空间到时间又是一种排列顺序。而且对这四个因素的解释有一系列很明显的连接词,显得文章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接受。)
四、品味语言
1、品味生动的语言
(1)、文章为什么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呢?
这个题目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情趣,又很新颖,比直接用“物候学”、“简介物候学”、“物候学与农业生产”这样的题目更容易吸引读者,而且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把种种物候现象比喻成语言,形象地说明了认识、研究的重要性。
(2)、朗读1--2自然段,对本文生动的语言细细咀嚼,认真品读。
品春:“苏醒”将大地拟人化,展现一幅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景色。
“融化”写出了冰雪的动态,暗示着春暖花开的美景,透漏着暖暖的春意。
“萌发”描写小草、树芽生长的情态,显示出草木的生机和活力。
“次第”写出百花竞相开放、争着报春的热闹情景。
品夏:
“翩然”写出了小燕子宛如少女般的轻盈,透露出作者的喜爱之请。
“孕育”写出了夏天宛如一位年轻的妈妈,夏天是孕育生命的季节。
品秋:“销声匿迹”用拟人的手法写昆虫为过冬作好了一切准备。
“衰草连天”、“簌簌”描写秋天萧杀的情景。
“迎接”将秋天写得很有情意,好象是位善解人意的老人。
品冬:“风雪载途”写寒冬,传神表现出冬天风狂雪大,寒气逼人的景象。
2、揣摩语句,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师:为了清楚简洁地介绍事物,说明事理,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做到准确。文章从哪些语句上能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呢?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圈点勾画你找到的信息,在组内交流。
生:文中用了很多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如第7自然段“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20天”、“10天”,用具体的天数表达得很准确。
师:是的,运用具体的数字可以让说明变得准确,所以列数字是使说明准确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还有吗?
生:还有第5自然段“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这里也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法。
师:列数字的说明法能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而这些句子里的“十天左右”、“五六天”这些不具体的数字,看似不准确,其实这样才是最准确的,这就是说在对这个事物拿不准的时候,讲话要留有余地。这样我们就知道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有两种表现形式:精确的语言和模糊的语言。
五、拓展延伸
劳动人民是最好的研究者,他们不仅仅从书本上找经验,更从生活中总结经验,积累了很多谚语。你知道哪些有关物候的谚语?能不能说说这些谚语传递的物候现象?
六、结语
师:同学们,关于《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的学习,不仅让我们了解了物候,学习了说明的语言,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习科学家那种严谨的精神。现在的窗外正值最美的四季,希望同学们能用心留意每一次花开每一次落叶,去体会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丰厚的礼物。
《大自然的语言》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学生集中学习事理说明文的开端,她们有对新知识的好奇,但更多的是茫然和由于说明文本身文体特点可能带来的枯燥感。同时,他们的年龄段心理特点为感性认识多于理性认识,逻辑思维能力尚有待发展。因此针对学生对陌生事物怀有浓厚兴趣、积极性很高,但学习方法和目的性尚有欠缺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多媒体课件,尽量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刺激学生的多种感知觉器官,增强教学效果,并加强课前预习指导,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运用科学方法来学习。
《大自然的语言》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