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 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及练习及答案备课素材)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我爱故乡的杨梅 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我爱故乡的杨梅   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我爱故乡的杨梅》——人教(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杨梅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杨梅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1. 杨梅的生长过程和特点的理解。

2. 保护环境的意识的培养。

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杨梅图片。

3. 小组讨论准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杨梅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杨梅的颜色、形状等特征。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杨梅的了解。

二、学习课文(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 教师讲解课文,引导学生了解杨梅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三、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他们认为故乡的杨梅有哪些值得喜爱的特点。

2.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杨梅树和环境。

第二课时一、复习(5分钟)1. 教师提问学生关于杨梅的特点和生长过程的问题。

2.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深入学习课文(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绘杨梅的句子。

2. 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三、写作练习(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以“我喜爱的故乡杨梅”为主题,进行小练笔。

2.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杨梅树和环境。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杨梅的生长过程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意识和观察能力。

3. 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六、课堂活动:杨梅知识问答活动目标:1. 巩固学生对杨梅知识的掌握。

2.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活动准备:1. 杨梅相关知识资料。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我爱故乡的杨梅 教学教案 设计反思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我爱故乡的杨梅 教学教案 设计反思

基于《我爱故乡的杨梅》下的习作指导——写一种水果毕节市实验學校魏娟敎學目标:1.通过对课文标题的分析,引导學生领悟怎么给一篇文章命题。

2.通过对课文中心句的學习,引导學生學习使用中心句表达情感。

3.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學生學习“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和描写”的写作技巧。

4.在领悟“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和描写”的写作技巧后,引导學生对家乡的一种水果(樱桃)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最后能抓住樱桃的形状、颜色、味道等特点进行习作。

敎學重点:1.利用文本,引导學生领悟:描写一种水果,要做到“观其形,察其色,品其味”。

2.抓住形状、颜色、味道三个特点描写家乡的水果——樱桃。

敎學难点:引导學生抓住形状、颜色、味道三个特点来观察樱桃的特点,并进行习作。

课前准备:搜集各种关于樱桃的图片并制作幻灯片。

课时设计:一课时敎學过程:一、谈话导入。

1.老师和孩子聊预习课文的情况。

在聊天中,适时表扬认真预习课文以及自信的孩子。

二、引导學生學习命题。

1.师板书“杨梅”一词,以检查预习情况为由,让學生回忆在课文中的哪个地方,最先出现这个词!引出标题:我爱故乡的杨梅2.引导:从标题来看,作者要写作的对象是什么?(杨梅)3.明确:一个好的标题,它能清楚、简洁、明了地告诉读者,作者要写的对象是什么。

三、引导學生學习使用中心句。

1.师:咱们继续检查预习情况,仔细回忆,中有一个句子,它不仅是文章的中心句,而且还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是哪个句子?(生回答)幻灯片出示: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2.师引导學生读中心句,并提问:从这个句子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學生回答:作者的故乡在江南,作者爱故乡的杨梅。

)3.师:杨梅,大家都知道是一种水果,说到水果,老师和大家聊一聊关于我们家乡的一种水果的故事。

(老师向孩子讲关于广州协和小學的老师来毕节市实验學校开展校际交流活动时,离开的那天,特意通过空运的方式运了好几筐毕节的玛瑙红樱桃去广州的事情。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学生本阶段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我爱故乡的杨梅》 外形 圆圆的 颜色 淡红 深红 “黑” 味道 又酸又甜 甜津津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语文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作文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如何才能让学生写好一篇文章, 这是值得我深思的问题。小学写作教学往往会从简单的记叙文开始 ,生活中每天都发生很多故事,每时每刻都会有新的发现。教师可 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用丰富的表情、恰到好处的肢体动作将 学生们引领到我们所创设的故事情境当中去,再让学生们去回想并 感受他们新的发现,继而把它写出来。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 少发现美的眼睛,可以说美是无处不在的。
成功之处: 1.提问设计的比较巧妙,能够引导学生用流畅的思路完成对习作的 分析和学习。 2.紧贴习作内容,让学生明白细致描写和观察的方式。
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1、思维拓展类的内容相 对较小,还可以由课内例文引导至生活实际中的其他方面;2、应 该严格遵守“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这一要求进行,教师在 教学中只扮演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能回答的,教师一定不 能代为回答,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教学的主人。
目录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重难点 五、说教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七、说板书设计 八、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我爱故乡的杨梅》是新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三 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中其中一篇,这是一篇状 物抒情的散文。作者按杨梅的生长过程,由整体到部 分,由表及里的顺序进行叙述;文章篇幅短小,层次 清楚,语言简洁优美、生动细腻、朴实亲切,表达了 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习作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习作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人教部编版

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习作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人教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仿写练习。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通过品词析句,感受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3)通过仿写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仿写练习。

2.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2)仿写练习。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家乡的喜爱。

(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

2.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解决生字词。

(3)学生齐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

3.品词析句(1)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喜欢的原因。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3)体会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4.仿写练习(1)展示杨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杨梅的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仿写练习。

(3)学生展示仿写作品,互相评价。

(1)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故乡的喜爱。

四、课后作业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并组内交流。

2.仿写一篇关于家乡的作文。

3.家长签字确认作业完成情况。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课文、品词析句、仿写练习等环节,使学生正确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了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在仿写练习环节,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创作出富有感情的作品。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对生字词掌握不牢固,需要在课后加强巩固。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重难点补充: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故乡吗?你们的故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让你们难忘呢?生1:故乡是我出生的地方,我故乡有特别香的桂花。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设计范文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设计范文

《我爱故乡的杨梅》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故乡杨梅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故乡杨梅的兴趣。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大自然的热爱,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故乡杨梅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展示故乡的杨梅,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故乡杨梅的了解和感受。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学习生字词,解释词语的意思。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描述杨梅的句子,理解杨梅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的句子,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成员可以补充。

四、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以“我心中的故乡杨梅”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以便更好地指导他们。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对问题的思考能力。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关注他们对生字词的掌握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态度和表达能力,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深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杨梅实地观察,深入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和过程。

2.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分享他们与杨梅相关的记忆和故事。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设计范文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设计范文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杨梅的生长过程和特点,以及故乡的风土人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实物观察等途径,激发学生对杨梅的兴趣。

(2)运用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故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食物、节约资源的意识。

(3)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植物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难点:(1)理解杨梅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2)体会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准备:1. 课件:课文动画视频、杨梅图片、生字词卡片等。

2. 实物:杨梅果实(或图片)。

3. 作业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杨梅的生长过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动画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杨梅的生长过程。

(2)邀请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介绍杨梅的生长过程。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3)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跟读并正确书写。

3. 探究讨论:(1)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杨梅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推理判断,了解故乡的风土人情。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闭眼想象故乡的杨梅景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表达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五、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并组词。

2. 结合课文内容,画出杨梅的生长过程图。

3. 写一篇关于故乡杨梅的作文。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习作《我爱故乡的杨梅》∣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习作《我爱故乡的杨梅》∣人教(部编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家乡特产的美好回忆”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举例:分析课文中“熟透的杨梅酸甜可口,吃一口就能甜到心里”等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词语运用: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用法,如“故乡”、“杨梅”、“熟透”等,能够在实际语境中正确运用。
-举例:让学生造句,如“我故乡的杨梅熟透了,颜色鲜艳,非常诱人。”
-写作技巧: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使文章生动形象。
2.情感教育的融入:在本次教学中,我尝试将情感教育融入课堂,让学生在讨论和写作过程中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情感教育的渗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学生参与度:在分组讨论和成果展示环节,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较为活跃。但仍有部分学生表现较为被动,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课堂参与度不高。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尝试采用更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和生字词的运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家乡特产相关的主题,如“我家乡的……”。
2.写作练习: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短的写作练习。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和生字词,写一段关于自己家乡特产的描述。

《我爱故乡的杨梅》的教案范文

《我爱故乡的杨梅》的教案范文

《我爱故乡的杨梅》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故乡杨梅的生长环境、特点以及与故乡的情感联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故乡杨梅的兴趣。

(2)引导学生学会通过观察、描述来描绘杨梅的外形特点。

(3)培养学生运用想象力,体会杨梅带来的美好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会生字词。

难点:描绘杨梅的外形特点,体会杨梅与故乡的情感联系。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杨梅图片、实物或模型。

3. 生字词卡片。

4. 小组讨论所需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杨梅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杨梅。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杨梅的了解。

(3)教师简要介绍杨梅的生长环境、特点以及与故乡的情感联系。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杨梅的美好情感。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描绘杨梅的外形特点(1)学生观察杨梅图片,用自己的话描述杨梅的外形特点。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彼此的描述。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描绘杨梅的酸甜口感。

5. 体会杨梅与故乡的情感联系(1)学生讨论杨梅与故乡的情感联系。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表达对故乡的热爱。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实践作业:观察身边的杨梅树,记录杨梅的生长过程,体会杨梅与故乡的情感联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故乡的杨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设计范文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设计范文

《我爱故乡的杨梅》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使学生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外形特点、味道以及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对故乡风物的热爱之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1. 杨梅的生长环境、外形特点、味道以及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2. 学会生词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通过描绘杨梅表达的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 学会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习兴趣。

3. 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杨梅图片,引导学生回忆故乡的杨梅,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外形特点、味道以及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总结杨梅的特点,并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生词生字,解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杨梅的特点及作者对故乡的热爱。

8. 课后反思: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杨梅的生长环境、外形特点、味道以及在我国的分布情况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课文生词生字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七、教学准备:1. 准备杨梅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课文的相关生词生字表。

3. 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活动。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杨梅实地考察,加深对杨梅的了解。

2. 让学生尝试写一篇关于自己故乡的杨梅的作文。

我爱故乡的杨梅 教案教学设计

我爱故乡的杨梅 教案教学设计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对故乡的杨梅产生浓厚的兴趣,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特点和味道。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自然环境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的阅读与理解。

2. 生词、短语的学习与运用。

3. 朗读技巧的指导与训练。

4. 作文练习:以“我喜爱的水果”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词、短语。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描述,能够运用生词、短语进行表达。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等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课文内容。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朗读指导法: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杨梅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故乡的杨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读课文,回答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 生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词、短语,通过例句、游戏等方式巩固学习成果。

4. 朗读练习: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

5. 作文练习:以“我喜爱的水果”为主题,写一篇作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生词、短语进行表达。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的朗读技巧:通过课堂上的朗读展示,评价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3. 评价学生的作文: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关注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等方面。

七、作业布置:1. 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2. 抄写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并进行翻译。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设计范文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设计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杨梅的生长过程和特点,以及故乡的风土人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了解杨梅的外形特点,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

(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探讨杨梅的生长过程,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食物、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

(3)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杨梅的生长过程和特点,以及故乡的风土人情。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杨梅的生长过程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了解杨梅的外形特点,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

2. 小组合作法: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探讨杨梅的生长过程,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 朗读讨论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杨梅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3. 生字词卡片。

4. 小组合作学习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杨梅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杨梅的外形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杨梅的了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朗读。

(3)学生齐读课文,体会课文情感。

3. 探讨杨梅的生长过程:(1)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讨杨梅的生长过程。

(2)各小组汇报探讨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文拓展:(1)引导学生关注故乡的风土人情,分享各自家乡的特色。

(2)讨论如何珍惜食物、节约资源,增强环保意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正确运用,以及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习作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习作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习作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杨梅的特点,学会用语言表达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以习作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为主体,通过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杨梅的特点,学会用语言表达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杨梅的特点,学会用语言表达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材。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杨梅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杨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简要介绍杨梅的产地、特点,引出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

3. 课文学习: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表达方式。

4. 写作指导:以课文为例,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语言表达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5. 练习环节: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

6. 交流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互相交流、分享。

7. 总结提升: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总结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六、板书设计1. 杨梅的特点:酸甜可口、营养丰富、故乡特产。

2. 表达对故乡的热爱:运用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描绘杨梅的美味,表达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根据课堂所学,写一篇关于家乡特产的作文。

2. 课后实践:观察家乡的其他特产,了解其特点,为写作积累素材。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习作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使学生了解了杨梅的特点,学会了用语言表达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表达,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同时,通过交流分享,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习作《我爱故乡的杨梅》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习作《我爱故乡的杨梅》人教部编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重点
-描述技巧:学生能够学会课文中的具体描述方法,如使用形容词、动词来描绘杨梅的特征,以及如何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情感表达:学生能够理解并模仿作者通过对杨梅的描写来表达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学会在写作中融入个人情感。
-写作结构:学生掌握文章的开头、中间描述、结尾的基本结构,能够组织一篇条理清晰、内容连贯的短文。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孩子们表现得非常积极。他们兴奋地讨论着自己喜爱的水果,尝试用学到的方法进行描述。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他们在语言表达上的进步,也发现了他们在情感融入方面的尝试。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写作时仍然存在词汇贫乏、修辞手法运用不当的问题。
反思今天的课堂,我认为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举例:课文中“杨梅红透了,甜津津的,吃一口,满嘴都是酸酸甜甜的味道。”这句话中,描述技巧和情感表达的结合是教学的重点,教师需引导学生分析并模仿这种表达方式。
2.教学难点
-词汇运用:学生在写作时往往词汇量有限,如何选用恰当的词汇来描绘事物的特征,是学生需要突破的难点。
-修辞手法:理解并灵活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通过实例进行详细讲解和指导。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如何通过描述来表达个人情感。描述是通过词汇和修辞手法来描绘事物的过程,它能够使我们的文字更加生动有趣。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对杨梅的描述。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运用形容词和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以及如何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来表达情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词汇的选择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例句和进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设计范文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设计范文

一、教案背景《我爱故乡的杨梅》是一篇描绘故乡杨梅的美丽和故乡情怀的散文。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以及故乡的风土人情,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以及故乡的风土人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实物观察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杨梅的外貌特征。

(2)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杨梅的生长环境和故乡的风土人情,增强学生的感知力。

(3)采用小组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以及故乡的风土人情。

难点:1. 理解作者对故乡杨梅的深厚感情。

2. 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描绘自己喜爱的家乡特产。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杨梅图片、课文动画等。

2. 实物准备:杨梅果实(或图片)。

3. 作业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杨梅的基本情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采用谈话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爱的水果,引出本课课题《我爱故乡的杨梅》。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熟练掌握。

(3)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以及故乡的风土人情。

3. 图片展示利用图片展示杨梅果实,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杨梅的外貌特征。

4.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故乡杨梅的认识和感受,讨论故乡的风土人情。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要热爱家乡,关注家乡的特产。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我爱故乡的杨梅 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我爱故乡的杨梅   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我爱故乡的杨梅》(人教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特点以及故乡的风土人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采用小组讨论、分享个人经验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自然资源的观念,增强对故乡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3)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特点以及故乡的风土人情。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杨梅生长环境、特点的深入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杨梅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3)生字词卡片。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大意。

(2)观察身边的杨梅树或杨梅果实,积累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杨梅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关于杨梅的知识和经验。

(3)简介课文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段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探讨杨梅(1)小组讨论:杨梅的生长环境、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补充。

(3)引导学生思考杨梅与故乡风土人情的关联。

五、作业布置1. 抄写生字词,加强记忆。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故乡杨梅的短文。

3. 观察身边的杨梅树或杨梅果实,记录下它的生长过程。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合作交流能力等。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和短文的写作水平。

最新部编版(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 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及练习及答案备

最新部编版(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 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及练习及答案备

习作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目标】1.交流平台,交流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细致观察会很有收获。

2.初试身手,讲自己对生活的观察,用几句话写下来,和其他同学交流。

3.学习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总结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课文,懂得留心、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总结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1.学会观察,写下自己观察到的眼中的生活。

2.学会抓住事物特点和运用多种感官细致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交流平台,交流留心所观察到的周围的事物,细致观察会很有收获。

2.初试身手,讲自己对生活的观察,用几句话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课堂作业新设计】1.本次交流平台,向我们展示了观察的方法是:__________ 。

2.翠鸟的美在于 和 。

3.草地的色彩会产生变化,是因为蒲公英的花 答案:1.留心观察、多角度全方位观察、多层次深入观察2.艳丽的色彩 敏捷的身手3.有时张开有时合拢 【板书设计】学会观察留心观察细致观察 多角度全方位观察多层次深入观察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阅读例文,分析例文中的观察方法。

2.分析例文,总结观察方法,学会抓住事物特点和运用多种感官细致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课堂作业新设计】一、给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读音。

贪婪.(lánɡ lán)吮.(shǔn yǔn)吸狭.(xiá jiá)长细腻.(nì mì) 嘴唇.(chún cún) 染.(rǎn lǎn)满甜津.津(jīn jīnɡ) 豆腐.(fu fǔ) 甘露.(lù lòu)二、按照课文要求填空。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

摘一颗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

这段话共写了________句,后两句是围绕_________来写的,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的感情。

《习作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优秀教学设计(部编本三年级上册)

《习作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优秀教学设计(部编本三年级上册)

《习作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优秀教学设计(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这篇文章从形状、颜色、味道入手描述了故乡的杨梅,突出了杨梅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课文篇幅短小,层次清楚。

首先,作者开门见山地点出“我”的故乡所在地——“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这里既有突出强调的作用,又能引起读者的好奇:“我”为什么爱杨梅,杨梅有哪些可爱之处呢?接着,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雨的及时、杨梅树的渴望以及它那旺盛的生命力。

然后,作者抓住杨梅的形、色、味的特点,生动、细腻地描写,使读者对杨梅产生了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觉。

另外,在描述的过程中,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作者按杨梅的生长过程,由整体到部分,由表及里的顺序进行叙述,语言十分精练、简洁、朴实、亲切,是学生学习写作的一篇很好的范文。

1.认识与理解“贪婪、狭长、细腻、甜津津、细雨如丝”等词语。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学会简单运用。

【重点】认识与理解“贪婪、狭长、细腻、甜津津、细雨如丝”等词语。

【难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学会简单运用。

1.习作例文的教学,要以例文为主要依据,把例文当作训练的范例来抓,整个习作例文的各个教学环节,都要围绕例文进行。

2.照应课文,留有余地。

三年级的习作例文前,都有一篇课文和这篇习作例文特点相似,但在教学时,不必全部指出来,等到习作例文学完之后,再让学生回过头去体会照应文的特点,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

3.扣准特点,练习写作。

学生学完了习作例文,照应了前面的课文,了解了写作特点和要求后,掌握了一定的习作素材。

在学生进入习作时,应要求他们在自己的习作中把学过的写作特点,按要求体现出来,如果写的和学的不一致、不对口,就失去了习作例文的作用。

当然,作为对三年级小学生的要求,不能过高。

只要在习作中有所体现,就应该肯定、表扬。

4.讲评作总结,用特点检验。

一次习作例文教学的全过程,要在讲评中加以总结,最后用特点去检查,看看到底有多少学生学明白了,能在对例文的理解和仿作中有所体现。

《我爱故乡的杨梅》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我爱故乡的杨梅》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我爱故乡的杨梅》优秀教案设计范文第一章:课程背景与目标1.1 课程背景《我爱故乡的杨梅》是一篇描绘故乡杨梅的美丽景色的文章,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以及品尝杨梅的喜悦心情。

1.2 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杨梅,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观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观察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家乡的情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与步骤2.1 教学内容(1)杨梅的生长环境;(2)杨梅的形态特征;(3)品尝杨梅的喜悦心情。

2.2 教学步骤(1)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果实,引出杨梅;(2)阅读理解:让学生朗读课文,回答关于杨梅生长环境和形态特征的问题;(3)观察与讨论:让学生观察杨梅图片,讨论杨梅的特点;(4)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分享品尝杨梅的快乐心情。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朗读法: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感受杨梅的美丽;(2)讨论法:分组讨论杨梅的生长环境和形态特征;(3)观察法:观察杨梅图片,加深对杨梅的印象。

3.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杨梅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2)图片:展示杨梅的实物图片,便于学生观察;(3)道具:准备一些杨梅实物,让学生触摸和品尝。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1)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2)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3)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4)学生观察杨梅图片的能力。

4.2 教学反馈根据教学评价结果,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和改进。

第五章:教学拓展与延伸5.1 教学拓展(1)让学生了解杨梅的种植技术和繁殖方法;(2)调查家乡的杨梅种植情况,了解杨梅的经济价值。

5.2 教学延伸(1)举办杨梅品尝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杨梅的喜悦;(2)邀请杨梅种植专家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杨梅的了解。

第六章:教学设计6.1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和形态特征;(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小学三年级语文《我爱故乡的杨梅》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我爱故乡的杨梅》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语⽂是⼯具学科,是我们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

学好语⽂有利于提⾼我们逻辑思维,有利于提⾼我们的写作能⼒和语⾔表达能⼒,有利于提⾼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若是语⽂你都不⾏,别的是学不通的。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语⽂《我爱故乡的杨梅》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我爱故乡的杨梅》原⽂ 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细⾬如丝,⼀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露。

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狭长的叶⼦在⾬雾中欢笑着。

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样⼤⼩,遍⾝⽣着⼩刺。

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

摘⼀个放进嘴⾥,⾆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感到细腻⽽且柔软。

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乎变成⿊的了。

它不是真的变⿊,因为太红了,所以像⿊的。

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嘴唇上⾆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

没有熟透的杨梅⼜酸⼜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越吃越爱吃。

我⼩时候,有⼀次吃杨梅,吃得太多了,发觉⽛齿⼜酸⼜软,连⾖腐也咬不动了。

我才知道杨梅虽然熟透了,酸味还是有的,因为它太甜,吃起来就不觉得酸了。

吃饱了杨梅再吃别的东西,才感觉到⽛齿被它酸倒了。

 【篇⼆】⼩学三年级语⽂《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 教学要求: 1、了解故乡杨梅的可爱,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2、在理解课⽂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可爱”这个意思,把内容写具体的。

3、学会本课的⽣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可爱”这个意思写出杨梅特点的。

教具准备:多媒体、软件 教学时间:⼆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启发谈话,板书课题。

1、同学们见过和吃过杨梅吗?知道产地吗? 2、看看本⽂作者是怎样讲他故乡的杨梅的。

3、板书课题。

⼆、指导检查预习。

1、初读课⽂,想想课⽂主要讲了哪些内容,要读准字⾳。

习作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教案

习作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教案

习作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习作例文,了解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掌握作者运用的描绘方法和修辞手法。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观察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习作。

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珍惜家乡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习作例文,引导学生掌握作者运用的描绘方法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

2.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习作,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杨梅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杨梅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杨梅的认识和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2 讲授新课讲解《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习作例文,分析作者运用的描绘方法和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

4.3 课堂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家乡的喜爱之情,讨论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习作。

4.4 实践环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习作练习。

4.5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习作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第五章:作业布置与课后反思5.1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继续练习写作,选取一个自己喜欢的事物或场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描绘。

5.2 课后反思教师应及时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目标:对学生掌握课文内容、运用描绘方法和修辞手法的能力进行评价。

6.2 评价方法:通过课后作业、课堂练习、学生互评等方式进行评价。

6.3 评价内容:对学生习作的想象力、语言表达、修辞手法运用等方面进行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作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
【教学目标】
1.交流平台,交流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细致观察会很有收获。

2.初试身手,讲自己对生活的观察,用几句话写下来,和其他同学交流。

3.学习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总结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课文,懂得留心、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总结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
1.学会观察,写下自己观察到的眼中的生活。

2.学会抓住事物特点和运用多种感官细致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交流平台,交流留心所观察到的周围的事物,细致观察会很有收获。

2.初试身手,讲自己对生活的观察,用几句话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本次交流平台,向我们展示了观察的方法是:__________ 。

2.翠鸟的美在于 和 。

3.草地的色彩会产生变化,是因为蒲公英的花
答案:
1.留心观察、多角度全方位观察、多层次深入观察
2.艳丽的色彩 敏捷的身手
3.有时张开有时合拢 【板书设计】
学会观察
留心观察
细致观察 多角度全方位观察
多层次深入观察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阅读例文,分析例文中的观察方法。

2.分析例文,总结观察方法,学会抓住事物特点和运用多种感官细致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读音。

贪婪.(lánɡ lán)吮.(shǔn yǔn)吸狭.(xiá jiá)长
细腻.(nì mì) 嘴唇.(chún cún) 染.(rǎn lǎn)满
甜津.津(jīn jīnɡ) 豆腐.(fu fǔ) 甘露.(lù lòu)
二、按照课文要求填空。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

摘一颗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

这段话共写了________句,后两句是围绕_________来写的,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的感情。

其中第一句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杨梅的形状来。

三、观察后填空。

1.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

介绍了杨梅果实。

2.杨梅的形状是的,把它和________作比较。

3.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

介绍了杨梅的。

4.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

在你印象中,、(水果)也是甜津津的。

参考答案
一、lán shǔn xiá jiá nì mì chún rǎn jīn fu lù
二、样子三圆圆的对杨梅喜爱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生着小刺
三、1.数量之多 2.圆圆桂圆 3.颜色 4.味道
【板书设计】
观察和描写的方法按照一定顺序、抓住特点
眼看、手摸、嘴尝、耳听、鼻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