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液聚合发展概况
乳液聚合技术在市场的运用及产量
乳液聚合技术在市场的运用及产量乳液聚合技术是一种液态多相系统,通过将水和油等两种不相溶的物质通过乳化剂稳定地分散在一起,从而形成乳液。
乳液聚合技术在化妆品、食品、医药、农业、塑料、纺织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就乳液聚合技术在市场中的运用及产量进行分析。
乳液聚合技术在化妆品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乳液是一种质地轻盈、易吸收的液体,可以为皮肤提供滋润和保湿的效果。
因此,在护肤品中,乳液是非常重要的一种产品形态。
随着消费者对化妆品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市场上对于乳液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许多知名的化妆品品牌都将乳液作为旗下护肤品系列的重要产品之一,比如资生堂、兰蔻、雅诗兰黛等。
基于这样的需求,乳液聚合技术在化妆品行业中的市场应用也相当广泛。
在食品行业中,乳液聚合技术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乳液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来改善食品的口感和质地。
比如在冰淇淋中,通过添加稳定的乳液使得冰淇淋更加柔滑细腻;在乳酪和奶酪中,乳液可以作为乳化剂帮助提高产品的质地和口感。
此外,在食品加工中,乳液聚合技术也可以用于稳定饮料、增加产品的口感和稠度等。
因此,食品行业对乳液聚合技术的需求也是不可小觑的。
在医药领域,乳液聚合技术也被广泛使用。
许多药物都需要通过乳液形式进行给药。
比如一些脂溶性较好的药物可以通过乳液形式进行给药,以增加药物在水相中的稳定性。
此外,乳液形式的给药更容易调整剂量,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因此,在医药制剂中,乳液聚合技术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农业领域,乳液聚合技术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在农药领域,乳液可以作为一种优良的农药剂型,可以更好地附着在作物表面,并且更易于渗透到植物组织内部,以提高农药的效果。
此外,在农业领域还有一些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等产品也可以采用乳液形式进行制剂和施用。
在塑料和纺织领域,乳液聚合技术也有着一定的应用。
比如在塑料加工中,乳液可以作为一种优秀的添加剂,可以提高塑料的强度、韧性和耐热性。
08乳液聚合1-1
常常定义: 乳液聚合是在乳化剂的作用下并借助于机械搅 拌,使油溶性单体在水中分散成乳状液,由水 溶性引发剂引发而进行的聚合反应。
体系组成
单体、引发剂、乳化剂、分散介质(去离子水)
① 单体:油溶性,不溶或微溶于水;
② 引发剂:水溶性,对氧化-还原体系,允许其 中一组分是油溶性
CH 3
e.g:
K2S 2O 8
乳化剂(三种位置):单分子(水相)、被 吸附在单体珠滴表面、吸附在乳胶粒表面 上;动态平衡 单体(三个去向):单体珠滴、单分子(水 相) 、被增溶在乳胶粒中
3 阶段Ⅱ(乳胶粒长大阶段) 胶束耗尽到单体珠滴消失
1
2
3 阶段Ⅱ(乳胶粒长大阶段) 胶束耗尽到单体珠滴消失
3
乳胶粒长大阶段(阶段Ⅱ恒速期)
2.1 交束的本质及其增溶作用
一 几个概念
界面张力(l-l) 表面张力(g-l) 表面活性剂 溶质溶于水的溶液,其表面张力与纯水的不同: 1 表面张力增加:食盐硫酸钠、蔗糖、甘露醇等 2 表面张力随溶质浓度增加而逐渐下降:醇、醛、酮 3 表面张力随溶质浓度增加而急剧下降,但达一定值后, 溶质浓度再增加,其表面张力变化很小;即为表面活性 剂:乳化剂、浸润剂、匀染剂等
大部分单体 经搅拌形成 细小的液滴
相似相容,等于增 加了单体在水中 的溶解度,将这 种溶有单体的胶 束称为增溶胶束
周围吸附了一层乳 化剂分子,形成带 电保护层,乳液得 以稳定
☆单体分散阶段(反应前阶段)
单体珠滴
胶束
增溶胶束
每个胶束:约50-200 个乳化剂分子形成 直 径约5nm-10nm 胶束浓度为1018个/ml。 单体珠滴直径约为 10-20微米,浓度约 为1012个ml-1;增溶 胶束含单体的量可达 单体总量的1%,并 使胶束体积胀大至原 来到2倍。
乳液聚合
可聚合表面活性剂进行乳液聚合时,乳化剂虽然用量很少,一般为单体质量的3%~5%左右,却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聚合前后对乳液起着稳定作用,在聚合中让单体按胶束机理生成乳胶粒并对聚合速率、聚合度、乳胶粒数目及直径产生影响。
然而,在应用时乳液中的乳化剂在很多情况下己无存在的必要,相反还会引起很多负面效应。
聚合后,传统的乳化剂是通过物理吸附在乳胶粒的表面。
这种相对不是很强的物理吸附在生产和储存及使用等诸多情形下会解吸,从而导致乳液稳定性降低、成膜后耐水性差等缺点。
使用可聚合表面活性剂可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可聚合乳化剂分子通过共价键的方式键合在乳胶粒的表面,这种化学键结合使乳化剂分子在乳液应用的各种场合都不会解吸,杜绝了传统表面活性剂易解吸的缺点,提高了乳液产品的稳定性和成膜后的耐水性。
马来酸酯类可聚合乳化剂反应温和,性能优异。
但是目前开发出来的品种较少,而且应用于工业的乳液聚合研究更少见报道。
因此合成新的可聚合乳化剂、研究其应用性能尤为必要。
本文合成了G和H两个系列含有阴、非离子的可聚合乳化剂,应用于含氟单体的乳液聚合体系和涂料中,研究它们的耐水性、耐碱性和耐沾污性等应用效果。
并与阴离子可聚合乳化剂D3与非离子乳化剂NP一10复配于乳液和涂料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
1.文献综述1.1建筑外墙涂料现状1.1.1涂料发展涂料的发展可以粗略地划分为天然树脂阶段、合成树脂阶段和节约阶段。
天然树脂阶段即主要以天然油脂、大漆和虫胶等天然树脂或改性的天然树脂为原料制成的溶剂型涂料和天然树脂涂料,原料易得、制备工艺简单,但涂料的性能和用途很有限。
5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特别是高分子科学的发展,人们对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性能和结构有了较系统深入的研究,涂料发展也进入了合成树脂为主要原料的阶段。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越来越受到重视,涂料的发展朝着省资源、省能源、无污染方向发展,相继推出了水性涂料、粉末涂料、高固体分涂料等,即进入了节约型涂料阶段。
乳液聚合(完整)-2012.11.19
乳液聚合(完整)乳液聚合的基本概念乳液聚合:是指在单体、水、乳化剂形成的乳状液中进行的聚合反应过程。
1.乳液聚合体系:主要有单体、水、乳化剂、引发剂和其它助剂所组成。
在此,其它助剂主要包括:pH缓冲剂、分子量调节剂、电解质、链终止剂、防老剂、抗冻剂和保护胶体。
2.乳液聚合的各组分介绍(1)单体:如苯胺、乙烯基类、丙烯酸酯类、二烯烃类等,要求纯度>99%,不含阻聚剂。
(2)反应介质(水):尽可能降低反应介质水中的Ca2+、Mg2+、Fe3+ 等离子含量;用量应超过单体体积,质量一般为单体量的150%-200%。
溶解氧可能起阻聚作用,加入适量还原剂(如连二亚硫酸纳Na2S2O4·2H2O) ,用量为0.04% 左右。
(3)引发剂引发剂,即氧化剂,主要包括水溶性引发剂和油溶性引发剂。
乳液聚合过程中一般使用水溶性引发剂。
a.热分解型引发剂无机或有机过氧化物(过硫酸钾、过硫酸铵等)b.氧化-还原引发剂体系1)有机过氧化物-还原剂体系有机过氧化物:对甲基异丙苯过氧化氢还原剂:亚铁盐如硫酸亚铁、葡萄搪、抗坏血酸等2)无机过硫酸盐-亚硫酸盐体系过硫酸盐:过硫酸钾或过硫酸铵还原剂:亚硫酸氢钠、亚硫酸钠等。
(4)pH缓冲剂:常用的缓冲剂是磷酸二氢钠、碳酸氢钠等。
(5)分子量调节剂:控制产品的分子量,例如丁苯橡胶生产中用正十二烷基硫醇或叔十二烷基硫醇作为链转移剂。
(6)电解质:微量电解质(<10-3 mol/L) 的存在,由于电荷相斥增高了胶乳的稳定性。
(7)链终止剂:在乳液聚合过程结束后加入链终止剂,如亚硝酸钠、多硫化钠等。
(8)防老剂:合成橡胶分子中含有许多双键,与空气氧接触易老化。
胺类防老剂用于深色橡胶制品,酚类用于浅色橡胶制品。
(9)抗冻剂:加入抗冻剂以便将分散介质的冰点降低,防止因气温降低影响乳液稳定性,常用的有乙二醇、甘油、氯化钠、氯化钾等。
(10)保护胶体:为有效地控制乳胶粒的粒径、粒径分布及保持乳液的稳定性,常常需要在乳液聚合反应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保护胶体如聚乙烯醇、聚丙烯酸钠、阿拉伯胶等。
乳液聚合技术
建国50年来我国乳液聚合技术研究开发与工业生产成就及现状曹同玉(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300072) 提要 综述了建国50年来我国乳液聚合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及合成聚合物乳液工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我国乳液聚合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以及乳液聚合物与聚合物乳液推广应用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关键词 乳液聚合,聚合物乳液,乳液聚合物,胶乳前言乳液聚合技术萌生于本世纪早期,30年代见于工业生产,目前乳液聚合法已成为高分子科学和技术的主要领域,是生产高聚物的最重要的实施方法之一。
和其它聚合方法相比,乳液聚合有其独到的、不可多得的特点,如乳液聚合体系粘度低,易混合,易散热;既具有高的聚合反应速率,又可以制得高分子量的聚合物;以水为介质,生产安全,环境污染问题小,且成本低廉;所用设备和生产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生产灵活性大;所制得的聚合物乳液可直接利用等等。
这些宝贵的特点赋予了乳液聚合方法以强大的生命力,使乳液聚合工业生产、理论研究、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一直处于快速发展之中。
目前世界上每年通过乳液聚合法生产的聚合物数以千万吨计,大量地用来制造合成橡胶、合成塑料、涂料、粘合剂、添加剂、浸渍剂、整理剂、絮凝剂、改性剂、光亮剂、油田堵水调剖剂、建筑材料、生物医学材料等,乳液聚合物已广泛地应用在建筑、造纸、纺织、机械、化工、采油、皮革、医疗等各个部门及某些高新技术领域,成为不可缺少的材料[1]。
尽管乳液聚合法有如此之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且国外很早就有乳液聚合物的生产,但是我国乳液聚合工业却发展得很晚。
解放前,乳液聚合在我国是一个空白,既没有乳液聚合物的生产,也没有这方面的科学研究。
解放后我国政府很重视发展乳液聚合工业,解放不久就开始了对乳液聚合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早在50年代中后期就相继建成了几套乳液聚合物小型生产装置(聚氯乙烯,1955年,锦西;氯丁橡胶,1957年,长春;聚醋酸乙烯酯,1959年,天津等),开始进行小批量的生产。
第五章 乳液聚合生产工艺20170322
表面张力(气-液界面)
界面张力(液-液界面)
气体
液体1 液体2
பைடு நூலகம்液体
某些液体的表面张力(20oC)
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单位是 N/m或mN/m。
某些液体对水的界面张力
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单位是 N/m或mN/m。
加入乳化剂,浓度低于CMC时形成真溶液,高于CMC时形 成胶束。 加入单体 按在水中的溶解度以分子 状态溶于水中,更多的溶 解在胶束内形成增溶胶束, 还有的形成小液滴,即单 体液滴。 单体、乳化剂在单体液滴、 水相及胶束间形成动态平 衡。
(2)乳胶粒生成阶段
引发剂溶解在水中,分解形成初始自由基。 引发剂在不同的场所引发单体——生成乳胶粒
(2)乳液的稳定性原理
a. 高分散性的粉末状固体物质:其主要作用是吸附于分散相液滴表 面,好似在液滴表面形成 。
b. 某些可溶性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其主要作用是在分散相液滴表面 形成了 。
(3)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原理
a. 降低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界面张力,降低了界面自由能,从而使 液滴自然聚集的能力大为降低。 b. 表面活性剂分子在分散相液滴表面形成规则排列的表面层,形成 了薄膜层。乳化剂分子在表面层中排列的紧密程度越高,乳液稳定 性越好。
某些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在50oC纯水)
c. 浊点和三相点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溶液由透明变为浑浊,出现 此现象时的温度称为浊点(Cloud Point), 。 离子型乳化剂在一定温度下会同时存在乳化剂真溶液、胶束和固体 乳化剂三相态,此温度点称三相点。 。
(4) 表面活性剂的类别
国内外乳液聚合丁苯橡胶的发展状况
技术进展乳聚丁苯橡胶的合成技术进展ESBR的生产技术在20年代后期逐渐成熟,此后对工艺又进行了不断的改进,并朝着装置大型化方向发展,自动化控制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并且己达到相当先进的水平。
ESBR在提高聚合反应的单体转化率、节能降耗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解决ESBR滚动阻力与抗湿滑性能矛盾问题,优化产品性能,适应市场需求等方面也得到了突破性进展。
美国Goodyear轮胎与橡胶公司不使用溶剂,用含有抗降解剂、金属失活剂,光敏剂,增效剂,颜料,催化剂和/或促进剂的官能化苯乙烯与含有2%-3%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平共处0%-70%增塑剂的丁二烯在0-25℃下进行乳液共聚,制得含有酰氨基的官能化ESBR。
日本Zeon公司通过引入第三单体,开发出一种生热低且耐磨、可填充SiO2或炭黑、门尼粘度为10-200的ESBR。
日本JSR公司发明了一种用两步法聚合工艺生产中苯乙烯含量的ESBR新方法。
美国Xerox公司通过将单体加入聚合釜,引发聚合,反应放热后用惰性气体净化反应器,并将聚合温度升到规定值的方法,制取了残余单体含量低的ESBR。
日本三菱化成公司用自由基引发剂和常规乳液聚合助剂,用两步聚合工艺制成了结合苯乙烯含量分布范围宽、耐磨性和抗湿滑性比常规的ESBR好的新型ESBR。
日本Lion公司用二元酸双酯作ESBR的软化剂,以改善胶料的低温抓着性。
日本住友橡胶工业公司将接枝有硅烷偶联剂的SBR胶乳与一种化合物(如四乙氧基硅烷)混合,通过溶胶凝胶化反应而制成一种高强度、高回弹率、低能耗的原位增强ESBR。
中国丁苯橡胶新技术的开发近年来中国开展了许多丁苯橡胶科研开发与技术改革,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与燕山石化研究院以正丁基锂为引发剂合成了丁二烯-苯乙烯二嵌段共聚物,该共聚物与普通溶聚丁苯橡胶相比,不仅具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同时具有低滚动阻力和高抗湿滑性能;此外还采用由正丁基锂和二乙烯基苯合成的多螯型引发剂及SnCl4偶联剂等合成了具有宽相对分子质量分布、高门尼粘度的溶聚丁苯橡胶,并且采用湿法充油制得了物理机械性能优异的充油丁苯橡胶。
乳液聚合市场报告
乳液聚合市场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对乳液聚合市场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通过调查研究、市场数据和专业分析,本报告对乳液聚合的市场规模、市场趋势、竞争情况、主要参与者以及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全面的评估。
本报告对于投资者、企业及市场参与者在制定战略和决策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意见。
一、引言乳液聚合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过程,用于生产乳液聚合物,广泛应用于塑料、胶粘剂、涂料等行业。
乳液聚合物以其优异的性能和多样化的应用领域而受到广泛关注。
本报告将对乳液聚合市场进行全面的分析。
二、乳液聚合市场概述1.乳液聚合的定义与原理2.乳液聚合的产业链分析3.乳液聚合市场的主要应用领域4.乳液聚合市场的发展趋势三、乳液聚合市场规模与发展趋势1.乳液聚合市场的总体规模及分析2.乳液聚合市场的发展趋势与预测3.主要驱动因素及市场机会4.乳液聚合市场的挑战与风险四、乳液聚合市场的竞争情况1.乳液聚合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及市场份额2.市场竞争格局与竞争策略3.主要参与者的产品创新和研发五、乳液聚合市场的地域分析1.不同地区乳液聚合市场的规模与发展趋势2.主要地区的市场竞争情况与市场份额3.地区间的乳液聚合市场的差异与变化原因六、乳液聚合市场的前景与机遇1.乳液聚合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预测2.新技术与创新带来的市场机遇3.市场参与者的战略及发展建议结论:本报告对乳液聚合市场进行了综合的分析,包括市场规模、发展趋势、竞争情况以及未来发展前景。
根据调查和研究结果,乳液聚合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并将继续受到重视和投资。
投资者和企业可以根据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制定相关的战略和决策,从而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
乳液聚合
Ⅱ阶段 解析求S-E方程通解 Ⅱ阶段 慢速终止 数值法求解 Ⅱ阶段 快速终止 统计法求解
Ugelsted 稳态假设
Gardon Katz 非稳态假设
Zimmit Benson Burkhart Criis Hui Ⅲ阶段 Trommsdoff效应 Gershberg Ledwith Goodall Roe Fitch Friis
Arai发展Fitch均相沉淀理论
析出P*形成M/P 稳定不凝聚 三步体积增长:新M/P生成 →增长自 由基进入M/P,并在M/P中增长→ 聚并
稳定乳胶粒
最终产物
3.1.1.2 齐聚物胶束机理
Goodwall St(水溶性小),存在:齐 聚物胶束形成和粒子增长聚并两阶 段 ncr=7,PS齐聚物自由基具表面活
分割体系 MW~τ Rp~Nc (3) 聚合产物粘度低,易操作 (4) 水基 安全 无公害 缺 (1) 固体聚合物使用 分离困难 (5) 直接使用 橡胶
(2) 乳化剂等杂质
(3) 设备利用率低
电性能
固含~40%
(4) 体系复杂 多变性 理论认识不足 (工艺配方调整困难)
2 乳液聚合原理 乳液聚合体系示意图
(2) 反向乳液聚合 E I 水溶性M → 溶于水 → 分散于非极性液体 → W/O → 聚合
高Rp 高MW 应用 水溶性M → 粉状 乳状 副反应少 单体: 丙烯酸 丙烯酰胺 乙烯基对苯磺酸钠
介质 烃类 卤烃类
E HLB 5 I非离子型Fra bibliotekSpan 烷基酚醚
油溶性or水溶性
引发成核场所 微单体液滴 胶束次要
胶
束
胶
粒
1019~1021 5~10nm
1016~1018 0.1~1
乳液聚合过程的四个阶段
乳液聚合过程的四个阶
1. 初期聚合阶段:在这个阶段,乳液中的乳化剂开始使水相和油相充分混合,并形成初步的乳状结构。
这个阶段还伴随着乳液粘度的增加。
2. 稳定性增加阶段:在这个阶段,乳化剂继续作用,使乳液更加稳定。
乳液中的水相和油相颗粒趋于均匀分布,并形成更加细小的乳状结构。
3. 聚合完成阶段:在这个阶段,乳液中的水相和油相颗粒已经达到最终的尺寸,并且乳液的稳定性也达到最大。
此时,乳化剂的作用已经结束。
4. 分离阶段:在这个阶段,由于各种因素(如温度、pH值的变化),乳液中的水相和油相开始分离。
乳液的稳定性逐渐降低,最终导致乳液分离成两个不同的相。
乳液聚合市场报告
乳液聚合市场报告一、市场概述乳液聚合是一种将乳化剂和单体物质共同反应生成乳液颗粒的过程,常用于合成高性能树脂材料。
乳液聚合市场主要包括水性乳液聚合和油性乳液聚合两类,其应用领域涵盖涂料、胶粘剂、纤维、医药等多个行业。
二、市场规模近年来,乳液聚合市场持续增长。
据统计,2024年全球乳液聚合市场规模达到XX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XX亿美元。
亚太地区是全球乳液聚合市场最大的消费地区,其市场规模占据了全球市场份额的XX%。
三、市场驱动因素1.环保意识提升:随着全球环保宣传和法规的推动,对于环保、低VOC(挥发性有机物)的需求逐渐增加,而水性乳液聚合作为一种低VOC、无溶剂的合成方法,因此受到广泛应用。
2.增长产业:涂料、胶粘剂、纤维等行业的不断发展和需求增长,对于乳液聚合材料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
3.技术进步:乳液聚合技术不断发展,新的合成方法和材料的引入,使得市场上出现了更多种类的乳液聚合产品,满足了不同行业和应用的需求。
4.价格稳定:相比于传统有机溶剂聚合方法,乳液聚合成本更低并且价格相对稳定,对于用户来说更具吸引力。
四、市场障碍因素1.技术门槛:乳液聚合技术相对传统有机溶剂聚合技术更加复杂,对于生产厂商的技术要求较高,因此市场竞争相对较小。
2.品质控制:乳液聚合产品对于生产工艺的要求较高,一旦出现品质问题,后续的稳定生产将会受到影响。
3.潜在替代品:部分应用领域仍然依赖于传统有机溶剂聚合材料,这些领域的市场需求对于乳液聚合市场的增长产生一定的制约。
五、市场前景乳液聚合市场面临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低VOC材料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而乳液聚合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合成方法,有望替代传统有机溶剂聚合,并在涂料、胶粘剂等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此外,新兴领域如3D打印、光子学等对高性能乳液聚合材料的需求也将提供市场增长的机会。
六、市场竞争态势目前乳液聚合市场上主要的参与者包括剑桥化学、巴斯夫、阿克苏诺贝尔等知名公司。
乳液聚合发展现状
乳液聚合技术研究方向1.一步法制备大粒径、窄分布、高固含量乳液大粒径聚合物乳液在涂料、粘合剂、塑料增韧剂以及造纸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背景。
目前制备大粒径聚合物乳胶粒子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扩径法,即利用多步种子溶胀技术,以半连续乳液聚合技术为实际操作方式进行多步溶胀扩径,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粒子尺寸控制精确、产品稳定性好,而缺点在于生产工艺繁杂、生产周期长、设备使用率低;另一种方法是附聚法,附聚法可以分成物理附聚和化学附聚,其优点在于生产效率高,而不足之处在于其产品粒径分布控制性差,且产品的稳定性差。
因此,开发出一种生产周期短、设备使用效率高、粒径控制精确度高的聚合方法是乳液聚合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
一步法制备大粒径、窄分布、高固含量乳液技术是利用粒子聚并机理,采用控制聚并程度的方法来控制粒子的尺寸,达到了生产效率高,聚合周期短,产品稳定性好,且粒径控制性好的优点,是一种可以进行实际生产放大的应用型创新技术。
2.乳液聚合技术制备无机/有机杂化材料无机/有机杂化微球兼顾了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的双重性质,常见的无机/有机材料有SiO2/PS、Fe3O4/PS等。
无机材料的加入可以降低乳液的粘稠度,提高乳胶粒子自身的模量,促使乳胶粒子功能化。
如利用乳液聚合技术制备的以Fe3O4/PS杂化乳液具有很好的电子屏蔽效果,可以作为电磁材料图层等。
开发无机/有机乳液杂化材料的关键技术在于制备出纳米或微米级别的无机粒子,再进行表面进行功能化,通过乳液接枝的方法在上面接枝一层聚合物制备出分散性能较好的稳定乳液,这种聚合技术已经实现可叫规模的工业生产。
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粒子包裹的效率低,包裹的含量低以及产品的稳定性差等。
3.各项异性聚合物乳胶粒子(Janus粒子)传统的高分子微球是指直径在纳米到微米尺度,形状为球形的高分子聚集体,在生物技术、医药卫生、情报信息、分析计量及色谱分离等科技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由于界面自由能的影响,普通方法制备出的聚合物微球均是球形或表面化学组成是均匀的(各向同性),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理论计算的结果表明各向异性微球(通常称为Janus微球),由于Janus微球拥有特殊的形态或化学组成,所以此类微球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
乳液聚合
1、在乳化剂的作用下,借助机械搅拌,使单体在水或非水介质中形成稳定的乳液,从而进行非均相聚合,生成具有胶体溶液特征的乳液聚合物的聚合方法称为乳液聚合。
乳液聚合的特点是聚合过程中散热较易,聚合速度较快,聚合物分子量较高,但常含有少量杂质。
例如,1,3-丁二烯与苯乙烯共聚及其它合成橡胶和胶粘剂等的合成属于乳液聚合。
查看全文2、单体在水中,在乳化剂、引发剂和机械搅拌作用下,分散成乳状液而进行的聚合反应,叫做乳液聚合。
它的主要特点是:聚合物颗粒很小,直径约为0.05~0.2μm;聚合速率快,高分子产物分子量较高;以水为介质,体系粘度低,聚合物反应温度较低,传热控温容易;反应后期,粘度仍很低,适于制取粘性较大的聚合物(如丁苯橡胶)及直接应用乳液的场合...... 查看全文"乳液聚合" 在工具书中的解释1、乳液聚合是指在表面活性剂(乳化剂)的存在下通过机械搅拌使高分子单体分散于水中形成乳状液然后在水溶性引发剂的作用下进行聚合.乳液聚合的组成较复杂最简单的配方由单体、乳化剂、水和水溶性引发剂四个组分组成 文献来源2、乳液聚合是指在水相中,由单一的或是不同的烯类单体的非均相体系,在乳化剂的作用下,由水性引发剂所引发的一系列复杂的聚合反应 文献来源3、乳液聚合是指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或二甲基硅氧烷混合环体(DMC)与硅氧烷偶联剂(如540.550、560、602),在以水为分散介质,碱或酸为催化剂,表面活性剂为乳化剂的胶束中低中温聚合形成微乳液 文献来源4、单体在乳化剂的作用下在水中形成乳液而进行的聚合反应称为乳液聚合[2],自Stoffer[3]于20世纪80年代初首次报道微乳液聚合以来,微乳液聚合作为乳液聚合的一个分支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文献来源"乳液聚合" 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 先说一下乳液聚合技术的历史乳液聚合技术萌生于本世纪早期,30年代见于工业生产,目前乳液聚合已成为高分子科学和技术的重要领域,是生产高聚物的重要方法之一。
乳液聚合进展
乳液聚合进展李娜(0832240059)08高分子(2)班摘要对近十年来乳液聚合中常规乳液聚合、微乳液聚合、反相乳液聚合以及无皂乳液聚合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乳液聚合; 微乳液; 反相乳液; 无皂乳液引言乳液聚合有反应速度快,易散热,可在低温下反应等特点,而且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
由于聚合机理的特殊性、体系的复杂性、聚合手段的多样性使得国内外学者在乳液聚合研究方面显得非常活跃, 以下我就近十年来的进展进行综述。
1常规乳液聚合常规乳液聚合是指单体被乳化剂分散在水介质中进行的聚合。
进入20 世纪90 年代,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方面。
1.1多组分乳液聚合体系的研究多元共聚合是扩大聚合物种类和改进聚合物性能的重要手段。
人们利用不同单体单元或大分子中链段的不同性能的相互协调和补充,达到性能满足需要的聚合物的目的。
1.2合成高固含量的乳胶高固含量的乳胶在实际应用中有运输成本低和使用方便等优点。
Urretabizka等研究了半连续进料方式的V A c/MM A/BA三元乳液共聚合的动力学行为, 得到了固含量为60%乳胶产品。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到:引发剂浓度增大或进料速度降低都可降低反应器内单体的积累和共聚物组成偏差; 随引发剂浓度和乳化剂浓度增大, 聚合物粒子的二级成核机会增加, 聚合速度与聚合物粒子数无关,根据系统中较高的平均聚合物粒子数,表明水相自由基终止可忽略。
1.3反应型乳化剂的使用传统的表面活性剂在作乳化剂时, 由于它们能向聚合物薄膜的表面扩散,对膜的特性有不良影响。
反应型乳化剂可与体系内的单体共聚,不仅可以提高固含量,而且还能改善聚合物性能。
2 反相乳液聚合反相乳液聚合是指把水溶性单体在乳化剂的作用下分散到非极性有机溶剂中, 用油溶性或水溶性引发剂引发的聚合。
Chen等以KPS为引发剂研究了AM的反相乳液微凝胶合成和动力学。
结果表明, 使体系稳定的最低乳化剂浓度与所采用的有机溶剂有关, 体系的乳化剂浓度越高, 则在反应初始阶段聚合速率低,而最终产品的转化率高。
乳液聚合Ⅱ——乳液聚合机理.
1 概述
➢ 完善性乳液聚合定义:乳液聚合是在用水或其它液体做介质的乳液中,按胶束机理或 低聚物机理生成彼此孤立的乳胶粒,并在其中进行自由基加成或离子加成聚合来生产 高聚物的一种聚合方法。
➢ 与其它聚合方法相比,在乳液聚合中,聚合速率和分子量可以同时提高。普通乳液聚 合粒径约为0.05~0.15μm,远比乳液中单体液滴(1~10μm)小,比常见悬浮聚合物的 粒径(50~2000μm)更要小得多,如果将悬浮聚合中的一个单体珠滴比作一个10m直径 的大球,那么乳液粒仅像一个绿豆粒那么大。
3.3 无皂乳液聚合 ➢ 一般乳液聚合产品,由于大量乳化剂吸附在胶粒表面,难以水洗,影响到产品的电性能、光学
性能、表面性质、耐水性等。
➢ 无皂乳液聚合只是在原配方中不加乳化剂或只加临界胶束浓度以下的微量乳化剂而进行的聚合。 而要使最终聚合物分散液(乳液)稳定,关键在于将极性基团引入大分子中,使聚合物本身成 为类似表面活性剂。途径有两大类:
2.1 成核机理和聚合场所
单体的水溶性、乳化剂的浓度、引发剂的溶解性能等是影响成核机理的重要因素,有三种成核可能: 一.胶束成核 难溶于水的单体所进行的经典乳液聚合,以胶束成核为主。 ➢ 经典乳液聚合体系选用水溶性引发剂,在水中分解为初级自由基,引发溶于水中的微量单体,
在水相中增长成短链自由基。聚苯乙烯疏水,短链自由基只增长少数单元(<4)就沉析出来, 与初级自由基一起被增溶胶束捕捉,引发单体聚合成核,所谓胶束成核。 ➢ 胶束成核后继续聚合,转变为单体-聚合物胶粒,增长聚合就在胶粒内进行。胶粒内单体浓度降 低后,就由液滴内的单体通过水相扩散来补充,使胶粒内单体浓度恒定,构成动态平衡。 ➢ 液滴只是储存单体的仓库,并非引发聚合的主要场所。单体液滴消失后,才由胶粒内残余单体 继续聚合至结束,最后成为聚合物胶粒(0.1~0.2μm)。 ➢ 通过分析最终聚合产物的粒径发现,只有0.1%的聚合物才有液滴形成,这也证明了胶束成核的 机理。
乳液聚合技术现状的研究
乳液聚合技术现状的研究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年级: 14级姓名:李静瑶乳液聚合技术现状的研究摘要乳液聚合方法具有各方面的优点和广泛的应用范围,因此,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介绍了乳液聚合的优缺点,并着重介绍了一些新的乳液聚合方及其原理、特点、应用以及中外最新的一些研究成果。
关键词:乳液聚合方法;应用;成果AbstractThe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has various aspects of the merits and the widespread application scope, therefore it is widespread concerned. In this articl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emulsion poly -merization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some new emulsion polymerizations and their principle, characteristics,application as well as some Chinese and foreign latest research achievements are emphatically introduced.Key words: emulsion polymerization;application;achievements1.1 乳液聚合的发展和现状乳液聚合是在用水或其他液体作介质的乳液中,按胶束机理或低聚物机理生成彼此孤立的乳胶粒,并在其中进行自由基加成聚合或离子加成聚合来生产高聚物的一种聚合方法。
乳液聚合技术的开发起始于上世纪早期,上世纪20 年代末期就已有和目前生产配方类似的乳液聚合方法的专利出现。
上世纪30 年代初,乳液聚合方法已见于工业生产。
乳液聚合发展概况的综述
乳液聚合发展概况的综述摘要:乳液聚合(emulsion polymerization)是高分子合成过程中常用的一种合成方法,因为它以水作溶剂,对环境十分有利。
它是一种在乳化剂的作用下并借助于机械搅拌,使单体在水中分散成乳状液,由引发剂引发而进行的聚合反应。
这篇文章将会从乳液聚合的定义,它的聚合机理,聚合中的乳化剂、引发剂的分类和它的技术进展这四个方面来展开讨论乳液聚合。
关键词:乳液聚合聚合机理乳化剂引发剂技术进展一、乳液聚合的定义生产聚合物的实施方法主要有四种,即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及乳液聚合。
所谓本体聚合是单体本身或单体再加入少量引发剂(或催化剂)的聚合过程,溶液聚合是在单体和引发剂溶于某种溶剂所构成的溶液中所进行的聚合过程;悬浮聚合是在悬浮于水中的单体珠滴中的聚合过程,体系主要由单体、水、溶于单体的引发剂及分散介质四种基本组分组成;乳液聚合则是由单体和水在乳化剂作用下配制成的乳状液中进行的聚合过程,体系主要由单体、水、乳化剂及溶于水的引发剂四种基本组分组成【1】。
乳液聚合技术的开发起始于上世纪早期,于20年代末期就已有和目前生产配方类似的乳液聚合过程的专利出现。
30年代初,乳液聚合方法已见于工业生产。
现在,乳液聚合过程对商品聚合物的生产具有越来越大的重要性,在许多聚合物如合成橡胶、合成塑料、合成树脂涂料、粘合剂、絮凝剂、抗冲击共聚物的生产中,乳液聚合已成为主要的方法之一,每年世界上通过乳液聚合方法生产的聚合物数以千计,乳液聚合技术对世界经济有着重大的意义【2、3】。
乳液聚合体系粘度低、易散热;具有高的反应速率和高的分子量;以水作介质成本低、环境污染小;所用设备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灵活;所制备的聚合物乳液可直接用作水性涂料、粘合剂、皮革、纸张、织物的处理剂和涂饰剂、水泥添加剂等;这些特点赋予乳液聚合技术以强大的生命力【4】。
二、乳液聚合的基本原理2.1聚合前乳液聚合体系中的三相【5】聚合前体系中存在三相:水相、胶束相和油相。
乳液聚合技术现状的研究
乳液聚合技术现状的研究1.乳液聚合技术的基本原理乳液聚合是指把水溶性或油溶性的单体通过乳化剂乳化成细小的液滴,然后在控制条件下进行聚合反应,形成具有乳胶性质的高分子聚合物。
乳化剂的选择和使用对乳液的稳定性、颗粒分散度等性能有重要影响,亦是乳液聚合技术的关键。
2.乳液聚合技术的研究进展(1)乳化剂的研究:研究人员通过改变乳化剂的种类、浓度和添加量等因素,提高乳化剂的乳化性能和稳定性,从而改善乳液的分散性和稳定性。
(2)新型乳化剂的开发:研究人员通过合成新型乳化剂,改善乳液的性能。
例如,使用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乳化剂等,可以提高乳化剂的乳化能力和聚合反应的控制性。
(3)反应条件的优化:研究人员通过调整聚合反应的温度、pH值、起始物质的浓度等条件,提高聚合反应的效率和产率,进而改善乳液的性能。
(4)粒径控制技术:研究人员通过改变乳化剂的选择和添加方式等措施,控制乳液中聚合物颗粒的大小,提高乳液的颗粒分散度。
(5)功能化乳液的研究:研究人员通过引入功能性单体或添加剂,实现乳液的功能化,例如,制备具有耐臭氧、耐热、耐腐蚀等性能的乳液。
3.乳液聚合技术的应用(1)涂料和油漆:乳液聚合技术可用于制备水性涂料和油漆,具有环保、无毒、无污染等特点,是传统溶剂型涂料和油漆的替代品。
(2)胶黏剂:乳液聚合技术可用于制备胶黏剂,具有粘接力强、耐候性好等优点,在包装、家居装修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3)乳胶:乳液聚合技术可用于制备乳胶,广泛应用于橡胶制品、纺织品、医疗器械等行业。
4.乳液聚合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乳液聚合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乳液聚合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功能化乳液的研究与应用:随着行业对产品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乳液聚合技术将更多关注功能性乳液的研究与应用。
(2)纳米乳液的研究与应用:纳米乳液具有更高的分散性和界面活性,可应用于药物递送、功能纤维制备等领域。
(3)乳液聚合反应的放大和工业化应用:乳液聚合技术在工业化应用过程中面临着反应规模放大的问题,需要研究人员进一步优化反应条件,提高产率和效率。
乳液聚合技术
乳液聚合技术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乳液聚合新技术的研究进展摘要:乳液聚合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近期几年备受关注。
本文首先介绍了乳液聚合的基本情况,并着重介绍了一些新的乳液聚合方法和研究成果。
关键词:乳液聚合;进展前言:乳液聚合技术的开发始于本世纪20年代末期,当时就已有和目前生产配方类似的乳液聚合的专利出现。
30年代初,乳液聚合已见于工业生产。
随着时问的推移,乳液聚合过程对商品聚合物的生产具有越来越大的重要性,在许多聚合物如合成橡胶、合成树脂涂料、粘合剂、絮凝剂、抗冲击共聚物等的生产中,乳液聚合已经成为主要的生产方法之一,每年通过该方法制作的聚合物数以千万吨计。
【1】1.乳液聚合基本情况1.1乳液聚合定义生产聚合物的方法有四种: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及乳液聚合。
乳液聚合是由单体和水在乳化剂作用下配制成的乳状液中进行的聚合,体系主要由单体、介质(水)、乳化剂及溶于介质(水)的引发剂四种基本组分组成。
目前的工业生产中,乳液聚合几乎都是自由基加成聚合,所用的单体几乎都是烯烃及其衍生物,所用的介质大多是水,故有人认为乳液聚合是指在水乳液中按照胶柬机理形成比较独立的乳胶粒中,进行烯烃单体自由基加成聚合来生产高聚物的一种技术。
但随着聚合理论的逐步完善,对乳液聚合比较完整的定义应该为:乳液聚合是在水或其他液体作介质的乳液中,按照胶束理论或低聚合物机理生成彼此孤立的乳胶粒,并在其中进行自由基加成聚合或离子加成聚合来生产高聚物的一种聚合方法。
乳液聚合体系至少由单体、引发剂、乳化剂和水四个组分构成,一般水与单体的配比(质量)为70/30~40/60,乳化剂为单体的 0.2%~0.5%,引发剂为单体的0.1%~0.3%;工业配方中常另加缓冲剂、分子量调节剂和表面张力调节剂等。
所得产物为胶乳,可直接用以处理织物或作涂料和胶粘剂,也可把胶乳破坏,经洗涤、干燥得粉状或针状聚合物。
2024年聚醋酸乙烯乳液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聚醋酸乙烯乳液市场发展现状概述聚醋酸乙烯乳液是一种重要的合成胶乳材料,具有优异的粘合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它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纺织、胶粘剂、涂料等行业。
本文将介绍聚醋酸乙烯乳液市场的发展现状,并分析影响其市场的因素。
市场规模近年来,全球聚醋酸乙烯乳液市场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据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显示,聚醋酸乙烯乳液市场的规模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内继续扩大。
主要驱动因素包括建筑行业的增长、涂料行业的发展以及需求增加等。
目前,亚太地区是全球聚醋酸乙烯乳液市场的主要市场。
市场应用聚醋酸乙烯乳液在各个行业中都有广泛应用。
1.建筑行业:聚醋酸乙烯乳液被用作建筑胶粘剂、粉刷剂和防水剂等。
在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对高性能胶粘剂和涂料的需求逐渐增加,这促进了聚醋酸乙烯乳液市场的增长。
2.纺织行业:聚醋酸乙烯乳液用于纺织品的粘合和涂层。
纺织行业的增长和对功能性纺织品的需求推动了聚醋酸乙烯乳液市场的发展。
3.胶粘剂行业:聚醋酸乙烯乳液作为胶粘剂的主要成分,被广泛用于家具、包装、汽车制造等行业。
随着消费品需求的增加,胶粘剂行业对聚醋酸乙烯乳液的需求也在增长。
4.涂料行业:聚醋酸乙烯乳液是水性涂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环境意识的增强和对低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涂料的需求,水性涂料市场正在快速发展。
聚醋酸乙烯乳液作为水性涂料的理想选择,其市场需求也在增长。
市场竞争格局聚醋酸乙烯乳液市场存在激烈的竞争,主要厂商包括但不限于:- 大型化工企业,如DOW Chemicals、BASF、AkzoNobel等。
- 专业聚醋酸乙烯乳液生产商,如Wacker Chemie、Synthomer等。
- 本地化厂商,如亚洲地区的泰国PTT化学集团等。
这些厂商根据产品质量、价格和服务等方面展开竞争。
市场挑战和机遇聚醋酸乙烯乳液市场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
1.环保要求: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对低VOC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聚醋酸乙烯乳液作为水性产品,具有环保性能,能满足市场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液聚合发展概况
摘要:乳液聚合(emulsion polymerization)是高分子合成过程中常用的一种合成方法,因为它以水作溶剂,对环境十分有利。
它是一种在乳化剂的作用下并借助于机械搅拌,使单体在水中分散成乳状液,由引发剂引发而进行的聚合反应。
由于乳液聚合最近发展迅猛,相关研究进行的如火如荼,因此,本文将简要介绍乳液聚合的聚合机理,并着重介绍它的技术进展。
关键词:乳液聚合聚合机理技术进展
1 乳液聚合的定义
生产聚合物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即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及乳液聚合。
本体聚合是单体本身或单体再加入少量引发剂(或催化剂)的聚合过程;溶液聚合是在单体和引发剂溶于某种溶剂,在溶液中所进行的聚合过程;悬浮聚合是发生在悬浮于水中的单体液滴中的聚合过程,体系主要组成是单体、水、溶于单体的引发剂及分散介质;乳液聚合则是由单体和水在乳化剂作用下配制成乳状液,在乳液中进行的聚合过程,体系主要由单体、水、乳化剂及溶于水的引发剂四种基本组分组成1。
乳液聚合具有许多优点:体系粘度低、易散热;具有高的反应速率,能得到较高分子量的聚合物;以水作分散介质成本低、环境污染小;所用设备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灵活;所制备的聚合物乳液可直接用作水性涂料、粘合剂、皮革、纸张、织物的处理剂和涂饰剂、水泥添加剂等。
但同时,它也存在诸如后处理复杂,乳化剂难以除尽,成本较高等缺点。
因此,当今的乳液聚合技术仍旧在不断发展中。
2 乳液聚合机理
2.1聚合前乳液聚合体系中的三相
聚合前体系中存在三相:水相、胶束和油相。
2.1.1 水相
引发剂分子溶于水中,少量的乳化剂溶于水中,极少量的单体(溶解度约为0.02%)溶于水中,构成水相。
2.1.2 胶束
大部分的乳化剂分子形成胶束,
极大部分的胶束中增溶有一定量(2%)的单体,极少量的胶束中没有增溶单体,增溶胶束的直径为6nm-10nm, 没有增溶的胶束直径为4nm-5nm。
2.1.3 油相
极大部分的单体(>95%)分散成单体液滴, 直径约为1000nm,单体液滴表面吸附了一层乳化剂分子,形成带电的保护层。
2.2 乳液聚合的三个阶段
乳液聚合的全过程, 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增速期、恒速期和降速期。
2.2.1 第一阶段----增速期(乳胶粒生成期)
乳液聚合的场所是在增溶单体的胶束中。
单体自由基或短链自由基进入增溶单体的胶束中进行链增长,形成新相——乳胶粒。
形成乳胶粒的过程叫成核过程,或称为乳胶粒生成过程。
随聚合反应的进行,乳胶粒数目增加,聚合速率增加,因此,第一阶段称为增速期,又称为乳胶粒生成期。
其聚合速率不断增加,亦称为增速期。
2.2.2 乳液聚合的第二阶段----恒速期
链引发、链增长和链终止反应继续在乳胶粒中进行。
并且只要单体液滴存在,乳胶粒中的单体浓度可以基本保持不变,加上乳胶粒的数目从此固定不变,因而,这一阶段聚合速率基本不变。
2.2.3 乳液聚合的第三阶段----降速期
单体液滴全部消失,这时体系中
只剩下水相和单体-聚合物乳胶粒两相。
水相中只有引发剂和初级自由基,单体已无补充的来源,链引发、链增长只能消耗单体-聚合物乳胶粒中的单体。
因而,聚合速率随单体-聚合物乳胶粒中单体浓度的下降而下降,最后
单体完全转变成聚合物。
3 乳液聚合的技术进展
由于乳液聚合方法有其独特的特点,故世界各国竞相对乳液聚合技术进行开发。
目前,在乳液聚合理论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随着高分子合成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四大传统自由基聚合方法的不断进步和改进,乳液聚合也诞生出了多种合成新技术。
下面将介绍几种研究较多的乳液聚合方法。
3.1 无皂乳液聚合
无皂乳液聚合(Emulsifier- free Emulsion Polymerization,EFEP)是指不含乳化剂或仅含少量乳化剂且浓度
小于临界胶束浓度的聚合方法。
在传统乳液聚合的产物中,往往残留有乳化剂,一方面导致高分子材料的耐水性下降及,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环境的污染,人们试图用少量乳化剂或不加乳化剂的方法进行乳液聚合,由此产生了无皂乳液聚合。
与传统乳液聚合相比, 无皂乳液聚合的特点主要在于胶粒的形成机理及其稳定的条件完全不同。
在无皂乳液聚合体系中没有乳化剂存在,胶粒主要通过结合在聚合物链或其端基上的离子基团、亲水基团等而得以稳定的。
如果以非极性单体与含亲水基的单体如苯乙烯磺酸钠或烯丙基十二烷基-二甲基氯化铵共聚也可以形成具有乳化作用的亲水性聚合物。
无皂聚合乳液的稳定性高、粒径分布窄,产品纯度高,是一种很有前途的乳液聚合技术, 特别适用水基涂料、胶粘剂、皮革涂饰剂等领域。
3.2 辐射乳液聚合
辐射乳液聚合(Radiation emulsion polymerization)是指单体水乳液在高能射线(60Co射线)照射下使分散介质水分解成自由基而引发单体聚合的方法。
除不加引发剂外,乳液聚合配方与传统的自由基乳聚配方相同。
辐射聚合的特点在于:(1)可以通过控制辐射量来控制自由基的生成速率,进而能控制整个聚合反应的速率稳定;(2)聚合反应能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且不需要控制pH;(3)聚合所得乳胶粒尺寸分布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PDI)比用化学引发时要窄。
辐射乳液聚合的缺点是:由于整个乳聚体系均暴露在高能辐射环境中,所以像乳化剂等均会接枝到聚合物上,容易导致聚合物支化。
3.3 反相乳液聚合
反相乳液聚合(Inverse Emulsion Polymerization)是将水溶性单体溶于水中,借助乳化剂的作用使之分散在非极性液体中形成油包水(W/O)型乳液而进行的聚合采用反相聚合方法制备的反相乳胶粒子很容易反转并溶解与水中,便于很多领域的应用。
可用于反相乳液聚合的水溶性单体有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酰胺等。
分散介质可选择任何与水不互溶的有机液体, 通常为烃类或卤代烃等。
3.4 微乳液聚合
微乳液聚合(Micro emulsion Polymerization)一般而言需首先将单体分散介质乳化剂及各种辅助剂等配制成一定类型的微乳液,然后再采用热引发辐射光照等适当的方法引发单体聚合,最终趋向于形成均匀透明或半透明粒径在10-100nm稳定的聚合物分散体系。
微乳液聚合成核的场所主要在单体液滴中,也可以通过均相成核。
在反应后期,胶束也成为成核的重要场所,聚合物粒子与含单体的胶束相互碰撞融合,进一步促进了单体的增长。
3.5 集团转移聚合
基团转移聚合反应(Group Transfer Polymerization,GTP)是1983年美国杜邦公司的O.W.Webster在美国化学会186次会上宣读的一种新型的绝后方法。
所谓GTP指的是以带有硅、锗、锡烷基基团的化合物作为引发剂,用阴离子或Lewis酸作为催化剂,在有机溶剂中聚合-不饱和酯、酮、酰胺或腈等单体的反应。
GTP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能有效地把增长链末端的活性基团迅速向单体转移,以获得预期的链结构和得到分子量分布均匀的聚合物。
聚合过程中,增长质点的活性保持不变,对单体的进攻保持专一性只要活性基团不被消除,它将永远保持活性,直到遇上与之相作用的物质发生链终止反应。
4 结语
综上所述,乳液聚合方法在不断地发展着,多种聚合方法的复合是其必然的发展趋势,采用复合的方法可以综合多种方法的优点而使得产品达到更优的性能指标。
乳液聚合技术是一个值得重视、研究、开发的领域,应加强先进的乳液聚合技术在乳液合成中的应用, 所有这些将会对提高各类共聚物乳液的性能及其使用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潘祖仁.《高分子化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1),153-154
[2] 刘宇.乳液聚合方法研究进展[J].化学工程师,2010(8),38-41
[3] 姜靖海.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研究进展[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0(4),101-102 [4] 郭俊杰,张宏元.乳液聚合技术现状及应用前景[J].粘接,2006,27 (1 ),44-47 [5] 张心亚,孙志娟,黄洪,蓝仁华,陈焕钦.乳液聚合技术最新研究进展[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06(1),38- 43
[6]孙亦周,王颖,姚雄健.无皂乳液聚合原理及其制备[J].航天工艺,2001(2),24-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