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质量指标

合集下载

小麦国家质量标准rd 文档

小麦国家质量标准rd 文档

小麦国家质量标准1 标准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小麦GB1351—1999代替GB1351—19862前言:GB 1351—1986《小麦》是1986年修订的。

十几年末由于农业种植品种的变化,小麦粉加工企业需求的变化,使粮食生产结构和粮食购销矛盾更为突出,原标准已经滞后。

本次修订以原标准为基础,参照了国外小麦的标准及有关省市近年对商品小麦的测报数据和研究结果,新标准把原标准中小麦皮色和粒质六类分为九类,并对小麦品质同色比例、硬质率进行了调整,把北方冬小麦、南方冬小麦、春麦质量指标合并为一个质量指标。

新标准既有先进性、科学性,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新标准可以满足农业区域性种植,小麦的收购、销售、加工的要求。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 1351—1986。

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储备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粮食储备局标准质量管理办公室;参加起草单位:河南省粮食局、北京市粮食局、四川省粮食局、黑龙江省粮食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瑞明、龙伶俐、谢华民、李德富、周光俊、江欣、刘成祥。

3 范围编辑本标准规定了小麦的有关定义、分类、质量指标、检验方法及包装、运输、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收购、贮存、运输、加工、销售的商品小麦。

4 引用标准编辑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5490—1985 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GB/T 5491—1985 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GB/T 5492—1985 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GB/T 5493—1985 粮食、油料检验类型及互混检验法GB/T 5494—1985 粮食、油料检验杂质、不完善粒检验法GB/T 5497—1985 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GB/T 5498—1985 粮食、油料检验容重测定法5 定义编辑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小麦质量指标英文版

小麦质量指标英文版

小麦质量指标英文版英文回答:Wheat Quality Parameters.Wheat quality is a complex trait that is determined by a number of factors, including genetics,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crop management practices. The most important quality parameters for wheat are:Protein content: Protein content is a key determinant of wheat quality, as it affects the baking properties of the flour. High-protein wheat flour produces bread with a strong, elastic texture, while low-protein wheat flour produces bread with a weak, crumbly texture.Gluten strength: Gluten is a protein complex that gives wheat dough its elasticity and strength. Strong gluten is essential for producing bread with a good rise and volume.Falling number: Falling number is a measure of the alpha-amylase activity in wheat flour. High alpha-amylase activity can lead to dough that is sticky and difficult to handle, resulting in bread with a poor texture.Test weight: Test weight is a measure of the density of wheat kernels. High test weight wheat kernels are plump and have a high proportion of starch, which is important for producing flour with a high yield.Moisture content: Moisture content is important for wheat storage and milling. Wheat with a high moisture content is more susceptible to spoilage and can bedifficult to mill.Ash content: Ash content is a measure of the mineral content of wheat flour. High ash content can lead to flour with a dark color and a bitter taste.Color: Color is an important quality parameter for wheat flour, as it affects the appearance of baked goods.High-quality wheat flour should be bright and white in color.Milling yield: Milling yield is a measure of the amount of flour that can be produced from a given quantity of wheat. High milling yield is important for maximizing the efficiency of wheat processing.In addition to these key parameters, there are a number of other factors that can affect wheat quality, including:Kernel size and shape: Kernel size and shape canaffect the efficiency of wheat milling and the quality of the flour.Hardness: Hardness is a measure of the resistance of wheat kernels to grinding. Hard wheat kernels are more difficult to grind, but they produce flour with a higher protein content and stronger gluten.Disease resistance: Disease resistance is importantfor protecting wheat crops from diseases that can reduceyield and quality.中文回答:小麦品质指标。

小麦种子质量标准国家标准

小麦种子质量标准国家标准

小麦种子质量标准国家标准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其种子质量的要求十分严格。

为了保证小
麦种子的质量,国家制定了小麦种子质量标准,以便对小麦种子进行统一管理和监督。

本文将对小麦种子质量标准国家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便广大农民和种植户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首先,小麦种子的外观质量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国家标准规定,小
麦种子应具有完整的种皮,无病害和虫害,颜色均匀,无杂色和霉斑。

种子的大小、形状和色泽也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

这些外观特征直接影响着种子的萌发率和生长发育,因此对种子外观的要求十分严格。

其次,小麦种子的生理质量也是评定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国家标准规定,
小麦种子的含水量、纯度、发芽率、杂质含量等指标应符合一定的要求。

其中,发芽率是衡量种子生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国家标准规定不同种类的小麦种子其发芽率应在一定的范围内。

杂质含量则直接影响着种子的贮存和使用效果,因此也受到严格的控制。

此外,国家标准还对小麦种子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规定。

小麦种子应符合其种
属的生物学特性,包括种子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生物学特性等。

这些规定旨在保证种子的纯度和遗传品质,为小麦的种植和生长提供良好的种子基础。

总的来说,小麦种子质量标准国家标准是对小麦种子质量进行统一管理和监督
的重要依据。

遵循国家标准,对小麦种子进行质量检测和评定,有助于保证种子的质量,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广大农民和种植户能够重视小麦种子质量标准,选用优质种子,科学种植,共同推动我国小麦产业的发展。

优质强筋小麦的标准

优质强筋小麦的标准

优质强筋小麦的标准
"优质强筋小麦"通常是指具有较高蛋白质含量和强筋特性的小麦品种。

这种小麦适合用于制作面粉,尤其是用于制作面包和其他烘焙产品。

以下是一些用于评估优质强筋小麦的标准:
1. 蛋白质含量:优质强筋小麦通常具有相对较高的蛋白质含量,因为蛋白质是面筋形成的关键成分。

一般而言,小麦蛋白质含量在10%以上被认为是相对较高的。

2. 面筋质量:面筋是由小麦蛋白质在加水搅拌时形成的弹性结构,对于制作发酵面团和提供面点弹性非常重要。

因此,评估小麦的面筋质量是一个关键指标。

3. 湿面团强度:通过测量小麦面粉制成的湿面团的强度,可以评估其适用于面点制作的能力。

湿面团强度通常与小麦蛋白质的质量和数量相关。

4. 色泽和外观:优质小麦通常具有良好的色泽和外观。

颜色饱满、颗粒饱满、无异味是一些可能的评估标准。

5. 气味和口感:小麦面粉的气味和口感也是评估其品质的重要方面。

高质量的小麦通常具有清新的气味和良好的口感。

这些标准可能会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小麦产业标准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具体的市场或国家,可能会有相应的小麦质量标准和认证机构。

查阅相关的小麦产业标准或质量认证体系可以提供更详细和具体的信息。

1。

中国原粮质量标准

中国原粮质量标准

中国原粮质量标准中国原粮质量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稻谷:- 籼稻谷:根据出糙率分为5个等级,1至5等要求分别为≥79%、≥77%、≥75%、≥73%、≥71%,未达到5等的为等外。

整精米率1至5等要求分别为≥50%、≥47%、≥44%、≥41%、≥38%。

- 优质稻谷:以整精米率、垩白度、食味品质为定级指标,直链淀粉含量为限制指标。

长粒籼稻谷整精米率1至3等要求分别为≥56%、≥50%、≥44%,中粒籼稻谷整精米率1至3等要求分别为≥58%、≥52%、≥46%,短粒籼稻谷整精米率1至3等要求分别为≥60%、≥54%、≥48%;垩白度1至3等要求分别为≤2.0%、≤5.0%、≤8.0%;食味品质1至3等要求分别为≥90分、≥80分、≥70分;直链淀粉含量要求14%~24%。

- 小麦:- 以容重为定等指标,3等为中等。

根据容重分为5个等级,1至5等要求分别为≥790g/L、≥770g/L、≥750g/L、≥730g/L、≥710g/L,未达到5等的为等外。

- 优质强筋小麦:要求粗蛋白质含量≥14.0%,湿面筋含量≥32.0%,面团稳定时间≥7.0min。

- 优质弱筋小麦:要求粗蛋白质含量≤11.5%,湿面筋含量≤22.0%,面团稳定时间≤2.5min。

- 油菜籽:以含油量为定等指标,根据含油量分为5等,1至5等要求分别为≥42%、≥40%、≥38%、≥36%、≥34%。

低芥酸油菜籽芥酸含量≤3.0%。

- 玉米:以容重为定等指标,3等为中等。

根据容重分为5个等级,1至5等要求分别为≥720g/L、≥690g/L、≥660g/L、≥630g/L、≥600g/L。

高油玉米要求粗脂肪(干基)含量≥6.0%;饲料用玉米要求粗蛋白质(干基)含量≥8.0%;淀粉发酵工业用玉米要求淀粉(干基)含量≥69%。

小麦的品质特征

小麦的品质特征

小麦的品质特征
1. 蛋白质含量:小麦中的蛋白质是面粉中的重要成分,对面团的结构性能和面包等制品的质量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蛋白质含量越高,面粉的吸水性越好,面团强化能力越高,制品质地越好。

2. 硬度:小麦的硬度主要影响面团的强化能力和制品的质地。

硬质小麦中的蛋白质含量高,面粉含有较多的弹性蛋白质,面团能够充分发展出强筋结构,适合制作刚性面点;而软质小麦中的蛋白质含量低,面粉含有较多的软性蛋白质,适合制作柔软的面点。

3. 颜色:小麦的颜色也是评价其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颜色越白,代表小麦的品质越好。

而黄色或暗色的小麦,可能是由于存储时间较长、贮存条件不佳或存在病害等原因。

4. 吸水性:小麦面粉的吸水性指面粉吸水后所形成的面团的性质。

吸水性高的小麦面粉能够吸收更多的水分,在加工过程中面团柔软、韧性好,制品质地细腻、口感好。

5. 筋度:小麦面粉的筋度是指面粉中的蛋白质在水分的作用下形成成筋结构的能力。

筋度高的小麦面粉能够形成紧密的筋结构,使制品具有弹性和韧性。

6. 含糖量:小麦中的糖类主要是淀粉,淀粉在加热过程中会发生糊化作用,使制品增加体积和口感。

综上所述,小麦的品质特征涉及到蛋白质含量、硬度、颜色、吸水性、筋度和含糖量等几个方面,这些特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小麦加工制品的质量。

制曲小麦质量标准

制曲小麦质量标准

制曲小麦质量标准
制曲小麦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品种:制曲小麦的品种需要经过精挑细选,以确保其品质优良、稳定性好、抗逆性强等特性。

2. 外观:制曲小麦的外观要求颗粒饱满、均匀、色泽金黄,无杂质、不完善粒和带壳粒等。

3. 营养成分:制曲小麦的淀粉含量要高,蛋白质含量适中,水分含量要符合标准,以保证制曲过程中的质量和效率。

4. 卫生指标:制曲小麦的卫生指标包括农药残留量、重金属含量、微生物含量等方面,需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5. 酿造性能:制曲小麦的酿造性能要求高,能够满足酿酒工艺的需求,如糖化力、液化力、发酵力等要符合标准。

总的来说,制曲小麦的质量标准需要根据酿酒工艺和产品特点进行制定,以确保制出的酒曲品质优良、稳定可靠。

这几项品质指标,决定三大原粮是否宜存

这几项品质指标,决定三大原粮是否宜存

这⼏项品质指标,决定三⼤原粮是否宜存⼀:⼩麦储存品质指标项⽬宜存轻度不宜存重度不宜存⾊泽、⽓味正常正常基本正常⾯筋吸⽔量/%≥180<180-品尝评分值≥70≥60且<70<60判定标准:检验结果显⽰⾊泽、⽓味、⾯筋吸⽔量和品尝评分值均符合“宜存”标准,判定为宜存⼩麦,适宜继续储存;⾊泽、⽓味正常,⾯筋吸⽔量和品尝评分值有⼀项符合“轻度不宜存”,判定为轻度不宜存⼩麦,应尽快轮换处理;⾊泽、⽓味和⾯筋吸⽔量有⼀项符合“重度不宜存”判定为重度不宜存⼩麦,应⽴即安排出库。

因⾊泽、⽓味判定为重度不宜存的,还应报告品尝评分值检验结果。

⼆、籼、粳稻⾕储存品质指标籼稻⾕储存品质指标项⽬宜存轻度不宜存重度不宜存⾊泽、⽓味正常正常基本正常脂肪酸值/mg/100g≤30.0≤37.0>37.0品尝评分值≥70≥60<60粳稻⾕储存品质指标项⽬宜存轻度不宜存重度不宜存⾊泽、⽓味正常正常基本正常脂肪酸值/mg/100g≤25.0≤35.0>35.0品尝评分值≥70≥60<60判定标准:检验结果显⽰⾊泽、⽓味、脂肪酸值、品尝评分值均符合“宜存”规定的,判定为宜存,适宜继续储存;⾊泽、⽓味、脂肪酸值、品尝评分值均符合“轻度不宜存”规定的,判定为轻度不宜存,应尽快安排出库;⾊泽、⽓味、脂肪酸值、品尝评分值有⼀项符合“重度不宜存”的,判定为重度不宜存,应⽴即安排出库。

因⾊泽、⽓味判定为重度不宜存的,还应报告脂肪酸值、品尝评分值检验结果。

三、⽟⽶储存品质指标项⽬宜存轻度不宜存重度不宜存⾊泽、⽓味正常正常基本正常脂肪酸值/mg/100g≤50.0≤78.0>78.0品尝评分值≥70≥60<60判定标准:检验结果显⽰⾊泽、⽓味、脂肪酸值、品尝评分值均符合“宜存”规定的,判定为宜存,适宜继续储存;⾊泽、⽓味、脂肪酸值、品尝评分值均符合“轻度不宜存”规定的,判定为轻度不宜存,应尽快安排出库;⾊泽、⽓味、脂肪酸值、品尝评分值有⼀项符合“重度不宜存”的,判定为重度不宜存,应⽴即安排出库。

俄罗斯小麦灰分标准

俄罗斯小麦灰分标准

俄罗斯小麦灰分标准
俄罗斯小麦灰分标准是指在俄罗斯境内生产和销售的小麦产品中,灰分含量的一项质量指标。

灰分是指小麦样品在高温下燃烧后剩余的不可燃物质,主要来源于小麦籽粒的外壳和杂质。

灰分含量可以反映小麦的品质和营养价值。

根据俄罗斯相关小麦质量标准,小麦灰分含量有一定的限制。

不同的小麦品种和用途,其灰分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优质小麦的灰分含量较低,普通小麦的灰分含量较高。

在俄罗斯,灰分含量通常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1. 优质小麦:灰分含量不超过1.5%。

2. 一等小麦:灰分含量不超过2.0%。

3. 二等小麦:灰分含量不超过3.0%。

4. 三等小麦:灰分含量不超过4.0%。

这些灰分标准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小麦,如硬质小麦、软质小麦和混合小麦等。

灰分含量越低,小麦的品质越好,营养价值越高。

此外,灰分含量还与小麦的价格密切相关,灰分较低的小麦通常具有更高的市场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灰分标准可能会因地区、生产商和市场需求等因素而有所调整。

在实际购销过程中,小麦的品质和价格还需结合其他指标如蛋白质含量、水分含量等综合评估。

小麦的分类及其质量标准

小麦的分类及其质量标准

小麦的分类及其质量标准一、小麦的分类小麦属于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科,小麦属。

世界各地种植的小麦产要是普通小麦,普通小麦分布极广,其播种面积占世界小麦播种面积的90%以上,普通小麦的得类很多,其分类方法不一,一般采用下述的分类方法。

(一)按照小麦籽粒的皮色划分按照小麦籽粒皮色的不同,可将小麦分为红皮小麦和白皮小麦简称为红麦和白麦。

红皮小麦(也称为红粒小麦)籽粒的表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白皮小麦(也称为白粒小麦)籽粒的表皮为黄白色或乳白色。

红白小麦混在一起的叫做混合小麦。

(二)按照小麦籽粒的粒质划分按照籽粒粒质的不同,小麦可以分为硬质小麦和软质小麦,简称为硬麦和软麦。

硬麦的胚乳结构为紧密,呈半透明状,亦称为角质或玻璃质;软麦的胚乳结构疏松,呈石膏状,亦称为粉质。

就小麦籽粒而言,当其角质占其中部横截面1/2以上时,称其为角质粒,为硬麦;而当其角质不足1/2时,称其为粉质粒,为软麦。

对一批小麦而言,按我国的标准,硬质小麦是指角质率不低于70%的小麦;软质小麦是指粉质率不低于70%的小麦。

(三)按照播种季节分类按照播种季节的不同,可将小麦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

春小麦是指春季播种,当年夏或秋两季收割的小麦;冬、麦是指秋、冬两季播种,第二年夏季收割的小麦。

二、中国商品小麦的分类及等级标准(一)分类中国根据小麦的皮色、粒质和播种季节将商品小麦分为9类,见GB一1351一1999。

具体如下:1.白色硬质冬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角质率不低于70%的冬小麦。

2.白色硬质春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角质率不低于74%的春小麦。

3.白色软质冬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粉质率不低于70%的冬小麦。

4.白色软质春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粉质率不低于70%的春小麦。

5.红色硬质冬小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90%.角质率不低于70%的冬小麦。

6.红色硬质春小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90%,角质率不低于70%的春小麦。

酿酒小麦品质标准

酿酒小麦品质标准

酿酒小麦品质标准
酿酒小麦品质标准如下:
农业条件:小麦生长需要具备良好的土壤、气候、灌溉等条件,以保证小麦的健康生长和高产丰收。

小麦品种:主要选用强筋小麦,也称高浓窄小麦,这种小麦耐贮藏,产粉率高,质量稳定,能够适应不同地区不同酒厂的需求。

化学成分:小麦的淀粉含量一般要求在70%以上,蛋白质含量在10%左右,氨基酸组成也是制定标准的一项重要指标。

外观:小麦颗粒坚实、饱满、均匀、皮薄,无霉变。

水分:小麦的水分含量要控制在13%以下,追求更好的话可以在12.5%以下。

其他:生长期、稻谷品质、收获时间等因素也需要考虑,以便获得符合规定的最优小麦,确保酿制的白酒品质优良。

酒量小麦指标

酒量小麦指标

酒量小麦指标
小麦的检测标准是强筋小麦的角质率大于70%,胚乳为硬质、面粉筋力较强,中筋小麦的胚乳为半硬质或软质,面粉筋力适中,弱筋小麦的角质率小于30%,胚乳为软质,面粉筋力较弱。

优质小麦是指品质优良具有专门加工用途的小麦,且经过规模化、区域化种植,种性纯正、品质稳定,达到国家优质小麦品种品质标准,能够加工成具有优良品质的专用食品的小麦。

1、色泽方面:是否被虫蛀蚀,伤及胚或胚乳的痕迹。

粒面带有
病斑,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不合格。

籽粒皱缩,呆白,有的粒面呈紫色,或有明显的粉红色霉状物,间有黑色子囊壳的颗粒不合格。

芽或幼根突破种皮不超过本颗粒长度的颗粒,芽或幼根虽未突破种皮已有芽萌动的颗粒不合格。

粒面生霉或胚乳变色变质的颗粒不符合要求。

2、气味:无发霉气味皆可。

3、杂质:矿物质、砂石、煤渣、砖瓦块、泥土及其他矿物质的
不合格。

无使用价值的小麦粒,生芽粒中芽超过本颗粒长度的小麦粒,毒麦,麦角,小麦线虫病,小麦腥黑穗病等麦粒不符合小麦指标应无杂质的要求。

异种粮粒及其他杂质的小麦均不合格。

4、水分:实际水分含量需要低于标准规定的百分之十二点五。

5、卫生指标:小麦颗粒二氧化硫应该少于小麦颗粒总化合物值
的百分之十。

国家小麦标准

国家小麦标准

国家小麦标准一、品种分类与命名根据小麦的生态类型、形态特征、生理特性、遗传关系等因素,将小麦划分为不同的品种类型。

品种分类应符合品种多样性保护和品种分类管理的原则。

小麦品种的命名应符合相关规定,避免出现重名或近似名称。

二、种子质量要求种子质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包括纯度、净度、发芽率、水分等指标。

种子质量应保证小麦生产的正常进行,提高产量和品质。

种子质量检验和监管应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三、栽培技术规程栽培技术规程应包括耕作、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

应根据小麦品种特性和生长环境制定合理的栽培方案,确保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栽培技术规程的制定和实施应注重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四、收获与贮藏收获与贮藏是小麦生产的重要环节。

收获时应掌握适宜的收获期,采用合理的收获方式,避免损失和混杂。

贮藏时应根据小麦品种特性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贮藏方式和设施,保持干燥、通风、防虫防霉,确保小麦品质。

五、面粉质量标准面粉质量标准应包括色泽、气味、粒度、含砂量、水分等指标。

应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要求制定合理的面粉质量标准,确保面粉的品质和安全性。

面粉生产过程中应加强质量控制,防止污染和掺杂。

六、食品加工要求食品加工要求应根据小麦面粉的特点和用途制定合理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品质。

加工过程中应控制添加剂的使用量,遵循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

七、农药残留与重金属限量为确保小麦产品的安全性和品质,农药残留与重金属限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在生产过程中应合理使用农药和施肥,降低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

加强小麦产品的质量检测和监管,保证食品安全。

八、检验方法与规程检验方法与规程是小麦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质量检验、卫生检验、安全检验等方面。

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检验方法和操作规程,提高检验精度和可靠性。

加强检验设备和技术的更新升级,提高检验水平。

九、包装标识规定包装标识是小麦产品流通中的重要环节,标识内容应真实、准确、清晰,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面粉的质量标准

面粉的质量标准

面粉的质量标准
一、面粉
面粉主要是指小麦粉,而小麦粉现行的国家标准是《小麦粉》(GB/T 1355-2021)。

二、面粉质量指标
面粉的质量指标主要包括:加工精度、灰分含量、脂肪酸值、水分含量、含砂量、磁性金属物、色泽、气味、外观形态、湿面筋含量等几个方面。

三、质量标准分级
在这些质量指标中,影响面粉质量分级的关键指标为面粉中的灰分含量以及加工精度。

根据面粉中灰分含量及加工精度的不同,将面粉分为了精制粉、标准粉和普通粉三个类别。

1.精制粉指加工精度高,麸皮碎片小、含量少,且灰分含量不高于0.7%的小麦粉。

2.标准粉指加工精度中等,麸皮碎片较小、含量较少,且灰分含量不高于1.1%的小麦粉。

3.普通粉指加工精度低,麸皮碎片大、含量多,且灰分含量不高于
1.6%的小麦粉。

四、各项质量指标数据
以上为面粉的质量标准要求,主要参考了国家标准《小麦粉》(GB/T 1355-2021),如需其他质量指标,可查阅此标准。

原粮(小麦)质量控制

原粮(小麦)质量控制

常规 指标
色泽气味:指小麦固有的综合颜色、色泽和气味; 意义:小麦的颜色、色泽和气味直接影响到面粉的色泽、气味; 测定方法:GBT 5492-2008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色泽、气味、口味鉴定
水分:水分含量指粮食中所含水分的量 意义:小麦的水分含量影响小麦的储存性能,也影响公司经济效益。 测定方法:参照GB 5497-1985 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方法
2、麦仓具备通风条件,可适 当放宽水分标准。 注:超标部分进行扣重扣价处 理确保公司经济利益。
《收购标准》应根据当年小 麦品质情况进行调整。 如:2013年豫南小麦整体芽 麦高,为了保证采购小麦的 量,应适当放宽不完善粒验 收标准。
国家标准
储粮安全
储粮条件
产品质量需求
当年小麦品质
影响小麦储粮安全的重要因素:水分和虫 害
收购 关注
水分:不同水分小麦外观手感 杂质:杂质类型判断小麦来源及稳定性
容重:根据容重监控小麦稳定性(整仓)
不完善粒:重点关注芽麦、霉变、热损
四、原粮(小麦)关注指标
低筋麦
1、根据低筋小麦外观特 点和近红外结果,结合成 品效果筛选优质低筋小麦 ; 2、总结优质低筋小麦来 源指导贸易采购。
普麦
1、根据小麦内在品质将 普麦分为A、B、C、D四 类; 2、总结不同地区普麦外 观差异,并与近红外指 标建立联系,结合成品 效果做好分类; 3、根据小麦感官判断内 在品质
谢谢
一、原粮验收标准制定、修订与执行
《原粮接收标准》备注部分
小麦卫生指标检验频次
合同 小麦的采购
特采小麦接收及扣减标准
卫生指标必须符合 GB2715-2005,每年按 照标准要求检验项目进 行送检
特殊品种小麦有合同标 准,执行合同标准

小麦容重标准

小麦容重标准

小麦容重标准小麦容重是指小麦籽粒的重量与体积的比值,是评价小麦籽粒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

小麦容重标准的制定对于保障小麦质量、提高小麦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小麦容重标准的意义、制定依据、标准内容和标准执行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小麦容重标准的意义。

小麦容重是评价小麦籽粒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关系到小麦的商品价值和加工利用价值。

合格的小麦容重可以保证面粉的品质,提高小麦加工的利用率,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麦容重标准的制定依据。

小麦容重标准的制定依据主要包括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小麦质量标准、国际标准以及国内外市场需求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小麦种植的地域特点、气候条件、土壤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小麦产业的发展需求,科学制定小麦容重标准。

三、小麦容重标准的内容。

小麦容重标准主要包括小麦籽粒的重量、体积、含水量等指标。

一般来说,小麦容重标准会根据小麦的品种、用途、产地等因素进行具体的规定,以确保小麦容重符合国家标准和市场需求。

四、小麦容重标准的执行。

为了确保小麦容重标准的有效执行,需要建立健全的监测检测体系和质量认证体系。

对于不符合标准的小麦,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防止不合格小麦流入市场,影响产品质量和市场秩序。

综上所述,小麦容重标准的制定对于保障小麦质量、提高小麦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小麦容重标准,并严格执行,才能保障小麦的质量安全,推动小麦产业的健康发展。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对小麦容重标准的研究和制定,为我国小麦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小麦质量标准

小麦质量标准

• • • • • • • • • • • • • • • • • •
定温定时烘干法 2.1 仪器和用具:.同1.1。 2.2 试样制备:同1.2。 2.3 试样用量计算:本法用定量试样,先计算铝盒底面积,再按每平方厘米为 0.126g计算试样用量(底面积×0.126)。如用直径4.5cm的铝盒,试样用量为2g; 用直径5.5cm的铝盒,试样用量为3g。 2.4 操作方法 用已烘至恒重的铝盒称取定量试样(准确至0.001g),待烘箱温度升至135~145℃ 时,将盛有试样的铝盒送入烘箱内温度计周围的烘网上,在5min内,将烘箱温度调 到130±2℃,开始计时,烘40min后取出放干燥器内冷却,称重。 2.5 结果计算 定温定时法的含水量计算与1.4同。 C小麦杂质、不完善粒检验法 小麦杂质、 小麦杂质 杂质检验 1.1仪器和用具 1.1.1 天平:感量0.01g、0.1g; 1.1.2 谷物选筛; 1.1.3 电动筛选器; 1.1.4 分样器和分样板; 1.1.5 分析盘、镊子等。 1.2 试样 检验杂质的试样分大样、小样两种:大样是用于检验大样杂质,包括大型杂质和 绝对筛层的筛下物;小样是从检验过大样杂质的样品中分出少量试样,检验与粮粒 大小相似的并肩杂质。检验杂质的的试样用量见下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样杂质含量按公式(1)计算: 大样杂质(%)=(W1/W)×100 ………………. (1) 式中:W1——大样杂质重量,g; W——大样重量,g。 双实验结果允许差不超过0.3%,求其平均数,即为检验结果。检验结果取小数点后第一位。 双实验结果允许差不超过 ,求其平均数,即为检验结果。检验结果取小数点后第一位。 1.5 小样杂质检验 1.5.1 操作方法:从检验过大样杂质的试样中,按照1.2的规定用量称取试样(W2),倒入分析 盘中,按质量标准的规定拣出杂质,称重( W3)。 1.5.2 结果计算 小样杂质含量按公式(2)计算: 小样杂质(%)=(100-M)×(W3/W2)……………(2) 式中:W3——小样杂质重量,g; W2——小样重量,g; M——大样杂质百分率,%。 双实验结果允许差不超过0.3%,求其平均数,即为检验结果。检验结果取小数点后第一 双实验结果允许差不超过 ,求其平均数,即为检验结果。 位。 1.6 矿物质检验 1.6.1 操作方法:质量标准中规定有矿物质指标的(不包括米类),从拣出的小样杂质中拣出矿 物质,称重(W4 )。 1.6.2 结果计算 矿物质含量按公式(3)计算: 矿物质(%)=(100-M)×(W4/W2)………………………(3) 式中:W4—矿物质重量,g; W2—小样重量,g; M—大样杂质百分率,%。 双实验结果允许差不超过0.1%,求其平均数,即为检验结果。检验结果取小数点后第二位。 双实验结果允许差不超过 ,求其平均数,即为检验结果。检验结果取小数点后第二位。 1.7 杂质总量计算

小麦质量检验报告单

小麦质量检验报告单
虫蚀粒(%)
发芽粒(%) 黑胚粒(%)
二、理化指标
水分(%)(磨粉)
降落数值(s)
面筋(%)(湿值)
粘度(B.U)
面筋指数
白度
三、BRABENDER 指标
吸水量(%)
延伸性(mm)
形成时间(min)
50mm 处阻力(BU)
稳定时间(min)
最大拉伸阻力(BU)
弱化度(F.U)
拉伸面积(c ㎡)
评价值
表5
编号:
依据标 准 名 称
一、小麦指标
小麦质量检验报告单
送样日期:
年月

产地或来源




存放地 点
水分(%)
容重
(g/L)ຫໍສະໝຸດ 白硬软 硬 质
白 软 红 硬


色泽.气 味.口味
总量(%)
有机(%)
矿物质(%)
杂 异种粮(%) 质
筛下物
总量(%)
病斑粒(%)
破碎粒(%) 不 完 未熟粒(%) 善 粒 霉变粒(%)
拉力比数
吹泡指标
P:
L:
P/L:
W:
四、综合评价
检验员:
审核:

小麦的质量指标

小麦的质量指标

小麦的质量指标一、引言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和经济效益。

因此,对小麦的质量指标进行全面、详细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二、外观指标1.籽粒大小:一般来说,籽粒越大,品质越好。

2.籽粒形状:籽粒应该呈扁平形状,且长度与宽度比例应为2:1。

3.颜色:成熟的小麦颜色应为黄褐色或淡黄色。

4.表面光泽度:表面应有光泽,并且不应有污渍和霉斑。

三、化学指标1.水分含量:小麦水分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储存期限和品质。

成熟小麦水分含量一般在13%左右。

2.蛋白质含量:蛋白质是小麦中最重要的营养成分之一,其含量直接影响到面筋弹性和口感。

优质小麦蛋白质含量在11-15%之间。

3.淀粉含量:淀粉是构成小麦的主要成分,其含量直接影响到面筋质量和口感。

4.灰分含量:灰分是小麦中无机物质的总称,其含量是评价小麦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四、物理指标1.容重:容重是小麦单位体积的重量,其高低直接影响到产量和品质。

优质小麦容重在76-84kg/hl之间。

2.筛选率:筛选率是指通过筛网的小麦比例,其高低直接反映出小麦中杂质和不完整籽粒的含量。

优质小麦筛选率应在98%以上。

3.糙米率:糙米率是指去除外壳后剩余糙米的比例,其高低反映出小麦加工利用效率。

优质小麦糙米率应在1%以下。

五、微生物指标1.霉菌毒素含量:霉菌毒素是一种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会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对于小麦霉菌毒素含量进行检测十分必要。

2.细菌总数:细菌总数过多会导致发酵、变质等问题,严重影响小麦品质。

3.酵母菌和霉菌数:酵母菌和霉菌数过多也会导致小麦变质,对品质产生不良影响。

六、总结综上所述,小麦的质量指标包括外观指标、化学指标、物理指标以及微生物指标。

这些指标相互影响,只有在各个方面都达到一定要求,才能够保证小麦的优良品质。

因此,在种植、收获和储存过程中,需要加强管理和监测,确保小麦的品质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质量指标
一、容重:小麦籽粒在单位容积内的质量,以克/升(g/L)表示。

二、不完善粒:受到损伤但尚有使用价值的颗粒。

包括以下几种:
1、虫蚀粒:被虫蛀蚀,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2、病斑粒:粒面带有病斑,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3、赤霉病粒:籽粒皱缩,呆白有的粒面成紫色,或有明显的粉红色霉状物,间有黑色囊壳。

4、黑胚粒:籽粒胚部成深褐色或黑色的颗粒。

5、生芽粒:芽或幼根突破种皮不超过本颗粒长度的颗粒,芽或幼根虽未突破种皮已有芽萌动的颗粒。

6、霉变粒:粒面生霉或胚乳变色变质的颗粒。

7、破损粒:压扁、破损、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三、杂质:
筛下物:通过直径1.5毫米圆孔筛的物质。

矿物质:砂石、煤渣、砖瓦块、泥土及其他矿物质。

其它杂质:无使用价值的小麦粒,生芽粒中芽超过本颗粒长度的小麦粒,毒麦、麦角、小麦线虫病、小麦腥黑穗病等麦粒,异种粮粒及其它杂质。

四、水分:
1、胶体结合水:即与蛋白质、糖类等胶体物质较牢固的结合在一起的水,性质稳定,0℃时不结冰,常温下不散失,也叫束缚水。

2、游离水:存在于粮粒毛细管之间,成游离状态,具有普通水的性质,0℃时能结冰,很不稳定,能随外界温湿度的变化,蒸发减少,或吸收增加,也叫自由水。

通常所说的粮食水分,指的是束缚水与游离水两者之和,而在保管过程中所要控制的水分,则是游离水。

玉米质量指标
一、容重:玉米籽粒在单位容积内的质量,以克/升(g/L)表示。

二、不完善粒:受到损伤但尚有使用价值的颗粒。

包括以下几种:
1、虫蚀粒:被虫蛀蚀,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2、病斑粒:粒面带有病斑,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3、生芽粒:芽或幼根突破表皮的颗粒,
4、生霉粒:粒面生霉的颗粒.
5、破损粒:粒子破损达本颗粒体积的五分之一(含)以上的颗粒。

6、热损伤粒:受热后外表或胚显著变色和损伤的颗粒。

三、杂质:通过规定筛层和无使用价值的物质。

1、筛下物:通过直径3.0毫米圆孔筛的物质。

2、无机杂质:泥土、沙石、砖瓦块及其它无机杂质。

3、有机杂质:无使用价值的玉米粒,异种粮粒及其它有机杂质。

四、水分:
1、胶体结合水:即与蛋白质、糖类等胶体物质较牢固的结合在一起的水,性质稳定,0℃时不结冰,常温下不散失,也叫束缚水。

2、游离水:存在于粮粒毛细管之间,成游离状态,具有普通水的性质,0℃时能结冰,很不稳定,能随外界温湿度的变化,蒸发减少,或吸收增加,也叫自由水。

通常所说的粮食水分,指的是束缚水与游离水两者之和,而在保管过程中所要控制的水分,则是游离水。

籼稻谷质量指标
粳稻谷质量指标
一、出糙率:净稻谷脱壳后的糙米,占试样质量的百分率。

二、整精米:糙米碾磨成精度为国家标准一等大米时,米粒产生破碎,其中长度仍达到完整精米粒平均长度
的五分之四以上(含五分之四)的米粒。

三、整精米率:整精米占净稻谷试样质量的百分率。

四、不完善粒:1、未熟粒:籽粒未成熟不饱满,米粒外观全部为粉质的颗粒。

2、虫蚀粒:被虫蛀蚀并伤及胚乳的颗粒。

3、病斑粒:糙米胚或胚乳有病斑的颗粒。

4、生芽粒:芽或幼根已突出稻壳,或检验糙米芽或幼根已突破种皮的颗粒。

5、霉变粒:稻谷生霉,去壳后糙米胚或胚乳变色或变质的颗粒。

五、杂质:1、筛下物:通过直径2.0毫米圆孔筛的物质。

2、无机杂质:泥土、沙石、砖瓦块及其它无机杂质。

3、有机杂质:无使用价值的稻谷粒,异种粮粒及其它有机杂质。

六、黄粒米:胚乳成黄色,与正常米粒色泽明显不同的颗粒。

七、水分:
1、胶体结合水:即与蛋白质、糖类等胶体物质较牢固的结合在一起的水,性质稳定,0℃时不结冰,常温下不散失,也叫束缚水。

2、游离水:存在于粮粒毛细管之间,成游离状态,具有普通水的性质,0℃时能结冰,很不稳定,能随外界温湿度的变化,蒸发减少,或吸收增加,也叫自由水。

通常所说的粮食水分,指的是束缚水与游离水两者之和,而在保管过程中所要控制的水分,则是游离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