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_地球的运动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课件(共27张PPT)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课件(共27张PPT)
可能.地球不是固定不动的,它始终在运动着. 人如果坐在赤道附近,赤道的周长约4万千米. 在赤道上每天随着地球自转一周正好是八万里. 而在岳阳却不能.
谢谢指导!
6.下列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方向不同 • B:周期不同 • C:绕转中心不同 • D:产生的现象不同
应用示列
1.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往往蕴涵了地理知识。 下列现象中,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
• A:正午时,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总是指向北方,且 在不同的季节长短不同
• 地球绕地轴不停的旋 转,叫做地球自转。
•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 还围绕太阳不停地公 转
地球自转和公转
地球自转
绕转中心 方向
地轴
周期
产生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 太阳
地球的自转
观察讨论
1.地球沿什么方向绕地轴自转? 2.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
针方向旋转,还是呈逆时针 方向旋转?若在南极上空俯 视呢?
什么地理现象呢?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产生昼夜交替
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昼夜更替
• 由于地球在不停的进行自转运动,所以产生了昼夜更 替。地球每24小时就自西向东转一周,东边的地点比 西边的地点先看到阳光,自转中产生了昼夜更替的现 象。
西 东
思考:课本第十页:“畅畅和姨妈的问候”,思考在 同一时刻,为什么会有时间上的差异?
地球的公转
地球自转和公转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绕转中心 地轴
太阳
方向
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 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自西向东
周期
一天
一年
产生的地理 意义

地球的运动ppt课件

地球的运动ppt课件
南回归线
23.5°S 冬至

秋分 9月23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地球公转 二分二至(北半球)
公转位 置
节气
日期
太阳直射点 的位置
昼夜长短

春分
3月21日前 后
赤道
昼夜等长

夏至
6月22日前 后
北回归线
昼最长,夜最短

秋分
9月23日前 后
赤道
昼夜等长

冬至
12月22日 前后
南回归线
昼最短,夜最长
获得的太阳光热 多少
小结
(二)五带的形成(异纬)
1.人们根据各地获得___太_阳__光__热__的 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 由北向南依次是 __热__带______、 _北__温__带_____、 _南__温__带_____、 _北__寒__带_____、 _南__寒__带_____。
五带的分界线
2.图中纬线①的纬度是 ____6_6_._5_°_N_,是_____北_温__带__和 _____北_寒__带__的分界线。 3.图中纬线②的纬度是 ____2_3_._5_°_S_,是_____热__带___和 ____南__温_带___的分界线。
④ ③

哪些温度带有极昼极夜?
夏至日 北极地区出现极昼
一天24小时都是白天的 称为极昼,一天24小时 都是黑夜的称为极夜。
冬至日 北极地区出现极夜
五带特征总结
五带
热带 北温带、南温带 北寒带、南寒带
气候
终年炎热 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
少,比寒带多 终年严寒
特征
太阳直射 四季分明 极昼极夜
五带的划分
有一次阳光直射。根据材料完成3~4题。

地球的运动课件-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共18张PPT).ppt

地球的运动课件-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共18张PPT).ppt
地球的运动
1、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 2、掌握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情况及其昼夜长短 的变化规律
3、了解五带的划分依据和特征
每天,太阳都会东升西落,一年中,四季也会不断更替,这些都 是我们熟悉的自然现象,大家知道这些现象形成的原因么?
课件播放动画: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思考 1、地球是绕什么在不停的自转? 2、地球自转的方向怎样? 3、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久?
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始终倾斜,空间指向不变。
自西向东
太阳
1.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时,太阳分别直射哪条纬线 ?
2.太阳直射位置是如何在南 北半球之间移动的?
太阳一年中,只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夏至6.22
春分3.21
秋分9.23
北回归线 赤道
பைடு நூலகம்
冬至12.22
南回归线
读图,回答: 1.五带的名称是什么? 2.五带划分的界线是什么?描述五带各自的 范围。 3、说出我国位于哪个温度带,有什么特点。
太 阳 光
活动
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6人,每组一个地球仪和 手电筒,完成: 1、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观察昼夜是怎样交替的。 (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能力) 2、在图上找到中国北京、美国纽约、日本东京,并在地 球仪上做好记号。 3、教材图1.18:在同一时刻,姨妈和畅畅问候时,为什 么会有时间的差异?
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
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方向。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24小时
从侧面看,地球自西向东转,如果从北极上空俯 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逆时针方向旋转? 如果在南极上空俯视呢?
逆时针 方向
北逆南顺
顺时针 方向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课件:1.2《地球的运动》(共28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课件:1.2《地球的运动》(共28张PPT)

观察讨论
1.地球公转的特点是什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转中心、方向、周期和地轴 倾斜方向) 2、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太阳分别直射哪条纬线? 3.太阳直射点是如何在南北半球之间移动的?
地球公转
地球公转的特征
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旋转, 叫做地球的公转
公转概念
绕转中心
公转周期 公转轨道
太阳 一年
轨道形状为椭圆形
地球公转
成因
春分日和秋分日前后一段时间,地 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比夏季少,比冬
季多,分别形成春季和秋季
夏至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 太阳光热较多,形成夏季 冬至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 太阳光热较少,形成冬季
地球五带
地球五带的划分
无阳光直射 北回归线 有极昼极夜 北极圈
有阳光直射
南回归线 无阳光直射 南极圈 有极昼极夜
北半球昼渐短, 北半球昼渐短, 北半球昼渐长, 夜渐短 夜渐长 夜渐长 夏


随堂练习
(1)图一是地球 公转(公转、自转)示意图,从图得知,一年中,太阳光线的直射 读图一和图二,完成下列各题。
23.5°N—23.5°S) 点有规律地在 南、北回归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间来回移动. 丁 (甲、乙、丙、丁)处的示意图。此时太阳直射 (2)图二是地球运动到 _____
二分二至日的时间
3月21日前后
12月22日前后
6月22日前后 9月23日前后
地球公转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夏至 春分 0° 秋分 冬至 春分
23°26′N
23°26′S
地球公转
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节气 春分 日期

1.3 《地球的运动》课件-人教版(2024) 七年级上册地理

1.3 《地球的运动》课件-人教版(2024) 七年级上册地理

地球公转与季节变化 活动:绘制太阳直射点运动平面图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图1.21地球公转示意(图中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
夏至 6月22日前后


春分 3月21日前后
次年春分

秋分
3月21日前后

9月23日前后

冬至 12月22日前后
地球公转与季节变化
节气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日期
3月21日 前后
我们看到的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 周而复始。这究竟是天在转还是地在 转?“天转” 似乎更符合人类的直觉。 古人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 日月星辰围绕地球运动,这是曾在欧 洲长期盛行的“地心说”的观点。
思与学——是天转还是地转?
16世纪中叶,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经过多 年的观测研究,发表了《天体运行论》哥 白尼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在自转的 同时又不断围绕太阳公转,哥白尼“日心 说”被当时的统治者视为异端邪说。
图1.21地球公转示意(图中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
地球公转与季节变化
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了极昼现象。
夏至日:昼长夜短
图1.21地球公转示意(图中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
① 以北半球为例,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一段时间, 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多,形成夏季。
地球公转与季节变化
② 春秋分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太阳光 热比夏季少比冬季多,(太阳直射赤道)分别 形成春季和秋季。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们的生活也受到 地球自转的影响。
时间差异
图1.18 昼与夜
地球自转的意义
活动:探究时间差异如何计算
时差推算
1天
自转一周
24小时
自转360°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课件(共16张PPT)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课件(共16张PPT)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课件(共16张PPT)(共16张PPT)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学习目标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并能够解释所产生的昼夜更替与时间差异现象;能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地球的自转观察我国“风云四号”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黑暗的区域?观察思考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课本第11页,思考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与周期。

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课本第11页,思考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与周期。

定义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方向自西向东周期约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温馨提示: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因此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合作探究根据预习完成的课本第12页活动,小组合作,探讨地球自转产生了哪些自然现象。

合作探究根据预习完成的课本第12页活动,结合生活常识,探讨地球自转产生了哪些自然现象。

1.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

结论一: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的现象。

合作探究根据预习完成的课本第12页活动,结合生活常识,探讨地球自转产生了哪些自然现象。

2.在地球自转的过程中,在同一时刻,东边比西边更早见到太阳。

结论二:地球自转产生时间差异,东边时刻早,西边时刻晚。

合作探究根据预习完成的课本第12页活动,结合生活常识,探讨地球自转产生了哪些自然现象。

3.由于地球的自转,总是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也就产生了太阳的每天东升西落现象。

结论三:地球自转产生了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合作探究根据预习完成的课本第12页活动,结合生活常识,探讨地球自转产生了哪些自然现象。

结论一: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的现象。

总结:结论二:地球自转产生时间差异,东边时刻早,西边时刻晚。

结论三:地球自转产生了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1.3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 课件(共37张PPT) 粤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

1.3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 课件(共37张PPT) 粤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

5.地理现象——(2)昼夜更替现象
N



球夜


半半 半

球球

线
S
昼夜现象
夜昼
太阳光
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 假定它是静止的,会产 生什么地理现象呢?
观察讨论
一、地球的自转
夜昼
产生昼夜现象原因
不透明、不发光的地球, 在静止状态下,产生了昼 夜现象。
夜昼
昼夜现象
太阳光
地球自转又会产生 什么地理现象呢?
学习目标
1 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说出地球 自转的方向、周期,并能够解释所产生 的昼夜更替与时间差异现象
2 能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其与 地球自转的关系。
一、地球的自转 北极星
1、定义P17
地球绕( )的旋转运动, 叫做地球自转。
一、地球的自转 北极星
1、定义P17
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 叫做地球自转。
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
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公转 C.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D.昼夜长短不同
1.产生昼夜现象原因
不透明、不发光的地球, 在静止状态下,产生了昼 夜现象。
2.产生昼夜更替原因
不透明、不发光的地球, 在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 所以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4.产生现象:昼夜更替、时差(经度相差15度,时间相 差1小时)、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P17活动.1填空、标箭头
北极
南极
北逆南顺
一、地球的自转P17
北极星
2.绕转中心 地轴
3.周期
一天
4.方向
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运动-课件

地球的运动-课件

C 小于一个太阳日 D 恰好一个恒星日
4、自转速度:
(1)角速度: 由于地球自转,地面上的点在单位时间转过 的圆心角。
大小: 150/小时
10/4分钟
1//4秒
分布规律: 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 速度都相同。极点无角速度或为零。
(2)线速度:
大小:
由于地球自转,地面上的点在单位时间转过 的弧长。
探究:(3)若地球的自转、公转方向不变,自转、公转速度变化, 恒星日、太阳日将怎么变?
自转速度变快,公转速度不变,
二者都变短

自转速度变慢,公转速度不变,
二者都变长

例3、一艘海轮自洛杉矶向西驶向上海,船上的乘客从第一天
见到太阳在上中天到第二天太阳在上中天相隔的时间是
( B ) A 24小时
B 大于一个太阳日
平均线速度:每秒钟30千米 平均角速度:每天约东进59!
问:南北极圈出现极昼 的天数一样长吗?
N极圈极昼天数长于S极圈
5、公转的特点及其影响:
(1)特点:地轴的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方向 不变,即地球总是斜着身子绕太阳运转。
这样,就使地球的公转轨道 面与赤道面之间有一个夹角
黄赤交角:
(2)影响:
导致太阳直射点 一年中在南北回归 线之间来回移动
赤道周长:1670 24=40080千米 ~~ 8万里
例5: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合的地点是(
)C
A 、 900W 890S
B、800E 400N
C 、 100E 10S
D 、1800 710N
最。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的公 转。
其公转轨道叫黄道。

第一单元第2课《地球的运动》课件

第一单元第2课《地球的运动》课件

极昼
极昼
夏至日
极夜
3 地球上的五带是怎样划分的
地球公转不仅使同一 地点在一年中产生季节的 变化,还使不同纬度的地 方在同一时间内获得太阳 的热量产生差异。人们根 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量 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 热带、北温带、南温带、 北寒带和南寒带等五带。
3 地球上的五带是怎样划分的
天文特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有极昼极夜6现6象.50
1.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完成下列问题。 (1)一年中最冷的月份是__1_月__,属 __冬___季; 最热的月份是____7_,月属___夏__季。 (2)一年中白天最长的季节是__夏___季,一年 中天黑最早的季节是__冬___季。 (3)一年中既不太冷,也不太热的季节是 春_、__秋__季。你最喜欢什么季节,为什么?
没 有 夜 晚
二、 为什么会有季节变化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 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公转。
地球的公转
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公转周期为一年,公转 轨道形状为近似正圆的椭圆形。无论是自转或公转,地轴总 是倾斜的,且方向不变,永远指向北极星。
观察地球公转示意图, 说一说 地球公转产生了什么现象?
3月21日前后 (春分日),太 阳光直射在赤道 上,春分日前后 的3、4、5三个 月是北半球的春 季,昼夜平分。
B
6月22日(夏至日) 前后,太阳光直射 北回归线,夏至日 前后的6、7、8三 个月是北半球的夏 季,昼长夜短。
A
12月22日前后(冬 至日),太阳光直 射在南回归线上, 冬至日前后的12、1、 2三个月是北半球的
一一、、为什么会有昼夜更替
因为地球自转
什么是地球的自转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 叫做地球自转。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地理课件:地球的运动(共39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地理课件:地球的运动(共39张PPT)

线先对,即将由
白天进入黑夜的
半圆是昏线。
3、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之二
2、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东升
西落。
(由于地球自
B
西向东自转,
所以我们总是
从东方迎来日
出,在西方送
走太阳)
4、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之三
3、产生时差: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所以, 两个地方的东
C
西位置(经度位置)不
B A
同,迎来日出的时间就 有早有晚。位置在东的
3、二分二至日的特点:二分 二至日的太阳光照图、二分 二至日的昼夜长短情况、二 分二至日与四季的关系。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1)北半球春分日太阳照射地球的情况
3 月 21 日 前 后 , 是北半球的春 分日。这一天 太阳直射赤道, 晨昏线圈与经 线圈吻合,全 球各地都昼夜 平分。春分日 前后的3、4、 5月是北半球 的春季,南半 球是秋季。
移动情况
夏至
(6.2●2)
23 .5。N
春分●
(3.21)
● 秋分
春(3.分21)0 。
(9.23)

23 .5。 S
冬至(12.22)
结论: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方,每年有两天被太阳 直射。而回归线上每年只有一天被阳光直射。太阳 直射北回归线的那天是夏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 那天是冬至。其余地方没有太阳直射的现象。
地球的运动
地球运动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地球的五带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运动
学习目标:
1、地球自转的特点
2、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地 理意义)
一、地球自转的特点
观察讨论
地球绕地轴不停的旋转, 叫做地球自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2.注意区别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正午太 阳高度是特殊时刻(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物 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长。 3.注意南、北半球月份相同时季节相反。如6、 7、8月份,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14
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5
1.春分、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且春分、秋分全球昼夜平分。 2.从夏至到冬至,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从冬至到夏至,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以北半球为例,夏至日北半球 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冬至日昼最短, 夜最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 3.从春分到秋分,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从秋分到春分,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从春分到秋分,北半球昼长夜 短;从秋分到次年春分,北半球昼短夜长。 4.从夏至到冬至,昼变短,夜变长;从冬至到夏至,昼 变长,夜变短。
2
考点梳理
一、地球的自转
1.概念:地球绕着 地轴 不停地旋转。
2.方向:面对赤道是自 西 向 东 ,面对北极
是 逆 时针,面对南极是 顺 时针。
3.周期: 24 小时。
4.现象:昼夜交替;不同经度的地点产生时间差;太
阳东升西落。
二、地球的公转
1.概念:地球围绕 太阳 不停地旋转。
2.方向:自 西 向 东 。
19
(2015·广东省)读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完成5~6题。
5.图中春分点的位置是( D )
A.①
B.②
C.③
D.④
6.当地球运行至③时( B )
A.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
B.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C.北半球昼夜平分
D.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下的物体没有影子
20
(2015·福州市)小明于2014年6月21日(夏至日)这
( A) A.昼夜的更替 B.四季的更替 C.昼夜长短的变化 D.温度带的形成 3.P点此时正处在( A ) A.日出时刻 B.中午时刻 C.日落时刻 D.午夜时刻
18
4.(2015·泰安市)乌鲁木齐市的学生一般在北京 时间10∶00左右上课,这是因为( D) A.当地学校为了学生健康成长 B.当地多高山,阻挡了阳光 C.当地气候干燥少雨 D.当地区时比北京时间晚两个小时左右
专题二 地球的运动
1
考纲与预测
考纲要求
1.能够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 公转。
2.能够运用昼夜更替、时差等地理现 象说明地球的自转;知道四季更替和 五带形成是地球公转造成的;懂得比 较不同季节正午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 长度。
2016年 预测
考查地球的运动(自转图和公转图)以 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意义
3.周期: 365 天。
3
4.二分二至日(以北半球为例)
节气
日期
直射点位置 昼夜长短
春分 3月20或21日 赤道 夏至 6月21或22日 北回归线 秋分 9月22或23日 赤道 冬至 12月22或23日 南回归线
昼夜平分 昼最长,夜最短
昼夜平分 昼最短,夜最长
4
5.四季:南、北半球的季节 相反 (选填“相同”或 “相反”)。3、4、5月春,北 秋 南 ;6、7、 8月,夏北 冬南 ;9、10、11月秋,北 春 南 ;12、1、2冬月,北 夏 南 。
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重难点透析
一、昼夜现象与昼夜更替产生的原因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在同一时间
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因此就有了昼和夜;由于地球 不停地自转,因此就有了昼夜更替。 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昼夜长短的变化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下图所示,春分、秋分时 太阳直射赤道,春分过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秋分 过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由此形成四季和昼夜长短 的变化;一年中,北回归线与南回归线被太阳直射一 次,北回归线与南回归线之间被太阳直射两次。
一天进行了“立竿见影”的探究活动。读右下图,完
成7~8题。
7.从日出到正午,竹竿影子长
度的变化规律是( A )
A.逐渐变短 B.逐渐变长 C.先变短再变长 D.先变长再变短
8.若小明观察到正午时刻竹竿的影子长度为0,则穿
过当地的纬线是( B )
A.赤道 B.北回归线 C.北极圈 D.南回归线 21
(2015·泉州市)读下图,完成9~10题。
5
三、地球上的五带 1.五带的纬度范围:位于南、北回线之间的温度带
是 热 带,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的温度 带是 北温 带,北极圈以内的温度带是 北寒 带, 位于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的温度带是 南温 带, 位于南极圈以内的温度带是 南寒 带。 2.五带的气候特征:终年炎热的温度带是 热 带, 终年寒冷的温度带是 北寒 带和 南寒 带,四季分 明的温度带是 北温 带和 南温 带。
解析:A、B、D项所列现象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C 项现象是由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 导致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所产生的。
12
易错点拨
一、正确判断二分二至日 1.注意观察太阳直射点:夏至日直射北回归线,北 半球昼长夜短;冬至日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 夜长;春分日和秋分日直射赤道,全球各地都是昼 夜平分。
16
真题链接
1.(2015·益阳市)日月东升西落的主要原因是( C ) A.日月自东向西绕地球转 B.地球公转 C.地球自转 D.日月自西向东绕地球转
17
(2014·东营市)在暗室里,用电灯作为光源, 照射地球仪,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 运动,如右下图所示。据此完成2~3题。
2.该实验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9.地球从图中A位置向B位置移动时,太阳直射位置在
地球表面的变化情况是( D )
A.从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 B.从赤道向南回归线运动 C.从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 D.从赤道向北回归线运动
7
8
9
2.地球上的五带
10
例题剖析
1.当太阳直射广州时,右图所 示大部分地区会出现( B ) A.昼夜平分现象 B.昼长夜短现象 C.昼短夜长现象 D.极昼现象
解析:太阳直射广州,即太阳直射 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
11
2.下列现象由地球公转引起的是( C ) A.家住广州的小明早晨给远在美国纽约的姨妈打电 话,姨妈却说“晚上好” B.我们每天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向西方送走黄 昏的落日 C.正午时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冬天长夏天短 D.昼夜以24小时为周期交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