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华

合集下载

如何预防水华发生

如何预防水华发生

如何预防水华发生1. 什么是水华水华,也称为藻华,是指水体中大量浮游植物(如藻类)繁殖迅速导致水质恶化的现象。

水华不仅使水体呈现绿色或蓝绿色,也会消耗水中的氧气,破坏水生态系统的平衡,严重时还会影响水体的使用。

2. 水华的危害•影响水质:水华导致水质恶化,使水中氧气含量降低,给水生物带来危害。

•破坏生态系统:水华繁殖过程中消耗大量营养物质,使水中营养物质过剩,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危害人体健康:水华过程中的藻类会释放有害物质,例如蓝藻会产生肝毒素,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 预防水华的方法3.1 控制营养物质输入水华的发生与水中的营养物质过剩有关,因此控制营养物质的输入是预防水华的重要措施之一。

•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化肥和农药中的磷、氮等成分是水华的主要营养来源。

减少使用化肥和农药,可有效降低营养物质输入,预防水华的发生。

•合理施肥:在农业生产中,合理施肥可以减少养分流失,避免过度施肥导致营养物质过多进入水体。

•控制农业和养殖废弃物的排放:合理处理农业和养殖废弃物,避免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减少营养物质的输入。

3.2 加强水体管理加强对水体的管理,可以帮助预防水华的发生。

•加强水体监测:定期对水体进行监测,及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发现水华早期迹象,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

•加强水体流动性:保持水体的流动性,通过增加水流速度,可以有效减少水华的发生。

例如,可通过增加人工水流或增加氧气供应来提高水体流动性。

•清除水体污染物:及时清除水体中的污染物,防止它们沉积并释放有害物质,从而减少水华发生的机会。

3.3 生态修复和调节通过生态修复和调节来改善水体环境,有助于预防水华的发生。

•植物修复法:植物对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有一定的吸收能力,可以通过种植适宜的水生植物,吸收水体中的养分,减少水华的发生。

•生物调控法:引入天敌或适宜的生物控制水体中的藻类数量,帮助调节水体生态平衡,预防水华的发生。

•生态工程治理:通过修建湿地、截污沟等工程手段,改善水体环境,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减少营养物质的积累。

遥感水华的种类

遥感水华的种类

遥感水华的种类水华是指水体中大量浮游生物繁殖过度,导致水体变为绿色或棕色的现象。

水华的发生对水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遥感技术能够通过卫星或飞机等远距离获取水体的信息,对水华进行监测和研究。

根据水华的特征和成因,可以将水华分为蓝藻水华、绿藻水华和硅藻水华等几种。

一、蓝藻水华蓝藻水华是指由蓝藻类(又称蓝藻、蓝细菌)引起的水华现象。

蓝藻是一种原核生物,多分布于淡水和海水中。

蓝藻水华的主要成因是水体富营养化,特别是过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的输入,使蓝藻大量繁殖。

蓝藻水华的特点是水体呈现绿色或蓝绿色,且水体表面会形成一层臭氧味较重的浮沫。

蓝藻水华对水质造成严重污染,同时还会释放出毒素,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二、绿藻水华绿藻水华是指由绿藻类引起的水华现象。

绿藻是一类单细胞或多细胞的藻类,多分布于淡水和海水中。

绿藻水华的发生与水体富营养化有关,特别是高浓度的氮、磷等营养物质的输入,使绿藻大量繁殖。

绿藻水华的特点是水体呈现绿色,且水体表面常会形成绿色的浮游物。

绿藻水华严重影响水体的透明度和溶解氧含量,对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破坏。

三、硅藻水华硅藻水华是指由硅藻类引起的水华现象。

硅藻是一类单细胞的藻类,主要分布于海洋和湖泊等水域中。

硅藻水华的发生与水体中的硅酸盐浓度和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含量有关。

当水体中硅酸盐浓度较高,并且氮、磷等营养物质过量输入时,硅藻会大量繁殖,形成硅藻水华。

硅藻水华的特点是水体呈现棕色或黄褐色,且水体表面会形成一层厚厚的浮游物。

硅藻水华会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对水生生物造成窒息,也会引发其他水生生物的死亡。

四、其他水华类型除了上述三种常见的水华类型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水华。

例如,赤潮水华是指由赤潮藻类引起的水华现象。

赤潮藻类是一类浮游植物,其繁殖会导致水体呈现红色或棕红色。

此外,还有一些特定环境条件下的水华,如硫细菌引起的硫细菌水华、硫氧化细菌引起的硫氧化细菌水华等。

水华是一种严重影响水体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现象。

水华的名词解释

水华的名词解释

水华的名词解释1. 定义水华(eutrophication)是指由于过度富营养物质的输入,导致水体中浮游植物(如藻类)大量繁殖和堆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的过程。

通常情况下,水华会导致水体变得浑浊、发黑,并产生恶臭。

2. 富营养化的原因富营养化是水华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过多积累,供给了浮游植物过度生长所需的养分。

主要原因包括:•农业活动:农田施用化肥和农药使得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河流、湖泊和海洋。

•工业废水:工业排放中含有大量有机废弃物和污染物,这些物质会增加水体中的富营养物质。

•城市污水:城市污水中含有大量动植物残渣、人类排泄物和洗涤剂等,这些都是浮游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

•土壤侵蚀:土壤侵蚀会使得土壤中的养分流失到水体中,增加水体中的富营养物质。

3. 水华的过程水华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常通过以下几个阶段进行:3.1 富营养化阶段在这个阶段,水体中富含氮、磷等营养物质,提供了浮游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

这些养分促进了浮游植物的繁殖和生长。

3.2 浮游植物爆发阶段当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达到一定浓度时,浮游植物开始迅速繁殖和扩散。

这导致水体变得浑浊,并且在阳光照射下会形成大片绿色或蓝绿色的浮游植物堆积。

3.3 寄生动物爆发阶段随着浮游植物数量的增加,寄生动物也开始迅速繁殖。

这些寄生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进一步加剧了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

3.4 氧气消耗阶段在水华过程中,浮游植物和寄生动物的大量繁殖会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

当水体中的溶解氧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会对水生生物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导致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死亡。

3.5 水体富营养化后果水华不仅对水体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还对人类活动产生了负面影响。

它会导致:•水质恶化:水华使得水体变得浑浊、发黑,并且产生恶臭,降低了水质。

•渔业资源减少:由于富营养化导致鱼类大量死亡,渔业资源减少,给渔民带来经济损失。

•水上运输受阻:大量浮游植物和寄生动物堆积在水面上会阻碍船只行驶,影响交通运输。

水华的防治措施

水华的防治措施

水华的防治措施概述水华(即藻华)是指由于水体中蓝藻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水质恶化和环境问题。

水华对水体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保护水体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健康,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来减少或消除水华的发生。

水华的成因水华是由于水体中过度富营养(主要是氮、磷等营养物质)和适宜生长条件下,优势藻类大量繁殖导致的。

主要的成因包括:1.过度施肥:农业和养殖业使用大量化肥和饲料,过度施肥导致养分进入水体,成为藻类繁殖的营养物质;2.工业废水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释放到水体中容易引起水华;3.城市排水和污水处理不当:城市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不当导致大量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进入水体;4.水体水质富营养化:当水体富含氮、磷等营养物质时,藻类容易大量繁殖。

水华的防治措施1. 管理源头污染源头污染控制是水华防治的关键措施之一。

通过合理管理农业、养殖业、工业废水和城市排水等污染源,控制水体中营养物质的输入。

•农业和养殖业方面,要合理使用化肥和饲料,避免过度施肥,利用土壤测试和精准施肥技术来减少养分的流失。

•工业废水处理要规范严格,确保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

•城市排水和污水处理要实施全面的管网覆盖和处理设施改造,确保废水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减少有机物和营养物质的进入水体。

2. 营养物质去除水华的发生与水体中富含的营养物质有关,因此采取适当的方法去除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可以减少水华的发生。

•水体内源和外源的营养物质消耗:通过增加水生植物和人工采净等方式,增加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消耗,降低水体中的营养物浓度。

•生物清除:利用某些微生物、浮游生物和滤食能力强的生物来吸附和消耗水体中的营养物质。

3. 水体生态修复水体生态修复是恢复水体自净能力和抑制水华发生的重要手段。

•底泥处理:底泥中富集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在水体修复过程中,可以采取底泥吸附和底泥剥离等方式,减少底泥中营养物质的释放。

水华

水华

水华“水华”(waterblooms)是淡水中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

绝大多数的水华是仅由藻类引起的,如蓝藻(严格意义上应称为蓝细菌)、绿藻、硅藻等;也有部分的水华现象是由浮游动物——腰鞭毛虫引起的。

“水华”发生时,水一股呈蓝色或绿色。

这种在自然界就有的“水华”现象,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就有记载。

另外,水中出现此现象(一般呈红色)则为赤潮。

淡水中富营养化后,“水华”频繁出现,面积逐年扩散,持续时间逐年延长。

太湖、滇池、巢湖、洪泽湖都有“水华”,就连流动的河流,如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下游汉口江段中也出现“水华”。

淡水中“水华”造成的最大危害是:饮用水源受到威胁,藻毒素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的健康,蓝藻“水华”的次生代谢产物MCRST能损害肝脏,具有促癌效应,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此外,自来水厂的过滤装置被藻类“水华”填塞,漂浮在水面上的“水华”影响景观,并有难闻的臭味。

所以每次发生水华现象都会给人类和自然界带来巨大的损失或灾害。

当藻类大量生长时,这些藻类能释放出毒素——湖靛,对鱼类有毒杀作用。

藻类大量死亡后,在腐败、被分解的过程中,也要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使水体严重恶臭。

而造成水华现象的出现,主要原因还是水域沿线大量施用化肥、居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大量排入江河湖泊,致使江河湖泊中氮、磷、钾等含量上升。

导致水华发生的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水体的富营养化。

湖泊等水体的富营养化依然是我国目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重大水环境问题.研究蓝藻水华的形成机制,对于科学预测湖泊中蓝藻水华的产生,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其带来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环境意义.为探索富营养化湖泊中蓝藻水华形成机理,综述了目前对我国大型浅水湖泊蓝藻水华成因研究现状和对水华形成机理的一般认识.分析了导致蓝藻水华形成的化学、物理和生物等主要环境因素,论述了蓝藻,尤其是微囊藻成为水华优势种的可能原因.认为对水华的形成需要全面认识,营养盐浓度的升高可能仅是蓝藻水华形成、且人们可以加以控制的因素之一;在探索水华成因时,不能仅仅局限于夏季蓝藻水华发生时环境特征的研究与观察,而应该提前关注蓝藻的越冬生理生态特征、春季复苏的生态诱导因子及其阈值以及在复苏后,蓝藻如何在生长过程中形成群体,并逐步成为湖泊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种乃至形成水华的过程.并需要对蓝藻越冬的生存对策、蓝藻群体的形成的条件、蓝藻在春季复苏的触发条件及其生态阈值、以及蓝藻在与其它藻类种群竞争中取胜的生理生化特征有足够的认识.蓝藻水华的"暴发"是表观现象,其前提还是藻类一定的生物量,且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根据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野外对水华形成过程的原位观测,提出了蓝藻水华成因的四阶段理论假设.即在四季分明、扰动剧烈的长江中下游大型浅水湖泊中,蓝藻的生长与水华的形成可以分为休眠、复苏、生物量增加(生长)、上浮及聚集等4个阶段,每个阶段中蓝藻的生理特性及主导环境影响因子有所不同.在冬季,水华蓝藻的休眠主要受低温及黑暗环境所影响;春节的复苏过程主要受湖泊沉积表面的温度和溶解氧控制,而光合作用和细胞分裂所需要的物质与能量则决定了水华蓝藻在春季和夏季的生长状况,一旦有合适的气象与水文条件,已经在水体中积累的大量水华蓝藻群体将上浮到水体表面积聚,形成可见的水华.研究蓝藻水华的形成机理必须寻找导致水华形成的各主要生理阶段的触发因子或特异性因子,针对不同阶段蓝藻的生理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逐步弄清蓝藻水华的形成机制,并对其发生的每一进程进行预测,寻求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除了水体的富营养化之外,水温,洋流,水体的PH值,光照强度等均会对藻类等水华生物的大爆发产生影响,在个别时候甚至是诱发因素。

水华应急处置预案

水华应急处置预案

一、预案背景水华是指水体中某些浮游生物(如蓝藻、硅藻等)异常繁殖,导致水体颜色变绿、变蓝,甚至产生恶臭,严重影响水质和生态环境。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水华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及时发现和预警水华事件,降低水华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2. 提高水华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在短时间内采取有效措施,遏制水华蔓延。

3. 保障水华治理工作有序开展,确保水质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

三、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水华应急处置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水华应急处置工作。

2. 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组:(1)应急监测组:负责水华事件的监测、预警和信息报送。

(2)应急处置组:负责水华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实施。

(3)信息宣传组:负责水华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

(4)后勤保障组:负责水华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物资、设备、人员保障。

四、应急处置流程1. 监测预警(1)建立健全水华监测网络,定期开展水质监测。

(2)利用遥感、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对重点水域进行实时监测。

(3)发现水华异常情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应急处置(1)根据水华事件的发展态势,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方案。

(2)加强水华治理,采取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方法,降低水华密度。

(3)加强水质监测,确保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4)加强生态环境修复,恢复水生态平衡。

3. 后期处理(1)对水华事件进行总结,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2)对受影响的水域进行生态修复,提高水环境质量。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五、应急处置措施1. 物理方法(1)设置围栏、隔离带,防止水华扩散。

(2)利用水车、泵车等设备,对水华区域进行打捞。

(3)利用船只、无人机等设备,对大面积水华进行喷洒药物。

2. 化学方法(1)选用高效、低毒、环保的化学药剂,对水华进行灭藻处理。

(2)严格控制化学药剂的使用,防止二次污染。

3. 生物方法(1)引入有益微生物,调整水体生态平衡,抑制水华生长。

水华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治理?

水华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治理?

水华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治理?一、水华爆发的原因水华是指湖泊、河流或海洋中大量浮游藻类快速繁殖所形成的绿色或蓝绿色浑浊水体现象。

水华爆发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养分过剩:养分是水华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过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会使水体中的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养分过剩的主要原因包括农业污染、生活污水排放以及工业废水等。

2. 水温和光照条件:水华藻类对水温和光照条件较为敏感。

过高或过低的水温,以及长时间暴露在强光下,会刺激水华藻类繁殖。

3. 水体流动性差:水流缓慢或污水停滞的地方容易形成水华。

水体流动性差会使养分集聚,加速水华的形成。

4. 水体酸碱度和溶解氧:水体过酸或过碱,溶解氧过低都会导致水华藻类大规模繁殖。

二、水华治理的方法水华治理是保护水质和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水华治理方法:1. 控制养分源:减少农业污染的排放是控制养分过剩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加强农业管理、推广科学施肥、建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设施等措施可有效控制养分源。

2. 加强污水处理:加大对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处理力度,建设合理高效的污水处理设施,可以有效减少水体中有机物和养分的输入。

3. 改善水体流动性:修复河道、湖泊,提高水体流动性,有助于减少水体中养分堆积,阻止水华的形成。

4. 生物防治:引入适当的浮游生物,如苦水藻、小型鱼类等,以控制水华藻类数量。

此外,一些细菌和微生物也可以应用于水华的治理。

5. 环境监测和预警:建立健全的水体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监测水质变化和水华爆发,可以更早发现和治理水华。

6. 公众参与和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水华治理的认识,倡导环境友好行为,鼓励人们节约用水,加强对水体保护的宣传教育,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水华治理的良好氛围。

水华的治理是一个全社会的工程,需要政府、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公众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水质的持续改善和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1. 王秀凤, 严从新, 易恩军. 水华发生原因的探讨与水华发生的预防与治理技术现状[J]. 水科学进展, 2017, 28(1):1-11.2. 杨娟. 水华与富营养化关系研究进展[J]. 深水湾, 2017(4):151-154.3. 林菘泉, 冯军, 杨公明. 水体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的防治对策及技术手段[J]. 中国环境科技, 2017, 37(9):29-35.。

水华防治措施及相关原理

水华防治措施及相关原理

水华防治措施及相关原理导言水华(即藻类水华)是指水体中大量富营养盐的存在下,水中藻类的繁殖过程,导致水体变浑浊、色彩变化以及水质恶化的现象。

水华的发生对水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因此,研究和实施水华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水华防治措施1. 机械清除机械清除是最直接和简单的水华防治措施之一。

通过人工手段,将富营养盐源和水华物质从水体中抽取或清除出去,以恢复水质。

机械清除方法包括使用网、滤网等设备进行捕捞和过滤,以去除藻类和其他富营养盐源。

机械清除在小水域的水华防治中较为常见,效果较好。

2.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某些生物物种对水华的有效抑制和控制。

常见的生物防治方式包括引入一些水生动物,如草鱼、鲫鱼等,它们可以食用水中的藻类,从而控制水华的发生。

此外,还可以利用某些能分泌抗藻物质的微生物来控制藻类的繁殖,从而达到防治水华的目的。

3. 化学处理化学处理是一种常用的水华防治手段。

通过向水体中添加化学药剂,实现对藻类的抑制和控制。

常见的化学药剂包括铜硫酸盐、过氧化氢等。

化学处理可以迅速减少水中藻类的数量,但也会对水体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需要谨慎使用,避免对水质和生物造成严重伤害。

4. 高效养殖方式高效养殖方式是一种通过合理调控水体营养盐含量、光照条件等,优化养殖密度和养殖方式,以预防和控制水华的发生。

通过科学配置养殖舱底结构、增加养殖效率等方式,降低饲料残渣和富营养盐的排放,减少水华的发生几率。

相关原理藻类繁殖原理藻类的繁殖主要受限于养分的供应和生态环境的条件。

当水体中存在过多的富营养盐时,藻类得到大量的养分供应,从而迅速繁殖,形成水华。

此外,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也会直接影响藻类的繁殖速度和数量。

水华防治原理水华防治原理分为两个方面:控制富营养盐供应和改善水体环境。

通过减少农业、工业等活动对水体的营养盐输入,可控制富营养盐的供应。

同时,改善水体环境,如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含量、降低水温等,可以显著减少藻类的繁殖。

水华名词解释

水华名词解释

水华名词解释
,可以举出相关案例
水华是宇宙洪荒时期形成的一种特有的现象,它是早期宇宙中星
球形成以及物质组织聚集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重要气体和尘埃的结果。

古老的物质通过物理、化学和恒星过程的作用组合而成的,被转化为
太阳系行星的形成。

水华现象很容易受到外部影响发生变化,有时会
形成独特的有机体结构,在一般情况下具有不同程度的形状、质地和
光学特性。

在某种程度上,水华就是万物发源的起源,也是宇宙最原始的物质。

它可能是星系、太阳系或其他空间中物质聚集和重组形成的基础。

试想一下,古今中外,我们生活在的这个宇宙中,应该是由水华扩散
而成的吧!传统的理解是,水华是宇宙的非生物原材料,但当我们看
到它的细致精巧的内部结构时,也许有一种奇特的感觉,它仿佛有着
生命的能量。

水华的现象在物理学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它是星球形成的条件之一,对太阳能够源源不断地辐射给地球以及星际深处形成各种气体结
构都起着关键性作用。

既然这里有这么重要的角色分工,那么意味着
水华已经在宇宙中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特别是在宇宙进程中,水
华曾经被视为宇宙物质聚集的最原始模型。

水华可以称之为宇宙中“海洋”,可以把它想象成宇宙中的海市
蜃楼,它的存在表明了宇宙的迷人,它可以很好地提醒我们,要探究
宇宙的神奇,得从水华现象开始,由其而了解到神奇的宇宙大秘密!
因此,懂得一点水华知识是培养孩子宇宙知识基础的重要,有助于拓
展孩子对宇宙探索的愿望,增强他们学习宇宙知识的兴趣。

可以采用通过实验来体现出水华的真实现象的方式,让孩子以实践的方式去理解,从而让孩子对宇宙有更深入的认识,使宇宙更加神秘而又有趣。

水华

水华
水华
10101910207 生物科学 陈柯杉
“水华”(waterblooms)是一种在淡水中 水华” ) 的自然生态现象,只是仅由藻类引起的, 的自然生态现象,只是仅由藻类引起的,如蓝 绿藻、硅藻等。 水华”发生时, 藻、绿藻、硅藻等。“水华”发生时,水一股 呈蓝色或绿 色。
水华的危害
(一)1.蓝藻水华的危害遮光效应,导致沉水植物难以生长; 2.大量生长,死亡腐败后气味难闻,破坏景观; 3.死亡分解耗氧过多,导致其他生物缺氧死亡; 4.局部湖区大量堆积死亡,破坏水源地水质;分泌毒素, 直接危害生物生存与人类健康。 (二)生态破坏对水生生物及人类健康危害。(1)肝毒素中毒。 靶器官为肝脏,导致肝脏肿大、充血以至坏死,引起鱼类死亡是 由于肝出血和低血容量性休克所致。(2)神经毒素中毒。念珠 藻毒素、胆碱脂酶抑制剂和钠离子通道阻塞物。
蓝藻大规模爆发的原因
1)水温:蓝藻的生长速度随着水温的增加而 增加。在常温条件下,常见的单细胞藻的生长 速度并不比蓝藻慢,只有达到一定的水温时蓝 藻的生长速度才会比其他藻类快。所以受其它 藻种的生长制约,蓝藻并不可能在常温条件下 大规模爆发,只有进入高温季节,蓝藻的生长 速度优势才会体现出来。所以温度是蓝藻爆发 的主要因素。
(1)制定湖泊管理法律法规,成立湖泊管理机构 )制定湖泊管理法律法规, 1961至2001年,制定了一系列环境政策与法规 康士坦茨湖保护协定 康士坦茨湖岸线规划编制方针 康士坦茨湖流域土地利用规划 康士坦茨湖航运条令 康士坦茨湖地区环境规划法案 康士坦茨湖议程 跨边界湖泊―流域土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 博登―符腾堡州群落生境保护法
此外,光照,紫外线,风向都对蓝藻的生长有 一些影响。
国外湖泊治理与蓝藻水华控制进展介绍
日本霞浦湖水污染控制与富营养化治理案例 (1)治理历程上世纪70年代初,水质污染达到高 峰,水华暴发,开始治理; 1984年通过了《湖泊水质保护特别措施法》; 霞浦湖水质保护计划第一期始于1986年,持续4期, 直到2005年止;第五期计划已于2006年开始,治理仍 在继续; (2)治理投资30多年的治理,先后投资约合人民 币1300多亿元,相当于每平方公里水面投资5.8亿元 人民币; 目前治理工作仍在继续,投资仍在增加。

水华和赤潮的形成过程

水华和赤潮的形成过程

水华和赤潮的形成过程水华和赤潮是两种常见的水生生物现象,它们通常在水体中形成,给环境和生态系统带来一定的影响。

下面将分别介绍水华和赤潮的形成过程。

一、水华的形成过程水华是指水体中大量浮游植物繁殖形成的现象,其中以蓝藻和硅藻最为常见。

水华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营养盐富集阶段:水体中的营养盐,如氮、磷等,过量富集,为浮游植物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养分。

2. 初级生产者繁殖阶段:浮游植物开始大量繁殖,利用富集的营养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大量的有机物质。

3. 生物量快速增加阶段:浮游植物的生物量迅速增加,形成大量的浮游植物群落,使水体呈现出绿色或棕色。

4. 水华高峰期:当浮游植物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形成水华现象。

水体中浮游植物大量聚集形成浮游植物团块,使水体呈现出浑浊的状态。

水华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水体中的养分过量和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快速增加。

过量的营养盐来源于农业、工业和城市排放的废水,以及大量饲养动物所产生的粪便等。

这些营养物质进入水体后,被浮游植物吸收利用,导致浮游植物的生长和繁殖加快,从而形成水华现象。

二、赤潮的形成过程赤潮是一种由赤潮藻引起的现象,赤潮藻主要包括硅藻、甲藻和鞭毛虫等。

赤潮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营养盐富集阶段:水体中的营养盐过量富集,为赤潮藻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营养。

2. 赤潮藻繁殖阶段:赤潮藻开始大量繁殖,形成赤潮藻群落。

赤潮藻具有较快的繁殖速度和适应性,能够迅速占据水体中的优势地位。

3. 色素释放阶段:赤潮藻在繁殖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色素,使水体呈现出红色、棕色或绿色。

4. 毒素释放阶段:部分赤潮藻能够释放毒素,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赤潮的形成与水体中的营养盐富集有密切关系。

过量的营养盐来源于人类活动,特别是农业和工业排放的废水,以及大量饲养动物所产生的粪便等。

这些营养物质进入水体后,被赤潮藻利用生长,从而形成赤潮现象。

总结起来,水华和赤潮的形成过程都与水体中的营养盐富集有关。

水华

水华

赤潮
赤潮是水体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生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 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的现象。通赤潮常水体颜色因赤潮生物的数量、种类而呈红、黄、绿和褐色等。赤潮 虽然自古就有,但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水体污染日益严重,赤潮也日趋严重 。
赤潮又称红潮,国际,海水中某些浮游植 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赤潮并不一定都是红色,主要 包括淡水系统中的水华,海洋中的一般赤潮,新定义的褐潮(抑食金球藻类),绿潮(浒苔类)等。
简介
光合蓝细菌生长在水中,只需要极少量的氧气,但是需要大量的二氧化碳。当条件适当的时候,光合蓝细菌 会迅速繁殖使细菌的数量大幅度的增加,以至于在水面上形成一张绿毯。这种现象被称为藻花 。由于水质污染 使静水域富营养化,是引起水花的原因之一,所以对排出的废水必须进行严格处理。不要过分使用农药,农药一 般都是些氮肥,磷肥,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也是出于这个考虑。同时,对于采用湖水和水库水作为水源设施,应 注意防止过滤池的堵塞,以免引起水质发臭。
“赤潮”,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它是由海藻家族中的赤潮藻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地增殖 造成的。海藻是一个庞大的家族,除了一些大型海藻外,很多都是非常微小的植物,有的是单细胞生物。根据引 发赤潮的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海水有时也呈现黄、绿、褐色等不同颜色。
感谢观看

藻泛指生长在水中的植物,亦包括某些水生的高等植物。藻类是隐花植物的一大类,无根、茎、叶等部分的 区别,有叶绿素可以自己制造养料,种类很多,海水和淡水里都有,极少数可生活在陆地的阴湿地方。海藻。小 球藻。藻类植物。也指华丽的文彩、文辞:藻思(多采的文思)。藻丽。藻绘(文采)。藻井(中国传统建筑物 天花板上一方一方的彩画)。藻镜(指品评鉴别。亦称“藻鉴”)。辞藻。藻饰。古代帝王冕上系玉的五彩丝绳: 玉藻。

水华的名词解释

水华的名词解释

水华的名词解释水华,又称藻华、藻类水华,是指水体中大量藻类生长繁殖形成的现象。

藻华通常出现在富含营养物质的水域中,如湖泊、河流、水库等。

在水华期间,水体的颜色可能会由清澈变为绿色或棕色,有时还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

水华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水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正常情况下,水中的藻类数量保持在一定的平衡状态,起到调节水体生态的作用。

然而,当营养物质过度富集,如过量的氮、磷等,就会导致藻类大量繁殖,引发水华现象。

水华对水生态系统造成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首先,水华会消耗大量的氧气,造成水中氧气供应不足的问题,对水生物产生严重影响。

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往往会由于缺氧而死亡,造成水生态系统的崩溃。

其次,一些藻类会分泌有毒物质,称为藻毒素。

当人们饮用受到藻毒素污染的水源时,可能会引发中毒事件,危害人体健康。

另外,水华还会对水体的景观价值产生负面影响,使得水域的美感大打折扣。

水华的发生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如农业、工业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废水排放、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等,都会导致水体中营养物质的过度富集。

此外,气候变化对水华的发生也有一定影响。

气温升高、风向变化等因素都可能促进水华的形成。

为了解决水华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与治理措施。

首先,需要加强对水体的监测,及时发现水华的迹象。

其次,控制水体营养物质的输入,限制废水排放,减少化肥的使用等,以防止过度富营养化。

此外,可以采取物理和化学方法,如增氧、投放杀藻剂等,来治理已经发生的水华。

最重要的是,需要提高公众对水污染和水生态保护的意识,推动人们改变生活习惯,减少对水环境的破坏。

水华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长期性的环境问题,需要政府、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合力,才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理水华,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水华的存在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关注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重要性。

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过度开发和破坏。

面对水华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行动,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共同建设美丽的蓝色星球。

水库水华应急措施

水库水华应急措施

水库水华应急措施1. 引言水华是指水体中过度生长的藻类或蓝藻所引起的严重水质问题。

水库作为储存和供应水资源的重要设施,经常面临水华的威胁。

水华不仅对水质造成污染,还会对水库周边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活带来威胁。

因此,制定和实施水库水华应急措施对于保障水库水质安全和水生态环境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水库水华应急措施进行介绍,并提供一些应急管理的建议。

2. 水库水华影响水库水华对水质和生态环境具有严重影响。

2.1 水质污染水华藻类过度繁殖会导致水体中蓝绿藻毒素等有毒物质的积累,进而引起水质污染。

这些有毒物质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都可能造成危害,如引起鱼类死亡、植被枯萎和水源污染等。

2.2 生态环境破坏水华蔓延会削弱水库的生态功能,破坏生物多样性。

大量藻类生长会降低水中的氧气含量,导致水中生物无法正常生存,从而破坏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3. 水库水华应急措施为了有效应对水库水华的威胁,我们需要制定合理的应急措施。

3.1 综合监测建立完善的水库水质监测系统,包括实时监测、定期监测和突发事件监测等。

通过监测水华指标和水质参数,及时发现和预警水华的情况。

3.2 防控措施开展全面的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包括适时的水生生物控制和绿色植被种植等,以减少水华的发生和蔓延。

3.3 突发事件应急响应针对突发事件,如突发性水华爆发,需要迅速响应。

•第一步: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现场勘查,确定水华的种类和范围。

•第二步:采取有效的措施,如物理、生物或化学方法控制水华的增长。

•第三步:加强水库水质监测,及时掌握水华的演变过程,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第四步:加强宣传教育,提醒公众避免接触受污染的水体,并提供安全用水的替代方案。

3.4 应急预案建立完善的水华应急预案,明确各级部门和相关人员的责任和分工,做到协作配合、高效应对。

4. 应急管理建议针对水库水华的应急管理工作,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4.1 加强科研与技术支持加强水库水华的科研工作,研究水华防治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

控制水华的措施

控制水华的措施

控制水华的措施
水华是由大量藻类或蓝藻聚集形成的一种现象,会严重破坏水质,对水生态系统造成极大危害。

因此,控制水华的措施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控制水华的措施:
1.增加水中氧气含量:水体缺氧是水华形成的原因之一。

通过加氧设备、增加流动水体等方式,可以增加水体氧气含量,从而减少水华的发生。

2.改变水质:水中营养物质过多也是水华形成的原因之一。

减少污水排放、控制化肥使用、增加水中植物等方式,可以改变水质,减少水华的发生。

3.物理控制:利用物理手段去除水华,如机械捞除、人工疏浚等方式。

但这些方法仅能暂时解决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水华问题。

4.生物控制:利用一些有益的微生物来控制水华。

例如,利用一些生物控制剂,如大肠杆菌、硝化细菌等来控制水中营养物质的含量,从而达到控制水华的目的。

总之,要想控制水华,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采取多种措施。

只有在全面加强水环境保护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控制水华的发生。

- 1 -。

防止水华措施

防止水华措施

防止水华措施简介水华是指水体富营养化后引起的大规模浮游植物暴发性增殖现象。

它不仅破坏了水生生物的生境,还对水质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采取防止水华的措施是维护水体生态平衡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防止水华的措施。

1. 减少外源营养物输入水体中的富营养物是引起水华的主要原因,减少外源营养物的输入是防止水华的重要措施之一。

1.1 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限制农业、工业和城市排放的废水中污染物的含量,可以减少水体中的富营养物输入。

1.2 精细管理农田肥料的使用在农业生产中,科学合理地利用肥料,避免过度施肥和过量使用化肥,减少农田肥料冲刷入水体的量。

2. 维护水体生态平衡维护水体自身的生态平衡是防止水华的重要措施之一。

2.1 增加水体的水生植物覆盖率水生植物可以吸收水中的养分,降低水体中富营养物的浓度。

通过种植适宜的水生植物,可以有效减少水体中富营养物的积累,从而降低水华的发生概率。

2.2 控制鱼类和水生生物的种群数量过多的鱼类和水生生物会占用水体中的营养物质,使水体中富营养物的浓度增高。

因此,适当控制鱼类和水生生物的种群数量,可以减少富营养物的积累,降低水华的发生可能性。

3. 加强水体的监测和管理加强对水体的监测和管理是防止水华的重要手段。

3.1 定期监测水体的水质状况定期对水体的水质进行监测,包括测量水中富营养物的浓度、浮游植物的密度等指标,以及检测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含量。

通过早期发现水体富营养化的迹象,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水华的发生。

3.2 建立水体保护管理制度建立水体保护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明确水体保护的目标和责任。

通过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加强对水体的保护和管理,可以有效减少水华的发生。

结论为了防止水华的发生,我们可以从减少外源营养物输入、维护水体生态平衡和加强水体的监测和管理等多个方面入手。

只有通过综合措施的采取,才能有效降低水华的发生概率,维护水生生物的生态环境。

水华是什么意思

水华是什么意思

水华是什么意思
水华是什么意思
水华是指一种珍贵的矿物,它在早期被研究有数千年历史。

它最初被认为是一种用来祭祀神灵、治疗病痛、安抚精神的神圣石头,也又被称为“创世石”或“神圣之石”。

水华矿物的最大特点是其珍贵的质地和色彩,它是一种特殊的矿物,外观呈现出非常亮丽的多彩色,而且色彩会随着光照变化而变化,即使是在不同角度去看,水华也能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此外,水华有非常独特的聚硅物质,是由石英、柱状硅酸钙和膨胀活性斜块状氧化铁组成的,还可以使人感到更加舒适惬意。

水华也有许多的营养价值,许多人把它当作饮用水的补充,能够调节人体的酸碱平衡,给人体补充营养、抗氧化等功效。

水华还具有护肤作用,可以使皮肤变得更亮更柔嫩,还可以抵御紫外线,有助于清除暗疮痘痘,减少皱纹,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护肤品。

可以说,水华肩负着神奇的力量,它不仅在质地、色彩、营养、功能等方面有着令人惊叹的属性,而且它还拥有一种神秘、带有灵气的力量,受到许多贵族和王室的青睐,被看作是特殊权利的象征。

水华的名词解释

水华的名词解释

水华的名词解释1. 水华的定义水华是指一种水体中大量浮游植物或蓝藻繁殖过度,导致水体表面出现大面积且浓密的绿色或蓝绿色浮游植物聚集体的现象。

水华一般发生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主要由于过量的营养物质(如氮、磷等)导致水中藻类大量繁殖所致。

2. 水华的成因2.1 富营养化富营养化是水华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富营养化通常由人类活动引起,包括农业、工业和城市化等。

农业中使用过量的化肥和农药,使得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水体,为藻类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工业和城市化过程中,废水排放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也会富集在水体中,加剧了富营养化现象的发生。

2.2 光照和温度光照和温度也是水华发生的重要因素。

藻类对光合作用的要求较高,充足的光照能够促进藻类的繁殖。

而适宜的温度则有利于藻类的生长和繁殖。

2.3 水体环境水体环境的改变也会导致水华的发生。

例如,水中的溶解氧浓度降低、水体的湍流度减小等都会增加藻类的生长和繁殖。

3. 水华的影响3.1 水质恶化水华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进一步加剧,水质恶化。

大量的藻类繁殖过程中消耗氧气,并分泌有害物质,导致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降低,水中的氧气供应不足,从而导致水生生物死亡。

3.2 阻碍光照和水流大面积的水华浮游植物聚集体会阻碍光照和水流,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

浮游植物聚集体阻碍光照,使得水下植物难以进行光合作用,长期下去会导致水下植物死亡。

同时,浮游植物聚集体还会阻碍水流,影响水体的通气和循环,加剧水体富营养化和恶化。

3.3 毒素释放某些蓝藻会分泌毒素,对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威胁。

这些毒素可以通过水体蓝藻的进食和接触而进入到食物链中,进而对其它生物产生毒害作用。

人类饮用受到毒素污染的水源也会引发健康问题,例如中毒、胃肠道疾病等。

4. 水华的防治4.1 减少富营养化要防治水华,首先需要减少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合理施肥、轮作和间作,有效控制养分的流失。

水华生物知识点汇总高一

水华生物知识点汇总高一

水华生物知识点汇总高一水华是指湖泊、河流、水库等水体中大量浮游藻类繁殖形成的现象。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水华也成为了一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在高一生物学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水华的形成原因、影响及防治方法。

本文将对水华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汇总,以便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内容。

1. 水华的形成原因水华的形成是由于水体中的浮游藻类过度生长而引起的。

主要原因如下:(1)富营养化:水体中富含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是促进浮游藻类生长的主要原因。

工农业废水、化肥、厕所污水等的排放,使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增多,进而促使浮游藻类的大量繁殖。

(2)温度条件:水华的发生与水温密切相关,适宜的温度能够提供浮游藻类生长所需的热量。

较高的水温有利于浮游藻类的繁殖,从而加速水华的形成。

(3)光照条件:光照是浮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条件,较强的光照能够提供充足的能量,促进浮游藻类的光合作用和生长。

(4)水体流动性:水流的强弱和流速的快慢对水华的发生也起到一定的影响。

水流缓慢的湖泊、池塘等水体中容易形成水华。

2. 水华的影响水华对水体生态环境造成了一系列的影响:(1)水质恶化:水华会导致水体中的氧气含量下降,光合作用减弱,进而影响到水体中其他生物的生存。

此外,大量浮游藻类繁殖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影响水质的安全性。

(2)光照阻断:水华使得水体变浑浊,阻断了光线的透过,导致水中植物类生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3)饮水安全:水华中的一些藻类会产生毒素,对人畜饮水造成威胁,严重时可能引发食物链中毒事件。

(4)影响渔业:水华的发生会降低水体中养殖、捕捞的产量,对渔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3. 水华的防治方法为了减轻水华带来的环境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方法:(1)源头治理:防止富营养化物质进入水体是最有效的控制水华的方法。

对农业、工业、生活废水进行规范处理,减少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排放。

(2)生物控制:利用一些对浮游藻类有拮抗作用的生物来控制水华的生长,如适量引入食草鱼类、某些浸水植物等。

水华面积比例计算公式

水华面积比例计算公式

水华面积比例计算公式
水华是指湖泊、河流等水体中大量浮游植物的集聚现象,通常由于水
体富营养化、温度适宜、光照充足等原因引起。

水华严重的话会导致水中
溶解氧减少、藻类代谢物质释放等问题,对水质和水生生物造成严重危害。

在计算水华面积比例时,首先需要测量或估算出水华占据的面积。


以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人工巡视等方法进行测量。

如果水华较为
散布且面积较大,可以将水华区域进行划分,分别进行测量后再求和得到
总的水华面积。

然后,需要测量或估算出整个水体的面积。

水体的面积可以通过现场
测量、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方法获取。

如果水体非常复杂,可以利用GIS软件对水体轮廓进行分析,得到准确的面积。

最后,将水华面积除以总水体面积,并将结果乘以100%即可得到水
华面积比例。

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和实际应用中,对水华面积比例的
定义和计算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

有些研究可能将水华面积比例定义为水
华覆盖的水体体积与总水体体积之比,而不是面积比例。

因此,在具体应
用时,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数据可获得性进行相应的计算和定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华治理的手段
1、控污截源
(1)源头控制 首先,要提高流域污水处理厂的脱氮除磷能力,并且 开发科学施肥技术,降低农田氮磷流失;其次,要努力 推广生活节水措施,减少生活污水产出量,并且要减少 面源污染,这是实现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目标的最重要 前提。只有营养负荷降到一定程度,蓝藻水华才会逐渐 消失,代之以水生植物为主的健康生态系统才能得到恢 复。 (2)截污控污 利用已有的水利工程设施,调整流域河网水系功能结 构和水力过程,保育植被,恢复景观生态,有效发挥灌 木和水生植物的水质净化功能,充分利用河网水系对流 稀释、动力复氧、沉降吸附能力,建立生态干流与河渠, 削除进人流域湖荡的污染物。
三,农业及生活用水的面源污染 首先, 农业结构由20世纪70年代以前以有机 肥料为主、化肥为辅变为以化肥为主、有机肥 为辅; 人畜的排泄物作肥料为主转变为以废弃 物向水体排放为主。 现在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 普及, 农村、城市大部分使用抽水马桶, 绝大部 分粪便排入水系, 洗衣粉、洗涤剂的使用使得 富含磷的污水进入水体, 集约化养殖也使畜禽 粪便向水系排放, 成为太湖地区水体富营养化 的一大源头。 其次,由于大量使用化肥, 而作物对化肥的 吸收利用率只有30%~40%, 其余60%~70%多流 失至水体, 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源头。
水华的危害
水华的危害重大,导致水华发生的重要的因素之 一就是水体的富营养化。淡水中富营养化后,“水 华”频繁出现,面积逐年扩散,持续时间逐年延长。 太湖、滇池、巢湖、洪泽湖都有“水华”。淡水中 “水华”造成的最大危害是:饮用水源受到威胁, 藻毒素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的健康,蓝藻“水华” 的次生代谢产物MCRST能损害肝脏,具有促癌效应, 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此外,自来水厂的过 滤装置被藻类“水华”填塞,漂浮在水面上的“水 华”影响景观,并有难闻的臭味。所以每次发生水 华现象都会给人类和自然界带来巨大的损失或灾害。
2、生态修复
(1)建立以水生植物为主的生态系统
水生植物在湖泊中对环境有很大的影响。水 生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可以吸收同化湖水和底泥中 的氮、磷等矿质营养物质,对降低湖水营养水平、 防止富营养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水生植物通 过光合作用合成大量有机物质,创造了可供收获 利用的植物产品;
(2)生物除藻技术
四,水体生态系统的变化与失衡
20世纪60年代始, 太湖地区大搞围湖造田大片的原 生态芦苇湿地改成农田, 这些消失的湿地能吸收湖水营 养, 使之转变为可利用的植物资源, 增强水体的自净能 力, 防止水体的富营养化, 它是湖泊、江河、大海等水 系的肾器官。 水上运输活动增加, 运输船的废弃物、船上人员的排 泄物都是水体污染与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加之淤泥 增厚、水草只长不用、草体腐烂等, 均增加了水体的有 机营养。
1 食物链理论 该理论认为, 自然水域中存在水生食物链, 如果浮游生物 的数量减少或捕食能力降低, 将使水藻生长量超过消耗量, 平 衡被打破, 发生富营养化。 2 生命周期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 含氮和含磷的化合物过多排入水体, 破坏 了原有的生态平衡, 引起藻类大量繁殖, 过多地消耗水中的氧, 使鱼类、浮游生物缺氧死亡, 它们的尸体腐烂又造成水质污染。
谢谢
二,工业的点源污染 工业化进程中, 工业废弃固态物、废弃液态物的大量增加 且向水体及土地的排放。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随着苏南 地区乡镇企业的兴起, 太湖周边地区建起了许多化工厂。 20世纪90年代初, 太湖边曾经有一个工厂, 其周围的水系均 被工厂排放的锅炉铁锈水染成橙色, 水温达到40 摄氏度以 上, 周边河水、井水均遭到严重污染, 导致农民栽培的水稻 生长异样, 严重减产, 饮用水、生活用水匮乏, 河道内几乎 没有任何生物, 工厂与农民之间因环保问题不断发生尖锐 的冲突。
太湖水华爆发的原因及治理方案
太湖富营养化是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典型代表。近 年来,水质污染不断加重,致使蓝藻暴发频繁发生,对 太湖流域地区经济发展与居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据资料记载, 在往年太湖蓝藻一般在5月底6月初暴发, 而2007年从4月25日起, 太湖的梅梁湾就出现了大规模 的蓝藻, 2007 年5月7日太湖蓝藻第一次大暴发, 比2006 年提前了近一个月。从2007年5月19日的卫星云图上可 清楚地看到, 在太湖水域中西部及北部出现了大范围明 显的异常高绿度值信息。
太湖水华产生的原因
一,气候因素
太湖地区出现水质危机, 从气候的角度分析为:从2006年冬天 开始, 气温明显偏高,造成太湖中蓝藻生长旺盛。2007年1~4月, 太湖水温高于正常年份1.88度, 4月平均温度为近25年来最高。 2007年4月25日后, 太湖水温一直维持在20摄氏度以上, 正适合藻 类的生长和繁殖。
水华现象的现状治理方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什么是水华?
水华就是淡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的一 种自然生态现象,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 种特征,主要由于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 含有大量氮、磷的废污水进入水体后, 蓝藻(严格意义上应称为蓝细菌)、绿 藻、硅藻等藻类成为水体中的优势种群, 大量繁殖后使水体呈现蓝色或绿色的一 种现象。
水华形成机理
通过品种改良、搭配和养殖新技术的使用,在 生态功能区投放滤食性鱼类和贝类可以进行生物 控藻。
3、流域管理
(1)管理体制改革 太湖流域水污染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管 理力度不足所致,而管理不足在很大程度上 又是由于管理体制存在缺陷所致。管理体制 改革是太湖流域综合治理的根本保障。 (2)建立预警和应急机制 为保障太湖流域居民饮水安全,迫切需要 建立太湖水源地蓝藻暴发期预警和应急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