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异常与心理健康评价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心理异常与心理健康评价方法

摘要:了解学生心理异常与心理健康评价标准,掌握学生心理异常与心理健康评价方法是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主要介绍了学生心理异常与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

关键词:学生心理异常心理健康评价方法

一、心理异常与心理健康的含义及评价标准

心理异常与心理健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欲掌握学生心理异常与心理健康的评价方法必先了解其含义及评价标准。

1、心理异常的概念及评价标准

心理异常是大脑的结构或机能失调或者人对客观现实反映的紊乱和歪曲,既反映了个人自我概念和某些能力的异常,也反映为社会人际关系和个人生活上的适应障碍。心理异常一词是对许多不同种类的心理和行为失常的统称。其表现可以是严重的,也可以是轻微的。

目前最常用的区分标准主要有如下几种:

(1)自我评价标准:如果自己认为有心理问题,这个人的心理当然不会完全正常,但一般不可能存在大问题。心理基本上正常的人,完全可以察觉到自己心理活动和自己以前的差别、自己的心理表现和别人的差别等等。这种自我评价在精神科叫自知力。

(2)心理测验标准:心理测验通过有代表性的取样、成立常模样本、检测信度、检测效度和方法的标准化,才能形成测评量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主观性,但是,心理测验也存在误差,并不能代替心理治疗者的诊断。

(3)病因病理学分类标准:这种标准最客观,是将心理问题当作躯体疾病一样看待的医学标准。如果一个人身上表现的某种心理现象或行为可以找到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变化的依据,则认为此人有精神疾病。其心理表现则被视为疾病的症状,其产生原因则归结为脑功能失调。

(4)外部评价标准:人的心理活动总是表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果大家都认为某个人有问题,一般就是正确的。即使旁边人没有看出来,专业人员也可以通过各种表现判断当事人是不是有问题。

(5)社会适应性标准: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维持着生理心理的平衡状态,人能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因此,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准则,能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亦即其行为符合社会常模,是适应性行为。如果由于器质的或功能的缺陷使得个体能力受损,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致使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是不适应的时候,则认为此人有心理异常。

学生中存在的异常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挫折心理:目标不切实际,结果事与愿违,受到挫折,引起失望、压抑、沮丧、忧郁、苦闷等紧张心理和情绪反应。

逆反心理: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一种反常心理,虽然不是变态心理,但是已具备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其后果是严重的,会形成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的病态性格,致使信念动摇、意志衰退、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

孤独心理:性格孤僻,害怕交往,莫名其妙地封闭内心,或顾影自怜,或无病呻吟,也叫闭锁心理,产生与世隔绝、孤单寂寞的情绪体验称为孤独感。

自卑心理:因为过多地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自卑心理主要表现为对自己能力、品质等因素评价过低;心理承受力脆弱,经不起较强的刺激,谨小慎微、多愁善感,常产生疑忌心理。

嫉妒心理:嫉妒是对他人的优越地位而心中产生的不愉快的情感,是对别人的优势以心怀不满的特征的一种不悦、自惭、怨恨、恼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情感。嫉妒心理有深有浅,有非常强烈的嫉妒心理的人往往丧失理智。向对方作正面的直接攻击,希望置别人于死地而后快。导致毁容、伤人、杀人等极端行为。

焦虑症:患者以焦虑情绪反应为主要症状,同时伴有明显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青春期是焦虑症的易发期,因此时个体的发育加快,身心变化处于一个转折点。随着第二性征的出现,个体对自己的体态、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变化,会产生一种神秘感,甚至不知所措。对青少年的心理、情绪及行为带来很大影响,出现恐惧、紧张、羞涩、孤独、自卑和烦恼,还可能伴发头晕头痛、失眠多梦、眩晕乏力、口干厌食、心慌气促、神经过敏、情绪不稳、体重下降和焦虑不安等症状。

2、心理健康的概念及评价标准

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关于心理健康标准,各国专家有不同的理论依据和具体标准,而我国根据国情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最新国内的研究结果,我们认为心理健康的主要特征应包括以下相互联系的八个方面:

(1)智力正常。能正确、客观地认识自然和社会,头脑清醒,能以积极正确的态度面对现实的问题、困难和矛盾,既不回避也不空想。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与想象力以及各种操作能力等等。

(2)情绪反应适度。情感表现乐观而稳定,心胸开阔,对一切充满了希望,既不为琐事耿耿于怀,也不冲动莽撞,能保持平常心,以愉悦的情绪去感染人。

(3)意志品质健全。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有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自制力,既不刚愎自用,也不盲从寡断;在实践中注意培养自己的果断与力,

经得起挫折与磨难的考验。

(4)自我意识正确。有自知之明在集体中自信、自尊、自重,少有自卑之心,也不傲视他人;对自己的优缺点有正确的评价与要求;在实践中不断开发自己的潜力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与人生价值。

(5)个性结构日趋完善。个性是一个人经常的、本质的和别人相区别的心理特点的总和。它包括心理倾向性如需要、动机、兴趣、意志、人生观等),个性心理特征(如能力、气质、性格等)。人的生活条件、受文化教育影响、从事的生产与社会实践越是优越、丰富、完善,人的个性结构的日益完善也就有了保证。目前整个教育系统都在进行着全面的改(革),重视把青少年从以往的应试教育转向全面的素质教育,这就为人的个性结构的日趋完善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6)良好的人际交往。乐于和善于与人交往,能和大多数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重视友谊也不拒绝别人的关心与帮助。与人相处时积极态度(如热情、坦诚、尊重、信任、宽容、融洽)多于消极态度(如忌妒、冷漠、怀疑、小性、计较);在新环境中能很快地适应,与他人打成一片。

(7)行为得体。生活态度积极珍惜一切学习与工作的机会,行为上表现出独立自主,不以他人的好恶作为个人行为的依据,既不盲从,也不受诱惑,能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8)反应适度。对外界事物的反应和活动效率是积极、主动而富有成效。不冲动、毛躁、也不敷衍塞责。

二、心理异常与心理健康的评价方法

总的来说,评价心理异常与心理健康的水平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自然观察法。这种方法主要是由学生的班主任、任课老师或班级同学通过观察其行为和情绪而实施的方法。学生的异常心理往往会在外在行为或可观察到的情绪上表现出来。比如产生严重的挫折心理后,行为上表现为做事被动,少言少语,自暴自弃、消沉等,情绪低落,也可能会有流泪、指向自身或他人他物的攻击行为。任课老师、班主任或同班同学经常接触有异常心理的同学,有机会发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可初步判断此学生有心理问题,需要帮助。

自卑心理严重的学生则在与人交往、参与活动中表现得较为被动,对自己能力、品质等因素评价过低;且心理承受力脆弱,经不起较强的刺激,谨小慎微、多愁善感,容易体验消极情绪。这类学生也可通过自然观察法加以初步评估。

2、结构观察法。这种方法比自然观察法更有结构性,因为观察者能更有效地控制所面临的环境和行为。例如,为了了解某些学生之间的人际冲突情况,可以运用结构观察法,根据围绕人际冲突这一问题进行讨论,观察者就能够了解到发生冲突同学之间的互动方式,发生冲突的原因,并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处理。

3、临场访谈法。访谈法是指为了某个特定的目的,在两个或更多的人之间进行的短暂见面和交谈。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访谈法是专业心理老师对个别学生进行异常心理诊断和辅导的主要方法,在建立良好咨访关系的基础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