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纾论文:林纾翻译和“林译小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纾论文:林纾翻译和“林译小说”

摘要:林纾是晚清翻译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我国近代翻译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林译小说”对我国很多文学家和作家起到了很大的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同时也丰富了我国文言文的表达和白话文的词汇。本文以林纾翻译的背景和特点为主要分析对象,最后总结了“林译小说”的历史作用和贡献。

关键词:林纾;林译小说;晚清翻译;贡献

林纾是晚清翻译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我国近代翻译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林纾所翻译的多是外国文学作品中的长篇和中篇小说,且数量巨大,达180余种,涉及11 个国家的98 位作家,其中不乏名家名著,而且很多名著还是第一次被译成中文,因而林纾所翻译的外国小说曾风靡一时,使得无人问津的小说书籍一时“洛阳纸贵”,故被人称为“林译小说”。“林译小说”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时代现象,成为一个特有事物,除了以上原因,还在于林纾特有的翻译过程和备受争议的翻译方法。林纾翻译的过程是和别人合作完成的,因为他本人不懂外文,所以他是在别人口述的基础上,经过第二次加工再译成文言文的。这样做就不免会有误译、漏译甚至是歪曲原文的情况发生。故而,林纾的翻译曾受到过后人强烈的抨击,尽管如此,“林译小

说”仍然备受晚清读者的厚爱,并对中国文学翻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林纾翻译目的和晚清翻译状况

清朝末年,中国正处于社会存亡的危难时刻,内忧外患激起了不少爱国志士的救国之心。严复希望通过翻译西方社会学著作来拯救国家,而林纾则选择西方文学来唤起国人的民族意识。尽管林纾在选材上会有科幻小说、侦探小说这样能够吸引读者眼球的作品,但其中也有不少是政治小说,“急于翻译能够开通民智、激励民气的政治小说或英雄传记”(朱安博,2009:66)。比如《汤姆叔叔的小屋》(林译《黑奴吁天录》),他在译本的《序》中强调了自己译书的政治目

的:“其中累述黑奴惨状,非巧于叙悲。亦就原书以著录者,触黄种之将亡,因生其悲怀耳! 方今嚣讼者已胶固不可喻譬,而倾心彼族者又误信西人宽待其藩属,跃跃然欲趋而附之。则吾书足以儆醒者,宁云少哉! ”(朱耀先、张香宇,2009)。

林纾在选材上多是小说,尽管当时小说的地位还很薄弱,但是当时的林纾已经认识到了文学作品对于改变国人精神面貌的重要性。对小说教育功用的强调使得小说的历史地位得到改善,从“小道”一跃进入大雅之堂。为了开启民智、鼓荡民气、输入新观念与新知识,政治小说、军事小说、科学小说的翻译为晚清译者所追求。既然精英知识分子推广小

说翻译的使命是要教育普通大众,因而译本的选择和翻译语言的使用就必须要吻合普通大众欣赏口味与接受能力的限制。从而,冒险、言情、侦探小说也得以盛行。到了五四时期,小说作为文学作品中一支主力军的地位基本被确定了下来,一直延续至今。所以,林纾对于小说在我国文学史上地位的提高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处于晚清的林纾和五四时期的周氏兄弟、茅盾等在翻译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他们身上就可以看到各自时期的翻译状况。晚清以意译为主,而五四时期大力提倡直译;晚清的文言广受欢迎,到了五四逐渐被白话所代替;晚清译者缺乏翻译理论意识,因而对原文进行任意的删削改易,而五四译者则特别重视对原文的忠实;晚清在文本选择带有很大的随意性,而五四译者在译本选择上初具系统性;晚清翻译重视目的性和功利性,五四译者则重视翻译自身和文学本体。

二、林纾的翻译方法和翻译语言

晚清的翻译方法包括“豪杰译”(即意译)和直译,但以前者为主。“豪杰译”主要表现为:

(一)对原作体例的改变,如将原文改为中国的章回体,既吻合了中国的文学传统,也迎合了读者的阅读习惯。

(二)对原文中的心理描写、景物描写等与情节没有太

大联系的段落加以删节;对与中国传统思想不相吻合的思想加以修改或删除;译文中夹杂译者的评论和解释。

(三)译文的风格与原作不相吻合,误译、译述、随意翻译较多。

(四)追求译笔优美雅驯。(任淑坤,2009:86-87)

林纾的翻译方法就是典型的“豪杰译”(或意译)。晚清时期的意译和现在所说的“意译”是有着很大区别的。当时的“意译”既有归化的成分(第1条),也有再创作和改译的部分(第2、3条)。而现在的“意译”虽可以采用归化策略,却不允许对原文擅自做出更改和插入评论。

“林译小说的语言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古文,小说中出现很多白话、外来语和欧化句法。他继承了传统古文的长处,又冲破了古文的严格定律,在词汇、句法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对我国近代文学语言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王盛、康建东,2010)。“林纾的翻译语言是较通俗、较随便、富于弹性的文言”。他的小说中会出现口头语,如小宝贝、爸爸等,还包括一些外来新名词,如团体、个人;音译名词,如安琪儿,密斯脱(mr.)等。

三、关于林纾的评价

对林纾的评价一直以来都是褒贬不一,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林纾的历史作用,而不再像五四时

期那样仅着眼于其翻译作品本身进行判断和评价。新文学运动的主导者在反对旧文学,往往将晚清时期负有盛名的、代表传统文学及翻译力量作为批判的对象,但是有着“译才并世数严林”之称的严复和林纾,为何林纾成为主要的批评对象呢?

其一、林纾主要从事文学翻译,且素有盛名。严复从事的主要是社会科学著作,而五四运动旨在文学革命。其二、林纾的文学翻译数量巨大,影响广泛,且都使用的是古文翻译。其三、林纾从事文学翻译具有“因文见道”的习惯,他会按照中国传统道德观在译文中加入自己的个人评论,而这又是主张“直译”、忠实翻译客观性的新文学革命者所反对的。可以说,晚清文学翻译的几乎所有的特点都在林纾的翻译中有所体现,因而为提倡白话文的文学革命者所深恶痛绝,作为文学翻译的反面典型。

四、林译小说的贡献

胡适曾这样为林纾辩护:“我们晚一辈的少年人只认得守旧的林琴南而不知道当日的维新党林琴南;只听见林琴南老年反对白话文学,而不知林琴南壮年时曾做很通俗的白话诗,---这算不得很公平”(任淑坤,2009:52)。

胡适在1922年作《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时,对林纾中国文言文的贡献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自有古文以来,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