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建筑学,城市规划]应用型本科建筑学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改探讨
浅谈教学改革项目
![浅谈教学改革项目](https://img.taocdn.com/s3/m/60482a611eb91a37f1115c12.png)
浅谈教学改革项目作者:于冰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06期摘要: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是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其热点和趋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态势,深入追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政策思想,剖析现存问题,提炼深入开展教改立项的关键环节,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入开展本科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本科教学;教改立项;实践与推广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038-02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工作是贯彻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及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高校教师有必要扎实教改立项基础知识,积极开展教改立项相关研究。
一、教改立项内涵1.教改概念界定。
教改,广义上指教育改革,包括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等方面的改革;狭义上指学校的教学改革,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
教改项目全称“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实行以项目建设为管理对象,由项目负责人负责,强调项目中期检查、淘汰和期终验收的项目制管理模式。
2.教改制度沿革。
1994年初正式提出制定并实施《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1995年3、4月份在北京举办了两次“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报告会”,标志着这项改革计划的全面启动实施。
教育部《关于实施“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的通知》(教高〔2001〕1号)文件是上一计划的扩展与延伸。
该工程以培养适应新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进行综合的改革研究与实践,推动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该工程突出教学改革的整体性、综合化和实践运用。
教育部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明确指出,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在高等教育新形势下,为稳定和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必须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实现“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学。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案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05b3d3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d2.png)
2007—2008《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案第1 次2007—2008《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案2007—2008《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案2007—2008《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案第 4 次2007—2008《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案第 5 次2007-2008《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案2007—2008《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案第7 次2007—2008《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案第8 次2007—2008《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案第9 次2007-2008《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案第10 次2007—2008《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案第11 次2007—2008《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案第12 次2007-2008《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案第13 次2007-2008《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案第14 次2007—2008《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案第15 次2007—2008《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案第16 次2007—2008《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案第17 次2007—2008《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案第18 次2007-2008《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案第19 次2007-2008《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案第20 次2007-2008《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案第21 次2007-2008《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案第22 次2007-2008《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案第23 次2007—2008《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案第24 次2007-2008《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案第25 次2007—2008《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案第26 次2007-2008《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案第27 次2007—2008《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案第28 次2007-2008《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案第29 次2007-2008《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案第30 次2007-2008《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案第31次2007-2008《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案第32 次2007—2008《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案第33 次2007-2008《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案第34 次2007—2008《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案第35 次2007-2008《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案第36 次2007-2008《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案第37 次2007—2008《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案第38 次2007-2008《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案第39 次2007—2008《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案第40 次2007-2008《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案第41 次41。
项目式教学理念下《城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内江师范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为例
![项目式教学理念下《城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内江师范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528612de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26.png)
关 键 词 :项 目 式 教 学 ;城 市 设 计 ;课 程 教 学 ;人 文 地 理 与 城 乡 规 划
DOI:10.13603/ki.51-1621/z.2021.06.018
中 图 分 类 号 :TU984;K901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1671-1785(2021)06-0113-08
收 稿 日 期 :2020-10-12 基 金 项 目 :内 江 师 范 学 院 2018 年 教 研 项 目 (JG201827-415) 作 者 简 介 :刘 金 梁 (1986— ),女 ,四 川 内 江 人 ,讲 师 ,硕 士 ,研 究 方 向 :城 市 规 划 与 设 计 的 理 论 和 实 践
2021 年 6 月 第 36 卷 第 6 期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ofNeijiangNormalUniversity
Jun.2021 Vol.36 No.6
项目式教学理念下《城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以内江师范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为例
刘金梁, 胡学华, 李宏芸, 黄梦兰*
(内江师范学院 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四川 内江 641100)
论 +32 学 时 实 践 ),4 学 分 ,考 核 方 式 为 考 查 .考 查 的 构 成 为 :总 成 绩 = 出 勤 与 作 业 10% + 实 践 30% + 期 末理论考试60%.课程使用的教材 为 王 国 维 主 编 的 《城市设 计》(2009 年),中 国 建 筑 工 业 出 版 社 出 版, 包 括 了 城 市 设 计 的 理 论 、方 法 和 案 例 分 析 等 内 容 ,理 论性和综合性较强[21].川内同 类 院 校 的 同 类 专 业 和 非同类院校的同类 专 业 均 未 开 设 这 门 课 程.与 重 点 院校相比,内师的《城 市 设 计》课 程 教 学 模 式 显 得 很 不成熟,而且教学 研 究 起 步 晚,在 2017 级 之 前 未 有 深 入 研 究 ,虽 偶 有 调 整 ,但 仅 涉 及 课 时 和 课 程 性 质 的 调整. 1.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 教学内容较陈旧、单调,知识的系统性不强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832de25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a9.png)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内22学时,2学分)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城市及城市规划研究课程,是城市规划专业高年级的专业知识拓展课程。
在较全面、较系统地学习了城市规划理论知识和进行了城市规划设计技能训练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当前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和城市与城市规划研究领域动态,使专业知识得到进一步拓展。
二、课程基本要求
使学生获得当前城市规划领域重点和热点问题、最新研究成果与发展动态的有关信息,拓宽学生专业视野,引导学生思考并为今后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采用专题讲授的教学方式,由多名(包括外聘教师)主讲,介绍各自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和自己的研究成果以及对有关问题的见解。
根据需要采用讲课、实地调研、资料分析和讨论会等多种教学形式。
考核方式为课程论文。
四、试验或课程设计的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采用开放式的结构,根据每年国内外城市规划专业发展的状况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
拟定的教学内容包括城市与城市规划研究的发展;人居环境与城市研究;城市社会研究;城市经济研究;城市规划编制;城市发展研究;城市规划技术研究;城市交通研究等。
五、与各课程的关系
与城市规划原理(1)、(2)密切相关,并由于城市规划学科的跨学科特点,与城市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课程联系紧密。
六、学时分配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使用教材为各专题讲义,参考资料由各主讲教师自定。
八、任课教师。
城市规划原理教案
![城市规划原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4bc869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6e.png)
城市规划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意义。
2. 使学生掌握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培养学生对城市规划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城市的定义城市规划的定义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的关系2. 城市规划的目的和意义保障城市安全、健康、有序的发展提高城市生活质量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3. 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总体规划原理详细规划原理可持续规划原理4. 城市规划的方法空间分析方法预测与评估方法规划设计方法5. 城市规划的实际操作规划编制与审批规划实施与管理规划监督与评估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城市规划的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城市规划的内容。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城市规划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城市规划展览馆或实际建设现场,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城市规划原理相关教材或资料。
2. 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讲解城市规划的相关内容。
3. 案例素材:收集城市规划实际案例,用于分析与讨论。
4. 实地考察:联系城市规划展览馆或建设现场,安排实地考察。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成果。
3. 实地考察报告:评价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观察、分析与总结能力。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城市规划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城市发展历程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城市规划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授基本概念:讲解城市的定义、城市规划的定义以及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3. 分析案例:展示国内外城市规划的成功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规划原理和方法。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城市规划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标准(36 课时+思政)2023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标准(36 课时+思政)2023](https://img.taocdn.com/s3/m/d7cc3d32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9d.png)
中等职业学校《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专业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的性质《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是城市规划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也是整个城市规划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以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原理为重点,把规划原则和布局方法作为基础,并以城市各组成要素的规划布局作为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
它作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理论课,内容几乎涵盖了整个专业所涉及的全方位知识,在整个城市规划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专业教学的核心成分;它在课程结构纵向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加深并综合运用前期课程的知识,另一方面为后续课程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它在专业学习导向上还具有引导学生入门、深造学习的重要作用。
2.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城市规划学的基本理论和城市与区域经济学、城市社会学、城市美学、城市地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一般掌握城市规划中的工程规划、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城市规划实施的基础知识;掌握城市空间演化及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原理;强调基本功的培养,掌握各层次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路径、方法,初步具备城市总体规划与设计的文本与图件编绘的技能。
了解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理解城市规划的实施与运行机制。
二、课时总课时36 ,(理论课时30、实践课时6 )三、学分2学分四、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城市规划研究方法与发展战略。
(2)使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城市规划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3)能够初步掌握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规律(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树立全面正确的城市观念,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的能力。
(2)能够独立思索城市规划所考虑的各种因素。
(3)培养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自主学习的能力。
(4)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创新的能力。
(5)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分享、评价的学习能力。
(三)职业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1)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职业精神;(2)培养学生诚恳、虚心、勤奋好学的学习态度和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3)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公共道德、健康的心理和乐观的人生态度、遵纪守法和社会责任感;(4)培养学生树立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标准和规范意识以满足专业岗位的要求;(5)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创新的能力。
《城乡规划原理》课程标准
![《城乡规划原理》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bf68c93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8b.png)
《城乡规划原理》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城乡规划的基本原理,包括城乡规划的基本理论、方法、技术和实践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城乡规划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和技能,为未来的城乡规划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1. 城乡规划的基本原理:介绍城乡规划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阐述城乡规划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
2. 城乡规划的技术和方法:介绍城乡规划的各种技术和方法,如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公共设施规划、景观规划等,以及各种软件和工具的应用。
3. 城乡规划实践: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城乡规划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4. 作业和考试要求:学生应完成相应的作业和考试,包括案例分析、报告和考试等,以检验学生对城乡规划原理的掌握程度。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 课堂讲授: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城乡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城乡规划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习,让学生了解城乡规划的实际操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课程评估课程评估包括平时成绩、作业成绩和考试成绩等。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等;作业成绩包括作业完成情况、案例分析报告等;考试成绩则根据学生的卷面成绩进行评估。
评估标准应客观、公正、合理,以全面评估学生对城乡规划原理的掌握程度。
五、教材和参考书目本课程可选用《城乡规划原理》等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目。
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和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教材和参考书目,以提高学习效果。
六、课程衔接和延伸本课程是城乡规划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与其他专业课程有密切的衔接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与其他课程的衔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城乡规划知识体系。
基于OBE理念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行为金融学”为例
![基于OBE理念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行为金融学”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54a569ad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84.png)
摘要OBE 理念是一种以学习结果为动力驱动整个教学过程及评价的教育模式。
“行为金融学”是一门侧重利用微观个体心理动因因素来分析、解释和探求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学热门学科,对传统的金融学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补充作用。
将OBE 理念贯穿于行为金融学的教学过程,不仅有助于调整教学节奏和方式,优化课程设计,而且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改善授课效果。
关键词OBE 理念;行为金融学;教学质量The Research on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Based on OBE Concept:Taking “Behavioral Finance ”as an Example //LIU Lingyun,DONG KaiAbstract OBE is a kind of education mode which takes learning results as driving force to drive the whole teaching process and e-valuation.Behavioral finance is a hot financial discipline which focuses on analyzing,explaining and exploring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market by using the micro individual psychological motivation factors,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complementary role to the traditional financial theory system.The application of OBE concept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behavioral finance can not only help to adjust the teaching rhythm and methods,optimize the curriculum design,but als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teaching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Key words OBE concept;behavioral finance;teaching quality1“行为金融学”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行为金融学”是利用微观个体行为、心理动因等因素对金融市场进行系统性分析和研究的学科,侧重于探讨各种金融市场主体的行为偏差和异常,进而判断和评价不同环境下不同市场主体所秉持的理念和行为的特征。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实践与体会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实践与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09f612fa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f6.png)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实践与体会摘要:《城市规划原理》不仅是城市规划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建筑学、园林、交通工程、工程管理等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
笔者主要针对这些非城市规划专业的专业特点,以园林与交通工程专业为例,从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整合、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探索两方面探讨了《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教学思路。
《城市规划原理》是城市规划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又因其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特点,也是建筑学、园林、交通工程、工程管理、地理专业等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作为一名承担了一些非城市规划专业的《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两个方面的难点:一是《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内容庞杂、知识点广泛,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有难度;二是非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既缺乏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储备,又认为《城市规划原理》课不是其专业主干课程缺乏足够的重视,在客观上增加了教学难度。
笔者在教学中经常思考课程内容构成和教授方式方法两个问题,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试图将近几年的心、得体会记述如下,诚望得到同行的批评指正。
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这些专业的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与城市规划专业不同,并不是培养学生较强的城市规划设计能力,而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理解城市规划体系,掌握各类城市规划编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理解城市规划对于城市建设和各个领域发展的重要意义;了解城市规划实施的相关知识和我国的相关法规,拓宽学生知识面,有利于本专业的学习和毕业后的工作。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与运用都要以此为核心。
1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整合1.1结合专业特点整合教学内容非城市规划专业的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一般是32个学时,使用的教材是中国建工出版社出版、李德华主编的《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
与城市规划专业的《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安排相比,课程面临着课时少但教学内容繁杂的矛盾,在有限的时间内讲完教材上所有的内容是不可能的,同时不同专业的学生知识结构不同,对城市规划知识的需求亦不同。
“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建筑城规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
![“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建筑城规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2d105b57804d2b160b4ec044.png)
4 2
中 国科教 创新导刊 C i d c t n I o a in H r l hn E u a i n v t e ad a o n o
科 教 研 究
重, 促进 学 生 专 业 能 力 的横 向扩 充 , 利 于 以
在专业领域得 到更好的纵 向发展 。 的鉴别 能力 。
培 养模 式 , 学 生 比普 通 本 科 教 育培 养 的 程 系列 来 支 撑 。 如 在 理 论 课 体 系 中 包 含 的 自身 设 备 和 技 术 资 源 , 立 校 外 践 教 让 例 建 造 课 程 ; 等 设计 课 中 包 含 了 《 筑 设 计 》 建 、
规 划 设 计 、 室 内设 计 》 及 景 观 设 计 以 等课 程 系 列 ; 术 课 则 涵 盖 了《 筑 美 术 、 艺 建 技 术 线 则有 建筑 施 工》、 建筑 设 备 、 建 《
掌握 Au o t CAD、 D 3 Ma P t S o 天 x、 ho o h p、
法 到 方 案设 计 全 过 程 、 阶 段 的 进 行 循 序 型 制 作 , 程 实 训 操 作 以 及进 行 建 筑 物 理 分 工 相 关试 验 , 高 其 动 手 能 力 , 握 工 程 图纸 提 掌 的 绘 制 与 输 出 , 解 建 筑 设计 中 的 物 理 { 了 支 2 1 3多 样 开放 的设 计 能 力训 练 ..
土 建 类 工 程 型 人 才 具 有 更 强 的 实 际 动 手 《 筑 设 计 原 理 》、 外 建 筑 史》、 筑 构 建 中 建 能 力 , 时 又 比职 业 技 术 学 校 的技 能 型 人 同 才 拥 有 更 宽 广 、 厚 的 理 论 知 识 , 在 把 深 旨 () 立实 习实训基地 : 2建 充分 利 用 企 、 l 学基地 , 陆续 与 l 国 建 筑 西南 设 计 研 究 院 、 十 l
《城市规划设计原理课件》
![《城市规划设计原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a8427c8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6f.png)
城市公园设计
探索城市公园的设计原则和功能 布局。
屋顶花园
利用屋顶空间创建绿化和社交活 动场所。
城市滨水区规划
优化城市滨水区域的设计和利用。
城市建筑与建筑规划设计
1
建筑风格与特色
研究不同建筑风格对城市形象的影响和
可持续建筑设计
2
塑造。
推动低碳建筑和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
3
历史建筑保护
保护和修复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遗产。
城市更新与更新规划设计
1 老旧城区再造
提出改善老旧城区的更新 规划和改造策略。
2 旧工厂和空地利用
转化为创意产业园区和城 市空地公共空间。
3 社区参与与可持续性
强调居民参与和社区可持 续发展的规划原则。
城市规划案例分析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
探索上海金融中心的规划和建设 背后的故事。
新加坡滨海湾花园
了解新加坡滨海湾花园的建设和 可持续性规划。
巴西利亚
研究巴西利亚作为现代规划城市 的特点和挑战。
城市形态与组织结构
街区与道路网络
探索城市街区的形态设计和 道路网络规划。
城市密度与建筑形式
研究城市密度对建筑形式和 空间布局的影响。
城市中心与分区规划
了解城市中心区域与不同功 能分区的规划原则。
城市交通与交通规划
交通拥堵的挑战
分析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及规划解 决方案。
公共交通系统
介绍如何规划发展高效可持续的 公共交通系统。
步行和自行车交通
探索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的规划设 计原则。
城市环境与环境规划
环境保护
规划城市绿地和保护自然资源, 提高生态系统健康。
可持续发展
倡导使用可再生能源和减少碳 排放的城市规划方案。
《城市规划原理》教学大纲
![《城市规划原理》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c3779df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93.png)
《城市规划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211262002.课程中文名称: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3.面向对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4.开课学院(课部)、系(中心、室):信息工程学院空间信息工程系5.总学时数:40讲课学时数:40,实验学时数:06.学分数:2.57.授课语种:中文,考试语种:中文8.教材:吴志强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二、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介绍了城乡规划的基本原理、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以及规划设计的经济问题。
主要内容包括城市与城市化、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城市规划体制、城市规划的价值观、生态与环境、城市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内容、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城乡区域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城乡住区规划、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复兴、城市开发规划、城市规划管理。
使学生掌握城市规划的基础知识,并对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三、课程的地位、作用和教学目标城市规划是指导城市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龙头”,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建设达到了空前的规模,这种突变使城市规划部门的工作负荷急剧增加,引起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规划和管理的强烈需求。
数字城市建设也深刻地影响着城市规划方法。
建立信息化、网络化的城市规划信息系统已成为数字城市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
城市规划信息系统利用其管理空间数据和进行空间分析的巨大优势,在老城区改造、新城区开发中起到辅助决策的重要作用。
《城市规划原理》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面向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以及其他相近专业的高年级学生,《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从整体的角度介绍城市的形成,城市规划的发展。
其目的是使学生对城市和城市规划有一个较为全面和正确的概念和初步的认识,重点以城市住宅区为对象,全面深入地剖析城市居住区规划的理论、方法、原则、要求和有关的技术规定,培养学生探索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能力。
新形势下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的改革与探索——解析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新版本科培养方案
![新形势下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的改革与探索——解析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新版本科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9360d0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c4.png)
新形势下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的改革与探索——解析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新版本科培养方案张赫;卜雪旸;贾梦圆【摘要】针对城镇化发展的新常态对城乡规划专业人才的需要,以及城乡规划一级学科教育的目标,文章分析了当前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面临的发展机会和挑战,并以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修订为例,探讨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改革.通过对原版培养方案的解析,对比介绍了新版培养方案的改革思路、办学思想、培养目标等概况,重点阐述了新版培养方案在教学安排、课程组织和教学方法上的探索与尝试.【期刊名称】《高等建筑教育》【年(卷),期】2016(025)003【总页数】6页(P5-10)【关键词】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培养方案;天津大学【作者】张赫;卜雪旸;贾梦圆【作者单位】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300072;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300072;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30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0;TU98高校城市规划专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特别是近20年的快速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城市规划专业人才,为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发挥了龙头作用[1]。
中国城市规划专业早期沿用苏联体制下的“城市建设与经营专业”,后期逐步发展壮大,并向欧美国家的“城市规划专业”靠拢,在城乡统筹的大格局下目前已扩展为“城乡规划专业”[2]。
但是,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建设重心的转移,城镇化发展也进入新常态,表现出从“简单增量”到“优化存量”、从“生存空间”到“复合空间”等方面的转变[3-4],目前处于一个“双重转型”(发展阶段转型与体制转型)与“双重滞后”(政府管理滞后与社会管理滞后)的特殊时期[5]。
而在这样的大趋势下,怎样平衡城乡规划专业教育自身特征和新环境、新形势下的社会需求,是下一步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顺应城乡规划专业教育的转型与变革,突出“综合性”“实践性”和“政策性”的专业特点[6],满足当今社会发展对城乡规划专业人才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计划,构建全面系统的课程体系,推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就成为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工作的关键。
2024年建筑设计教学方式改革的探讨
![2024年建筑设计教学方式改革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1f9b514e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5a.png)
2024年建筑设计教学方式改革的探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建筑设计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为了适应这些变化,建筑设计教学方式亟需进行全面的改革。
这种改革应当涉及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程内容、评价体系、师资力量、国际视野、技术工具和教学环境等多个方面。
在教学理念方面,我们必须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这意味着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需求和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他们的跨学科知识和综合能力。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改革的关键。
除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外,我们还可以引入问题导向学习(PBL)、项目式学习(PBL)、协作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同时,我们也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课程内容的更新也是改革的重要一环。
随着建筑设计和相关领域的快速发展,我们需要不断更新课程内容,以反映最新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此外,我们还需要关注跨学科的知识融合,将建筑设计与其他相关领域如环境科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评价体系的完善对于教学改革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既能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又能评估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结合,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师资力量的提升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
我们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引进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同时,我们还需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实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国际视野的拓展对于建筑设计教学来说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加强与国际先进教育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同时,我们还需要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项目,拓宽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
技术工具的利用对于提高建筑设计教学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431d7a1a6c175f0e7cd13799.png)
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摘要:本文针对长春工程学院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现状,结合《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授特点,提出了突出教学重点、注重应用能力培养、充实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对《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建筑设计的全面综合分析能力。
关键词:城市规划原理;建筑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041-02一、建筑学专业设置《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意义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市规划已成为城市建设有序协调开展的重要环节。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引起了城市空间结构的深刻变化,十六大报告中把小城镇建设发展作为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
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上海世博会将主题定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世博史上第一次出现“城市”主题。
所有这一切都表明,对参与城市规划建设的建筑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建筑学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建筑技术,更需要掌握城市规划方面的知识。
因此,对建筑学专业开设的《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进行教学实践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其加深城市规划原理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就要求我们对未来城市的建筑师必须抓好《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教学工作,以培养出满足未来城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建筑专业人才。
二、《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现状目前我院《城市规划原理》教学主要是在建筑学、城市规划、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环境艺术、测绘、给水排水专业中开设,除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外,其他专业多数开设该课程的教学课时短。
建筑学专业的该门课程理论部分在大三上学期开设,开设课时多为56课时;大三下学期为课程设计实践,时间多为40课时加1个设计集中周。
教材基本上选用同济大学李德华教授的《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该教材为本科院校的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学专业的教材,其内容范围广、深度大,对我院以强调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的教学来讲不太适合,删减了城市公共空间、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城市规划的行政与法规章节。
(完整版)城市规划原理教案
![(完整版)城市规划原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184004680203d8cf2f2488.png)
《城市规划原理》教案开设院系:风景园林学院课程名称:城市规划原理使用专业:城乡规划专业主讲教师:***1、课程名称:《城市规划原理》2、授课对象:风景园林学院城乡规划专业3、学时学分:共68个学时,4个学分4、使用教材及教学参考书使用教材:《城市规划原理》,吴志强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9月第四版。
参考书目:1.《城市规划原理》,李德华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9月第三版。
2.《城市和区域规划》,[英]P·霍尔主编,邹德慈、金经元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5。
3.《现代城市建设》,冯文炯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年8月。
5、考核方式:考试6、授课的类型:采用讲授、分组讨论、课堂练习,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方法和手段。
7、教学目的:本课程包括城乡规划的基本原理、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以及规划设计的经济等问题。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了解并掌握包括城市与城市化、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城市规划体制、城市规划的价值观、生态与环境、经济与产业、人口与社会、历史与文化、技术与信息、城市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内容、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城乡区域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城乡住区规划、城市设计、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复兴、城市开发规划、城市规划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为专业的学习提供更好的辅导。
8、教学重点:(1)城市与城市化(2)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3)城市总体规划(4)城市道路设计(5)城市居住区规划9、教学重点:(1)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2)城市居住区规划10、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讲授+课堂示范绘图11、教学手段:传统讲授+多媒体讲授+手绘示范12、教学内容:见各章节具体内容13、思考题或作业练习:每章节课后布置14、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1)教学理念更新:实施模块的、弹性的、多层次教育、突破传统观念和传统模式、传统内容和方法。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f4a367b27d3240c8447ef5b.png)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607647课程名称:城市规划原理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必修课总学时:64 讲课学时:64 实验学时:0学分:4适用对象: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先修课程:建筑初步城市地理学执笔人:孟彩红审定人:董杰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城市规划原理是工程管理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它涉及到资源、环境、人口、经济、艺术等多学科知识,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全面系统的教学,阐明城市规划的意义,掌握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课程教学:以所选教材为基本素材,参考书为辅助材料,结合实际,选取讲授内容,不断补充前沿知识理论。
采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可视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教改基本要求:除课堂讲授外,积极采用案例讲解、实地考察等教学方法。
采用课内教学和课外作业相结合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课外作业旨在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
三、课程重点与难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4学时)重点:城市的形成与定义,城市化的测度及其发展阶段。
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6学时)重点:不同历史时期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以及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尤其是近现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或理念。
第三章城乡规划体制(2学时)重点:城乡规划的法规系统、行政系统、技术系统以及运作体制。
第四章城市规划的价值观(2学时)重点:城市规划的目标与价值观,城市发展的理想目标及实现途径。
第五章生态与环境(2学时)重点:人与环境的关系,城市生态系统与城市环境第六章经济与产业(4学时)重点: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城市空间经济发展的内在机制,城市规划中经济与产业的分析方法第七章人口与社会(2学时)重点:城市人口与社会要素,与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城市人口与社会的分析方法,城市人口预测的方法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型本科建筑学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改探讨
[摘要]城市规划原理在应用型本科建筑学教育中应以实用为前提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
针对昆明学院建筑学专业做了详细分析,应从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并采用案例教学、自主调研与课堂讨论、理论学习结合小设计的方式进行教学。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建筑学;城市规划原理;教改
应用型本科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旨在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而协调发展,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1],其特点突出在“应用”二字上。
对于建筑学专业来说,其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应用性,建筑学毕业生大多能够直接进入设计服务一线,所学知识的运用和工作内容联系十分紧密。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内容十分庞杂,其许多内容对于建筑学的学生来说,应用性不是很强,今后能够运用的机会不多,所以应从工作实际出发考虑适当增减部分内容,采用更加高效的教学手段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使用。
一、本课程的特点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规划课程的特点
城市规划原理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不仅注重对城市规划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传授,也着重于他们空间造型能力的训练,综合分析、实践和研究技能的培养和提高。
[2]
城市规划原理是一门综合程度较高的课程,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地理、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主要内容包括城市规划思想、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城市总体布局、城市用地规划、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和历史遗产保护与更新等。
这些知识既是城乡规划设计的基础,也是建筑设计的前提。
可见,本门课程对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十分重要。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建筑学专业学生认为其专业主干课在方案训练方面,对其他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一方面,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是城乡规划专业的主干课,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对其认识不足,缺乏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本课程的内容非常庞杂,涉及的知识点多,理论性较强,一般采用以讲为主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所以,由于知识体系的庞杂和学生对本门课程的认知度不高,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开展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主要解决了以下两方面的教学问题。
1.知识应用性不强。
通过重组教学内容,让所学知识能更契合市场需求和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让所学有所用。
2.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通过教学方式的改革,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让本课程知识扎根于专业知识体系之中。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体系现状分析
(一)本课程现状
在我校建筑学人才培养方案中,本课程的定位是:专业基础性课程,内容包括城市的概念和性质,城市规划理论及其发展,城市规划体系的划分和要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原理及编制方法等。
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城市规划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基础,了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熟悉各类规划的编制要求和程序,培养基于城市环境的建筑设计整体意识。
课程设置为64学时,考核方式为考试。
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本课程应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部分,但是国内目前的教材大多只是涉及其中的一个方面,很难完全囊括建筑学学生的需求。
另外课程为64课时,每两节课连上,不能满足开展设计实践教学的要求。
总体上,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关性分析
在我校建筑学培养方案中,城市规划原理属于专业基础课,其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三)待解决的问题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城市规划原理对于建筑学学生来说是提升设计能力的一门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位置非常重要,但同时,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内容体系有进一步完善的可能。
从其他课程和方案训练项目来看,我校建筑学专业的学生缺少部分内容的训练,比如居住小区规划设计、城市商业区、中心区设计等。
这些内容在其他课程中没有涉及,所以应在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中予以补充。
三、教学内容重构
(一)教学内容组织标准
1.内容实用程度
对于应用型建筑学教育,城市规划原理应以学生今后能使用到为前提,有选择性的进行教学,根据“可用、实用、能用”的原则组织教学内容。
从多年从事规划和建筑设计的经验来看,建筑学专业的学生今后从事的工作中对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使用不多,只要求了解相关的内容,读懂图纸并能与规划专业协同工作即可,而他们使用较多并要求能熟练运用的是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知识。
2.内容在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和逻辑性
城市规划原理是一个系统性较强的课程,在不了解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单独就其中的详细规划部分开设课程是不可行的。
因此,在进行教学内容组织时需从整体上来进行全盘考虑,教学内容应前后逻辑关系清晰。
比如,在讲授居住区规划原理之前,应介绍城市规划思想和住区规划思想变迁和流派等。
(二)内容概览
目前,高校在城市规划原理教学中选用较多的教材是由吴志强、李德华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共22章,700多页。
由于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原理课时仅64学时,而教材的内容过于庞杂,因此,笔者在从事本门课程的教学时并没有选用该教材。
在2012年2009级建筑学班上课时,笔者选择了姜云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城市详细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本预期能把握到建筑学专业学习该门课程的重点,但是由于教材中缺乏必要的总规方面的知识,虽然在教学中笔者做了很多的补充,但是使用效果仍不是很理想。
所以,2013年9月,笔者更换了教材,使用了谭纵波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城市规划》这本教材。
该本教材全部是总体规划的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把详细规划的部分补充进来。
从两本教材使用的情况来看,都不太适合建筑学专业对本门课程的学习。
因此,笔者在参考多本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本专业的特点,重新拟定了教学的基本内容和重点,把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分为两个部分进行,具体内容见下表。
四、教学方式改革
对于应用型本科来说,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关键。
教学方式改革的目的也在于突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通过改革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加有效的学习并掌握、运用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学习运用的方法和技巧。
因此,传统填鸭式的纯讲授方式对于应用能力的培养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而应该采用多模式教学方式的结合,如案例教学、自主调研与课堂讨论以及理论学习结合小设计等,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案例教学
城市规划与城市问题紧密联系,城市规划的生命力在于指导实践。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需要理解的内容较多,政策性、综合性很强,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减少不常用和逻辑关系不强的理论部分,增加和学生的认知较为接近的案例,运用城市规划的理论来剖析常见案例中的规划问题,让学生更加易于理解。
比如,针对学生最为熟悉的校园规划问题,通过分析本校教学区、宿舍区与运动区之间的关系,探讨规划原理在其中的运用。
这样的案例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参与其中,还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共鸣,对该部分知识有深刻的认识,让他们在以后的此类规划设计中减少失误。
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可以自主地进行思考和学习,而不是从教师那里获得解决方法。
(二)自主调研与课堂讨论
自主调研可以让学生把学习的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的问题当中。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城市规划中的一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对所在城市进行自主调研,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该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然后就这一问题开展课堂讨论。
由于学生对所在城市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比如让学生参观城市中较著名或认知度较高的建筑,了解其周边环境,运用所学城市规划原理知识分析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与城市历史文脉的关系,对城市的影响和贡献等,从多角度进行探讨,引导他们从更加宏观的角度认识建筑,最后由教师做出总结。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增加他们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更加有效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三)小设计作业
城市规划原理建立在建筑学专业教学平台上。
我校建筑学设计课程,从建筑设计1到建筑设计5设计内容全部是建筑单体设计,缺乏建筑群规划设计的练习,比如居住区规划设计和度假区规划设计均没有。
这个是教学安排中的缺失,对今后学生的就业和工作都不利。
因此,在本门课程中,通过一个居住区小设计作业,补充该部分的知识,让学生对建筑群体的规划设计,对综合性更强、更加复杂的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为他们今后从事该项工作有一个基本认识和准备。
因此,在居住区详细规划理论介绍之后加上一个小设计作业(由于是课外作业,缺少针对性指导的环节,不可能布置规模过大的设计作业),小设计以住宅组团规划为主,用地面积1-2公顷,指定户型、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让学生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规划布局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采用一到两种常用的规划布局手法,完成总平面图、功能分析图、交通分析图、景观分析图等。
这个小设计任务量不大,但涉及居住区规划的方方面面,能让学生掌握规划设计的思维模式和方法,学以致用。
[ 参考文献 ]
[1] 杜贤昌,孙立权.“三纵三深”工程模板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
[2] 张磊,鲍培培,李雯.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原理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1(4).
[3] 曹鸿雁.非城市规划专业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实践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0(6).
[4] 王丹,赵天英.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