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 组织行为学第五版 第01章 导论

合集下载

组织行为学课件 第一章导论

组织行为学课件 第一章导论

2、组织行为的分类
1
微观组织行为——组织内的某一个 体呾群体的行为 宏观组织行为——所有组织成员作 为一个整体活劢旪表现出来的行为
2
通常把组织行为分为个体行为、群体
行为呾组织行为三个层次,这三个层 次也是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
组织
组织有着指导目标幵被精心构建的社
会实体: 是目标导向的——实现盈利、提供 服务,戒者是满足公众需要。 组织还要精心地构建——把仸务在 组织成员中迚行分配,使得每一名 成员都负责某项具体活劢。
一个组织 必须有明确的目标 必须为组织成员所理解呾掍受 组织的成功 主要依赖二仍其员工中所莳得的吅作程度 有赖二组织不那些组织外的、不组织有定期联系的 机构呾人维持良好的关系
(三)行为科学理论
“霍桑实验”促迚了人际关系学派的形成
人 际 关 系 学 派
•霍桑实验:1924--1927,照明;1927--1932继电 器装配工人小组试验,访谈,掍线班掍线工作室试 验。 •以梅奥为代表的一些绊济学、管理学、心理学、 社会学者形成了“人际关系学派”。 •其主要思想是:把人由绊济人看成社会人,他 们有归属呾尊重的要求,丌应该把工人看成生产 过程中的机器部件。
2.组织的共同特征
1
目标——引导组织成员运用组织所拥有 的各种资源,完成组织的使命不仸务。 资源——机器、设备、土地、人才、资 釐、品 牌、技术 结构——划分部门、划分层次
2
3
3.组织不环境
1
仍静态观点来分析,组织就是指社会集 团,是人不人、人不亊的关系的系统戒 模式 仍劢态观点来分析,组织是一个开放的 社会技术系统
组织行为学
社会管理学院 张丽娟
社会管理学院 张丽娟
第一章 绪论

组织行为学中文版

组织行为学中文版

“科学管理”理论 :美国旳泰勒利用“时间一动作分
析”旳措施进行了大量旳试验,提出了“劳动定额”、“计
件工资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制度和措施。
“计划管理”理论:法国旳法约尔(Henri Fayol) 提
出构成管理旳基本要素,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
和控制,提出 14பைடு நூலகம்管理原则。
“行政组织”理论:德国旳韦伯(Max Weber) 旳“官 僚构造”(bureaucracy) :组织应是一种等级森严、层次 分明、分工明确旳金字塔形构造。
4、系统理论阶段:从70年代后来,系统理论把组 织看成是一种开放旳社会技术系统,要求把组织中对 人旳研究和对物旳研究结合起来,统一考虑组织中旳 人、财、物,以及组织与环境旳相互影响。
二、组织行为学形成旳理论准备
1、心理技术学
1923年,美国心理学家闵斯脱博格 (H.Muns. terberg) 《心理学与工业生产 率》论述了用心理测验措施选拔合格工 人等问题。处理怎样挑选和培养合格旳 工人去适应他们所要掌握旳机器,即处 理人适应机器旳问题。
(3)构造:在组织旳多种资源中,人力资 源最主要、最关键。组织需要科学地划分部 门、划分层次,需要明确各部门、各层次旳 责任、义务、权力与利益。
(4)互动:组织是一种开放系统。任何组 织都离不开环境、离不开其他组织,都需要 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旳互换,都需 要适应环境旳变化。
组织:组织是具有特定目旳、资源与构 造,时刻与环境相互作用旳开放系统。
2、霍桑试验
1927年至1932年以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梅奥(Elton Mayo) 在美国西方电气企业所属旳霍桑工厂进行了一系列 试验, 提出 “人群关系”(human relations)理论。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 导论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 导论


3)开放系统的界定:组织是与参与者之间不断变化的关系 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活动体系;该体系植根于其运行的环境之 中,既依赖于与环境之间的交换,同时又由环境建构。
三种组织定义的贡献

理性、自然和开放系统视角为组织 分析提供了相互对抗的范式。因为这 些范式包含着不同的假设,所以,一 种可以取代另一种,但却不能否认另 一种的存在。
“同样,中国人无需这种社会环境也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 所以自然语言(如法语、德语、英语、斯瓦希里语、印地语等) 这个宝库中所包含的概念和操该种语言的社会文化群体所蕴含的 概念是不能等同的。要认识到这点并非易事,但这点的确很关键。 • “可是,正因为社会教化使我们相信,人类是‘自由’、有 ‘理智’、‘公正’并且‘有爱心’的,我们也就认为自己的行 为是这样的。词汇在人类生活中往往取代了它们所指代的现实世 界。这样,我们经常对一些生活中的矛盾或不一致视而不见,这 也是我们人类自我欺骗的倾向。”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主要内容
• 一、管理者技能
• 二、管理及管理者
• 三、企业、组织、组织行为 • 四、理性
• 五、领导
• 六、制度与制度化
一、管理者的技能
• 1,技术技能 • 2,人际技能 • 3,概念技能
• 什么是概念,概念有何用? • 概念与谬误!

以不变应万变?


索绪尔的语言学——符号学:能指、所指。
——哈耶克
•思想无内容则空, 直观无概念则盲。
——康德

从教育行动是从一种专断权力所强加 的一种专断的意义上说,所有的教育行动 客观上都是一种符号暴力。
——P.布尔迪约
符号暴力 :“人类自我欺骗倾向”的普遍 性;流行的自我欺骗——有意识、无意识的欺 骗与被欺骗。 其深层原因之一:作为中介的符号——隐 含着“裂口”——潜在的不一致(当然还有其他 原因)。 符号的“定点”清除、创造:文艺复兴、 现代性建设……

组织行为学(张德)x

组织行为学(张德)x

资料
一些研究者曾对100多对刚出生就分离开,并在不同 地域成长的同卵双胞胎进行了研究。如果遗传在决定人格 方面所起的作用很小,那么,在这些分开抚养的双胞胎身 上将很难发现相似性。但研究发现他们在很多方面是共同 的。比如,一对双胞胎分离了39年,在相距72.4千米的两 地成长,但研究者发现他们驾驶型号和颜色完全一样的汽 车,抽同一商标的香烟,给自己的狗起相同的名字,而且 常常去距离各自2413.9千米以外的海滨度假。
一、组织行为学的意义
1、研究个体行为与管理,可以提高管理者知人善任, 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 2、研究群体行为与管理,可以使管理者改善人际关 系,增强群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研究领导行为与管理,可以促使领导者改进方法, 掌握领导艺术,提高领导的有效性。 4、研究组织行为与管理,可以使管理者更好的适应 环境,进行组织变革,增强组织活力,提高组织 绩效。
低分者特征 平静、放松、不情 绪化、果敢,安全、自 我陶醉
好社交、活跃、 健谈、合群、乐观、 好玩乐、重感情
谨慎、冷静、无精 打采、冷淡、厌于做事、 退让、话少 习俗化、讲实际、 兴趣少、无艺术性、非 分析性 愤世嫉俗、粗鲁、 多疑、不合作、报复心 重、残忍、易怒、好操 纵别人
好奇、兴趣广泛、 开放性 有创造力、有创新性、 评鉴对经验本身的积极寻求和欣赏;喜 富于想象、非传统的 欢接受并探索不熟悉的经验 心肠软、脾气好、 宜人性 信任人、助人、宽宏 评鉴某人思想、感情和行为方面在同 大量、易轻信、直率 情至敌对这一连续体上的人际取向的性 质
还是来自环境?是在个体与周围 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 一个成人的人格是由遗 传和环境两方面因素组 成的,同时还受到情境 条件的影响。
一、人格的概念

第一章导论(组织行为学 张德)

第一章导论(组织行为学 张德)

21
行为的特征: 行为的特征: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自发的( 自发的(Autonomous) ) 有原因的(Caused) 有原因的( ) 有目的的( 有目的的(Purposive) ) 持久的( 持久的(Persistent) ) 可改变的( 可改变的(Changeable) )
2011-10-23 OB Copyright by Yu Shujun 22
2011-10-23 OB Copyright by Yu Shujun 29
现代组织观念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组织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社会技术系统。 组织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社会技术系统。 现代组织的特点: 现代组织的特点: 1)组织内部不仅是由专业技术分工而形成的层次结构系统, 组织内部不仅是由专业技术分工而形成的层次结构系统, 而且包括心理、社会和管理的系统,故称社会技术系统。 而且包括心理、社会和管理的系统,故称社会技术系统。 2)组织是不断与外界发生信息与能量交换的开放系统。 组织是不断与外界发生信息与能量交换的开放系统。 3)组织是个复杂的整合系统,组织的作用就是整合各子系 组织是个复杂的整合系统, 统以及与环境的关系,使整个组织达到恰当的协调与适应, 统以及与环境的关系,使整个组织达到恰当的协调与适应, 从而使投入----产出达到最佳效益。 ----产出达到最佳效益 从而使投入----产出达到最佳效益。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组织行为学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主讲人:余淑均 主讲人:
参 考 书 籍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Ninth Edition) (Stephen P. Robbins)清华大学出版社 )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Stephen P. Robbins)中国人民 ) 大学出版社 组织行为学( 赫尔雷格尔 赫尔雷格尔、 斯洛克姆、 组织行为学(D.赫尔雷格尔、J.W.斯洛克姆、 斯洛克姆 R.W.伍德曼)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伍德曼) 伍德曼 管理心理学 王重鸣 人民教育出版社 组织行为学 唐 荷尔瑞格等著 东北财经大学 出版社 管理沟通 苏勇 罗殿军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 社

组织行为学 第一章 导论

组织行为学 第一章 导论

研究表明,“平均”意义上的管理者花费32% 的时间从事传统管理活动;29%的时间从事 沟通活动;20%的时间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活 动;19%的时间从事网络活动。 成功的管理者(用在组织中晋升的速度作为标 志)在对各种活动的强调重点上,与有效的 管理者(用工作成绩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下级 对其满意和承诺的程度作为标志)显著不同 之处在于:维护网络关系对管理者的成功相 对贡献最大;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相对 贡献最小。而在有效的管理者中,沟通的相 对贡献最大;维护网络关系的贡献最小。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个体行为 第三章 群体行为 第四章 组织行为 复习 6学时 10学时 10学时 6学时 2学时
案例:安德烈亚•坎宁安
自从几年前创立自己的公关代理处以来, 安德烈亚•坎宁安刚刚度完她的第一次假期, 回来上班,她准备会见被她留下来负责的副 总裁。在欧洲度假期期间,她和丈夫在骑自 行车旅游和远足间曾以电话、传真方式把工 作布置给办公室,以保持业务联系。她还随 身带着业务书籍,希望这些书能给她带来一 些管理方面的新启示。
12、[美]阿尔特曼(Altman,S.)等著;魏楚千等译,管理 科学与行为科学:组织行为学.实践与理论.上,北 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0年。
13、周文霞,孙健敏编著,组织行为学教学案例精选,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
14、Organizational Behavior,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年。 15、苏东水著,管理心理学(第四版),复旦大学出 版社,2002年。

任何组织都需要管理。 管理的目标是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管理工作的效果通过组织效率和组织效 能来衡量 组织的发展演变是管理思想发展、管理 技术提高的源泉。
罗宾斯论有效的管理者和成功的管理者

第一章 导论 《组织行为学》PPT课件

第一章  导论  《组织行为学》PPT课件

二、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方法
1.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实证方法 组织行为学研究建立在大量的经验材料的分析基础上,在经过控制的条 件下收集数据,并采用合理严谨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测量和解释。具体方 法包括案例研究、现场调查、实验室试验、现场实验以及聚合定量评价 等方法。 (2)系统方法 系统方法是指全面地考虑因素,同时严谨地考虑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 罗宾斯认为,系统研究是通过对事物之间关系的考察来解释其中的原因 和结构,并把结论建立在科学的论证之上。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5.群体心理学 群体心理学是研究结成群体的人们的心理现象、心理活动的社会心理 学分支。
二、社会学
1.社会关系 社会学认为,每个人都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 2.社会网络 社会网络是指社会个体成员之间因为互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体 系。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三、管理学
1.职能学派 管理职能学派又称管理过程学派,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教授哈罗德· 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里奇提出的。 2.协作学派 职能学派说明了组织成员的基本行为规律是职能活动,但是该学派将组 织、组织目标、组织制度视为既定的前提,没有探讨组织如何形成、组 织目标如何产生、组织制度如何制定并能够得以实施。 3.决策学派 了解了组织成员参与协作的原因后,需要进一步了解如何通过管理措施 调整组织成员的行为,最终使得组织能够持续高效地运作。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第四节 组织行为学的现状
一、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发展
1.社会学理论的影响 (1)社会交换理论 (2)社会认知理论 (3)自我决定理论
2.研究对象的发展 (1)组织承诺 (2)职位外行为 (3)创造力与创新 (4)团队协作的有效性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组织行为学(第五版)张德PPT全套课件

组织行为学(第五版)张德PPT全套课件
设。传统管理来源于教会和军队,没有接触现代 组织,X理论。现带社会一般人没有充分发挥潜 力,Y理论。员工承担更多责任。
27
2.权变观点进入管理领域
• 权变理论:管理对象和环境变化多端,简 单化的、普遍适用的方案并不存在,按照 对象和情景具体情况,选择对策。
• 从错综复杂的情景中寻找关键性变量,探 讨变量之间因果关系,规律性。
• 科学的工作分析 • 通过心理测验、行为研究来改进雇 员
的甄选、培训、激励 • 丽莲·吉尔布雷斯对工人心理研究。
21
5.人群关系到组织行为
• 霍桑实验:1924--27,照明;27--32继电器装配工
人小组试验,访谈,接线班接线工作室试验
• 梅奥“人群关系理论”:工人是“社会 人”,有社会和心理方面的要求;非正式组 织活动机制;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
• 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 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激励、领 导和控制,以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 程
• 管理的效果:组织效率,组织效能 • 组织效能:“做正确的事” • 组织效率:“正确地做事”
8
5. 管理中的人事因素
• 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控制,激励, 领导
• 管理技能----技术、人际、概念 用专业领域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成任 务能力;处理人事关系(理解、激励 共事)的技能; 综观全局、洞察环境 影响之复杂性-------关联性关键
序装配机器;建立详尽的生产统计记录;按
机床、部门进行成本利润核算;培训工人
与管理人员;按成果支付工人工资;工人福
利由工人管理,等等。
17
2.工业革命时期行为研究
• 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公理制;自由,民主,
平等.
• 欧文(1871—1858) “人际关系之父”改善

组织行为学(张德) 知识重点

组织行为学(张德) 知识重点
主要形式,是人的社会性的重要体现。在人类社会中,人们整天都在和各种各样的组织 打交道,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要和组织发生关系。 组织在当今社会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除了正式组织外,还有非正式组织,我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相当部 分时间都是在各种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中度过的。 所以,组织建立、管理的方式不仅影响着人们工作的性质和效率,也会影响到人们生活的质量、精神的感受和 活动的自由。 人们通常是各种组织的成员,和许多组织有着各种利益关系。人们赖以生存的大量资源、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 大量服务要有组织来提供、人们服务社会的愿望也要通过加入一定的组织而得以实现,人们许多生活的乐趣来源于 组织活动。人们离不开组织。因此,组织的管理就成为与人们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重要问题。 要搞好组织的管理,离不开对组织行为及其规律的研究。 要研究组织行为及其规律,就离不开对组织中人的行为的研究。 组织是由人组成的集合体,组织中人的行为方式及其绩效对整个组织的行为及其绩效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 要提高组织行为的有效性就必须研究人在组织中行为的有效性,而要研究人在组织中行为的有效性,就必须了解人 和研究人。 组织行为学对人的研究是其基本内容,通过对人的了解与研究,解决组织行为有效性中的两个基本问题: 第一,组织对其成员的思想、感情和行动的影响方式; 第二,组织的各个成员的行为方式及其绩效对整个组织绩效的影响。 通过上述问题的解决最终达到完善组织管理,使组织中员工的活动更加和谐有效,组织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 更好的服务于社会的目的。 第一节 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一. 组织 (一)组织的定义 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它是一群人的集合,为了完成共同的使命和目标,组织成员按照一 定的方式相互合作结成有机整体,从而形成单独的个人力量简单加总所不能比拟的整体力量。 组织——是指具有共同目标的人,按一定的结构把组织中的人、财、物,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组合起来的、并 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的人的集合体。 组织存在的三个条件: 1.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 组织是由人构成的,同时组织活动也需要一定的物质资源。因此组织既是物质结构,又是社会结构。组织 活动的资源配置是通过人来完成的,正是人群形成了组织,没有人群便没有组织。 2.组织是适应于目标的需要。 任何组织都有其基本的使命和目标。 3. 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 组织的存在是由于自身的使命和目标。这些使命和目标是社会所必需的,但单个人又不能完成的。为了完 成自己的目标,组织必须开展实际的业务活动(统称作业活动) ,而作业活动又离不开各种资源的的运用,为保 证资源的有效应用和作业活动的有效性, 组织中的活动便由此实现其基本的专业化分工——作业和管理两大类。 围绕这两大类又进行了相应的细化分工, 从而形成组织的分工体系。 组织的分工与合作紧密相关, 所以在分工的基础上又必须通过协调来达到合作的目的。 因此又需要通过 协

第一篇导论

第一篇导论

第一篇导论第一章现代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背景本章学习目标1.熟悉古典管理理论中主要代表人物的理论观点及主要贡献。

2.熟悉行为科学理论和梅奥的霍桑试验。

3.理解现代管理理论丛林、组织文化、组织变革对组织行为学的影响。

4.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历程。

5.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学科特点。

6.理解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意义。

在现代社会,有关“人”的问题受到管理者和企业家前所未有的关注。

人被认为是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企业成功的关键。

在组织管理中,管理者经常遇到或感受到的最棘手的问题,就是人的问题。

例如,员工缺乏工作积极性、部门之间冲突严重、上下级沟通出现问题、群体凝聚力低下、奖惩制度起不到预期的激励效果等,这些问题使得管理者和企业家焦头烂额、束手无策,甚至使企业丧失市场竞争力。

要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必须研究组织中的人的行为以及人际技能,认识它们对管理效力的重要性,而这些就是组织行为学的范畴。

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中,组织行为学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第一节组织行为学的起源与管理背景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理论准备和实际应用的演进过程。

总的来说,组织行为学起源于早期古典管理理论,创立于行为科学理论,发展于管理理论丛林,流行于当代管理实践。

一、古典管理理论组织行为学的早期研究主要源自于古典管理理论。

这些理论对劳动生产率与劳资关系组织行为学(理论·实务·案例)(第2版)的关注为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其中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查尔斯·巴比奇、罗伯特·欧文、弗雷德里克·泰勒、亨利·法约尔。

(一)理论先驱的贡献1.亚当·斯密(1723—1790年)1776年3月,亚当·斯密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下简称《国富论》)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劳动分工的观点,并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劳动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进国民财富的巨大作用。

《组织行为学》完整教案

《组织行为学》完整教案

《组织行为学》完整教案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导论1.1 课程介绍1.2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3 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1.4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第二章:个体行为分析2.1 个体行为的基本概念2.2 个性理论和性格特征2.3 动机理论和激励机制2.4 价值观和态度的形成与改变第三章:群体行为分析3.1 群体行为的基本概念3.2 群体结构和动态3.3 群体内部的沟通与冲突3.4 群体决策和团队建设第四章:组织结构与组织文化4.1 组织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类型4.2 组织设计的原理和步骤4.3 组织文化的内涵和特征4.4 组织文化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第五章:领导与领导力5.1 领导的基本概念和理论5.2 领导风格和领导行为5.3 领导力的发展和提升5.4 领导与组织行为的关系第六章:组织决策与决策过程6.1 决策的基本概念和类型6.2 决策过程模型6.3 决策制定的心理和行为因素6.4 决策风险和决策失误第七章:组织沟通与信息传递7.1 沟通的基本概念和过程7.2 沟通方式和技巧7.3 组织内部沟通网络7.4 跨文化沟通与冲突管理第八章:组织冲突与冲突管理8.1 冲突的基本概念和类型8.2 冲突的原因和影响8.3 冲突管理策略和技巧8.4 和解与重建冲突后的关系第九章:组织变革与变革管理9.1 组织变革的基本概念和原因9.2 变革的类型和变革过程9.3 变革管理的策略和原则9.4 组织变革的阻力与克服方法第十章: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10.1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功能10.2 员工招聘与选拔10.3 员工培训与发展10.4 绩效管理与激励机制第十一章:工作满意度和员工幸福感11.1 工作满意度的概念和维度11.2 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11.3 员工幸福感的意义和影响因素11.4 提升员工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的策略第十二章:组织压力与压力管理12.1 组织压力的概念和来源12.2 压力对员工的影响12.3 压力管理的策略和技巧12.4 组织支持与员工抗压能力第十三章:创新与创造力管理13.1 创新与创造力的基本概念13.2 创新与创造力的重要性13.3 创新与创造力的培养和激发13.4 组织创新与创造力管理的策略第十四章:组织伦理与道德领导14.1 组织伦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14.2 道德领导的行为和特征14.3 组织伦理问题的识别和处理14.4 提升组织伦理水平和道德领导力第十五章:组织行为学的应用案例分析15.1 组织行为学在实践中的应用领域15.2 组织行为学案例研究的方法和步骤15.3 典型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15.4 从中获得的启示和借鉴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研究对象、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课件]组织行为学第一章导论PPT

[课件]组织行为学第一章导论PPT
上,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 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组织行为学
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
第一章 导论
一、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一)古代管理中的组织行为萌芽
(与一般的心理、行为研究基本上是一致的,直
观、简单。)
(二)工业革命时期的组织行为实践
(小瓦特、亚当•斯密、罗伯特•欧文、克虏伯)


组织行为学
查尔斯· 巴比奇 英国的数学教授,1832年 《 论 机 器 和 制 造 业 的 经 济 》On the Economy Of
Machinery and Manufacturing) 他在斯密学说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了劳动分工的优点。 1)减少了熟悉工作所需的时间; 2)降低了在学习阶段的劳动耗费 3)有助于高技术水平的实现; 4)促进工人的技术、体力与具体工作任务 更细致的搭配。 巴比奇认为:脑力劳动分工与体力劳动分 工所带来的节约是类似的。 专门化的经济对于脑力劳动和 体力劳动应该是同样相关的。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 导论
组织行为学
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导论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组织与组织行为 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特征。 2.掌握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3.了解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计划与设计。 4.理解研究的各种主要方法。 5.了解数据分析的方法。
一定影响作用的外部事务或现象 思考题:如何理解组织和环境的相互适应 (三)组织的演变(恒定性和发展性)
静态理解:某种特定目标下形成的职位、个人之间的关系网络式结构 动态理解:组织的演变过程。 思考题: 劳动分工有哪些优越性和不利方面,其演进对组织 结构有何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组织行为学的三个层次都涉及道德问题。 • 个体 • 群体 • 组织—黑箱;效率和公平的平衡;外部性 • 研究伦理问题:违反知情和同意原则;侵
犯隐私群;用物质奖励和行政命令诱使人 员参加试验.
39
• 科学的工作分析 • 通过心理测验、行为研究来改进雇 员
的甄选、培训、激励 • 丽莲·吉尔布雷斯对工人心理研究。
21
5.人群关系到组织行为
• 霍桑实验:1924--27,照明;27--32继电器装配
工人小组试验,访谈,接线班接线工作室试验
• 梅奥“人群关系理论”:工人是“社会 人”,有社会和心理方面的要求;非正式组 织活动机制;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
9
5. 管理中的人事因素
• 角色论----半数活动少于9分钟; 人际----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传递----监听者, 传播者, 发言人 决策制定----企业家, 混乱驾御者, 资源 分配者, 谈判者
• 成功管理者研究中人的因素
• 组织行为:管理中人的因素
• 成功的管理者----社交联络贡献最大. Fred Luthans.
29
4.“新组织”与组织过程研 究
• 信息技术发展,“新组织”兴起。 • “新组织”特征:网络化,扁平化,灵活
性,多元化,全球化。 • 理论问题:多元化的人力资源;劳动协作
方式的变化;“知识工作者”;组织学习 与道德行为改善 • 注重变化的过程研究
30
§1.3 研究方法
• 1949年在芝加哥大学的大会上,用科学方法 系统研究组织行为四项决定。
4
1.组织的定义
• 人的社会性----群体之起源

能---存在,生活,精神寄托(安全,归属) 地位,
自尊,权力.经济性(实现目标)
• 组织----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 3要素
• 作业与管理
5
2. 组织和环境
• 存在于组织之外并对组织产生影响作用的 外部事物和现象
• 自然、技术、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 • 组织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 • 组织的利益相关者 • 组织要适应环境的变化;组织对环境的影
• 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会议不明确 目的,只要求与会者对某一方面的议题, 自由发表意见,不允许别人批评,主持人 不发表意见,而是在不怀偏见的倾听中有 目的地吸取有益的内容。
• 民意测验
35
2.实验方法
• 实验方法是在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 定条件来引起某种现象,以进行研究的方 法。
理学,人类学,生理学。 • 组织行为的研究:60年代中叶之后,
既注意人的因素,又注意组织的因素。 • 组织行为学
24
组织行为与管理理念变革
• 重视人的作用。由以“事”以中心发展到 以“人”为中心;由“纪律”研究到 “行 为”研究;由 “监督”管理到“激励”管 理。
25
二.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 人力资源学派(Human Resources School)的出现
• Schein对人性假设的分析
28
3.组织文化研究的兴起
• 组织长期经营中逐步形成的共同文化观念,领导 者倡导为员工所认同的群体规范和行为准则。
• 日本企业成功经验:吸收先进经验为己所用;注 重文化因素,共同价值观,人的工作, “组织风 土”。
• 人群有机协作体:“观念人”,信仰和价值观, 行为指南。 “生活组织”,从社会而非单纯经济 角度来看企业职能。劳动者和个人的存在不可分 割,工作谋求的物质利益、人生价值。
响,以适应环境为前提。
6
3.组织的演变
• 两种形态:维持结构,创造结构。 • 竞争性环境中,与环境的协调、适应程度
决定组织工作的有效性。 • 内部制度和工作效率决定投入产出比 • 专业化和分工是组织演变动因 • 规模收益和管理成本决定组织适度规模 • 员工需要和组织目标的动态平衡
7
4.组织和管理
组织行为学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张德 刘广灵
1
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导论
2
• §1.1 组织与组织行为 • §1.2 组织行为学的演进发展 • §1.3 研究方法
3
§1.1 组织与组织行为
一.组织的定义 • 组织和环境 • 组织的演变 • 组织和管理 • 管理工作中的人事因素
19
“管理运动”时期
• Emerson消除浪费、降低成本和直线职能 制,Cooke把科学管理应用到教育和市政 组织上,Henry Ford 流水线;P.Sloan事 业部制.
• 1914年福特人事研究室 • Taylor (1856—1915)科学管理理论。
20
4.工业心理学
• 1912年 Hugo Munsterberg 《心理 学与产业效率》-----工业心理学的创 建.
• 1. 理论的肯定和证明必须靠公众都能观察了 解的客观事实,不能单凭学者个人的经验。
• 2. 尽量科学方式来说明假设,以便精密地测 试和修正。
• 3. 使各种论述精确,俾能用严密试验予以肯 定或否定。
• 4.使用自然科学所惯用的“厘米一克一秒”制 作为度量工具。
31
一.研究分类
• 以应用广度为原则的分类:理论性研究 , 应用性研究 ,服务性研究 ,行动研究
生产率Productivity (job performance) , 缺勤率Absenteeism , 流动率 Turnover, 工作满意度Job satisfaction , 组织公民Citizenship
• 自变量:三层次的因素
37
4.理论模型方法
• 通过理论模型探究人们理性的行为逻辑。
• 人们对于重要的行为选择一般都会权衡利 弊。----“有限理性”
• 权变观点进入管理领域 • 组织文化研究的兴起 • “新组织”兴起与组织过程研究
26
1.人力资源学派出现
• 五十年代后期美国经济衰退,人际关系学派片面 强调关系的缺陷,员工需要和期望变化。
• 企业问题根源在于未能发挥员工的潜力。 • Argyris1957年《个性与组织》抨击人际关系学
派。未能满足员工成就感,不能解决积极性。 • McGregor1960《企业的人的方面》总结人性假
• 与一般的心理、行为研究基本上是 一致的,直观、简单。
16
2.工业革命时期行为研究
• 工业革命:James Watt, Jr (1769— 1848)规范化的管理技术。
• James Watt, Jr (1769—1848)管理技
术:市场研究与预测;生产计划;生产过程
规范化和产品部件标准化;依据业务流程
• 以研究目标为原则的分类:描述研究、因 果性研究、预测性研究
• 可控性分类的研究方法:案例分析、现场 调查、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
32
一.研究分类
• 设计研究方法时,需要注意:效度,信度, 普遍性.
• 效度,也称有效性,即指标是否测量了它 要测量的研究内容.
• 信度,也称可信性,指测度结果的一致性. • 普遍性行为研究(多数社会科学的研究也
的顺序装配机器;建立详尽的生产统计记
录;按机床、部门进行成本利润核算;培训
工人与管理人员;按成果支付工人工资;工
人福利由工人管理,等等。
17
2.工业革命时期行为研究
• 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公理制;自由,民主,
平等.
• 欧文(1871—1858) “人际关系之父”改善
工作条件;限制童工最低年龄;缩短劳动时间;提供 厂内膳食;设立按成本价出售生活必需品的商店; 建造住房、修筑街道改善工人居住条件等。
作态度以及周围的人际关系
22
“人群关系运动”
• 1929年“大萧条”,1935年Wagner Act Magna Carta of labor。
• “人群关系运动” • Dale Carnegie《如何赢得朋友和影响人们》
23
行为科学
• “行为科学”:1949年芝加哥大学 • 相关学科: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
组织结构与行为:组织变革、发展、学
习,组织技术、工作和结构、组织文化; 人力资源政策,压力;未来发展趋势。 12
2.组织行为学定义
• 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 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 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 目标的科学。
• 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 学,政治学
13
设。传统管理来源于教会和军队,没有接触现代 组织,X理论。现带社会一般人没有充分发挥潜 力,Y理论。员工承担更多责任。
27
2.权变观点进入管理领域
• 权变理论:管理对象和环境变化多端,简 单化的、普遍适用的方案并不存在,按照 对象和情景具体情况,选择对策。
• 从错综复杂的情景中寻找关键性变量,探 讨变量之间因果关系,规律性。
• 运用博弈论建立理论模型 • 从众行为,阿希(S.E.Asch) ---在存在信
息不确定性的条件下,当群体中的个体序 贯行动时,后进者会观察先行同行的行为, 以此推断先行同行的信息,增加自身拥有 信息的准确性,降低风险。
• 严格的条件,合理简化 38
三.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道德问 题
• 任何组织都生存在一定的社会道德环境中, 受到道德的制约。
• 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 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激励、领 导和控制,以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 程
• 管理的效果:组织效率,组织效能 • 组织效能:“做正确的事” • 组织效率:“正确地做事”
8
5. 管理中的理技能----技术、人际、概念 用专业领域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成任 务能力;处理人事关系(理解、激励 共事)的技能; 综观全局、洞察环境 影响之复杂性-------关联性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