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盆
髋,又称腰带、骨盆,是一个骨骼构造,位于脊椎末端,连接脊柱和股骨,与四足动物的后
肢、双足动物的下肢相连。
股骨与腰带在臀部连接处形成髋关节,它是球窝关节。
骨盆(pelvis):由左、右髋骨和骶、尾骨以及其间的骨连接构成。
界线:由骶骨岬、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形线。
骨盆pelvis由骶骨、尾骨和左右两块髋骨及其韧带连结而成。
主要特征
骨盆骨盆被斜行的界线(后方起于骶骨岬,经髂骨弓状线,髂耻隆起,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嵴到耻骨联合上缘连线)分为两部:界线以上叫大骨盆,
又称假骨盆,其骨腔是腹腔的髂窝部;大骨盆参与腹腔的组成。
界线以下叫小骨盆,又称真骨盆,其内腔即盆腔,前界为耻骨和耻骨联合,后界为骶、尾骨的前面,两侧为髋骨的内面、闭孔膜及韧带,侧壁上有坐骨大、小孔。
盆部系指界线以下的小骨盆部分,它包括盆壁、盆膈和盆腔器官等,盆腔上口由界线围成,下口封以盆膈。
盆膈以下的软组织称为会阴。
小骨盆有上、下两口,上口又称为入口,由界线围线;下口又称为出口,高低不平,呈菱形,其周界由后向前为尾骨尖、骶结节韧带、坐骨结节、坐骨下支、耻骨下支、耻骨联合下缘。
两侧耻骨下支在耻骨联合下缘所形成的夹角叫耻骨角,男性约为70~75°,女性角度较大,约为90~100°。
假骨盆与产道、性功能无直接关系。
真骨盆容纳子宫、卵巢、输卵管、阴道及邻近的输尿管、膀胱、尿道、直肠等器官。
人体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向前下倾斜,女性的倾斜度比男性稍大。
女性骨盆是胎儿分娩出的产道,所以男女骨盆有着显著的差异。
女性骨盆主要表现为:骨盆全形短而宽阔,上口为圆形,较宽大,下口的各径(矢状径和横径)均较男性者大,加之尾骨的活动性较大,耻骨联合腔也较宽,坐骨结节外翻,从而使骨盆各径在分娩时可有一定程度的增长。
特点
(一)骨盆四壁耻骨联合短而宽,耻骨弓角度较大,骶岬突出较小,坐骨棘平伏,骨盆腔呈圆筒形,浅而宽。
(二)骨盆入口近乎圆形或椭圆形。
(三)骨盆出口宽大、坐骨结节间距宽阔。
基本组成
骨盆骨盆是由骶骨、尾骨和两块髋骨(由髂骨、坐骨及耻骨融合而成)所组成。
骶骨与髂骨和骶骨与尾骨间,均有坚强韧带支持连结,形成关节,一般不能活动,妊娠后在激素的影响下,韧带稍许松弛,各关节因而略有松动,对分娩有利。
两侧髂耻线及骶岬上缘的连线形成骨盆“骨盆界线”。
该界线将骨盆分成上下二部,上为大骨盆或称假骨盆,下为小骨盆或真骨盆(简称骨盆)。
大骨盆能支持妊娠时增大的子宫,但与分娩无关。
临床上可通过观察大骨盆的形状和测量某些径线等,来间接了解真骨盆的情况。
(一)耻骨联合两耻骨间有纤维软骨联接。
(二)骶髂关节位于骶骨与髂骨间,有宽厚的骶髂骨韧带连接。
(三)骶尾关节活动性较大,分娩时可后移2cm,使骨盆出口径线增大。
骨盆腔
骨盆腔为一前短后长的弯曲圆柱形管道,为便于了解分娩时胎儿在产道中的行经过程,现将骨盆的形状,按以下三个平面分别叙述,由上至下为入口平面、中平面、出口平面。
入口平面
为大小骨盆的交界面(即盆腔的入口),呈横椭圆形,径线如下:
(一)前后径为耻骨联合上缘至骶岬前缘中点距离,又称骶耻内径,平均长约11cm。
(二)横径是入口平面最大径线,为两髂耻线间的最宽距离,平均约13cm。
(三)斜径左右各一条,为一侧骶髂关节至对侧髂耻隆突间的距离,长约12.5cm。
从左骶髂关节至右髂耻隆突者为左斜径,反之为右斜径。
临床上以前后径为最为重要,扁平骨盆的前后径较小,将影响儿头入盆。
骨盆中段
中上段为骨盆腔的最宽大部分,近似圆形,其前方为耻骨联合后方的中点,两侧相当于髋臼
缘、坐骨棘至骶骨下端的平面,呈前后径长的椭圆形。
前后径约11.5cm,横径(坐骨棘间径)长约10cm。
出口平面
为耻骨降支,后三角的顶为尾骨尖,两侧边为骶骨结节韧带。
坐骨结节间径,即出口横径,平均长9cm。
耻骨联合下缘至尾骨尖间距离为其前后径,平均长9.5cm。
分娩时尾骨尖可向后移1.5~2cm,使前后径伸长至11~11.5cm。
两侧耻骨降支在耻骨联合下方形成一接近直角的耻骨弓。
由耻骨联合下缘至坐骨结节间径的中点称“前矢状径”,平均长6cm;骶尾关节至坐骨结节间径的中点称“后矢状径”,平均长9cm。
临床上单纯出口平面狭窄少见,多同时伴有骨盆中平面狭窄。
骨盆地
骨盆地是指连接骨盆腔各平面中心上噗的假想轴线。
此线上段向下向后、中段向下、下段侧向下向前。
骨盆底
骨盆骨盆底由三层肌肉和筋膜组成,它封闭骨盆出口,并承载和支持分腔内的器官。
一、外层为会阴浅筋膜与肌肉组成,包括会阴浅横肌、球海绵体肌、坐骨海绵体肌和肛门外括约肌。
均会合于阴道处口与肛门之间,形成会阴中心腱。
二、中层为尿生殖膈,覆盖在耻骨弓及两坐骨结节间所形成的骨盆出口前部的三角平面上。
包括会阴深横肌及尿道括约肌。
三、内层称为盆膈,由提肛肌、盆筋膜组成,为尿道、阴道、直肠所贯穿。
盆壁与盆底软组织
一、盆壁肌包括闭孔内肌、梨状肌、肛提肌和尾骨肌4对。
二、盆筋膜盆筋膜是腹内筋膜的直接延续,可分为盆筋膜壁层、盆膈筋膜和盆筋膜脏层。
(如图)
三、盆筋膜间隙及盆腔腹膜凹陷盆内腹膜外组织在盆底腹膜与盆膈之间形成一些蜂窝组织间隙,其主要有:耻骨后间隙;骨盆直肠间隙;直肠后间隙。
四、盆底由多层肌肉和筋膜组成,封闭骨盆出口,尿道、阴道和直肠经此贯穿而出。
盆底承载盆腔脏器并保持其正常位置。
盆底肌有三层组织,即外层、中层(泌尿生殖膈)和内层(盆膈)。
骨盆与分娩
女性骨盆是产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胎儿经阴道娩出的必经之路,其大小、形状直接影响到分娩。
因此,对其构造和特点,应有较清楚的了解。
骨盆是女性阴道分娩胎儿的必经之途,它由骶、尾、髋骨构成、并由关节、韧带将它们连在一起。
骨盆分为上、下两个部分。
上半部宽大,对分娩关系不大(产科称为假骨盆);而其下部与分娩关系十分密切(称为真骨盆),所谓的“骨产道”即指这一部分而言。
真骨盆根据它与分娩的关系又分为三个平面,即入口、中腔及出口平面。
这三个平面都是比较狭窄的部分,分娩时胎儿可受到阻力,尤其中腔平面是最窄的部分。
骨盆的大小及形状对分娩的难、易影响很大,它与产力及胎儿构成了分娩的三要素。
正常的骨盆,如产力及胎儿无异常,胎儿很容易娩出。
明显狭窄的骨盆,活的胎儿根本不能娩出。
相对狭窄的骨盆,常需要决定于胎儿及产力情况。
女性骨盆在解剖上如若宽而浅,就利于胎儿通过。
但并非所有妇女骨盆的形状均如此。
有的发育上有变异,类似男人型的骨盆,即骨盆深而窄,骨盆前后径相对长,而横径相对较短,胎儿就不易娩出。
有的骨盆呈偏平状,入口前后径很短,胎儿就不能通过骨盆人口。
但有的骨盆入口正常,中、下平面越来越窄,称为漏斗骨盆,亦会造成难产。
某些情况下,由于骨及关节病变也可造成骨盆形状的异常,如因缺钙引起的佝偻病(骨软化症),它可以造成骨盆严重变形,变得十分小,胎儿根本不能从阴道分娩。
偶有外伤造成骨盆骨折,日后发生畸形的,这些均可能造成分娩时难产。
除非有明显的畸形,一般不能只从外形就准确地判断骨盆的大小。
因此妇女怀孕后一定要做产前检查,实际测量骨盆的大小,必要时还需用X线来准确地测量骨盆的情况。
成年人骨盆结构
包括骶髂关节、骶结节韧带、耻骨联合和骶棘韧带。
医学知识
产后骨盆肌恢复
生产过后,骨盆肌肉会因极度扩张而脆弱。
因此,要尽可能经常运动这些肌肉,使之恢复强健的状态。
骨盆是由骨骼构成的盆状物,包括了两个大的骨盆骨,在脊椎的底部(骶骨)下方连结,称为骶髂关节。
骨盆骨的连结,在前方有一关节,称为耻骨连结。
在脊椎骶骨的下方,有四块小的骨骼,构成了尾骨。
骨盆主要的功能是支撑身体的结构,同时保护子宫和膀胱,在怀孕初期,也保护正在成长的胚胎。
构成盆状底部的是一层肌肉,称为骨盆肌肉。
骨盆肌肉分为两层,即较内部的一层与外部的一层,由耻骨连结至尾骨,并穿过两边的髋骨。
在这些肌肉中,共有3个出口。
一是由膀胱延伸出来的尿道出口,位于前方;一是由子宫延伸出来的阴道口,位于中央;另一个则是由大肠延伸而来的肛门通口,位于后方。
在外层肌肉,有环结在这些通口,称为括约肌,能使这些出口紧密地密合,特别是在腹部用力的时候,如:当你咳嗽、笑或打喷嚏的时候。
怀孕期间,骨盆会支撑胎儿、胎盘,以及扩大的子宫内,一些额外的液体的重量。
生产过后,这些肌肉会极度扩张而脆弱,因此,要尽可能常运动这些肌肉,使它们恢复强健的状态。
假如生产时你因为裂伤或侧切而有一些手术的缝针,也许紧缩这些肌肉会感到疼痛。
但是,当你用力紧缩并放松这些肌肉的时候,可增强此处的血液循环,并促进愈合的过程。
紧缩运动不会对这些伤口造成伤害,因此愈快展开运动愈好。
你知道吗,其实你自己非常熟悉如何运动你的骨盆肌肉,每次当你觉得需要放空你的膀胱或收缩骨盆肌肉,以免溢尿时情况便是运动。
70°~75°
女性骨盆上口近似圆形,下口较宽大,骨盆腔短而宽,呈圆桶型,骶骨岬前突不明显,耻骨下角为8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