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油层对比新
油层对比4章_新
第四章地层对比与沉积微相地层对比是指建立研究区域及层段内的等时地层关系。
按研究范围,地层对比可分为世界的、大区域的、区域的和油层对比四类。
世界地层对比为全球范围的地层对比,大区域地层对比为跨盆地的地层对比,主要应用古生物群、岩石绝对年龄测定和古地磁、全球海平面变化等进行对比,属于地层学的研究范畴。
区域地层对比是指在一个油区范围内进行全井段的对比,而油层对比是指在一个油田内含油层段的对比。
油层对比提供了含油地层的空间格架,是油田地质研究的基础[49]。
沉积微相研究是对地层单元内沉积环境及岩性分布的研究。
沉积微相控制着储层性质及其空间分布,控制着地下油水运动,因此,沉积微相研究亦是油田地质研究的重要基础。
第一节地层对比方法概述地层作为一个地质体具有多方面的特征,如矿物成分、化学组分、岩石的结构构造、层理层面特征、地磁性质、对地震波反射吸收性质、导电性、同位素年龄以及化石种类等。
因此,人们就能够根据这些不同的特征去认识地层,划分、对比地层。
由于地层划分、对比方法的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地层单位。
如根据古生物组合可将地层划分为生物带、亚带等;根据岩性将地层划分为群、组、段、层等;综合古生物组合及岩性,可划分不同级别的时间-地层单元,如界、系、统、组、段等;应用层序地层学方法则将地层划分为层序、准层序组、准层序、层组、层、纹层组、纹层等。
一、生物地层学方法根据古生物及其组合划分地层[50]。
1.基本原理地层年代的概念,必须建立在生物地层学的基础上。
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外乎是无机界和有机界(即生物界)的演化发展过程,而生物界的演化比无机界的发展具有更加显著的阶段性和不可逆性。
只要地层所含化石或化石组合相同或相似,它们的地质时代就相同或大致相当,这就是使用古生物化石划分对比地层的理论依据。
古生物学法是确定地层相对地质年代的基础。
在地层对比中,多利用岩心或岩屑中的微体化石及超微化石,这在各油田的区域地层对比研究中已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
油层对比讲义
低 弯 顺 直 河 沉 积 ( 图 1 6 )
油层对比的原则和工作流程
•油层对比的原则——旋回对比、分级控制、不同相带区别对待。 •油层对比的工作流程
确定井位、选取井号——以主井为中心,邻井不隔井、不重复、不漏井
利用标准层确定油层组、砂岩组、小层界限;
12个 37个 97个 编写小层号——首先确定出砂体是否跨层 自上而下依次编写 “+”也表示本层层号 “-”表示跨层层号 跨层层号自上层顶号编到下层底号。 注意:特殊砂岩组界线也有与大界线(油层组界线)表示相同的。 萨III4-7底界、葡I2底界的砂岩组界线均与油层组界线相同。
标准层的概念、分类
标准层往往是沉积条件发生较大变化时形成的特殊岩性,故多出现在 旋回界线上。是油层对比的基础,熟悉各级标准层的岩性、电性及厚 度特征是准确划分油层的关键。 •标准层的概念:指岩性、矿物、古生物及测井曲线特征明显,易于辨 认,层位稳定、能长距离追踪的岩层或岩层组合、岩层界面,如标准 化石层、油页岩、泥岩、泥灰岩、石灰岩等岩层或其组合。 一级标准层 标准层的分类 二级标准层 50% 90%
就是原来的小层。
劈分沉积单元的原则
在标准层的控制下,以“旋回对比,分级控制”的方法为
前提,划分对比油层组和砂岩组 ,在砂岩组内部根据河流-
三角洲沉积的不同相带砂体发育的不同模式 ,分别采用相应 的方法划分对比沉积单元。
劈分沉积单元的方法
•三 角 洲 外 前 缘 相 及 稳 定 的 湖 弯 和 滨 外 坝 沉 积 , 仍 采 用 原 湖 相 沉积的小层对比方法——以小旋回界线为层位控制,按照同 一小层的席状砂体层位稳定、岩性相近、曲线形态相似,厚 度 比 例 相 等 的 特 征 划 分 对 比 沉 积 单 元 。 ( 图 1 0 ) •泛 滥 - 分 流 平 原 相 及 枝 状 三 角 洲 的 内 前 缘 相 、 干 枝 状 三 角 洲 的
地层、油层划分与对比
三、地层的对比
了解各地层单元在区域士的变化,如古生物化 石、岩相、岩性变化等内容。将不同地区属
于同一时代的地层对比起来的工作就是 所谓的地层对比。地层划分与对比是相辅相
成的,划分是对比的基础,对比能促进和验证 划分。
四、地层划分与对比的关系
地层划分与对比是相辅相成的,划分是对比的 基础,对比能促进和验证划分。
5、中生代
(1)定义
是地质历史时期最后一个时代,分第三纪和第 四纪两个纪。
(2)主要特征
由于新生代时间短,距离现代近,地层保存 比较完整和全面,与人类现实生活的关系最密 切,所以研究得最详细。 在新生代时期,除了初期阶段我国的西藏、 台湾等地仍为地槽区外,其他地区均已上升为 陆地。 新生代是哺乳动物兴盛的时代。在植物方面, 是种子植物兴盛时代。
3、古生代
(1)定义
古生代是从元古代以后到中生代以前的一段地 质历史时期。分为上、下古生代,包含6个纪。
(2)主要特征
出现了第一批生物并且很多生物以后完全灭 绝,如笔石和三叶虫等。 古生代曾发生两次造山运动,一次是发生在 寒武纪到泥盆纪的加里东运动,另一次是发生 石炭纪到二叠纪的海西运动。 6个纪的主要特征分述如下:
①寒武纪
寒武纪是一个比较平静的时期,在世界各处 广泛发生海侵,将各地相互沟通。在中国,当 时由于地壳缓慢下降.海水由西南侵入,经由 华东、华北与北冰洋侵入的海水汇合。在世界 各地普通发现古杯海绵及藻类化石,以及砂泥 相的沉积,说明当时是以气候温暖的浅水环境 为主。
②奥陶纪
寒武纪末期,部分地区海水退却,到奥陶纪 各处又发生海侵。在中国奥陶纪沉积广泛,分 为两个区域,华北以碳酸盐岩石为主,华南以 碎屑岩、笔石页岩为主,代表着不同的沉积环 境。奥陶纪的生物主要有笔石、三叶虫以及头 足类中的珠角石、直角石,腕足类中的正形贝 、扬于贝、海林擒等。
油层对比
例如: 某油田杜家台含油层系 ----Ⅰ、Ⅱ、Ⅲ油层组 ----Ⅰ1-3砂层组 ——Ⅰ11-3 单油层
2、沉积旋回级次与划分
油田范围内,沉积旋回的级次从小到大按四级划分。 1)四级沉积旋回(韵律)
※ ※ ※
包含一个单油层在内的不同粒度序列岩石的一个组合 该组合中,油层粒度最粗; 厚度、结构及层理随沉积相带的变化而变化。
SP 1281 2 3 4
(a)
IL
SP
IL
SP
7 8
ML
5 6 7 (b)
9
1 (c)
孤东油田馆上段化石层(标准层)
三级旋回按水进型考虑--顶部均有一层泥岩
中感应、八侧向、中子伽马、井径等曲线。
▲
碳酸盐岩剖面:自然伽马、中子伽马曲线,等等。
第二节
碎屑岩油层对比
二、油层对比的依据
▲
1、岩性特征--岩性及岩性组合
▲
▲ ▲
2、沉积旋回
3、地球物理特征
岩性标准层 特殊标志层 岩石组合 矿物组合
4、油水关系及动态信息
1、岩性特征
岩性特征--指岩石的颜色、成分、结构、构造、 岩层变化规律及其特殊标志,等。
3、油层组
由若干油层特性相近的砂岩组组合而成; ▲ 以较厚非渗透性泥岩作盖层、底层,且分布于同一相段内 ▲ 岩相段的分界面--为油层组的顶、底界线。
▲
4、含油层系
由若干油层组组合而成。同一含油层系内: ▲ 油层的沉积成因、岩石类型相近; ▲ 油水特征基本一致; ▲ 顶、底界面与地层时代分界线具有一致性。
常见的标准层:
A、砂泥岩剖面中薄层灰岩--高电阻率值; B、碳酸盐岩剖面中石膏、泥岩夹层-泥岩或页岩为低电阻率和高自然伽马; C、碎屑岩剖面中稳定泥岩段--低电阻率、高自然伽马; D、煤层--高电阻率、高自然伽马值; E、薄的黑色页岩层或煤层--地质录井标志明显; F、化石层; G、膨润土层--高电阻率、高自然伽马值。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绪论单元测试1.在古代,石油用于( )。
A:防腐 B:照明 C:建筑 D:化工原料答案:防腐;照明;建筑2.世界上的常规石油储量主要分布在()深度中。
A:>7000m B:>10000m C:<1000m D:500-3500m 答案:500-3500m3.中国新疆的含油气盆地包括()。
A:准噶尔盆地 B:松辽盆地 C:塔里木盆地 D:渤海湾盆地答案: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4.以下哪些可能来源于石油石化产品()。
A:油漆 B:医药 C:化妆品 D:衣服答案:油漆;医药;化妆品;衣服5.开发地质学为油田合理开发提供地质依据,涉及到的工作包括()。
A:开发井位的调整 B:开发前的评价 C:开发井监控 D:油藏研究答案:开发井位的调整;开发前的评价;开发井监控;油藏研究6.开发地质学的作用包括()。
A:注采井网调整 B:部署井位 C:解决开发矛盾 D:分层开采答案:注采井网调整;部署井位;解决开发矛盾;分层开采7.目前,石油广泛应用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国防、医药等领域。
()A:错 B:对答案:对8.油气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
()A:对 B:错答案:对9.油气分布的差异性表现在地理位置、时代、埋藏深度等方面,总储量的一半分布在少数几十个特大油田中。
()A:对 B:错答案:对10.鄂尔多斯盆地位于中国的新疆地区。
()A:错 B:对答案:错第一章测试1.石油中碳和氢累计含量的平均值约为。
A:51% B:87.5% C:67% D:97.5% 答案:97.5%2.一般,源于陆相烃源岩的石油具有以下特征?A:V/Ni 大于 1 B:Ni/V 等于 1 C:Ni/V 大于 1 D:V/Ni 等于 2 答案:Ni/V 大于 1 3.石油中的钒卟啉和镍卟啉属于()。
A:含氧化合物 B:含氮化合物 C:烃类化合物 D:含硫化合物答案:含氮化合物4.关于石油的颜色,下面那句比较准确。
《油矿地质学》复习总结
油矿小结第一章钻井地质需要掌握的概念定向井:按照预先设计的井斜方位和井眼轴线形状进行钻进的井。
水平井:井斜角在85-120读,并沿水平方向钻进一定长度的井。
丛式井:在一个井场或平台上,有计划地钻很多口井(直井或斜井),这些井统称为丛式井。
井斜角:测点处的井眼轴线同铅垂线之间的夹角。
(α)井斜方位角:测点处井眼轴线的切线在水平方向的投影与正北方向的夹角。
(fai)钻井深度:用钻具长度计算的井深。
测井深度:用电缆长度计算的井深。
测深:测量深度,井口方补心(转盘面)沿井轨迹测点处的实际长度。
垂深:垂直深度,井口方补心(转盘面)到井筒测点位置的垂直深度。
补心海拔:井口方补心(转盘面)到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海拔深度:井筒中测点位置到海平面的铅直距离。
岩心收获率:岩心长度/取心进尺长度取心进尺:岩心归位:从最上的标志层开始,上推归位至取心井段顶部,再一次向下归位,达到岩性与电性吻合。
岩屑迟到时间:岩屑从井底返至井口的时间。
重点内容井别识别:哇塞岩心丈量和编号原则:丈量:清除岩屑泥饼等“假岩心”,断面吻合,摆放,由顶至底用尺子依次丈量,单位厘米,自上而下做记号,红黑两平行线,上位红,下为黑,箭头指向钻头位置。
编号:第几次取心,共多少块岩心,这是第几块。
几又几分之几。
观察岩心油气水的方法类型:含气实验,含水观察,滴水实验。
岩心含有级别:根据储层特性不同分为:孔隙性含油:饱含油、富含油、油浸、油斑、油迹、荧光。
缝洞性含油:油浸、油斑、荧光。
岩心录井图的编制:岩心录井草图和岩心录井综合图。
综合:井深校正,岩心归位。
岩屑描述内容与岩心描述的差别:岩屑描述的重点是岩石定名和含油气情况描述。
差别:这。
岩屑录井对缝洞储层中的判别:缝洞发育系数:次生矿物总量/岩屑总量。
缝洞开启系数:自形晶矿物含量/次生矿物含量。
钻井液显示的类型:油花、气泡,油气侵,井涌,井喷,井漏(碳酸盐溶洞好东西。
)。
钻时录井优缺点:课件上没说啊。
第二章地层测试地层流动系数:地层流动系数反映地下流体流动的难易程度。
地层、油层划分与对比
②第四纪
⑥二叠纪
地层明显地分为上下两层(陆相和海相)。发生于石炭 纪的海西运动,到二叠纪时更为激烈。在我国北方形成 了几个陆相盆地,与石炭纪连续沉积,一般称石炭二叠 纪;在南方发生大规模海侵,沉积了巨厚的海相石灰岩, 海水退去后,又开始新的海侵。 主要生物为纺锤虫、珊瑚、腕足类和菊石等,前一时 期极盛一时的三叶虫、四射珊瑚等逐渐灭绝。出现了高 级爬虫类——锯齿龙。植物中封印木、鳞木开始衰落, 代之而起的是松相类、苏铁类以及大羽羊齿等。
表3 地层顺序表
续表3 地层顺序表
三、地质时代单位与地层单位的关系
表4 地质时代单位与地层单位对照表
四、各地质时代单位的含义
1、太古代
(1)定义
从地壳形成到原始生物出现前为止,这一段地 质时代叫太古代或隐生宙,也叫前寒武纪。外 国地质学者也将太古代和以后的元古代合称为 前寒武纪。
(2)主要特征
③志留纪
志留纪仍然是一个平静的海侵时期。奥陶纪 末期部分地区海退;到志留纪海侵又继续发生 ,开始沉积碎屑岩;中志留纪时海侵继续扩展 ,沉积岩主要为石灰岩;到上志留纪时发生海 退,沉积泥质灰岩与硅质页岩互层,构成许多 小的沉积旋回。海退期间在我国西南还造成了 一些内海盆地。 主要生物有笔石、层孔虫、温瑚、苔醉虫、 三叶虫、腕足类等。
地层、油层 纲
绪论
第—章 地质时代与地层
第—节 地质时代 第二节 地层单元的划分与命名
第二章 地层对比
第一节 地层划分与对比的依据 第二节 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步骤 第三节 地层划分与对比应用实例
第三章 油层对比
第—节 单层(小层)对比的依据 第二节 油层对比的步骤 第三节 油层对比应用实例
④泥盆纪
志留纪末期发生了加里东造山运动,到泥盆 纪时期发展剧烈,在震旦纪陆台的周围形成了 许多山脉,同时也形成了许多高原和盆地。 主要生物有三叶虫和笔石衰落,水中出现了 鱼类,陆地上出现了大量棵蔗植物群,还有古 鳞木和古芦木等。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油藏地质学PPT 3-油层对比
纵向上:由大到小逐级划分,再由小到大逐级对比检查。 横向上:由点—线----面进行对比,再由面—线—点进行检查验证。
标准层1 标准层2
(1) 利用标准 层划分油层组
用标准层、辅助 标准层确定油层 组的层位界线。
1井
2井
(2)利用沉积旋 回对比砂层组
(3)利用岩性和 厚度对比单油层
(4)连接对比线
(5)区块统层
40 50 60 70 80 90
3460
3480
3500
3520
3540
3560
3580
3600
3620
3640
3660
3680
3700
3720
150 120 90 60 30 0
40 50 60 70 80 90
4000
4020
4040
4060
4080
4100
4120
4140
4160
4180
砂层对比图
界 系 组 统 层位 2 10000
0 150
岩性描述
C2hl3 7~12.5
古 石 黄 上
生炭龙
统 组 C2hl2 20~30.5 系 界
4310
4300
4290
灰褐色,灰带褐色云岩,及 角砾云岩加溶孔角砾云岩,角砾 含硅质云岩,含硅质云岩,硅质 云岩局部见砂屑或陆屑,少见藻 迹及藻砂屑。
上部为灰褐色,灰带褐色溶 孔云岩,溶孔角砾云岩为主,次 为灰褐色、灰带褐色、浅灰褐色 云岩角砾云岩、溶洞角砾云岩、 角砾含灰质云岩、含灰质云岩、 砂屑云岩、角砾砂屑云岩、溶 孔生屑云岩。
③建立标准剖面
油田(藏)综合柱状剖面图就是该油田(藏)的标准剖面。 它是进行油层划分对比的标尺和依据,是全油田进行新井 分层和全区统层的标准。
地层油层划分与对比
主要是在油气勘探初期,利用地面地质(露头、 探槽、浅钻等)、地球物理勘探(地展、重力、 磁力、电法等)、实验室分析资料(包括岩性、 物性、古生物、生泊指标分析等),再结合钻 井地质、矿场地球物理测井资料等,进行区域 地层划分与对比,目的是解决本地区的地层时 代、岩层旋回特征、岩层接触关系等,确定生 油层、储油层、盖层组合关系、为寻找地质构 造、预测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提供依据。
志留系: S
于相应的系、统、阶符号
奥陶系: O
后面加上汉语拉丁拼音字
寒武系:
母。
震旦系:Z(上元古界)
(4)亚系的符号:
新第三系:N
老第三系:E
表3 地层顺序表
续表3 地层顺序表
三、地质时代单位与地层单位的关系
表4 地质时代单位与地层单位对照表
四、各地质时代单位的含义
1、太古代
(1)定义
从地壳形成到原始生物出现前为止,这一段地 质时代叫太古代或隐生宙,也叫前寒武纪。外 国地质学者也将太古代和以后的元古代合称为 前寒武纪。
相对地质时代划分方法,是国际地质 会议确定的。规定将其相对地质时代 划分为代、纪、世、期4个级别和一个 自由使用的时间单位“时”组成。其 中代、纪、世是国际性的时间单位, 期是大区域性的时间单位,时是地方 性的时间单位。
表1 各地质时代单位划分表
二、地层单位的划分与命名
1、地层单元的分级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地层三级单位是界、系、统,此 外还有大区域性的次一级的两级单位阶和带以及小区 域性的群、组、段、带的各级单位。
(2)主要特征
在这期间发生了两次较大规模的造山运动。 在我国,第一次称为泰山运动,第二次称为五 台运动。太古代地层的特点是岩层大都为变质 很深的花岗片麻岩。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在太 古代地层中没有找到化石,因而认为当时还没 有生物。
油层对比
地层单元分级 区域地层
2. 岩石地层单元 回顾
(群、组、段、层) •以岩性作为主要分层依据。 •主要用于化石少、
岩性变化大的地区。
教材P108
地层单元分级 区域地层
3. 层序地层单元
•层序是一套相对整一的、 成因上有联系的、 顶底以不整合面或 与之相应的整合面 为界的一套地层 (Mitchum,1977)。
教材P137
221m
86m
93m
砂体 强水淹
泥岩 中水淹
弱水淹
油层对比的方法
6. 全区闭合
(反复验证、全区闭合) √桥式对比 √三角网对比
•w1
•w2
•w3
•w4
•w5
•w6
•w7
•w8
•w9
•w10
•w11
•w12
•w13
•w14
•w15
•w16
三维闭合
教材P137
油层对比的方法
四、地层分层数据表
碳酸盐岩中的薄层泥岩
教材P121
2353
GR
Rd
3300
3500
灰岩
泥灰岩
油层对比的依据 标志层
低 GR SP RT
P12a P12b P13a P13b P13c
油层对比的依据 标志层
(3)与沉积间断相关的标志层
轮古9井
轮古15-2井
GR
0
100
CAL
5
10
BIT
5
10
岩性 剖面
RMSL
0.1
GR
Rt
GR
Rt
逐级对比
GR
Rt
标志层
教材P133
沉积旋回
第三章_油层对比
图中,可明显地划 分出5个由粗变细的沉 积旋回; 总体上:由下而上 碎屑岩逐渐减少,粘 土岩逐渐增多的趋势, 是一个大的沉积旋回。
碎屑岩沉积旋回示意图
地壳的升降运动是不均衡的,表现在升降的规模
(时间、幅度、范围)有大有小,而且在总体上升 或下降的背景上还有小规模的升降运动。因此,地
层剖面上的旋回就表现出级次来,即在较大的旋回 内套有较小的旋回。 利用旋回对比油层时,可以从大到小分级次进行 对比,这就是“旋回对比、分级控制”的油层对比 原则的理论依据。
伸的情况下,所进行的以渗透性储层横
向连续情况和隔层分布情况的横向追踪。
油层对比 的特点 :
一是细,剖面上要求划分对比到单油层; 二是注重连通性,油层平面与剖面的连通情
况和隔层的分布情况都是对比研究的重点。
2.隔、夹层概念
是指稳定分布于两个渗透性 岩层中间的不渗透岩层。隔层的 特点是封隔性好、平面分布较稳 定、具一定厚度(泥岩一般需3m 以上) 是指夹在连续油层(或渗透 层)内部的非有效油层(或非 储层)。夹层的特点是平面分 布不稳定,厚度较小。有的夹 层不具渗透性,有的也具一定 的渗透性甚至还具油迹以下的 含油显示,但基本无可动油。 隔层一般由泥 岩、页岩或泥质 含量很高胶结比 较致密的泥质粉 砂岩等非储层岩 性充当
地层对比方法概述
一、生物地层学方法
--指利用地层中古生物化石类型、化石组合及含量差异, 鉴别地层时代,划分与对比地层的方法。
基础:生物演化的发展性、阶段性、不可逆性、迁移理论 不同地区地层所含化石或化石组合若相同 →它们的地质时代相同和大致相同
划分与对比方法:
标准化石法; 化石组合法(微体古生物对比法)
3、二级沉积旋回 -- 油层组
最新地层(油层)对比
67
54
80.6 本区二级标志层
60
45
75 本区三级标志层
62
51
82 本区二级标志层
9 灰绿色泥岩
10
灰绿色泥岩夹薄层砂岩
起伏较明显,呈一 宽一窄两个中峰状
Ⅲ5
56
36
62.5 本区三级标志层
10 扇状砂泥岩 15~20
11 W状泥岩
10
12 W状宽凹兜泥岩 15~16
灰绿色泥岩夹砂岩 绿灰色泥岩
地层(油层)对比
(一)概述
1、地层对比的含义 地层对比是指在一个勘探或开发的区域将收集到的地震、钻井、录井和
测井等各项地质资料,通过单井地质剖面的综合分析和对比,找出层位相当 的地层,把各井地质剖面联系起来,整体上认识沉积地层在纵横向上的分布 与特征。其目的是建立具有等时性各级地层格架单元。
2、地层对比类别 地层对比按勘探开发阶段及目的的不同,分为区域地层划分对比、小层
由于构造的复杂性,存在着地层的断缺, 因此具备这种条件的井往往很难找到,对此 通过对比寻找个别井带有标准(志)层,且 具备旋回关系电性曲线的个别层位齐全的井 段,把不同井具备这个特征的井段拼接起来, 就是我们对比应用的全剖面。
Ⅰ 102.5 m
Ⅱ 108.0m
Ⅲ 94.0m Ⅳ 87.0m Ⅴ 116.0m
(3)地震、测井、地质相结合的地层对比方法
运用地震、测井、地质相结合的综合地层划分对比方法, 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① 在地层对比之前,先进行地震地层学研究,利用反射 结构特征,结合岩相变化规律,确定地层沉积方式(侧积、 加积)。
② 然后应用时间地层概念和层序地层学原理在全区范围 内进行岩电与反射同相轴的对应关系;选择一些在全区内连 续的地震反射同相轴作为地层划分对比的地震标志层;
油层物理第三章答案
第三章一、基本概念1.自由表面能:表面层分子比液相内分子储存的多余的“自由能”,这就是两相界层面的自由表面能。
2.界面张力:在液体表面上,垂直作用在单位长度的线段上的表面紧缩力。
(体系单位表面积的自由能,也可想象为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力。
)3.吸附:由于物质表面的未饱和力场自发地吸附周围介质以降低其表面的自由能的自发现象。
(PPT:溶解在具有两相界面系统中的物质,自发地聚到两相界面层上,并降低界面层的界面张力。
)4.润湿:当不相混的两相(如油、水)与岩石固相接触时,其中一相沿着岩石表面铺开,其结果使体系的表面自由能降低的现象。
5.润湿性:当存在两种非混相流体时,其中某一种流体沿固体表面延展或附着的倾向性。
6.润湿滞后:在一相驱替另一相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润湿现象,即三相润湿周界沿固体表面移动迟缓而产生润湿接触角改变的现象。
7.动润湿滞后:在水驱油或油驱水过程中,当三相界面沿固体表面移动时,因移动的迟缓而使润湿角发生变化的现象。
8.静润湿滞后:指油、水与固体表面接触的先后次序不同时产生的滞后现象(即是以水驱出固体表面上的油或以油驱除固体表面的水的问题)。
9.毛管压力:毛管中由于液体和固体间的相互润湿,使液—气相间的界面是一个弯曲表面。
凸液面,表面张力将有一指向液体内部的合力,凸面像是紧绷在液体上一样,液体内部压力大于外部压力;凹液面,凹面好像要被拉出液面,因而液体内部的压力小于外部压力,这两种附加力就是毛管压力。
10.毛管压力曲线:含水饱和度与毛管压力间关系的曲线。
11.排驱压力:非湿相开始进入岩样最大喉道的压力,也就是非湿相开始进入岩样的压力。
12.饱和度中值压力:()在驱替毛管压力曲线上饱和度为50%时所对应的毛管压力值。
13.中值喉道半径:相应的喉道半径,简称中值半径。
14.驱替过程:当岩石亲油时,必须克服施加一个外力克服毛管力,才能使水驱油。
15.吸允过程:对于实际油层,当岩石亲水时,按计算,则为正、h也为正,水面会上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部 岩溶 分带
角 角 石 下 巴 石 砾 下 巴 砾 炭 楚 炭 岩 楚 岩 系 统 组 系 段 统 组 段
5760
5760
上 段
上 段
自然伽马15-80API, 自然伽马15-80API, 呈逐 表 呈逐 渐降低趋势,电阻率逐渐 渐降低趋势,电阻率逐渐 层 增高。成像测井见明显溶 增高。成像测井见明显溶 带 蚀孔洞,泥质充填严重。 蚀孔洞,泥质充填严重。
37井
RT
990
1
1000 1030
1
1000
1
2
1010 1040
2
2
1010
3
1020 1050
1020
3
3
1030
1030
4
1060
4 4
1040
1040
1070
1050 1050 1080
二连盆地某开发区块湖相沉积洪泛泥岩对比标志层
教材P117
③油页岩
最大湖泛期的沉积速率极低的产物,在测井上往往表 现出与一般湖泛不同的响应特征,主要表现为密度低、自 然伽马高、声波高、电阻率高等特征。
特征明显、分布广泛、具有等时性的 岩性层或岩性界面。
Rt
标志层 沉积旋回 岩性组合
A
B C D
?
E
教材P115
二、标志层(标准层) 2、标志层的级别
主要由异旋回作用过程形成。
标志层 沉积旋回 岩性组合
构造沉降; 海(湖)平面升降; 气候旋回等。 等时性范围的差异
(1)标志层:稳定 、分布范围广 (2)辅助标志层:相对稳定、分布范围局限
油矿地质
内部结构—层结构:地层学、层序地层学 几何形态--层形态—构造地质学
油气藏
材料组成--岩性、岩相、储层物性、流体特征: 沉积学、储层地质学、油藏地质学
What?---地质体结构格架
油层划分和对比:
•地层单元构成 •地层单元形成顺序 •地层单元关系。
教材P127
Why?
地质研究的最基础工作
湖侵“抑制”了高伽马物源供应
A
GR
830 840 850 860 870 880 890 900 910 920 930 940 950 960 970 980 990
B
R25 GR
1030 1040
C
R25
双 三 段
GR
1100 1110 1120 1130 1140
R25
双 三 段
双 三 段
1050 1060 1070
油层对比:在油田内含油层段的对比
教材P127
第一节 油层单元 一、常用地层单元
古生物-地层单元 岩石-地层单元 时间-地层单元 层序地层单元
1、 古生物-地层单元(生物带、亚带、……)
回顾 根据古生物组合划分地层单元。
2、岩石-地层单元(群、组、段、层)
以岩性作为主要分层依据。 主要用于化石少、岩性变化大的地区。
表现为高伽马和低电阻特征
3309 GR
3300 3300 3300
2210 Rd GR Rd GR
2353 Rd
3400 3400 3500
3500 3500
图例
泥岩
灰岩
泥灰岩
滨里海盆地某区块石炭系生屑灰岩中的泥岩和泥灰岩标志层
教积层
③富含特殊矿物的沉积层
①古风化壳
洪泛作用 沉积物源供应 沉积间断
与区域不整合面相伴生;主要反映为特殊岩性(如铝土 矿)、自然伽马、声波时差曲线表现为一个明显“台阶”。
轮古9井
5740
轮古15-2井
轮古15-2井奥陶系潜山岩溶垂向分带柱状图 轮古15-2井奥陶系潜山岩溶垂向分带柱状图
5740
0
GR
1000
GR
100
0.1
RMSL
1000 0.1
RMSL RHOB
2.8 1000
2.3 2.8
RHOB
2.3
系
统
组 系 段 统
组 5
5
CAL 段 105 BIT
105
CAL LLD LLD NHPI NHPI EMI 下部 岩性 深度岩性EMI 深度 0.1 0 1000 0.05 0 0.05 岩溶特征 岩溶特征 岩溶 成像 成像 1000 剖面 10 (m)剖面 (m) 0.1 测井 测井 分带 BIT LLS LLS AC AC
砂层组
小层
单层
韵律层
第二节 油层对比的依据
一、油层对比的理论基础
1、地层单元的等时性
•古生物--生物演化的不可逆性 •岩层的接触关系-•岩层中特殊矿物及其组合-•岩性(岩石记录)-区域地层学研究 界、系、统、阶(组)
砂 小 组 层
在更细地层单元对比时,由于古生物等记录的垂向分异 性不够,完全等时对比难度大,常常采用非古生物的方法。
的隔层分隔。
教材P113-114
二、油层对比单元
3、油层组 (简称油组)
由若干油层特性相近的砂
油 组 砂 小 组 层
单油层 砂层组 油层组 含油层系
层组组合而成。
上 油 组
以较厚的非渗透性泥岩
作为盖、底层。
教材P114
二、油层对比单元
4、含油层系
为若干油层组的组合。 同一含油层系内油层的沉积成
A7s
RT GR
3
RT
2530
2500 2480 2540
H2
H2
2510
H2
2490
2550
2520
凝
2500
灰
H3
2560
岩
2530 2510 2570
2540 2520 2580
H3
2550
H3
2530 2590
教材P120
某气田凝灰岩标志层
(2)与沉积物源供应有关的特殊沉积层
②碳酸盐岩中的薄层泥岩
教材P116
3、标志层的主要类型
(1)与洪泛作用相关的标志层
①洪(海、湖)泛面
洪泛作用 沉积物源供应 沉积间断
洪泛(Flooding),可理解为大规模的快速海(湖)或大 规模的洪水泛滥。 洪泛面因水深突变可致使铀的富集,自然伽马曲线表现 为明显的高尖峰的特点。
A
GR R2.5 GR
2650
B
RT GR
教材P127-128
回顾
一、常用地层单元
3. 年代地层单元 宇、界、系、统、阶、带 宙、代、纪、世、期、时
地层界面与地质时代界面相一致。
回顾
地层界面反映了岩性和(或)古生物的变化。
教材P108
一、常用地层单元
4、层序地层单元
生物地层单元 岩石地层单元 年代地层单元 层序地层单元
层序是一套相对整一的、成因上有联系的、顶底以不
馆 陶 组 含 油 层 系
油 砂小 组 组层
上 油 组
从理论上讲,一套含油层系 从时间上是无限可分的。 (等时性)
教材P113
下 油 组
二、油层对比单元
1、单油层 (小层和单层)
具有一定的厚度和分布范围。 单油层间可有夹层分隔,其分隔面积应大于其连通面积。
单油层由复合砂体组成时,定义为小层; 小层内,根据砂体分布进一步划分单层;
3400
3450
3350
3450
3500
3400
3500
3450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的双峰灰岩标志层测井响应特征
教材P118
⑤碎屑岩中的化石层
--孤岛油田馆3砂组顶部
分布稳定的含螺化石层, “指状”高感应特征。
教材P118
⑥泛滥平原泥岩层
3-142
GR Rt GR
3-143
Rt GR
3-144
Rt
1150 1080 1160 1090 1170 1100 1110 1120
双 二 I 下
1130 1140
双 二 I 下
1180 1190 1200 1210 1220
双 二 I 下
1150 1230 1160 1170
伊通地堑莫里青断陷双阳组双三段底部低伽马泥岩标志层
教材P121
(3)与沉积间断相关的标志层
单油层 砂层组 油层组 含油层系
单 油 层
教材P113
单层
小层
Ng351
(单砂体) (复合砂体)
Ng352
二、油层对比单元
2.砂层组(或称复油层) 常简称砂组
由若干相互邻近的单油层组
单油层 砂层组 油层组 含油层系
合而成。
同一砂层组内的油层岩性特
征较为一致。
砂层组间上下均有较为稳定
馆 3 砂 组
教材P116-117
3、标志层的主要类型
(1)与洪泛作用相关的标志层
①洪(海、湖)泛面
洪泛作用 沉积物源供应 沉积间断
教材P116-117
②水下沉积中洪(海、湖)泛泥岩层
在水下沉积环境中,最普遍的标志层是洪泛面之上稳定 分布的泥岩,称为洪泛泥岩。
36井
GR RT GR
990
47井
RT GR
1020
第三章
油层对比
油藏地质研究
课程内容:二部分,十章
资料录取
油层对比(3)--结构 油气田地下构造(4)--几何形态 油气储层(5)---储存流体空间 钻井地质(1) 油气藏流体与油气层(6)--流体 测井 地层压力与油气藏驱动类型(7)-状态 地层测试(2) 储量计算(8)--数量 地震 油气藏开发的地质主控因素(9)—开发 (针对勘探与开发) 注水开发动态地质分析(10)—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