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汨罗西片区城市综合公园设计说明最终剖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汨罗西片区城市综合公园优化设计说明

第一篇前期分析篇

1、项目背景:

随着汨罗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汨罗城区人口逐渐增多,现有城区人口约12万,目前城市内部还缺少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公园,市民休闲娱乐和运动的需求得不到舒展,城市品位也因此逊色,为了满足日益壮大的城市建设规模和城市人口增长的需求,市委市政府倾注全力,着手改造修建现有的西片区城市综合公园,创建集休闲、旅游、娱乐、健身、水上运动于一体的综合性市民运动休闲公园,同时也能提升周边地块的多重升值空间,成为汨罗体育文化、休闲娱乐文化、历史文化、自然生态文化的缩影。

2、场地概况:

2.1区位条件

汨罗市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境域周边毗邻6县市。其中南距省会长沙74公里,北距岳阳66公里,基本处在两大城市1小时经济圈范围内,区域优势明显。同时,其西邻洞庭湖,是环洞庭湖区域内重要的中心城市。

该项目位于汨罗市城区西部,城市主干道建设路西端,罗城路西沿线北面,红旗路东侧,公园北路南面。公园地理位置优越,内有红旗水库八百多亩水面,水域甚广,视野开阔。

随着城市的发展,汨罗城区逐渐向西、西南拓展,而本项目——西片区城市综合公园就处在新旧城区的过渡地带,是新城区的绿核,公园的建设不仅对新城的开发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对旧城的环境提质和整个城市的发展起到至关紧要的作用。

2.2 自然状况

公园规划面积1104872.6平方米(约1657.5亩),其中水库水域面积575200平方米(约862亩)。区域内有鱼塘面积15529平方米(局部填埋),湖心岛面积4300平方米(不成规模,需扩大改造)。场地东南高、西北低,最大高差近7米,西侧堤外和北侧堤外场地相对平整,主要为农业用地。由于水库有灌溉功能要求,水体的水位为浮动水位,常水位为33.5米,枯水期则无水,现状堤顶的标高为34米—36米。东入口建成区域40184平方米(约60亩),配套设施有待完善、林木种植需进行优化调整,同时结合公园的整体定位需提质改造。

2.3公园内现状交通

区域内西侧、北侧环湖堤路(结合堤岸而形成的,现状4米宽的道路)已经形成。东侧主入口至忠善寺的环湖交通、散步小路已经形成。

2.4公园内建筑情况

区域内东入口区现有大型寺庙忠善寺,占地21亩(保留),书画院楼阁(需改造),宿舍楼一栋(建议拆除)。西堤外现有四个居民集中点,按政府意见需要拆除该区域内104栋,保留44栋。北部区域内有5栋房屋需拆除。

3、设计依据:

(1)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2)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3)国家及汨罗市有关法律、法规、条例和规范

(4)汨罗市城市总体规划设计

(5)甲方提供资料及图纸

4、西片区城市综合公园在汨罗的功能与作用

4.1 景观作用——城市形象的名片

场地内700多亩的水面是不可多得的地理资源。已建成的东部公园区域已初步形成较好的人流聚集效果,但目前景观效果依然不佳,其远未达到作为城市地标应有的影响。通过规划,我们要做的工作是将整个水库周边绿地充分利用起来,形成功能完善、景观特点突出的区域场所。设计原则是既有保留,更有创新,既考虑公园已有景观与新景观的协调统一、又要有设计的前瞻性,最终将西片区城市综合公园打造成为可持续性发展的生态的城市景观地标。

4.2 升值作用——为沿岸土地增加附加值,推动城市建设的开展。

西片区城市综合公园的建设所带来的土地价值提升是必然结果,此部分价值我们称之为附加值。目前汨罗城市建设的脚步飞快,而西片区城市综合公园周边可利用的空间土地更是潜力无限。通过对公园的合理规划、建设,充分挖掘区域内土地的价值,推动城市建设发展。

4.3 生态作用——城市环保

西片区城市综合公园建成之后将成为汨罗最大的综合性公园,作为新旧城区的交接地带。公园将成为城市的绿核,对城市居住环境和小气候的改善起到重要的生态作用。4.4 文化作用——延续城市特色文化,营造市民活动空间

在西片区城市综合公园的设计中,提炼区域历史文化的精华元素,在景观中充分表现,增加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开辟丰富的城市公共空间,让人们安全和谐的与自然交流,展示城市的精神风貌。

5、问题与矛盾

5.1驳岸形态与景观需求脱离。

湖体原为红旗水库,主要满足周边农田的灌溉,如今灌溉功能逐渐弱化,但其水体岸线仍保持原始形态,过于呆板,与公园的景观需求不符,不能体现生态自然的临湖景观,在设计中可适当变化水体岸线形式打造婉转迂回、虚实结合的自然驳岸效果。

5.2已建成区域与公园整体定位不符。

公园东部与建设路相接处局部景观已形成,但由于修建年代久远,且未从公园整体规划着眼,故其景观略显陈旧,景观效果欠佳,风格与公园定位及其区域发展不相符合,设计应对其进行改造。

5.3 忠善寺周边景观配套缺乏。

公园东侧的忠善寺建筑规模较大,但香火不旺,寺庙周边缺乏景观配套,建筑群略显孤立。作为距离城区最近的大型寺庙,可优化寺庙周边环境,营造禅宗氛围,弘扬佛教文化。

5.4场地内民居较多,拆迁困难。

场地内现有居民房较多,位置较为分散,且拆迁困难,尤其是湖体西侧区域。为了项目前期的可实施性,公园建设采取“一次设计,分期建设”的策略。除公园入

口处必须拆除的民宅之外,设计可尽量避开住宅建筑,并用植物对其进行遮蔽。

第二篇设计理论

1、规划理念与愿景

我们着眼场地背景,怀抱对大自然的敬意,以水域为体,以运动为魂,以“碳道上的健康生活”为主题。挖掘场所精神,追寻即将逝去的场地记忆,打造运动休闲生活场所。将其拟建成一个集休闲、旅游、娱乐、健身、水上运动于一体的综合性市民运动公园,以实现城市的绿色梦、发展梦,市民的健康梦。

碳道:

·具象的“碳道”—“碳道”是指环湖康体运动道,道路采用生态环保材料彩色透水混凝土,为市民骑行、慢跑等活动提供场所,倡导低碳、绿色运动。

·抽象的“碳道”—“道”即“方式”,抽象的“碳道”即指一种低碳生活的态度,希望通过西片区城市综合公园的生态设计,向人们传播低碳环保的理念。

2、设计原则

2.1 水、绿、人、自然相融的原则

2.2 水岸自然形态最大化原则

2.3 公园绿地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4 以人为本,正生态效应原则3、景观定位

3.1、以健康生活为旋律

3.2、以生态恢复为目标

3.3、以市民活动为载体

4、规划目标

4.1 低碳健康的生活态度

本方案以生态优先的原则对城市绿地进行有效利用。在场地中保留水库的蓝色基底,围绕湖面建造自行车健身道,倡导绿色生活理念;利用湖边场地设置动静分区的活动区域,满足现代城市人休闲活动的最大需求,创造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人文空间。

4.2 百姓休闲的活力新城

社会建设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百姓服务。而城市的文化标签不仅仅体现在悠久历史上,更表现于现代人们如何享受城市生活。本方案通过对人的健身、娱乐、休憩及感官体验等方面因素的深入考虑,以满足人们的多种活动要求,展现具有活力的西湖片区。

5、公园游人容量计算

公园游人容量为服务区范围居民人数的15%一20%,一般为全市居民人数的10%。市区级公园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以60㎡为宜,由于西片区城市综合公园水面面积较大,故其游人人均占有面积建议为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