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中通用技术必修1 2.3.2机械制图
广东高二通用技术知识点
![广东高二通用技术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93d2ccc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79.png)
广东高二通用技术知识点广东省高中的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技创新意识。
本文将介绍广东高二通用技术的主要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
一、电子技术 1. 电子元器件:了解常见的电子元器件,如电阻、电容、电感等,以及它们的符号和特性。
2. 电路基础:学习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分类,例如串联、并联和混合连接电路,并掌握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等基本电路定律。
3. 电子元器件的连接与测试:学习焊接、插连电子元器件的方法,并掌握使用万用表等测试仪器进行电路测试的基本操作技能。
二、机械制图 1. 制图工具与规范:了解机械制图常用的工具,如铅笔、绘图仪等,并掌握广东省的机械制图规范。
2. 机械制图的基本要素:学习机械制图的基本要素,如线条、图形、尺寸标注等,并能够正确使用制图符号和标注尺寸。
3.机械制图的三视图:学习绘制物体的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并能够根据三视图还原出物体的真实形状。
三、材料与工艺 1. 材料的种类与特性:了解常见的材料种类,如金属材料、塑料材料和复合材料,并了解它们的特性和应用领域。
2. 加工工艺:学习常见的加工工艺,如铣削、车削、冲压等,并了解它们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
3. 质量检测与控制:学习常用的质量检测方法,如尺寸检测和外观检测,并了解如何进行质量控制,确保产品符合标准要求。
四、能源与动力 1. 能源的种类与转换:了解常见的能源种类,如化石能源、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并了解它们的转换过程和利用方式。
2. 动力传动:学习机械动力传动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传动方式,如齿轮传动、皮带传动和链条传动等,并能够进行动力传动设计。
3. 动力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学习机械设备的安装和调试方法,包括设备的就位、连接和测试等。
五、自动化控制 1. 控制系统基础:了解自动化控制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要素,如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并了解常见的控制方式,如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
广东版通用技术必修一第二章机械加工图的识读新授课
![广东版通用技术必修一第二章机械加工图的识读新授课](https://img.taocdn.com/s3/m/b5dda87371fe910ef02df8a3.png)
广东版通用技术必修一第二章机械加工图的识读新讲课从图2-32 右下角表格中能够看出这是一个________部件图,制图比率为机械加工图的识读新讲课_______,数目是____个,部件所用资料是________。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术认识读部件图的作用,掌握读部件图的方法与步骤,能读懂简单的部件图。
2、过程与方法经过对部件图的识读,帮助学生掌握读部件图的方法和步骤,培育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技术修养。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促使学生之间的互相沟通与合作。
教课要点:掌握识读部件图的方法和步骤,读懂简单的部件图;教课难点:培育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温故知新:、设计的技术语言包含哪些?、三视图的规律。
、绘制草图的要求。
、粗实线、细实线、细点画线各表示什么线?5、机械图的尺寸一般采纳什么单位?尺寸数字一般标明在什么地方?φ表示什么?新课必知:1、识读部件图的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念书中所给的小字局部,并参照67页表2-3,达成以下内容:3、盲孔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4、关闭尺寸又叫 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标明尺寸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件图上的尺寸属于完满尺寸,而在实质加工过程中因为机器设施或其余条件的影响,常常会产生________。
假定注成关闭尺寸,每个加工环节的尺寸精度,都将遇到其余环节的影响,整个部件的精度就难以获取保证。
为了防备关闭尺寸链,能够选择一个__________的尺寸不予标明,使尺寸链留有张口,这样能够使该尺寸链中其余尺寸的制造偏差集中到未标明尺寸这一段不重要的部件上去,进而保证主要尺寸的精度,这叫_________________。
粤教版高中通用技术必修1 2.3.2机械制图和识读基础--轴测图
![粤教版高中通用技术必修1 2.3.2机械制图和识读基础--轴测图](https://img.taocdn.com/s3/m/a56e5f7643323968011c92e5.png)
教学设计课题:轴测图课堂类型:讲授教学目的:1.介绍轴测图的基本知识2.讲解平面立体的正等测图的画法教学要求:1.了解轴测图的种类,理解轴测图的基本性质2.了解正等测图的形成、轴间角和轴向变形系数3.熟练掌握平面立体的正等测图的画法教学重点:平面立体的正等测图的画法教学难点:正等测图的轴测轴和坐标原点的选择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多面正投影图能完整、准确地反映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且度量性好、作图简单,但立体感不强,只有具备一定读图能力的人才能看懂。
有时工程上还需采用一种立体感较强的图来表达物体,即轴测图,。
轴测图是用轴测投影的方法画出来的富有立体感的图形,它接近人们的视觉习惯,但不能确切地反映物体真实的形状和大小,并且作图较正投影复杂,因而在生产中它作为辅助图样,用来帮助人们读懂正投影图。
在制图教学中,轴测图也是发展空间构思能力的手段之一,通过画轴测图可以帮助想象物体的形状,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内容(一)轴测图的基本知识1、轴测图的形成将空间物体连同确定其位置的直角坐标系,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投射在某一选定的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具有立体感的图形,称为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如图4-2所示。
图4-2 轴测图的形成在轴测投影中,我们把选定的投影面P称为轴测投影面;把空间直角坐标轴OX、OY、OZ在轴测投影面上的投影O1X1、O1Y1、O1Z1称为轴测轴;把两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1O1Y1、∠Y1O1Z1、∠X1O1Z1称为轴间角;轴测轴上的单位长度与空间直角坐标轴上对应单位长度的比值,称为轴向伸缩系数。
OX、OY、OZ的轴向伸缩系数分别用p1、q1、r1表示。
例如,在图4-2中,p1= O1A1/OA,q1=O1B1/OB,r1=O1C1/OC。
强调:轴间角与轴向伸缩系数是绘制轴测图的两个主要参数。
2、轴测图的种类(1)按照投影方向与轴测投影面的夹角的不同,轴测图可以分为:1)正轴测图——轴测投影方向(投影线)与轴测投影面垂直时投影所得到的轴测图。
粤教版通用技术必修1(2013)
![粤教版通用技术必修1(2013)](https://img.taocdn.com/s3/m/d503042daf45b307e871977d.png)
第一节技术的性质及其巨大作用【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实生活相关的通用技术内容。
2、能力目标:让学生掌握一些设计方法的知识,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学习重点】:1、学生了解面向生产与生活的实际;2、理解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学习难点】:1、引导学生将课程学习的几个主题融为一体学习;2、针对典型的技术案例进行分析:该项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影响。
【学习过程】:【新课导入】:学习一门新课,主要掌握好三个问题: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通用技术》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
一、什么是通用技术?通用技术:通用技术是指信息技术之外的,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
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广大同学的发展具有广泛影响和迁移价值的技术。
二、为什么要学《通用技术》?1)、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技术日益成为我们生活中几乎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客观存在,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
因此,技术素养是当代青少年的基本素养,通用技术课程是普通高中学生人人必须修学的课程。
a、运用科技手段可以改变物质材料的结构、性质或改变物质的种类。
b、运用科技手段可以变废为宝,将那些利用价值不高或没有利用价值或有害的物质变为有价值、高价值的物质。
从劳动者看------科技型人员成为主体劳动者。
我国的劳动力状况:一方面大量的缺乏专业技能的人员下岗失业,一方面急需大量的具有专业技能的技术工人。
2)、国际形式和我国的现状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发展壮大,多数快速发展的行业受制于人(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成为“世界的加工厂”。
现在我国沿海经济工业主要以来料加工为主,知识产权(技术)掌握在别人的手里,只赚取了低廉的加工费.我国工业的技术含量不高,如制衣行业,几亿件衣服还不值一架波音飞机。
【小结】:通用技术是高中学生必修课程,技术素养是当代青少年的基本素养,通用技术课程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三、怎样学习《通用技术》?1)了解课程结构2)清楚这门课程的两个必修模块的学习内容3)学会读目录和绪论目录----总揽本书全局,了解本书整体结构和内容。
粤教版 高中 通用技术 技术与设计1 必修一 练习 第四节设计和交流中的技术语言(练习题)
![粤教版 高中 通用技术 技术与设计1 必修一 练习 第四节设计和交流中的技术语言(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f10162b8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69.png)
第二章技术设计的基础
第四节设计和交流中的技术语言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工作人员完成了一个零件的设计,并绘制了各种图样。
下图中符合机械加工要求的是()
2.选出如下三视图对应的立体图()
3.为了形象地表达汽车、房屋等产品的设计方案,可采用的技术语言为()
A.口头语言 B.技术图样 C.图表 D.模型
4.以下尺寸标注错误的是()
5.以下尺寸标注错误的是()
6.下面图样尺寸的标注准确的是()
7.甲乙两个图样分别是按照3:1和1:1绘制的某工件零件图,按照甲、乙两图样加工的零件圆孔直径()
A.甲大于乙 B.乙大于甲 C.都是6mm D.都是6cm
8.技术图样的尺寸标注中,没有特殊说明尺寸数字的单位一般为()
A.km B.m C.cm D.mm
9.在下面给出的模具中,相应主视图的正确左视图是()
10.下列为三视图的选项是()
二、简答题
1.机械制图应该按什么基本步骤进行识读?
2.电路图应该按什么基本步骤进行识读?
3.第3题图左图的尺寸标注错误,请在右图正确地标注。
4.第4题图是小正方体搭建的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形内数字是小正方体的个数。
请画出它的主视图和左视图。
5.读虎钳装配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见P090页
(1)虎钳共有多少种零件,其中标准件有多少种?
(2)螺杆左端直径为6的孔起什么作用?
(3)分析活动钳身3的拆卸顺序。
(4)活动钳身是怎样运动的?试述虎钳的工作原理。
广东版《通用技术(必修1)》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教材分析
![广东版《通用技术(必修1)》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51d9a8883d049649b66581c.png)
广东版《通用技术(必修1)》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教材分析华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02级刘林松5106311、引言回顾人类的发展历程,从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工业革命直到今天的高科技时代,技术一再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
为了满足需求及愿望,人类不断地进行技术的发明和革新,并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条清晰的技术发展线索。
我们的生活、工作处处都要用到技术,我们手中所拿的圆珠笔和钢笔是多次技术改造的结果;使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世界的电视机也是技术发明的成果;而因特网技术、全球通信网等现代资讯传播技术,更使人们实现了无限沟通。
技术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们对于空间和时间的观念。
技术在对人类的生产、生活起到巨大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如污染、生态不平衡、都市拥挤等问题。
认识技术、善用技术,已经成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就应运而生了。
教材《通用技术(必修1)技术与设计1》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介绍了技术及其性质,科学、技术、设计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内容。
面对新的技术、新的问题,如何获取信息,如何利用技术的资源以及分析、评判、整合这些信息,如何利用这些信息进行技术的设计与实践,并最终解决问题是我们学习这一章内容时要特别关注的。
2、《通用技术》教材总体分析一、课程性质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立足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以基础的、宽泛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技术内容为载体,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
二、课程地位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相衔接的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
三、课程理念(一)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普通高中阶段的技术课程属于通识教育范畴,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的教育,是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
粤教版通用技术1教案第二章第三节-设计和交流中的技术语言
![粤教版通用技术1教案第二章第三节-设计和交流中的技术语言](https://img.taocdn.com/s3/m/3f943e5a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93.png)
第二章设计的基础第三节设计和交流中的技术语言
2、机械加工图的识读
投影:机械加工图的定义
展示:机械加工图的组成
3、剖面图
投影:剖面图的定义
展示:展示剖面图,总结剖面图的特征。
总结:绘制剖面图时的注意事项
4、线路图
投影:线路图的定义
总结:结合定义总结线路图的视图技巧
展示:常见的元器件符号
马上行动:阅读右面的电路图:
1.说明电路中有哪些元器件。
2.根据元器件符号间的连接,判断信号流向,并说明该电路可以实现什么
样的功能。
总结:小结本节课内容
布置作业:
学习小结师生
学习反思。
高中《通用技术》广东版必修一_复习资料讲义
![高中《通用技术》广东版必修一_复习资料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8c3f9a2f910ef12d2bf9e78a.png)
第三章 怎样进行设计
第一节 发现与明确值得解决的问题(P82)
“发现与明确问题”是技术设计的首要阶段,而发现问题又是明确问题的前提。对理解设计的 一般过程,建立发现问题、认识问题的意识,形成对问题的敏感性,以及揭示与明确问题具有重 要的作用。
人类的需求和愿望是一切技术问题的来源。技术问题的三个来源: 一个是人类生存活动的需求,这可以说是一切技术问题的总来源; 第二来源是来自别人的委托。这是现在大多数设计人员设计问题的基本来源,也就是平常说 的工作任务; 第三个来源是,基于一定的目的,由设计人员自己主动的发现问题,并试图去解决它。
专利权是一种独占权,指国家专利审批机关提出专利申请的发明创造,经依法审查合格后,向专 利申请人授予的、在规定时间内对该项发明创造享有的专用权 著作权(版权)是指作者依法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的志有权。 商标权是指商标所有人在法律规定的有效期内,对商标主管机关核准注册的商标享有的独占的、 排他的使用和处分的权利。
第三章 怎样进行设计
第三节 信息的收集与处理 信息收集应坚持以下原则。 1、信息收集的原则:①准确性原则 ②全面性原则 ③时效性原则 2、信息收集有以下一些方式 :实地调查(实时)、访问有关人员(历史性问题)、借助媒体(广播、 电视、报刊、杂志)、借助因特网、查阅图书资料、进行专家咨询、调查市场现状。 3、信息整理的常见方式:
第三章 怎样进行设计
第二节 判断(明确)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条件
在明确问题的内容与价值之后,还应明确解决这一问题所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主观条件:是否有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技能。 客观条件:问题的解决过程要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需要一定的材料、资料、仪器、 设备以及空间等作支撑,而这些资源也都是有限的。 2.1.3 明确设计要求(包括设计标准和设计限制)(外界) 明确设计的要求就是弄清楚设计要达到的标准和所受到的限制。 设计的标准是指设计的产品要达到的标准或规范 设计的限制是指设计产品的活动受到时间、成本、环境等的限制
粤教版通用技术必修一第二单元教学课件
![粤教版通用技术必修一第二单元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2b19fa9b7360b4c2e3f64ff.png)
技术设计的基础
第二章 技术设计的基础
学习目标
了解技术设计的一些创造性思维和工程思维 能理解和运用设计的原则进行设计分析 体悟技术设计的一般过程 能运用常用的设计构思方法进行设计构思 体悟设计的系统分析方法 能识读简单机械技工图、电路图、效果图、装配图 能手绘或用软件绘制草图和简单的三视图
第一节 设计的创造性思维和工程思维
P90 指 出 右 图 标 注 错 误
3.剖视图
在画剖视图时,应注意:
(1)物体被剖开后,用粗实线画出物体的剖面轮廓及剖切平面 后的可见轮廓; (2)采用剖视图后,应省略不必要的虚线,只有对尚未表达清 楚的物体结构才画出虚线; (3)由于剖切平面是假想的,因此在一个视图上取剖视,并不 影响其他视图的投影; (4)剖面需按规定画出与物体材料相应的剖面符号,金属材料 的剖面符号为与水平线成45º角的一组平行细实线。同一物体和 各剖视图的剖面线应间隔相等、方向一致。
9.时效性原则
2.创新性原则
6.可靠性和耐用性原则
10.最优化原则
3.安全性原则
7.标准化性原则
11.法律、道德规范原则
4.实用性原则
8.工程心理学和生理学原则
12.可持续发展原则
二、各原则之间的相互关系:或共存、或排斥,需综合应用
第三节 技术设计的一般
过程和方法
一、技术设计的一般过程 (P54)
A.可持续发展原则、美观原则 B.可持续发展原则、经济原则 C.经济原则、技术规范性原则 D.美观原则、经济原则
2.尺寸标注 三要素: 尺寸界线 尺寸线 尺寸数字
尺寸标注有如下基本要求: 正确尺寸注写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完整尺寸必须注写齐全,不遗漏,不重复 清晰尺寸注写布局整齐、清晰,便于读图 合理尺寸注写方式符合加工要求
高中通用技术_粤科2003课标版_必修1 技术与设计1_二、机械制图与识读基础 (2)(共24张PPT)
![高中通用技术_粤科2003课标版_必修1 技术与设计1_二、机械制图与识读基础 (2)(共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b1d46b4964bcf84b9d57bf8.png)
设计和 三视图的位置关系 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投影 在阳光或灯光的照射下,物体在地面或墙面
上就会出现它的影子,这就是物体的投影。
常见的自然现象
投影法
从投影中总结规律,得到在平面上画出物体投 影的原理和方法,并用来表示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哪一种投影法得到的投影能更好地表 示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建立三面投影体系
正投影面 V (正面)
X
Z
侧投影面
(侧面)
O
W
水平投影面 H (水平面)
Y
三个投影面 互相垂直
主视图——由前向 后投影为,了在将正空面间上投 得影到体的系视画图在同一平 俯下上面持侧施投得视上不面旋影到图,动按转,的—规,箭90在视—定水头°水图由,正平方平上使面面向面向三保和实
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主视图
“三等”关系
左视图
高
主、俯视图“长对正” 主、左视图“高平齐” 俯、左视图“宽相等”
长
宽
俯视图
宽
主视方向
完成学案“活动二”
说一说: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正投影,三视图; 上主下俯右左视; 长正高平宽相等。
课后作业:
1.选取本节课的核心词汇,梳理出知识框图; 2.思考问题:所有的物体都需要三视图才能完整、准 确地表达其形状吗?视图数量的选择与什么有关?
下节预告: 三视图的画法 和尺寸标注
24
正投影的基本特性
平行
垂直
倾斜
真实性
积聚性
收缩性
视图 将人的视线规定为平行投影线,然后正对着物体
看过去,将所见物体的轮廓用正投影法绘制出来的图 形。
一张纸的视图
视图 将人的视线规定为平行投影线,然后正对着物体
新修订的粤版通用技术教材令人耳目一新——以必修一为例浅谈新修订粤版通用技术教材
![新修订的粤版通用技术教材令人耳目一新——以必修一为例浅谈新修订粤版通用技术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c4892039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bc.png)
新修订的粤版通用技术教材令人耳目一新——以必修一为例浅谈新修订粤版通用技术教材潘丽华2019年,普通高中通用技术粤教版必修教材根据《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2017版)》完成了新一轮的修订。
在同年9月的新教材教学培训研讨会上,修订后的教材让人耳目一新,笔者尤其在听了刘琼发教授和彭军雄老师的讲座后,感受到新教材在紧跟新课标的同时,从教材结构和教学内容上做了大量的调整,这些变化对我们的教学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1 教材结构上的调整1.1 整体编排简洁、科学必修一将《第五章 设计的交流与评价》内容增减及优化,纳入第四章,合并为《第四章 实现方案和评价设计》,目录由过去的五章调整为四章,各章也从名称上体现了五个核心素养。
修订前 修订后 核心素养一、技术及其性质一、技术及其巨大作用技术意识二、设计的基础 二、技术设计的基础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图样表达三、怎样进行设计三、制订我的设计方案创新设计四、设计的实现——制作 五、设计的交流与评价 四、实现方案和评价设计物化能力另外,各章内容也经过了一系列的优化整合,使之更符合通用技术学科特征。
比如《第三章 怎样进行设计》,将前三节内容合为一节,并将“收集和整理信息”由“明确设计问题”之后调至这一知识点之前,知识点的呈现顺序为“设计问题的来源”→“收集和整理信息” →“设计问题的明确”,这种编排顺序对应了前面第二章中提到的技术设计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之后应该是先收集整理相关信息,才能明确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符合生活中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
1.2 知识呈现清晰有条理每小节基本都采用了“情境引入→导学思考→新知介绍→习题”的版块设计,新知识介绍版块穿插设计了任务、阅读材料、方法指引、案例、调查讨论、实践、立即行动等各个栏目,这种设计条理分明、阅读高效,充分考虑到了通用技术的学科特点和教学流程,更有利于教与学的联动开展。
1.3 “综合学习活动”巧设计高中通用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在教学中需要安排必要的学习活动来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技术问题。
设计和交流中的技术语言(三)高中通用技术粤科版(2019)必修 技术与设计1
![设计和交流中的技术语言(三)高中通用技术粤科版(2019)必修 技术与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f50e93a8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c7.png)
• 3、图样中所标注的尺寸,为该图样所示机件的最后完 工尺寸,否则应另加说明。
• 4、机件的每一尺寸,一般只标注一次,并应标注在反 映该结构最清晰的图形上。
尺寸的组成
细节分析:避免数字压线
细节分析:箭头的位置
高一—粤教版—通用技术—必修一第二章
第四节 设计和交流中的技术语言(三)
一、机械制图与装配图的识读
内容提要: • 常见的图线线型 • 尺寸标注 • 剖视图 • 尺寸公差 • 公差配合 • 表面粗糙度、平行度和垂直度
(1)常见的图线线型
(2)尺寸标注
• 1 、机件的真实大小应以图样上所注的尺寸数值为依 据,与图形的大小及绘图的准确度无关。
(6-2)平行度
• 平行度指两平面或者两直线平 行的程度,指一平面(边)相 对于另一平面(边)平行的误 差最大允许值。
• 平行度评价直线之间、平面之间 或直线与平面之间的平行状态。 其中一个直线或平面是评价基准 ,而直线可以是被测样品的直线 部分或直线运动轨迹,平面可以 是被测样品的平面部分或运动轨 迹形成的平面。
:孔的实际尺寸永远小于轴的实际尺寸。孔的公 差带在轴的公差带的下方。允许孔轴配合后使零件位置固 定或传递载荷。
:孔的实际尺寸可能大于或小于轴的实际尺寸。 孔的公差带与轴的公差带相互交叠。孔轴配合时,可能存 在间隙,也可能存在过盈。
公差带
(6-1)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surface roughness)是指加工表面具 有的较小间距和微小峰谷的 不平度 。其两波峰或两波 谷之间的距离(波距)很小 (在1mm以下),它属于 微观几何形状误差。表面粗 糙度越小,则表面越光滑。
2-4机械制图的基本规范尺寸标注课件-高中通用技术粤科版必修技术与设计1
![2-4机械制图的基本规范尺寸标注课件-高中通用技术粤科版必修技术与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f75c94bd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fa.png)
机械制图的基本规范—尺寸的标注
b.尺寸线
①必须用细实线单独绘出; ②尺寸线必须与所标注的线段平行; ③尺寸线与尺寸线、尺寸线与轮廓线 相距5~7mm; ④尺寸线终端——箭头(大约1:4的 实心箭头)。 ⑤标注圆的直径、半径的尺寸线需通 过圆心。
机械制图的基本规范—尺寸的标注
尺寸线
机械制图的基本规范—尺寸的标注
c.尺寸数字(包括符号)
45 48 68
①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数字不可被任何图线通过); ②图样上所注尺寸均是物体的真实大小; 与采用的 R7
比例和绘图的准确度无关;
③ 图形中的尺寸单位一般为mm,不需在图形中标出,
如果采用其它单位,需注明其单位或代号;
47
④机件的每一尺寸,一般只标注一次,并应标注在 反映该结构最清晰的图形上;
4.4机械制图的基本规范 —尺寸标注
主
视
图
高平ຫໍສະໝຸດ 齐长对正俯 视 图
三视图是否就绘制完了呢?
左 视 图
宽 相 等
4。 5
2
机械制图的基本规范—尺寸的标注
1.尺寸标注三要素:
a.尺寸界线 b.尺寸线 c.尺寸数字
机械制图的基本规范—尺寸的标注
2.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
(1)正确:尺寸注写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尺寸数字与图线重合的标注
尺寸书写的规定
尺寸标注中常见错误
错误标注
正确标注
机械制图的基本规范
找出下面尺寸标注的错误:
40
40
7
7cm
70
例:求作轴承座的三视图
k’
k ”(切点 )
k
17
作业:
用纸、直尺、铅笔,画出杯子、六棱 螺丝帽的三视图并尝试标注尺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制图
一、学习者分析
本节课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概念和思维能力,而高一学生在初中学习了平面几何,对于机械制图,学生相关的知识基础明显不足,都给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教材内容分析
(一)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
“机械制图”是粤教版“技术与设计1”第二章第4节的教学内容。
技术图样是采取某种规范形式将设计用图样的形式表达出来的一种设计交流语言,是在设计一般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旨在引导学生适当选择进行设计交流的途径。
三视图是一种最常见的技术图样,是下一课时“草图及其画法”“机械制图的基本规范”和“机械加工图的识读”的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正投影法方法、特性及三视图成图原理和规律;绘制出简单的三视图,简单机械加工图的绘制。
2.难点: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能规范绘制简单的三视图。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一般技术图样所采用的投影方法。
2.掌握正投影法方法、特性及三视图成图原理和规律;
3.理解并掌握三视图的投影规律——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解投影的原理,并利用其来绘制简单三视图的过程,提高学生对三视图的识别以及绘制能力,初步学会利用模型来展示相关三视图,发展学生的识图能力。
通过交流和讨论感受设计交流中三视图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通过利用模型引导学生准确绘制三视图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和交流的态度,感受技术交流中技术图样的作用,养成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
2.形成科学的空间三围思维方式,养成一丝不苟的态度。
四、教学理念与方法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能够绘制简单三视图,可以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按照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求证的认识过程展开,构件正投影和三视图的知识体系。
五、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资源:三视图投影模型、自制图纸一张、多媒体、视频展台等等)
(一)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
本节课的内容专业性强,比较抽象,在进行本节课教学设计时应该化难为易,化专业为通俗。
教学中可以运用探究式与启发式教学方法,并运用与本节课相关专业软件结合多媒体3DMAX和FLASH 软件将相关知识展现给学生。
在导入阶段可以设立知识陷阱,为后
面的三视图内容做铺垫,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自觉的探索本节课内容,又保持了内容的完整性,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挖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创造作用和教师主导的作用。
(二)教学程序设计
按以上分析,本人在教学中以案例分析、学生观察、动手绘制为线索,引领学生参与讨论为导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设计如下的主要教学程序:
1.新课导入:教师展示一个工件的模型,提问学生“在制作这样的零件时,你怎样与工人师傅进行交流呢?”
学生:语言,文本,草图,技术图纸,技术图样……
教师:(强调在)生产制作这样的零件或部件时与生产商进行交流的主要是——三视图,也即技术图样,技术图纸。
(接着就用视频展台展示教师绘制的该零件模型的三视图)
利用该三视图,工人师傅就能看到图中的相应信息,比如尺寸大小,技术规格,从而按要求制造生产。
那么,我们画的三视图是怎样形成的,它有什么规律,我们又该怎样绘制三视图。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知识。
2.新课讲解
【板书:第二章设计的基础第四节设计和交流中的技术语言机械制图一、机械制图(一)投影和投影法 1.中心投影】
投影:物体在可见光的照射下,会在地面或墙面上投下影子,这就是物体的投影。
中心投影法:过一个投影中心(点光源)将物体投影到某投影面上的方法。
平行投影法:把光源移到无限远处,用平行光将物体投影到某投影面上的方法。
(结合课件讲解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法及其特性,并由此得出用正投影法得出的物体投影叫做视图)
【板书:2.平行投影法(斜投影法、正投影法——视图)
思考:(通过2个思考题,加深对视图概念的理解)
(1)太阳光照射到人的身体,在地上得到一个人的影子,这个人影是否可称为视图?为什么?
不一定可称之为视图。
太阳光线虽然可近似看作平行光线,但它不一定与投影面(地面)垂直。
(2)一盏灯将人的身体影子垂直投射到墙壁上,这个影子叫视图吗?为什么?
不能叫视图。
因为投影面与投影线垂直的正投影才叫视图。
一盏电灯照射的光线并非平行光线,其投影面(墙壁)也不和投影线垂直。
【板书:(二)正投影的基本特性:真实性、积聚性、收缩性】真实性:当平面与投影面平行时,它的投影反应实形;
积聚性:当平面与投影面垂直时,它的投影积聚为一条直线;
收缩性:当平面与投影面倾斜时,它的投影缩小(结合课件讲解)。
观察:比较下图不同形状的3个物体投影的形状大小?
上图中的投影能不能完整地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能不能区分不同的物体?(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由图中三个不同的物体在同一投影面上的视图完全相同,要完整清晰地表达出形体的形状和结构,通常须将形体向几个方向投影。
【板书:(三)三视图1.三视图三面投影体系的建立】
正投影面V、侧投影面W、水平投影面H(结合教具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白三视图的形成过程。
)
V 表示正投影面,从前往后看得
到主视图,反映物体长和高;
H 表示水平投影面,从上往下看
得到俯视图,反映物体宽和高;
W 表示侧面投影面,从左往右
看得到左视图,反映物体长和
宽。
【板书:2.三视图的形成】
课件演示,教具演示讲解。
【板书:3.三视图反映的形
体尺寸与位置关系】提问学生
观察回答后教师讲解。
主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度和
高度,不反映物体的宽度。
俯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度和
宽度,不反映物体的高度。
左视图反映物体的宽度和高度,不反映物体的长度。
【板书:4.三视图的投影规律】结合课件讲解。
俯视图在主视图下方,且长对正;
左视图在主视图右方,且高平齐;
左视图和俯视图要做到宽相等。
【板书:二、三视图的画法】
教师选择一个立体图形,边讲解边ppt课件演示绘制过程:
(一)绘制三视图的一般步骤:
a. 确定视图方向
b. 先画出能反映物体真实形状的一个视图
c.运用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原则画出其它视图
d. 检查,加深,加粗。
(二)绘图实例
Ppt课件演示讲解:基本几何体六棱柱、组合体镗刀杆头部、模块三种立体几何图形的三视图的讲解,教学生绘制三视图。
(三)课堂练习:画出下列几何体的三视图(选取个别学生的制图,学生及老师进行点评讲解,指出容易出错的位置,展示正确画法,学生纠正。
)
小结:(板书)课件ppt展示
一、机械制图
1、投影和投影法:①中心投影
②平行投影法(斜投影、正投影——视图)
2、正投影的基本特性
3、三视图:①、三面投影体系的建立
②、三视图的形成
③、三视图反映的形体尺寸与位置关系
④、三视图的投影规律: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二、三视图的画法
课后练习题:绘制下列物体的三视图
六、教学思考
本节课内容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还是比较难学,绘制简单的三视图更是难上加难,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总体学生的反映,分层次的教学,有意识的根据每个不同的班级教学,多拿些模型作为教学教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