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议中小河流雨洪灾害的防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议中小河流雨洪灾害的防治

[摘要]我市多中小河流,防汛减灾是目前政府关心和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就如何开展中小河流雨洪灾害的防治提出简议。

[关键词]中小河流雨水洪水自然灾害防汛

中图分类号:p46 文献标识码:p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2―0585―01

1加强中小河流暴雨灾害防治迫在眉睫

近年来,我市天气变化异常,暴雨侵袭较严重,防汛工作难度加大,就目前来讲,我市中小型河流存在较严重的防汛隐患,主要成因有以下几点:一是防洪标准低。部分中小河流防洪标准都是3~5年一遇或者5~10年一遇,遇到略严重的洪水就可能发生洪涝灾害。二是中小河流流域面积小,汇流快,气象监测困难,水文观测站点缺少,防洪难度很大。三是部分地区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盲目开发、拦河设障、挤占河道,一旦发生洪水就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四是中小河流治理的资金投入不足。近年来国家增加了对水利的投入,但是这些资金主要用于大江大河和大湖的治理,中小河流的投入不足。

2如何开展中小河流暴雨灾害防治工作

2.1实际统计暴雨易发地区

想要开展中小河流暴雨灾害防治工作,首先应对我市区域内的河流的实际情况全面了解,这个了解不仅是根据历史资料来了解,更

应该走下去了解,了解现在河流的实际情况,与历史相结合,深入调查中小河流暴雨灾害易发区并编制成册是开展这项工作的第一步。想要做好这一部,应该重点做好以下内容:对历史上发生过的洪水灾害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洪水及洪水灾害的特性与成因;在实地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躲灾和避灾预案;探讨建立快速、准确的降雨实时观测系统及洪水预报系统,研究建立区域暴雨与洪泛区灾害损失的相关关系实用模型;在走访、调查的基础上,总结探讨如何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动员和组织全民搞好避灾工作,探讨系统治理洪水灾害的措施和途径。这项工作应该以各区县的水利部门为实施单位来完成。

2.2 非工程与工程防洪相结合

从我国部分大城市的大江大河的防汛抗洪经验来看,洪水预警预报系统作为防汛抗洪的非工程措施,它的投资少、见效快,在防汛抗洪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而不可替代的,因此在中小河流暴雨灾害易发区建立洪水预警预报系统是防治手段之一。随着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达,无线通信得到迅速推广普及,这为建设洪水预警预报系统提供了稳定而多样的信道。从目前的情况看,洪水预警预报系统的管理运行工作主要由水利管理部门完成,行政机关的领导干部和地方老百姓对系统知之甚少,因此,建立、健全上下联动、左右配合的洪水防御组织体系,是有效防御洪水的重要保障。

在建立洪水预警预报系统、落实防灾责任的同时,要建立完善的洪水防御预案。有效防御洪水,涉及到的工作多,一旦暴发洪水,

要能够迅速组织各方面力量投入到抗灾中,必须要制定和落实完备的、操作性强的预案,包括水库调度预案、人员紧急转移预案、抢险预案、救灾预案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制定详细的、以避灾躲灾为目的的人员紧急安全转移、安置预案,涉及到洪水发生的条件、影响范围、安全区域的划分、人员紧急转移安置方案、预案启用条件及程序等各方面内容。预案一经制定,各地广为宣传,组织干部群众学习、熟悉,有些地方还有必要组织实践演习。这样当洪水来临时,各级责任人可迅速启动预案,有效组织抗灾工作,群众可以按照预案确定的转移路线紧急逃生,避免关键时刻打乱仗,减少灾害损失。

3.除此之外还要充分利用工程防汛

我市中小河流洪水灾害隐患中,河道附近的居民认为影响也造成了诸多隐患。由于环境保护意识的薄弱落后,很多企业及个人没有根据相关环保政策对自身活动后果影响行为做出相应的补救,造成流域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引起河道淤积,同时由于不合理的采砂、采矿以及占河建房、向河道倾倒垃圾等侵占河道的违法行为,导致河道行洪能力日渐萎缩。对于这样的河流,应采取清淤疏浚、加强堤防、整治险工险段等工程措施来防御洪水。清淤疏浚的目的是要还河流的天然河道,因此清淤的河段要尽可能的彻底且不让清淤出来的物质再回到河流中。经过清淤修堤、加强险工险段的预防后,还要加强后续管理,避免“前人”清淤修堤之后“后人”跟着破坏。

4结语

我市江河治理是一项极为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向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小河流治理要走向有序化管理的道路,要上下齐心,共同把我市的中小型河道治理好、守护好。参考文献

[1] sl61-2003.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技术规范.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2] 姚永熙,主编,水文仪器与水利水文自动化,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