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马克思自由观及当代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马克思自由观及当代意义
【摘要】自由是人类永恒追求的目标,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本文简要介绍了自由的起源、资本主义的自由观。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立足于客观必然之上,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又反过来指导实践。马克思第一次从历史、唯物和实践的角度分析自由,因此,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是科学的自由观,也是人类争取自由的伟大旗帜和科学指南。
【关键词】马克思;自由观;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思自由思想产生
自由这一概念是随奴隶制的产生而产生的,到了近代西方,笛卡尔的意志自由论,他认为意志自由是意志高度的完美性质。培根,发现形式就可在思想上得到真理,在行动上得到自由。到了霍布斯那里,自由首先以自然权利而存在,自由就是外界障碍不存在的状态。自由思想在斯宾诺莎那里得到很大发展,他是第一个把自由和必然联系起来的哲学家。莱布尼茨认为愈是理性愈是自由。
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肯定自由和必然的同时存在,但他没能解决自由和必然的统一问题。其次是费希特主张意志绝对自由,人们如实意识到的心灵活动即是自由。谢林“自由的行动直接产生于人的理智性东西”。再者,黑格尔自由观在唯心主义外壳里却包含着极其深刻、极其合理的内核,充满着辩证法的精神,对马克思自由观的产生有着极其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感性活动与自由之间关系的认识对马克思自
由思想有着深刻的影响。
二、批判与建构
马克思的自由观是现实的实践自由观。
马克思《博士论文》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自由思想启蒙的标志,他提出“精神的本质是自由的,自由是人的天性和最高理想。”这一时期,马克思已经开始了对于自由问题的思考,是马克思自由观的萌芽时期。
《论犹太人问题》一文中,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革命实现的政治解放还不是人的解放的最后形式,资产阶级国家(政治共同体)并不能保障自由,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自由的障碍。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开始系统地阐述他的自由观。自由不是思想家纯粹理性的反思,也不是只在精神领域中存在的现象,而是实践活动的产物,人的实践是自由实现的必要条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认为“劳动者对他的生产资料的私有权是小生产的基础,而小生产又是发展社会生产和劳动者本人的自由个性的必要条件。”
《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指出,个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是个人自由)的实现离不开共同体。“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及《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科学
自由观确立及成熟的标志。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这样阐述:“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三、对马克思自由观的几个哲学思考
(一)马克思的实践自由观与康德的实践的自由思想
康德的自由概念具体分为三个层次即先验的自由、实践的自由和自由感。康德最初从先验的自由过渡到实践的自由就是通过自由的任意实现的。自由的任意能够“独立于感性冲动的强迫而自行规定自己”,因此,它里面已含有实践理性因素,但它还不是“纯粹实践理性”的,而只是“一般实践理性”的。康德认为纯粹理性先天地是实践的,实践理性高于理论理性。康德的自由伦理学就是理性的自律伦理学。康德的整个批判哲学体系就表现为从规定性的自然机械论到反思性的自然目的论再进一步引向实践性的道德目的论的整体性建构。
(二)自由是有条件的自由
马克思的自由观,即自由和法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每个人的自由的边界是由法律规定的,“自由是可以做和可以从事任何不损害他人的事情的权利。每个人能够不损害他人而进行活动的界限是由法律规定的。”另一方面,自由必须由法治来保障,“法典就是人民自由的圣经。”因此,法治越完善,自由就越充分。
自由是一个历史的范畴。自由必须紧紧建立在客观必然之上,应当正确的认识客观必然,并且将认识用于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所以企图在现实的社会实践之外得到自由,将会陷入更大的不自由。
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刨造。”因此自由是相对的是有限度的,而不是绝对的无限的。
(三)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普世性问题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自由表现的是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以及对社会伦理规范的恪守,是一种“无为”“超然”的安宁心态,其自由观念注重集体主义,深受中国传统儒学中的“性善论”影响,其自由观的关键词可归纳为:和谐、尚群、天人合一。因而中国思想中的自由,是以“道德”为基础的内敛型的自由观。
马克思的自由观是对西方文明的超越与创新,他认为自由就是对外部自然的征服和改造,即“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他认为精神自由与道德自律同样是人的最高境界,这与中国的传统儒家学说有一定的内在一致性。
四、马克思自由观的当代意义
(一)理论意义
认识和理解研究马克思的自由观,结合时代主题,对于指导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理论指导理论,理论指导实践。马克思的自由思想不仅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改革开放打破僵化的体制,三十年间,整个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逐步健全的法治、经济权利的扩大、思想的解放。改革开放的成功使得中国社会向着“自由人的联合体”大大推进,在今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也应继续坚定不移沿着这个方向推进。
(二)现实意义
广义:为和谐社会提供价值共识和价值目标。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七大提出.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实践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当代诉求,也是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现实意义所在。它为和谐社会提供了价值共识和价值目标。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为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价值导向。目前,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已经成为我们社会的共识。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应该偏离“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个原则。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必须尊重、发展公民的政治自由。没有自由,也不会有真正的民主。自由与民主,两者均不可偏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