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1-资料

合集下载

两小儿辩日:优秀教学设计三篇解析

两小儿辩日:优秀教学设计三篇解析

两小儿辩日:优秀教学设计三篇解析引言《两小儿辩日》是一篇经典的文言文,描绘了两个小孩就日出日落的现象进行辩论的故事。

本文档将分析三篇优秀的教学设计,以探讨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地教授这篇课文。

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汇。

2.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日常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日出日落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现象。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日出日落现象的理解。

4. 课堂讲解: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释文中的难点和重点。

5. 情景模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两小儿辩论的场景。

6.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

教学设计二:互动探究目标1.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1. 问题引导: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观点和论证。

2.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

3. 课堂辩论:每组选代表进行课堂辩论,表达本组的观点。

4.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辩论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话题的写作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设计三:文化传承目标1. 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教学步骤1. 背景介绍:教师介绍课文背后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

2. 诗词欣赏:让学生欣赏与日出日落相关的古诗词,感受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

3. 绘画创作: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绘画创作,表达对自然美的理解和感受。

4. 分享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分享创作背后的思考和灵感。

5. 总结感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尊重。

结论以上三篇教学设计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分别注重情境导入、互动探究和文化传承,为《两小儿辩日》的教学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实用】《两小儿辩日》教案

【实用】《两小儿辩日》教案

【实用】《两小儿辩日》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第九册《两小儿辩日》,详细内容为第二十二章“辩日”。

文章通过描述两个小孩对太阳距离地球远近的辩论,展现了古代儿童的智慧和探究精神。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掌握生词,分析文章结构,学习辩论技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了解古代儿童的探究精神。

2. 掌握生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学会运用辩论技巧,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文章寓意,学会辩论技巧。

重点:掌握生词,分析文章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太阳的谜语,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3. 讲解生词:讲解文章中的生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分析文章: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理解文章寓意。

5. 例题讲解:讲解辩论技巧,结合文章中的辩论场景进行示范。

6.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辩论练习,教师点评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文《两小儿辩日》。

2. 在黑板上列出文章结构,标注重点生词和辩论技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写一篇关于辩论技巧的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对辩论技巧的掌握程度不一,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古代辩论故事》,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辩论知识,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分析文章结构与辩论技巧的讲解二、随堂练习中辩论练习的开展三、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落实一、分析文章结构与辩论技巧的讲解1. 引导学生划分文章段落,概括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

2. 分析文章的起承转合,讲解过渡句、过渡段的作用。

3. 指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辩论技巧,如举例、对比、设问等。

1. 论据的选择:如何挑选有力的论据支持自己的观点。

《两小儿辩日》教案15篇

《两小儿辩日》教案15篇

《两小儿辩日》教案15篇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两小儿辩日》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两小儿辩日》教案1九年义务教材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一次选编的文言文,其意图是让学生逐步了解文言文这一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瑰宝,积累一定的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增强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运用文言文的基本技能,为初中更多更好地学习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两小儿辩日》就是其中的一篇,在教学中,我针对文言文的特点,联系学生的实际,激活中国,孕伏方法、整合目标,使学生轻松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圆满地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一、激活中国应该说,大部分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他们对此既新奇,又有点畏惧,猛一看,初学的都是新知,其实,文言文也是来源于生活,学生原有的语言知识和语言经验中就有许多关于文言文,只是大家全然不自觉而已:激活原有知识和经验,使之成为认知的中国,新知的生长点,对建构文言文初步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合乎由易到难,温故知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在教学中,我采用成语导入,古装戏录像展示,拉近了白话与文言的距离,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学生对文言的陌生感和畏惧感,在学生朗读课文之前,用现代白话讲述课文的故事内容,大大降低了学生疏通文章,理解内容的难度,在读熟课文,对照注释,理解文章时,采用小班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根据各自的生活实际理解,讨论,校正,因大家的知识储备,生活经历相关不大,都能各抒己见,观点也易于接受,最终形成正确的见解。

小学语文教案《两小儿辩日》

小学语文教案《两小儿辩日》

小学语文教案《两小儿辩日》小学语文教案《两小儿辩日》小学语文教案《两小儿辩日》1 教学目的:1.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读准、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2.结合课文中的书下注释提示合作读文,能掌握课文的大意;3.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探究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教学重点:1.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读准、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2.结合课文中的书下注释提示合作读文,能掌握课文的大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探究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这是谁的至理名言〔孔子〕,谁能解释这句话的意思?确实,孔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列子》里记载的一那么寓言故事就进一步证实了孔子的言行一致,同学们想听这个故事吗?二、整体感知1.师范读课文。

2.自由读。

〔读出朗读节奏〕3.指名读。

4.集体读。

5.学生质疑,从文中找出不懂的字、词、句,小组合作。

预设:汤:热水去:间隔以:认为东:向东为:同谓说知:同智,智慧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省略句〕三、合作探究1.文中两小儿为什么在争辩?明确:太阳离人的远近2.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明确:小儿甲:日初近,日中时远小儿乙:日初远,日中时近3.支撑他们观点的理由是什么?明确:视觉/触觉4.那么他们的想法有道理吗?生活在现代科技兴旺社会的你,能用所学的科技知识对他们的看法作一合理的解释吗?四、领悟升华1.这场争辩结果如何?有无胜负?明确:没有胜负,作为裁判者的孔子“不能决也”。

2.作为裁判者的孔子为何不随意下个结论呢?明确:实事求是,大量事实说明,做学问、做人一定不能不懂装懂,否那么后患无穷。

3.对与文中的人物,你最喜欢哪一位?给你一个时机,你想对他说什么?预设:两小儿:〔1〕勇于探究和创新的精神;〔2〕独立考虑,大胆质疑的精神;〔3〕看问题不能片面,被事物表象所迷惑。

孔子:〔1〕人再有学问也会有自己不懂的地方,“活到老,学到老。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精选17篇)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精选17篇)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精选17篇)《两小儿辩日》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掌握下列词字句的读音和意思:东游、故、去、车盖、盘孟、探汤、孰为汝多智乎。

⑵了解相关文学常识知识。

2、能力目标:⑴培养学生流利地朗读古文的能力,并达到熟读成诵。

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理解故事所深含的道理。

3、情感目标:⑴学习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⑵引导学生体会《两小儿辩日》中所体现的古代劳动人民认识自然,探求真理、敢于思考,大胆质疑的求真美。

【学法引导】1、这则故事生动活泼,又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然后在加强诵读训练的同时,指导学生复述故事,并结合印发练习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讨论时,学生可能会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理解,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文中涉及的有关科学常识、历史典故等,教师将有关材料印发给学生。

3、掌握“东游、故、去、车盖、盘孟”等词语的意思。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是朗读短文,并理解故事所深含的道理。

指导学生在熟读基础上复述故事情节,同时指出自己对此事的看法。

2、难点是《两小儿辩日》的思想内涵:解决办法:将短文中三者的言行与复杂的科学知识作比较,体会古人对知识的执著探索精神。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1、涉及的科学常识、历史典故、课后堂练习等打印资料。

2、多媒体。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文章。

2、引导学生自行疏通文章,达到能够复述的程度。

3、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文章,力争达到当堂背诵。

4、在对故事内容加深理解的同时,引导学生阐述故事所说明的道理,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从多种角度有所感悟,如:两小儿喜欢探索,精神可嘉;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结果就不一样;孔子能正确对待小孩提出的问题,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

5、课后扩展:安排一节语文时间活动,表演《新编两小儿辩日》。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15篇)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15篇)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15篇)《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运用学习学弈的方法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4、继续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指导感情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关键: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字词句的大概意思。

课前准备:收集关于孔子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请学生背诵《学弈》。

(先指一名学生,然后全班齐背。

)2、回顾学习学弈的方法。

(指名汇报,黑板出示。

)(1)自读课文,对照课文的注释疏通文意,朗读课文。

(2)对文中出现的疑难字、词句或利用工具书或根据上下文推测或据以往知识经验来理解。

不理解的问题可以圈出来质疑。

(3)试着把每句话的意思说下来。

(4)领悟道理,熟读成诵。

3、师过渡:这节课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再来学习一则文言文。

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理解课题。

4、简介作者,认识孔子。

(学生汇报课前收集资料)二、自主学习,组内交流。

学生先自主研究,再在组内交流,有疑问的,先在组内尝试解决。

师巡视(掌握共性问题)。

三、全班交流,解决疑难。

(一)指读。

纠正字音。

盂(yú)孰(shú)汝(rǔ)(二)探究疑难。

(学生提问,讨论解决,师重点句点拨。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①读句子。

②说重点词意;去:离。

日中:正午。

③完整说句意。

④谈感受。

⑤通过再读、师领读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①方法同上句。

感悟表达方法:比喻。

交流好处。

②指导朗读。

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美。

《两小儿辩日》教案

《两小儿辩日》教案

《两小儿辩日》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辩斗、故、汤、及其、如”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并用指定的词语练习说话。

4.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有关语句的内涵。

2.体会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搜集孔子的资料。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1.故事导入:春秋时期,有一次,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离人近些。

前面那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篷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或碗口那样小,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感觉很清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烫,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孔子也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2.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想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这个故事的文言文。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检查预习:昨天布置大家回去预习这篇文言文,有困难吗?谁能说说在预习过程中你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学生交流。

4.教师小结:这篇文言文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文言文有些不同,它比较难读,而且注释也较少,这些都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困难所在。

但是,只要我们反复读、多读,有些词语的意思我们是可以猜测出来的。

待会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各自的猜测和想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两小儿辩日教案板书(3篇)

两小儿辩日教案板书(3篇)

第1篇一、课题:《两小儿辩日》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两小儿辩日》这篇文言文,了解故事内容,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2. 培养学生朗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素养。

3. 引导学生体会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两小儿善于观察、敢于质疑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1. 理解《两小儿辩日》的故事内容。

2. 学习朗读文言文的方法。

3. 体会孔子和两小儿的精神品质。

四、教学难点:1. 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和虚词。

2. 体会孔子和两小儿的精神品质。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介绍孔子和《列子》的背景。

2. 提出问题:什么是“辩日”?引导学生思考。

二、新课导入1. 学生自读课文,圈出不懂的字词。

2. 教师带领学生解决字词障碍。

3. 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检查读音。

三、精读课文1.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技巧。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内容。

3.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研读课文1. 分析两小儿辩日的观点及其依据。

2. 体会孔子和两小儿的精神品质。

3. 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孔子和两小儿的精神品质。

六、作业布置1. 背诵课文。

2. 搜集与“辩日”相关的典故或故事。

七、板书设计1. 《两小儿辩日》- 孔子- 两小儿- 辩日- 观点- 依据- 精神品质2. 字词积累- 东游、故、去、车盖、盘孟、探汤、孰为汝多智乎3. 教学方法- 朗读文言文- 分组讨论- 代表发言- 总结分享4. 作业布置- 背诵课文- 搜集典故或故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两小儿辩日》的故事内容,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素养,培养学生朗读文言文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体会孔子和两小儿的精神品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第2篇一、课题:《两小儿辩日》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下列词字句的读音和意思:东游、故、去、车盖、盘盂、探汤、孰为汝多智乎。

- 了解相关文学常识知识。

《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

《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

《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1【教材简析】《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版第十二册中的一篇文言课文。

文章讲的是古时候两个小孩凭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

这个故事既浸透了要主动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并大胆质疑的科学态度;也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应该实事求是的道理。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借助《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学生将初步感受到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增强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信心,并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根底。

【学习目的】1、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到达“熟读成诵”。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得意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对照课文注释初步阅读课文,尝试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读题、解题1、读题,引用古诗解题:锄禾日当午、白日依山尽。

日,是太阳的意思。

2、题意。

二、探究阅读方法1、读这篇课文遇到什么困难?⑴很难读。

⑵有些词语很难理解。

2、你用什么方法解决?3、归纳总结学习本课的有效方法:⑴多读几遍。

⑵联络上下文、结合书上注释理解。

三、初读课文1、学生阅读课文。

分两步解决问题:⑴结合注释读明白。

⑵理解大意读通顺。

2、老师巡视指导学生的阅读。

3、检查学生初读情况:⑴生分段读古文、说古文的意思。

⑵两小儿在辩论什么?〔两小儿都是围绕太阳的远近来议论的。

〕四、再读课文,理解感悟1、指名读,学生评读。

2、老师范读,学生感悟朗读的语调、速度、情感。

3、学生齐读。

带着自己认可的情感朗读。

4、再指名读。

其他同学考虑:两小儿辩斗的内容,观点是什么,有什么理由。

5、朗读课文。

合作读。

老师择要板书:大那么近小那么远故晨午不能决凉那么远热那么近6、讨论:孔子不能决,你们知道奥秘吗?〔早晨中午太阳是一样的间隔。

两小儿辩日教学教案设计(精选7篇)

两小儿辩日教学教案设计(精选7篇)

两小儿辩日教学教案设计(精选7篇)两小儿辩日教学教案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的两小儿辩日教学教案设计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两小儿辩日教学教案设计精选篇1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能正确理解、翻译课文。

2.熟读课文,培养语感,背诵《夸父逐日》。

3.培养探究精神,能多角度理解课文。

教学重难点积累文言词汇,熟读课文,背诵《夸父逐日》,多角度理解两篇*的内涵。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设备。

没条件的地区可准备《夸父逐日》动画片、录像带,录像机。

2.准备好《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设计思路文言文学习重在诵读和积累文言知识。

而这两个过程是枯燥的。

那么如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关键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诵读方面,可以采取教师范读的方式,激起学生的读书兴趣;积累文言知识方面,则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进行讨论式自主学习。

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必字字落实,只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关键字、句式,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感。

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正确翻译和理解课文。

这两篇短文都反映了古人可贵的探索精神,因此教学可以采取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多角度地理解*的内涵。

鉴于此,教学方法采用:1.诵读法。

可以先听录音或由教师范读课文,然后学生自由朗读,再指名学生读,齐读。

总之学生可以采取多种诵读方式,目的是能够熟读成诵,最好能当堂背诵。

2·讨论法。

一个是理解课文内容的讨论,可以四人为一组,运用工具书,互相帮助,进行讨论,然后提出问题,全班在教师的点拨下共同解决疑难;另一个就是关于夸父人物形象的讨论和《两小儿辩日》中一些问题的探究。

这样可以使学生养成多角度看问题的习惯。

教学过程夸父逐日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先请学生讲一些古代神话故事,然后播放动画片《夸父逐日》。

最后请学生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动画片。

师:大家都知道这个动画片的名字是《夸父逐日》,动画片很有趣。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教学教案(合集五篇)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教学教案(合集五篇)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教学教案(合集五篇)第一篇:《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教学教案设计:刘晓伟点评:熊开明石景章教学目标1.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解读课题。

1.齐读课题。

2.借已学过的古诗词引出对“日”字的理解。

(1)引导学生背诵含有“日”。

字的诗句。

(2)简释诗句中“日”字的意思。

(3)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理解课题,并导出“两小儿在争论太阳的什么”这个问题,便于下一步展开对课文的深入学习。

(点评:古今汉字的字意有近似之处。

就从课文的标题来看,古今含义就大致相同。

因此,假以耳熟能详的古诗词“温故知新”,学生就可以悟出题旨,并消除学习文言文的畏难情绪。

)二、反复诵读,疏通文章。

1.畅谈感受,明确方向。

(1)给出机会让学生畅谈初次接触文言文的感受,并及时归纳和小结,启发学生思考解决疑难的方法。

(2)根据各自己有的经验,提出学习课文的方法。

2.合作学习,疏通文章。

(1)提示学生采用适当的方法,把课文读懂、读通顺。

(2)选取适当的学习方法,通过小组协作,疏通文章。

3.检查学习效果。

(1)请学生参考注释,用现代口语复述故事,并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席点拨。

(2)复述故事。

(3)出示一组选择题,让学生选定两小儿辩斗的焦点,即解开上课之初的问题──“两小儿在争论太阳的什么?”(4)通过“写题板”的形式,快速表达各自的选择结果。

(5)在学生基本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浅谈”对重点词──“笑”的理解,并适时点拨。

(6)借助媒体画面展示全文。

反复诵读,共同感受古文的“韵律美”,以期达到熟读的效果,为深入理解课文铺平道路。

(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动口、动脑,感受诵读古文的乐趣。

在多次诵读中,学生既能感悟文言文的特点,又能明确下一步学习的方向。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6篇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6篇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6篇《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1一、上课内容《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版教材第十二册中的一篇文言课文。

文章讲的是古时候两个小孩凭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吵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推断。

这个故事既渗透了要主动熟悉自然、探求客观真理,并大胆质疑的科学看法;也说明白学问无穷,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应当实事求是的道理。

二、学习目标1、依据课后解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到达“熟读成诵”。

2、同学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爱好。

3、感受两小儿的聪慧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看法,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同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故事蕴含的哲理。

四、教学环节1、以“辩”为眼,初识“辩日”2、读通课文,把握断句3、理解内容,深解“辩斗”4、多种角度,升华“辩斗”5、拓展延长,娴熟运用五、详细教学环节一、课前两分钟背诵《论语》中的名句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③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友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二、以“辩”为眼,初识“辩日”1、同学们,中国的文字是世界上最美也最好玩的文字,大家看,两个辛之间加上一个部首可以构成几个不同的字?〔用日历牌换字〕2、我们今日学的课文中有一个“辩”字,《两小儿辩日》,结合预习课题中的辩你是怎样理解的?这个课题是什么意思?辩论的结果怎样呢?谁又参加了这场辩论呢?如今就让我们进入课文的学习。

3、这是一篇文言文,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文言文?〔杨氏之子、伯牙绝弦学弈〕,你是怎样学习的?沟通文言文学习方法。

师:我们今日就可以用这种方法学习。

谁能介绍一下《两小儿辩日》的和出处?生介绍列子和《列子·汤问》。

【必备】《两小儿辩日》教案

【必备】《两小儿辩日》教案

【必备】《两小儿辩日》教案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两小儿辩日》选自《论语·八佾》中的经典对话,描述了两个小孩就日出日落的现象展开辩论,孔子对此进行了评价。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课文原文的解读、文言词汇的理解、儒家思想的阐述以及课文中的文化内涵的剖析。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和词汇,领会儒家思想的基本理念。

3.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和道德修养,将儒家思想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的理解和背诵,以及儒家思想的应用。

难点:对文言词汇的理解,特别是那些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常用的词汇;对儒家思想在课文中的体现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PPT、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日常生活中的日出日落现象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现象背后的道理。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跟读并模仿语气和节奏,感受文言文的韵味。

3. 解释词语: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例如,“辩日”指的是对日出日落现象的辩论;“佾”是指古代的一种舞蹈形式,这里指的是礼仪和秩序。

4. 翻译句子:对课文中的关键句子进行翻译,让学生领会儒家思想的基本内涵。

例如,“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人生不同阶段的理想状态的描述。

5. 讨论与思考: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课文中两小儿辩论的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运用儒家思想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6. 练习与展示: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回答相关问题,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两小儿辩日》2. 主要内容:两小儿辩论日出日落的现象;孔子的评价3. 儒家思想:儒家对人生不同阶段的理想状态的描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课文内容,解释一下为什么太阳会升起和落下。

《两小儿辩日》教案

《两小儿辩日》教案
以上,我们分析了两个小儿的两段对话,从用词和句式入手,感受到两人争辩时针锋相对、互不退让的语气情态,以及他们活泼自信,一任天真的孩童形象。
2.“笑曰”
刚才,我们主要从故事的主体部分,即两个小儿“辩斗”的具体表现中分析了二人的形象,下面我们关注“两小儿”在故事结尾部分的表现。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列子》,相传为列御寇著。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期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故事中还出现了一位重要人物,孔子。孔子是谁呢?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文言词语释义:
见两小儿辩斗:争辩,争论。“辩”字是左中右结构,书写时注意中间部分要窄一些,三个部分要写紧凑,左边“辛”字第七笔要变成撇。
预设:两小儿的辩论围绕“太阳何时离人近,何时离人远”这一话题展开。太阳朝起而暮下,循环往复。成年人往往熟视无睹,未必能从中生发探索的欲望。然而恰恰是两个孩子,凭着天真、好奇,从平常中发现不平常的问题。此为“善疑”。
“疑”是“思”的起点,两个小儿从疑问出,依据常理和现象形成观点,既善于观察生活,又善于总结经验,虽难免囿于认知上的局限和推断中逻辑上的不足,但于小儿而言,已颇具思辨雏形。此为“善思”。
二人论争的虽是科学问题,却能引日常生活里的器物巧设譬喻;虽是相争,却又辩得条理分明、有凭有据,既让对方无从反驳,又让“孔子”一时不能决断,可见其说服力。此为“善辩”。
两个孩子既“善疑”、“善思”又“善辩”,这是我们从他们“辩”的具体内容中得到的结论。
(2)怎么“辩斗”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两个小儿又是怎样“辩斗”的,尝试由二人的语言推断他们说话时的情态。
由此,两个孩童有话直说、毫不拘礼、任情率性的形象在结尾得到强化。

《两小儿辩日》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

《两小儿辩日》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

《两小儿辩日》优秀教学设计《两小儿辩日》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两小儿辩日》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两小儿辩日》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的生字。

2.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教学难点: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教具准备:小黑板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导读法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齐读课题2.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一共讲了哪几个人物?(孔子、两个小孩)二、介绍资料,了解背景知识。

1.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学生甲: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学生乙:孔子从小生活在贫困之中,与寡母相依为命,学会了干不少“卑贱”的杂活。

后来做过委吏(管仓库)乘田(管畜牧)等小官吏。

直至受鲁国叔臣季氏赏识,做了鲁国司寇,才进入大夫的行列。

学生丙:孔子熟读古代文献典籍,并整理好向弟子传授,他打破了春秋末期以前的学在官府的状况,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开了先河。

三、初读课文,纠正字音。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

2.指名读文,纠正字音。

四、学生字。

1.分小组学习生字,。

2.交流汇报。

作业:熟读课文小记:第二课时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平时你注意观察过太阳吗?说说你的观察结果。

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讨论这个问题的。

二、初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句意。

1.学生对照注释,自学课文,并找出不理解的字。

2.分组学习,交流学习成果。

3.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解释。

第一自然段: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1)游:在这里指游历说服,走访各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共3篇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共3篇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共3篇《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1《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两小儿辩日》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诗中描述了两个孩子围着一棵树争论日出和日落的情景,展现了孩子天真、好奇和探索精神。

此诗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还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和人类思考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中,将这首诗介绍给学生并进行深入讨论,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自然的关注和理解,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1.教学内容本课以《两小儿辩日》为教学内容,包括背景知识、文本分析和课外拓展等三个方面。

背景知识部分介绍杜甫及其作品创作背景、时代背景和唐代诗歌特点等,旨在让学生了解到其作品不仅仅是一首静物诗,更是体现了时代和社会背景的文学作品。

文本分析部分分别从诗歌形式、情景描写、意象和主题等角度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和含义,帮助学生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和思想内涵。

课外拓展部分通过展开主题、讨论思辨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述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2.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可以:(1)了解唐代文学中的诗歌形式和特点,理解《两小儿辩日》的创作背景和思想内涵;(2)学习基本的文本分析方法,理解诗歌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并能分析其含义和主旨;(3)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让他们通过诗歌的阅读和讨论,更好地理解自然、表达思想和情感。

二、教学过程及策略1.教学过程(1)预习环节在课前,教师先让学生阅读一遍《两小儿辩日》诗,要求学生自行理解其意思和含义,并结合自己的经验、感受来分析诗意。

学生将自己的理解写在小纸条上,贴在黑板上。

(2)导入环节教师在黑板上呈现学生预习的小纸条,让学生自行阅读、分析,并展开讨论。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引出《两小儿辩日》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同时让学生写下自己的问题和思考。

(3)正式阅读环节教师呈现全诗的课件,并通过朗读和解说让学生更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表现手法。

学生跟读学习,注意诗歌的语调和韵律。

(4)文本分析环节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和思考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词语、意象、语言和句式等方面,分析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容。

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教案

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教案

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两小儿辩日》。

2、理解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子的意思,疏通文意。

3、体会两小儿善于观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4、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子的意思,理解文章内容。

(2)体会两小儿的辩斗过程和思维方式。

2、教学难点(1)理解两小儿的观点和依据,以及孔子不能决的原因。

(2)引导学生从文中得到启示,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培养语感。

2、讲解法:对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子和文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两小儿的观点和依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归纳法:引导学生归纳文中的主题和启示,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一些自然现象产生疑问和争论。

比如,太阳什么时候离我们近,什么时候离我们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两小儿辩日》,看看古代的两个小孩是如何争论这个问题的。

2、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二)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倾听字音、节奏和语气。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评价。

4、全班齐读课文。

(三)理解文意1、结合注释,学生自主理解文意,圈出不理解的字词。

2、小组交流,互相解决疑问。

3、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重点讲解以下字词和句子:(1)东游:向东游历。

(2)辩斗:辩论,争论。

(3)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

以,认为。

去,距离。

(4)及其日中如探汤:到了中午的时候,(太阳)热得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

及,到。

汤,热水。

(5)孔子不能决也: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决,判断。

(四)分析课文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两小儿辩日的故事。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优秀6篇)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优秀6篇)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优秀6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2、能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复述故事,能根据角色演绎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设计特色】“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创设多种情景激发学生读文,以读促思,以读悟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2分钟)1、背诵古诗《望庐山瀑布》。

2、引用古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古诗、古文与我们现在常读的文章是不同的。

今天我们一起第一次学习一篇古文《两小儿辩日》。

(板题)二、读通读懂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1、范读全文。

2、生跟读全文。

3、师领读全文。

4、生质疑:日与曰(一个胖点儿、一个瘦点儿)智与知(通假字)5、借助注释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提问:这个故事里有几个人物?是哪几个人物?三、扮演角色,感悟课文(18分钟)过渡:两个小孩和孔子之间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两小孩先在讨论问题,孔子介入……1、师生分角色读文两遍。

老师相机指导。

2、生四人小组分角色读文两遍:(二个人读叙述语言,两个人各读一小儿,第一遍强调语气,第二遍带上动作。

)3、四人表演读一次,众生评议。

4、生上台对话一次,众生旁白:过渡:我觉得两个都学得有板有眼,但这毕竟是古文。

能不能把它变成自己的话,不背课文,有没有难度?5、生思考后,上台表演两次,师充当孔子。

(相机指导词语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辨别明理(10分钟)过渡:现在咱们来想一想,两小孩争执激烈,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为什么他们坚持自己的看法呢?1、生自由发言,师相机板书:早晨:近大远凉中午:远小近热师过渡:这毕竟是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一场辩论,如果现在我们做第三个小孩,第四个小孩,参与这场辩论,你有什么道理来讲。

2、扮演角色,试着辩论:师过渡:两千多年前的辩论,我们参与了,但是我知道,这个问题呀很难辩明白,如果让现代的科学家去辩,可能也很难说清楚,不要紧。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2篇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2篇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精选2篇(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辩论的兴趣和能力。

2.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技能。

教学内容:1.介绍辩论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2.分组进行两小儿辩日实践。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辩论1.教师先向学生介绍辩论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2.通过举例或者讲解,引发学生对辩论的兴趣。

步骤二:分组讨论话题1.教师将学生分为两组,每组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2.每个小组讨论并确定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3.教师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理由,并组织小组成员一起讨论。

步骤三:准备辩论材料1.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准备辩论材料。

2.辩论材料应包括论点、论据和事例等内容。

步骤四:进行辩论1.教师组织辩论,两个小组轮流发言,提出自己的论点和论据。

2.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辩论的逻辑性和说服力,鼓励学生用事实和数据支持自己的观点。

3.教师起到评判的作用,对辩论进行点评和总结。

步骤五:总结与评价1.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辩论的过程和结果。

2.鼓励学生彼此评价,互相借鉴优点和提出改进意见。

3.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评价,给予学生肯定和建议。

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方法:1.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包括发言的频率和质量、辩论材料的准备等。

2.评价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论辩能力,包括论点的合理性、论据的说服力、语言的清晰度等。

3.评价小组合作能力,包括团队合作意识、成员分工和协作等方面。

教学资源:1.辩论话题:可以是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兴趣相关的话题,如校服、手机使用、学习压力等。

2.辩论材料:可以是相关的资料和文章,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准备的材料。

备注: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和讲解,保证学生能够理解辩论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表达自己的观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延伸。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精选2篇(二)教案:课题:两小儿辩日课时:1节课(45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并理解两小儿辩日的背景和内容;2. 培养学生的辩论能力和表达能力;3. 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

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

教学难点:弄懂课文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们知道孔子吗?(简单介绍孔子)
2、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也就是说要谦虚实在,不能不懂装懂。

孔子又说过看一个人要“听其言,观其行。

”也就是说从这个人的所作所为去判断一个人是否言行一致。

那么孔子是不是这样做的呢?
3、板书课题,解释课题,他们到底在辩论什么?
二、读通课文
1、试读,将读不准的字音画出来。

2、报名,分小节读。

三、精读课文
1、出示挂图或放映影片,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思考他们在辩论什么问题。

2、小组合作学习,先借助注释自由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然后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个角色来读。

3、组织交流。

结合学生不懂的地方,教师点拨。

4、背课文,复述故事。

四、研读课文
1、为什么两个小儿会有不同的看法,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搜集资料回答。

2、假如你是“孔子”,当然你是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孔子”,你会对这两个小孩说些什么呢?现在我们就来练习表演《新两小儿辩日》。

3、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个角色,四人小组合作创造性表演,教师巡视指导。

4、组织交流,一小组表演,其他同学作评委,结合学生的评义,教师可提出自己做孔子和学生合作表演,在表演中相加点拨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5、教师就抓住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了解孔子为“万世之师”的道理,而不能让学生错误理
解为被两个孩子的问题难倒。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六、指导学生有韵味背诵。

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