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初三化学第四章单元测试卷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4章 检测试题(含答案)
第4章检测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Mg—24 S—32 Ca—40 Cu—64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当森林或草场发生火灾时,救火的措施之一是铲除火场周围一定宽度的树木和杂草,形成一道“防火墙”,其理由是( B )A.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B.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离C.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D.使树木杂草变为不可燃烧的物质2.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是每个人应该了解的生活常识。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B )A.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品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冷水浇灭C.液化气着火,首先迅速关闭液化气罐阀门D.火场逃生时在有烟雾的地方匍匐前进3. 下列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B.图1和图2中水下白磷对比说明燃烧必须要用氧气C.图1中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对比说明燃烧必须有氧气D.图1中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下的白磷对比说明燃烧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4.吐火是川剧中独一无二的神秘绝技。
吐火有一个决窍,那就是眼前的火尚未熄灭之时,绝对不能吸气,否则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引火焚身”。
屏住呼吸时,嘴巴里的煤油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A )A.缺乏氧气B.没有达到煤油的着火点C.缺乏可燃物D.嘴巴里的唾液使煤油不易着火5.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结论的是( B )6.煤油中含有噻吩,噻吩(用X表示)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X+6O 24CO2+SO2+2H2O,则X的化学式为( C )A.C4H4S2B.C2H6SC.C4H4SD.C6H6S7.科研人员研发出一种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CH4)的新技术,该技术以纳米镍粒子为催化剂,将二氧化碳和氢气混合加热发生反应,生成甲烷等物质,从而减少碳排放。
该反应前后发生变化的是( C ) A.元素的种类 B.碳原子的数目C.氢元素的化合价D.纳米镍粒子的化学性质8.现有32 g某可燃物在密闭容器中完全燃烧后,测得生成88 g二氧化碳和72 g水,关于该可燃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一定是氧化物B.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9. 如图反映了某个化学反应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沪教版初三化学第四章单元测试卷
第4章单元测试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Mg-24 Ca-40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6分)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海水晒盐B.空气液化C.煤的干馏D.石油的分馏2.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下列有关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A.石油是一种化合物B.石油是一种混合物C.石油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是丰富的D.石油可直接作飞机的燃料3.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品损坏,最适宜的灭火器具是( )4.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了防止事故,常采用一些安全措施,下列措施安全的是()A.发生煤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B.掏空沼气池前进行灯火实验C.点燃木条检查液化石油气是否泄漏D.到小煤窑里挖煤用火把照明5.下列公共标志中,与消防安全有关的是()①②③④⑤A.①③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下列观点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6. A.8g CO完全燃烧生成8g CH24,O和生成SO,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一定条件下, B SO322 C.煤燃烧后剩余残渣的质量减轻了O,则该有机物一定含有碳、氧、氧元素H.某有机物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 D CO和22 NaClO7.日本福岛3.12地震后,用二氧化氯(ClO)来作消毒剂。
用氯酸钠()和盐酸反23X +↑+↑Cl+2X 2 NaCl ,推断出2 ClO4HCl +应可制得二氧化氯,2 NaClO =232)( D.O B. HClO 的化学式为 A.H C. NaOH HClO32 8.我国南海海底发现巨大的“可燃冰”分布带。
目前发现的可燃冰储量大约是化石燃料总·(---“可燃冰”2和的倍,的主要成分是水合甲烷晶体C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O8H (24可燃冰由四种元素组成A.可燃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B.C. 可燃冰能燃烧,说明水具有可燃性D. 可燃冰的发现为我国在新世纪使用高效新能源开辟了广阔的前景9.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章节测试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章节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 4月8日安徽省阜南县一所小学又发作一同误把亚硝酸钠当食盐的中毒事情,确保食品平安的警钟再次敲响,亚硝酸钠〔NaNO2〕外观与食盐极相似,有咸味,区别它们的有效方法是隔绝空气加热,没有清楚变化的是食盐,能分束缚出抚慰性气息气体的是亚硝酸钠,此气体能够是〔〕A. SO2B. NH3C. N2D. NO22.将20g甲、5g乙、8g丙三种纯真物混合,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发作化学反响,经剖析可知:反响后混合物中含有5g甲、16g丙,还含有一种新物质丁.那么丁物质的质量是〔〕A. 12 gB. 9 gC. 4 gD. 17 g3.将一定量的丙醇〔C3H8O〕和氧气置于一个封锁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响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丙醇氧气水二氧化碳 X反响前质量/g 6.0 12.8 0 0 0反响后质量/g 0 0 7.2 8.8 a以下判别正确的选项是〔〕A. 表中a的值为3.8B. 一定是该反响的催化剂C. X能够含有氢元素D. 假定起始时氧气的质量是14.4g,那么无X生成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沛反响后,测得反响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X Y Z Q反响前质量/g 4 10 1 21反响后质量/g 0 12 15 待测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Q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那么以下推断正确的选项是〔〕A. 反响后Q的质量为10gB. 反响生成的Y与Z的质量比为4∶5C. 该反响是分解反响D. 该反响方程式中X与Q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5.在实验室中,不能用磨口玻璃塞的玻璃试剂瓶盛装氢氧化钠溶液,由于氢氧化钠会与玻璃成分中的某种物质X发作化学反响,使玻璃塞和玻璃试剂瓶口粘连在一同,其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X+2NaOH═Na2SiO3+H2O,那么X的化学式为〔〕A. H2SiO4B. SiO2C. SiD. SiH46.如图,保温瓶中装有液态空气,翻开瓶盖,将一根燃着的木条置于瓶口的上方,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木条熄灭更旺,由于瓶内液态空气汽化后,发生O2B. 木条熄灭状况不发作改动,由于瓶内盛放的也是空气C. 木条熄灭先旺后灭.由于瓶内液态空气汽化后,先发生O2后发生N2D. 木条熄灭,由于瓶内液态空气汽化后,使瓶口温度降低,且先发生N2,不支持熄灭7.在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作化学反响,一段时间后测得相关数据如下图。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单元测试卷
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在日常生活中,常见一些危险品,危险品必须贴上相关标志。
下列标志中属于爆炸品的是( )
A B C D
2.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室内起火时打开门窗通风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D.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3.下列着火情况下,相应灭火措施及理由均正确的是( )
4.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
件。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烧杯中的热水只起到加热作用
B.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白磷没有与空气接触
C.对烧杯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热水中的白磷能燃烧
D.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5.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火上浇油”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
A.增加可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
B.增大氧气的密度,可以使燃烧更旺
C.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四章单元测试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四章单元测试)A.N2O B.NO2 C.N2O5 D.NO3.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Mg+O2MgO2 B.H2OH2+O2C.CO+Fe2O32Fe+2CO2↑ D.CaCO3+2HCl===CaCl2+CO2↑+H2O4.在化学反应A+B===C+D中,已知80 g A与24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2 g C,则生成D 的质量为()A.56 g B.62 g C.52 g D.60 g5.[xx宿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可能会发生变化B.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C.化合物至少由两种元素组成,所以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D.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6.[xx兰州改编]在一密闭容器中,有X、O2、CO2、H2O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某种反应,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XO2CO2H2O反应前的质量/g193462反应后的质量/g11待测2820A、表中的待测值为32B、 X中一定含有C、H、O元素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反应中CO2和H2O的质量比为11∶97.下列关于化学反应xM+yN===mP+nQ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化学计量数x与y的和一定等于m与n的和B.该反应一定不是化合反应,也一定不是分解反应C.反应物M和N的质量比一定等于生成物P和Q的质量比D.若M为a g、N为a g,反应后生成的P和Q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2a g8.如图4-Z-1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示意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图4-Z-1A.①分子中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4 B.②对应的物质是化合物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D.两种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29.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4-Z-2所示。
沪教版九年级(上)《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卷 (2)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3.(3 分)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管口 P 处,
火柴被加热,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沸腾,水分子质量和体积增大 B.P 处水蒸气的作用是使火柴温度达到着火点 C.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 D.火柴燃烧的产物含有二氧化碳和水 4.(3 分)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D,则需要 B 的质量为( )
A.5g
B.4g
C.2g
D.3g
11.(3 分)下列有关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将 5g 铁和 5g 铜混合加热后,物质的总质量为 10g,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一定不会发生变化
C.5g 硫和 5g 氧气完全反应后,生成物质量为 10g
13.(3 分)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是:
表示氢原子,“ ”表示氯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此反应吸收热量
B.此反应为 H2+Cl2
2HCl
C.此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此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14.(3 分)对下列有水生成的四个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类型,判断不正确的是(
①2H2+O2
2H2O ②H2CO3=H2O+CO2↑
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
A.丁一定是化合物 B.丙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可能是碳酸钙分解 D.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的丁和乙的质量之和 19.(3 分)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根据以上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B.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氧气 C.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 3 种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甲烷和水的计量数之比为 1:1 20.(3 分)化学中常常出现“1+1≠2”的有趣现象,但也有例外.下列符合“1+1=2”的 事实是( ) A.10L 水与 10L 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 20L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卷
《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周闯关试卷班级姓名成绩本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P--31一、单项选择题1.一氧化碳有毒是因为()A.它具有可燃性B.它能与血液里的氧气结合生成二氧化碳C.它是无色气体D.它能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2.亚硝酸钠(NaNO2)外观与食盐极相似,有咸味,区别它们的有效方法是隔绝空气加热,没有明显变化的是食盐,能分解放出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亚硝酸钠,此气体可能是()A、SO2 B、NH3 C、N2D、NO23.从2H2+O22H2O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A、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B、在常温下氢气与氧气混合就可以发生反应C、4g氢气与32g氧气完全反应,可以生成36g水D、在反应前后,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数目都没有改变4.下列用化学知识解释“火上浇油”的说法合理的是()A、增加易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B、增大氧气浓度,可以使燃烧更旺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D、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5.燃烧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
下列有关燃烧或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A.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B.碳、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C.锅里的油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D.用水可以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6.汽车安装使用催化净化装置是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的有效方法之一.其主要发生催化剂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O+2CO2CO2+N2下列对该化学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物都属于氧化物B.该反应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和分子个数都不变D.化学反应方程式中所表示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物质是单质7.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物只有在空气中才能燃烧B.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C.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D.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8.在2Cu(NO3)22CuO+O2↑+4X↑反应中,X的化学式为()A、H2B、NO2C、CO2D、CO9.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物质M N Q P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反应后质量(g) X 26 2 12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B.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为l3gC.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5:4 D.物质Q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10.地质考察人员发现一种带螺纹的矿石,研究时发现该矿石能在氧气中燃烧,主要反应是4X+11O2Fe2O3+8SO2。
沪教版初三化学第四章单元测试卷
第4章单元测试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Mg-24 Ca-40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6分)1.下列转变属于化学转变的是()A.海水晒盐B.空气液化C.煤的干馏D.石油的分馏2.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下列有关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A.石油是一种化合物B.石油是一种混合物C.石油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是丰硕的D.石油可直接作飞机的燃料3.扑灭图书档案、珍贵设备、周密仪器等火灾,可不能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品损坏,最适宜的灭火器具是( )4.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了避免事故,常采纳一些安全方法,下列方法安全的是()A.发生煤气泄漏,当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B.掏空沼气池前进行灯火实验C.点燃木条检查液化石油气是不是泄漏D.到小煤窑里挖煤用火炬照明5.下列公共标志中,与消防安全有关的是()①②③④⑤A.①③④ 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6.下列观点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8g CH4完全燃烧生成8g CO2B.必然条件下,SO2和O2生成SO3,,反映前后分子总数不变C.煤燃烧后剩余残渣的质量减轻了D.某有机物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CO2和H2O,则该有机物必然含有碳、氧、氧元素7.日本福岛地震后,用二氧化氯(ClO2)来作消毒剂。
用氯酸钠(NaClO3)和盐酸反应可制得二氧化氯,2 NaClO3+4HCl =2 ClO2↑+Cl2↑ +2X +2 NaCl ,推断出X的化学式为 A. HClO B. H2O C. NaOH D. HClO3()8.我国南海海底发觉庞大的“可燃冰”散布带。
目前发觉的可燃冰储量大约是化石燃料总和的2倍,“可燃冰”的要紧成份是---水合甲烷晶体(CH4·8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可燃冰由四种元素组成B. 可燃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C. 可燃冰能燃烧,说明水具有可燃性D. 可燃冰的发觉为我国在新世纪利用高效新能源开辟了广漠的前景9.下图为某反映的微观模拟示用意。
沪教版初三化学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单元达标测试题
沪教版初三化学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单元达标测试题一、选择题1.铼(Re)可用于制造卫星和火箭的外壳,其原子核内有75个质子,铼的制取过程如下:从冶炼钼矿的烟道尘中获得Re2O7,与KCl反应得到高铼酸呷(KReO4),再与氢气反应制得铼:2KReO4+7H2=2Re+2KOH+6H2O。
下列说法不正确是A.铼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一个铼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为75C.Re2O7读作七氧化二铼D.KReO4中Re的化合价为+6价2.钢的含碳量不低于0.03%,其中碳元素以Fe3C形式存在,则钢中Fe3C质量分数不低于()A.0.45% B.0.42% C.4.5% D.4.2%3.卟啉铁(C34H32ClFeN4O4)对人体缺铁性贫血有显著疗效。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卟啉铁中含有5种元素B.“缺铁性贫血”中的“铁”指单质铁C.人体补铁的唯一方法是服用卟啉铁D.1个卟啉铁分子中含有34个碳原子4.在公共场所,利用“活性炭+超滤膜+紫外线”组合工艺可获得直饮水,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①中活性炭起吸附作用B.②中超滤膜的作用是过滤C.③中紫外灯照射,消毒杀菌D.上述操作获得的直饮水为纯净物5.苹果中富含苹果酸,苹果酸的化学式为C4H4O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苹果酸中含有12个原子B.苹果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41.4% C.苹果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2 D.苹果酸中C、H、O三元素的质量比为4:4:46.下列各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A.B.C.D.7.表示两个氢分子的是A.2H B.2H2C.H D.H28.C919大飞机采用的复合材料中使用了高温陶瓷材料氮化硅(Si3N4),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i3N4中Si、N元素的质量比是3:4 B.Si3N4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C.Si3N4含有2个氮分子 D.硅元素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活泼9.正确使用化学用语是重要的化学学科素养。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燃料燃烧单元测试卷
第四章燃料燃烧单元测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S-32;Na-23;N-14;C-12;Mg-24;Al-27;P-31;Cl-35.5;Fe-56;Cu-64;Zn-65;Ca-40;K-391、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都是化学反应;B、都是氧化反应;C、都是化合反应;D、都是放热反应;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能灭火,是因为它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它能使燃料跟空气隔绝;C、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它不可燃也不助燃,密度又比空气大;D、二氧化碳和氧气都无毒;3、点燃下列混合气体,不会发生爆炸的是:A、氢气和氮气;B、氢气和空气;C、一氧化碳和氧气;D、甲烷和空气;4、下列不是化学变化的是:A、煤的形成过程;B、植物的光合作用;C、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制取焦碳、煤焦油和焦炉煤气;D、把石油加热炼制成汽油、煤油、柴油等产品;5、下列有关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三种气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他们的燃烧都是化合反应;B、他们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都有二氧化碳;C、点燃前都必须先检验纯度;D、收集三种气体都可用向下排空气集气法;6、我国三峡工程所提供的水电,相当于每年燃烧3000万吨原煤的火力发电厂产生的电能,因此三峡工程的建成有利于控制:A、温室效应和酸雨;B、白色污染;C、臭氧层空洞;D、化肥、农药的污染;7、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①天然气;②焦炉煤气;③液态氢;④煤;⑤石蜡;⑥过氧化氢;⑦石油;⑧汽油;⑨干冰;⑩高锰酸钾;⑾稀有气体;⑿盐酸A、①③⑥⑨B、③⑥⑧⑨C、⑨⑩⑾⑿D、③⑥⑨⑩8 、在反应A+3B==2C+2D中,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已知2.8gA和一定量B完全反应生成3.6gD,则在此反应中B和C的质量之比为:A、4:3B、12:11C、11:12D、3:4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与氧气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B、缓慢氧化也属于化学变化;C、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时都有光发出;D、物质燃烧后不能生成固体物质;10、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化石燃料在地球上的蕴藏量并不是无限的;B、煤只要完全燃烧就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C、对煤和石油都要进行合理开发,综合利用;D、人类必须节约能源并开发新能源;11、下列说法中正确并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24g镁与32g氧气反应生成56g氧化镁;B、生成40g氧化镁需参加反应的镁与氧气质量之和为40g;。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全册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全册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题(解析版)1 / 16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分析推理是化学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分子、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但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原子B .碱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一定是碱C .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CO 2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所以CO 2是酸D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所以灭火也一定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2.为了防止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害,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所贴的标志是( )A .AB .BC .CD .D3.生产某阻燃剂(Sb 2O 5)的化学方程式为X+2H 2O 2═Sb 2O 5+2H 2O ,推断X 的化学式为( )A .H 3SbO 4B .HSbO 3C .SbO 2D .Sb 2O 34.煤的气化可提高利用率、减少污染。
气化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为:C+ H 2O=H 2+CO ,反应前后发生变化的是( )A .原子数目B .分子种类C .元素种类D .物质总质量5.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 .NB .MgC .HD .O6.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分析不合理的是( )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炸裂——用于引燃的火柴过长B .点燃H 2时,发生爆炸——点燃前可能没有检验H 2的纯度C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总是收集不满——装置可能漏气D .测定空气中O 2的体积分数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少于1/5——红磷太少7.2014年2月11日广州署潮州市公安机关,查处12吨博大食品生产的含三聚氰胺的酸奶片。
三聚氰胺的化学式C 3H 6N 6,下列关于三聚氰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三聚氰胺是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6个氮原子组成B .三聚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C .三聚氰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6 :1 :14D .三聚氰胺中氮元素质量分数为66.7%8. 某密闭容器中有X、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各物质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的质量如下表,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B.X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C.表中“待测”值为5D.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 45:369.我国科学家用滤纸和二氧化钛(TiO2)薄膜制作出一种新型“纳米纸”,又在纳米纸上“铺”一层“萘胺”(C10H9N)染料,制成一种试纸,用于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浓度的高低。
沪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4章 认识化学反应 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
沪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4章认识化学反应学情评估测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Si—28Mn-55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39分)1.[2024南京]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2.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a g水受热形成a g水蒸气B.木材燃烧,余下灰烬的质量小于原木材的质量C.湿衣服晾干后,质量变小D.10 g食盐溶于70 g水中得到80 g食盐水3.NH4ClO4(高氯酸铵)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不能生成的物质是()A.CO B.Cl2C.O2D.N2 4.[2024沈阳模拟]野炊时,小阳发现火焰很小,他将木柴架空一些后,火焰变大,架空的目的是()A.降低木柴的着火点B.升高木柴的温度C.便于更直观地观察火焰D.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5.为了减少污染,某工厂用硫化钠溶液来吸收工厂烟气中的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S+5SO2+2H2O4X+3S↓,则X的化学式为()A.Na2SO3B.NaHSO4C.NaHSO3D.Na2SO4 6.“火”使用得当是人类的朋友,使用不当是人类的敌人。
下列关于“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室内起火,应立即打开所有门窗B.油库、面粉加工厂应严禁烟火C.用水灭火的主要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高层楼房着火时,立即乘坐电梯逃离7.[2024南宁月考]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2KMnO4 △ K2MnO4+MnO2+O2↑B.P+O2P2O5C.4Fe+3O22Fe2O3D.C+O2CO2↑8.下列关于2C+O22CO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表示碳加氧气等于一氧化碳B.该反应中,分子、原子的种类均发生了改变C.参加反应的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3∶8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一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29.[2023泰州改编]氯气和氨气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B.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的数目均没有改变C.参加反应的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l2+2NH36HCl+N210.[2024天津三模]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 燃烧燃料 单元测试
九年级化学单元测试燃料燃烧班级姓名评价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S:32 N:14 Ca:40 Mg:24一.我来选择(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每小题2分,共2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1、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A、燃烧一定有火焰产生B、燃烧后一定有气体生成C、有发光发热的现象一定是燃烧D、燃烧是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2、夜间发现液化石油气泄露时,应采取的应急措施是A、打电话报警,并请维修人员前来维修B、关闭阀门,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严禁一切烟火C、开灯,仔细检查泄露原因D、向室内喷水,溶解液化石油气,防止其燃烧3、下列情况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酒精灯不慎打翻着火,用湿抹布盖灭C、电路短路起火,用水浇灭D、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火灾4.宇宙飞船内充满了空气,可是宇航员在舱内划着火柴后,火焰会立即熄灭,这是由于A、舱内氧气不够B、在失重情况下,空气不对流C、舱内温度过低D、没有达到着火点5.下列有关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石油燃烧时冒黑烟是因为不完全燃烧B.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而污染环境C.相同质量的碳发生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一样多D.让日常生活中燃料能完全燃烧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都有着积极的意义6.下列有关石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石油是混合物,石油分馏可以得到多种产品B.我国是世界上开采石油历史最悠久的国家C.石油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一般不全用于燃烧D.石油是一种能够较快再生的能源7.含硫的煤如果燃烧不完全,则排放出的有毒气体是A.SO2B.CO C.CO和CO2D.SO2和CO8.下列场所应贴等消防标志的是:①煤矿②油库③面粉厂④煤气站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9.镁在空气中燃烧时不仅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而且还有部分镁与氮气化合生成氮化镁(Mg3N2),由此可推知,12g镁在空气中燃烧后所得产物的质量为A.等于20 g B.小于20 g C.大于20 g D.无法确定10.已知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不同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又知空气中混入氢气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4%—74.2%时点燃就会发生爆炸,下面列出了氢气混入空气时所占的不同体积分数,按理论计算最猛烈的可能是(提示:氢气与氧气完全反应时爆炸最剧烈)A.氢气占10% B、氢气占29% C、氢气占50% D、氢气占70%二.我来填空(34分)1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灼热的碳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一种具有可燃性的单质气体;(2)铝在空气中,其表面生成一层细密的氧化膜(Al2O3);(3)绿色植物吸收太阳光,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成葡萄糖(C6H12O6)和氧气。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4章 单元测试卷(沪教福建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4章单元测试卷(沪教福建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B -11C -12O -16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题序12345678910答案1.“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增强自救互助能力。
”下列场所挂的图标与“消防安全”不相符的是()2.树立安全意识,掌握科学知识,做到“加强防范,守护生命”。
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 .加油站、面粉加工厂严禁烟火B .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C .家用电器着火可直接用水浇灭D .厨房煤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风扇电源开关3.硝酸铵是一种烈性炸药,当温度达到400℃以上时,硝酸铵即可发生爆炸,化学方程式是4NH 4NO 3=====△3N 2↑+2X↑+8H 2O ,其中X 的化学式是()A .NO 2B .O 2C .N 2OD .N 2O 44.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A .铝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Al +H 2SO 4===AlSO 4+H 2↑B .甲烷(CH 4)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H 4+2O 2=====点燃CO 2+2H 2OC .红磷燃烧:2P +O 5=====点燃P 2O 5D .电解水:2H 2O=====电解2H 2+O 25.利用燃烧原理可有效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只要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B .家庭用煤将“煤块”改为“蜂窝煤”,可使煤燃烧更充分C .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 .吹灭蜡烛,灭火的原理是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离6.实验室加热一定质量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如图表示加热高锰酸钾的过程中,某变量y 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y 表示的是()(第6题)A .高锰酸钾的质量B .剩余固体的质量C .生成氧气的质量D .锰元素的质量7.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沪教上海版初三化学第4章 燃料 燃烧 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第4章燃料燃烧检测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 C-12N-14O-16 Mg-24S-32 K-39 Fe-56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烧不坏的手绢”是一个趣味实验,下列实验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和水形成混合液B.手绢浸入混合液中C.手绢上的酒精燃烧了D.手绢表面的水蒸发2.下列变化中实现了由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是( )A.利用电热器取暖B.利用水力发电C.电筒中使用干电池D.利用蜡烛照明3.已知某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图所示的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示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图中反应物均为化合物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图示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数不相等4.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高效能和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
生活中就是要节能、减少一次性物品消耗。
下列不属于“低碳”行为的是( ) A.少用冰箱储存食物B.出门时随手关闭电器电源C.购物时尽量使用一次性塑料袋D.用节能灯替换家里的白炽灯泡5.在反应A+B—→C+D中,20 gA与7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了16 gC,则同时生成D 的质量为( )A.20g B.7g C.16g D.11g6.以下获取氢气的途径中,从绿色能源的角度看,较有发展前途的是( )①电解水②利用太阳能分解水③使用高效催化剂分解水高温高温④水煤气法:C+H2O (气)CO+H2⑤热裂法:CH42H2+CA.②③B.④⑤C.①②④D.③④⑤7.下列有关天然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天然气是一种比较清洁的化石燃料B.使用天然气可以防止温室效应C.天然气的热值比煤气高D.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8.学校食堂为了让煤充分燃烧,达到节能减排之目的,正确合理的措施是( ) A.增加煤的用量B.粉碎煤块C.提高锅炉的耐热性D.减少空气通入量9.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油在锅里着了火,盖上锅盖——隔绝氧气B.森林灭火时,设置隔离带——隔绝可燃物C.镁条在酒精灯上点燃——提高着火点D.家具起火,用水扑灭——降低温度10.下列有关石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油是混合物,石油分馏可以得到多种产品B.我国是世界上开采石油历史最悠久的国家C.石油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一般不全用于燃烧D.石油是一种能够较快再生的能源11.在反应A+3B2=2C+2D中,若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7g,参加反应的B2的质量为24 g,生成D的质量为9g,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则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16 B.20 C.32 D.3612.下列场所贴有“禁止吸烟”等消防标志的是( )①煤矿②油库③面粉厂④煤气站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3.1g碳放在盛有2g氧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反应结束后容器中的气体是( ) A.CO B.CO2C.CO和CO2D.CO2和O214.镁在空气中燃烧时不仅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而且还有部分镁与氮气化合生成氮化镁(Mg3N2),由此可推知,12 g镁在空气中燃烧后所得产物的质量为( )A.等于20 g B.小于20 g C.大于20 g D.无法确定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单元测试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Mg-24 Ca-40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6分)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海水晒盐B.空气液化C.煤的干馏D.石油的分馏
2.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下列有关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A.石油是一种化合物B.石油是一种混合物
C.石油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是丰富的D.石油可直接作飞机的燃料
3.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品损坏,最适宜的灭火器具是( )
4.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了防止事故,常采用一些安全措施,下列措施安全的是()A.发生煤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B.掏空沼气池前进行灯火实验C.点燃木条检查液化石油气是否泄漏D.到小煤窑里挖煤用火把照明
5.下列公共标志中,与消防安全有关的是()
①②③④⑤
A.①③④ 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6.下列观点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8g CH4完全燃烧生成8g CO2
B.一定条件下,SO2和O2生成SO3,,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C.煤燃烧后剩余残渣的质量减轻了
D.某有机物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CO2和H2O,则该有机物一定含有碳、氧、氧元素
7.日本福岛地震后,用二氧化氯(ClO2)来作消毒剂。
用氯酸钠(NaClO3)和盐酸反
应可制得二氧化氯,2 NaClO3+4HCl =2 ClO2↑+Cl2↑ +2X +2 NaCl ,推断出X 的化学式为 A. HClO B. H2O C. NaOH D. HClO3()8.我国南海海底发现巨大的“可燃冰”分布带。
目前发现的可燃冰储量大约是化石燃料总和的2倍,“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水合甲烷晶体(CH4·8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可燃冰由四种元素组成
B. 可燃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C. 可燃冰能燃烧,说明水具有可燃性
D. 可燃冰的发现为我国在新世纪使用高效新能源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9.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
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
的是 ( ) A.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C. 该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 分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隙 10.鉴别H 2、CO 、CH 4三种气体的最好方法是 ( )
A .闻气味
B .看颜色
C .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D .点燃后检验燃烧产物
11.点燃下列混合气体可能会引起爆炸的是 ( )
A.一氧化碳和氮气
B.二氧化碳和氧气
C.天然气和空气
D.氢气和天然气
12.某反应A+2B ===C+D ,若有30gA 和15g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0gC ,那么要得到7gD ,参加反应A 的质量应为 ( )
A .20g
B .15g
C .12g
D .6g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所给氧气的质量g
4 8 16 生成氧化镁的质量g 10 20 20 下列关于以上实验的说法错误..
的是 ( ) A.第一次实验中镁没有燃烧完 B.只有第二次实验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C.第三次实验中氧气没有消耗完
D.三次实验中固体质量都增加了
14.等质量下列物质分别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消耗氧气质量最多的是 ( )
A .CH 4
B .CO
C .H 2
D .S
15.在反应2A+5B =2C+4D 中,C 、D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
若与B 完全反应
后,生成。
则在此反应中,B 与D 的质量比为 ( )
:9 :11 :11 :44
16.对于反应A+B=C+D 来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A 、
B 、
C 、
D 中可能有一种是气体
B .若参加反应的A 、B 分别为10克,则
C 、
D 质量的和≤20克
C. A 、C 可能是单质,B 、D 可能是化合物
D. A 和B 质量之比等于C 和D 质量之比
17. A 、B 、C 三种物质各15 g ,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30 g 新物质D 。
若增加10 g A ,则
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余C 。
根据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第一次反应停止后,B 剩余9 g
B.第二次反应后,D 的质量为55 g
C.反应中A 和B 的质量比是3∶2
D.反应中A 和C 的质量比是5∶2
反应前 ( 和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
18.有关环境问题的认识中错误的是()A.机动车尾气的排放不会污染大气B.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会导致“温室效应”C.植树造林有利于遏制沙尘暴的发生D.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会污染水源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4分)
19.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
“大于” “小于” “等于”填在相应位置。
①着火点:煤块_____ 木条②燃料的清洁度:汽油_____酒精
③热值:氢气_____ 天然气④反应前后化学计量数之和:氢气燃烧_____ 电解水;
⑤加热高锰酸钾,剩余固体的质量 ______ 原高锰酸钾的质量
⑥木炭和坩埚的总质量mg;燃烧后灰烬和坩埚总质量为ng。
则:m ____ n
、B、C三种元素,A元素的单质是最清洁的燃料;B元素的单质能在C元素的单质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B元素是地壳中含量第二位的金属。
写出A、B、C 三种元素的符号: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写出B、C两种元素分别组成的单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________ 21.一氧化氮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近几年来,又发现在生物体内存在少量的一氧化氮,它有扩张血管和增强记忆的功能,成为当前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
①一氧化氮是工业制硝酸的中间产物,生成一氧化氮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4X+5O2=4NO+6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推断出X的化学式为:。
②汽车尾气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微化转化器,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反应可生成两种空气组成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目前,有一种治理一氧化氮的方法,在400℃左右,有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氨气(NH3)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2.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1)固液混合制取氧气:
(2)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原理: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4)天然气燃烧:
(5)煤气燃烧:
(6)木炭在氧气不足条件下燃烧:
23.某化合物6g在纯净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同时生成的二氧化碳和的水,则
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___ ____元素,各元素质量比______ ______,
该化合物的化学式。
三、实验题(共10分)
24.严玲同学为了证明甲烷中含有碳、氢元素,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帮她完成下面的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证明甲烷中含有碳、氢元素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①点燃甲烷
②将洁净干燥的小烧杯罩
在甲烷燃烧的火焰上方
证明含有元素
③将蘸有的小
烧杯罩在甲烷燃烧的火焰
上方
证明含有元素
四、计算题:(共10分)
25. 严玲同学称取12.5g石灰石样品(杂质不参加反应)放人烧杯中,向其中加入50g稀盐酸,二者恰好完全反应。
反应结束后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58.1g,试计算,石灰石样品中杂质的质量分数。
26.严玲同学在吕老师的指导下探究孔雀石(一种含铜元素的矿石)的组成元素。
她取50克孔雀石粉末,在密闭容器中加热,观察到孔雀石分解过程中有水和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绿色的孔雀石逐渐变为黑色粉末(假设:孔雀石中的杂质不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石灰水吸收)。
在此过程中她测定了五次,相关数据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孔雀石的元素有;(2)表中“X”的值为 g;
(3)实验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克?测定
次数
生成沉淀的
质量(g)
生成水的
质量(g)
1 5
2 10
3 X
4 20
5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