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传统礼节“抱拳礼”的时代演变和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武术礼仪抱拳礼的简介
![中国传统武术礼仪抱拳礼的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9f9e3248b9f3f90f77c61b3e.png)
中国传统武术礼仪抱拳礼的简介(一)此礼法是由中国传统“作揖礼”和少林拳的抱拳礼(四指礼),加以提炼、规范、统一得来的,并赋予了新的涵义,这是在国内外一直被采用的具有代表性的礼法。
抱拳礼又称“拱”,是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
《论语·微子》中有这样的记载:“子路拱而立。
”从卫生角度,握手最不卫生。
抱拳又亲切又卫生;从舒服的角度,抱拳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尴尬,比如男女之间,关系较疏离的人之间;问卷普查:你是否曾有过在大小便之后或抠完鼻屎后没有洗手就与别人热烈握手的经历?一<抱拳礼>具体内涵1.左手为掌,表示德、智、体、美齐备,屈拇指表示不自大.2.右手为拳,表示勇猛习武者;左掌掩右拳相抱,表示"止戈为武",以此来约束勇武的意思.3.左掌右拳拢屈,两臂屈圆,表示五湖四海(可泛指五洲四洋)天下武林是一家,谦虚团结,以武会友.4.左掌为文,右拳为武,文武兼学,渴望求知,恭请师友前辈指教.二<抱拳礼>应用方法并步站立,左手四指并拢伸直成掌,拇指屈拢,右手成拳,左掌心按贴右拳面,左指尖与下颚平齐,右拳眼斜对胸窝置于胸前屈臂成圆,肘尖略下垂,拳掌与胸相距20~30厘米,头正身直,目视受礼者.活动前后均须先行抱拳礼.抱拳礼——即国学中的“揖礼”,源于周代以前,有3000年以上的文化历史。
据《周礼》记载,根据双方的地位和关系,当时作揖就已有土揖、时揖、天揖、特揖、旅揖、旁三揖之分。
抱拳礼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礼仪,抱拳,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松紧适度,拱手,自然于胸前微微晃动,不宜过烈、过高。
抱拳不能乱抱,男子尚左,也就是男子用左手握右手,这称作“吉拜”,相反则是不尊重对方的“凶拜”。
(二)道教叩拜礼的一种,用于道士、信徒之间见面表示礼貌的一种礼仪。
左手抱住右手呈自然抱拳状,左手抱右手意为惩恶扬善、负阴抱阳。
(三)这个武礼含义是比较深的不是随便的。
对中华武术“抱拳礼”的文化阐释
![对中华武术“抱拳礼”的文化阐释](https://img.taocdn.com/s3/m/2e5bd1e381c758f5f61f679d.png)
学 术 平 台
C AR E H l ON E R OR Z
对 中华武术 “ 拳礼’ 抱 ’的文化 阐释
武 勇成
( 南科技 学院 ,河 南 新 乡 河 摘萼 .“ 拳礼”作为 中华 武术 的常规礼 节 ,深受 抱 - >武 人 的 喜 爱 , 但 对 其 所 体 现 的深 刻 文 化 内 涵 , 却 少 j 有人知 。通过 文献 资料 、逻 辑分析 等研 究方法 ,对 中 华武术 “ 抱拳礼”丰 富的文化 内涵做 了深 入剖析 , 对建 设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具有一定 的社会 价值 与指 导意义 。 关键词 : 中华武术 ;抱 拳礼 ;文化阐释 450) 5 0 3
练武之 人的综合素养 ,因而也引起 了社 会的广泛 关注。 拇指 内扣 ,是表 示谦虚 、永 不逞大 ,以及 虚心 向对 方 请教 的意思 ,从拳礼 中可 以看 出是要 与对 方和谐交往 , “ 拳礼 ” 的标 志 性 动 作 及 具 体 涵 义 抱 和谐相 处 的意思 。而 且两臂 撑 圆 ,合抱 于胸前 ,寓 意 随 着历 史的 变 迁 ,“ 抱拳 礼 ” 已经 规范 为武 术 实 天下武 林和 谐统 一于一 家 也反映 了这种思 想 的存在 。 5 “ 文 尚武 ” 的 练 功 宗 旨 .崇 践活动 中必 须遵 守的礼 节 。它 的具 体做法 是 :并步 站 “ 崇文 尚武” 文武之道 ,一 张一弛” 文能安邦 , ,“ ,“ 立 ,左手 为掌 ,右手 为拳 ,胸前合抱 ,两臂 撑圆 ,拳 、 ,“ ,“ 掌与胸 I  ̄ 离为 2 ~3 '- .K - J 0 0厘 米 。“ 拳礼 ”是武德礼 仪 武能定 国” 文 武兼备 ” 文武双 全 ”是无数 个 习武 抱 中标志 性动 作 ,它 动作 虽然简 单 ,但 内涵 深刻 ,从 形 人追求 完善 人格 的真实体 现 。而且在 武术 习练 中也讲 内练一 口气 ,外 式上体 现 _ 中华 民族传 统的礼 仪风格 ,从 内容上 体 现 究 内外合一 ,乃文乃武 ,形神 兼备 。“ r l 了习武之人的道德 品质 和精 神风貌 。具体涵义是 :( ) 练筋骨 皮” 内练精气神 ,外练手眼身” 1 ,“ ,将 人作为一 左掌表 示德 、智 、体 、美 “ 四育”齐 备 ,象征 高 尚情 个整体 来看待 和训 练。武 术是将 身心 和精神 等方 面的 操 。屈 指 表示 不 自大 ,不骄 傲 ,不 以 “ 老大 ” 自居 。 各 种品质 均衡地 结合 起来 ,并使 之得 到全 面发展 的一 右拳表 示勇猛 习武 。左 掌掩右 拳相抱 ,表 示 “ 勇不滋 种人生哲学。在武术抱拳礼 中,左 掌右拳胸前合抱 ,分 乱” “ , 武不 犯禁 ” 以此来 约 束 、节制 勇武 ,也 可表 别 代表 两种不 同的要 素 。左 掌代 表文 ,表示 对对方 恭 , 示 先礼 后兵 的意 思 。 ( 2)左 掌 右拳拢 屈 ,两臂 屈 圆 , 敬 ,是一 种谦恭 的礼 节 ,寓意具 有 内在 的修养 ;右 拳 表 示五 湖四海 ( 泛指 五洲 四洋 ) 皆兄弟 ,天下武 林是 代表 武 ,代表兵 ,寓 意先 礼后兵 ,不屈 服 。任何一 个 家。 ( )左 掌为文 ,右拳 为武表 示文武兼学 ,虚 心 、 习武 者都 应深刻 体会 抱拳礼 中所 包含 的文化 内涵 ,练 3 渴望 求知 ,恭候师友 、前辈 的指教 。在 当今时代 ,“ 抱 武 的 目的不是为 了持勇 斗狠 ,持 强凌弱 。功夫 是一 种 拳礼 ” 不只是一 种源于 实践 ,又高于实 践 的武 术 礼仪 修养 ,是种 高深 的涵养 ,练武 的 目的是在 不 断提 升 自 礼节 ,而 日 已经上 升 到 了伦理 道德 的高 度 。它 也被 看 己的修 养 ,不断 完善 自己的人格 。如果练 武 仅仅是追 . 作是 习武 人的理想 人格模 式 ,为 习武人 的精神 追求提 求武功 的卓 绝 ,而不努 力提升 自己的文化 涵养 ,即使 供 目标 和典 范 。 武 功再 高 ,充其量 只是 一介武 夫而 已。 因此在 习练武 术的过程 中,“ 拳礼”也在提醒着 人们 :“ 抱 内外合一 、 二 、“ 拳 礼 ” 倡 导 的 文 化 内涵 抱 崇 文 尚武 、文 武兼备 ” 才是练 功的最 终宗 旨。 1 “ 艺双 馨” 的 武德 情 操 .德 4. 自强不息 ”的 民族精 神 “ 中华武 术 自古 以来 ,都提倡 尚武崇德 ,德 以艺生 , “ 自强不息”是我们 中华 民族 的基本精神之一 ,表 艺 以德 显的武 德情操 。武 术讲 究 尚武 崇德 ,崇德 扬善 现 了人们 在对 事业追 求 中所做 出的孜 孜不倦 的勇 气和 的优 良传统 ,是 以勇 、武为 主要 条件 的 ,有 勇而 无德 努力 。武林 之 中也经常 把 “ 自强 不息 ”看作 是武术 精 则无 以成人 ,有德 而无 勇则无 以安 身。“ 以评 心 ,武 神 的重要特 征之 一 ,认 为 习武是 - 文 一个 “ 学海 无涯 ,艺 以观德 ” ,就是指在 习武的 同时更 要处处体现 出宽厚的 无止 境 ”的过程 。这 种精神 和意 识在武 术抱 拳礼 中也 德性修养 。与人比武 、较技不主张伤人 ,即使制敌 ,也 有深刻的体现 。左手为掌 ,大拇指 内扣 ,表示谦虚 ,永 讲慈 悲为怀 ,不得藏 有杀 人之心 。武德 就是在 历 史发 不逞 大 ,虚 心 向对 方请 教 ,表 现 了奋发 向上 ,努力进 展演 变 中形成 的对习 武者行 为思 想进行 规范 的特殊 道 取的精 神 ;右手 为拳 ,寓意 尚武 、勇武 ,意思 是要积
简述抱拳礼的技术动作及内涵_概述及解释说明
![简述抱拳礼的技术动作及内涵_概述及解释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84a92262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07.png)
简述抱拳礼的技术动作及内涵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抱拳礼作为一种古老而庄重的礼仪动作,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它在不同的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如祭拜、宴会、会议等。
本文旨在简要介绍抱拳礼的技术动作及内涵,探讨其起源和演变,阐述其在不同文化中的意义和象征,并分析抱拳礼的技术细节和要点。
此外,本文还将探讨抱拳礼所传递的内涵和价值观,并强调其对个人修养和品质培养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更好地理解抱拳礼并且学到如何正确地执行这一重要礼仪动作。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引言、抱拳礼技术动作及内涵、抱拳礼技术细节和要点、抱拳礼内涵和价值观传承以及结论。
引言部分将概述文章内容并介绍整篇文章的结构安排。
1.3 目的本文目的在于通过对抱拳礼的技术动作及内涵进行简述,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抱拳礼,并明白其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同时,本文也旨在提供抱拳礼的技术细节和要点,帮助读者正确地执行这一礼仪动作。
此外,本文将通过分析抱拳礼所传递的内涵和价值观,让读者认识到抱拳礼对于修养和品质培养的积极影响。
最后,通过结论部分,总结文章内容并提出进一步思考或发展方向。
以上便是文章引言部分的详细内容。
如需进一步补充或修改,请告知具体需求。
2. 抱拳礼的技术动作及内涵抱拳礼作为一种传统的礼仪形式,在不同的文化中都具有独特的技术动作和深刻的内涵。
本节将对抱拳礼的基本动作、起源和演变以及在不同文化中的意义和象征进行简要介绍。
2.1 抱拳礼的基本动作抱拳礼是指双手紧握,右手包裹在左手上方,与胸口保持一定距离,并与身体保持垂直平行。
同时,双膝微屈,行举步礼之态,并配合适当的头部运动,展示出对他人的尊重和敬意。
2.2 抱拳礼的起源和演变抱拳礼最早起源于中国古代文化中,被誉为一种“天下至礼”。
它起初是用来表达对长辈或尊贵人士的敬意。
随着时间推移,抱拳礼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普遍场合下表示敬意、欢迎和道别的姿势。
中国传统武术见面礼仪
![中国传统武术见面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1d6bb062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a3.png)
中国传统武术见面礼仪传统武术中的礼仪一般有“拱手礼”和“抱拳礼”。
传统的拱手礼,又称为“作揖”,在相见的时候表示尊敬、感谢的意思的一种礼节。
拱手礼已经有三千年的历史了,从西周时期就成为人们见面交往的礼节。
在《论语》中,就记载了“子路拱而立”故事。
拱手礼一般是晚辈对长辈、学生对老师行的一种礼仪。
武术,是勇武之术,在武术运动中经常可以见到竞技和对抗,这时候,我们就得使用抱拳礼。
抱拳礼是由“作揖礼”和少林拳的抱拳礼(四指礼),加以提炼、规范、统一得来的,并赋予了新的涵义,这是在国内外一直被采用的具有代表性的礼法。
具体做法为:并步站立,左手四指并拢伸直成掌,拇指屈拢;右手成拳,左掌心掩贴右拳面,左指尖与下颏平齐。
右拳眼斜对胸窝,置于胸前屈臂成圆,肘尖略下垂,拳掌与胸相距20到30厘米。
头正,身直,目视受礼者。
抱拳礼源于古代的江湖斗争。
清朝初期的时候,南方各地人民在民间秘密成立了天地会等组织开展反清复明的活动,至今仍流传着洪熙官、方世玉、少林五祖等南派少林的武林英雄和欺压百姓的朝廷鹰犬斗争的种种故事。
在长期的秘密斗争中,到处充满了陷阱,一不小心就会命丧黄泉,电影《新少林五祖》就讲述了洪熙官和已经叛变投靠清朝的师弟马宁儿见面时,马宁儿接近他的时候就发动突然袭击,差点得逞。
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抱拳礼形成并沿用至今。
行抱拳礼的时候,立掌象征月亮,握拳象征太阳。
拳掌伸出就是日月并出,是个“明”字,代表明朝,反手推出,就是天地会的口号“反清复明”。
这是区分敌我身份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一种保持了距离,互相戒备,防范对手突然袭击的见面礼仪。
因为抱拳礼避免了鞠躬看不到对手,也避免了握手时双方身体接触的危险。
而且抱拳礼双手环抱,守护着头、胸、腹等要害,并且目视对方,防止突发情况。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和平时代和武术竞技运动中,抱拳礼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左掌表示品德和情操,右拳表示勇猛习武。
左掌掩右拳相抱,是文武兼备,同时也表示“勇不滋乱”,“武不犯禁”“止戈为武”,以此来约束、节制的勇武意思。
浅谈武术中的抱拳礼
![浅谈武术中的抱拳礼](https://img.taocdn.com/s3/m/a8013422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46.png)
浅谈武术中的抱拳礼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武术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体现。
在武术中,抱拳礼是非常重要的仪式,它不仅是对师长和前辈的尊重,也是表达自己的礼貌和谦卑之心。
本文将从武术抱拳礼的历史和含义,以及在现代武术中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抱拳礼的历史和含义抱拳礼,是中国武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礼仪动作。
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社会,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古代,人们多以武术来维护家园和保卫祖国,武术技艺也成为练兵备战的重要手段。
而抱拳礼起初是武术中的一种礼节,代表着武术人士对师长和前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通过抱拳礼,传承者向老师表达了自己的敬意,也向前辈们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
随着时代的变迁,抱拳礼逐渐演变成为了一种正式的礼仪动作,成为了武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中国武术文化中,抱拳礼被视为一种精神的传承和文化的表达。
它不仅代表了对师长的尊敬,也代表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二、抱拳礼的形式和动作抱拳礼在形式和动作上是非常严格的,它代表了武术人士对师长和前辈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在抱拳礼中,武术人士需要站直身子,把双手合十,抱拳于胸前,微微一躬,表示对师长和前辈的尊重和敬意。
在这个过程中,武术人士需要抬头挺胸,目光平视,双膝微曲,全身放松,表现出谦卑有礼、内敛自持的特点。
这种动作既显示了内心的谦虚,也展现了文明礼仪的风范。
抱拳礼的动作简单而又不失严肃,它既有着千年的传统文化底蕴,又寓意着武术人士对师长和前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三、抱拳礼在现代武术中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风气的不断变化,传统文化和礼仪逐渐被淡化和忽视。
抱拳礼作为中国武术中重要的礼仪动作,一直被保持和传承着。
在现代武术中,抱拳礼不仅是对师长和前辈的尊重,更是一种文明礼仪的体现。
通过抱拳礼,武术人士们可以体现出自己优良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也可以传承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礼仪。
在武术比赛和表演中,抱拳礼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武术人士的形象和文明素养,也能够展现出中国武术的文化魅力。
浅谈武术中的抱拳礼
![浅谈武术中的抱拳礼](https://img.taocdn.com/s3/m/ff2404a1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ad.png)
浅谈武术中的抱拳礼
抱拳礼,是武术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礼仪动作。
抱拳礼源于中国古代礼仪文化,起源于周朝。
当时人们的祭祀仪式中会使用两只手合十,表示对神灵的敬意和崇拜。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动作被引入到了武术中,成为了一种特殊的表达尊敬和敬意的方式。
在现代武术中,抱拳礼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礼仪动作。
在许多武术比赛中,选手在登场、领奖等关键环节都需要进行抱拳礼,以表达对对手、裁判、观众和武术教练等各界人士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在武术练习中,抱拳礼也是一种必要的教育内容,让学生在学习武术技术的同时,也要懂得尊重他人、尊重传统文化。
抱拳礼的动作相对简单,但是却具有非常严格和细致的要求。
首先,双手要合十,拇指和食指要紧贴在一起,其他手指要保持松散。
另外,手臂要自然地放在身体两侧,整个身体要保持直立不倾斜。
合拢双手时,手指要向外张开,勾勒出一个清晰的圆形图案。
此外,在进行抱拳礼时,要配以自信、镇定、端庄的面容和沉静、庄重的语调。
中国武术抱拳礼
![中国武术抱拳礼](https://img.taocdn.com/s3/m/b3efbbf7ddccda38366baf61.png)
中国武术抱拳礼
中国武术讲究“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武术第一课并非学习武术,而
是要学习抱拳礼。
中国武术抱拳礼的含义:
左掌四指并拢伸直表示德、智、体、美“四育”齐备,象征高尚情操。
左手大拇指屈曲内扣表示不自大,不骄傲。
右手握拳表示勇猛习武。
左掌掩右拳相抱,表示“勇不滋乱”,“武不犯禁”,以此来约束、节制勇武的意思。
左掌右拳拢屈,两臂屈圆,表示五湖四海,天下武林是一家,谦虚团结,以武会友。
左掌为文,右拳为武,表示文武兼学,恭候师友、前辈指教。
中国武术抱拳礼的行礼方法:公务员之家:
并步站立。
左掌四指并拢伸直,大拇指屈曲内扣于虎口处。
右手五指握拳,大拇指压
于中指、食指之上。
左掌右拳在胸前相抱(左手四指根线与右拳四指第二指关节相对),
两臂撑圆,拳、掌与胸间距离为20-30厘米。
感谢您的阅读。
祝语:你陪伴着我,从冬天走来,踏着厚厚的冰雪,迎来寒梅傲雪的那刻,朋友,感谢你,人的一生,有朋友的陪伴,如黑夜中的一点星火,让你不畏惧孤独。
武术礼仪抱拳礼动作要领_概述及解释说明
![武术礼仪抱拳礼动作要领_概述及解释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b38d8549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b3.png)
武术礼仪抱拳礼动作要领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一种传统武技的集合,也具有独特的礼仪体系。
其中,抱拳礼作为武术中最常见、最基础的一种礼仪动作,在武术界被广泛应用和重视。
本文将详细介绍抱拳礼的动作要领,并解释其意义和作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进行阐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概述了整篇文章的内容和目标。
接下来,第二部分将着重介绍抱拳礼的概述以及执行抱拳礼所需注意的要点。
第三部分将探讨抱拳礼在历史上的起源与演变,并讨论不同流派对抱拳礼的不同诠释和地域特色。
第四部分将强调抱拳礼在武术训练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在对抗技巧和身体素质培养方面的角色,同时也会涉及抱拳礼在武术表演和比赛中的应用场景。
最后,第五部分总结了整篇文章所提到的武术礼仪抱拳礼的要点,并强调了武术礼仪对武者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展望了抱拳礼未来的发展。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武术礼仪抱拳礼动作要领的详细说明和解释,让读者了解并掌握正确执行抱拳礼所需注意的要点。
同时,通过介绍抱拳礼在历史上的起源与演变以及在武术训练中的应用场景,强调了其在武者修身养性和提升身体素质方面的重要性。
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武术礼仪,并将之融入到日常生活和实践中。
2. 武术礼仪抱拳礼动作要领2.1 抱拳礼概述抱拳礼是中国武术中最基础、最常见的一种礼仪动作。
它以两手紧握成拳头,右手握住左手,双拳放于胸前心口位置为姿势。
在进行抱拳礼时,要求身体保持端正站立,双眼平视前方,呈现出一种庄重肃穆而不失坚毅的形象。
2.2 抱拳礼动作要点进行抱拳礼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要点:首先是站姿。
身体直立,两腿微曲与肩同宽,重心均匀分布在脚掌上,保持身体的平衡稳定。
其次是手势。
双手合十握紧成拳,除了大指、食指和中指稍微分开外,其余三指都屈曲在掌心之中,并确保两只手掌相互贴合,并尽量使胸腔充满聚气。
然后是目光和呼吸。
进行抱拳礼时应保持目视前方的专注,并以正常、深沉的呼吸来调节身心状态。
武术抱拳的知识点总结
![武术抱拳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491d36e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c8.png)
武术抱拳的知识点总结一、抱拳的起源和历史抱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山东著名的抱拳拳师王宗岳。
王宗岳是明朝末年的杰出武术家,他被誉为“武术圣人”,开创了抱拳的体系,并将它传承下来。
抱拳传承至今,已有着数百年的历史,它不仅在中国各地盛行,还对日本、韩国等国家武术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抱拳的发展离不开前辈们的努力和探索,他们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逐渐形成了抱拳的独特风格和技术体系。
抱拳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不仅仅是一种武术技艺,更是一种文化传统的体现。
通过学习和练习抱拳,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武术的传统和历史,感受其神秘和魅力。
二、抱拳的基本技术与动作抱拳作为一种拳术,其技术与动作是其核心。
抱拳的基本技术包括站桩、正步、弓步、虚步、踢腿、转身、闪避、拳打脚踢等。
这些技术不仅需要身体才能的协调和灵活性,还需要强大的内力支撑。
抱拳的动作以刚健、简练、有力、快速、稳重为主要特征。
抱拳的每一个动作都有着精确的要求,需要练习者不断地反复练习,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
在抱拳的训练中,要注重动作的规范和基本功的打好,才能进一步提高武术实战能力。
三、抱拳的理论体系抱拳拳法是一个体系完整的武术门派。
它除了包括基本技术外,还有着丰富的理论体系。
其中一些具体的理论如下:1. 内家拳理论:抱拳注重以柔克刚,以绵力对抗硬力。
要求拳术的发力要有内劲的支持,注重身体的内外兼修。
2. 形意拳思想:抱拳强调通过模拟动物的形态和动作,使练习者领悟武术的奥秘和本质,形成以形意为核心的拳法体系。
3. 套路设计理念:抱拳套路设计注重既要有完整的气势,又要有明确的技术要求,体现出抱拳的独特风格。
4. 对抗理论:抱拳强调实战能力的培养,注重对抗的技术和战术,对抗理论是抱拳拳法的核心。
抱拳的理论体系贯穿于其整个拳法体系之中,为抱拳的教学和实践提供了指导和支撑,是抱拳继承发展的重要基础。
四、抱拳的练习方法抱拳的练习通常分为站桩、拳法套路和对练三个部分。
1. 站桩:通过站桩练习可以培养练习者的内力和气质,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国学礼仪之抱拳拱手作揖万福跪拜
![国学礼仪之抱拳拱手作揖万福跪拜](https://img.taocdn.com/s3/m/f53980ee5022aaea998f0fbe.png)
拱手
所谓拱手,便是两手稍弯,相叠于胸前或偏上,形成一个“拱形” ,当然,也可以一手虚握,用另一只手抱住。宁高不低,不能低于胸。 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 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
万福
万福:一种古代妇女相见行礼的方式。此种行礼方式多 口称“万福”,故又称万福礼。姿势是双手交叠放在小腹,目 视下微屈膝。左手握半拳,右手手掌覆盖拳上,置靠于胸腹正 前,不可偏左右,左脚后退半步中正微蹲,略做鞠躬的姿势, 口呼万福。行礼方式在各个朝代也在变化。
万福
揖礼
叩拜
叩拜,亦名跪拜。《荀子》:“平衡曰拜。”杨倞注:“ 谓馨折(即磬折,弯曲如磬,磬是呈直角形的玉石佩具)头 与腰,如衡(秤)之平。”拜就是:下跪时,低下头,与腰 平;同时,双手着地。这本来是以前一种表示恭敬的礼节, 可以施之于父母、长者、贵人等等。 区别: 叩拜属于宾客礼节,儒家中庸,谦和;一般平辈间的深厚情 谊;道教对常人行拱手礼或行作揖礼,而对神、仙和真人则 行叩拜礼,以示特别尊敬。 跪拜在以前就是对长辈,对位高权重者的最高礼节;下辈/ 社会地位低的人对长辈/社会地位高的人所施的礼仪。现在 一般都在逢年过节,晚辈对长辈的最高礼拜。
左手为掌,表示德、智、体、美齐备,屈拇指表示不 自大。右手为拳,表示勇猛习武者。
郑州最大尊锻铜雕塑“礼仪之门” 在郑州西四环连霍高速下站口处,一尊30米高的锻铜雕塑,格外醒目。该雕塑是一双抱拳的手,雕塑
“抱拳”意义知多少?
![“抱拳”意义知多少?](https://img.taocdn.com/s3/m/0d6984f7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c9.png)
“抱拳”意义知多少?让我们先弄清楚两只手的动作姿势。
右手握拳,置于左手掌下方,即右拳被左手遮盖,左手四指伸直斜向上,大拇指朝内弯曲。
据说,古人的这种动作是蕴含道理的:四指伸直,表示四海之内皆兄弟,我拿对方你当兄弟;拇指弯曲朝内,表示谦恭,意“我不做老大”;右拳藏于左手下方,表示“先礼后兵”。
虽有拳头但不出击,我不犯你,你也别想欺负我。
现在网络上人们常用“抱拳”表情包,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它已突破了单纯的见面礼仪,演化为多重意义。
您可知有哪些?我理解至少有下列四种:其一,表示见面或告别时的礼仪。
“抱拳”,从影视中可知它是古人交往常用的礼节。
现代人多用“握手”礼,如见面时释放友好善意;分别时表达珍重与再见期愿,“握手”是源于西方的礼节,可如今从防止病毒传播的角度看,似乎用“抱拳”更为好些。
它不仅适宜于现实生活中,同样适合在网络环境里。
其二,表示自己的歉意。
比如才看到别人发的信息,因故迟而未复,用“抱拳”表情包表示抱歉或愧疚之意。
为突出与强调,有时或连发三个。
其三,表示对对方的谢意。
比如,得知别人对自己的信赖支持、夸赞鼓励、礼遇回馈、或任用提携等,为回应对方的真情善意,发出“抱拳”表情包,表达感激感恩之情,也有承蒙抬爱与自我谦恭之意。
其四,表示对别人的请求。
常因事求于他人支持或帮助之需。
比如,在群里布置一个任务,要群成员予以助力共担。
通常在布置任务的开头或结尾处,打出“抱拳”表情包,表示对大家的打搅、致歉或致谢。
在用微信互动交流时,穿插合适的表情包,达到“变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之目的。
更能起到活跃交往气氛,增强表达效果之功效。
愿我们都能认识领悟,学会运用,用得恰到好处,创设温馨氛围,增进彼此情谊。
抱拳礼的基本动作要领,易错点及寓意
![抱拳礼的基本动作要领,易错点及寓意](https://img.taocdn.com/s3/m/18b64f42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c1.png)
抱拳礼的基本动作要领,易错点及寓意摘要:一、抱拳礼的基本动作要领1.双手抱拳的姿势2.身体姿势与眼神3.动作过程中的细节二、易错点及纠正方法1.抱拳姿势不标准2.身体姿势不端正3.动作速度过快或过慢三、抱拳礼的寓意1.尊重他人2.谦逊有礼3.传达友谊与和平之意正文:抱拳礼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敬礼,它既体现了尊重他人的精神,又传达了谦逊有礼的品质。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许多人对于抱拳礼的动作要领并不熟悉,容易出现一些错误。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抱拳礼的基本动作要领、易错点及寓意。
首先,我们来了解抱拳礼的基本动作要领。
抱拳礼的核心是双手抱拳,男子左手抱右手,女子右手抱左手。
双手抱拳时,拇指要相互紧扣,其余四指贴合。
此外,在做抱拳礼时,身体要端正,双脚并拢,眼神要自然、亲切。
在动作过程中,有几个细节需要注意。
首先,双手抱拳的过程中,要尽量保持手臂自然弯曲,不要用力过猛。
其次,身体姿势要始终保持端正,不要低头弯腰。
最后,抱拳礼的速度也要适中,不要过快或过慢。
然而,在日常实践中,人们往往容易出现一些错误。
比如,抱拳姿势不标准,双手抱拳时拇指没有相互紧扣;身体姿势不端正,导致敬礼时的形象不佳;动作速度过快或过慢,使得敬礼的效果大打折扣。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反复练习,加强对抱拳礼动作要领的掌握,以达到更好的敬礼效果。
抱拳礼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寓意。
它代表了尊重他人、谦逊有礼的品质,体现了我国人民的优良传统。
在国际交往中,抱拳礼更是传达友谊与和平之意的重要方式。
因此,熟练掌握抱拳礼的动作要领,不仅可以展现自己的礼貌修养,还能增进与他人之间的友谊与和谐。
总之,抱拳礼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其动作要领及寓意,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素质的提升。
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更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与品质。
武术“抱拳礼”的儒学内涵探析
![武术“抱拳礼”的儒学内涵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5c0ea3f3fab069dc5022016f.png)
德 、宣扬 武 术 精 神 的最 好 形 式 。武 术 礼 仪 是 我 国传 统 体 育 礼 仪
( 一)武术 “ 抱拳 礼”蕴涵着儒学中 “ 和”的思想
武 术 “ 拳 礼 ”所 强 调 的左 掌 大 拇 指 内扣 ,是 表示 谦 虚 和 抱 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深受儒学精神的影响 ,在长期 的 永不 自大 以及虚心 向对方请教 的意思 ,这很明显是一种与对方 发展 中继承和发扬 了中华民族重礼仪 、讲道德 的优秀传统 ,和 和谐交往 的方式 ; “ 抱拳礼”中两臂 屈圆 ,寓 意天下武林和谐 当今 世 界 上 其 他 众 多 体 育项 目相 比 ,武术 是 更 富有 礼 仪 内容 的 统一于一家。武术 “ 拳礼”的主要 作用 ,就是用这种 “ 抱 以德 运动 ,有深厚 的礼 仪文化 内涵 ,其 中 ,武术 “ 抱拳礼 ”是武术 统武” “ 、 德武合一”的礼节来制约人的行 为,要求与人相处时
心向对 方请教 ,永 不 自大 ;左 手掩拳 ,寓意崇德 ,以武会友 ; 修 炼 ,注意人与人之间 的和谐 ,处理人 际关系时都强调宽厚 、 左掌 四指并 拢 ,寓意四海武林 团结奋进 ;两臂 屈圆 ,寓意天下 容忍 ,还制定了各 自的一套严格 的尊师重道 、扬善惩恶 的戒律
太极“抱拳礼”包含的文化内涵
![太极“抱拳礼”包含的文化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1adb6352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b3.png)
太极“抱拳礼”包含的文化内涵“抱拳礼”包含的文化内涵习武之人都知道“抱拳礼”的外在要求,但并不是所有习武之人都知道“抱拳礼”的内在精神内涵。
“抱拳礼”起初是一种武术实践活动中的礼节现象,随着武术实践和理论体系的完善,“抱拳礼”逐渐上升到了文化伦理道德的高度,同时它又是一种理想武术人格的模式,为习武人的精神追求提供了目标和典范。
“抱拳礼”要求:并步站立,左手四指伸直并拢向后伸张、大拇指内扣为掌;右手五指卷紧,拇指压于食指、中指第二指关节上为拳。
左掌右拳在胸前相抱,两臂撑圆,拳、掌与胸间距离为20~30厘米。
“抱拳礼”既表现为外在的行为,是礼貌和礼节,又表现为内在的精神:右手握拳,寓意尚武;左掌大拇指内扣,表示谦虚,虚心向对方请教,永不自大;左手掩拳,寓意崇德,以武会友;左掌四指并拢,寓意四海武林团结奋进;两臂屈圆,寓意天下武林和谐统一于一家。
武术“抱拳礼”蕴含着儒学中“和”的思想武术“抱拳礼”所强调的左掌大拇指内扣,是表示谦虚和永不自大以及虚心向对方请教的意思,这很明显是一种与对方和谐交往的方式;“抱拳礼”中两臂屈圆,寓意天下武林和谐统一于一家。
武术“抱拳礼”的主要作用,就是用这种“以德统武”、“德武合―”的礼节来制约人的行为,要求与人相处时要真心诚意,彬彬有礼,严于责己,宽以待人,尽量避免武林之中的矛盾激化,使武林整体保持一种和谐有序的状态。
“和”是万物生成的条件,任何一种事物的成功,都是多种因素和谐综合的结果。
孔子主张“礼之用,和为贵”,认为和谐是人类社会最理想的原则。
从一般来看,社会生活都离不开秩序,有序是人类生存的方式、发展的契机。
武林之中同样离不开有序和谐的环境,对和谐的追求就是对武术理想境界的追求。
因此,在中华武术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武术不仅逐渐形成了一整套自己独特的理论、技术、功法,也形成了一套与武术密切相关的道德体系。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武德。
尽管武术门派众多,每个门派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但是武术各家各派都非常注重武德的修炼,注意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处理人际关系时都强调宽厚、容忍,还制定了各自的一套严格的尊师重道、扬善惩恶的戒律规范,如:“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学拳以德行为先”,“以涵养为本”,“善修其身,善正其心,善慎其行,善守其德”,强调习武要“仁爱、守礼、忠诚、信义、谦让、宽厚”,以求人际和谐。
抱拳、拱手、作揖有严格的区别,搞错会侮辱自己的修养
![抱拳、拱手、作揖有严格的区别,搞错会侮辱自己的修养](https://img.taocdn.com/s3/m/e8573add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1c.png)
抱拳、拱手、作揖有严格的区别,搞错会侮辱自己的修养抱拳礼又回归我们的生活,尤其是在丧礼活动的行礼环节,不愿鞠躬致哀,而采用抱拳作揖、磕头、跪拜等方式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尊者的感谢。
其实,我国传统的行礼非常讲究,不真正明白其规范,千万不要随便尝试,否则会弄巧成拙,被懂礼的人笑话。
今天我们就先谈谈抱拳、拱手、作揖。
——抱拳礼古代汉族士兵见面行抱拳礼,以示友好。
规范是右手握拳,左手抱着右拳头,在胸前合拢。
行抱拳行礼时,右拳表示勇猛尚武,左掌表示德、智、体、美高尚情操;屈左指表示不自大,不骄傲,不自居。
左掌抱右拳有四层意思:一是勇不滋乱,武不犯禁,坚守武德;二是左掌右拳拢屈,两臂屈圆,表示天下武林是一家,谦虚友好以武会友;三是左掌为文,右拳为武,文武兼学,虚心求知,恭候师友、前辈指教;四也是“承让”的意思。
后来,抱拳礼也成为读书人间的见面礼,并广泛流行于民间,是平等互敬之礼。
传说,清朝初年,明朝汉族遗民为了表达“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坚定信仰,见面将抱拳礼改为左掌盖右拳:右拳代表“驱除鞑虏”,左掌代表“恢复中华”。
现在武术界流行的抱拳礼,主要是延续明末遗民的抱拳礼。
传统汉族正宗的抱拳礼,应该是男士左掌抱右拳,女士右掌抱左拳。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做过示范,可供模仿。
现代人行抱拳礼,主要用于见面,表达问候友善。
——拱手拱手礼在上古时期就已产生,做法是双手抱拳前举,和带手枷的奴隶相近。
其原义为表示愿做对方的奴仆,以示相当的尊敬和臣服。
拱手之礼一般用于对师长表示敬意、崇拜、顺从之意,属于下对上、卑对尊之见面礼、致谢礼。
百度很难搜索到正确的图片,出现的几乎全是误传。
——作揖古代在庄重场合行作揖礼,双手抱拳前举,身体前屈,向前三鞠躬,向左三鞠躬,向右三鞠躬。
现在作揖礼已经简化成拱手向前三次点拳。
作揖一般都是在庄重场合使用,以表达真诚感谢,大多都是在治丧活动中。
随着西方文化的强势传入,中国传统的“抱拳礼”“拱手礼”被西方的握手礼所取代。
对“峨眉武术抱拳礼”释义探索
![对“峨眉武术抱拳礼”释义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c3e50c16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ff.png)
对“峨眉武术抱拳礼”释义探索峨眉武术抱拳礼是峨眉派武术中的一种拜礼方式,用于表示敬意和传达心意。
峨眉武术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支,以其独特的招式和优雅的形态而闻名。
峨眉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也是峨眉派武术的发源地,因此峨眉武术中的许多拜礼仪式都与佛教文化有关。
抱拳礼在峨眉武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许多武术功夫表演中的必备环节。
抱拳礼的动作较为简洁,通常是双臂用力将拳头抱在胸前,与对方对视行礼。
这个动作既能展示出武术的力量和威严,又能表达出尊重和友好的意图。
抱拳礼的力量感和动作的优雅性是峨眉武术的独特之处。
抱拳礼有许多不同的用途和含义。
它是武术比赛中选手展示自己礼仪和尊重对手的一种方式。
在比赛前和比赛后,选手会互相行抱拳礼,表示尊重和感谢。
这种礼节庄重而庄重,体现出峨眉武术的传统和尊严。
抱拳礼在传授武术技巧时起着重要的作用。
师父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通常以抱拳礼开场。
师父会展示出抱拳礼的正确形式,并要求学生模仿。
通过这种方式,师父能够教给学生更多关于武术礼仪的知识和技巧。
抱拳礼也是师生之间的一种默契和信任的表达方式。
抱拳礼在武术表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峨眉武术表演中,选手们通常会在开始和结束时行抱拳礼。
这种礼仪可以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增强表演的艺术感和庄重感。
抱拳礼的动作和音乐的融合也可以提升整个表演的效果和氛围。
抱拳礼还有一种特殊的用途,即用于武术比武中的问候和挑战。
当两个选手面对面准备比赛时,他们通常会先行抱拳礼,以示友好和尊重。
抱拳礼也可以成为挑战对方的方式,表示对战的决心和态度。
这种用法在武术比赛中并不常见,但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武术抱拳礼名词解释
![武术抱拳礼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f179b301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de.png)
武术抱拳礼名词解释
武术中的抱拳礼是一种重要的仪式动作,用于表达尊重、敬意和感谢。
它在中国武术中被广泛使用,并且在不同的流派和门派中可能有一些细微的差异。
抱拳礼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 抱拳:"抱"在这里表示抱持、怀抱,"拳"指的是拳头。
抱拳是指将两只手握拳,放在胸前或腹部的位置。
这个动作象征着武者的决心和自律。
2. 行礼:在抱拳的基础上,武者会用一种庄重的方式向对方行礼,通常是微微鞠躬。
这个动作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和敬意。
3. 问候语:在行礼的同时,武者通常会说一句问候语,以表达自己的敬意和友好。
这些问候语可以因武术流派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抱拳礼在武术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可以展示武者对武术的尊重和热爱,以及对传统的尊重。
其次,抱拳礼也是武者之间的一种交流方式,可以加强他们之间的关系和友谊。
最后,抱拳礼也是武术练习中的一部分,有助于提高武者的专注力和意志力。
总而言之,抱拳礼是武术中的一种仪式动作,通过抱拳、行礼和问候语等动作表达尊重、敬意和感谢。
它在武术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展示了武者的决心和自律,还加强了武者之间的关系和友谊。
抱拳礼的基本动作要领,易错点及寓意
![抱拳礼的基本动作要领,易错点及寓意](https://img.taocdn.com/s3/m/cf6f461d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af.png)
抱拳礼的基本动作要领,易错点及寓意
抱拳礼是中国传统礼仪中一种常见的表示敬意的方式。
其基本动作要领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双手合十:将两只手掌合拢,在胸前位置,手指对正,掌心相对。
2. 抬手至额头:将双手的合十位置抬至额头位置,手指靠近发际线。
3. 低头轻鞠躬:合十的同时,稍微低下头,轻轻地鞠躬。
易错点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手指不对正:合十时,手指应该对正,即指尖相互对齐。
2. 手掌位置不准确:手掌应该位于胸前位置,而不是在腹部或过低的位置。
3. 鞠躬角度不合适:鞠躬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仪态,应该保持适当的角度。
抱拳礼的寓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尊重他人:抱拳礼是一种尊重他人的表示方式,表达对对方的敬意和恭敬之情。
2. 表达谦虚态度:抱拳礼也体现了一种谦虚的态度,表示自己
虚心学习、谦逊待人。
3. 彰显自身修养:抱拳礼是一种细致周到的仪态,能够展现个人的修养和礼仪意识。
总的来说,抱拳礼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一种彰显个人修养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中国传统礼节“抱拳礼”的时代演变和文化内涵【作者】:【关键词】:抱拳礼、拱手礼、文化传承、【摘要】:抱拳礼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礼节,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漫长的时代演变,当今抱拳礼已经演变成两种不同的形式:动作规范的武礼抱拳礼;以及动作比较随意的拱手礼。
武礼抱拳礼传承着中华武德以及特殊的文化含义,而拱手礼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社交场合表达不同的礼仪作用。
他们有着共同的优势,以及国际化的趋势。
【正文】:一、抱拳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
(一)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和完整的礼仪规范。
礼仪文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礼”最初来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
礼的涵义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交往的增加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在原始部落里,礼主要用于供神、祭祀,以示对天地神灵、祖先等的敬意。
到了阶级社会,礼的涵义有所变化。
在周代,礼除了用于祭祀之外,还作为治国之本。
《礼记•经解》上说:“故朝觐之礼,所以明君臣之义也;聘问之礼,所以使诸侯相尊敬也;丧祭之礼,所以明臣子之恩也;乡饮酒之礼,所以明长幼之序也;婚姻之礼,所以明男女之别也。
”由此可见,周礼不仅内容已大为增加,而且还包含着社会政治制度的结构形式和社会生活行为规范。
礼已成为阶级统治的工具,成为社会等级制度的表征,成为区分贵贱、尊卑、顺逆、贤愚的准则。
到了封建社会,礼仪逐渐成为统治阶级进行封建统治的工具,有些还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礼制”。
两千年前孔子认为:“为国以礼”,“以礼治国、以礼服人”,“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现代礼仪的内涵已与古代礼仪的内涵有着本质的区别。
古代礼仪带有强烈的迷信色彩,封建礼制是一种愚民政策;现代礼仪吸收继承了古代礼仪中的文明成果,更多的是体现人们的高尚道德情操、文明素养、自由平等、相互尊重。
金正昆教授对现代礼仪的解释。
“礼”,尊重,“礼者敬人也”。
在人际交往中,既要尊重别人,更要尊重自己,礼者敬人。
“仪”就是恰到好处的向别人表示尊重的形式。
现代礼仪包括礼节、礼貌、仪式、仪表、风貌习惯等,它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制定的或历史形成并得到共同认可的各种行为规范。
礼仪是行为规范,现代人是讲规矩的,规范就是标准。
礼其实就是待人接物的标准化做法。
礼仪是文明的象征,开化的标志。
礼成为中国人的理想人格,君子以温文尔雅、彬彬有礼为高贵的象征,无视礼仪者则被视为小人,遭到鄙视和唾弃。
所以无论古代和现代社会,人人都将礼仪。
社会各界、各种团体都在学习礼仪,运用礼仪显示教养。
(二)中华传统礼仪中的重要礼节——抱拳礼。
中国古代礼仪的礼节各个朝代有所不同,有叩头、作揖、抱拳、鞠躬、万福等。
而其中多数礼节在当今社会都被淘汰。
但是其中的抱拳礼作为传统礼节,在当今社会仍然很值得提倡。
因为现代社会讲求人人平等,相互尊重。
抱拳礼就是不论尊卑,不分阶级的。
抱拳礼,又称“拱”、“揖礼”,汉族传统礼仪中一种相见礼,源于周代以前,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是汉族特有的传统礼仪,抱拳,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松紧适度,拱手,自然于胸前微微晃动,不宜过烈、过高。
二、抱拳礼的两种重要演变当今时代,传统的抱拳礼已逐渐演变成两种形式:一类为武礼抱拳礼;第二类为武术界之外广泛应用的“拱手礼”。
(一)武礼抱拳礼中国武术讲究“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传统武术第一课并非学习武术,而是要学习抱拳礼,讲求学武之人的个人品德及礼仪修养。
学武术要讲武德,施抱拳礼是武术界的礼节。
武术界中的抱拳礼是由“作揖礼”和少林拳的抱拳礼(四指礼),加以提炼、规范、统一得来的,并赋予了新的涵义,这是在国内外一直被采用的具有代表性的礼法。
《老子》曰: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所以武礼抱拳礼是用左手抱右手(左掌右拳),这称作“吉拜”,相反则是不尊重对方的“凶拜”。
武礼抱拳礼的行礼方法。
要领是:两手环抱胸前,右手握拳,拳面向左手,拳顶对着左掌中指下端;左手四指伸直,拇指弯曲,两手手心向外前推。
具体姿态为:右拳眼斜对胸窝,置于胸前屈臂成圆,肘尖略下垂,拳掌与胸相距20--30厘米。
左掌心掩贴右拳面,左指尖与下颏平齐。
头正,身直,目视受礼者,面容举止自然大方。
涵义为:①左掌右拳拢屈,两臂屈圆,表示五湖四海,天下武林是一家,谦虚团结,以武会友。
因为拳就是要动武的,那么左掌就是要挡住右拳不要动武,②左掌表示德、智、体、美“四育”齐备,象征高尚情操。
屈指表示不自大,不骄傲,不以“老大”自居。
右拳表示勇猛习武。
左掌掩右拳相抱,表示“勇不滋乱”,“武不犯禁”,以此来约束、节制勇武的意思。
③左掌为文,右拳为武,文武兼学,虚心、渴望求知,恭候师友、前辈指教。
(二)武术界之外的抱拳礼——“拱手礼”传统抱拳礼的一个重要分支——拱手礼。
拱手礼在我国是一种民间传统的会面礼,是人们表示祝贺、祝愿的一种施礼方式。
其姿势是起身站立,上身挺直,两臂前伸,双手在胸前高举抱拳,拱手齐眉,上下略摆动几下。
动作无严格要求更为随意,也不论左拳右掌,还是左掌右拳。
拱手礼在我国武术界之外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适合于个人面对集体之时施行此礼节,意为自己握住自己的手,代替了握住别人的一只手在摇。
通常用于以下场合:1,每逢重大节日,如春节等,邻居、朋友、同事见面时,常拱手为礼,以表祝愿。
为欢庆节日而召开的团拜会上,大家欢聚一堂,互相祝愿,常以拱手致意。
2,婚礼、生日、庆功等喜庆场合,来宾也可以拱手致意的方式向当事人表示祝贺。
3,双方告别,互道珍重时可用拱手礼。
4,有时向对方表示歉意,也可用拱手表示。
拱手致意时,往往与寒暄语同时进行,如“恭喜、恭喜”,“久仰、久仰”,“请多多关照”,“节日快乐”,“后会有期”等等。
如果说标准抱拳礼是武礼的话,那么拱手礼则更偏重文人的那种温文尔雅。
三、抱拳礼的现代含义(一)武礼抱拳礼所演绎的武德,给现代人的启示右手拳,左手掌,当胸一推,一个抱拳礼。
这是比武之前的抱拳礼,我们经常在武侠电影和电视上看见这个姿势。
这种抱拳礼被施展得虎虎生风,但它的儒雅风度以及背后的对武德的崇尚还是很打动人。
现实中的武术界,是武侠小说中所演绎的武林。
在武侠小说中武林中的人物为了独霸一统武林,夺得天下第一,整天勾心斗角,斗斗打打,砍砍杀杀。
而现实社会中,当一个人生活社会里,活动于群体之中,那么社会中的各种团体,小圈子大圈子,在广义上都是大大小小的“武林”,武林是无处不在的。
生活圈中,有些人在一些矛盾面前,斥责的是别人,夸耀的是自己;有的为一些鸡毛蒜皮小事,今天与这个不融洽,明天又与那个合不来等等。
各种机关单位中,表面一团和气,显示团结友爱的大好局面,人人谦谦君子;实则际多是拉帮结派,背后暗箭伤人,落井下石。
再比如中国足球界怪事连连,文艺界娱乐圈八卦纷纷。
而最新的网络论坛和微博等圈子上更是各种争锋的场所,原来只在武侠小说中才见到的门户之见派别之争一下逼真起来,虽不见刀剑,却都是风生水起的武林。
当我们重新回头思考武礼“抱拳礼”的含义,包含的武德精神,也牵涉到怎样做人问题。
武礼抱拳礼的第一层含义,“五湖四海皆兄弟”。
讲的是要经常与人为善、助人为乐为善好德,就是十分注意遇事发自善心,加强自己品德修养的锻炼,着力解决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问题。
人在社会中,总得不断考虑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做点有益的事情。
好德者人喜自喜。
为公众、为他人的最大障碍是“为私”。
因为“私心”太多了,那就必然影响到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做出有益的贡献。
抱拳礼的另一层含义,左手拇指弯曲,表示武术界永远“莫称大”。
要真正宽容别人、严以律己。
人在集体之中凡事不要争风吃醋,日常共事不但不妨碍别人,还要处处给人以方便。
遇到一些福利性的事或别人有难的时候,要能做到先人后己,舍己为人,助人为乐。
俗言:“乐人者己亦乐”。
助人人快乐了,自己心里也快慰,从而达到经常愉悦欢快。
如果人人都能反省一下自己,学会抱拳礼中的武德,并付诸于行动,真正处处热爱集体,热爱社会,热爱他人,尊师重道。
那么在我们“武林”中就可以逢凶化吉,人人受益了!(二)施行抱拳礼的独特优势中国人创造的抱拳礼的动作与西方人握手动作的原始含义基本上是一致的。
所不同的是,抱拳拱手还有同对方“保持距离”的意义,因而这一礼仪形式在社会意义上具有独特的内涵。
1、体现华人风范:抱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行抱拳礼,更能够体现中国人的独特风范。
2、符合当代精神:抱拳不问尊卑,更符合自由平等的当代精神。
3、提高礼仪效率:当代交往,一般采用握手礼,在出席较大场合时,与所有来宾一一握手,会浪费很多时间,如果遗漏某个来宾,不与之握手,又会得罪对方。
采用抱拳礼,一个动作就能向所有人行礼,当然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4、不会遭遇尴尬:经常在荧幕上看到这么一幕:关系比较微妙的两个人,一方主动伸手示好,一方却不予回应,立时造成了现场的尴尬。
采用抱拳礼就不会发生这类事情了。
5、可以远距行礼:抱拳礼无须肢体接触,因此两人即使相隔一定距离,或者中间有障碍物(譬如大型会议桌),都不会妨碍行礼。
6、避免卫生隐患:比起握手、亲吻等西洋礼仪,抱拳礼能够避免因肢体接触带来的卫生隐患。
现代人都是握手,见面先握手,再寒暄谈事。
要我说,握手这种礼仪就不好,容易传染疾病,现在正流行甲流,病毒性传染,所以总说要勤洗手,因为我们的手到处乱摸,容易沾染病毒。
四、抱拳礼的国际化趋势许多国家都有自己民族独特的行礼方式(如日本的九十度鞠躬、泰国的双掌合十),而抱拳礼因为有着许多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优势,也完全有资格成为中华民族的“国礼”。
实际上抱拳礼至今已在武术界、长者之间和一些民族风格浓郁的场合常常施用;也经常在一些非正式场合或气氛比较融洽的场合施用。
武礼抱拳礼作为一种武礼,被用作在武术训练场所的教学礼节。
也是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所规定的一个礼仪动作。
武术界的各种赛事,运动员入赛场后与退场前须向裁判员、主席台及观众行抱拳礼。
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等人们见面时,须行抱拳礼。
武术界学生、徒弟遇见老师、师傅及武术前辈时,须先向老师、师傅及武术前辈行抱拳礼,以示尊敬。
同时老师、师傅及武术前辈行抱拳礼还礼,以示互相尊敬之意。
武术散打选手在戴“拳套”练习和比赛时,可模拟似地行抱拳礼,两拳套合抱于胸前即可。
2010年北京首届世界武搏运动会吸引了106个国家和地区的1013名武林高手聚集北京。
武搏会的吉祥物冬冬是一只束着腰带,行着“抱拳礼”的小虎。
在这场盛况空前的武林大会武术项目中,中国传统的抱拳礼成为赛场内外通用的问候语。
比赛前,当主持人介绍场上裁判时,不管是黑头发黄皮肤的亚裔裁判,还是金发碧眼的欧美裁判个个站起来抱拳施礼。
比赛开始后,选手列队上场,整齐地伸拳出掌抱拳向观众致意。
比赛结束后,不论胜负,都会抱拳感谢观众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