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生物安全》课件解析
《实验室生物安全》课件
![《实验室生物安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6364759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44.png)
规定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设立、运行、监督等方面的管理要求,是实验室生物 安全管理的核心法规。
国际相关标准与指南
《世界卫生组织实验室生 物安全指南》
提供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原则、建议和 最佳实践,是国际上广泛认可的指南。
《联合国实验室生物安全 手册》
针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管理者和监管机构, 提供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全面指导。
讲解生物安全基本概念、法规和 标准等内容。
实践操作
进行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应急处 理等实际操作训练。
培训方式与要求
•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提高实验人员对生物安全 事故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培训方式与要求
01
培训要求
02
03
04
所有实验人员必须参加培训并 考核合格。
培训过程中要认真听讲、积极 互动,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紧急处理措施
01
紧急预案
实验室应制定紧急预案,包括生 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人员受
伤的急救措施等。
03
培训与演练
实验人员应接受紧急处理措施的 培训和演练,以提高应对能力。
02
紧急处置物品
实验室应备有必要的紧急处置物 品,如消毒剂、急救箱、灭火器
等。
04
报告与上报
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实验人员应 及时报告并按照预案采取相应措 施,确保事故得到妥善处理。
快速有效应对。
实验后处理
实验器材清洗与保养
及时清洗实验器材,确保下次 使用时安全可靠。
废弃物分类处理
按照实验室废弃物处理规定, 对不同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
实验室清洁与消毒
对实验室进行全面清洁和消毒 ,确保环境卫生安全。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课件课件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课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d301a00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10.png)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课件一、引言生物安全是指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社会和环境免受生物危害的实践活动。
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对于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防止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件旨在为实验室工作人员提供生物安全基础知识、生物安全实验室规范操作、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及应急处理等方面的培训。
二、生物安全基础知识1.生物安全概念生物安全是指采取措施,防止病原微生物及其他生物危害因素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社会和环境造成危害的过程。
生物安全涉及实验室的设计、建设、运行、维护和监管等多个方面。
2.病原微生物分类根据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程度,将其分为四类:(1)第一类:对人类有高度致病性,易在人群中传播,如霍乱、鼠疫等。
(2)第二类:对人类有中度致病性,易在人群中传播,如流行性感冒、肺结核等。
(3)第三类:对人类有一定致病性,传播能力有限,如肺炎链球菌、破伤风杆菌等。
(4)第四类:对人类致病性较低,传播能力有限,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3.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生物安全防护水平(BiosafetyLevel,BSL)是指根据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程度,采取相应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
我国将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分为四个等级:(1)BSL-1:适用于对人类致病性较低,传播能力有限的微生物。
(2)BSL-2:适用于对人类有中度致病性,易在人群中传播的微生物。
(3)BSL-3:适用于对人类有高度致病性,易在人群中传播的微生物。
(4)BSL-4:适用于对人类有极高度致病性,易在人群中传播,且目前无有效治疗方法的微生物。
三、生物安全实验室规范操作1.实验室准入制度(1)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经过生物安全培训,取得相应证书。
(2)实验室工作人员需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规章制度。
(3)实验室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前,需进行健康检查,确保身体健康。
2.实验室个人防护(1)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根据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穿戴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服、口罩、手套、护目镜等。
《实验室生物安全》PPT课件
![《实验室生物安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6931218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15.png)
废弃物分类
消毒与灭菌
对于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如感染性物质泄漏 、实验动物逃逸等,实验人员应立即启动应急处理程
序,及时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应急处理
实验室应定期进行全面的消毒和灭菌工作,包括实验 台面、仪器设备、门把手等各个角落,确保实验室环 境的清洁卫生。
04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与操作规范
BSL-4
最高级别实验室,适用于对人体具有高度的危险性,通过 气溶胶途径传播或传播途径不明、目前尚无有效疫苗或治 疗方法的致病微生物或其毒素。
相关法规与标准
01
02
03
国内法规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 安全管理条例》、《实验 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等 。
国际标准
WHO《实验室生物安全 手册》、ISO相关标准等 。
定期开展生物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实验人 员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强化实验室设施与设备管理
实施实验室生物材料安全管理
确保实验室设施完善、设备齐全且符合安 全标准,定期对设施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 检查。
对实验室生物材料进行严格登记、保管和使 用,防止生物材料失窃或滥用。
THANKS
感谢观看
《实验室生物安全》 PPT课件
目录
• 实验室生物安全概述 •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 •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措施 •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与操作规范 • 实验室生物安全检查与监管 • 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01
实验室生物安全概述
定义与重要性
重要性
定义:实验室生物安全涉及对生 物因子(如微生物、寄生虫等) 的防护,确保工作人员、公众和 环境免受其潜在危害。
对应急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总结和改进,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和处置措施。
2024年实验室生物安全课件
![2024年实验室生物安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520d10f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f1.png)
实验室生物安全课件一、引言实验室生物安全是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措施。
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本课件旨在介绍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基本概念、管理体系、防护措施和应急预案,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和能力。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基本概念1.生物因子:指能够引起生物危害的微生物、病毒、毒素等生物活性物质。
2.生物危害:指生物因子对人类、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体造成的潜在危害。
3.生物安全:指采取一系列措施,防止生物因子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4.生物安全防护水平:根据生物因子的危害程度,将实验室分为不同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分别为生物安全一级(BSL-1)、生物安全二级(BSL-2)、生物安全三级(BSL-3)和生物安全四级(BSL-4)。
三、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1.实验室生物安全政策:明确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目标、责任和措施。
2.实验室生物安全组织: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
3.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生物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生物安全意识。
4.实验室生物安全检查:定期对实验室生物安全设施、设备、操作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5.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处理: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处理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
四、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措施1.实验室生物安全设施:包括生物安全柜、高压灭菌器、负压实验室等。
2.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实验服、口罩、手套、护目镜等。
3.实验室操作规范:遵循实验室操作规程,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操作要求。
4.生物因子运输和包装: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生物因子的运输和包装,防止泄漏和扩散。
5.废弃物处理:对实验室废弃物进行分类、包装、标识和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五、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预案1.应急预案制定: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制定应急预案。
《实验室生物安全》课件
![《实验室生物安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ac87592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be.png)
• 加强对出口、中转、过 境等高风险国家的风险 评估与管控。
生物安全国际标准和法规
1
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包括实验室人员的规范管理、安全操作和检测控制等方面。
2
美国NIH实验室安全指南
主要面向实验室内生物危害评估及应急处置方案的制定。
3
IS O/IEC标准
职业健康防护
人员心理调节
合理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 口罩、安全帽、安全鞋等,阻绝 生物、化学、物理三类危害物质 的侵害。
加强生物安全理念普及及心理疏 导,减轻长期高压下导致的身体 及心理不适。
学习生物安全的必要性
1 安全为重
实验室生物安全是保障实验室人员安全、研究进度和科学领域发展的关键所在。
保障实验室内物品、设备和人员的健康安全。
人员培训及资质管理
建立科学的人员资质管理和技能培训制度。
标识管理
将实验室内不同级别的生物、物品和废弃物进 行科学分类标识。
应急措施
建立科学有效的应急预案,并进行应急演练,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实验室安全装置
个人防护装备
通风系统
例如乳胶手套、防护眼镜等,是 保证操作人员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加强实验室内人员的生物安全意 识教育,让每一名操作人员都充 分认识到生物实验的潜在危险。
生物安全人员防护装备
隔离衣
防护面罩
• 有效保护操作人员免受 生物危害。
• 选择透气材质,方便操 作人员使用。
• 手套、靴子等均符合要求。
• 适用于生物危害物质的 微小气溶胶。
• 材质透明、透气,让外线灯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室消毒设施,可有效消灭实验环境中的各种生物污染。
实验室生物安全综述ppt课件
![实验室生物安全综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20e6701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fc.png)
二、规范化实验室管理
1.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包括培训制度、准入制度、健 康监测报告制度、个人良好行为制度、意外事故报告 制度等。
2.标准操作程序:包括实验废弃物处置标准操作程序、 进出实验室标准程序、菌毒种使用标准操作程序、实 验室消毒标准操作程序、 意外事故处理标准操作程 序及各种仪器设备和实验标准操作程序等。
3. 气溶胶 是指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的固态或液态微小粒子形成的相对 稳定的分散体系(粒径一般为0.001~10μm)。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6
4.缓冲间 是指设置在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相临两区之间 的缓冲密闭室,具有通风系统,其两个门具有互锁功能, 且不能同时处于开启状态。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10
4.真空冷冻干燥机及离心浓缩机:
气溶胶;直接接触污染。
5.培养搅拌器、振荡器和混匀器: 气溶胶;飞溅物;溢出物。
6.恒温水浴器和恒温震荡水浴器: 微生物生成;气溶胶
第二类病原微生物
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 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 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结核分枝杆菌、艾滋病病毒、高致病性 禽流感病毒、乙型脑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狂犬病毒、SARS冠 状病毒、西尼罗病毒等 70 种。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实验室生物安全(课件)
![实验室生物安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563c176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28.png)
根据风险评估和审计结果,持续优 化和完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 提高实验室活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03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 估与控制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
评估目的
识别实验室活动中的生 物安全风险,为风险控
制提供依据。
评估方法
采用定性和定量评估方 法,综合考虑实验室设 施、操作、人员等因素。
制定管理计划
为实现管理目标,需要制定详细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计 划,包括实验室布局、设备配置、人员培训、应急预案等 方面的内容。
配置资源
根据管理计划,合理配置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确保管 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
人员培训
监控与记录
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全面的生物安全培 训,确保他们了解并遵循相关规定和 操作程序。
识。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是针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具体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的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实验操作技术、仪器设备使用、样品处理和存储、废弃物处理以及事 故应急处理等。
培训形式可以采用实际操作演示、模拟演练和案例分析等,以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 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
和使用等。
预案演练
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实 验室人员对应急预案的熟悉程度
和应对能力。
预案更新
根据实验室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 的变化,及时更新应急预案,确
保预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应急处置与救援
事故报告
一旦发生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相关人员应立即 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
现场处置
根据事故类型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现场处置 措施,如隔离、消毒、人员疏散等。
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与培训的效果评估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ppt课件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6b750f3240c844769eaeef6.png)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要素
1.实验室生物安全日常管理基本要素 2.生物安全实验室活动管理要素 3.实验室消毒管理要素 4.生物安全实验室事故管理要素
1.实验室生物安全日常管理的基本要素。
(1)上岗前培训制度
① 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是受过专业教育的技术人员; ② 训练应包括生物安全常识、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常规试验操作和特殊试验要求、个人防 护技术等,以及不安全操作引起的意外事故的处置。意外事故的处置最好组织模拟训练或 演练,保证在出现事故时每人都能正确应对; ③ 特殊行业如压力容器、动物饲养使用等还需持特定上岗证。 (2)实验室设施和安全防护设备的维护和检测校准制度 (3)实验室准入制度
3.个人防护装备——手防护
脱手套过程及注意要点: 用一手捏起另一近手腕部处的手套外缘,将手套从手上脱下并将手套外表面翻转入内;用戴 着手套的手拿住该手套;用脱去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手套腕部处内面;脱下该手套使其内面向 外并形成一个由两个手套组成的袋状;丢弃在高温消毒袋中并进行消毒处理。
关于个人防护总结:
2.生物安全实验室活动管理要素
(1)制定实验室和标准操作技术规范
①应根据实验对象、生物危害程度评估、研究或检测内容、设施特点、设备具体制定相应的标准操作程
序。 ②实验室的标准操作程序应包括对涉及的任何危险以及如何在风险最小的情况下开展工作之详细的作业指 导书。 ③实验室责任人或生物安全委员会每年应对这些程序至少评审和更新一次 ④严格执行试验操作技术规程:严禁用口吸移液管;所有的技术操作要按尽量减少气溶胶和微小液滴形成
▶避免震动原则:柜内尽量避免震动仪器(例如离心机、旋涡振荡器等)的使用,因为震动会
使得积留在滤膜上的颗粒物质抖落,导致操作室内部洁净度降低,同时如果在前操作面平衡 失败还会引起安全柜对操作者的污染。
2024年实验室生物安全(课件)
![2024年实验室生物安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0aae94e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a9.png)
实验室生物安全2024(课件)实验室生物安全2024一、引言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实验室生物安全涉及生物实验室的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及废弃物处理等多个方面,旨在保障实验人员的生命安全,防止生物因子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本课件将重点介绍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基本概念、管理措施和操作规范,以期为实验室工作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基本概念1.生物安全:指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病原微生物及其他生物因子对实验人员和环境的危害。
2.生物防护水平:根据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程度,将实验室分为不同的生物防护水平,我国将其分为四级。
3.个人防护装备(PPE):包括实验服、口罩、手套、护目镜等,用于保护实验人员免受生物因子的侵害。
4.生物安全柜:用于处理病原微生物和生物危险物质的实验室设备,能有效防止生物因子外泄。
5.生物废物:实验室产生的具有生物危害性的废弃物,包括病原微生物、感染性物质、实验动物尸体等。
三、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措施1.实验室规划与建设(1)实验室选址:应远离人口密集区,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实验室布局:合理划分实验区、清洁区、缓冲区等,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
(3)生物安全柜: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生物安全柜,确保生物因子不外泄。
2.实验室运行管理(1)实验人员培训:加强实验人员生物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2)实验室准入制度:实行严格的实验室准入制度,确保实验人员具备相应资质。
(3)实验操作规范:制定详细的实验操作规程,降低生物安全风险。
(4)实验室消毒与灭菌: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消毒与灭菌,防止生物因子传播。
3.生物废物处理(1)分类收集:根据生物废物的危害程度,进行分类收集。
(2)包装与标识:采用专用包装容器,明确标识生物废物。
(3)运输与暂存:确保生物废物在运输与暂存过程中的安全。
(4)处理与处置:采用高温蒸汽、化学消毒等方法,对生物废物进行处理与处置。
《实验室生物安全》课件解析
![《实验室生物安全》课件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a336686195f312b3169a585.png)
实验室生物安全设备与仪器
目的: 隔离操作者和感染性样本,防止操作人员被感 染
安全设备 --- 生物安全柜 个体防护装备 --- 防护服;安全眼睛;手套鞋套;
呼吸防护装置;紧急冲洗装置 等。
实验室生物安全设备与仪器
统计分析发现,已知原因的实验室感染只占全部感 染的18%,不明原因的实验室感染却高达82%。 不明原因的实验室感染,大多数是病原微生物形成 的感染性气溶胶在空气扩散,被工作人员吸入感染 发病。
工作服及其它个人防护用品成 为重要的防线
生物安全柜的使用
个人防护要求: ①使用生物安全柜时必须穿个人防护服,戴手套(手套应套
在隔离衣的外面) ②最好带口罩和帽子,根据需要带防护眼罩或者面罩。 ③工作之前,操作者应调节凳子高度确保自己的脸在开口之
上。
生物安全柜的使用
生物安全柜内物品摆放原则: ①按照从洁净区到污染区的方向摆放 ②所有物品尽可能放在远离前格栅,靠近操作台后缘的位置。 ③将废弃物袋、盛放废弃吸管的托盘以及吸滤瓶等体积较大
第二、三和四类病原微 生物
第二、三和四类病原微 生物;痕量挥发放射性 核素/化学品
第二、三和四类病原微 生物;少量挥发放射性 核素/化学品
第二、三和四类病原微 生物;挥发放射性核素/ 化学品
第一、二、三和四类病 原微生物;挥发放射性 核素/化学品
操作者,环境 操作者,环境和样品 操作者,环境和样品 操作者,环境和样品 操作者,环境和样品 操作者,环境和样品
真核生物型微生物: 真菌(单细胞真菌和多细胞真菌)
特点: 1. 真菌的致病: 浅表真菌感染--如:皮肤癣菌。真菌机会性
感染---如: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真菌毒素的致病作用---真菌中 毒和引起肿瘤(黄曲霉毒素)。真菌性超敏反应。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教学PPT课件pptx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教学PPT课件pptx](https://img.taocdn.com/s3/m/6aa04422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c3.png)
应急物资储备与调用
建立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物资 储备库,储备必要的防护用品 、消毒用品、应急药品等。
对储备物资进行定期检查和更 新,确保其有效性。
在生物安全事件发生时,及时 调用应急物资,保障应急处置 的顺利进行。
应急响应程序及处置措施
发现生物安全事件后,立即启动应急 响应程序,通知相关人员并采取必要 的防护措施。
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件情况, 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根据事件性质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 的处置措施,如隔离、消毒、救治等 。
06 实验室生物安全检查与评估
定期检查项目清单
实验室设施与设备
检查实验室布局、通风系统、生物安全柜、 高压灭菌器等设备的运行状况。
样本管理
实验操作规范
检查实验人员是否遵守生物安全操作规程, 如穿戴防护用品、废弃物处理等。
A
实验室生物安全委员会
负责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政策、监督实验室生 物安全工作的实施和评估。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部门
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日常管理、技术支 持和监督检查。
B
C
实验室负责人
对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负总责,确保实验室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
实验室工作人员
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接受相关培 训,确保实验活动的安全进行。
包括实验动物的麻醉、手术、给药、 观察等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和操作 规程。
05 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处置
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
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 应急预案,明确应急 处置流程、责任人及 联系方式。
定期组织实验室人员 进行应急演练,提高 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 。
针对可能发生的生物 安全事件,制定相应 的应急措施和处置方 案。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课件ppt课件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课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21c9e5e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33.png)
生物安全定义
指对由生物因子,尤其是致病性微生物、外来入侵生物、生 物遗传资源和转基因生物体等可能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 和人类健康造成的潜在或现实危害的防范和控制。
生物安全的重要性
保护人类健康,防范生物恐怖袭击,防止生物武器扩散,保 障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促进经济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实验室生物安全技术不断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实验室生物安全技术将不断创新和完善,例如新型防护装备的研发 、高效消毒技术的应用等,将进一步提高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
智能化实验室管理系统将得到广泛应用
智能化实验室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实验室设备、试剂、样品等资源的智能化管理,提高实验 室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减少人为因素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影响。
3
高压灭菌器维护与保养
定期对高压灭菌器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 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其他相关设备介绍
01
02
03
离心机
用于分离生物样品中的不 同组分,使用时需注意平 衡和密封性。
冰箱和冰柜
用于储存生物样品和试剂 ,需定期除霜和清洁,确 保温度恒定。
移液器和吸头
用于精确移取液体,需定 期校准和更换吸头,确保 实验准确性。
实验废弃物处理与消毒方法
分类收集
将实验废弃物按照类别分别收 集,如感染性废弃物、化学性
废弃物等。
专用容器
使用专用容器盛装废弃物,确 保密封性良好,防止泄漏。
消毒处理
对可能具有生物危害的废弃物 进行适当消毒处理,以降低传 播风险。
规范处置
按照相关规定将废弃物交由专 业机构进行处置,确保安全环
保。
应急事故处理流程
07
实验室生物安全课件
![实验室生物安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1eecdb4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75.png)
。
操作规程
制定严格的实验操作规程,规 范实验人员的操作行为,防止
因操作不当导致的风险。
清洁消毒
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清洁消毒, 消除有害生物因子滋生的环境
。
应急处置
制定应急预案,对意外事故进 行及时处置,防止事态扩大。
04
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范
实验操作规范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监测与评估
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情 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 进。
制度更新
根据实验室实际情况和管理体系运行 经验,不断更新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
培训与交流
加强与其他实验室的交流与合作,学 习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做法,提高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水平。
应急预案演练
实验室生物安全课件
汇报人: 202X-12-29
• 实验室生物安全概述 •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 •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 • 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范 •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与意识提升 • 实验室生物安全案例分析
01
实验室生物安全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实验室生物安全是指在实验室环境中 ,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实验人 员、环境和公众不受实验过程中产生 的有害生物因子的危害。
05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与意识提升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的内容与形式
内容
介绍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基本概念、法规和标准,讲解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 控制和监测的方法和技巧,强调实验操作规范和应急处理措施。
形式
采用讲座、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结合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 化教学手段,提高培训效果。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 ppt课件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09bf1093b3567ec112d8a23.png)
二级生物安全柜可以在一、二、三级生物
安全水平的生物因子操作中使用。
ppt课件
42
Class II 生物安全柜的分类
ppt课件
43
Class II生物安全柜空气流向
ppt课件
44
生物安全柜放置
五个远离点(气流) 门 风扇 空调 开着的窗户 人员活动频繁的区域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
卫生部文件: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2006.01.11)
《危险品航空安全运输细则》
ppt课件
11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级别
ppt课件
12
感染性微生物的危险度等级分类
ppt课件
13
BSL-1
BSL-2 BSL-3
BSL-4
人类的健康安全;
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业生物安全; 与人类生存有关的环境生物安全。
生物安全涉及到多个学科和领域:预防医学、 环境保护、植物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 农药、林业等。
ppt课件
3
正确对待生物安全
“恐惧”
生物安全??!!
“无畏”
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ppt课件
4
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
2003年以来,新加坡、台湾和北京相继发 生实验室人员SARS病毒感染传播事件。
ppt课件
5
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
历史上,立克次体的命名。
ppt课件
6
实验室感染概况
80% 是不明原因的感染。 20% 感染的原因是明确的。
80% 是由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引起的; 20% 是由设备故障引起的。
《生物安全实验室》课件
![《生物安全实验室》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a0742a9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33.png)
目 录
• 生物安全实验室概述 •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设计与建造 •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操作与管理 •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安全与防护 •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认证与评估
01
生物安全实验室概述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定义
生物安全实验室是指在微生物和生物 医学实验室内,利用屏障系统防护措 施,在特定操作中确保实验人员和环 境不受病原体侵害的实验室。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主要目的是研究、 开发、检测和评估微生物和生物医学 材料,以保障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分类
根据病原体的危害程度,生物安全实验室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生物安全实验 室,其中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最高级别,对病原体的防护要求最高。
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主要适用于对人类健康不构成严重危害的微生物,如细菌、 病毒等;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适用于对人类健康有一定危害的微生物,如炭疽杆 菌等;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适用于对人类健康有严重危害的微生物,如埃博拉病 毒等。
生物安全实验室பைடு நூலகம்重要性
生物安全实验室是保障人类健康 和环境安全的重要设施,通过研 究和检测病原体,可以预防和控
制疾病的传播。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立和维护需 要遵循相关法规和标准,以确保 实验人员的安全和实验结果的有
效性。
生物安全实验室在医学、农业、 环保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对于保障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
室的稳固和安全。
环保要求
采取有效的排污、废弃 物处理措施,确保实验 室产生的废弃物得到妥
善处理。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装备与设施
安全防护设施
配备生物安全柜、防护服、手 套、口罩等,保障实验人员的
安全。
实验设备
根据实验需求,提供显微镜、 离心机、培养箱等必要的实验 设备。
实验室生物安全(PPT课件)
![实验室生物安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522907bc281e53a5802ffdf.png)
4、危险 :伤害发生的概率及其严重性的综合。 5、危险废弃物 :有潜在生物危险、可燃、易
燃、腐蚀、有毒、放射和起破坏作用的对人、 环境有害的一切废弃物。
6、气溶胶: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的固态或液态微 小粒子(粒径一般为 0.001-100μm)形成的 相对稳定的分散体系。
实验室生物安全(PPT课件)
4
实验室生物安全概述
• 实验室感染可控性:
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和重视实验室安全 监督管理,是可以防止和控制实验室感染事故的发生。
具体:
领导重视:生物安全意识、态度和责任。
科学管理:条例、预案、完善、可行。 可靠硬件:设备齐全、设施过硬、完善验证。 高素质队伍:培养、提高、坚持。 标准和程序:不断完善、SOP。
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实验室生物安全(PPT课件)
10
实验室生物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
9、2003年,农业部第302号令《兽医实验室生物安 全管理规范》
10、2005年,农业部第52号令《高致病性动物病原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审批办法。
11、2005年,农业部第53号令《动物病原微生物分 类名录》
实验室生物安全(PPT课件)
9
实验室生物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
5、2005年,卫生部第45号令《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 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
6、2006年,卫生部第50号令《人间传染的高致病性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和实验活动生物安全审批管理办 法》。
7、2006年,卫生部《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8、2002年,卫生部WS233-2002《微生物见术语
1、实验室生物安全:是指以实验室为科研和 工作场所时,避免危险生物因子造成实验室 人员暴露、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的综 合措施。
实验室安全基础课件实验室生物安全
![实验室安全基础课件实验室生物安全](https://img.taocdn.com/s3/m/b2bd7479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d1.png)
实验室安全基础课件实验室生物安全实验室生物安全作为实验室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对生物材料的安全管理、实验操作的规范以及事故的紧急处理等方面。
本课件将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基本要求和相关操作进行介绍,以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1.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基本要求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生物实验室的分类根据生物材料的性质和操作风险等级,实验室可以分为不同的生物安全等级实验室。
一般来说,生物安全等级实验室分为四个级别,通过对实验室进行分类管理,能够更好地保障工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1.2 个人防护措施进入实验室前,必须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实验服、手套、护目镜、口罩等。
避免直接接触生物材料或其他有害物质,以防止交叉感染和事故发生。
1.3 生物材料管理实验室在管理生物材料时需进行正确分类、标识和存储。
按照生物安全等级,严格控制生物材料的进出,并采取相应的消毒和灭菌措施,以避免生物材料泄露和污染。
1.4 实验操作规范在实验过程中,操作人员需遵循严格的实验操作规范,包括正确使用实验仪器设备、遵守实验步骤和操作要求,以及科学合理地组织实验过程,避免操作失误导致的事故发生。
2.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实施措施为了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有效实施,需要采取以下措施:2.1 实验室安全设施实验室应具备完善的生物安全设施,包括生物安全柜、通风系统、防护屏障等。
同时,要定期检测设施的性能,确保其正常运行并提供合理的安全保障。
2.2 生物安全培训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定期参加生物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培训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知识、实验操作规范、事故应急处理等,帮助工作人员正确理解和掌握生物安全相关知识。
2.3 实验室安全管理实验室应制定并执行相关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项安全责任和管理要求。
包括实验室生物安全责任、事故报告和处理程序、生物材料流通管理等,以确保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核生物型微生物: 真菌(单细胞真菌和多细胞真菌) 特点: 1. 真菌的致病: 浅表真菌感染--如:皮肤癣菌。真菌机会性
感染---如: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真菌毒素的致病作用---真菌中 毒和引起肿瘤(黄曲霉毒素)。真菌性超敏反应。 2. 治疗: 对细菌抗生素不敏感,必须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
27
36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 传染性,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 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 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7
防护措施(问题:意识薄弱 措施不到位)
l 洗手:接触病人的污染物时,不论是否戴手套, 都必须洗手。 2 戴手套: 3 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罩和口罩,并穿防 护衣。 4 被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 5 锐利器具和针头应小心处理,以防被刺伤。 6 接种疫苗 (乙肝疫苗 )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主要 设备与仪器
1
实验室生物安全设备与仪器
目的:
隔离操作者和感染性样本,防止操作人员被感 染
安全设备 --- 生物安全柜
个体防护装备 --- 防护服;安全眼睛;手套鞋套;
呼吸防护装置;紧急冲洗装置 等。
2
实验室生物安全设备与仪器
统计分析发现,已知原因的实验室感染只占全部感 染的18%,不明原因的实验室感染却高达82%。 不明原因的实验室感染,大多数是病原微生物形成 的感染性气溶胶在空气扩散,被工作人员吸入感染 发病。
17
生物安全柜的使用注意事项
18
生物安全柜的使用注意事项
19
超净工作台
超净工作台是为保护试验样品而设计,通过吹过工作 区域的层流空气防止试验样品受粉尘或细菌的污染注意: 超净工作台中不能操作感染性的材料,因其气体是正压 直接排放。一旦感染性样品放置于工作区域,层流空气将 把带有微生物介质的空气吹向前台正在操作的工作人员而 产生危险。
病理性废弃物
损伤性废弃物
使用过的注射针头(包括不能从注射器上取下的针头等) ﹑刀片等锐器不应再重复使用,置于一次性容器中,进行 高压灭菌或焚烧处理。
34
临床实验室
生物安全管理
35
临床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隐患
最大隐患: 存在大量未知因素带来的风险。 临床实验室接收的标本很多是来源于未知疾病的个体,其 中是否含有致病因子及其危害性大小、传染途径均不明。 临床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准则 防护原则:假设所有来自病人的血液、体液和组织都具有 传染性! 要求临床实验室人员严格按照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操作, 重要是降低溅出和气溶胶的产生。
32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病原微生物菌(毒)
种的保藏与管理
菌(毒)种的供应: 第一类、第二类菌(毒)种: 由卫生部指定的保藏管理机构统 一供应,其他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对国内、外办理。 第三类、第四类菌(毒)种:专业实验室负责供应所管理的菌 (毒)种,其他菌(毒)种均由各有关保藏管理中心供应。 菌(毒)种的使用: 使用单位需符合生物安全要求的条件和设备。菌(毒)种应有专人负责 管理,建立必要的制度。 使用第一类菌(毒)种的单位,必须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使用第二类菌(毒)种的单位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 批准; 使用第三类菌(毒)种的单位,应当经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39
临床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室安全操作的基本要求
(2)工作台面应铺垫一块具有吸收性能的材料, 以防止液体滴落或溅落造成的感染性物质扩散, 使用后按感染性废弃物处理。
Ⅱ级A1型
操作者,环境和样品
外排风型Ⅱ级A2型
第二、三和四类病原微 生物;痕量挥发放射性 核素/化学品 第二、三和四类病原微 生物;少量挥发放射性 核素/化学品
第二、三和四类病原微 生物;挥发放射性核素/ 化学品 第一、二、三和四类病 原微生物;挥发放射性 核素/化学品
操作者,环境和样品
Ⅱ级B1型
操作者,环境和样品
Ⅱ级B2型
操作者,环境和样品
III级
操作者,环境和样品
11
II级A2型生物安全柜
室内空气 污染的空气 HEPA 滤过的空气
正压污染空气
12
Secondary Barriers 第二道隔离
If primary barriers fail第一道 隔离失败 clothing and other items of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become an important line of defense 工作服及其它个人防护用品成 为重要的防线
1. 一种特殊的致病因子,只含蛋白质,不含核酸。 2. 朊粒: 是一种由正常宿主细胞基因编码的、构象异常的朊蛋白, 是人和动物的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SEs)的病原体。TSE 可通过多 种途径传播(消化道、血液、神经及医源性)。 3. 抵抗力很强,一般高压灭菌条件不能破坏。 对患者的血液、体液, 手术器械等必须用 1mol / L NaOH 处理 1小时, 再高压灭菌 134 C, 2小时。
非细胞型微生物: 病毒
病毒结构:核酸(DNA / RNA),蛋白衣壳,包膜(某些病毒有); 病毒特点:
1. 在易感的活细胞中寄生。病毒的致病作用主要通过侵入易感细胞、损伤细胞或 改变细胞功能而引发。 2. 病毒感染用抗生素治疗无效,目前理想的抗病毒药物不多。
28
非细胞型微生物: 朊粒(prion): 朊粒的特点:
操作 样品
环境
8
一、生物安全柜概述
(一)概念:
生物安全柜(biological safety cabinet, BSC) 是操作有感染性的材料时,用来保护操作 者本人、实验室环境及实验材料,使其避免暴 露于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感染性气溶胶和溅出物 而设计的负压排气柜。
9
生物安全柜基本工作原理
定向气流:
29
第一类病原微生物
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 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如:天花病毒、新疆出血热病毒、埃 博拉病毒、猴痘病毒等29种病原体。 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 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如: 汉坦病毒、告致病 性禽流感病毒、爱滋病毒、乙型脑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狂犬病 毒、SARS冠状病毒、西尼罗病毒、炭疽杆菌、布氏杆菌、结核分枝 杆菌、霍乱弧菌、鼠疫杆菌等 70 种。 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 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 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如: 肠道病毒、轮状病毒、 肝炎病毒、风疹病毒、流感病毒、疱疹病毒、沙眼衣原体、破伤风梭 菌 致病性大肠杆菌、脑膜炎球菌、伤寒沙门菌、志贺菌、葡萄球菌、 白假丝酵母菌 等 275 种 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如: 小鼠白 血病病毒
3
4
常用可防护生物危害的仪器装备
护目镜
防护服
5
常用可防护生物危害的仪器装备
移液器
生物安全柜
灭菌器
高压灭菌锅
6
生物安全柜
7
什么是生物安全柜? 什么是超净工作台?
名称
生物安全柜 超净工作台
结构
复杂 简单
气体 压力
负压 正压
气体排放
净化后排 放 直接排放 操作者
保护对象
操作者、样品、 环境 样品
灭菌器的种类:
1. 高压蒸汽灭菌器―最常用 2. 干热灭菌器 3. 环氧乙烷灭菌器和过氧化氢等
离子体灭菌器。
22
可防护安全危害的仪器设备
移液辅助器
加热器、接种环 防护服、防目镜
23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
生物安全管理
24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病原微生物的 种类及特点
原核生物型微生物: 包括两个菌(细菌、放线菌),四个体(衣原体、支原体、 立克次体、螺旋体).
20
生物安全柜与超净工作台的区别
名称
生物安全柜 超净工作台
结构
复杂 简单
气体 压力
负压 正压
气体排放
净化后排 放 直接排放
保护对象
操作者、样品、 环境 样品
21
灭菌器
概念: 泛指能达到灭菌要求的一切设备,即能在一定时间内杀灭一
切活的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的设备,灭菌的保证水平为10 -6 (即一件物品经灭菌处理后仍然有微生物存活的概率为10-6)。
风幕
HEPA滤器:
一次性使用,
框架内有多重褶迭
的干性过滤材料的过滤器,对0.3微米气溶胶的过滤效
能达到99.97%。 保证排出气体和内循环气体的无菌状态。
10
生物安全柜的选择
生物安全柜 I级 保护类型 第二、三和四类病原微 生物;挥发放射性核素/ 化学品 第二、三和四类病原微 生物 保护对象 操作者,环境
38
临床实验室安全操作的基本要求
一般临床实验室应按 BSL-2的要求。 安全防护措施包括安全操作规范程序﹑安全防范制度和废 弃物处理制度等。 (1)所有处理血液、体液或其他可能具有传染性的物质 的工作人员都应戴手套,如果有可能发生血液或体液的喷 溅,或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外处理微生物时,则应使用面部 防护装备。如果手套破损、刺破、或失去其屏障功能,则 应尽快更换。 一次性手套不得重复使用,在接触病员后应更换手套。 不能戴着手套离开实验室或接触“洁净”设施表面(如键 盘、电话、门柄等)。
33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生物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