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副伤寒的诊断与治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仔猪副伤寒的诊断与治疗

专业:学号:姓名:

指导老师:

摘要:仔猪副伤寒(猪沙门氏菌病)主要是由沙门氏菌属中的猪霍乱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急性病例为败血症变化, 慢性病例为大肠坏死性炎症及肺炎。本病大多发生于幼龄仔猪., 成年猪很少见到。本病在我国各地的猪场都有发生, 特别是卫生状况不好的猪场常发,造成很大损失。规模化养猪场的养猪环境和饲养条件较好,发生较少。

1、引言

1 .1 病原学

沙门氏菌属是一群形态、生化特性相似的细菌,为革兰氏明性菌,能运动、不形成芽孢、具周身鞭毛,存在于肠道中。沙门氏菌在环境中生存能力强, 在粪便氧化池可存活47天,在潮湿的粪便中可存活至少3个月,在干燥的粪便中可存活6

个月以上。此菌很容易被热、阳光灭活,也能被一些常用的酚类、氯类以及碘类消毒剂灭活。沙门氏菌属是一形态、生化特性同一的菌属。沙门氏菌为革兰氏阴性、能运动、不形成芽孢、兼性厌氧、具周身鞭毛的杆菌。作为一个典型的肠杆菌科的菌属,沙门氏菌存在于温血以及冷血动物的肠道中。沙门氏菌生命力顽强。它在7〜45°C都可繁殖,冷冻或冻干后仍存活,在适合的有机物中可生存数周、数月甚至数年。据报道,沙门氏菌可在食肉动物粪便中存活8个月(Mittermeyer 和Foltz, 1969),在粪便氧化池中生存灯天 (Will等,1973)。在pH值低于5以下时,这种生存时间会缩短(Henry等,1983)。许多报道表明此菌在水中可存活很久(Williams,1975; Wary 和 Sojka,1977;Pokorny,1988)。此菌很容易被加热,阳光灭活,也能被一些常用的酚类、氯类以及碘类灭菌剂灭活(Rubin和 Weinstein,1977)。正因为沙门氏菌在环境中的生存能力以及在无数的宿主中造成的长期带菌状态,才使得此菌属在世界范围内广为分布。根据所采的样品不同以及不同的血清型,分离沙门氏菌的技术相差不一。在污染物、词料以及污染的水中,沙门氏菌数要比其它的细菌少一些。这时,常用的分离沙门氏菌技术为记录良好的加工技术,如预增菌法、选择性增菌法以及选择性平皿培养等(Groves等,1971 ^Edwards和 Ewing, 1972; Skovgaard等,1985;

Vassiliadis等, 1987 )。这些技术偶尔也用来从^些组织样本或带菌动物的粪便中分离沙门氏菌,因为这些样本中菌数少。但是,在临床感染的动物中菌数高,直接取内脏器官于常规的肠道菌鉴别培养基(如煌绿琼脂及麦康凯琼脂)

上划线培养即可(沙门氏菌委员会,1969)。分离出沙门氏菌不足以做出肯定的诊断,特别是在分离时需要应用加工分离技术时,因为亚临床型感染及环境污染非常普遍。在做人、畜共患沙门氏菌病暴发的流行病学研究时,有时需要更复杂的技术,如噬菌体分型(Phage typping)、质体特性检测、外膜蛋白(OMP )构图或DNA分析来追索特异的菌株。

2 流行病学

2.1 易感性

本病主要引起1~2月龄(10~15千克体重)仔猪发病,常呈散发,有时呈地方性流行,在不良因素作用下,发病猪增多。

2.2 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病猪及带菌猪是主要的传染源。病原菌存在于肠道中,通过粪便排泄到外界环境,污染饲料、饮水、猪圈、食槽及周围环境,通过消化道感染健康猪。其暴发主要通过介质以及饲养人员传播, 从一个猪栏传播到另一个猪栏, 甚至到很远的猪栏。所有猪同时发病时,应考虑其是否有共同的传染源,即共同的饲料、垫草、饮水或污染的环境等。某些健康猪肠道、胆囊中存在沙门氏菌,但不引起发病;当饲养管理不当、猪群密度过大、各种不良应激因素使猪体抵抗力降低时,便可引起内源性感染,通过感染猪体细菌毒力增强,扩大传染,引起发病。

2.3 流行特点

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冬春天气寒冷、多变及阴雨连绵季节发生最多。仔猪饲养管理差, 圈舍潮湿、拥挤,饲料单一、品质差,缺乏维生素及矿物质,突然换料、天气突变(霜冻、雨、雪等)、长途运输等不良应激因素都可诱发本病。仔猪副伤寒也常是某些传染病(如猪瘟等)的继发病或并发病。

3 致病机理

黏膜坏死、炎症及败血症与腹泻可同时发生,也可能单独出现。沙门氏菌的致病力与毒力质粒、内毒素以及肠毒素等毒力因素有关。

3.1 毒力质粒

可增强细菌对肠黏膜上皮细胞的黏附与侵袭i三用,提高细菌的増殖能力。当存在不良因素使猪i于应激状态,以致肠道正常菌群失调时,可促使沙l:氏菌迁居于小肠下端和结肠的绒毛顶端进入上皮 i三胞或黏膜下层和黏膜固有层中继续繁殖, 引起微.f二栓,导致黏膜局部缺血、炎症和内皮细胞坏死,这一t 可能是对局部产生内毒素的反应。

3.2 内毒一素一

沙门氏菌细胞壁中内毒素(脂多糖)也是一种畫力因子, 败血性沙门氏菌病的全身症状和病变是医其作用于白细胞而引发炎症、高烧、黏膜出血、败i 症等,最后休克死亡。

3.3 肠毒素

有助于细菌的侵袭和发生肠炎。

4 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诊断

猪沙门氏蘭病的临床症状为败血症及小肠结,發炎,急性败血症后存活的猫根据其败血症的部位,i发展为以下临床症状:肺炎、月干炎、小肠结肠炎以更 1 偶见脑膜脑炎。患小肠结肠炎的猪,后期可发展表; 慢性消耗性疾病,偶尔发展为直肠狭窄。

最常用的沙门氏菌病诊断方法是细商的分离電鉴定,结合相应的病变,可作为诊断的基本依据。 _◆清学诊断应用日益增多, 常用的是海联免疫吸

ffi-,;i验(ELISA) 。

4.1 败血症性沙门氏菌病

通常由猪霍乱沙门氏菌引起,发生于5月龄.一内的断奶猪,但也时常见于出栏猪群、未断奶仔登或肥育猪,其症状为败血症或流产。

4.1.1 临床症状

病猪食欲废绝、嗜睡,体温升高三40.5~41.6℃,怕冷、扎堆,可能伴有浅湿性咳嗽及要一微呼吸困难、黄疸。发病的最初症状可见猪只不-受活动,此时病猪衰弱、弓背弯腰、行走不稳或蜷缩一. 猪栏的拐角内,甚至死亡。耳部、鼻端、颈部、-四肢,端及腹部发绀, 出现弥漫性紫红色。一般不见有一泻发生,直到发病后三四天才出现水样、浅黄色粪便或稀粪。此病暴发时,死l二率很高;·发病率不同,但一般在 10%以下。此病的暴发往往与应激因素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