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 古诗歌鉴赏形象题 (普通高中适用)(附答案)
高三高考语文复习专题《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试题汇编(附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复习专题《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试题汇编(附答案解析)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始闻秋风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飕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盼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前人称刘禹锡“英迈之气,老而不衰”,三、四两联是如何表现诗人这一特点的?请简要分析。
详细分析:题干要求即是提示,从三、四两联发掘英迈之气,主要从意象的选择来看,从骏马、青云都可以看出作者的豪情。
答案:①骏马思念边塞秋草而抖动拳曲的毛,大雕顾盼万里青云而睁开双眼,诗人笔下的骏马和大雕蕴含着生气和力量。
②诗人就是抱病也要登上高台放眼四望,身老有病却豪情不减。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西江月秋兴程馞①尽日荷锄治圃,有时捉杖寻泉。
山翁招我坐桥边,笑指菊花开遍。
隔岸重重竹树,近溪点点潭烟。
滩头流下小渔船,转过芦花不见。
【注】①程馞(bó):字墨仙,明朝休宁人。
结合上阕词句,简要分析作者通过“山翁”的形象寄托的思想情感。
详细分析:首先通过诗歌中的字句概括山翁的形象,可见他是一个隐者,有着高雅的情趣。
作者和他坐一起说明比较熟,由此可具体答题。
答案:①从“治圃”、“寻泉”、一“招”一“笑”,可见山翁是一个有生活情趣、恬然自得的人。
②作者通过山翁这一形象,寄托了自己向往山水田园的思想情感。
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长信秋词(其三)王昌龄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①日影来。
秋夕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注】①昭阳:汉代宫殿,泛指后妃所住的宫殿。
两首诗都刻画了宫女形象,但所传达的情感略有不同,不同在哪里?请结合诗句分析。
详细分析:从描写的角度分析人物形象,王诗主要是写了宫女的劳动场景,杜诗从动作描写入手,特别是“坐看牵牛织女星”透露了宫女的情感。
答案:王诗中宫女寂寞中天色方晓就从事打扫,刻板的工作和生活使得自己倍感孤寂无聊。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与解析)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与解析)(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题弟侄书堂杜荀鹤【注】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曾经历黄巢之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先叙侄子虽身处困境却能于世道纷乱之时谨守礼道,勤奋修业。
B.颔联上下两句形成对比,以弟侄静心好学、尚礼的行为反衬了战乱中社会的纷扰。
C.尾联是对弟侄的慰勉之辞,诗人以长辈的身份直抒胸臆,语重心长地鼓励了弟侄。
D.这首诗语言通俗浅近,平易自然,仿佛从诗人心中流出,没有雕琢的痕迹。
2.诗歌颈联情景交融,请简析其妙处。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苏轼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注】。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注】湘灵:湘水女神。
作为尧的女儿娥皇女英,二人均为舜妃,舜南巡时死于湘水,成为湘水女神。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凤凰”三句描写了诗人在湖上所见到的美景:雨后凤凰山下,水风清爽,晚霞明艳。
B.“一朵芙蕖”两句紧接其后,既实写水面荷花,又以芙蓉喻弹筝的美人,收到了双关的艺术效果。
C.“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将白鹭人格化,以白鹭有意倾慕来衬托演奏技术的高超。
D.“数峰青”一句回应词的开头“凤凰山下雨初晴”描写的雨过山青的景象,言有尽而味无穷。
2.本词下片是如何来描写音乐的?请作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次韵王定国马上见寄①苏轼昨夜霜风入夹衣,晓来病骨更支离。
疏狂似我人谁顾,坎轲怜君志未移。
但恨不携桃叶女,尚能来趁菊花时。
南台②二谢无人继,直恐君诗胜义熙③。
古代诗歌鉴赏—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探究高考真题(含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高考真题】(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破阵子陆游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
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
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
与君同醉醒。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志。
B.词人若屐挂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
C.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
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
2.这首词是如何表现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考情分析】本类试题为古代诗歌鉴赏,共有2个试题,考查形式为1道客观题,1道主观题。
第一小题考查了如何鉴赏诗歌形象、语言、思想内容和情感,第二小题考查了如何鉴赏思想内容。
【变式训练】阅读下面两首宋词,下列小题。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①黄庭坚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
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②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③?戏马台④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南乡子⑤黄庭坚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
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
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
【注】①此词作于1095年,黄庭坚贬谪黔州期间。
②鬼门关:即石门关,两山相夹如蜀门户。
③华颠:白头。
④戏马台:一名掠马台,项羽所筑。
晋安帝时,刘裕北征,九月九日与僚属欢宴于此,谢瞻和谢灵运各赋诗一首为乐。
⑤此词作于1104年,是词人的绝笔之作。
3.下列对两首宋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定风波》上片首两句用“一漏天”“似乘船”的比喻,生动地表明秋雨不止叫人不堪其苦的状况。
B.“及至”“也”呼应,由抑转扬,久雨得晴,又适逢佳节,不期然而然、喜出望外之意跃然纸上。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古代诗歌鉴赏(含答案)
专题十九古代诗歌鉴赏训练一鉴赏形象1.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而后回答下列问题。
送邹明府游灵武①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说明】①明府:对县令的尊称。
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请归纳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做简要剖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边这首诗,而后回答下列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代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 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 使心伤。
【说明】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 (li ng)à:伤心。
诗中“清代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表现了“凤凰” 如何的品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下边这首诗,而后回答下列问题。
与歌者米嘉荣①(唐 )刘禹锡唱得《凉州②》不测声,旧人唯数米嘉荣。
近来时世轻前辈,好染髭须过后生。
【说明】①米嘉荣:中唐有名的歌唱家。
②凉州:是拥有奇异之调的曲子。
归纳米嘉荣的形象,并简要剖析。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赏析形象
鉴赏人物形象题
答题“三步骤”
第一步:概括形象特点。
借助“四角度”,采用总体特征(两三个词)+身份(如少女、劳 动妇女、贫苦人民、思妇、游子、征人、悲士、英雄、隐士、爱国 者、诗人等)的格式,一句话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第二步:具体分析形象。
结合具体诗句或抓重点词语,融入表达技巧,通过翻译诗意,具体 解说上一步的识别依据。
【答题步骤】 ➢ 第一步,找关键词句,理解形象含义。
“云海相望”是兄弟两人天各一方,一在朝廷,一在杭州。“更沾巾” 是巧妙化用王勃的名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第二步,用精炼语言,概括形象特征。
可以概括为:重情、旷达、洒脱。 ➢ 第三步,指出形象的表达作用和艺术效果。
诗人寄居他乡总是与兄弟隔着云海遥遥相望,但诗人不会因为兄弟远 赴异国就落泪沾湿衣襟。
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 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 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形象。 从考查题型来看,高考主要从以下3大角度命题:
鉴赏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答题思考4角度】
2.
赏景物(意象) ,分析形象。
要抓住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运用的意象来分析 形象。景物描写能够对人物的心理起烘托作用,是人 物心境的直接流露。比如诗歌中若出现“菊”“狭径 ”“柴门”等意象,则极可能是“远离官场,热爱自 然的隐者形象”。“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描写边塞风光 ,渲染战争气氛;情景交融,表现了士兵内心的悲苦 之情。
【教考衔接(诗人自身形象)】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古诗歌鉴赏思想情感题(普通高中适用)
专题六古诗歌鉴赏思想情感题(普通高中适用作业)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11分)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孟浩然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这首诗抓住从薄暮到深夜的特征,描绘了一幅“山间初夜图”:夕阳西下、群壑蒙烟、松际月出、风吹清泉、樵人欲归、烟鸟栖定。
B.“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写诗人见松月而觉夜凉,听清泉而感山幽,细致地传达出日暮山间听泉时的激动心情,很有韵味。
C.“孤琴候萝径”写诗人独抱古琴,孤零零地伫立在洒满月色、长满藤萝的小径,痴痴期盼友人丁大的到来,期待知音之象栩栩如生。
D.诗人运用视觉、感觉、听觉等写景,笔意在若有若无间挥洒自如,点染空灵,将暮后山中景色勾勒得极具特色,并寓情于景。
E.从表面上看,前六句只是写景,只有结尾两句才写候友,其实不然,诗人一开始就在写候友,只是诗人暗藏在景物中没有露面罢了。
解析:选AB A项,“樵人欲归”分析不当,“归欲尽”的意思是差不多走尽了。
B 项,“激动心情”分析不当。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表现了将要见到友人的惬意。
★(2)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抒情主人公具有怎样的心态?(6分)答:解析:诗题中的“待丁大不至”限定了诗作的感情范围,前三联的环境描写酝酿了感情基础,“孤琴候萝径”集中展现了诗人的感情所向。
参考答案:抒发了对丁大归宿的期盼之意和对丁大的挂念与信任之情。
抒情主人公不心焦,不抱怨,表现出异常平静的心态。
[诗歌鉴赏]此诗写在山间夜宿,期待友人不至。
前六句尽写夜色:夕阳西下,万壑蒙烟,凉生松月,清听风泉,樵人归尽,暮鸟栖定;后两句写期待故人来宿而未至,于是抱琴等待。
全诗不仅表现出山中从薄暮到深夜的时令特征,而且融合着诗人期盼知音的心情,境界清新幽静,语言委婉含蓄。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 古诗歌鉴赏形象题 (普通高中适用)
专题六古诗歌鉴赏形象题(普通高中适用作业)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11分)诉衷情近柳永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
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
遥认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
残阳里。
脉脉朱阑静倚。
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
愁无际。
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
尽日空凝睇。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对“故人”的思念是全词的中心,所以作者将“故人”写得具体形象,联系柳永其他羁旅行役之词来看,“故人”应指他在京都相识的民间歌妓们。
B.作者很注意上下片之间和意群之间的照应和映衬。
如“伫立”与“静倚”,“望处”与“凝睇”,“残阳”与“远水生光”等,它们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C.“残阳”“黯然情绪”“愁无际”“秋光老尽”“故人千里”等词语,是词人悲秋所生的迟暮之感与身处异乡所生的怀人之悲的混合。
D.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秋光老尽”的迟暮之感和久望不见的怀人之悲。
以词人“凝睇”的动作描写作结,情感表达含蓄蕴藉。
E.以定格的人物形象作结,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空”字极富表现力,既有望而不见之意又写尽了内心的空落和无奈之感。
解析:选AD A项,本词中作者并未将“故人”写得具体形象,而是含糊其辞的。
D 项,“凝睇”是神态描写。
★(2)词的上片中描写的景物的特点前后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答: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词的上片中的重要意象。
如前四句中的“雨晴”“气爽”“水生光”“山耸翠”等,给人以辽阔、清新优美之感;后三句中的“断桥”“幽径”“渔村”“孤烟”等,给人以荒寒、凄清、寂寞之感。
由此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词的上片中,前四句写雨晴气爽、江水澄明、远山苍翠,给人以平远开阔、清新优美之感。
(3分)后三句抓住断桥、幽径、渔村、孤烟等,勾勒了一幅荒江日暮秋色图,给人以荒寒、凄清、寂寞之感。
(3分)[诗歌鉴赏]词的上片描写秋景,江南水乡的秋色在词人的感受中是平远开阔、疏淡优美的。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形象)(含解析)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形象所谓形象就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
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形象。
近年来从考查题型来看,高考主要从以下三大角度命题:人物形象鉴赏、事物形象鉴赏、景物形象鉴赏。
题型一鉴赏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
一类是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如《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形象。
王昌龄的《出塞》塑造了戍边战士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形象。
另一类是诗人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对其描绘可以是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者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
这些形象往往以片断的形式表现出来,需要读者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去进一步补充。
教材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九类人物形象形象类型举例分析忧国忧民,心系社稷“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描写了一片萧条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
历经磨难,坚持追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离骚》)展现诗人不愿同流合污、执着追求真理的志士形象。
胸怀宽广,豪放洒脱“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让我们看到一个在风雨中拄着竹杖、穿着草鞋、吟啸徐行、豪放洒脱的词人形象。
征战沙场,保家卫国“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五)》]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群英勇作战的战士们,即使战争的艰辛与磨难,也不能改变他们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寄情山水,热爱田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表现了一个归隐田园、从事农耕、热爱田园生活的诗人形象。
高三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附答案解析)1.阅读下面这首汉代古诗,完成(1)-(2)题。
步出城东门无名氏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
前日风雨中,故人从此去。
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
愿为双黄鹄①,高飞还故乡。
【注】①黄鹄:传说中的大鸟,一举千里,仙人所乘。
(1)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两件事?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的能力。
概括诗中所述事件,要注意抓住叙事的要素,比如时间是“前日”,地点是“城东门”“江南路”,背景是“风雨中”,人物是“故人”和“我”,行为是送别友人、“还故乡”。
由此可以概括出两件事:游子送友和游子欲归不能。
写游子送友,是为了突出他自己欲归不能的哀愁。
答案:一是游子送友,二是游子欲归不能。
在风雨中送别友人归去,更加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寂寥,越发增添游子的思乡之情,表现出游子不能归乡的哀愁。
(2)这首诗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诗中最后两句运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归乡的强烈愿望,思想情感和表现手法都比较容易分析得出。
2024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专练(含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盖少府新除江南尉问风俗郎士元①闻君作尉向江潭,吴越风烟到自谙。
客路寻常随竹影,人家大底傍山岚。
缘溪花木偏宜远,避地衣冠②尽向南。
惟有夜猿啼海树,思乡望国意难堪。
【注】①郎士元,唐代诗人,安史之乱时避难江南。
②避地衣冠:西晋末年天下混乱,中原士人大举南迁,史称“衣冠南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仅向友人介绍了自己熟悉的江南风景,认为吴越风光他到任后自然熟悉。
B.诗歌使用“竹影”“山岚”“花木”等意象,写出了江南的自然和建筑的特点。
C.颈联对句借典故从历史渊源角度赞美江南风景,意在表明此地社会环境安定。
D.尾联作者刻画夜晚“猿啼海树”的画面,所营造的意境氛围与前面有所差异。
2.清人毛张健在《唐体肤诠》中评价此诗“不是劝驾,乃是催归”,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该如何理解这个评价。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雪后黄楼寄负山居士①陈师道林庐烟不起,城郭岁将穷。
云日明松雪,溪山进晚风。
人行图画里,鸟度醉吟中。
不尽山阴兴,天留忆戴公②。
【注】①黄楼:楼阁名。
负山居士:作者友人张仲连的别号。
②戴公:指戴逵。
王徽之居住在山阴时,一日忆及戴逵,就冒雪连夜前往,到了之后却不登门拜访,而是返舟回去,并说:“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访戴?”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登上黄楼,看到林中房舍没有缭绕的炊烟,表达了自己岁暮途穷的悲伤无奈之情。
B.雪后,日光透过薄薄的云层,映照着松枝上的积雪,描绘了一幅清白交映的松雪图。
C.“山”为“溪山”,“风”是“晚风”,“进”字联结,画面富有动感,令人如闻风声。
D.尾联用典,表达自己对友人的长久思念之情,既照应雪后的环境,又切合寄友的诗题。
4.“情景交融”是这首诗的主要艺术特点,请就此赏析“人行图画里,鸟度醉吟中”。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窗前[宋]赵崇嶓窗前寻丈地,种得一株梅。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形象(含答案)
鉴赏古代诗歌形象一、对点练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二)黄庭坚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①化枯枝。
湘东一目②诚甘死,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注】①蜩甲:蝉的蜕壳。
②湘东一目:《南史》载,南朝梁湘东王萧绎,早年一目失明。
此处喻指围棋只有一“眼”,而围棋有两个“眼”才能活。
颔联、颈联写出了弈棋者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野菊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
指被文人赏识。
②政:通“正”。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塞下曲戎昱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①。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īnqīn):马跑得很快。
②卢龙塞:古地名。
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咏风王勃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注]。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注】涧户:涧边的人家。
山楹:指山中房屋。
涧户、山楹:指普通人家。
诗人笔下的“风”是怎样的形象?请简要说明。
5.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鹧鸪天·离恨纳兰性德背立盈盈故作羞,手挼梅蕊打肩头。
欲将离恨寻郎说,待得郎来恨却休。
云淡淡,水悠悠。
一声横笛锁空楼。
何时共泛春溪月,断岸垂杨一叶舟。
本词“何时共泛春溪月”一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简要赏析。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感旧陆游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注]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注】奇士: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测试题:诗歌鉴赏(关注诗歌形象)29+Word版含答案.doc
卷 面:禁止勾画、涂抹、潦草,否则立即打回重写...................。
※理论高度(三)事物形象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吟咏的对象,如骆宾王《咏蝉》中“蝉”的形象,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等。
技巧点拨1.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形象的特点。
作者在塑造形象时,往往赋予形象以情感,所以考生可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及写作背景来把握诗歌的事物形象的特点。
如“别有玉盘承露冷”一句,考生联系注释中对作者的评价进行分析,不难看出该句体现了白牡丹冰清2.揣摩修饰语的情感色彩。
如“杨柳”“飞絮”是诗歌中的重要意象,考生理解其内涵时就要关注那些浸染着强烈的情感倾向的关键修饰语。
如“动离忧,泪难收”一句,含有伤别之情;“恨悠悠,几时休”一句,含有伤春之情。
3.了解惯用事物形象的特殊内涵。
在古代诗歌中,某些事物形象在表情达意方面往往具有固定性,如月喻思乡,水喻愁多,松喻坚贞,兰喻高洁等。
如“杨柳”“飞絮”分别指4.从诗歌所运用的手法的角度来把握事物形象的特点。
考生可通过富贵之人争相欣赏紫牡丹与无人欣赏白牡丹的对比,分析出白牡丹冰清玉洁、洁身自好却备受冷落、孤独凄清的常用物象的意蕴12.梅。
坚强、高洁、超逸、傲岸,敢为天下先。
也有人以梅自喻,写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345.兰花。
朴实纯真,有卓尔不群、宁静之美。
具有淑女似的纯洁,君子似的风范,勇士似的气概。
也6.梧桐。
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王昌龄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7.杜鹃。
杜鹃啼叫似乎在说“不如归去”,凄凉、哀伤,多表示思乡之情。
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8.鹧鸪。
鹧鸪鸣叫似乎在说“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人们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游子满腔的离愁别绪。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练案29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含答案解析
练案29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一、对点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梅雨①柳宗元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
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②。
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③。
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④。
注①梅雨:江南一带在梅子成熟时常阴雨连绵,这段时间就被称作梅雨季节。
②楚、越:指江南的永州,诗人当时被贬谪于此。
③北津:北去回乡的渡口。
④这两句是对陆机诗“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的化用。
本诗的颔联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清平乐晏殊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
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下片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村夜[唐]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秋夜[宋]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这两首诗的结尾句分别描绘了怎样的意境?试结合诗句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济渎①文彦博导沇②灵源祀典尊,湛然凝碧浸云根。
远朝沧海殊无碍,横贯黄河自不浑。
一派平流滋稼穑,四时精享荐蘩③。
未尝轻作波涛险,惟有沾濡及物恩。
注①1073年冬,文彦博奉旨前往济渎庙求雪,作此诗。
济渎:济水。
济渎庙:祭祀济渎神之所。
②沇(yǎn):济水的别称。
③蘩:两种可食用的水草,古代常用于祭祀,此处泛指祭品。
结合全诗,归纳济渎的品格。
二、强化练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岑参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①,岂能愁见轮台②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①祁连城:在今甘肃张掖南。
②轮台:在今新疆境内,李副使赴碛西经过此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即点明时令,以“火山”“赤亭”起笔,又以“岂能”故作反问,带出未至的“轮台”,暗含一路珍重的送别之意。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古诗文阅读专题6古代诗歌阅读分点突破1鉴赏诗歌的形象课件
【微知点】 鉴赏景物形象的三个步骤 描绘诗中展
现的画面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 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概 括景物所
营造的氛围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雄浑壮阔、萧 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分析作者的
思想感情分析情感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 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感伤”
意象大都是一个名词性词语 查找
如果是主谓式或动宾式,则转换成名词结构,如“柳细”“花红” 意象
可转换为“细柳”“红花”
描绘 要找出诗中所写的景物,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画面 描绘画面既要忠于原诗,又要力求语言优美,切忌直接翻译
抓住描述该景物的关键性词语,如动词、形容词,把握其外 在特征。动词要从动态感、形象感、包孕性上去体味。形容 概括 词要抓住形容描摹的声、形、色、味等体味。还需关注有关 特征 景物的时令色彩和冷暖色调的词语
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突出了居庸关怎样的环境特征? 【我的分析】 本诗写诗人入居庸关时的所见所思。前四句写景, 后四句写感。颈联写面对时局混乱,良臣进阶无路的现状,诗人十分失 望、愤懑,想暂居家中;尾联追述先贤在时局混乱时退居草莽,相机而 动的故事。 (1)指出首联交代的内容 ____________(首联点明了诗人观察的时间是冬日傍晚,地点是古镇 青山口,天气是寒风呼啸,这些是对环境大背景的刻意渲染。)
【注】 ①彦辅:西晋时期著名清谈家,他以个性鲜明和超凡脱 俗、高风亮节闻名。②大:一作“太”。
这首词上阕刻画了桂花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我的分析】 这是一首咏桂花词。分析桂花的形象,可以从形(外 在形象)、神(内在品质)两个角度考虑。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项复习——诗词曲:鉴赏诗词形象(含答案)
它是为了反衬出诗中人的孤独凄凉的处境;就内容而言,它与下文紧密衔接,由此引出了诗中人 的矛盾心情和无限幽恨。作者的构思和用词是极其精细的。这里,不写花的颜色,只写花的香气, 因为一般说来,在夜色覆盖下,令人陶醉的不是色而是香,更何况从下面一句看,诗中人此时在 珠帘未卷的室内,触发她的春怨的就只可能是随风飘来的阵阵花香了。在百花开放的时节,在如 此迷人的夜晚,作为一个正在好动、爱美年龄的少女,竟然还没有就寝,早该到院中去观赏了, 但她却一直把自己关在室内。这可能是她并不知道户外景色这般美好,更可能是有意逃避,为怕 恼人的春色勾起自己心事,倒不如眼不见心不烦。可是,偏偏有花香透帘而入,使她又不能不动 观赏的念头。因此首句的描写与全诗的意境相符。 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 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 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 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 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3.B 4.C 5.吴诗由一枝红杏少人关注联想到自己漂泊无依,表达了诗人在漫漫行程中 的孤寂;由眼前的红杏联想到京城中的千万枝红杏,表达了诗人心系朝廷的忧苦。叶诗由墙外的 一枝红杏联想到满园鲜花生机盎然,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惊喜。 3.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 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 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 “颔联的意思是说自己想‘长得’赏花”错,颔联的意思是这枝杏花的样子好像跟我一样伤春惆怅,我 们哪里禁受得了相逢在这春去匆匆难相留的时节?他并不是不爱鲜花,不爱春天,但他想到,花 开易落,青春即逝,就是永远守着这枝鲜花观赏,也看不了得多少时间。想到这里,不免牵惹起 无名的惆怅情绪。更何况自己行色匆匆,难以驻留,等不及花朵开尽,即刻就要离去。缘分如此 短浅,令人倍觉难堪。 故选 B 4.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对整个 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 容进行分析。 “春浅香寒蝶未游”的意思是春色尚早,杏花在料峭的春寒中独自绽放,却没有蜂飞蝶舞。由于节 候尚早,未到百花吐艳春意浓的时分,一般树木枝梢上还是空疏疏的,空气里的花香仍夹带着料
2025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一人(新教材)复习任务群6 古代诗歌鉴赏练案52 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含答案
2025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一轮用书语文配人教版(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复习任务群6古代诗歌鉴赏复习任务群六古代诗歌鉴赏练案5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田家元日①孟浩然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此诗当作于开元十六年(728)春节,表达诗人去长安应试时的感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斗转星移,岁月不居,显示时间的推移和节序的更替,暗点诗题中“元日”。
B.“无禄尚忧农”表达诗人不愿出仕,牵挂农事,想在乡间田野中淡然自在地生活。
C.颈联描绘出一幅典型的田园牧歌图,烘托了田园风光的美好和田园生活的闲适。
D.这首诗风格恬静淡雅,语言通俗平易,将田家生活描写得淋漓尽致,令人向往。
2.有人认为尾联中“年丰”具有双关义,请结合诗的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3~4题。
(9分)答望之①何景明念汝书难达,登楼望欲迷。
天寒一雁至,日暮万行啼。
饥馑饶②群盗,征求③及寡妻。
江湖④更摇落,何处可安栖?望之:孟洋,字望之,诗人妻弟。
②饶:多。
③征求:聚敛搜刮,指苛捐重税。
④江湖:宦海。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起笔突兀,诗题写“答”,这里却写书信难到,又写诗人求信心理急切难捺,“望”“迷”二字集中体现了这一心理。
B.颔联“天寒”句点出望之来信的时间为秋末冬初,“日暮”句对应上句,也为下句起了过渡作用,营造了一种冷清、凄寒的氛围。
C.尾联诗人感叹自身飘零,“江湖”一句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所处的时代动荡骚乱,诗人为百姓找不到一块平安的栖身之处而感慨。
D.这是一首酬寄友人的诗作,其中却寄寓了诗人深沉的忧患。
政乱民困,零落漂泊,诗人为之感叹。
全诗气韵流畅,深沉含蓄。
4.这首诗既有诗人儒家仁治思想的表现,也有对社会贫困认识的局限性,请简要分析。
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6鉴赏诗歌的形象(含答案)
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6 鉴赏诗歌的形象题组一题型对点练1.[人物形象]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野步[宋]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清]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
答:2.[人物形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注】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漏断:夜深。
漏,指漏壶,古人计时的器具。
词中所描写的孤鸿的形象是怎样的?请作简要赏析。
答:3.[景物形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池上早秋白居易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
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
露饱蝉声懒,风干柳意衰。
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
诗歌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4.[景物形象]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离恨纳兰性德背立盈盈故作羞,手挼梅蕊打肩头。
欲将离恨寻郎说,待得郎来恨却休。
云淡淡,水悠悠。
一声横笛锁空楼。
何时共泛春溪月,断岸垂杨一叶舟。
本词“何时共泛春溪月”一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对这句词作简要赏析。
答:5.[事物形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庭芳·残梅李清照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
篆香①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渐好,又何必、临水登楼。
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②在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
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
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注】①篆香:对盘香的喻称。
②何逊:南朝梁代著名的文学家,有《扬州早梅》诗。
千百年来,梅花精神已被植入中国文化的血脉中。
人们赏梅、咏梅、评梅、画梅,用梅花寄托怀抱,陶冶情操。
请结合你的文化积累,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心目中的梅花精神。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题型专练(含答案)
课时追踪检测(八)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1.阅读下边这首词,达成(1)~ (2) 题。
浣溪沙朱敦儒①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
日长单独倚阑干。
脱箨②修篁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
江南春好与谁看?[注 ]① 朱敦儒(1081- 1159),宋朝洛阳人,“南渡以词得名”,此词作于漂泊江南之时。
②箨 (tuò):竹笋的壳皮。
(1) 以下对本词的理解和剖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这首词以生动朴实的语言勾勒了江南清明节气如画的风光,抒发了对江南春光的喜爱之情和满腔爱国热忱。
B.“雨湿清明香火残”,既点了然时间,又描述了江南“清明节气雨纷繁”的特点及扫墓时燃烧的香烛纸钱被雨水打湿后的情状。
C.“碧溪桥外燕泥寒”,写满江青色的春水涟漪,春寒料峭中,南来的燕子正啄泥准备筑巢,显现了春季到来的勃勃活力与希望。
D.“日长单独倚阑干”传达出词人心中深邃的酸楚,把上阕中凄冷的风景与词人凄迷的心境妙合交融,富裕深邃感人的神韵。
E.“江南春好与谁看”以反问句收结全词,既与上阕孤单怆然的心境相响应,又表达了自己失国亡家、忧念时势而没心赏析的沉痛心情。
分析:选 AC A 项,“抒发了对江南春光的喜欢之情”错,词人是用江南清明美景来衬托对故国消亡的悲情; C 项,“显现了春季到来的勃勃活力与希望”错,词人写燕子啄泥筑巢,而叹惋自己漂泊江南,四周飘零,无认为家。
★(2)从词中你读出了一个如何的人物形象?请做简要的剖析。
答:答案: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心里悲凉凄凉、落寞迷惘的爱国诗人形象。
清明节气,凄风苦雨,冷气难耐。
白天渐长,一个人孤独地倚着栏杆,这光阴怎么过得这样迟缓?天寒人心更寒。
词人遭受离乱,故国已亡,漂泊江南,心里的悲忿悲凉因而可知。
2.阅读下边这首词,达成(1)~ (2) 题。
点绛唇·县斋愁坐作[注]葛胜仲秋晚寒斋,藜床香篆横轻雾。
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云外哀鸿,似替幽人语。
归不去,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
[注 ]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 ,葛胜仲因故被贬到歙州休宁县(今安徽休宁 ),这首词便作于此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诗歌形象鉴赏》专题检测卷(含解析)
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检测卷诗歌形象鉴赏(含详解)(每题6分,满分:102分时间:90分钟)1. [2013·合肥一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清】龚自珍[注]漠漠春芜春不住。
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
偏是无情偏解舞,濛濛扑面皆飞絮。
绣院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
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
注:自幼博学多才的龚自珍,嘉庆十五年应顺天乡试竟只中了副榜,三年后再试又落榜,这首词就写于这一时期。
请评析“孤花”这一艺术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
答案:这首词塑造了一个超然世外、孤高独立、不合时宜的孤花形象。
词人在下阕描写了一朵绚烂、充满生机的“孤花”在满园芜杂中明艳开放的情景,与上阕柳絮的曼舞形成鲜明的对比,进而直接抒发“莫怨”无人问津,只因“不合”时宜的孤高情怀,生动而典型地呈现了一个遗世独立的文人形象,对随波逐流者具有警醒意义。
诗歌助读:起句写废弃的园子一片荒芜,春日的芳华已消逝褪尽的景象,废园的“春不住”正是大清帝国江河日下、盛况不再的写照。
接着写“藤刺”牵制行人,阻碍行人的道路。
“偏是无情偏解舞”,用隐喻手法,讽刺了那些不管国事的官僚们粉饰太平、酣歌曼舞的行为。
“濛濛扑面皆飞絮”描写了一种令人不堪忍受的恶劣环境。
下阕前三句写一朵明丽的孤花在荒芜的废园中寂寞地开放,无人欣赏,突出了它不随波逐流、高洁的品格。
花与词人的心境融合无间,灵犀相通。
结尾两句安慰孤花,亦是强作自解。
这是时代、社会和志士仁人之间的矛盾。
词人将“明如许”的“孤花”置于“藤刺牵衣”、春草杂芜、飞絮曼舞的背景中,反差鲜明。
这首词采用象征(托物言志)的手法,寓情于景,花即是人,人即是花,命运共通。
2. [2013·黄冈中学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6-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练习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6-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练习频考点22 鉴赏事物形象专练1.(xx·辽宁师大附中模块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度浮桥①至南台陆游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
九轨②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
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
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
注:①浮桥:今福州闽江旧大桥,宋时由船只连成的浮桥。
②九轨:轨,车子两轮之间的距离,意指浮桥桥面宽广。
颔联写出了浮桥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写出浮桥的特点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特点:雄伟壮观。
作者运用衬托、夸张手法写出了浮桥的特点。
作者以“怒涛”衬托其稳固,用“九轨”“千艘”极力夸张,写出桥面的宽阔及其雄伟的气势。
赏析运用触景生情的手法来写景,是这首诗的特色。
所谓触景生情,说的是诗人的情是由外界的景物所唤起来的,而这种情是诗人本身所具有的。
陆游在这首诗中抒的是豪情,即诗中所说的“豪气”。
这个豪情首先表现在对浮桥的描写上。
诗人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浮桥的雄伟气象,体现出诗人轩昂的气概。
这里的夸张,既有数量的夸张,也有描写性的夸张,使浮桥的特征更鲜明,更突出,更典型,更理想,使之瑰丽多姿,大放异彩,给人异乎寻常的感觉。
其次,是对钟鼓和云烟的描写,在“催昏晓”和“自古今”的催化下,使之“雄浑中兴象自远,有涵盖一切之气”。
第三是以“吹笛榕阴”写出自己的乐观和自豪。
这笛声“清音有余”,意味深长,绕榕千秋,不绝如缕。
2.(xx·山东省聊城市第一中学阶段性检测)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6分)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清)龚自珍①漠漠春芜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
偏是无情偏解舞,蒙蒙扑面皆尺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六古诗歌鉴赏形象题(普通高中适用作业)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11分)诉衷情近柳永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
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
遥认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
残阳里。
脉脉朱阑静倚。
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
愁无际。
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
尽日空凝睇。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对“故人”的思念是全词的中心,所以作者将“故人”写得具体形象,联系柳永其他羁旅行役之词来看,“故人”应指他在京都相识的民间歌妓们。
B.作者很注意上下片之间和意群之间的照应和映衬。
如“伫立”与“静倚”,“望处”与“凝睇”,“残阳”与“远水生光”等,它们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C.“残阳”“黯然情绪”“愁无际”“秋光老尽”“故人千里”等词语,是词人悲秋所生的迟暮之感与身处异乡所生的怀人之悲的混合。
D.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秋光老尽”的迟暮之感和久望不见的怀人之悲。
以词人“凝睇”的动作描写作结,情感表达含蓄蕴藉。
E.以定格的人物形象作结,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空”字极富表现力,既有望而不见之意又写尽了内心的空落和无奈之感。
解析:选AD A项,本词中作者并未将“故人”写得具体形象,而是含糊其辞的。
D 项,“凝睇”是神态描写。
★(2)词的上片中描写的景物的特点前后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答: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词的上片中的重要意象。
如前四句中的“雨晴”“气爽”“水生光”“山耸翠”等,给人以辽阔、清新优美之感;后三句中的“断桥”“幽径”“渔村”“孤烟”等,给人以荒寒、凄清、寂寞之感。
由此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词的上片中,前四句写雨晴气爽、江水澄明、远山苍翠,给人以平远开阔、清新优美之感。
(3分)后三句抓住断桥、幽径、渔村、孤烟等,勾勒了一幅荒江日暮秋色图,给人以荒寒、凄清、寂寞之感。
(3分)[诗歌鉴赏]词的上片描写秋景,江南水乡的秋色在词人的感受中是平远开阔、疏淡优美的。
“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写的是雨晴之后,溽暑已消,天高气爽,给人以舒适清新之感。
“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是写目光所及的山水美景。
“遥认断桥幽径”一句,再进一步描绘江上秋晚的景色。
这幅荒江日暮秋色图给人以荒寒、凄清、寂寞的感受。
下片“残阳里”句以“残阳”的意象承上启下,转入抒情。
至此,作者关于具体时间已用“暮山”“向晚”“残阳”间接或直接地加以强调,突出秋江日暮对游子情绪的影响。
“脉脉朱阑静倚”,是含情静倚楼阑,转入思索,动了“黯然情绪”,“黯然情绪”即伤别情绪。
无际的离愁已使人如未饮先醉了。
“如醉”表现情感的陷溺而不能自拔的状态,“愁无际”。
这黯然情绪是由“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引起的。
这是在现实中悲秋所生的迟暮之感与客处异乡所生的怀人的伤别意绪的混合。
现实的景物增强了伤别意绪,因而无法消除,唯有“尽日空凝睇”以寄托对“故人”的思念。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11分)赠内人①张祜禁门②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窠③。
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④救飞蛾。
[注]①内人:大内(皇宫)中人,指宫女。
她们一入深宫内院,就与外界隔绝,被剥夺了自由和人生幸福。
②禁门:宫门。
③窠:巢穴。
④红焰:指灯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这是一首宫怨诗,但诗人匠心独运,不落俗套,既不正面描写她们的凄凉寂寞的生活,也不直接道出她们的愁肠万转的怨情。
B.诗的首句“禁门宫树”,点明地点,但门而曰“禁门”,树而曰“宫树”,就烘托出了富丽堂皇、轩昂宏阔的气象。
C.“媚眼”两字,说明望景之人是一位美貌的少女,《诗经·卫风·硕人》就曾以“美目盼兮”四个字传神地点出了庄姜之美。
D.诗的后两句笔锋一转,把镜头从户外转向户内,从宫院的树梢头移到室内的灯光下,描写了一个宫女斜拔玉钗与飞蛾嬉戏的情景,表现了宫女的喜悦之情。
E.诗的最后一句中的“剔”字是细节描写,是说明“斜拔玉钗”的意向所在,生动地显示了这位少女拯救飞蛾的心愿。
解析:选BD B项,“富丽堂皇、轩昂宏阔的气象”不正确,应为“宫禁森严、重门深锁的环境气氛”;D项,“与飞蛾嬉戏的情景,表现了宫女的喜悦之情”错,应为“拨救飞蛾的情景,表现了宫女对飞蛾的同情和自我哀怜之情”。
★(2)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宫女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答:解析:诗的第二句写“内人”仰首凝望鹭窠的动作,飞鸟尚可自由飞出宫禁,也有温暖巢穴,自己何时才能走出宫门,重回故乡!凝望中充满了对自由的渴望、幸福的憧憬。
诗歌的三、四两句中“内人”斜拔玉钗、拨救飞蛾的动作显示了这位少女的善良心地,当她看到飞蛾投火时感伤自己的命运好似飞蛾,便剔开红焰,救出飞蛾,既是对飞蛾的一腔同情,也是出于对自我命运的哀怜。
本题可据此回答。
参考答案:一位凄凉孤寂、青春虚度又善良美貌的宫女。
“媚眼”表现少女的美貌,身在禁宫,与世隔绝。
“惟看”体现出女子的孤寂、凄凉,只有枝头的一窝栖止的飞鸟才可以陪伴她。
“斜拔”“剔开”“救”一系列的动作体现出少女的善良,不忍心飞蛾扑火死去,也是出于对自我命运的哀怜。
[诗歌鉴赏]本诗意在写宫女静夜的孤寂无聊;先写宫门森严,时光飞逝;次写丽质不宠,艳羡宿鹭;再写斜拔玉钗,丰姿袅娜;最后写剔焰救蛾,使其重生。
虽是无意,却颇有情。
有感于自身深锁宫禁,恰如飞蛾扑焰,大有怜蛾自怜的情感。
全诗造意深曲,耐人寻味。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11分)渔家傲李清照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沈①绿蚁②,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注]①沈:同“沉”。
②绿蚁:本来指古代酿酒时上面浮的碎屑沫子,也叫浮蚁。
(1)下列对这首词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玉人浴出新妆洗”一句,以美人喻梅花,表现了梅花轻盈娇美、冰清玉洁的特征。
B.“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了梅花的美丽可爱。
C.词的上片和下片写梅花的角度不同,上片侧重于侧面烘托,下片侧重于正面描写。
D.全词描绘出一幅冷清淡雅的图画,借此表现梅花不畏霜雪、秀拔独立的坚强品格。
E.全词移情于物,以景传情,意中有景,景中寄意,体现了李词的特色。
解析:选CD C项,应是上片侧重于正面描写,下片侧重于侧面烘托;D项,“冷清淡雅”错误,应为“清新淡雅”。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中梅花的形象。
(6分)答:解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中的形象特征的题目,注意从对梅花的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中进行总结,答题时先答出特征,然后结合词句进行具体的分析。
参考答案:①词中展现了梅花美丽明艳、冰清玉洁的形象。
②上片写寒梅雪中绽放,表现梅花的光润明艳、冰清玉洁。
③下片写月下赏梅,侧面烘托梅花的美丽高洁,赞颂了梅花高洁的品格。
[诗歌鉴赏]这是一首咏梅词。
上片写寒梅初放。
“琼枝”指覆雪悬冰的梅枝。
半开放的寒梅点缀着它,愈显得光明润泽。
词人接着用“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女形容将开未开之梅的轻盈娇美,用“玉人浴出”形容梅的冰清玉洁、明艳出群:即物即人,梅已和人融成了一片。
下片转用侧面烘托。
梅花偏宜月下观赏,造物有意,故教月色玲珑剔透,使暗香浮动,疏影横斜。
值此良宵,且备金樽、绿蚁,花前共一醉。
词人抓住寒梅主要特征,用比喻、拟人、想象等多种手法,从正面刻画梅花形象。
在对寒梅作了总体勾勒之后,又以生花妙笔点染其形象美和神态美。
同时,此时做到了移情于物,以景传情,意中有景,景中寄意,体现了李词的特色。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11分)春晚书山家屋壁贯休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注]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xī chì):水鸟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东邻西舍无相侵”一句,写出了农家生活祥和宁静,没有恃强凌弱、尔虞我诈、互相争夺等社会现象,寄托了诗人的理想和情趣。
B.“蚕娘洗茧前溪渌”一句,通过描写“蚕娘”在渌溪边漂洗蚕茧的场景,既写出了农家劳动的艰辛,也表现出“蚕娘”的辛勤和丰收的喜悦。
C.尾联写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是神态、动作、心理的描写,表现其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性格,并侧面烘托出“我”流连忘返的心情。
D.本诗末尾用一“熟”字状“西坡瓜豆”,描绘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回应上文满塘黑压压的蒲与到处都是的桑柘,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E.全诗风格明快健美,语言朴实清新,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式的去处。
解析:选BC B项,“写出了农家劳动的艰辛”与诗意不符;C项,没有“心理”描写。
★(2)本诗前三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6分)答:解析:解答此题,首先描述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要抓典型意象。
接着从内容、结构和情感角度答题。
参考答案:景象:前三句写池塘里蒲草森森,传来阵阵清香,水鸟悠闲嬉戏,如家禽一样,一点也不怕人,桑树和柘树到处都是,显得翠色葱茏,描绘了山村晚春景色秀美、物产丰富的景象。
作用:①渲染了山村静谧安恬的氛围。
②为下文描写和谐安宁的山村生活做了铺垫。
③寄托了作者对宁静美好、民风淳朴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情。
[诗歌鉴赏]前三句写自然景色。
池塘里,蒲草森森,长得茂密繁盛,形成黑压压的一片;微风吹过,带来阵阵清香;一对对鸳鸯、,悠悠自在,嬉戏觅食,就如岸上的家禽一样,一点也不怕人。
“前村后垄”犹言“到处”。
村里垄上,到处都是一片翠色葱茏的桑树和柘树。
这就又为第四句“东邻西舍无相侵”做了铺垫与烘托。
而且,植物的蓬勃生长,总离不开人的辛勤培植。
诗句不言村民勤劳智慧,而颂扬之意俱在言外。
诗的后四句,一口气写了包括作者在内的四种人物。
一条碧波荡漾、清澈见底的小溪,抱村而流,蚕娘在渌溪边漂洗着白花花的蚕茧。
牧童吹着笛子,声音清脆悠扬;一时兴起,又和衣进入溪水,沐浴在绿水碧波之中。
山翁挽着诗人的手臂,笑容满面,亲切热情地指着西坡那片地对他说,瓜和豆已经熟了,再住上几日就可尝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