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西方中世纪翻译史

合集下载

中西翻译简史第8章(课堂PPT)

中西翻译简史第8章(课堂PPT)
学作品,翻译了贺拉斯、西塞罗等人的作品。
15
二、马丁路德的圣经翻译
• 生于图林根农民家庭,早年在修道院中攻读神学,后获得神学博士,担任解 释《圣经》教授。1521年因拒绝查理五世勒令改变其宗教主张几乎被捕, 后经人帮助才免于被捕。此后,他在合作者的协助下着手翻译圣经1522年 出版从希腊语翻译而来的《新约》;1534年出版从希伯来语翻译而来的 《旧约》。在翻译中,路德遵循通俗、明了、能为大众所接受的原则。他以 图林根一带比较统一的公文用语为基础,吸收中东部和中南部方言的精华, 创造许多新词,使译文成为德语典范。这部圣经的翻译创造了为民众所接受 的文学语言形式,为德语的统一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14
一、德语的历史发展
• 4. 19世纪的启蒙运动中,德国的翻译不但促进了德语发展而且还在思想传 播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 约翰.克里斯多夫. 戈特舍德翻译法国剧本,并创作《临死的卡托》、《阿吉斯》; • 福斯翻译荷马史诗《奥德修纪》和《伊利昂纪》等作品在德国古典文学期为介绍古希
腊罗马的文学的工作奠定基础; • 维兰德翻译莎士比亚作品为德国文学注入活力;此外,他还翻译了古希腊、古罗马文
• 创作有《坎特伯雷故事集》,艺术成就很高,远远超出了之前和同时代的英国文学作品,英 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
• 《论星盘》乔叟的创作标志着英语作为民族语言的重新确立
9
四、现代英语时期
• 1)公元1500年左右的元音大移位使中古英语变为现代英语(近代英语)。 • 2)1476年印刷家威廉.卡克斯顿在英格兰建立印刷社。他的印刷社印刷威克
• (3)阿尔弗雷德对翻译的推动为英语和英国本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6
三、中古英语时期
• 1、法语对英语产生影响的原因

《西方翻译理论史》课件

《西方翻译理论史》课件

解构主义翻译理论
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强调对原作的解构和重构,认为原作的意义是不确定的,需要通过解读和诠释来理 解。
解构主义翻译理论主要包括德里达(Derrida)的解构主义思想和韦努蒂(Venuti)的异化翻译理论等 。
这些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翻译过程中需要对原作进行深入解读和诠释,挖掘其潜在意义,同时注重译作的 独立性和创造性。
文艺复兴时期的翻译理论
总结词
重视人文主义与修辞学
详细描述
文艺复兴时期的翻译理论强调人文主义精神,重视原文的意义和修辞特点的传达。这一时期的翻译理论注重语言 的自然表达和风格的再现,代表人物有伊拉斯谟、约翰·德莱顿等。
03
近代翻译理论
理性主义翻译理论
总结词
强调翻译的准确性和忠实性
详细描述
理性主义翻译理论主张翻译必须准确 传达原作的意义,强调忠实性。它认 为翻译是语言的逻辑分析和推理过程 ,要求译者具备语言学、逻辑学和修 辞学等方面的知识。
总结词:重视翻译实践和经验 总结词:提倡意译 总结词:重视译文的流畅性和可读性
详细描述:经验主义翻译理论强调翻译实践和经验在翻 译过程中的重要性。它认为翻译是一种技巧,需要通过 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提高翻译水平。
详细描述:经验主义翻译理论主张意译,认为译者应该 根据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进行适当的调整, 以使译文更加自然流畅。
功能派
功能派强调翻译的目的性和功能性,关注译文在特定语境 中的交际功能,主张根据翻译目的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和 技巧。
文学派
文学派强调译文的文学性和创造性,关注译文的审美价值 和艺术效果,主张译文应保持原文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
文化派
文化派强调翻译的文化交流性质,关注译文中文化信息的 传递和解释,主张译文应反映原文所处的文化背景和社会 环境。

中西翻译简史第10章(课堂PPT)

中西翻译简史第10章(课堂PPT)
16
三、廷代尔、诺斯、荷兰德等人的翻译活动 (英国)
• 代表人物:
• 廷代尔 • 他翻译的《圣经》成为英国第一部印刷出版的版本,他的译本对后来圣经翻译的语 言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他以后所有英语圣经的基础。
• 托马斯·诺斯 • 他的译作在伊丽莎白一世时期是最重要也是质量最上乘的作品。译作有《希腊罗马 名人比较列传》
• 翻译观:任何富于音乐、和谐的作品都不可能译成另一种语言而不被破坏其全部优美的和谐 感,即“不可译论”。
• 布鲁尼:
• 代表作《佛罗伦萨史》(西方第一部现代史学著作) • 翻译观:不采用逐字翻译,而是用灵活的意译向读者传达原文的意义。
13
二、多雷、阿米欧的翻译贡献(法国)
• 法国文学的丰富离不开翻译家们的贡献。他们不仅是翻译家,也是文学家, 通过直接翻译或者模仿等不同手段引进文学新质。
18
第三节
文艺复兴以后欧洲各国文学、哲学著作的互译
19
• 17世纪至18世纪是欧洲近代国家的形成期。此期间,战争、启蒙运动、浪 漫主义运动使欧洲各国、各民族紧密联系在一起,各国在文学、哲学、人文 科学等方面的互译逐渐成为主流,拉丁文的古典作品翻译和圣经翻译构成近 代300年翻译史的另一条线索。
崇为1717世纪末英国最伟大的诗人世纪末英国最伟大的诗人英国文艺批评之父英国文艺批评之父译作有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伊尼特古今寓言集译作有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伊尼特古今寓言集22一德莱顿蒲柏加尼特等人的翻译活动英国1818世纪英国译坛一改上个世纪自由翻译的译风开始倾向于比较忠实的翻译世纪英国译坛一改上个世纪自由翻译的译风开始倾向于比较忠实的翻译译自其他欧洲国家的译作开始增多
8
三、哲罗姆、奥古斯丁与圣经翻译
• 代表人物:

《西方翻译理论简介》课件

《西方翻译理论简介》课件

翻译科学之父切斯特曼
总结词
翻译科学派创始人
详细描述
切斯特曼是翻译科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将 翻译研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提出了翻译 的“五步骤”理论,即分析、转换、重构、 验证和接受。切斯特曼的翻译理论强调了翻 译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对后来的翻译研究产 生了重要影响。
翻译等值论者尤金·奈达
总结词
功能对等理论创始人
诸如许渊冲、杨宪益等,都是文学翻译领域的杰出代表。
商务翻译
商务翻译
商务翻译是指将商务文件、合同 、协议等从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 种语言的过程。商务翻译要求翻 译者具备专业的商务知识和语言
表达能力。
翻译要点
商务翻译的要点是准确、专业、 严谨,确保译文在商务场合中能
够被准确理解和使用。
实际应用
商务翻译在实际应用中非常重要 ,例如国际贸易、投资、法律等
01
西方翻译理论的挑 战与未来发展
文化差异与翻译的挑战
语言与文化差异
翻译过程中,语言和文化差异是最大的挑战之一。译者在 翻译过程中需要充分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 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
文化意象的传递
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准确传递原文中的文化意象是一个重 要的问题。译者需要充分了解两种文化,避免因文化差异 造成的误解和歧义。
01
强调译本的功能和目的,关注译本在目标文化中的接受度。
多元化翻译理论的涌现
02
包括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等,关注译本与
权力、性别等议题的关系。
翻译与跨文化交际的结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3
强调译本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关注文化差异的处理和传递

01
西方翻译理论的主 要流派

《西方翻译简史》PPT课件

《西方翻译简史》PPT课件
召”和他的有关语言符号理论。
精选ppt
14
在中世纪
• 有波伊提乌的宁要“内容准确”,不要 “风格优雅”的直译主张和译者应当放弃 主观判断权的客观主义观点;
• 但丁的“文学不可译”论
精选ppt
15
在文艺复兴时期
• 伊拉斯莫的不屈从神学权威、《圣经》翻 译靠译者的语言知识;
• 路德的翻译必须采用民众语言的人文主义 观点;
四十年的曲折历程,已日益显示出生命力。它是对几千年 来传统的手工翻译的挑战
精选ppt
12
二、西方译论简介
• 1. 西方最早的翻译理论家是罗马帝国时期的西塞 罗。他首次把翻译区分作为解释员和作为演说家 的翻译。
• “作为解释员”的翻译是指没有创造性的翻译;
• “作为演说家”的翻译则是指具有创造性、可与 原著媲美的翻译。
• 雅克布逊的“语内翻译”、“语际翻译”、“符际翻译” 的三类别;
• 列维的"翻译应为使读者产生错觉"、"翻译是一种作决定 的过程“
• 加切奇拉泽的“翻译永远是原作艺术现实的反映”、“文 艺翻译是一种艺术创作”的文学翻译理论;
• 弗斯、卡特弗德的翻译在于“语言环境对等”的语言学翻 译理论;
• 奈达的"等同的读者反应"和"翻译即交际"的理论。
• 自西塞罗以来,西方翻译理论史便围绕着直译与 意译、死译与活译、忠实与不忠实、准确 (accuracy)与不准确(inaccuracy)的问题向 前发展。
精选ppt13罗马来自国时期• 昆体良的"与原作竞争“ • 哲罗姆的“文学用意译,《圣经》用直译”
之说; • 有奥古斯丁的《圣经》翻译凭“上帝的感
精选ppt

西方翻译简史1PPT课件

西方翻译简史1PPT课件
5
西塞罗主要观点
译者应该像演说家一样,使用符合古罗马 语言习惯的语言来表达外来作品的内容。
直译是缺乏技巧的表现。翻译应保留词语 最内层的东西,即意思。 翻译也是文学创作。
各种语言的修辞手段彼此相通,因此翻译 可以做到风格对等。 提出“解释员”式翻译和“演说家”式翻译, n scholar who produced the Vulgate, the first authentic Latin translation of the Bible from Hebrew
4
Cicero (西塞罗公元前 106-前43年, 古罗马政治家、雄辩家)
"I saw that to employ the same expressions profited me nothing, while to employ others was a positive hindrance… Afterwards I resolved to translate freely Greek speeches of the most eminent orators". As a consequence, "I not only found myself using the best words, and yet quite familiar ones, but also coining by analogy certain words such as would be new to our people, provided only they were appropriate" (Robinson 1997a: 7).
He insisted on “the accurate transmission of the meaning of the text rather than the budding orator's freely ranging imagination“.

西方翻译史概况,ppt

西方翻译史概况,ppt

罗马效仿并移植希腊文学,形成罗马文化
时代背景
希腊戏剧及文艺作品
翻译对象
西塞罗 ( Cicero):西方翻译史的第一位理论家《论最优秀的演说家》、《论
善与恶之定义》 a.主张活译,反对直译;b.翻译希腊哲学著作和哲学词汇,传 播希腊哲学思想;c.提出“解释员”式翻译、“演说家”式翻译。 它开创了翻译的局面,把古希腊文学特别是戏剧介绍到了罗马,促进了罗马文学 的诞生和发展,罗马文化和希腊文化得到了较好的交融; 出现了“直译”“死译”与“意译”“活译”之争,形成了以西赛罗、贺拉斯为代 表的活译派,以斐洛为代表的死译派。
代表人物
历史意义
2
公元4~6世纪(384)
Hebrew Bible was translated to Latin by Jerome
3
公元11~12世纪
4
14至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
5
17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的近代翻译
1917 T.S. Eliot 编辑 《庞德文学论文集》, 1920 庞德 发表《荷马 史诗的早期翻译者》
19世纪 别林斯基 理论贡献: 1) 无论原作还是 译作都要内容充实; 2) 所谓忠实是指精神, 而不是字面; 3) 翻译艺术作品,译者本身必 须是艺术家
1747--1748 巴特,法国人 《论文学原则》,阐述直译理论,12项规则 1797--1810 施莱格尔,德国人 17部莎士比亚戏剧 观点:准确,保持原作风格 1816--1830 洪堡,德国人 提出语言决定思想的理论,引起语言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的争论 19世纪 茹科夫斯基 席勒、歌德、拜伦等作品 理论:诗歌翻译应比散文更有创作自由; 选择适合自己气质的作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西翻译翻译史PPT

中西翻译翻译史PPT

04
翻译理论
1
西方翻译理论
2
3
重视源语和目标语之间的形式对应,强调保留源语的语言特征和形式。
形式对应
关注读者反应,强调译文与原文在功能上的对等,而不仅仅是形式对应。
功能对等
强调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因素和文化意识,注重文化传承和传播。
文化转向
文言文翻译
重视对原文的理解和表达,强调译者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
推动社会发展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推动教育和学术发展
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THANK YOU.
谢谢您的观看
大航海时代
15-17世纪,欧洲航海家开辟了新航线,发现了新大陆,打破了东西方交流的壁垒,促进了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01
02
03
02
近代翻译
近代西方翻译
要点三
文艺复兴时期的翻译
这个时期的西方翻译家们致力于将古希腊和罗马文化经典翻译成拉丁语和本国语言。
要点一
要点二
宗教翻译
在欧洲宗教改革时期,许多宗教文献被翻译成各种欧洲语言,以传播新教思想。
隋唐宋元明清翻译
隋唐以后,翻译活动更加广泛和丰富,涉及文献、科技、外交等方面。
要点三
古代东西方交流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交流的重要通道,通过这条通道,中国与西方进行了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交流。
郑和下西洋
明朝时期,郑和七次下西洋,进行了大规模的航海和贸易活动,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中东等地区的交流。
02
语言转换
西方翻译技巧强调在翻译中实现语言的转换,即将源语言文本翻译成目标语言文本。
中国翻译技巧
意译为主
中国翻译技巧注重在保持原文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翻译,不拘泥于原文形式,以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言习惯。

中西翻译翻译史 ppt课件

中西翻译翻译史 ppt课件
• 约翰.赖希林 Johannes Reuchlin翻译的目 的在于将读者引向原作 ,因为原作的完整 思想在任何翻译中是表达不出来的。原作 的形式与源语紧密融合,无法在译语中得 到保留。
中西翻译翻译史
• 阿拉斯谟Desiderius Erasmus 16C对文学研究采取新方法、对翻译理论提
出新见解的杰出代表之一。 一、必须尊重原作 二、翻译者必须具有丰富的语文知识 三、风格是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风格的性质还取决于读者的要求
《圣经.旧约》 “巴别塔” Babel——巴比伦文 神之 门——古希伯来语 混乱、变乱
• 西方最早有文字记载的笔译活动 约公元前250年罗马人里维乌斯.安德罗尼柯——拉丁语译荷 马史诗《奥德萨》,距今约2200多年
中西翻译翻译史
.不同文化、不同时代中“翻译”、“口译”一词 异大 均质欧洲语Standard Averrage European Lang (translation源自拉丁语translatio-字面意思to ca the other side )
中西翻译翻译史
• 菲尔蒙.荷兰德Philemon Holland 16世纪英 国最杰出的翻译家 被誉为伊丽莎白时代的 “总翻译家”(translator general),真正 懂得“翻译的秘诀”。
一、翻译必须为现实服务 二、讲究风格
中西翻译翻译史
诗歌翻译
• 乔治.查普曼Georga Chapman 反对过于严 格,也不赞成过于自由。他说:“我鄙视 译者陷入逐词对译的泥坑,丧失本族语的 活的灵魂,用生硬的语言给原作抹黑;同 时,我也憎恨不求简练,使用繁文缛语以 表达原意。”
• 以翻译家阿文蒂诺斯Johannes Aventinus思潮为 背景,意译派提出:德语是 一种有自己规则、必 须得到尊重的独立的语言;德语有自己的语言风 格,这一风格不能因模仿其他语言而受到破坏。 (16C德国翻译思想)

西方古典翻译家ppt课件

西方古典翻译家ppt课件
先河 译文词语陈旧,有的地方译的太直太死。
因为72名译者都不是希腊人,而是耶路撒冷的犹 太人,非希腊语的语言环境以及祖先的语言影响 译者,从而影响翻译质量。
4.古代翻译理论家
4.1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
公元前106-43):
(1)“西方翻译理论之父” (2)古罗马著名的演说家、政治家、哲学家、修辞
4.3昆体良
“不,我们可以为诗人表达的思想增加雄辩 的理论,该简略的就简略,适当遏制他的 热情。我不会让释义来限制自身,将原文 只暴露在阐释之下。我的使命是用同样的 思想和表达与原文竞争”
4.3昆体良
对“与原文竞争”提法的认识 体现出译者沙文主义的观点,与提倡异化
的观点针锋相对。 一方面强调了译者的母语及译者主体性的
4.3昆体良
Nay, we may add the vigor of oratory to the thoughts expressed by the poet, make good his omissions, and prune his diffuseness, but I would not have paraphrase restrict itself to the bare interpretation of the original: its duty is rather to rival and view the original in the expression of the same thoughts.
4.4圣·哲罗姆(St. Jerome)
(1)Introduction: 罗马神学家 翻译家、翻译理论家 主译:拉丁文《圣经》,称之为《通俗拉
丁文圣经》
4.4圣·哲罗姆(St. Jerome)

中西翻译简史 优质课件

中西翻译简史 优质课件
明万历年间到清代“新学”时期,出现了徐光启和意大利 人利玛窦(1552-1610)合作翻译的欧几里得《几何原 本》、《测量法义》等书。利玛窦也是最早将“四书”译 成拉丁文的译者。1687年比利时教士柏应理在巴黎首次 刊印《中国哲学家孔子》。“五经”中最早受到注意的是 《易》和《尚书》。康熙年间,法国人白晋、刘应、马若 瑟和雷孝思先后对《易》和《尚书》进行过翻译和研究。 中国经典和儒家学说就这样通过意大利和法国传教士的翻 译与介绍,先后有了拉丁文和法文译本,流传到欧洲知识 界和上层社会。
西方翻译简史
西方翻译史的六大高潮
1. 古代西方翻译 2. 罗马帝国的后期至中世纪初期的宗教翻译 3. 中世纪西方翻译 4. 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翻译 5. 西方翻译史的第五次高潮 6. 西方翻译史的第六次高潮
1. 古代西方翻译
西方翻译史是在公元前三世纪揭开它的第 一页的。从广义上说,西方最早的译作是 公元前三至二世纪之间,七十二名犹太学 者在埃及亚历山大城翻译的《圣经.旧 约》,即《七十子希腊文本》
西方译论
应当看到,西方现代译论引进了语言学、文化学、 交际学、社会符号学、接受美学等成果,具有新 颖性、严谨性、概括性,可供我们借鉴。但要克 服两种偏向:一、崇洋媚外;二、盲目排外。
世界上不可能存在一种普遍适用于任意两种语言 之间的翻译理论,学习西方理论,须“不法其已 成之法,而法其所以为法者,以化推移”(钱锺 书)。
用希腊语翻译的《圣经.旧约》是西方古 代第一部重要的译作
2. 罗马帝国的后期至中世纪初期的宗教翻译
《圣经》由西伯来语写成,后来被翻译称希腊语, 必须译成拉丁语才能为罗马人所普遍接受。因此 在较早时期就有人将《圣经》译成拉丁语,到公 元四世纪这一译事活动达到了高潮。以哲罗姆于 382至405年翻译的《通俗拉丁文本圣经》为钦定 本,标志着《圣经》翻译取得了与世俗文学翻译 分庭抗礼的重要地位。

翻译史课件

翻译史课件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严复出版《天演论》前数年,《马氏文通》 的作者马建忠于1894年在他写的《拟投翻译书院议》中已发表了他所认 为的"善译"的见解.马建忠的"善译"标准包括三大要求:第一,译者 先要对两种语言素有研究,熟知彼此的异同;第二,弄清原文的意义, 精神和语气,把它传达出来;第三,译文和原文毫无出入,"译成之文, 适如其所译". 过渡: natural science --→ social science --→ literary works 中国历史上的五次翻译高潮(四) 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期间(马列主义思想和文学翻译) 五四"以后,我国翻译事业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开始介绍马 列主义经典著作和无产阶级文学作品.《共产党宣言》的译文就发表在" 五四"时期. 这一时期的翻译工作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起了很大变化.白话文代替 了文言文.东西方各国优秀文学作品,特别是俄国和苏联的作品,开始 由我国近代翻译史上卓越的先驱者鲁迅,瞿秋白等前辈介绍进来. 鲁迅懂德语和日语,对德语能识,听懂,但不会说.日语则应用自 如,甚至能使他的日本朋友也为之惊叹不已. 鲁迅是翻译工作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型.他和瞿秋白两人关于 翻译问题的通讯,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应遵循的基本翻译原则.他译过许 多俄国和苏联的优秀文学作品,如《毁灭》,《死魂灵》等. "凡是翻译,必须兼顾着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持着原 文的风姿." 瞿秋白论证翻译是可以做到又信又顺的.
西方历史上六次翻译高潮(三) 中世纪中期,即11至12世纪之间,西方翻译家云集西班 牙的托莱多(Toledo) ,把大批作品从阿拉伯语译成拉丁语. 这是历史上少有的基督徒和穆斯林的友好接触,也是西方翻 译史上的第三个高潮. 9,10世纪 (雅典)希腊--→古叙利亚语(巴格达)--→阿拉伯语 西方历史上六次翻译高潮(四) 十四至十六世纪欧洲发生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思想 和文学革新的大运动,也是西方翻译史上的一次大发展. 翻译活动深入到思想,政治,哲学,文学,宗教等各个 领域,涉及古代和当代的主要作品,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翻 译家和一系列优秀的翻译作品. 在德国,宗教改革家Martin Luther King顺从民众的意 愿,采用民众的语言,于1522至1534年翻译了第一部"民众 的圣经",开创了现代德语发展的新纪元.

西方翻译简史第二讲(古代和中世纪)

西方翻译简史第二讲(古代和中世纪)

239?恩尼乌斯 Quintus Ennius 前239?-前169
• 古代最有影响的拉丁诗人,被誉为罗马文学之父 古代最有影响的拉丁诗人, • 通晓三种语言:奥斯康语、希腊语、拉丁语 通晓三种语言:奥斯康语、希腊语、 • 通过翻译,把希腊的六步韵律法移植到罗马,对 通过翻译,把希腊的六步韵律法移植到罗马, 拉丁语诗的创作法作了重大改革, 拉丁语诗的创作法作了重大改革,为罗马诗作开 辟了新的广阔前景 • 古代早期翻译的特点: 古代早期翻译的特点: • 主要是介绍希腊文化,使罗马读者和观众能从翻 主要是介绍希腊文化, 译或改编的作品和戏剧中得到娱乐消遣, 译或改编的作品和戏剧中得到娱乐消遣,对翻译 理论和方法的探究却无人问津 • 经历了模仿希腊文化—把希腊文化视为可以任由 经历了模仿希腊文化— 他们“宰割” 文学战利品” 他们“宰割”的“文学战利品”
• 翻译中所采用的意大利的粗俗的撒图尼乌斯诗体 numerus) (Saturnius numerus) • 译文没有多少文学价值,却是第一首拉丁诗,也 译文没有多少文学价值,却是第一首拉丁诗, 是第一篇译成拉丁语的文学作品 • 该译作的一大特点在于,在翻译希腊神学的名字 该译作的一大特点在于, 译者不采用音译, 史,译者不采用音译,而是用类似的罗马神的名 字取代原名 • 这种译法是一种“文化移植”,在当时促进了罗 这种译法是一种“文化移植” 马神同希腊神的融合 • 他受托把一部希腊悲剧和一部喜剧翻译并改编成 拉丁语, 罗马赛会”演出使用, 拉丁语,供“罗马赛会”演出使用,促成了罗马 的舞台表演艺术的诞生 • 一生翻译改编悲剧九部,喜剧三部 一生翻译改编悲剧九部, • 贡献在于第一个把古代希腊史诗和戏剧介绍给罗 马社会并使希腊的诗体、 马社会并使希腊的诗体、韵律适合于拉丁语言

中西方翻译简史和西方翻译理论PPT课件( 33页)

中西方翻译简史和西方翻译理论PPT课件( 33页)

第三节 西方翻译理论简介
中外翻译学者都曾对西方翻译理论进行过流派划分,以期把握其发展 的内在规律。一种方法是将西方翻译理论划分为四个基本学派:即语 文学派、语言学派、交际理论学派和社会符号学派。语文学派主要关 注原文的文学特征,重原文而忽略读者,注重“语义结构、内容选择 和组织的方式”,“详细分析修辞手法,权衡和比较修辞价值”。该 学派提出了“到底是让信息适应人,还是让人适应信息”的问题,并 针对直译和意译展开辩论。语言学派认为翻译是比较语言学的一个分 支,强调意义的构成特征以及源语和译语在语言结构方面的差别,强 调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但主要是在表面层次的),并试图制定对等转 换的规则,其代表人物为英国翻译理论家卡特福德。交际理论学派力 图从信息源、信息和信息接受者、媒体等方面研究翻译问题,认为应 该突出信息接受者的作用,强调信息交流而非语言对等,其代表人物 包括德国莱比希学派的卡德和纽伯特等。社会符号学派以皮尔斯的符 号学为理论基石,强调“语言的功能以及这些功能与其他符码的关系” 以及符号、所指和解释者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要求译者关注文字以 外的更多信息,认为许多社会文化因素可能影响信息的传递,所以译 者应该注意文字所存在的社会文化环境。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是 该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传统翻译学阶段成就了众多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其中英国翻译理论家 亚历山大·佛雷泽·泰特勒(1747—1814年)的学术地位可谓举足轻重。 他的翻译理论专著《论翻译的原则》(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 在英国和西方翻译理论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泰特 勒在该书中首先对“优秀的翻译”作出了定义,然后提出了翻译的三大 原则:即复写原作思想,风格手法与原作同一,具备原作的通顺。这 对后来有关“忠实”和“自由”(即“直译”和“意译”)的讨论产生了很大的影 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original without distorting the target language. ”
–Baker and Hanna
y
This movement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and philosophical thought throughout the Arab world, leading directly to the cultural and ideological changes of the time in the region
The creation of translators depend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wer and knowledge
Translation method: literal King Alfonso X asks for that translation should be easy to understand
Religion cumbers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Western science develops slowly at this period
Causes
A large scale of translation activities centered on Greek scientific and philosophical materials began at the Arabic world
Many precious Greek works preserved by this movement eg.There were two volumes of Ptolemy's most important work, Planetary Hypotheses, written in his later years, only the first was preserved in the ancient Greek text, and the crucial second only survived in Arabic translation
With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original text,Hunayn’ translation is accurate ,and equipped with detailed notes .
Created a number of corresponding Arabic medical, philosophical, animal, plant names and astronomical terms.
“The first [method], associated with Yuhanna Ibn al-Batr ̄ıq and Ibn Na ̄’ima al-Himsi, was highly literal and consisted of
translating each Greek word with an equivalent Arabic word and, where none existed, borrowing the Greek word into
Gerard of Cremona
1114-1187AC From Italy to Toledo Seek for Ptolemy’ famous astronomic book Almagest《 天文学大成》 Translate Almagest in 1175 Translate more than 80 works which includes a wide variety of sciences
Hundred Years’Translation Movement of Arab In the Middle
Ages
Contents
Background Period 1 Period 2 Influence
Background
Middle Ages (500AC-1500AC)
A dark ag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human history
Period 1
When
830AC-930AC
Where
Baghdad
Process
Translate Greek scientific
and philosophical material into Arabic
Main Translators Hunayn ibn Ish-aq
Achievements
Period 2
When
11th -13th century AC
Where
Toledo 托莱多
Process
Translate scientific and
philosophical material of Greek and Arab into
Latin
The most important translator Gerard ( 1114-1187)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Wisdom of Hous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Arab world to assimilate civilization fruits of China,Greek,India,Persia
Improving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de an admirable contribution to making Arabic the academic language of the middle ages
Achievements
Dialogues and Republic of Plato The logic essays of Aristotle: Organon《工具论》, which includes Categories《范畴篇》,On Interpretation 《解释篇》,Pior Analytics 《前分析篇 》,Posterior Analytics 《后分析篇》,Topics《论辩篇 》 , On Sophistical Refutations《辩谬篇》 ,The Metaphysics《形而上学》 Ptolemy’ works about Astronomy
Achievements
Two features of translation activities in Toledo
Translation activities supported by the Christian Church
Among these translation works,most of them are Arabic texts translated from Greek,the rest are Arabic books or Greek books
Hunayn ibn Ish-aq
The greatest translator in the history of Arabic Famous scholar Take charge of translation work of the House of Wisdom Proficient in Greek, Persian, syriac and Arabic
Arabic. ”
-Baker and Hanna
“The second method, associated with Ibn Isha ̄q and al-Jawahari, consisted of
translating sense-for-sense, creating fluent target texts which conveyed the meaning of
Translation Features In the 13th Century
Served for sponsors not religion eg. King Alfonso X
Devoted to establish Spanish culture
Target language : Spanish
Translation Features In the 12th Century
Served for the interests of the church Devoted to explore the heritage of Greek and Arab world Target language : Latin Care more about knowledge but not delivering information Translation method: literal
Political reason -to consolidate power
Culture reason -to meet the needs of people
Private reason - caliphs’ interests eg. Al-Mansur , the second Abbasid caliph(754-775),was obsessed with astrology
Reference
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 Jeremy Munday
《中西翻译简史》
谢天振
《百年翻译运动及其贡献》 张志忠
《伊斯兰教与中世纪阿拉伯翻译运动的兴起》杨文炯
《中世纪阿拉伯人的翻译运动与学术研究》 纳忠
House of Wisdo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