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中考命题走向分析.doc

河北中考命题走向分析.doc
河北中考命题走向分析.doc

河北中考命题走向分析

研究近几年河北省中考试卷,我们会发现我省中考语文试卷与前些年相比较,结构上没有大的变动,命题内容已实现了由考查知识到检测能力的全面转变。试卷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关注学生心灵,较好地渗透了新课程理念。尤其近五年试题大结构没有太大变化,都是由积累、阅读、写作三大部分构成。在分数的分配上基本为分、58分、50分(2000年例外,为15分、55分、50分),题数保持在27个左右,这些都突出了我省语文试卷简约明快,以考核读写能力为特点的出题宗旨。下面从几个方面做点分析,谈谈我对我省命题走向的思考。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这一部分主要考查要求背诵的古诗文以及现代诗

文中的名句的默写和运用能力。考查《教学大纲》推荐的文学名著的相关知识与内容。分值为分左右。我省近年来命题形式及特点如下:1、采用填写上、下句的方式考查对古诗文中名句的背诵。2、根据要求写出诗文原句。属于理解性默写,提示篇名及内容要点,根据对诗文的理解填空。(前几年此类题型占主流)3、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对某一方面内容的古诗文的积累。(例:2002年,请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句与“长江”有关的完整诗句。)4、运用型试题。设置一定的情境,根据情景填写古诗文。(例:2004年第2题(2)小题“大自然美丽的湖光山色涤荡了我们的心胸,让我们心清如水;愉悦了百鸟的性情,使它们在山林间尽情歌唱。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填写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诗句。)过去

我省考题形式比较单一,从2002年开始我省古诗文考查一改以往的明确提问的做法,而加上了更为灵活的题型,如2002年考题:“请你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句与‘长江’有关的语句”。三年来连续考察了有关“长江”“鸟”“春风”“沙漠”“劳动”的古诗句

的积累。此类开放型试题为学生展示自己的古诗文才华提供了广阔空间,也为我们语文教师明确了今后古诗文教学的方向与目标。2004

年又加上了更为灵活的运用题。根据近几年试题的特点以及新课标和大纲的要求,我们对2005年古诗文积累运用考查的走向作以下预测与分析:随着新课标对古诗文记诵积累的重视和强调,中考试题也会更加突出对背诵默写的考查。考查的范围仍以大纲和教材规定的背诵篇目为主(主要是古诗文内容,现代诗文内容一直没有考过)。古诗文积累的考查将会更加注重能力立意,以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积累、理解和领悟为主,将逐步加大鉴赏和运用的分量,并继续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客观性试题将会逐渐减少,主观性试题将会不断增加。试题形式上仍会以以下几种形式出现:1.识记型。采用填写上句或下句的方式,考查对古诗文中名句的背诵。这种纯粹识记型的默写题将会越来越少。2.理解型。采用提示篇名、内容要点及作用等方式,既考查对整篇诗文的背诵,又考查对记诵内容的理解。3.开放型。只是提出一种要求,让学生根据要求任意默写,答案可能是多种多样的。考生答题的空间是很广阔的。4.运用型。设计某种情景,根据情景内容填写古诗文名句,既考查记诵积累,又考查对学过的古诗文的灵活运用。预计2005年仍会出现第4类题型,且难度会稍有

加大。后三种题型将会成为今后古诗文记诵积累的主要考查形式。值得注意的是,2004年增加了《教学大纲》规定的必读文学著作内容的考察,考察了长篇小说《水浒》的人物及故事。今年,此类考题仍会出现。因此,我们要重视这部分内容,把大纲中规定阅读的名著相关知识给学生整理印发出来,加强识记。第二部分阅读理解第二部分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仍然分为文言文、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四个阅读语段,但几年来选材的范围及分数配置略有变化,2002年——2004年,文言文分值分别为11分、分、13分。语段均选自课内。2002年——2004年议论文分值分别为11分、分、14分,2002年议论文选段出自课内(《俭以养德》)。说明文2002年——2004年分值均为14分,选段均选自课外(02年“返回式遥感卫星”,03年“死海之变”,04年“走进森林”)。记叙文2002年——2004年分值分别为22分、20分、17分,选段全部选自课外(02年“木笛”,03年“聘任”,04年“轻点关门”)。三年相比,课外阅读比例增加,分值增加。文言文分值稍有增加,议论文分值也有增加,记叙文分值呈递减趋势。这些信息告诉我们,阅读能力的考查已由课内逐渐全部转向课外,文言文比重稍有加大,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分值差距逐渐缩小,但记叙文仍占较大比值。(一)文言文阅读2005年河北省初中升学统一考试语文学科说明中规定:文言文阅读能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章中的含义;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我省考题基本是依据考试说明来命题的。近几年我省文言文

考题题型基本分为以下几类:(1)文学知识(作家作品)(2)背诵默写(3)重点实词解释(4)重点句子翻译(5)对文意的理解(例:2003年《曹刿论战》——文章表明曹刿“请见”原因的句子是什么?)(6)对文章中心、主旨的理解把握(例:2002年——《陋室铭》: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7)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例:2004年——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8)开放性试题(例:2003年——你是否赞同曹刿“夫战,勇气也”这一观点?请谈谈你的理由。)预计今年题型不会有大的变动。根据以上分析,今年文言文的备考策略是:(1)加强重点实词及重点语句的翻译练习。(2)加强诵读,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能力。重点培养理解和领悟能力。对文言词句和基本内容,重在理解和领悟,要结合语境练习,归纳特点。(3)适当关注开放性试题,这是发展的一个方向,并应加以适当练习,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例:《上枢密韩太尉书》一文可以考察学生对苏辙的“养气说”“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的看法。)(4)近三年没有考过的篇目应作为重点复习内容。(2000年《出师表》2001年《爱莲说》2002年《陋室铭》2003年《曹刿论战》2004年《五柳先生传》)(今年语段预测《鱼我所欲也》《始得西山宴游记》《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二)说明文阅读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初中生阅读说明文的要求是:“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我省说明文阅读的命题呈现如下特点: 1、近年来说明文阅读材料都来自课外,选材侧重于最新科技成果、自然生态、人类环境等方面

的科技类文章。(2002年“返回式遥感卫星”,2003年“死海之变”,2004年“走近森林”)2、题型上以主观性试题为主。阅读试题一般为7道小题。3、主要考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整体理解分析能力。考查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例:2005年“走进森林”第9小题“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对森林的价值进行说明的?”)4、说明文阅读的相关技法的考查仍占一定比例。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都是必考内容。(2002年“返回式遥感卫星”13小题“文章的说明顺序是_____,文章第3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2003年“死海之变”中“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2004年“文章第4段划线句子列数字进行说明有什么作用?)由此可见,说明方法的考查不再停留在只知道文章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还要进一步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5、考查学生从阅读材料中提取重要知识信息的能力。(例:2002年第16题“返回式遥感卫星在发射回收过程中需解决哪些尖端科技问题?)6、开放性试题。引导学生关注环保、关注最新科技动态,更加注重让学生领会作品所体现出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例:2004年,14题:防治土地沙化势在必行。请你结合森林的作用,为治理土地沙化拟一条标语。)了解了近几年说明文阅读考题的特点,我们再看2005面临的形势。今年的中考,仍要了解清楚新课标、新教材对说明文阅读和考查的要求:1. 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2. 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3. 重点评价学生对读

物的综合理解能力,具体考查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4. 考查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考查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如说明文的返回式遥感卫星属于高科技知识的介绍,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这一题又与课程标准中“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相暗合。)根据2002年——2004年说明文阅读试题的特点和新课标、新教材对说明文阅读与考查的要求,我们对2005年中考说明文阅读考查的走向作以下预测与分析: 1、对文章解读能力的考查,仍将是说明文阅读考查的主要内容。(1).理解重要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阅读材料中出现的科学术语、科学概念,能对其含义做出正确解释;重要代词所指代的内容,能够具体解释;修饰限制性的词语,能对其作用阐释清楚。(2)理解重要句子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能找出段落或全文的中心句,对其在段落或全文的地位、作用做出阐述。(3)正确把握文意,概括要点。能够把握文章的大意,从中提取重要信息;对段落的内容进行归纳;对全文要点进行概括;对事物的特点进行阐述;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进行总结;根据文意,给文章增加标题。 2、理解并掌握说明文的技法,仍将是说明文阅读考查的重点之一。(1)说明顺序。准确理解局部或整体的说明顺序;能够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排列句序。(2)说明层次。熟练划分不同类型段落的说明层次;在理清层次的基础上,将抽出的句子能够还原到文章中去,并说明理由。(3)

说明结构。准确理解全文的结构特点;理清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掌握过渡句段、照应句段、总括句段的作用;对局部内容在全文中的地位及作用做出阐述,并说明是否删掉的理由。(4)说明方法。能够快速判断文中所用的说明方法,并阐述其作用。(5)说明语言。对文章的语言特点进行归纳概括;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3、注重培养考生的科学素养,将是说明文考查的一个亮点。中考说明文阅读,目前主要是对科技说明文的考查,根据新课标中“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的要求,说明文阅读考查的题目势必要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关注生态环境、关注科技进程、关注未来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思想、科学品质、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这些题目将会更多地以开放性试题的形式出现。开放性试题的增加,将是说明文阅读考查的一个发展方向。开放性试题以它答案的多元性和不惟一性,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说明文阅读试题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1.对说明内容进行创新性的表述;2.对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3.结合实际对某个问题谈出自己的认识;4.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5.根据文章内容延伸到文外相似的内容;6.自然界对人类的启示;7.对人类关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8.针对生态环境情况,拟写警示性的标语、建议或公益广告等;9.针对文章的某个方面或某段内容,自己设计题目并做出回答。因此,2005年说明文阅读的备考策略是:第一,立足能力技法试题,做到稳拿基本分数。对于说明文基本解读能力和说明技法的考查,复习时要注

意归纳规律,增强理解分析能力,真正掌握说明文阅读的基本能力。第二,关注科学素养试题,争取拿到发展分数。对于这些开放性试题,复习时关键要拓展思维空间,克服思维定势,注重思维创新,发表独到见解,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第三、关注科技类文章,关于宇宙飞船的知识,关于电脑网络的知识,关于环保的话题等类文章应多加训练。(三)议论文阅读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初中生阅读议论文的要求是:“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这是对教学的要求,也是考试命题的依据。近几年我省议论文阅读命题特点如下:1、选文内容侧重于具有人文色彩的文章,侧重对学生进行人格、思想品质、心理等各方面的教育。(例:2000年“才能来自勤奋”,2001年“大力弘扬奋斗精神”,2002年“俭以养德”,2003年关于“无私奉献”,2004年“学会谅解”)2、侧重考察学生对选文的整体感知的能力,以及对文章主要内容、主要观点的理解把握。(例:2005年15题“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对“谅解”进行论述的?2004年15题“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考察学生对文章的结构层次的分析能力及议论文的阅读写作技法的

掌握。(文章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这样论证的特点是什么,某一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此类考题出现概率非常高)4、阅读试题一般为5个小题。题型主观题占主导地位,开放性试题分量增加。例如给选文补充道理或事实论据。尤其是连续几年出现了按原文句型补写仿写句子的题型。根据2002年——2004年议论文阅读试题的特点和新

课标、新教材对议论文阅读与考查的要求,我们对2005年中考议论文阅读考查的走向作以下预测与分析:1、对文章整体感知能力的考查,仍将是议论文阅读考查的主要内容。仍会考察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以及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概括提炼能力。2、论证方法的考察将比以前更灵活,不会单独只问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会重点考察论证的特点及作用。3、考察文中某一段落或词语在结构和表达上的作用,让学生体会认识议论文论证的严密性。(例:2004年18题如果将第(9)段删去,对文章的论证会产生什么影响?——强调了谅解是有原则的,如果删去会使文章论证不严密)(例:“贫穷有时也是一种美丽”中“有时”为何不能删去?)4、开放性试题的增加将是一个势不可挡的趋势。如:考察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积累,给选文补充道理或事实论据。或根据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理解补写相关内容。因此,2005年议论文阅读的备考策略是:第一,抓住议论文文体特点,立足能力技法试题的训练。复习时要引导学生注意归纳总结规律性的东西,增强理解分析能力,真正掌握议论文阅读的基本技巧。(怎样概括提炼中心论点,准确找出论据,正确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注意议论文的结构特点,善于抓住各段中心句,善于把握过渡性语句及段落等)第二,关注开放性试题。对于这些开放性试题,复习时要拓展思维空间,注重捕捉信息,注重平时积累,多积累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能根据原文观点发表独到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注重积累典型事例,收集相关事实论据。第三,多关注时代感强的文章,例如廉政建设问题,农民工问题,就业升学问题、社区文化建设

问题等。(四)记叙文阅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记叙文的阅读要求有:“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

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判;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下面分析三年来我省选文及命题方向与特点:1、近五年选文均选自课外。2000年、2001年选文为散文,2002——2004年的选文均为写人记事类文章。选文内容思想性很强,注重丰富的人文内涵,侧重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正确

的人生态度。综观近三年的中考语文试题,在选材上都在向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强烈的爱国情感方面靠拢。(2000年“访兰”,2001年“会飞的蒲公英”,2002年“木笛”,2003年“聘任”,2004年“轻点关门”)2、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字词书写及拼音为每年必考内容。3、注重考察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以及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把握。(例:2004年“轻点关门”26题:把第6段划线处应填写的揭示文章中心的话写在下面。)既考察了学生对文章中心的把握,又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学生可以有创意的回答此类问

题。4、考察学生对文中词语含义及作用的理解。(2001年“会飞的蒲公英”24小题“文章三次运用了‘飞来飞去’这个词语,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例:2000年“访兰”22小题“对文章中‘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中的‘味’,你是如何理解的?”。)(2003年“聘任”:加点词“只好”在文中起什么作用?)5、让学生理解把握重要句子在文中的含义。(“朱丹两次取木笛,而且是小心谨慎地,意图是什么?)6、对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把握(朱丹是怎样一个人?李老先生是怎样一个人?)7、开放性试题:(2002年“木笛”:假如你是方阵中一员,在当时的情境中,会有什么感受?)(2003年“聘任”:假如你周围有这样的人,你会给他什么忠告?)由此可见,我省中考命题非常符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记叙文的阅读要求,基本上遵循“要求”原则来命题。2005年中考记叙文阅读考查走向预测与分析:1、选文仍应该突出思想性、人文性、时效性、教育性的特点。但值得注意的是,近三年考察的都是写人记事类文章,今年的选文是否会在文体上有所变动值得考虑。例如,类似前几年的托物言志类散文“访兰”“会飞的蒲公英”一类的文章应该多加关注。2、字词书写注音等基础知识的考察题仍会出现。3、结合语境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及作用。(如:景物描写的作用、对人物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描写的作用)4、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思想的领会和把握。考察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5、散文类文章可能会考查相关的写作手法及作用。(例如: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等)6、写人记事类文章仍会考查学生对人

物形象的理解把握。7、修辞类试题可能会由过去考查修辞格的掌握变为考查运用修辞的能力水平。如近年来常见的依据语境仿写、续写、补写等形式的题目,很多均是从表达的角度考查学生的修辞运用能力。8、开放性试题仍会出现。(包括仿写句子,结合文章中心给文章补写有创意的结尾等类试题)开放题增加是一个趋势。《大纲》要求“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因此,答案不惟一、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阅读感悟的开放型试题会增加。备考策略及教学建议:第一、对字词的理解仍然是每年考试的重点,这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仍要从基础抓起,汉语知识的教学不能荒废、字词的书写、理解仍然要重视。第二、回归课本,实现能力迁移。适当加大课外阅读量,注意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教师要精选文章,精选试题,切不可粗制滥造,误入题海。第三、注重记叙文、散文、小说等文章阅读技巧的指导,引领学生总结归纳,寻找规律。第四、教师可动员学生从近期报刊杂志中收集美文,根据记叙文阅读考查要求及近几年我省考试方向,自己命题。(五)写作从题型来看,中考作文题型主要有以下几类:全命题,半命题,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看图作文等。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河北省近些年来的作文题目:99年——回报 2000年——压力 2001年——发现2002年——把握 2003年——感动 2004年——材料作文,“回报、压力、发现”属于半命题作文类,命题要求在这些词语前后

加上适当的词语,“把握、感动”属于话题作文。近年来,受高考作文命题影响,全国各地中考作文中话题作文可谓一枝独秀。深受命题者青睐。在话题作文泛滥成灾之际,去年,我省作文命题风向转变,改为材料作文,这一转型非常符合整个考试改革的大方向,因为相对于话题作文来讲,材料作文空间更为广阔,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从中提炼主旨,提炼话题。但是,相对而言,材料作文难度增加了,因为考生必须具备一定水准的阅读分析能力,才能从材料中准确提炼主旨及话题。无论是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它的最大特点是自由、开放,学生有充分发挥自己想象能力及写作能力的空间。我省作文命题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作文题材主要涉及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以及学生所能关注到的社会生活等几个方面,这些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有话可说。从作文要求来看,为了落实“淡化文体”的作文改革要求,我省中考作文明确提出“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的要求。预计中考作文文体方面要求思路不会改变。总体看来,我省今年作文命题大方向仍会是话题或材料作文,作文命题将继续按照“淡化文体,不设审题障碍”的要求进行,将继续追求作文试题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将更加呼唤作文的个性化以及“有创意的表达”。备考策略:1、关注时事,捕捉时代感强的话题及相关材料。尤其是与中学生学习生活成长密切相关的问题。2、加强写作指导。(1)强调表达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悟和真实体验。(2)训练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3)让

学生能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4)正确使用标点,书写规范、端正、整洁。3、在后期复习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可做单项专题训练。如:训练从材料中提炼观点,给文章拟标题,拟写作提纲等。4、加强同年级的合作与交流,把各班的优秀作文打印出来,分发给各班同学共享。

研究近几年河北省中考试卷,我们会发现我省中考语文试卷与前些年相比较,结构上没有大的变动,命题内容已实现了由考查知识到检测能力的全面转变。试卷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关注学生心灵,较好地渗透了新课程理念。尤其近五年试题大结构没有太大变化,都是由积累、阅读、写作三大部分构成。在分数的分配上基本为分、58分、50分(2000年例外,为15分、55分、50分),题数保持在27个左右,这些都突出了我省语文试卷简约明快,以考核读写能力为特点的出题宗旨。下面从几个方面做点分析,谈谈我对我省命题走向的思考。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这一部分主要考查要求背诵的古诗文以及现代诗

文中的名句的默写和运用能力。考查《教学大纲》推荐的文学名著的相关知识与内容。分值为分左右。我省近年来命题形式及特点如下:1、采用填写上、下句的方式考查对古诗文中名句的背诵。2、根据要求写出诗文原句。属于理解性默写,提示篇名及内容要点,根据对诗文的理解填空。(前几年此类题型占主流)3、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对某一方面内容的古诗文的积累。(例:2002年,请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句与“长江”有关的完整诗句。)4、运用型试题。设置

一定的情境,根据情景填写古诗文。(例:2004年第2题(2)小题“大自然美丽的湖光山色涤荡了我们的心胸,让我们心清如水;愉悦了百鸟的性情,使它们在山林间尽情歌唱。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填写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诗句。)过去我省考题形式比较单一,从2002年开始我省古诗文考查一改以往的明确提问的做法,而加上了更为灵活的题型,如2002年考题:“请你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句与‘长江’有关的语句”。三年来连续考察了有关“长江”“鸟”“春风”“沙漠”“劳动”的古诗句的积累。此类开放型试题为学生展示自己的古诗文才华提供了广阔空间,也为我们语文教师明确了今后古诗文教学的方向与目标。2004年又加上了更为灵活的运用题。根据近几年试题的特点以及新课标和大纲的要求,我们对2005年古诗文积累运用考查的走向作以下预测与分析:随着新课标对古诗文记诵积累的重视和强调,中考试题也会更加突出对背诵默写的考查。考查的范围仍以大纲和教材规定的背诵篇目为主(主要是古诗文内容,现代诗文内容一直没有考过)。古诗文积累的考查将会更加注重能力立意,以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积累、理解和领悟为主,将逐步加大鉴赏和运用的分量,并继续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客观性试题将会逐渐减少,主观性试题将会不断增加。试题形式上仍会以以下几种形式出现:1.识记型。采用填写上句或下句的方式,考查对古诗文中名句的背诵。这种纯粹识记型的默写题将会越来越少。2.理解型。采用提示篇名、内容要点及作用等方式,既考查对整篇诗文的背诵,又考查对记诵内容的理解。3.开

放型。只是提出一种要求,让学生根据要求任意默写,答案可能是多种多样的。考生答题的空间是很广阔的。4.运用型。设计某种情景,根据情景内容填写古诗文名句,既考查记诵积累,又考查对学过的古诗文的灵活运用。预计2005年仍会出现第4类题型,且难度会稍有加大。后三种题型将会成为今后古诗文记诵积累的主要考查形式。值得注意的是,2004年增加了《教学大纲》规定的必读文学著作内容的考察,考察了长篇小说《水浒》的人物及故事。今年,此类考题仍会出现。因此,我们要重视这部分内容,把大纲中规定阅读的名著相关知识给学生整理印发出来,加强识记。第二部分阅读理解第二部分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仍然分为文言文、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四个阅读语段,但几年来选材的范围及分数配置略有变化,2002年——2004年,文言文分值分别为11分、分、13分。语段均选自课内。2002年——2004年议论文分值分别为11分、分、14分,2002年议论文选段出自课内(《俭以养德》)。说明文2002年——2004年分值均为14分,选段均选自课外(02年“返回式遥感卫星”,03年“死海之变”,04年“走进森林”)。记叙文2002年——2004年分值分别为22分、20分、17分,选段全部选自课外(02年“木笛”,03年“聘任”,04年“轻点关门”)。三年相比,课外阅读比例增加,分值增加。文言文分值稍有增加,议论文分值也有增加,记叙文分值呈递减趋势。这些信息告诉我们,阅读能力的考查已由课内逐渐全部转向课外,文言文比重稍有加大,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分值差距逐渐缩小,但记叙文仍占较大比值。(一)文言文阅读2005年河北省

初中升学统一考试语文学科说明中规定:文言文阅读能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章中的含义;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我省考题基本是依据考试说明来命题的。近几年我省文言文考题题型基本分为以下几类:(1)文学知识(作家作品)(2)背诵默写(3)重点实词解释(4)重点句子翻译(5)对文意的理解(例:2003年《曹刿论战》——文章表明曹刿“请见”原因的句子是什么?)(6)对文章中心、主旨的理解把握(例:2002年——《陋室铭》: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7)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例:2004年——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8)开放性试题(例:2003年——你是否赞同曹刿“夫战,勇气也”这一观点?请谈谈你的理由。)预计今年题型不会有大的变动。根据以上分析,今年文言文的备考策略是:(1)加强重点实词及重点语句的翻译练习。(2)加强诵读,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能力。重点培养理解和领悟能力。对文言词句和基本内容,重在理解和领悟,要结合语境练习,归纳特点。(3)适当关注开放性试题,这是发展的一个方向,并应加以适当练习,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例:《上枢密韩太尉书》一文可以考察学生对苏辙的“养气说”“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的看法。)(4)近三年没有考过的篇目应作为重点复习内容。(2000年《出师表》2001年《爱莲说》2002年《陋室铭》2003年《曹刿论战》2004年《五柳先生传》)(今年语段预测《鱼我所欲也》《始得西山宴游记》《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二)说明文阅读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

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初中生阅读说明文的要求是:“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我省说明文阅读的命题呈现如下特点: 1、近年来说明文阅读材料都来自课外,选材侧重于最新科技成果、自然生态、人类环境等方面的科技类文章。(2002年“返回式遥感卫星”,2003年“死海之变”,2004年“走近森林”)2、题型上以主观性试题为主。阅读试题一般为7道小题。3、主要考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整体理解分析能力。考查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例:2005年“走进森林”第9小题“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对森林的价值进行说明的?”)4、说明文阅读的相关技法的考查仍占一定比例。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都是必考内容。(2002年“返回式遥感卫星”13小题“文章的说明顺序是_____,文章第3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2003年“死海之变”中“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2004年“文章第4段划线句子列数字进行说明有什么作用?)由此可见,说明方法的考查不再停留在只知道文章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还要进一步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5、考查学生从阅读材料中提取重要知识信息的能力。(例:2002年第16题“返回式遥感卫星在发射回收过程中需解决哪些尖端科技问题?)6、开放性试题。引导学生关注环保、关注最新科技动态,更加注重让学生领会作品所体现出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例:2004年,14题:防治土地沙化势在必行。请你结合森林的作用,为治理土地沙化拟一条标语。)了解了近几年说明文阅读考题的特点,我们再

看2005面临的形势。今年的中考,仍要了解清楚新课标、新教材对说明文阅读和考查的要求:1. 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2. 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3. 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具体考查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4. 考查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考查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如说明文的返回式遥感卫星属于高科技知识的介绍,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这一题又与课程标准中“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相暗合。)根据2002年——2004年说明文阅读试题的特点和新课标、新教材对说明文阅读与考查的要求,我们对2005年中考说明文阅读考查的走向作以下预测与分析: 1、对文章解读能力的考查,仍将是说明文阅读考查的主要内容。(1).理解重要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阅读材料中出现的科学术语、科学概念,能对其含义做出正确解释;重要代词所指代的内容,能够具体解释;修饰限制性的词语,能对其作用阐释清楚。(2)理解重要句子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能找出段落或全文的中心句,对其在段落或全文的地位、作用做出阐述。(3)正确把握文意,概括要点。能够把握文章的大意,从中提取重要信息;对段落的内容进行归纳;对全文要点进行概括;对事物的特点进行阐述;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进行总结;根据文意,给文章增加标题。 2、理解并掌握说明文

的技法,仍将是说明文阅读考查的重点之一。(1)说明顺序。准确理解局部或整体的说明顺序;能够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排列句序。(2)说明层次。熟练划分不同类型段落的说明层次;在理清层次的基础上,将抽出的句子能够还原到文章中去,并说明理由。(3)说明结构。准确理解全文的结构特点;理清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掌握过渡句段、照应句段、总括句段的作用;对局部内容在全文中的地位及作用做出阐述,并说明是否删掉的理由。(4)说明方法。能够快速判断文中所用的说明方法,并阐述其作用。(5)说明语言。对文章的语言特点进行归纳概括;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3、注重培养考生的科学素养,将是说明文考查的一个亮点。中考说明文阅读,目前主要是对科技说明文的考查,根据新课标中“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的要求,说明文阅读考查的题目势必要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关注生态环境、关注科技进程、关注未来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思想、科学品质、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这些题目将会更多地以开放性试题的形式出现。开放性试题的增加,将是说明文阅读考查的一个发展方向。开放性试题以它答案的多元性和不惟一性,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说明文阅读试题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1.对说明内容进行创新性的表述;2.对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3.结合实际对某个问题谈出自己的认识;4.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5.根据文章内容延伸到文外相似的内容;6.自然界对人类的启示;7.对人类关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8.针对

广东省中考数学命题规律及命题趋势分析

省中考数学命题规律及命题趋势分析(转) 中考是初中教学的指挥棒,研究、分析中考试题对平时组织教学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研究省近三年的中考数学试题,把握中考命题的方向和脉搏,对落实新课程标准,有效地组织初三数学课的教学和复习,同样也有着现实的指导作用。 一、中考试题的题量、题型和分值 2005年、2006年、2007年省数学中考试题的考试题型分为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近三年的题量和分值都保持不变,选择题都是5小题,每小题3分;填空题为5小题,每小题4分;解答题分为三类:第一类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第二类每小题7分共28分,第三类每小题9分共27分。 二、中考试题知识点的覆盖面 分析近三年来省的中考试题,对照每年的《中考说明》,试题按照《中考说明》的要求,都注意了重要知识点的考查。如在每年的第一类解答题5道题中,每年必考的容实数的运算、代数式的化简求值、解不等式组、解方程或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或根与系数的关系、基本作图等。在每年的解答题二中,列方程解应用题、解直角三角形、求函数解析式、平面图形的简单论证和计算等是考查的重点。每年的解答题三,是中考稳中求变的突破口,命题组在这三大题中,可谓是绞尽脑汁。但总体来说,还是有可以捕捉的规律,如圆与三角形、圆与四边形中等积式和比例式的证明,几何与方程、函数的结合题,几何图形中的一些条件给定、探求结果的开放型题等都是近三年来保留的压轴题。 三、试题特点 (一) 准确把握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考查。 1.从知识点上看,在命题方向上,没有太多的起伏;从容上看,几何题中的面积、弧长、侧面积或圆中线段、角度计算或者与代数相似三角形、三角函数的联系等,二次函数综合题还是压轴题的首选容。07年在几何题方面有所侧重,全卷占了61分,在二次函数方面有所减少,只是在第22题第(2)小题运用二次函数知识求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但明年中考是否

(完整)初三历史试卷分析

初三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基本情况 1、题型结构 这套试卷在题型上主要有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选择题,第二部分是非选择题。按照考试要求,历史试卷总分为75分,选择题15个,每小题2分,共30分,非选择题共40分,由简答题和材料阅读,探究三部分组成. 2、考查内容 本套试卷主要考察全部历史知识. 3、试卷特点 (1)、突出基础 本套试卷增加了基础知识的考查,选择题的大部分和判断改错题主要针对的就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而且问题直白,易于回答。从材料分析题来看,所选历史事件都是重要的历史事件,分别考查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掌握情况。 (2)、难易适中 从试卷整体上来看本套试卷难易程度适中,突出重点历史知识,很少有偏题,与中考题型及难易程度相当。 (3)、注重学以致用 新课改以来,历史学科的试题一反过去的面貌,注重历史知识与现实的结合,注重了学以致用,注重了学生正确价值观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本套试卷充分的体现了现在历史命题的趋势,这主要体现在材料分析题当中。材料分析题构成了非选择题的主体部分,他侧重于对学生对历史知识理解程度的考查,一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本套试卷的材料分析题其难度是不断递增的,尤其最后一个材料分析题,如果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掌握不够,根本无法做出判读和回答。 二、答题情况 从整个历史考试情况来看,成绩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从得分率上来看,得分率较高的是一些基础知识和简单知识的记忆,这主要体现在选择题上。失分较多的是在课本基础知识的记忆基础上的提高与扩展,主要是材料分析题。从本次考试也可以从侧面看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不重视,所体现出来的问题是最值得我们重视的,比如他们在做题的时候不审题,做选择题时不能全面去权衡选项,看到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后就盲目下结论,导致失分。对主观题做总结的时候草草行事,思路不完整,总结不全面,以完成试卷为目的,结果成绩可想而知。 三、教学启示 1、教学中应注重基础知识,因为基础知识在总分值中占得比例最大,同时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也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

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一 振宇 一、考试情况 九年级共有456人参加考试,平均分48分,优秀率7%,及格率43%。 二、学生答卷分析 大部分学生学习态不端正不认真主动,厌学情绪较重,基础知识不扎实,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基本观点、原理、概念等都不能牢记,欠缺科学的方法,灵活性较差。综合分析能力低,尤其是审题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运用能力差,缺乏主动创新意识,总认为开卷考试就是抄书,不加思索,见题就做,照搬照抄现象普通存在。语言表达能力也差,不懂得运用历史术语表达相关容。尤其是有些学生还存在不作答,或者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 三、今后教学建议 1.以课本为主,重视落实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始终是考查的主体与重点。因此,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以基础主干知识的掌握为前提,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总结,学会梳理历史线索,并注意历史事件的纵横联系,建构立体网络知识结构。 2.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特别是综合、归纳、分析、比较以及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和运用信息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观察认识现实问题的能力和学生的历史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以及社会实践能力。 3.注意历史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与渗透。如历史与地理、历史与文学、历史与政治常识等,要让学生养成一种联系的意识。这不仅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联系的方法,养成联系的意识,综合掌握各科知识。

4.注意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育人素材,并通过多种形式,把历史课堂变成真正的人格教育、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变成素质教育的乐园。 5.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实施愉快教学。要想让学生喜欢历史课堂,教师要更多地创设教学情境和问题情境,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最大限度提高教学的效率。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开拓创新,交给学生开启历史智慧宝库的金钥匙,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二 振宇 本学期的第一次月考已结束,为了充分地获得考试提供的教学反馈信息,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下面对试卷做以简要分析: 一、试卷的结构分析 1、容结构: 本次考试容涉及初中历史所有知识点,满分60分。 2、目标水平结构: 根据课标和中考围及要求,本次选题重点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测查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的测查,例如历史试题中的时间、人物、事件和意义等等。 3、题型结构分析:

中考命题分析7

第7课 一、中考命题分析 今年是戊戌变法110年周年,因此戊戌变法是重要考点。考查此点通过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来激发我们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复习时要在了解戊戌变法运动从开展到失败的艰难历程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变法过程中的几个典型事件。戊戌变法在中国社会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要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分析变法失败的具体原因,比较导致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两种结局的因素。根据历年交叉命题的特点推测,今后这些知识仍是中考热点问题,并向考查学生综合能力方向发展。题型以选择题、材料解析题、问答题为主。 二、中考试题分析 例1:戊戌变法期间,慈禧太后和荣禄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下令捕杀维新派,废除变法诏令。政变的实质反映了() A.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B.开明地主和封建顽固派势力的斗争 C.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斗争 D.光绪帝和慈禧争夺统治的斗争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戊戌政变的实质,戊戌政变是戊戌变法过程中矛盾的反映,戊戌政变表面上是统治阶级内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即“后党”)与光绪帝为首的“帝党”的斗争,而其实际上是封建顽固势力与维新派(即民族资产阶级)的斗争。变法并未危及清王朝的统治,相反却能巩固皇权,但变法触动了满洲贵族和封建旧势力的利益,受到了他们的反对。顽固派表面上是反对光绪帝,实际上是反对维新派,反对资产阶级。本题除C 项外,其他选项将是表面矛盾的反映,把它们放在一起,要求学生分辨表面现象与内在的实质,并透过现象看本质。另外,A、B、D三项实质上是相同的,B、D两项都是A项中的内容。 答案:C。 例2.[2008年山东省维坊市]梁启超说:“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大梦唤醒”的表现是() A.地主阶级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掀起洋务运动 B.各地人民的反清斗争风起云涌 C.甲午战败,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 D.资产阶级开始领导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解析]题干中梁启超所说的“甲午战败割台湾”与甲午中日战争有关,之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被瓜分的危机,这一时期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将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到了一起,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答案]D。 例2.[2008年福建泉州丰泽区]右图所示机构是北京大学的前身,该机构设立于()A.洋务运动期间 B.百日维新中 C.辛亥革命中 D.新文化运动中

近8年中考作文命题方向解析

请以《原来这么简单》为题,写一篇文章。 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600字以上 3、文中不能出现学生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题目解析】 纵观前几年的中考作文,2015年—2017年三年均为“材料式作文”,即:给一段导语,给一个命题。今年的题目,又回归到了纯命题式“裸题”作文。在审题、选材等不设限的情况下,要想得高分,就要在立意上下功夫了。 首先,审题方面要注意该题目中有一个很特殊的词“原来”,这个副词暗示:之前觉得不简单,经历了某事之后,明白了一点都不难。 因此在我们的作文中要写出两个方面:最初的不简单(略写)+最后的简单(详写为什么简单,经历了什么变的简单)。文体也不设限,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说理性散文,更可以高谈阔论来一篇议论文。 其次,在选材方面,同学们应该最先想到的是情感类及个人成长类,这两类素材最容易写,但往往写不出新意,在中考考场上记叙文文体一枝独秀的情况下,就需要在立意上拼一拼创新性。

如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拍下一张照片是最容易不过的事。照片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自拍照、毕业照、旅游照、新闻照等,比比皆是。照片记录了生活点滴,照片呈现了大千世界,有的令人喜悦、感动,有的令人痛苦、惭愧,有的令人思索、回味……总有那么一张照片会让我们印象深刻。请以《总会想起那张照片》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解析】 《总会想起那张照片》这道作文题平中见奇,审题难度不大,选材范围设限制,更加侧重立意的比拼。2017年题目与2016年《适合》2015年《广州风格》类型不同,这题目与2008年《又见枝头吐新芽》是同一类型的作文题目,审题元素更多,需要多重考虑。同时又与2014年高考话题作文命题方向类似,由此可见中考命题越来越向高考命题靠拢。 这次题目因为在审题和选材上不设难度,想要高分,只能从立意角度深挖。一般来说,学生拿到题目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个人情感,成长感悟类的中心,如果想要从众多考场文章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跳出个人的生活圈子,将视野放到更宽广的社会中,结合自身的经历去探讨更深刻的立意,或发表更独特的见解。

中考试题命题特点及发展趋势

中考试题命题特点及发展趋势 在上述中考命题指导思想的指导下,各地中考试题命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尝试,通过分析近年中考试题,可以发现中考试题具有如下的一些典型特点: 1、关注发展性。发展性是初中化学课程的一个特点,体现为初中化学课程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核心,让学生掌握和形成未来发展所必须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态度,培养与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各地中考化学试题非常强调“发展性”的要求,具体体现在试题内容的选择上:①注重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作为考查的重点。有用的化学知识包括:化学学科的主干知识(重点内容)、与生产和生活密切联系的知识、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科思想方法和学科意识等;②突出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具体的情境中进行考查,强调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为:应用化学知识与技能对生产、生活和一些化学事实作出说明或评价;利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学方法模拟解决现实问题;在实验或探究活动中考查实验操作、引导学生利用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简单的性质探究等;③将科学探究的考查(常通过探究性实验的考查来体现)作为命题的突破口。 例1、使用数轴表示化学知识,有简明易记的效果。根据碳素钢的含碳量,可将其分为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利用数轴的思想可以将其粗略地表示如下: 请你以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为例,利用以上类似的方法,将其粗略地表示出来: 请你再想一想,初中阶段还有哪些化学知识可用以上方法来表示?如果你能正确表示,可以得到1分的奖励。 [评析]试题很新颖。考查的内容虽然不是化学学科的主干知识,但是命题者通过将数学学科的思想方法和化学学科知识相结合,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命题者的意图旨在向学生传递科学的学习方法——一种学习化学和整理化学知识的学习方法,向学生传达运用科学方法的价值——“使用数轴表示化学知识,有简明易记的效果”,掌握这样的方法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命题者还希望通过对这样试题的回答,引导学生将该方法迁移到化学学习之中。突出科学的学习方法的考查也是近年中考化学试题命题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考生在化学学习中必须引起充分重视。 2、突出基础性。基础性是初中化学课程的又一个特点,体现为学习内容的基础性。教材注重以身边常见的化学物质入手研究化学;通过“降低要求、删除难点、分散融合”等手段进行内容上的处理,使初中化学课程很好的体现基础性。这一要求在试题命制中的体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把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作为考查的重点内容,注重对学科主干知识的重点考核;②减少甚至杜绝机械性记忆的试题,突出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进行考查;③适当降低部分内容的要求,如概念辨析、化学计算、物质微观结构等化学理论知识等;④杜绝设置偏题、难题、怪题;⑤合理控制难度,力求试题难度控制在0.75左右(试题难、中、易的比例控制在1:1:8)。 3、强调探究性。科学探究是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它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而且也是初中化学的学习内容之一。科学探究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近年各地中考试题相当关注科学探究的考查,并以探究(研究)性实验作为载体来落实考核要求。探究(研究)性实验试题一般以化学反应机理(条件)的研究、物质组成成分的测定、物质性质的探究等研究性小课题作为试题的内容和研究对象,而且命题者往往抓住科学探究的某个或某些要素作为试题的切入点,要求学生结合探究目的、以实验为研究手段,模拟科学研究过程,自己提出问题、制定探究活动计划、拟订实验方案、处理实验数据、写出相应的实验报告等。 例2、小强家的电线晚上出了问题,几个电灯忽亮忽暗。爸爸说一定是电路中有接触不良的地方。他用干燥的木棍轻轻拨动屋檐下的电线,几经周折才恢复正常。 第二天,小强帮电工师傅一起查找线路故障,他们检查了电线的每一部位,直到检查一处铜线和铝线的接口处才发现了问题。他们发现上面“长满了”灰色、绿色的粉末。师傅说“铝、铜的接口处容易生锈,问题往往出现在这些地方。”小强对师傅的话半信半疑,又检查了一遍,确实是铝铜接口处生了锈,而铝铝接口和铜铜接口处都没有生锈。这是必然还是偶然原因造成的?只有铝铜接口处容易生锈吗?不同金属接口处都容易生锈吗? 小强想通过实验弄明白这些问题,他找来铜丝、铝丝、铁丝和锌条,想模仿自然条件下,研究较长时间后导线接口处的生锈情况。 请你和小强一起完成下面问题: (1)怎样设计这个实验?请写出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 (2)通过几个月的观察,若得出“只要是不同种金属相连接,就比同种金属相连容易生锈”的结论。那么上面所设计的实验在几个月后出现的现象应分别是:______________。 (3)为避免类似小强家短电现象的发生,安装民用线路时请你给工人师傅提出建议。 (4)你在学习和生活接触的用品中,还有类似现象发生吗?(举一例即可)对防止此类锈蚀你有何建议。 [评析]这是一道典型的探究性实验题。通过模仿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行命题,体现当前化学课程改革倡导的,实施以探究式教学为主的多种方式的教学活动和改革考试内容和发展方向的重要特征。题目以研究性课题形式提出,然

最新广东省中考数学命题规律及命题趋势分析

广东省中考数学命题规律及命题趋势分析(转) 中考是初中教学的指挥棒,研究、分析中考试题对平时组织教学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研究广东省近三年的中考数学试题,把握中考命题的方向和脉搏,对落实新课程标准,有效地组织初三数学课的教学和复习,同样也有着现实的指导作用。 一、中考试题的题量、题型和分值 2005年、2006年、2007年广东省数学中考试题的考试题型分为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近三年的题量和分值都保持不变,选择题都是5小题,每小题3分;填空题为5小题,每小题4分;解答题分为三类:第一类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第二类每小题7分共28分,第三类每小题9分共27分。 二、中考试题知识点的覆盖面 分析近三年来广东省的中考试题,对照每年的《中考说明》,试题按照《中考说明》的要求,都注意了重要知识点的考查。如在每年的第一类解答题5道题中,每年必考的内容实数的运算、代数式的化简求值、解不等式组、解方程或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或根与系数的关系、基本作图等。在每年的解答题二中,列方程解应用题、解直角三角形、求函数解析式、平面图形的简单论证和计算等是考查的重点。每年的解答题三,是中考稳中求变的突破口,命题组在这三大题中,可谓是绞尽脑汁。但总体来说,还是有可以捕捉的规律,如圆与三角形、圆与四边形中等积式和比例式的证明,几何与方程、函数的结合题,几何图形中的一些条件给定、探求结果的开放型题等都是近三年来保留的压轴题。 三、试题特点 (一) 准确把握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考查。 1.从知识点上看,在命题方向上,没有太多的起伏;从内容上看,几何题中的面积、弧长、侧面积或圆中线段、角度计算或者与代数相似三角形、三角函数的联系等,二次函数综合题还是压轴题的首选内容。07年在几何题方面有所侧重,全卷占了61分,在二次

九年级历史调研测试试题试卷分析.doc

九年级历史调研测试试题试卷分析 白莲河中学田斌一、基本情况 本次考试共有57个考生,其中32分以上1人,占1.8%;24分以上17人,占29. 8%;均分19.0分。最高分32分,总体来看,学生的分化现象严重,及格率和均分都较低,反映出现阶段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不容乐观。 二、试题分析 这份试题总的来说,是一份成功的调研试题。试题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1.难易适中,重点突出。 本份历史试题从难易的程度来看设计的也比较合理,且对重点知识的考查很突出,如30题、31题、32题试题的难度系数接近中考,且考查的是重点知识、主干知识。只是学生没有经过综合训练,所以成绩不理想。 2.试题灵活,侧重能力。 本份试题命题很灵活,但考查的知识点都在课本。试题总的来说, 考查的是学生的能力。如9题、11题、12题等考查的是知识的迁移能力、学生的应变能力以及综合能力,体现了命题以能力立意为主。 总之,这份试题可能对正在进行课本复习的初三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分量,加之学生没有进行综合复习和训练,所以总的来看,分数不是很高,不及格的学生占一半以上,但试题是较成功的试题,既能考查学生的知识,又能考出学生的能力。 三、试卷分析 (一)选择题 选择题满分18分,大部分学生得分在12分左右。出错较多的是12、13、16儿个小题。12题考的是近代化问题,学生存在问题是知识掌握的不牢固,导致出错。第13题,因为涉及的知识点多,所以学生的时间记忆不准确,所以出错率较高。第16题,学生出错的原因是不认真读题,导致失分。

U (二)材料题 30题为材料题,(1)题出错的原因是有一部分学生没审清题,导致 答非所问,要不就是语言表达不准确失分;(2)题属于难度系数较大的试题,学生需要较强的分析归纳能力,且需对两次工业革命记得牢,理解好。 31题为材料题,试题第一问比较容易;第二问,有很多学生看不憧材料,因而不会答题;第三问学生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能力没有形成,所以对问题不会归纳,从而造成失分。第三问学生的得分情况是满分3分的学生为10%, 70%的学生得分2分,20%的学生0分。 32题题型较新颖,对学生有较高的要求,她有判断,有阅读,有分析,还有逻辑,更重要的是还有语言表达能力考查,学生最为头疼,所以得分情况最为不好,大部分学生只有2到3分。 (三)失误原因 表现在(1)基础知识记不住,(2)是学生不能认真审题,根本不认真读材料、读题,所以导致答案出错;(3)题学生能力达不到, 造成失分现象严重。 四、采取措施 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面对屈指可数的40天时间,教师应该采取切实可行、务实高效的措施,注重对知识进行巩固、整合,形成知识体系,着重训练学生的答题技巧和方法,应做到以下儿点: 1.夯实基础知识 夯实基础,要从落实知识要素做起。对于课标要求的基本知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一定要重点落实,让学生掌握准确无误。反复记忆,重检查落实,一定不要忽视基础,不要让学生应得的分失分;另外,现阶段教师应重视对知识的查缺补漏。 2.提高综合能力 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要进一步提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转换、整合,应训练学生读图、识图、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训练学生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从而起到提高学生的综合

中考语文命题趋势探析

中考语文命题趋势探析 年是我省统一进行初中毕业考试的第八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第六年。为了充分发挥中考对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为了使考试更加科学、合理,根据年陕西省中考改革报告会精神,今年我省中考语文试题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将做适度调整和创新,试题力求正确处理以下六个关系: (一)处理好稳定与创新的关系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我省语文试题在结构、分值比例、题量、难度控制等方面已较合理,基本形成“积累与运用”、“综合性学习”、“阅读”、“写作”四大板块的结构形式。因此,今年试题将继续保持基本框架、分值比例的稳定。在此前提下,会出现以下调整:(1)“积累与运用”板块变化较大,会加大题量,题型也会有所变化,分值适当增加(2分左右)。今后,这部分将变成命题的试验田,2—3小题每年都会变化。(2)“综合性学习”板块的命题思路、试题形式会有创新,分值会适当降低(2分左右)。(3)“现代文阅读板块”材料的选择在文体方面会发生变化。但考查学生阅读能力的基本要求不会变。小阅读会选议论文,大阅读会选小小说,但两者只变其一,考小说阅读将稳定说明文,考议论文则大阅读继续选散文。 二、处理好全面与重点的关系 今年试题将在坚持全面考查,强调能力立意,三维目标全面关注的前提下,继续拓宽考查范围,加大试题的覆盖面,把前几年遗漏的、没有纳入考试范围的内容纳入考试。主要体现在“积累与运用”部分:

(1)增加词语的考查,而且会独立出题。(2)会增加现代文默写的考查,比例不会大,默写还是以古诗文为主,但也会关注。(3)近两年口语交际没有单独命题,而是整合进了“综合性学习”的试题中,如果考,今年有可能会单独出题,在题型上较以往会有新突破。应认真研究《中考说明》中对口语交际的要求。 三、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今年试题将在兼顾不同版本教材的前提下,注重课内外内容的有效衔接。08、09试题较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点。试题加强了与课本的衔接,较好地实现了课内外的有机结合。如字形、字音的考查、古诗文默写的考查内容全部来自课内,文言文阅读考查的实词、虚词均来自课内。重视与教材的有效衔接对教学实践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有利于引导师生关注教材、重视教材,防止轻教学重猜题、轻过程重结果等教学功利化的不良倾向。年会继续坚持这一原则,而且力求联系程度更大。如大小阅读、综合性学习的考查都尽量考虑与教材找到联系点,力求最大限度地体现课内外的有效衔接。 四、处理好积累与运用的关系 试题在“积累与运用”部分,主要考查语文知识的积累和灵活运用能力。一般包括汉字认读、书写、古诗文积累、标点符号改错、词语运用、病句修改及文学名著阅读。从知识的积累与运用在板块内部所占的比例看,积累考查的多,而运用考查的少。为了使积累与运用两种考查所占的比例更合理,年试题将在这部分做微调:适当压缩积累的考查,而适度增加运用能力的考查。如果这部分增加考查内容,

河北省2020中考语文 试题特点评析、解读2020命题趋势

守正求真,创新发展 ——2020河北中考试题特点评析、解读2020命题趋势 202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坚持“守正求真,创新发展”的命题原则,在坚守本真的前提下,大胆创新谋求发展。试卷突出语文学科特点,在注重语文知识的同时凸显对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考查,选材聚焦社会热点和优秀传统文化,命题形式大胆创新,既起到了甄别选拔功能,又对今后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下面从试题继承与创新两个方面逐板块略作分析。 一、基础部分回归学科,注重细节。 积累与运用部分默写、字音字形、词语理解与使用、综合性学习多年来考查稳定,分值保持在22~24分之间,命题细节调整稳中有变,注重对语文学科本真知识的考查。 第1题默写依旧以3道小题6分的形式呈现,涉及对《游山西村》《岳阳楼记》《论语》的考查。 第2题一改往年选择或语段考查字音字形的形式,变为判断注音正误题,且考查的是与学习生活贴近的三个多音字。河北学生再熟悉不过“燕赵”的“燕”,在字音题中出现体现了浓厚的本土气息。 第3题对四个成语的考查,牢牢坚守了语文学科的本真。“美不胜收”“油然而生”皆出自课文《再塑生命》,“扑朔迷离”“眼花缭乱”分别出自《木兰辞》和《斑羚飞渡》。 第4题在延续2020年的请假条之后,再次考查了学生对应用文“征文启事”写作格式和内容的掌握,同时也将病句修改与字形融合进去综合考查。 第5题是对春节相关知识的考查。第(1)小题延续了2020年、2020年的用说明性文字介绍漫画内容的考查形式;第(2)题考查对联的赏析,以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为话题,要求学生赏析对联,洋溢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培养了学生重视本土文化的意识。 二、阅读部分稳中有变,考查灵活。

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垣曲初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卷的评价 1、试卷的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为70分钟,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材料解析题、问题探究四类题。 2、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试题适中。但是考试内容期中前的占的多,期中后学的知识考的太少。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 二、试卷成绩情况

本次考试,我校七年级十个班,总体考试成绩来看,十个班优生率和及格率差距都较大,306班和309班退步了,需要进一步抓紧。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优点 (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材料解析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工整、不规范。字很难认,

字的大小不一。 (2)概念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不同概念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如:把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混淆。 (3)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小,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 (4)复习不到位。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拿出的时间太少,没有方方面面的集中精力去记忆。 四、改进措施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4、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

中考命题分析

赤峰市近三年数学中考试题分析及命题趋势 初三数学组李东梅 中考是初中教学的指挥棒,研究、分析中考试题对平时组织教学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研究赤峰市近三年的中考数学试题,把握中考命题的方向和脉搏,对落实新课程标准,有效地组织初三数学课的教学和复习,同样也有着现实的指导作用。 一、中考试题的题量、题型和分值 2010年、2011年、2012年赤峰市数学中考试题的考试题型分为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近三年的题量和分值几乎都保持不变,选择题都是8小题,每小题3分;填空题为8小题,每小题3分;解答题共9至10道,总计102分。 二、中考试题知识点的覆盖面 分析近三年来赤峰市的中考试题,对照每年的《中考说明》,试题按照《中考说明》的要求,都注意了重要知识点的考查。如在每年的解答题中,每年必考的内容实数的运算、代数式的化简求值、解不等式组、解方程或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或根与系数的关系、基本作图等。列方程解应用题、解直角三角形、求函数解析式、

平面图形的简单论证和计算等是考查的重点。最后的压轴题是中考稳中求变的突破口,命题组在命题过程中可谓是绞尽脑汁。但总体来说,还是有可以捕捉的规律,如圆与三角形、圆与四边形中等积式和比例式的证明,几何与方程、函数的结合题,几何图形中的一些条件给定、探求结果的开放型题等都是近三年来保留的压轴题。 三、试题特点 (一准确把握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考查。 1.从知识点上看,在命题方向上,没有太多的起伏;从内容上看,几何题中的面积、弧长、侧面积或圆中线段、角度计算或者与代数相似三角形、三角函数的联系等,二次函数综合题还是压轴题的首选内容。对这些知识点的考查并不放在对概念、性质的记忆上而是对概念、性质的理解与运用上,通过现实生活来体验数学的妙趣。 2.从学习能力上看,着重考查学生数学思想的理解及运用。数学能力是学好数学的根本,主要表现为数学的思想方法。初中数学中最常见的思想方法有:分类、化归、数形结合、猜想与归纳等。其中,数形结合思想、方程与函数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几乎是历年中考试卷考查的重点,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2018年河北省中考数学试卷分析

2018年中考数学试卷分析 一、考试总体分析 (一)、总体特点 近几年的中考命题特点及趋势如下: 1 、不变的主旋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中考试题中约有 60% 至 80% 的题是用来考查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都是常见题,在解题时要尽量少失分,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并使学生养成自我检查和反思的习惯,防止只做难题而忽略基础题现象的发生。 2 、发展趋势——综合应用 重視结果的教学转向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 3 、能力培养 近几年中考题还侧重能力的考察,所以在教学中还要侧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建模能力、思维能力 (发散性、多样性、创新思维 )、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试卷主要特点 1.命题范围,重点考查七至九年级所学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数学活动过程与思考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 2.注重基本数学能力数学核心素养和学习潜能的评价,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设计有层次的试题评价学生的不同水平;关注学生的答题过程,作出客观的整体评价:考查学生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数学态度等方面的表现;强调通性通法,注意数学应用考查学生分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3.试题充分体现初中数学的核心观念: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推理能力,运算能力和模型思想. 4.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也是历年中考对学生的重点考察之一。数学思想方法是指对数学知识和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理性认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数学思想方法揭示概念、原理、规律的本质,是沟通基础知识与能力的桥梁,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含于数学知

(完整)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垣曲初中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卷的评价 1 、试卷的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为70 分钟,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材料解析题、问题探究四类题。 2 、试卷的基本特点: (1 )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试题适中。但是考试内容期中前的占的多,期中后学的知识考的太少。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 二、试卷成绩情况

本次考试,我校七年级十个班,总体考试成绩来看,十个班优生率和及格率差距都较大,306 班和309 班退步了,需要进一步抓紧。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优点 (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材料解析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 、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工整、不规范。字很难认, 字的大小不一。 (2)概念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不同概念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如:把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混淆。

(3 )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小,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 (4)复习不到位。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拿出的时间太少,没有方方面面的集中精力去记忆。 四、改进措施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4、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尤其要重视中考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6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把握中考命题方向,研究中考复习策略

把握中考命题方向,研究中考复习策略 ——以近年南京市思想品德中考题为例 摘要:中考,是建立在义务教育基础上的选拔考试。随着我国思想品德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其更加注重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近年来,南京市思想品德中考在此基础上加强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特别是学科能力的考察。因此,在中考复习中制定怎样的复习策略以取得更佳的复习效果就成为我们研究的课题之一。 关键词:中考中考命题中考复习策略 一、南京市中考命题指导理念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课程性质与南京市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实际是南京市中考命题的指导理念。 思想品德课程性质: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1] 下面笔者将精选近年来南京市思想品德具有代表性的中考题,从单项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主观题)两大板块进行中考命题分析与中考复习策略研究。(一)单项选择题 例1:(2012 南京中考)临近中考,妈妈禁止小军上网玩游戏,小军为此大发脾气。对小军行为认识正确的是() ①小军应该正确对待妈妈的教育②小军合理发泄了自己的情绪 ③妈的行为是关爱小军的表现④妈妈应该积极地与小军沟通 ⑤小军应尊重父母,克服消极的逆反心理 A、①⑤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①③④⑤[3] 【中考命题研究】:本题重点考察学生提取“题目关键词”的能力。 【学生易错答案】:易错选B或D ;正确答案:A。 【学生错因分析】:组合式选择题是南京市从2012年开始增加的一种题型,这种题型具有选项多、易混淆、难度高等特点。本题提到了两个人物,分别是妈妈与小军;本题“题目关键词”有两个,即“小军的行为”与“认识正确的”。 1.学生如果只看到题目关键词“小军的行为”,会错选①②⑤,即选项B。 2.学生如果只看到题目关键词“认识正确的”,会错选①③④⑤,即选项D。【中考复习策略(一)】 A.审清题目关键词。一题中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题目关键词是现在南京市中考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一、试卷的评价 1、试卷的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为50分钟,政治历史合卷100分钟。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归纳列举题、材料分析题,综合探究题。 2、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 本次考试,我校七年级两个班,总体考试成绩来看,七年一班平均分72.7,优秀率62%,及格率为81%;七年二班平均分78.8,优秀率71%,及格率为83%。两个班及格率差距不大,但优秀率差距较大,对于七年级来说,一班的优秀率太低,需要进一步抓紧。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1、优点 (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判断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如:“曲辕犁”写成“曲辕梨”,把“南宋”写成“宋朝”。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如:把“吴道子”写成“阎立本”,把“李白”写成“白居易”。 (3)读图、地点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如第15题,把A和B的地点写颠倒。(4)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少小,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如:综合探究题中的用史实证明观点,很多同学答题出现偏差,史实混淆。(5)复习不到位。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选择题错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拿出的时间太少,没有集中精力去记忆。 四、改进措施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中考试卷结构分析

中考试卷结构分析 数学 中招考试题共23道题,共120分。其中选择题8道,各3分,共24分;填空题7道,各3分,共21分;解答题8道,16题8分,17、18、19、20题各9分,21、22题各10分,23题11分,共75分;

语文 近三年语文中考题型、分值结构如下表格:

从表格中我们不难看出,试卷大体布局没有变化,只在小题和分值上有少许变化,值得注意的几点: 1、文学常识类,皆是《西游记》和其他名著的二选一,提醒考生课外熟读名著及相关文学常识知识。 2、信息提取题,一是给新闻材料命标题,二是从材料中筛选信息,要么适当语句填空,要么根据材料组织、概括,又或者开放类题型。 *3、现代文阅读,总结了近九年的中考规律,除必有一篇记叙文外,另外一篇每两年改变一次,2006、2007年出的议论文;2008、2009年年为说明文;2010、2011年是议论文;2012、2013年是说明文,2014年是议论文。我们可以根据规律有倾向性的复习练习。 4、前几年文言文多考查九年级和八年级所学重点文章,但2013年已经开始向七年级过渡,从《桃花源记》和《春望》可以看到均来自七年级。提醒考生复习面要全。

英语 二、单选题 1、冠词 2、代词(不定代词中的复合不定代词考的较多) 3、名词(词义辨析) 4、连词(从句中的连词) 5、介词 6、形容词:比较级最高级 7、动词,动词词组,不定式 8、情态动词 9、语态:被动语态 10、时态:一般过去时,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现在完成时 11、定语从句:连接词 12、特殊句式:感叹句祈使句等等 13、宾语从句 三、完形填空

河北省中考数学试卷分析

年河北省中考数学试卷分析

作者: 日期:

2018年中考数学试卷分析 一、考试总体分析 (一)、总体特点 近几年的中考命题特点及趋势如下: 1 、不变的主旋律一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中考试题中约有60%至80%的题是用来考查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都是常见题,在解题时要尽量少失分,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并使学生养成自我检查和反思的习惯,防止只做难题而忽略基础题现象的发生。 2、发展趋势一一综合应用 重視结果的教学转向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 3、能力培养 近几年中考题还侧重能力的考察,所以在教学中还要侧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 建模能力、思维能力(发散性、多样性、创新思维)、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试卷主要特点 1.命题范围,重点考查七至九年级所学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数学活动过程与思考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 2.注重基本数学能力数学核心素养和学习潜能的评价,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设计有层次的试题评价学生的不同水平;关注学生的答题过程,作出客观的整体评价:考查学生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数学态度等方面的表现;强调通性通法,注意数学应用考查学生分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3.试题充分体现初中数学的核心观念: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推理能力,运算能力和模型思想? 4.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也是历年中考对学生的重点考察之一。数学思想方法是指对数学知识和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理性认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数学思想方法揭示概念、原理、规律的本质,是沟通基础知识与能力的桥梁,是数学知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