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阿长与《山海经》 学案》学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阿长与《山海经》 学案》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921acd19e8b8f67c1cb93e.png)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阿长与《山海经》学案同学们,在初一时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美女蛇的故事给美丽的百草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而故事的讲述者长妈妈,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几次都提起,可见她是一个对自己很有影响的人物.那么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今天就走进鲁迅先生为她专门写的《阿长与<山海经>》。
【学习目标】1、诵读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
2、理解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3、学习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真实、生动、传神地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略结合的写法。
【教学难点】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双重眼光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知识链接】1.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
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1918年5月)始以“鲁迅”为笔名。
他的着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6部。
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现代文学的旗帜,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
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2..相关资料:阿长,鲁迅称之为长妈妈,浙江绍兴东浦人,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做了一辈子的老妈子,平时也不回家,直到临死。
患有癫痫,1899年发病身故。
鲁迅对长妈妈怀有深厚的感情,在好几篇文章中提到过她,这篇是专门用来回忆和纪念她的。
3、写作背景: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受守旧势力的排挤。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阿长与山海经》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阿长与山海经》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db6c718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86.png)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阿长与山海经》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扫清字词障碍2.梳理课文思路3.了解阿长的个性特点【学习准备】准备课文,准备笔,一边读课文,一边听讲,一边在课文旁边做笔记。
【学习方式和环节】听课学习,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上练习。
学习环节主要有:作者简介→扫除字词障碍→概括每部分内容→概括阿长的特点→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惊骇.(hài)掳.去(lüè)颈.椎(jǐng)霹雳..(pī lì)B.惧惮.(dàn)孤孀.(shuāng)惶.急(huáng)辫.子(biàn)c.震悚.(sǒng )憎.恶(zèng )规矩.(jǔ)胸脯.(pú)d.针灸.(jiū)诘.问(jié)粗拙.(zhuō)疮疤..(chuāng bā)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和蔼守寡烦琐豪不相干B.大抵郑重单薄深不可测C.菩萨渴慕哀悼切切察察D.土匪保姆褔橘情有可原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
(开头)B.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
(形容细碎的说话声音)C.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大家)D.我惧惮..她什么呢!(害怕)4.下列人物描写手法及效果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动作描写,描绘出阿长说话时搬弄是非的形象。
B.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
动作描写,用“摆”字,在“我”看来,阿长挤得“我”没有地翻身,就是故意欺负小孩子。
C.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f85387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08.png)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教案一. 教材分析《阿长与》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经历,以及阿长赠予鲁迅《山海经》的事情。
通过这篇文章,学生可以了解到鲁迅对儿时生活的回忆,感知鲁迅对阿长的尊敬和感激之情,同时,也能够体会到《山海经》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文章的大意。
但是,对于文章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古文句式,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帮助。
此外,学生对于鲁迅这位作家及其作品可能还不够熟悉,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僻词汇和古文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鲁迅对阿长的尊敬和感激之情,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感知《山海经》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僻词汇和古文句式的理解。
2.鲁迅作品的特点和风格。
3.文章主题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课文译文。
3.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4.写作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2.呈现(10分钟)展示课文译文,让学生对照原文,理解课文大意。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僻词汇和古文句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古文句式进行解答。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译文,巩固对生僻词汇和古文句式的理解。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朗读,检查阅读效果。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探讨鲁迅作品的特点和风格,让学生了解鲁迅的其他作品。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b1b0d2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9b.png)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教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作者鲁迅的生平简介,了解其文学地位和创作背景。
2.课文《阿长与〈山海经〉》的阅读与理解,掌握文章主题、情节结构和人物形象。
3.分析阿长这一人物形象,理解作者通过阿长所表达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阿长与〈山海经〉》的基本概念。这篇文章通过讲述阿长这一人物,展现了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批判。这是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篇章,也是我们认识鲁迅文学思想的窗口。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的一些具体片段。这些片段展示了鲁迅如何通过阿长的形象,表达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以及这种态度对我们的启示。
2.增强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能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文化意识: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尊重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4.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增强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培养清晰、准确、有逻辑的语言表达素养。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阿长与〈山海经〉》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鲁迅的文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也遇到了一些理解上的困难。首先,对于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复杂情感,学生们一开始很难把握。在讲授过程中,我尽量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对比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鲁迅的批判与尊重并存的矛盾态度。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https://img.taocdn.com/s3/m/206f48b1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83.png)
-文本深层次含义的挖掘:引导学生从鲁迅对阿长的怀念中,看到鲁迅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尊重,以及对劳动人民的关爱。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阿长与山海经》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对传统文化既好奇又难以理解的情况?”比如,大家对《山海经》这样的古籍可能既感兴趣又感到困惑。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鲁迅笔下的阿长与《山海经》的奥秘。
2.教学难点
-对鲁迅笔下阿长形象的理解:鲁迅对阿长的描绘既充满关爱,又带有讽刺,学生需理解这种复杂情感;
-写作技巧的运用:学生要学会如何运用对比、描写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并运用于自己的写作中;
-文本深层次含义的挖掘:如何从鲁迅对阿长的怀念中,看到鲁迅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对劳动人民的尊重。
举例解释:
-对阿长形象的理解:学生需区分鲁迅对阿长的关爱与讽刺,如阿长对《山海经》的执着既让人敬佩,又让人感到无奈;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的表现让我感到欣慰。他们围绕传统文化传承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观点。这说明学生们对于鲁迅笔下的阿长与《山海经》有着浓厚的兴趣,也愿意去思考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这一问题还不够熟悉,或者是对自己的观点缺乏信心。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阿长与山海经》的基本内容、鲁迅的写作手法以及对阿长形象的双重情感表达。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传统文化传承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对传统文化有更深的认识和尊重。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597b08db7360b4c2e3f64f1.png)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 ,完成学习目标1
1.指导自学。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一”自学。
投影出示:
自学指导一:
浏览课文,勾画出几处描写阿长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思考她是一个怎样的人。在书上做好批注。5分钟后交流自学结果。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5分钟)
3.小组内交流、讨论,形成共识。
4.展示学习效果。
指名个别小组的组长回答,其它小组补充、更正。教师点拨、评价。(教师适当板书。)
四、当堂训练
请在作业本上完成下列练习。
1.概括说说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2.作者写阿长运用了什么写法,这种写法的好处有哪些?
板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
线索:“我”对阿长的感情变化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的描写语句说说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2.能说出作者对阿长先揭短后赞扬是一种什么写法,并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重难点
结合具体的描写语句说说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候课
准备好书具,打理好心情,振作起精神。
学习过程
一、板题﹑示标
《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的大型地理著作,也是我国第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以流水帐方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全书18篇,约31000字。五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全书内容,以五藏山经5篇和海外经4篇做为一组;海内经4篇作为一组;而大荒经5篇以及书末海内经1篇又作为一组。它以描述各地山川为纲,记述了许多当地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9 《阿长与〈山海经〉》》优质课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9 《阿长与〈山海经〉》》优质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3e8a76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03.png)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9 《阿长与〈山海经〉》》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阿长与〈山海经〉》是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经历,以及阿长热心为鲁迅寻找并购买他渴望已久的《山海经》的故事。
通过回忆阿长的善良、热情、朴实和迷信等特点,展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感情。
本文以记叙文的形式,生动、细腻地描绘了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阿长的怀念之情。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人物形象。
但对于文中一些较为深刻的情感和内涵,可能还需要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可能对文中的古代文化知识(《山海经》)较为陌生,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补充和解释。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了解《山海经》的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阿长的怀念之情,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了解《山海经》的相关知识。
2.难点:深入体会作者对阿长的怀念之情,理解文中一些深刻的情感和内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氛围,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2.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写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备课:教师要充分备课,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山海经》的相关知识。
2.教学工具:准备PPT、黑板等教学工具,以便进行课堂教学。
3.课外阅读材料:为学生提供一些关于《山海经》的课外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拓展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山海经》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标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部编版七下语文导学案:9 阿长与《山海经》
![部编版七下语文导学案:9 阿长与《山海经》](https://img.taocdn.com/s3/m/5e11426033687e21af45a983.png)
9 阿长与《山海经》【学习目标】1.快速阅读,整体把握阿长这人物的品格风貌及作者对她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作者抓住人物性格特点刻画人物的手法,并学习详略得当、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3.体会作者对阿长深厚的怀念之情,感受文中所表现的质朴的爱。
【学习重难点】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法。
2.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用双重眼光看待人物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学习流程】预习导学第一课时1.请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huáng()急②粗拙( ) ③烦suǒ()④惧惮()⑤疮()疤⑥憎恶()⑦孤孀()⑧惊骇()⑨渴()慕⑩针灸()⑾疏懒()⑿震sǒng()⒀诘()问⒁pī雳()⒂掳()掠2.请给下面多音字注音组词:恶:薄:帖:空:3.初读课文,全方位感知人物,用“阿长是一个的人”说话。
可以用课文中的词句,也可以自己概括,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各方面说。
可以有如下一些说法:阿长是一个懂得许多规矩但烦琐之至的人;阿长是一个迷信但善良、朴实、热情为“我”着想的人;阿长……学习研讨再读课文,认真体会文章中所蕴涵的情感,感受作者的情怀。
4.本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几件事?重点写哪些事情?你能概述一下吗?5.标出课文中表示作者对阿长感情的词句。
作者对阿长的感情变化是:由此看出,本文是以为线索,采用了的写作手法。
6.从中你看出长妈妈是怎样一个人?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重点研读买《山海经》部分,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2.体会先抑后扬的手法及刻画人物的方法。
作者叙述了长妈妈的一些琐事后,用相当多的篇幅推出了买《山海经》一节,朗读19~29段。
思考:这里,作者详细叙述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经过。
请复述买书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经过:结果:学习研讨1.作者在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时,用了一种什么写法?作者叙述的几件事情中,属于“抑”的方面的事件有哪些?属于“扬”的方面的事件有哪些?2.重点研读买《山海经》部分,思考下列问题(1)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2)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3)“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26964b02d276a200292eda.png)
《阿长与〈山海经〉》【学习内容】课本:《阿长与〈山海经〉》【学习目标】1.从标题、详略安排入手,把握文章重点。
2.关注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语句,分析阿长的形象。
【学习重点】从标题、详略安排入手,把握文章重点【学习难点】关注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语句,分析阿长的形象【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一本简装略显粗拙的图书,在童年的鲁迅眼里却是那样的情趣盎然,令其魂牵梦萦,心驰神往,这本书是?(板书:《山海经》)一个目不识丁的村妇,毫不犹豫并竭尽全力地帮助鲁迅实现了梦想,让成年后的鲁迅念念不忘,写下饱含深情的怀念文字,她是?(板书:阿长)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记忆,共同拾取一段往事,怀想一个人,感受一段情。
我们学习《阿长与山海经》(板书:与)了解作者:《朝花夕拾》中的散文都是鲁迅回忆往事的作品,文笔优美,感情深沉,都是散文中的佳品。
除了选入课本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等作品,还有《范爱农》《无常》等名篇。
指导学生积累字词憎(zēnɡ)恶(wù):憎恨;厌恶。
孤孀(shuānɡ):寡妇。
掳(lǔ):抢取。
絮(xù)说:絮絮叨叨地说。
骇(hài):惊惧。
疮(chuānɡ)疤:疮好了以后留下的疤。
正(zhēnɡ)月:农历年的第一个月。
深不可测:深得不能测得深度,比喻情况捉摸不透,超越一般理解能力。
二、由题入文理事件1.改换题目中的一个字,概括出本文的主要事件,并划出与这一事件有关的段落。
答案示例:阿长买《山海经》,19----29段。
2.阿长买《山海经》是作者着墨最多的事件,在这之前作者还写了阿长的哪些事呢?请同学们速读课文1----18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事件。
学生自主学习,课堂展示。
答案示例:1.身份和称呼。
2.喜欢“切切察察”。
3.摆成“大”字的睡相。
4.元旦的古怪仪式。
5.一肚子繁琐的道理。
6.讲“长毛”的故事。
7.谋害“我”的隐鼠。
8.为我买《山海经》。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9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9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73fb56b4daa58da0114acc.png)
9 阿长与《山海经》【学习目标】1.快速阅读,整体把握阿长这人物的品格风貌及作者对她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作者抓住人物性格特点刻画人物的手法,并学习详略得当、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3.体会作者对阿长深厚的怀念之情,感受文中所表现的质朴的爱。
【学习重难点】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法。
2.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用双重眼光看待人物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学习流程】第一课时1.请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huáng()急②粗拙( ) ③烦suǒ()④惧惮()⑤疮()疤⑥憎恶()⑦孤孀()⑧惊骇()⑨渴()慕⑩针灸()⑾疏懒()⑿震sǒng()⒀诘()问⒁pī雳()⒂掳()掠2.请给下面多音字注音组词:恶:薄:帖:空:3.初读课文,全方位感知人物,用“阿长是一个的人”说话。
可以用课文中的词句,也可以自己概括,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各方面说。
可以有如下一些说法:阿长是一个懂得许多规矩但烦琐之至的人;阿长是一个迷信但善良、朴实、热情为“我”着想的人;阿长……4.本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几件事?重点写哪些事情?你能概述一下吗?5.标出课文中表示作者对阿长感情的词句。
作者对阿长的感情变化是: 由此看出,本文是以 为线索,采用了 的写作手法。
6.从中你看出长妈妈是怎样一个人?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重点研读买《山海经》部分,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2.体会先抑后扬的手法及刻画人物的方法。
作者叙述了长妈妈的一些琐事后,用相当多的篇幅推出了买《山海经》一节,朗读19~29段。
思考:这里,作者详细叙述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经过。
请复述买书 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 经过: 结果: 用了一种什么写法?作者叙述的几件事情中,属于“抑”的方面的事件有哪些?属于“扬”的方面的事件有哪些?2.重点研读 买《山海经》部分, 思考下列问题(1)当阿长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2)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了”,“我”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3)“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人教部编版七下9课《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答案课堂检测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下9课《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答案课堂检测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d9aeb6bb68a98271fefae7.png)
⑶你从这些事中,看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
四、知识拓展:鲁迅古体诗欣赏
1.课文题目为什么称长妈妈为“阿长”?
2.为什么作者说“使我发生了新的敬意”?
3、文中最后一段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作用是什么?
4、作者在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时,用了一种什么写法?作者叙述的几件事情中,属
5.我也知道这意思是要她多给我一些空席。她不开口。()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祖母的启蒙
1祖母是个普通的家庭妇女, 虽然一生贫困, 却教导后代仁慈待人。 我刚懂事,祖母便找来一些纸板, 剪成各种动物,以类似放幻灯的方式,讲许多匡扶弱小、抵御外侮的童话和民间故事;还买来仅巴掌 大的连在一起的“小人书”,一页页耐心地讲《司马光砸缸救人》 《孔融让梨》 《岳母刺字》等故事。 上幼儿园前,祖母挪动着小脚,几乎每天下午带我去少年儿童图书馆,她牵着我的小手,轻轻地走到 那些专心看书的小学生背后, 慈祥地望着他们。 然后,祖母抱我坐在草坪上, 亲切地说:“细伢子呵, 你长大了要努力读书, 书会告诉你许多许多做人的道理, 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人要 宽,要帮助比自己穷 困的人。”
7.文中突出了祖母的什么品质?答案:
第一课时
三、1、本文主要刻画了哪个人物?围绕着这个人物写了哪几件事?哪些详写?为什么详写? 阿长;写了阿长名字的由来、说话切切查查、睡相不好、吃福橘、讲长毛的故事、买《山海经》 ;后三件事详写; 这三件事能突出中心,因为这三件事有一个共同点:都有神秘莫测的特点,深深地吸引着童年作者的心,导致作者 怀念之情油然而生。
渴kě慕mù:迫切地希望,殷切盼望。絮xù说:絮絮叨叨地说。
霹pī雳lì:又急又响的雷,这里指作者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44d951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4b.png)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我对学生们今天的学习进行了简要回顾,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然而,我也意识到,仅仅依靠课堂上的讲解和讨论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
4.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感受鲁迅作品的语言特色,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
5.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关爱他人,尊重普通劳动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课文内容理解:《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对阿长的描写,以及通过阿长所展现出的《山海经》的神秘色彩,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教师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把握作者对阿长的情感态度,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
-人物形象分析:分析阿长的形象特点,理解其在文中的象征意义,以及鲁迅通过阿长表达的对普通劳动人民的尊重和关爱。
-语言特色感受:体会鲁迅独特的文学语言,如讽刺、幽默、抒情等手法,以及其在文中的运用。
举例:课文中“阿长喜欢给我讲《山海经》的故事,但我更喜欢她讲的那些民间的、荒诞不经的故事”,这里通过对比展现了阿长的性格特点和对《山海经》的热爱。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阿长的形象特点以及鲁迅对《山海经》的引用意义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分析和讨论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山海经》相关的文化现象或人物形象。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文学创作活动,让学生尝试模仿鲁迅的笔法,描写一个生活中的普通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605c74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ee.png)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合理推断和批判性思考。
-促进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度。
3.塑造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对鲁迅关爱劳动人民情怀的学习,引导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社会背景下的劳动者,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阿长与《山海经》》这一课后,我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进行了反思。总的来说,我觉得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还不错,但也有些地方需要改进。
首先,我在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语言表达,通过分析鲁迅对阿长的描写,让学生领悟到作者的情感态度。我发现,大部分同学能够投入到课文中,体会到鲁迅对阿长的怀念之情。然而,对于一些细节方面的理解,部分学生仍然存在困难。今后,我需要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帮助他们攻克难点。
5.教学难点:
-对课文中鲁迅对阿长的怀念之情及其深层含义的理解。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阿长与《山海经》》的语言特点和鲁迅的写作风格,提升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审美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语言表达,领悟作者的情感态度。
-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阅读文学作品的良好习惯。
-通过对阿长的怀念,鲁迅所表达的对人性、社会的思考。
(2)课文中的写作方法的应用:学生可能难以掌握如何运用这些写作方法,教师应举例说明:
-如何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使学生学会运用这一写作技巧。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象征等,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尝试运用。
(3)课文中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对于一些生字词,学生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教师应详细讲解: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1485e3fa915f804d2a16c11f.png)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了解阿长这一人物形象。
2.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真切怀念之情。
3.学习对比、欲扬先抑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1.学会关注普通人,在生活琐事中发现爱,理解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对比、欲扬先抑等表现手法对突显人物的作用。
【学习过程】一、基础闯关1.给加点字注音。
惊骇()掳去()震悚()惶急()疮疤()诘问()惧惮()粗拙()疏懒()渴慕()霹雳()孤孀()2.根据括号内的解释,在下列各句的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⑴在我们(同族各家聚在一起居住)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
⑵大概是太过于(老是思念,不能忘记)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⑶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不精致,工料毛糙)的本子。
二、与文本内容对话在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有多篇提到他儿时的保姆阿长,甚至专门为她撰文,请你结合《阿长与〈山海经〉》的文本内容说说你对作者笔下阿长的认识。
三、与作者主题对话有人说《阿长与〈山海经〉》是一坛温情四溢的老酒,可文章前半部分大写“我”如何“憎恶”“讨厌”阿长,你能在这些充满贬义的文字后面感受到“我”阿长的同情与怀念吗?四、与文本形式对话《阿长与〈山海经〉》通过记叙一系列言行,使旧中国普通的妇女形象生动、鲜明地展示在读者面前,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鲁迅先生是运用了哪些手法达到如此表达效果的呢?【资料链接】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
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
“抑”,指按下、贬低。
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
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欲扬先抑法,是指行文中根据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辩证法,使情节的安排、事物的发展等呈起伏变化的写作方法。
“抑”就是抑制、下压,指对人、事、物的贬低,情调的低沉;“扬”就是褒奖、抬高,指对人、事、物的褒赏,情调的高昂。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9.《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9.《阿长与《山海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beba41d5bbfd0a795673ff.png)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9.《阿长与《山海经》》教案9.《阿长与<山海经>》教案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读出与阿长相关的事件,了解阿长这个人物及作者的感情.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例以及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回忆性散文中的两个“我”和两种时空。
情。
重点、难点:1、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用双重眼光看待人物和欲扬先抑2、.体会作者缅怀与思念长妈妈的深厚感主要性格的写法。
的写法。
第一课时一、预习任务:1.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2.查资料了解《山海经》3.写两段话:①我眼中的阿长;②小时候,我最爱看的书;二、导入:“小时候,我们最爱看的书”:1.小时候,你最爱看的书是什么?(围绕孩子们猎奇的心理来谈)2.鲁迅先生小时候最喜欢看的书是什么?这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展示《山海经》的相关图片)三、了解《山海经》这部书:1.根据你收集的资料,简介《山海经》(PPT展示:《山海经》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
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2.鲁迅小时候是因其丰富的知识而喜爱它吗?(明确:在一个孩子的眼中,奇特的图画才是最吸引人的。
)3.文章是否围绕《山海经》这部书来写?四、认识长妈妈这个人:(过渡语:文章既然不是围绕《山海经》这部书来写的,那它是围绕什么来写的呢?)1.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几件事?(明确:称呼的由来——“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元旦吃福橘及种种麻烦的规矩——给我讲“长毛”的故事——“谋害”我的隐鼠——为我买来《山海经》)2.哪件事是本文的写作重点?(明确:详写与略写相结合)3.你认为哪件事写得最有趣?为什么?(读出相应的部分)(明确:每件事情中皆可找到有趣之处。
重点关注细节描写)4.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个什么样的人?(明确:虽然饶舌、唠叨、粗俗、迷信、无知,但是却真诚、淳朴、善良、渴望幸福)五、感情升华:出示幻灯:“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灵魂!”1、指导朗读2、此时你还听到了鲁迅怎样的心里话,请用自己的语言为课文换一种结尾。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阿长和山海经》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阿长和山海经》导学案(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426cccbceb19e8b8f6bada.png)
惧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震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如土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前半部分,作者写他如何“憎恶”“讨厌”阿长,在这些充满贬义的文字后面,你能感受到作者对阿长什么样的情感?
3.作者情感的宣泄集中体现在哪一句上?
三、拓展延伸
1.题目如果写成“长妈妈与《山海经》”,这样能更表达敬意吗?
2.发挥你的联想和想象,将阿长买《山海经》的过程补充出来,想象合理即可。
四、达标检测
四、合作探究
1.长妈妈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烦的规矩?从对这些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2.作者还用诙谐的笔墨叙述长妈妈讲“长毛”的故事。令人捧腹的同时,你想到了什么?
3.作者详细叙述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经过,请叙述买书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拓展延伸
下面是课文《阿长与<山海经>》的插图,请仔细观察后回答问题。
5.名著阅读。
“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
上面选段出自鲁迅的散文集《________》,文中的“她”是指________,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事,她被儿时的鲁迅称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甚至“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b0c05fda1c7aa00b52acba3.png)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自学导入: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
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
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
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
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
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
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
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
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
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
但直到现在,总还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
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这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一个片段,写长妈妈给幼年的鲁迅讲美女蛇的故事,故事那么诡谲(jué)、惊险、有趣、生动。
从这个片段可以看出幼年鲁迅与长妈妈十分亲密,鲁迅从长妈妈那里接受了民间文学的熏陶。
不光如此,长妈妈对于鲁迅在文学道路上的影响还有一件事情。
学习目标:1.复习文常,结合注解读课文,记住生字读音。
2.概括课文所写事情和阿长的形象,分析刻画人物形象所采用的方描写法。
3.概括“我”对阿长的情感变化过程,学习文章欲扬先抑的写法;归纳文章的线索和主旨;学习文章叙事详略得当突出主旨的写法。
4.赏析文章关键词句,具体概括“我”的心理和对阿长的情感态度,深入体会人物形象和文章主旨。
【第一课时】自学预习:目标一1.先回顾作者作品情况,然后阅读课前导语,再结合注解默读一遍课文。
【部编】【优选】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
![【部编】【优选】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42ac38bcd126fff7050be2.png)
阿长与《山海经》教与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感情2、重点研读买《山海经》的部分,体会语句的深层含义。
3、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重点与难点:【重点】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的写法。
2、学习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难点】1、对文章主题的领会。
2、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用双重眼光看待人物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教与学方法1、阅读领悟法; 2.互动研讨法;3、练习提升法。
第一课时教与学要点1、辨明字音及词义,积累词语。
读懂课文内容,明晰文中人物与事件。
2、了解散文知识,明确写人散文的要求在文中的体现。
教与学过程:一、散文知识1、散文诗有三个特点:1,篇幅短小;2,具有浓郁的诗意;3,形象生动又蕴涵哲理。
2、根据散文的内容和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1)叙事散文。
据据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2)抒情散文。
(3)写景散文(4)哲理散文3、常见的散文结构有:(1)圆型结构:“现实——回忆——现实”。
(2)链式结构;(3)并列结构;(4)蛛网式结构。
注:初中阶段重点练习1、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写人与记事散文的区别:写人的散文,着意于刻画人物鲜明的思想性格;记事的散文,致力于发掘所叙之事的实质。
2、圆型结构:“现实——回忆——现实”。
二、预习反馈(一)读准字音:掳lu 悚song 诘jie 惮dan 霹雳pi li(二)为下列词语中加括号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1、莫(名)其妙()A名字B说出C名誉D有名的2、(念)念不忘()A惦记、常常地想B念头3、(疏)懒()A分散B不亲密C粗心D不熟悉4、烦琐之(至()A极B以至C到D至于(三)解释下列词语意思:诘问:惧惮:毫不相干:情有可原:深不可测:莫名其妙:三、入课学习、合作交流1、你预习了课文,粗略地述说鲁迅所追忆的保姆是一个怎样的人?2、说说阿长在你眼中是个怎样的人?3、那么这样一个人,作者对她的感情怎样呢?标出课文中表示作者对阿长感情变化的词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知 识 积 累字音字形憎恶.(w ù) 惧惮.(d àn ) 粗拙.(zhu ō) 哀悼.(d ào ) 震悚.(s ǒng ) 阔.气(ku ò) 臂膊.(b ó)福橘.(j ú) 阿长.(ch áng ) 和.蔼(h é) 疮.疤(chu āng ) 孤孀.(shu āng ) 诘.问(ji é) 霹.雳(p ī) 渴慕.(m ù) 惶.急(hu áng ) 搁.(g ē) 掷.(zh ì) 脐.(q í) 菩.萨(p ú) 竹竿.(g ān ) 烦琐.(su ǒ) 土匪.(f ěi ) 辫.子(bi àn ) 书斋.(zh āi ) 守寡.(gu ǎ) 词语释义霹雳:云和地面之间发出的一种强烈的雷电现象,比喻让人震惊的事情。
疮疤:疮口表面所结的痂,比喻某人的短处。
诘问:追问、责问。
惧惮:惧怕。
惮,害怕。
渴慕:迫切地羡慕。
烦琐:繁杂琐碎。
毫不相干:一点关系也没有。
情有可原:这种情况有可以原谅之处。
深不可测:深度大,难以测量。
形容深奥难以理解。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
絮说:絮絮叨叨地说。
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内容主旨(1)《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主要刻画了阿长这个人物形象。
围绕着这个人物,课文先后写了阿长名字的由来、说话切切察察、睡相不好、吃福橘、讲长毛的故事、买《山海经》等六件事,详写了睡相不好、讲长毛的故事、买《山海经》三件事,因为这三件事能突出中心容易引发作者的怀念之情。
(2)作者追忆了六件事,体现了作者明显的感情变化:从不大佩服——厌恶——憎恶——有新的敬意——怀念。
重点难点阿长为什么关心《山海经》?这突出了她的什么特点?“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中“神力”指代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写叔祖的“疏懒”,别人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这同表现阿长有什么关系?因为她发现“我”非常喜爱这套书,而作者又是她最疼爱、最关心的孩子,买书反映了她的善良。
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
表现了“我”对阿长的敬佩和爱戴。
因为后文写道“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后来竟然买到作者渴望已久的这套书。
这同叔祖和其他人的漠不关心形成鲜明对比,从侧面衬托阿长的伟大。
中 考 对 接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懿.德(y ì) 絮.说(x ù) 掳.去(l ǔ) 粗拙.(zhu ō)B.疮.疤(chu āng ) 霹.雳(p ī) 憎.恨(z èng ) 针灸.(ji ǔ)C.孤孀.(shu āng ) 诘.问(ji é) 惧惮.(d àn ) 疏.懒(s ū) D.震悚.(s ǒng ) 书斋.(zh āi ) 厌恶.(w ù) 辟.谣(b ì)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总之都是些烦琐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繁的事情。
B.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由可原的了,倒应该让我退让。
C.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
D.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复她。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B.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C.只见老妇人吓得面如土色....,口齿不清。
D.“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严重..地说。
4.(2018·鄂州)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不仅我们要在课堂上、在教科书中学语文,还要在课堂外、在生活中学语文。
B.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需要采集50万朵左右的花粉。
C.我市上下齐心协力,掀起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高潮,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D.这个集团目前已成为拥有11个专业公司、2个研究所、3个生产厂、现有固定资产9000万元。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
B.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C.总之:都是些烦琐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D.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6.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回忆性散文集。
B.《无常》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人和鞭挞。
C.《二十四孝图》里,鲁迅对“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目的是人为了宣扬封建孝道。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像令郎、尊君、中贤侄等是尊称,而家父、舍妹、鄙人、愚兄等是谦称。
二、阅读提升(一)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7.填空,理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发展的线索。
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敬意逐渐淡薄直至完全消失→C__________________。
8.刻画人物形象,常用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
指出下列各句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1)她生得黄胖而矮。
()(2)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3)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9.“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遇到了很大很响的雷,十分害怕起来。
B.遇到一个霹雳是比喻的说法,表明了我的震惊。
C.遇到了很大很响的雷,全部的人都感到震惊。
D.我似乎遇到霹雳,其实我并没有遇到,表明我很胆小。
10.下列对本文《阿长与(山海经)》标题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将阿长这个不识字的劳动妇女与历史名著《山海经》联系起来,看似矛盾,实则令人好奇,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作者称“长妈妈”为阿长,显然是因为自己儿童时期讨厌她,到了中年这种情绪仍未消除。
C.用“阿长”这个外号称呼长妈妈,暗示文章中有一半是抑笔,描绘的是阿长不好的一面。
D.本文是作者46岁时写的,在标题里采用这样的口吻称呼长妈妈是合适的。
11.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以“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过程为主线,把全文有机地贯串起来,成为完整的统一体。
随着“我”的感情变化,层层推进,丝丝入扣,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B.在作者眼里,长妈妈多事,不拘小节,麻烦多礼,但同时又心地善良、仁慈、乐于帮助别人。
C.文章围绕阿长写了以下几件事:“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厌烦的种种规矩,“长毛”的故事,买《山海经》。
其中重点写的是她饶舌、多事,有许多繁文缛节。
D.本文以记叙为主,作者通过对长妈妈的回忆,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的真挚感情,热情赞颂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同时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礼教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毒害。
(二)(2018·云南)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刷子李冯骥才天津卫的人,全是硬碰硬。
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
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待着。
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
自来唱大戏的,都讲究闯天津码头。
天津人迷戏也懂戏,眼刁耳尖,褒贬分明。
戏唱得好,下边叫好棒场,像见到皇上,不少名角便打天津唱红唱紫、大红大紫;可要是稀松平常,要哪没哪,戏唱砸了,下边一准起哄喝倒彩,弄不好茶碗扔上去,茶叶沫子沾满戏袍和胡须上。
天下看戏,哪儿也没天津倒好叫得厉害。
您别说不好,这一来也就练出不少能人来。
各行各业,全有几个本领齐天的活神仙。
刻砖刘、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刷子李等等。
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擅长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
刷子李是河北大街一家营造厂的师傅。
专干粉刷一行,别的不干。
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任嘛甭放,单坐着,就赛升天一般美。
最叫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千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倘若没这本事,他不早饿成于儿了?这等传说,你说神不神!这一年的一天,刷子李收个徒弟叫曹小三。
当徒弟的开头都是端茶、点烟、跟在屁股后边提东西。
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
那天,头一次跟师傅出去干活,到英租界镇南道给李善人新造的洋房刷浆。
到了那儿,刷子李跟管事的人一谈,才知道师傅派头十足。
照他的规矩一天只刷一间屋子。
这洋楼大小九间屋,得刷九天。
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
穿上这身黑,就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一间屋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
顶子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
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没有蘸浆。
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
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好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刷子李干活还有个规矩。
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大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
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
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
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
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可是,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瞧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
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
完了!师傅露馅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
但他怕师父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住还要扫一眼。
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小三,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
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
傻小子,你再细瞧瞧吧——”说着,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奇了!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
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你以为人家的名气全是虚的?那你是在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