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演变的规律性(1)
语义学

第九章语义演变张志毅,张庆云《词汇语义学》贾彦德《汉语语义学》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1第三节词义演变综论和新说词义演变内容概要词义演变研究的新趋势主要演变类型一、词义演变共时性变化一般是言语的组合的语流义变,其结果多是义位变体的产生或义素的消失,这属于线性变化模型内的。
历时性变化是语言的聚合的语义结构系统的变化,其结果多是义位的产生或消亡,这属于非线性变化模型内的。
常称为演变或发展。
词义演变的单位包括:语义场、词位、义位、义素◆(一)语义场的消亡和新生,简化和丰化贾彦德义位总是处在一定的语义场中,并和同一语义场特别是同一最小子场中的其他义位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这样义位的演变常常互相影响,涉及一个最小子场甚至更大的范围。
⏹原有最小子场的消失夏历12个月孟仲季饥、馑、荒、荐⏹原有最小子场的演变表姓名构成成分婚姻制度(夫妻妾—丈夫妻子)⏹新的最小子场的出现博士硕士学士平上去入四声◆(二)一般说的词义演变都是限制在一个词位之内:丰化——词位中新产生一个义位,即词位的丰化(扩大)简化——词位中一个义位消亡(缩小)易位——义位的主次(核心与非核心)位置变易(转移)置换——词位中的A义位被一个后产生的B义位代替了◆(三)主要内容是义位义素多种复杂的演变扩大缩小转移(移动和转变)这些主要着眼于义域也有义值的变化(基义陪义)◆(四)新旧义位共存和非共存关系在一个词位内,具有演变关系的新旧义位,有的同时存在有的以新代旧,同时共存的可能一个是义位一个是义素,非共存就是分别存在于古今汉语中。
两种都属于演变。
(五)新旧义位的分布(义位引申)模式:⏹辐射型:初始义位具有多个可作为生长点的义素头发①③顶端②④首领初、始⏹连锁式:初始义位只有一个可作为生长点的义素A ,并由此引申演变出另一个义位B,然后B 引申出C⏹交叉型:辐射中有连锁连锁中有辐射A B C 农具货币重量单位钱头二、词义演变研究的新趋势1、义位从具体到抽象库拉斯研究过行为词、知觉词和器官词常派生出感情词身体词汇常派生出头脑词汇。
汉语历史语言变化的原因与规律分析

汉语历史语言变化的原因与规律分析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语言之一,几千年的历史铸就了汉语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
汉语的演变历程非常长久和复杂,其历史语言变化的原因与规律也是一个广泛而深奥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对汉语历史语言变化的原因与规律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汉语历史语言变化的原因1.社会、文化、历史因素的影响汉语的语言变化与社会、文化、历史因素密切相关。
汉字的发明、文字的流传、文化的发展、历史的变迁都对汉语的语言变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同时,社会结构的变化、迁徙和交流的增加、各地方言的影响等,也会对汉语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金朝、元朝时期蒙古人入主中原,汉语与蒙古语的交流、融合促进了汉语的发展和演化。
2.语音变化的原因语音变化是汉语历史演变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汉语的语音变化可以分为自然语言演变和外来语言影响两种类型。
自然语言演变是指汉语在长时间内自己发展、演变的结果,受发音器官、环境、习惯、音韵繁简等因素的影响。
外来语言的影响主要是受到外族移民、文化交流等影响的结果,外来语词汇的普及和音韵的融合是外来语言影响的主要表现。
3.语义变化的原因语义变化是汉语演变的另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语义变化是指汉语词语的意义随着时间、环境的变化而发生的翻转、扩大、缩小等现象。
语义的变化与词汇的数量、范围、繁简、成分等因素密切相关,受社会文化、历史背景、语用环境等影响,也常常受到外来词汇的影响。
二、汉语历史语言变化的规律1.“规程”不可违背语言的发展有其规律,不可违背。
语言的规定是由社会发展的需要决定的,一旦适应了新环境,必然出现新规律。
因此,汉语在演变中也表现出继承、发展、变革、创新、多样性等特点。
同时,在演变中,汉语仍然遵循一定的语音和语法规律。
例如,汉语变调过程中的平仄规律,多音字的使用规律,虚字的使用规律,都是汉语语言规律的体现。
2.“熔剂”有时不是问题汉语在演变过程中,有时可以借助外来语、方言语言进行融合。
中原汉语中的词汇和发音就深受山东、河南等地的方言和其他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
语言学概论课后题复习资料

语言学概论一、名词解释:1、历史比较语言学:19世纪初,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先驱威廉琼斯等人的研究使语言学摆脱了附庸地位,标志着语言学已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学科,为普通语言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结构主义语言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是结构主义的鼻祖。
结构主义语言学派分为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学派。
结构主义语言学对中国的语言研究产生过巨大影响。
3、音素:人类语言在一次发音中从音质角度切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4、音位:具体语言或方言在一类发音中从能否区别词或语素的角度划分或归并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形式。
5、义素:义素是对义项进行分析所得到的最小的语义特征。
6、语境:语境是语言环境的简称,指的是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时的具体环境,语境有狭义的和广义的两种,也叫小语境和大语境。
7、语素: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单位。
它不能独立运用。
8、基本词汇:语言中词汇的核心部分,它和语言中的语法一起构成语言的基础。
基本词汇是由基本词构成的。
9、语法:语法是组词造句规则的综合,它是语言的一个层面,独立于音系学和语义学之外。
它包括词法和句法两大部分。
10、实词:实词在有形态的语言里往往有词形变化,实词都有明晰的词汇意义,实词主要充当一般性的句法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等),实词往往是开放性的即能产性很强。
二、填空题:1、人类对语言的研究大体上可分成语言学阶段、历史比较语言学阶段、结构主义语言学阶段、形式语言学阶段、交叉语言学阶段。
2、语文学的三个源头在古中国、古希腊与罗马、古印度。
中国语文学的特点是围绕字的音形义。
3、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先驱是威廉琼斯,草创者是施列格尔,奠基人物是丹麦的拉斯克、德国格里木和葆朴。
4、历史比较语言学不但宣告语言学真正独立,而且为普通语言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5、普通语言学的奠基人物是洪堡特和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在语言学发展史上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
6、结构主义语言学派可以分成三派。
第九章 语言系统的演变

思考与练习
• 一、填空 • 1、研究语音变化所凭借的材料主要是()
和()。 • 2、语音演变主要包括()的变化,如音位
的合并、消失和分化,从而又引起音位() 的变化。 • 3、语音演变的三个特点是:()、()和 ()。
• 2.上海话的ph对应北京话的ph
• 3.上海话的b对应北京话的p和ph,其条件 是古仄声字对应p,平声字对应ph。
• 有的方言随社会的分化可以变成亲属语言, 亲属语言之间也一定存在着语音对应关系。
• 像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 这些拉丁系语言,英语、德语这些日耳曼 语言之间,都分别存在着有规律的语音对 应关系。
中古汉语 /b/ /d/ /g/ /dz/
现代汉语北方话 例词
(平)/ph/
蒲、爬、皮、菩
(仄)/p/
步、部、备、倍
(平)/th/
徒、桃、头、谈
(仄)/t/
杜、道、豆、但
(平)/kh/
狂、逵
(仄)/k/
共、柜
(平)/tsh/
慈、曹、层
(仄)/ts/
字、造、增
• 3、语音演变的三个特点:条件性、时间性、 地区性。
• 8、词汇系统的演变具体表现在()、() 和()方面。
• 9、声调的平仄是汉语实现浊音清化规律的 重要条件,()指上声、去声和入声。
• 10、“戏子”现称“演员”,“金陵”现 称“南京”,这属于词语的()。
• 11、汉语为了解决由于语音变化而带来的大量同 音词的问题,它所采取的方法是(),用()为 主的格局来取代()为主的格局。
• 汉语代词宾语从前置变成后置,也是类推 作用的结果。古汉语中,“动-宾”是占优 势的结构格式,“宾-动”中在一定的条件 下出现。在发展的过程中,“动-宾”替代 了“宾-动”。
高考语文总复习十一文言文阅读Ⅲ核心突破一理解实词含义35

核心突破一理解实词含义————勤于积累,善于推断一、需要积累的核心实词:200个文言实词主要指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
它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是应对高考的核心。
只有积累到了一定量的文言实词,一切问题才可迎刃而解。
可是,文言实词成千上万,数量庞大,到底要积累多少,掌握多少呢?据专家讲,需要300个。
当然,掌握越多越好,可这总得有一个边界。
结合课标,依据教材,梳理高考,下面的实词是必须积累和掌握的:1.一级核心实词:120个。
它们为广大师生所公认。
(见《高考必背》)2.二级核心实词:80个。
景竟居课类名命逆披趣让稍舍身审上面的实词是从教材出现频率,尤其是从近十年各地高考频率梳理、总结出来的,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二、需要理解、积累的知识点:五类实词(一)多义实词:追源溯流,语境敲定多义实词是实词的主体,数量庞大,掌握它们众多的义项耗时费力。
除了要通过教材、试题和大量阅读积累外,还要注意两点:1.追源溯流,寻找义项联系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是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如果能弄清其词义演变的规律和特点,那么,无论是记忆还是临场推断,效果都会大大增强。
(1)词义演变规律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
如“道”的本义是“路途、道路”,“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
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
如“道”的本义是“路途、道路”,“方向、方法、道理”为其引申义;“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根本、本来、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义。
又如“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中,“关”本指“门闩”,由于作用相似引申为“关卡”。
词的比喻义,就是词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
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现在属贬义词;“草菅人命”中的“草菅”,本义是“野草”,比喻义是“不值得珍惜的事物”。
词的假借义,就是因假借而产生的含义。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探究一词多义——了解词义的古今演变》课件

探究一词多义
——了解词义的古今演变
活动一
必修上第八单元微专题三
专题导入
从古到今,词义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词义的演变也不是突然变异,而是慢慢引申 发展的,且有自己的演变规律。词义发展变化的现象,在以往古诗文的学习过程中, 同学们应该是屡见不鲜,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等。
请同学们,按照课本范例分组展示自己梳理归纳的一词多义,课堂上分享。
例: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例: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例:死即举大名耳(司马迁《陈涉世家》) 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刘禹锡《陋室铭》)
活动过程
(5)闻
本义是听见 引申为听说、知道 由听说、知道引申为接受 由听说引申为传布 特指向君主报告 又由听说引申为有名、著称
本义指逃跑 引申为失去 再引申为死亡、灭亡
例: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 例:一老河兵闻之(纪昀《河中石兽》) 例: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例: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例: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 例:亡羊补牢 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
⑤【动词】“以……为师”
③【动词】“学习、效法”
老师作为名词,后期引申 为“从师”,再从“从师” 引申为“以……为师”, 把……当老师,因此可以 引申为“学习、效法”的 意思。
包容关系
活动小结
探究一词多义
了解一词多义的现象 把握词语引申的规律 把握规律,积累词语
了解现象, 把握规律, 积累词语。
⑤【语气词】表猜测
⑤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大概)
⑥【语气词】表感叹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欲(多么)
语言学纲要试题5

语言学概要试题5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8分)1.在各种信息传递形式中,()是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2.按照词法结构类型,语言可以分为孤立语、()、()和复综语。
3.最小的语法单位是()。
4.语言发生接触的前提条件是()。
5. 世界语是由波兰医生()提出来的。
6. 音位的演变以()为单位。
7.“戏子”现称“演员”,“金陵”现称“南京”,这属于()。
二、单项选择(每空2分,共14分)1.从自然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
A.元音 B.辅音 C.音素 D.音位2. 关于元音和辅音的区别的描述,()是正确的。
A.元音发音时间短暂,辅音发音时间较长。
B.辅音发音响亮,元音发音不响亮。
C.发辅音气流受阻,发元音气流不受阻。
D.发元音和辅音发音器官的各个部位均衡紧张。
3. 我们在念"老虎"时,通常要把"老"念成阳平,这种变化叫做()。
A.同化 B.异化 C.弱化 D.脱落4.下列各组词中全都属于复合词的一组是()A.大学、人民、(英)readerB.劳动、阿姨、(英)railwayC.瓶子、教室、(英)unhappyD.道路、材料、(英)classroom5.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花儿”是()A.单纯词B.派生词C.复合词D.语素6.以下哪一点表明词义发展具有一定系统性和规则性()A.词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B.基本词汇变化慢,一般词汇变化快C.具有相同或相近语义的词倾向于出现相同的变化D.词义可以扩大、缩小或转移7.确定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的主要依据是()A.系统的语音对应关系B.地理上邻近C.语言使用者的民族相同D.有着相同的语法结构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语音四要素2.格3.多义词4.语气5. 地域方言四、问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传递的手段?2. 怎样认识理解划分音位的原则?3. 结合具体语言事实说说如何区分词和短语。
语言的起源和演变

语言的起源和演变2011040910326 英语3班封怡帆内容摘要:语言是离不开语言是离不开社会,社会的变化对语言的变异有着重大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的层出不穷,人们的思维越来越细致复杂,向社会提出新的要求,推动语言的不断丰富,向交际提出新的要求。
关键词:语言的起源与发展一、语言的起源1、18世纪以前——语言神授说自远古以来,人类就一直为这个问题所困惑。
初民社会普遍相信,包括人在内的世间万物都是某种神力的创造,所以人的语言理所当然地被看作这一神力的恩赐。
在西方,典型的语言神授说见于《圣经》,并且由于《圣经》不可动摇的地位,而成为从宗教到学术各界的正统说法。
直到17、18世纪,语言神授说仍主导着大多数学者的思维。
2、18世纪——语言起源的科学探讨的开始同时,一些有头脑的学者开始用世俗的眼光看待语言的起源和发展,其中最有名的三位是:孔狄亚克(E. B. de Condillac 1714-1780),卢梭(J. J. Rousseau 1712-1778),赫尔德(J. G. von Herder 1744-1803)。
孔狄亚克在《人类知识起源论》(1746)中探讨了语言起源问题;卢梭在1754年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中论及同一问题,后来又专门写了一本《论语言的起源》,在他逝世四年后问世。
18世纪中叶以后,语言起源问题已成为欧洲学界关注的焦点,许许多多学者加入了辩论的行列。
1769年,柏林普鲁士皇家科学院甚至决定设立专奖,以征求有关语言起源问题的最佳解答。
来自欧洲各国的数十位学者参加了这场竞争。
一年后,最终有三十篇论作呈交科学院。
在这些用德文、法文、拉丁文等写成的作品中,有六篇受到评审人士称赞,还有一些被认为写得不错,但是获得科学院奖并由科学院指定出版的只有一篇,那就是赫尔德的《论语言的起源》。
3、19世纪——“一项不体面的活动”(1)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研究,使得人们对语言研究的重心转移到对具体语言的特点及语言亲属关系的关注上。
修订版《语言学纲要》第九章语言系统的演变答案

第九章语言系统的演变一、填空1、从词义演变的结果看,新义不外是旧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英语“deer”原来指“野兽”,现在指“鹿”,这属于词义的(缩小)。
“兵”原来指兵器,后来指士兵,这属于词义的(转移)。
2、语音演变的规律具有三方面的特点,一是(变化有一定条件的限制),二是(时间性),三是(地区性)。
3、从宾动语序变为动宾语序这是语法演变中(组合)规则的变化。
4、音位的演变以(区别特征)为单位。
5、语法中有齐整划一的趋势和抗拒这种趋势的矛盾。
前者是语法演变中经常起作用的力量,叫作(类推)。
6、“戏子”现称“演员”,“金陵”现称“南京”,这属于(词语的替换)。
7、汉语为解决由于语音变化而带来的大量同音词的问题它所采取的方法是(替换),用(双音节)为主的格局来取代(单音节)为主的格局。
8、研究语音变化的凭借主要有(方言和亲属语言)(记录了语言的过去状态的文字)和(古代的借词)。
9、“信”原指送信的人,后来指“书信”,这一词义演变是上(转喻)认知机制引起的。
10、汉语孤立语的特点使得汉语的语法化不会产生(屈折成分)。
二、单项选择1、汉语发展过程中量词的出现属于( C )方面的变化。
A.语义B.语法组合规则C.语法聚合规则D.形态2、以下哪一项表明词义发表具有一定系统性和规则性( C )A.词义随着祔的发展而发展B.基本词汇变化慢,一般词汇变化快C.具有相同或相近语义的词倾向于出现相同的变化D.词义可以扩大、缩小或转移3、中古英语的wifeman(妇女)由wife(女人)和man(人)构成,是个复合词。
后来这个词中的“wife”由于发音上的原因演变为wo,现代英语中的woman (妇女)成为一个词了。
这是( D )。
A.句法的变化引起了词的结构的变化B.语音的变化引起了词汇的变化C.词法的变化引起了词的结构的变化D.语音的变化引起了词的结构的变化4、以下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随着旧事物的消失,表示它们的词语也会随之消失。
语言学重点

1、语言的定义:(广义语言与狭义语言的区分)狭义语言:说话所用的符号系统,人类用于交际和思维的最重要的符号系统;广义语言:说的动作+说所采用的一套符号系统+说出来的东西语言的功能:⑴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集体的标志;语言是社会生活的记录⑵语言的思维功能:语言是认知的伴侣;语言是思维的重要工具;语言是信息的载体。
语言演变的原因(一)社会因素的影响(外部因素)1.社会的进步。
社会进步,出现新事物或现象,语言中的语汇必须及时作出反馈。
同时语义系统也会对社会的进步作出反应。
2.社会的分化和统一。
社会的分化和统一会带来语言的分化和统一。
3.社会之间的接触。
也会推动语言的发展演变。
(二)心理因素的影响(外部因素)类推心理是影响语言发展变化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惯性。
如,在先秦汉语中,动宾关系的一般语序是动词在前,宾语在后,但在否定句和疑问句中,代词宾语要前置,后来,这种非正常的语序受到正常语序的类推力的影响,也变为正常语序了。
(三)语言结构要素的相互影响(内部因素)语言必须能利用自身的形式手段把不同的意义区别开来,达到表意的明确性。
为适应这一要求,语言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及其内部各成分分工合作,构成一个严密的系统,共同担负区别意义的职责,使语言能够发挥交际工具的作用。
如果某个因素发生了变化,使原有的分工遭到破坏,影响了表意的明确性,语言中的其他有关部分就会相应地发生变化,以重新调整它们之间的分工,恢复不同的语言形式之间的有效区别,消除表意不清的现象。
语言发展演变的特点(一)渐变性语言的交际工具的属性决定了不可能出现突变式的发展,也不可能出现很频繁的变化。
215个常用词(其中主要是基本词)在一千年中的发展变化情况:汉语和法语79%未发生变化,英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85%未发生变化,德语78%未发生变化,罗马尼亚语77%未发生变化,葡萄牙语82%未发生变化。
“将、把、了”这几个实词虚化的过程大约用了上千年的时间。
汉日韩异义汉字同形词的词义演变规律

汉日韩异义汉字同形词的词义演变规律本文尝试通过对异义汉字同形词例词的分析来探究有一定词源关系的汉字同形词义出现差异的原因及其规律。
从举例分析中,归纳出了汉日韩汉字同形词词义演变的规律:(一)由于汉语古今词义发展变化而产生了词义差别;(二)由于汉字词被日语和韩语吸收后,在各自的语言中都有变化而产生了词义差别;(三)翻译西方词语时,汉语、日语和韩语出现了不同的译词。
由于历史的、社会的或语言本身“语势”强弱的原因,出现了一个选择并进入各自语言中的基本词汇的过程。
标签:汉字同形词词义演变演变规律汉外对比一、引言汉语在历史上对日语、朝鲜语、越南语的词汇构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日韩两国至今仍然使用汉字,特别是日语书面语中大量使用汉字词汇。
历史上,日语和韩语大量借用汉语词。
到了近代,有些汉语词在这些国家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并回到了汉语中。
日本自制的汉字词也进入汉语和韩语中,并被广泛使用。
中日韩三国的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汉字同形词。
这些汉字同形词虽然可以用相同的汉字(忽略繁简及个别字形的差异)记录,但之间的意义关系却是比较复杂的。
有词义完全相同的,比如:结婚、けっこん(結婚)、??(結婚);有词义完全不同的,且这样的差异只存在于汉语和日语、汉语和韩语之间,比如:汽车、きしゃ(汽車)、??(汽車);也有同中有异的,比如:把握、はあく(把握)、??(把握)。
这些有一定词源关系的汉字同形词为什么会出现词义的差异,词义是如何演变的,其规律是什么?本文尝试通过对异义汉字同形词例词的分析来探究以上问题。
本文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该词在现代汉语、日语、韩语中的词义以及词义间的关联。
2.利用《汉语大词典》,同时参考《王力古汉语词典》《辞海》,查找该词是否源自古汉语。
根据释义以及可见到的古汉语用例情况,梳理与该词在日语和韩语中的词义相关的词义演变的轨迹。
根据日语方面《日本国语大辞典》记载的该词的出处,以及韩语方面《标准韩国语辞典》的相关用例,同时参考前人研究中提出的观点,尝试分析该词在三国语言中的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
北语十年初试真题(语言学概论) (1)

2011一,填空 1,现代汉语属于()语言学,汉语史属于()语言学2,发音学研究语音的()属性,听觉语言学研究语音的()属性3,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聚叫(),语音形式相同或相近的词聚叫()4, Present(礼物)和present(赠送)通过()区别意义5,动词的凉和形容词的凉通过()区别意义。
这个题给注音了,一个2声,一个四声6,洋泾浜只有()形式7,文字的产生,从时间和空间上()语言的交际功能二,名词解释201,非对立关系 2,共同语 2,语言能力 4,句法同义 5,词义的扩大三、判断并改错201,送气音发音时声带都不参与活动2,自愿融合和被迫融合是两种语言接触不可回避的毕竟之路3,同音词的存在和音义结合的任意性密不可分4,语言能力包括抽象思维能力和随时发音的能力5,英语中wrote和 sat同过内部屈折(记得不全)6,社会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存在特点(大约是这样)7,层次性是任何语言系统都存在的突出特征8,数的语法范畴在所有语言中都存在9,我国境内汉藏语系的语言最多10,记事图画都不是独立的文字四、分析题301,分析汉语和英语中[p] [p’]是否都能归为同一个音位2,q,k是否是互补关系,为何将他们划为2个音位3,以黑客黑布黑包黑板为例,分析词和词组的区别4,什么是语音对应规律,以汉语为例说明。
5,英语中处于起音位置和收音位置的音位各5个6,分析单纯词和合成词(这道题是各种类型的借词)五、描写题101.已知一个语言系统中有m d k三个音位,且它们都处在双向聚合群中,请推断其余的音位并写出该双向聚合群2、/p/有[p][b]两种形式,问它们是什么情况下的音位变体,属于什么类型的音位变体六、简答题301,语言和言语的区别与联系2,同一聚合群中不同音位在组合能力上有何表现3,等义词产生的原因以及他在具体语言中发展的趋势4,汉语中公母,男女,雌雄是否表达性的语法范畴5,什么是普遍特征,普遍特征在语法上有什么表现6,比较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的异同七、论述题301.什么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举例说明两种关系是否只存在于语言符号之间2.友人友好诤友网友粉友中的友字用法是否相同,分析友在汉语发展过程中意义和用法的变化3.什么是语法范畴,举例分析汉语和英语中表达“时”的语法手段2010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语言学概论(150分)一、填空题(10分)1.对语言进行一个很断面的研究而不是从历史的角度,叫()语言学(描写)2.语言能生成长度无限的句子是因为组合有()性(递归)3.(语法单位)4.(脱落)5.一个语法范畴包含的语法意义至少有()个6.基本词汇中那些构词力强、……的词叫()词(根词)7.二、名词解释(20分)1.双向聚合群2.音质音位3.聚合规则4.谱系分类5.词语的替换三、判断对错,错误的请说明理由(10分)1.元音是呼出的气流不受到任何阻碍形成的音2.自愿融合的问题3.taller和****都是以词尾er作为语法手段的4.闭音节问题(考的是闭音节以何收尾)5.四、分析题(30分)1.用语流音变的知识分析说明“啊”的音变情况2.分析六个“儿化词”,说明“儿”的不同情况信儿、米儿、花儿、盖儿、尖儿、头儿3.分析They are making teaching plan when I called them yesterday.一句中的语法范畴,用的是什么语法手段4.说明汉语基本句法结构并指出汉语句法结构构成的语法手段5.用层次分析法分析我奶奶刚刚从超市买回来一箱啤酒。
语言系统的发展

(二)旧词的消失
1 与它们标志的事物、现象和关系的消失联系在一起的,像 “鼎、椁、太监、社稷、巡抚、钦差、八股”等都是现代汉 语 中的历史词。 2 社会生活的变化引起了人们认识上的变化的结果。
三 词汇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失,是语言词汇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 新词的产生总要比旧词的消失多得多。
阳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上声
去声
第二节 词汇的发展变化
一、词汇发展变化的原因
社会因素主要有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间的交往等。 一定时期的政治制度对词汇具有持久、均衡的影响和
作用,使词汇朝着一定的方向发展变化。
巨大的社会变革也对词汇产生直接的影响。 经济制度对词汇的影响也很大。 不同民族文化间的交流也会对词汇产生重要影响
第九章
一、历时音变
语言系统的发展
一种语言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中的有规 律性的音变现象,叫历时音变。
(一)历时音变规律
把一定历史时期内语言发生的语音演变过程概括成公式,我 们称为历时音变规律。历时音变规律涉及的是整类现象的有规则 的变化,在一定历史时期、一定地域范围和一定条件下起作用。 音变规律在限定的范围内具有高度的严整性。凡是时间、地域、 条件都相同的某一类音,都按照规律发生相应的变化,如果出现 “例外”,也可以在时间、地域、条件上找出特殊的原因。
第四节 语法的发展变化
一、语法发展的类化和异化
(一)语法发展的类化
语法发展的类化是指语法成分由不统一趋向统 一,形成表现形式一致的语法类别。
在古代汉语中,绝大多数动宾结构采用“动+宾”的形 式,但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等情况时,也采用“动+宾”的形式,如“大王来何 操?”“不吾知也”。由于类化的作用,到现代汉语时, “动+宾”的格式消失了,而统一为“动+宾”的格式。 (二)语法发展的异化
语言学纲要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㈠名词解释:1、语言:语言是一个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独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思维工具。
2、言语:言语就是说话和所说出来的话。
话(言语)都是由某种语言的词按照这种语言的规则组合起来的,它有声音和意义两个方面,但它毕竟不是这种语言本身,而说话即运用语言的行为也不是语言本身。
3、音素:从语音的自然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音素是用对比的方法从音节中切分出来的。
音素的不同取决于音质的不同,i 和ü音质不同,所以是两个音素。
4 、音位:一个语言系统中能够区分词义的最小的语言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是从语言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语言单位。
分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两种类型。
5 、音节:音节是自然感觉到的最小单位。
但还不是最小的音节:语音单位。
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觉到的最小语音片断。
音节是由音素构成的,一个音节可以由一个音素构成,如汉语的“阿”[A]:也可以由几个音素构成,如汉语的“钱”[??ian]。
如果说音素一般人在自然状态下是感觉不到的话,那音节则是能感觉到的,比方说“走”[tsou],,一般汉族人都能感到是一个音节,至于问它包含几个音素,那是专业人员的事,一般人不一定知道。
6、音位变体:音位变体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音位变体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或具体代表。
音位变体又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
7 、语流音变:语流音变就是音位与音位组合时,受邻音的语流音变影响或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和强弱的不同而产生的语音变化。
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和脱落。
8 、语素:语素是语言单位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也是语素:最小的语法单位。
根据是否直接成词可分为成词语素、不成词语素两种;根据是否具有词汇意义分实语素和功能语素两类。
9 、词汇:词汇就是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词汇:固定用语的总汇。
一种语言或方言只有一个词汇,但包含的词可以多到几十万个。
语言学概论课后答案

《语言学概论》习题答案(自考,新版教材) 选择题第一章总论1 言语是×. 言论与语言×. 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说话和所说的话2 语言是一种×. 形式和内容相统一的视觉符号√. 音义结合的听觉符号系统×. 用来交际的触觉符号系统3 抽象思维的一般特性是×. 概括性、民族性×. 概念、判断、推理×. 固定、再现、改造√. 概括性、社会性4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指的是×. 一切思维必须由语言完成√. 主要指抽象思维和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的高级阶段离不开语言×. 指直观动作思维和表象思维离不开语言5 思维的三种类型是√. 直观动作思维、表象思维、抽象思维×. 概念、判断、推理×. 固定、再现、改造6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 语言符号的创造和使用总是任意的×. 我们可以任意理解语言的符号√. 语言符号音义之间没有本质的联系7 语言符号的线条性×. 语言符号的排列没有阶级性,象一根线条排列在一起×. 语言符号一个跟一个依次出现,随时间推移不分层次逐渐延伸√. 语言符号在时间的线条上逐个出现,同时不排除层次性8 "他肯定不会来了!" 这句话强调了说者的×. 说话行为√. 施事行为×. 取效行为×. 言语行为9汉语声调从中古到现代的"平分阴阳,入派三声"的规律是√. 个别语言的发展规律×. 一般语言的发展规律×. 汉民族各种方言的发展规律□一个民族内部共同使用的语言称为√. 民族共同语×. 民族交际语×. 国际交际语10 克里奥尔语是语言的√. 混合×. 融合×. 分化×. 整化11 语言融合的"底层"现象是×. 语言装置的最下面一层,即语音部分√. 被融合的语言的某些遗留下来的因素×. 被压迫的阶层第二章语音□声调决定于√. 音高×. 音强×. 音长×. 音质□[p、t?、b、k]在发音方法上的共同特点是×. 清音×. 不送气√. 塞音×. 擦音□舌尖后浊擦音是×. [x] ×. [b] √. [?] ×. [z]□[tA](大)是√. 开音节×. 闭音节×. 元音首音节√. 辅音首音节□[](血)中的[?]是×. 起音√. 领音×. 收音□[kai51](盖)中的[i]是×. 起音×. 领音√. 收音×. 辅音□普通话[?in55k?u214](辛苦)快读是[?i? 55k?u214]这种现象是×. 顺同化√. 逆同化×. 顺异化×. 逆异化×. 弱化×. 脱落□普通话[f?n214pi214]快读是[f?m35pi214]这种现象是×. 顺同化√. 逆同化×. 顺异化√. 逆异化×. 弱化×. 脱落□普通话[tou51fu214](豆腐)快读是[tou51f]这种现象是×. 同化×. 异化×. 弱化√. 脱落×. 增音第三章语义□________是指语言单位的意义在一定的语境的作用下,内部变得具体、丰富或增加一些附加意义。
语言流变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绝句,现在读起来,一二四句并不押韵, 为什么?
在杜牧的时代,“斜”“家”“花”押韵。 在《切韵》《广韵》系统里,这几个字都 属麻韵平声,可是到了普通话里,“斜” 读xié,“家”读jiā,“花”读huā。本来是 同一个韵的字,分成了两个不同的韵。
亲属语言是从一个原始基础与分化发展而 来的,它们的语音、语法、词汇的同源成 分必定具有明显的、成系列对应的特点, 语言学家就是根据这些特点来确定语言的 亲属关系的。例如: “手” 冬天 英语: [hæ nd] [wintə] 德语: [hant] [vinter] 荷兰语: [hant] [wintə] 丹麦语: [hɔnʔ] [venʔdər]
就汉语方言来说,你认为不同的方言差别 主要在哪儿?
一般把汉语划分为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 (又叫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 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方言 下面可以在细分为次方言、土语。例如, 北方方言又可以分为四个次方言:华北、 东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和江淮官 话。
2.地域方言的特点:地域方言的特点,或 者说,不同的地域方言之间的差别,一般 的说,主要体现在语音上,词汇上的差别 小于语音的差别,语法上的差别小于词汇 上的差别。
因此,有人说一个语言当中的社会方言的 数量难以计算。 社会方言既然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那 么同一言语社团的人是不是固定地使用一 种言语形式呢?
小张是医院里的护士,在医院里她常说: 打针、吃药、化验等词。回到家她常说: 买菜、做饭、爸妈、孩子、幼儿园等词。
5 词义演变

1.4语言学/修辞学角度
[美]布龙菲尔德1933著1997译《语言论》商务印书馆《第 二十四章语义变化》 (1)意义的缩窄:如:古英语mete(食物)>meat(食用肉类) (2)意义的扩大:如:中古英语bridde(小鸟)—brid(鸟) (3)隐喻:如:原始日耳曼语[‘bitraz](咬) 的派生词bitter(涩苦味) (4)换喻: 如:古英语ceace(颚,牙床)>cheek(面颊) (5)提喻:如前英语[stobo:](暖室生火的房间)>stove(火炉) (6)夸喻:如前法语ex-tonare(雷打雷劈)>法语etonner( 吓 人) (7)曲意:如前英语[kwalljan](虐待)>古英语cwellan(杀) (8)贬低:如古英语cnafa (童仆,男孩子)>knave(恶棍,坏蛋) (9)提升:如古英语cniht(童仆,男孩子)>knight( 骑士,武士)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1.2一个词的意义的演变情况
(1)义项的增多: ①原义和新义并存,原义仍是基本义: [黑暗][头][手] ②原义和新义并存,新义成为基本义: [世][时] (2)义项的减少:[强]
问题:词义的扩大与义项增多的关系?
2.2符淮青先生
《现代汉语词汇》1985(第五章词义的发展),北大 出版社。
(1)词义的深化:概念义适用对象不变,表示的对象特点深化。 如:[人] (2)词义的扩大: ①[脸];②[夫人];③[河];④[动听]; ⑤[瞎];⑥[洗] (3)词义的缩小: ①[肌肉];②[学者];③[皑皑];④[结婚];⑤[报复] (4)词义转移: ①词性不变:[热烈]; ②词性改变:[环境] (5)感情色彩的变化:[勾当][明哲保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ilhelm Wundt (1900:437) Volkerpsychologie (民族心理学)
Semantic change, in the same way as phonological change, is subject to strict regularities, whose discovery is only impeded by the competition of manifold causes of various origins.
■■另外一些语言学家则主张或相信语义演 变是有规律的,甚至在某些概念域里有望发 现类似于语音演变那种意义上的演变定律。 较早明确主张语义演变具有规律性的学者是 德国语言学家威廉·冯特(Wilhelm Wundt)在其 1900年出版的《民族心理学》(Volkerpsychologie) 中主张“语义演变跟音系演变一样具有严格 的规律性”
1. 什么是语义演变的规律
1.1 语义演变有没有规律性? 以往语言学家有不同看法。 ■■一种观点明确主张语义演变没有规律,例如 Raimo
Anttila、Anthony Arlotto和Hans Henrich Hock等。
Anttila (1972: 147) {An introduction to historical and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
Fox (1995:111) Linguistic reconstruc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method
There is also little in semantic change which bears any relationship to regularity in phonological change
“It has not been possible to formulate truly general laws of semantic change”.
Arlotto (1972:165): Introduction to historical linguistics
Studies in semantic change so far have not resulted in the formulation of abstract models or even in the reasoned educated guesswork that pervades the study of phonological, morphological, and syntactic change. One reason for this is quite obvious, the semantic models of general or synchronic linguistics are themselves quite limited and not applicable to all cases.
Hock (1986: 308): Principles of historical linguistics
Examples like the one just cited demonstrate that under certain circumstance semantic change can be quite regular and systematic, However, this should not detract from the fact that in most cases, semantic change is ‘fuzzy’, highly irregular, and extremely difficult to predict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更多的语言学家倾向语义演变是有 规律的,特别是与语法化相关的语义演变甚至具有显著的 可预测性。
Traugott (1985a, 1985b, 1986a, 1986b, 1988, 1989,1999), Traugott and Dasher (1987,2002), Traugott and Heine (1991), Traugott and Konig (1991), Sweetser (1982,1987,1990), Nikiforidau and Sweetser (1989), Bybee (1985,1988,1990), Bybee and Pagliuca (1985), Bybee et al. (1991), Heine (1992), Heine et al (1991), Geeraerts (1983, 1985, 1986), Evans (1992), and Wilkins (1981,1989b, 1991).
复旦:2016.07.22
叁 语义演变的规律性
吴福祥
0.引言 1.什么是语义演变的规律 2.语义演变有哪些规律 3.为什么要研究语义演变的规律
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结语
0.引言
新语法学派最重要的贡献是发现语音演变的规律性, 此后历史语言学家进一步发现,跟语音演变一样, 人类语言的形态句法演变也具有显著的规律,尽管 其规律的严整性不及语音演变。语义演变有没有规 律?有什么样的规律?体现在哪些概念域?应该如 何对这类规律进行概括?这些问题以往的语言学家 特别是历史语言学家聚讼纷纭。本文尝试对这些问 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As a consequence, there seem to be no natural constraints on the directions and results of semantic change. Given enough imagination—and daring—it is possible to claim semantic relationship for almost any two words under the sun.” (Hock 1986: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