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作业(3)(无答案)
苏教版语文高一语文作业(3)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一语文作业一、阅读《劝学》、《师说》中的两段文字,完成1—7题(14分,每小题2分)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彰:清楚,明白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从师求学的道理C.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卑:卑鄙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焉!惑:糊涂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其出.人也远矣超出一般人B、而耻.学于师以……为羞耻C、小学..而大遗学制的初级阶段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竟然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小学..之所学也..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不如须臾C.今之众人..师之..,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4.对下列两组加点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其为惑.也,终不解矣③圣人之所以..为圣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吾尝跂而.望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11-1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作业(7)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11-1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作业(7)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11-12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作业(7)语言文字运用(18分)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灰烬.(jìn)睫.毛(jí)戕.害(qiāng )百舸.争流(gě)●阻遏.(è)迷惘.(wǎng)啮.噬(niè)四肢百骸.(hè)●遒.劲(qiú)沉湎.(miǎn )甄.别(zhēn )翅膀甫.健(fǔ)●偷觑.(qù)摭.拾(zhí)熠熠.(yì)择高以栖.(xī)2.选出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A.报刊杂志应该激浊扬清....,以伸张正义、鞭挞丑恶为己任。
B.领导干部既要广泛倾听群众意见,更要善于思考,择善而从....。
C.古代文人雅士大多喜欢饮酒,但也有少数诗人概莫能外....,不在此列。
D.岁月如流,人间最不容易留住的是花落尘中和容销金镜....。
3.选择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A.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的通知》,坚决制止查处贿选行为。
B.春风一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起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响声。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了共产党员保尔·柯察金的英雄事迹。
D.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或者还有青年和壮年,也就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5.不改变原意,将下面这段文字重组为三句,每句均以“静”字开头。
中国古典园林不论依傍何种建筑流派,都要以“静”作为自己独特的韵律。
有了“静”全部构建都会组合成一种古筝独奏般的淡雅清丽;而失去了“静”,它内在的整体风致也就不可寻找。
“静”“静”“静”6.仿照下面句式,选择恰当的情景和名句再写三个句子。
我想,在塞外的夕阳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情怀。
我想,在夜晚的银辉中,体会“月是故乡明”的感慨。
我想,我想,我想,二、文言文阅读(19分)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辊能语其要。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作业(7)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11-12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作业(7)语言文字运用(18分)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灰烬.(jìn)睫.毛(jí)戕.害(qiāng )百舸.争流(gě)●阻遏.(è)迷惘.(wǎng)啮.噬(niè)四肢百骸.(hè)●遒.劲(qiú)沉湎.(miǎn )甄.别(zhēn )翅膀甫.健(fǔ)●偷觑.(qù)摭.拾(zhí)熠熠.(yì)择高以栖.(xī)2.选出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A.报刊杂志应该激浊扬清....,以伸张正义、鞭挞丑恶为己任。
B.领导干部既要广泛倾听群众意见,更要善于思考,择善而从....。
C.古代文人雅士大多喜欢饮酒,但也有少数诗人概莫能外....,不在此列。
D.岁月如流,人间最不容易留住的是花落尘中和容销金镜....。
3.选择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A.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的通知》,坚决制止查处贿选行为。
B.春风一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起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响声。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了共产党员保尔·柯察金的英雄事迹。
D.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或者还有青年和壮年,也就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5.不改变原意,将下面这段文字重组为三句,每句均以“静”字开头。
中国古典园林不论依傍何种建筑流派,都要以“静”作为自己独特的韵律。
有了“静”全部构建都会组合成一种古筝独奏般的淡雅清丽;而失去了“静”,它内在的整体风致也就不可寻找。
“静”“静”“静”6.仿照下面句式,选择恰当的情景和名句再写三个句子。
我想,在塞外的夕阳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情怀。
我想,在夜晚的银辉中,体会“月是故乡明”的感慨。
我想,我想,我想,二、文言文阅读(19分)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辊能语其要。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作业(14)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作业(14)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18分)病人①每天下午,她都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的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
那是一本很厚的书。
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
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的那双大眼睛,平静而且清澈。
虽然病号服并不合体,但并不能掩盖住她典雅的气质。
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表现得非常耐心。
我想,她有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
②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那本书,又整整齐齐地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
楼内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这个点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日子。
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拥了进去。
电梯马上就有了反应,发出“受不了”的报警声。
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
③下一趟人照样很多,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
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
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
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
一遍一遍地摁,但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
她发现后,急忙说:“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
”大伯仍然没有明白过来什么是“双层停”,她就说:“你跟我来吧!”说话间,电梯已经到了8层,她非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等我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
”……她很快就回来了,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
电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篮的小伙子自言自语: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12层?她主动接过来说,是的,往左拐。
④电梯到了14层,一位急忙下电梯的姑娘不小心丢下了插在塑料袋里的一枝玫瑰。
塑料袋里还有几盒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枝玫瑰掉了出来。
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钮并捡起那枝玫瑰,她还没有说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出了电梯,她一定想把那枝玫瑰还给那位姑娘。
对于姑娘要看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温馨的玫瑰,可以疗伤的玫瑰。
⑤但她没有想到,她的脚刚刚迈出电梯,电梯内一位戴眼镜的女士“啪”一下就把电梯给关上了,并及时触动了上行的按钮。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1112高一语文下学期作业(3)(无答案)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11-12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作业(3)无答案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章写得好是真的。
所以,我读韩愈其人是从读韩愈其文开始的,因为中学课本上就有他的《师说》《进学解》。
课外阅读,各种选本上韩文也随处可见。
他的许多警句,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跨越了一千多年,仍在指导我们的行为。
但由文而读其人却是因一件事引起的。
去年,到潮州出差,潮州有韩公祠,祠依山临水而建,气势雄伟。
祠后有山曰韩山,祠前有水名韩江。
当地人说此皆因韩愈而名。
我大惑不解,韩愈一介书生,怎么会在这天涯海角霸得一块山水,享千秋之祀呢?原来有这样一段故事。
唐代有个宪宗皇帝十分迷信佛教,在他的倡导下国内佛事大盛,公元八一九年,又搞了一次大规模的迎佛骨活动,就是将据称是佛祖的一块朽骨迎到长安,修路盖庙,人山人海,官商民等舍物捐款,劳民伤财,一场闹剧。
韩愈对这件事有看法,他当过监察御史,有随时向上面提出诚实意见的习惯。
这种官职的第一素质就是不怕得罪人,因提意见获死罪都在所不辞。
所谓“文死谏,武死战”。
韩愈在上书前思想好一番斗争,最后还是大义战胜了私心,终于实现了勇敢的“一递”,谁知奏折一递,就惹来了大祸;而大祸又引来了一连串的的故事,成就了他的身后名。
韩愈是个文章家,写奏折自然比一般为官者也要讲究些。
于理、于情都特别动人,文字铿锵有力。
他说那所谓佛骨不过是一块脏兮兮的枯骨,皇帝您“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
”这真有一股不怕鬼,不信邪的凛然大气和献身精神。
但是,韩愈越是肝脑涂地,陈利害,表忠心,宪宗越觉得他是在抗龙颜,揭龙鳞,大逆不道。
于是,大喝一声把他赶出京城,贬到八千里外的海边潮州去当地方小官。
韩愈这一贬,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
因为这不同于一般的逆境,一般的不顺,比之李白的怀才不遇,柳永的屡试不第要严重得多,他们不过是登山无路,韩愈是已登山顶,又一下子被推到无底深渊。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11-1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作业(11)

2012.1.2第Ⅰ卷(70分)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11-12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作业(11)惊蛰一过,春寒加剧。
先是料料峭峭....,天潮潮地湿湿,....,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
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
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
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
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
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
不过那一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水,千伞万伞。
二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
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
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裾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
……听听那冷雨。
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
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更笼上一层凄迷了。
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
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二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在僧庐下,这便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
十年前,他曾在一场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
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窗外在喊谁。
……在日式的古屋里听雨,听四月,霏霏不绝的黄梅雨,朝夕不断,旬月绵延,湿黏黏的苔藓从石阶下一直侵到他舌底,心底。
到七月,听台风台雨在古屋顶上一夜盲奏,千寻海底的热浪沸沸被狂风挟来,掀翻整个太平洋只为向他的矮屋檐重重压下,整个海在他的蜗壳上哗哗泻过①。
不然便是雷雨夜,白烟一般的纱帐里听羯鼓一通又一通,滔天的暴雨滂滂沛沛扑来,强劲的电琵琶忐忐忑忑忐忑忑,弹动屋瓦的惊悸腾腾欲掀起②。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作业(23)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作业(23)一、解释加点的字,翻译画线的句子。
(一)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请写出出自本文的三个成语:2.第2节孔子用了哪三种说理方法?各有何作用?(二)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2020年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还债(节选)陆文夫有一桩不成为事情的事情,常常使林文山的心绪难以平静,他总觉得对不起一个叫作宋坤宁的人。
宋坤宁是林文山的老同学、老同事;年经时同窗十一载。
长大了又在同一爿厂里工作了十多年。
宋坤宁从小便欢喜吃肉,那是不假的。
除掉宋坤宁欢喜吃肉之外,有同好的人也是不少的。
特别是当肉从生活里消失之后,那些本来不大欢喜吃肉的人也变得十分吼急,不仅是想吃肉,而且专门想吃肥的!所以大家都建议食堂里养两头肥猪,到时候可以煞煞馋,打打牙祭。
两头猪从1959年的夏天养到了1960 年的夏天,出问题了!这时候食堂里除掉代职工蒸饭以外,没有任何东西可卖的,许多人都生浮肿病啦,哪有一粒粮食到猪肚里?猪虽然还活着,却是张公养鸟,越养越小。
厂领导为此讨论过两次,决定采取紧急措施:宰!不分猪头猪尾,肚肠杂碎,统统一锅煮。
凡属本厂职工,每人发一张肉票。
到时候凭票领取熟肉一份,认票不认人。
到了发肉的那一天,一个个嘴里不说,那心里好像突然有了什么奔头,不约而同地把那吃饭的时间提早了半个钟头。
宋坤宁来得较迟,面带笑容,一摇二摆,看上去有点慢条斯理。
来到领肉的窗口前,笑嘻嘻的,手伸到裤子口袋里挖肉票,脸色骤然大变。
他把两只口袋都翻出来,抖抖,随即弯腰弓背,人像陀螺似的旋转,四处寻找:“票!我的票!”正在品咂肉味的人都被谅动了,在场的林文山更是睁大了眼睛看着宋坤宁,为他焦急。
他绝望地叫喊着:“我的票没有啦!……”随着这个“啦”的拖长,那声音便逐渐地下降、凄凉、颤抖,流下了眼泪。
,一个又高又大的男子汉,仅仅是为了一块肉,竟然当人面众地流眼泪!如果放在今天,观者不是当作精神病,就是当作演滑稽。
那时候可不一样,食堂里鸦雀无声,没有人感到滑稽,倒是有点心酸和黯然。
林文山是个心肠软、感情重的人,不由地动了一种恻隐之心。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一语文《荷塘月色》练习题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一语文《荷塘月色》练习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脉.脉(mò)颤.动(zhàn)乘.凉(chéng)独处(chǔ)的妙处(chù)B.酣.睡(hān)参差.(cī)袅娜.(nuó)蓊蓊..郁郁(wěng)C.点缀.(zhuì)倩.影(qiàn)皱缬(xié)梵婀玲(fán)D.惦.着(diàn)羞涩.(sè)宛.然(wǎn)踱.着步(dù)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大致的轮廓)B.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指美好的姿态)C.树色一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远远看去)D.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深情的样子)3.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B.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C.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D.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4.对“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这段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宁静的月夜,这时的“我”与白天的“我”判若两人。
B.在宁静的月夜中,作者可摆脱白天人世的羁绊,得到自己追求的一时的自由。
C.在宁静的月夜下,作者可以任凭自己的性格,想说就说,想做就做。
D.作者用白描手法,描写月夜的美丽,自己也进入了一个美妙的、神秘的世界。
阅读下段文字,完成各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作业(25)(无答案)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作业(25)无答案一、解释加点的字,翻译画线的句子。
(一)元和十年,予左迁..()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九江郡司马。
明年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默,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于江湖间。
予出官二年,..(),转徙..()憔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意。
因.()..()始.()觉有迁谪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主人忘归客不发.()。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生平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嫁作商人妇。
夜..()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深忽梦少年事,梦啼红妆泪阑干..()..()人,相逢何必..()。
同是天涯沦落曾相识。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二)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一下学期语文作业(31)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一下学期语文作业(31)一、文言文阅读(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君讳弗,眉之青神人,乡贡①进士方之女。
生十有六年而归.于轼。
有子迈。
君之.未嫁,事父母,既嫁,事吾先君、先夫人,皆以.谨肃闻。
其始,未尝自言其知书也。
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
其后轼有所忘,君辄能记之。
问他书则皆略.知之。
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
从轼官于凤翔,轼有所为于外,君未尝不问知其详。
曰:“子去亲.远,不能够不慎。
”日以先君之因此戒轼者相语也。
轼与客言于外,君立屏间听之,退必反覆其言曰:“某人也,言辄持两端②,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人言?”有来求与轼亲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
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
”已而果然。
将死之岁,其言多可听,类有识者。
其死也,盖年二十有七而已。
始死先君命轼曰妇从汝于艰巨不可忘也他日汝必葬诸其姑之侧未期年而先君没轼谨以遗令葬之。
(节选自苏轼《亡妻王氏墓志铭》)[注]①乡贡:由州县选拔士子参加科举考试。
②持两端:采取模棱两可的态度。
1.说明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生十有六年而归.于轼归:(2)问他书则皆略.知之略:(3)子去亲.远,不能够不慎亲:(4)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与: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君之.未嫁,事父母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皆以.谨肃闻项王未有以.应C.亦不知其.能通也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D.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冰,水为之而.寒于水3.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明白得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文开头写王氏出身于乡贡进士之家,为下文表现她的知书明理作了铺垫。
B.王氏留意与夫君交往者的言行,及时提醒夫君,表达了她的贤惠和过人的知识。
C.从“不知”到“始知”,到确信其“类有识者”,表达作者对妻子的了解不断深入。
D.本文表达了对亡妻的佩服和怀念,同时又显露出对自身怀才不遇的慨叹。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2022高一语文下学期作业(17)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11-12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作业(17)解释加点的字,翻译画线的句子。
(一)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
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王授璧。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11-12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暑假作业(3)无答案

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章写得好是真的。
所以,我读韩愈其人是从读韩愈其文开始的,因为中学课本上就有他的《师说》《进学解》.课外阅读,各种选本上韩文也随处可见。
他的许多警句,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跨越了一千多年,仍在指导我们的行为。
但由文而读其人却是因一件事引起的。
去年,到潮州出差,潮州有韩公祠,祠依山临水而建,气势雄伟。
祠后有山曰韩山,祠前有水名韩江。
当地人说此皆因韩愈而名。
我大惑不解,韩愈一介书生,怎么会在这天涯海角霸得一块山水,享千秋之祀呢?原来有这样一段故事。
唐代有个宪宗皇帝十分迷信佛教,在他的倡导下国内佛事大盛,公元八一九年,又搞了一次大规模的迎佛骨活动,就是将据称是佛祖的一块朽骨迎到长安,修路盖庙,人山人海,官商民等舍物捐款,劳民伤财,一场闹剧。
韩愈对这件事有看法,他当过监察御史,有随时向上面提出诚实意见的习惯。
这种官职的第一素质就是不怕得罪人,因提意见获死罪都在所不辞。
所谓“文死谏,武死战"。
韩愈在上书前思想好一番斗争,最后还是大义战胜了私心,终于实现了勇敢的“一递”,谁知奏折一递,就惹来了大祸;而大祸又引来了一连串的的故事,成就了他的身后名。
韩愈是个文章家,写奏折自然比一般为官者也要讲究些.于理、于情都特别动人,文字铿锵有力。
他说那所谓佛骨不过是一块脏兮兮的枯骨,皇帝您“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这真有一股不怕鬼,不信邪的凛然大气和献身精神。
但是,韩愈越是肝脑涂地,陈利害,表忠心,宪宗越觉得他是在抗龙颜,揭龙鳞,大逆不道。
于是,大喝一声把他赶出京城,贬到八千里外的海边潮州去当地方小官。
韩愈这一贬,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
因为这不同于一般的逆境,一般的不顺,比之李白的怀才不遇,柳永的屡试不第要严重得多,他们不过是登山无路,韩愈是已登山顶,又一下子被推到无底深渊。
其心情之坏可想而知.他被押送出京不久,家眷也被赶出长安,年仅十二岁的小女儿也惨死在驿道旁。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作业(21)(无答案)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作业(21)无答案一、解释加点的字,翻译画线的句子。
(一)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北虽貌.()敬,实则愤怒。
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
中兴机会,庶几()在此。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诋.()大酋当死,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彷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几邂逅()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
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
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
生无以()救国;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
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
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然微.()..()无所愧怍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复何憾哉!复何憾哉!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作业(30)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作业(30)命题单位:常州市教育教研室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4题。
(16分)时间一点点过去,他在那儿至少待了一个半钟头,被人不停地折.磨,虐.待,嘲笑,甚至被人投石子。
突然他又带着加倍的失望在锁链里挣扎,把他身子底下的木板都震动了,他打破了一直固执地保持着的缄.默,用又嘶哑又愤怒的声音吼叫,这声音不像人的声音,倒很像动物的咆哮.声:“给水喝!”这个声音把人们叫骂的声音都盖没了。
这声悲惨的呼唤,并没有引起同情,反而使刑台四周的巴黎善良市民更加笑得厉害。
除了嘲笑那不幸的犯人的口渴之外,四周没有人出声。
他那涨得紫红的脸上淌着汗,眼睛闪着狂野的光,嘴里冒着愤怒和痛苦的泡沫,舌头一半吐出在嘴唇外面。
几分钟后,伽西莫多用失望的眼睛扫视了人们一遍,又用更加令人心碎的声音喊道:“给水喝!”仍然只引起一阵哄.笑。
“给水喝!”伽西莫多喘.息着喊了第三遍。
这时他看见人群里闪开一条路,走出了一位装束奇特的姑娘,身边带着一只金色犄.角的雪白的小山羊,手里拿着一面小鼓。
伽西莫多的独眼闪了一下,原来就是他昨晚曾经想抢走的那个波希米亚姑娘呀。
他模.糊地意识到正是因为那件事他此刻才在这里受惩罚的呢。
何况这种事在这个世界上并不算稀罕,他不是由于不幸耳聋,又由于被一个聋法官审问,才受到了惩处的吗?他十分相信她也是来向他报复的,也是像别人一样来打他的。
看见她真的迅速走上了石级,愤怒和轻视使他透不过气,他真想把刑台打个粉碎,假若他的独眼能够发出雷电,那波希米亚姑娘一定会给雷电击毙,上不了刑台啦。
她一言不发地走近那扭着身子枉.自躲避她的犯人,从胸前取出一只葫芦,温柔地举到那可怜人干裂的嘴边。
这时,人们看见他那一直干燥.如焚的独眼里,滚出了一大颗眼泪,沿着那长时间被失望弄皱了的难看的脸颊.慢慢流下来。
这也许是那不幸的人生平第一次流出的眼泪。
这时他竟忘记要喝水了,那埃及姑娘不耐烦地扁了扁小嘴,微笑着把水倒在伽西莫多张着的嘴里,他一口气喝着,他显然是渴到极点了。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2022高一语文下学期作业(5)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11-12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作业(5)无答案阅读下文,完成1~8题苏子愀然,①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③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④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⑤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⑥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⑦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槊:长矛。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下:下面。
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藏:宝藏。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通“缭”,缭绕。
2、下列句中加粗的词,是意动用法的一项是()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C、侣鱼虾而友麋鹿D、哀吾生之须臾3、译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这不是曹操围困周瑜的地方吗B、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本来是一世的英雄啊,现在又在何处呢C、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江水是这样不停地奔流,但其实没有流走。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这是自然界的无穷无尽的宝藏。
4、作者用曹操的典故,其用意是()A、赞颂曹操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
B、同情曹操不遇于时。
C、慨叹人生无常。
D、借曹操自比,表明自己被贬的心志。
5、苏子用月与水作比,阐明了什么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作业(19)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作业(19)解释加点的字,翻译画线的句子。
(一)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二)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
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至杀不辜.()人也,拖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
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三)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二语文作业(2020.03.23)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二语文作业(2020.03.23)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殷红/期望甚殷应聘/供不应求折本/斗折蛇行B.税率/鲁莽草率偏裨/大有裨益罚没/湮没无闻C.行善/高山景行颤栗/颤颤悠悠强横/强人所难D.假期/久假不归拗口/脾气执拗可恶/从恶如崩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今年12月以来,大雾天气给人们出行带来不便。
气象机构预测,近期将有一股较强冷空气影响中国中东部地区,对驱散大雾天气起到积极作用。
B.在公共图书馆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成为公众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成为数字图书馆的传输途径和服务渠道。
C.根据规划,未来5年,我国将至少发射100个左右航天器,包括卫星、飞船、探测器等,绝大多数为我国生产、使用,也有小部分将满足国际市场需求。
D.中国科协召开纪念钱学森诞辰100周年大会,通过缅怀钱学森与科协的点滴过往,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继承、学习其科学精神,为中国科技事业发挥力量。
3.阅读下面文字,概括“巨蟒”发电过程的三个主要环节,每个环节不超过6个字。
(4分)一根取名“巨蟒”的巨大橡胶管能为低成本海浪发电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巨蟒”两端密封,里面装满水。
将“巨蟒”固定在海面以下,一端朝海浪袭来的方向。
海浪拍打到“巨蟒”一端使之受挤压,管子内部就形成激突波(即内部压力波)。
激突波在管内传动,而海浪则在管外以同速流动,这样就对管子形成了越来越大的挤压,于是激突波也越来越大。
随之,激突波使得固定在“巨蟒”另一端的涡轮启动,于是电能产生,并通过一根电缆传送到海岸上。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夏侯详字叔业,谯郡人也。
年十六,遭父艰,居丧哀毁。
三年庐于墓,尝有雀三足,飞来集其庐户,众咸异焉。
服阕,刺史殷琰召补主簿。
宋泰始初,琰举豫州叛,宋明帝遣辅国将军刘勔讨之,攻守连月,人情危惧,将请救于魏。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作业(20)(无答案)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作业(20)无答案解释加点的字,翻译画线的句子。
(一)《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是.()说也,人常疑之。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
自以为得之.()矣。
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余固.()笑而不信也。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
舟人大恐。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此世所以..()不传也。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请简述本文的行文思路:(二)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作业(3)无答案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章写得好是真的。
所以,我读韩愈其人是从读韩愈其文开始的,因为中学课本上就有他的《师说》《进学解》。
课外阅读,各种选本上韩文也随处可见。
他的许多警句,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跨越了一千多年,仍在指导我们的行为。
但由文而读其人却是因一件事引起的。
去年,到潮州出差,潮州有韩公祠,祠依山临水而建,气势雄伟。
祠后有山曰韩山,祠前有水名韩江。
当地人说此皆因韩愈而名。
我大惑不解,韩愈一介书生,怎么会在这天涯海角霸得一块山水,享千秋之祀呢?原来有这样一段故事。
唐代有个宪宗皇帝十分迷信佛教,在他的倡导下国内佛事大盛,公元八一九年,又搞了一次大规模的迎佛骨活动,就是将据称是佛祖的一块朽骨迎到长安,修路盖庙,人山人海,官商民等舍物捐款,劳民伤财,一场闹剧。
韩愈对这件事有看法,他当过监察御史,有随时向上面提出诚实意见的习惯。
这种官职的第一素质就是不怕得罪人,因提意见获死罪都在所不辞。
所谓“文死谏,武死战”。
韩愈在上书前思想好一番斗争,最后还是大义战胜了私心,终于实现了勇敢的“一递”,谁知奏折一递,就惹来了大祸;而大祸又引来了一连串的的故事,成就了他的身后名。
韩愈是个文章家,写奏折自然比一般为官者也要讲究些。
于理、于情都特别动人,文字铿锵有力。
他说那所谓佛骨不过是一块脏兮兮的枯骨,皇帝您“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
”这真有一股不怕鬼,不信邪的凛然大气和献身精神。
但是,韩愈越是肝脑涂地,陈利害,表忠心,宪宗越觉得他是在抗龙颜,揭龙鳞,大逆不道。
于是,大喝一声把他赶出京城,贬到八千里外的海边潮州去当地方小官。
韩愈这一贬,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
因为这不同于一般的逆境,一般的不顺,比之李白的怀才不遇,柳永的屡试不第要严重得多,他们不过是登山无路,韩愈是已登山顶,又一下子被推到无底深渊。
其心情之坏可想而知。
他被押送出京不久,家眷也被赶出长安,年仅十二岁的小女儿也惨死在驿道旁。
韩愈自己觉得实在活得没有什么意思了。
他在过蓝关时写了那首著名的诗。
我向来觉得韩愈文好,诗却一般,只有这首,胸中块垒,笔底波涛,确是不一样: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瘅江边。
这是给前来看他的侄儿写的,其心境之冷可见一斑。
但是,当他到了潮州后,发现当地的情况比他的心境还要坏。
就气候水土而言这里条件不坏,但由于地处偏僻,文化落后,弊政陋习极多极重。
农耕方式原始,乡村学校不兴。
当时在北方早已告别了奴隶制,唐律明确规定了不准没良为奴,这里却还在买卖人口,有钱人养奴成风。
人们长年在浑浑噩噩中生活。
见此情景韩愈大吃一惊,比之于北方的先进文明,这里简直就是茹毛饮血,同为大唐圣土,同为大唐子民,何忍遗此一隅,视而不救呢?按照当时的规矩,贬臣如罪人服刑,老老实实磨时间,等机会便是,决不会主动参政。
但韩愈还是忍不住,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能力还能为地方百姓做点事,觉得比之百姓之苦,自己的这点冤、这点苦反倒算不了什么。
于是他到任之后,就如新官上任一般,连续干了四件事。
一是驱除鳄鱼。
当时鳄鱼为害甚烈,当地人又迷信,只知投牲畜以祭,韩愈“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大除其害。
二是兴修水利,推广北方先进耕作技术。
三是赎放奴婢。
他下令奴婢可以工钱抵债,钱债相抵就给人自由,不抵者可用钱赎,以后不得蓄奴。
四是兴办教育,请先生,建学校,甚至还“以正音为潮人语”,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推广普通话。
不可想象,从他贬潮州到再离潮而贬袁州,八个月就干了这四件事。
我们且不说这事的大小,只说他那片诚心。
我在祠内仔细看着题刻碑文和有关资料。
韩愈的确是个文人,干什么都要用文章来表现,也正是这一点为我们留下了如日记一样珍贵的史料。
韩愈在潮州任上共有十三篇文章,有八篇皆是驱鳄祭天,请设乡校,为民请命祈福之作。
文如其人,文如其心。
当其获罪海隅,家破人亡之时,尚能心系百姓,真是难能可贵了。
一个人为文不说空话,为官不说假话,为政务求实绩,这在封建时代难能可贵。
应该说韩愈是言行一致的。
他在政治上高举儒家旗帜,是个封建传统思想道德的维护者。
传统这个东西有两面性,当它面对革命新潮时,表现出一副可憎的顽固面孔;而当它面对逆流邪说时,又表现出撼山易、撼传统难的威严。
韩愈也是这样,他一方面反对宰相王叔文的改革,一方面又对当时最尖锐的两个社会问题,即藩镇割据和佛道泛滥,深恶痛绝,坚决抨击。
他亲自参加平定叛乱。
到晚年时还以衰朽之身一人一马到叛军营中去劝敌投诚,其英雄气概不亚于关云长单刀赴会。
他出身小户,考进士三次落第,第四次才中进士,在考官时又三次碰壁,乌纱帽得来不易,按说他该惜官如命,但是他两次犯上直言,被贬后又继续尽其所能为民办事。
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以国为任,以民为本,不违心,不费时,不浪费生命。
他又倡导古文运动,领导了一场文章革命,他要求“文以载道”、“陈言务去”,开一代文章先河,砍掉了骈文这个重形式求华丽的节外之枝,而直承秦汉。
所以苏东坡说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他既立业又立言,全面实践了儒家道德。
当我手倚韩祠石栏,远眺滚滚韩江时,我就想,宪宗佞佛,满朝文武,就是韩愈敢出来说话,如果有人在韩愈之前上书直谏呢?如果在韩愈被贬时又有人出来为之抗争呢?历史会怎样改写?还有在韩愈到来之前潮州买卖人口、教育荒废等四个问题早已存在,地方官吏走马灯似的换了一任又一任,其任职超过八个月的也大有人在,为什么没有谁去解决呢?如果有人在韩愈之前解决了这些问题,历史又将怎样写?但是没有,什么都没有。
长安大殿上的雕梁玉砌在如钩晓月下静静地等待,秦岭驿道上的风雪,南海丛林中的雾瘅在悄悄地徘徊。
历史终于等来了一个衰朽的书生,他长须弓背双手托着一封奏折,一步一颤地走上大殿,然后又单人瘦马,形影相吊地走向海角天涯。
人生的逆境大约可分四种。
一曰生活之苦,饥寒交迫;二曰心境之苦,怀才不遇;三曰事业受阻,功败垂成;四曰存亡之危,身处绝境。
一个人不管你有多大的委屈,历史绝不会陪你哭泣,而它只认你的贡献。
悲壮二字,无壮便无以言悲。
这宏伟的韩公祠,还有这韩山韩水,不是纪念韩愈的冤屈,而是纪念他的功绩。
李渊父子虽然得了天下,大唐河山也没有听说哪山哪河易姓为李,倒是韩愈一个罪臣,在海边一块蛮夷之地施政八月,这里就忽然山河易姓了。
历朝历代有多少人希望不朽,或刻碑勒石,或建庙建祠,但哪一块碑哪一座庙能大过高山,永如江河呢?这是人民对办了好事的人永久的纪念。
一个人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当他与百姓利益,与社会进步连在一起时就价值无穷,就被社会所承认。
我遍读祠内凭吊之作,诗、词、文、联,上自唐宋下迄当今,刻于匾,勒于石,大约不下百十来件。
一千三百多年了,各种人物在这里奖韩公不知读了多少遍。
我心中也渐渐泛起这样的四句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八月为民兴四利,一片江山尽姓韩。
1.多元思维,话题提炼:①②③④⑤1.鹦鹉灭火有鹦鹉飞集(栖)他山,山中禽兽皆相爱(喜欢它)。
鹦鹉自念,此山虽乐,然非吾久居之地,遂去。
禽兽依依不舍。
后数月,山中大火。
鹦鹉遥见,心急如焚,遂入水沾(沾湿)羽,飞而洒之。
天神言:“汝虽好意,然何足道也?”对曰:“虽知区区水滴不能救,然吾尝侨居是山,禽兽善待,皆为兄弟,吾不忍见其毁于火也!”天神嘉其义,即为之灭火。
[文言知识]嘉。
“嘉”多作“美好”,“赞许”解释。
如“嘉客”、“嘉宾”。
上天“天神嘉其义”,意为天上的神赞扬鹦鹉的好心肠。
又,“帝嘉之”,意为皇帝称赞他。
[启发与借鉴]帮助他人,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显示一片诚心。
有人捐一元钱帮助病重的同学,有人出五十万元支援受灾的百姓,各尽其力,这“义”的份量是相当重的。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念:②遂:;③侨居:④区区:2.翻译:汝虽好意,然何足道也?鳝救婢高怀中,业(经营)鳝面于扬州小东门,日杀鳝以千数,一婢(女仆)悯之,每夜窃部分缸中鳝,从后窗投诸河,如是累年。
一日面店被焚,婢仓皇出逃,为火所伤,困于河滨。
夜深入睡,比(等到)醒而痛减,伤尽愈。
视之,有河中污泥,敷于伤处,而周(周围)有鳝之行迹,始知向所放生之鳝来救也。
高怀中感其异,遂为之罢业。
及拆锅,下有洞,生鳝无数盘其中,悉纵之于河。
[文言知识]1.“诸”与“之于”。
“诸”与“之于”在文言中常可互用互解。
上文“从后窗投诸河”,即可按“从后窗投之于河”理解,而“悉纵之于河”,也可说成“悉纵诸河”。
又,《愚公移山》:“投诸渤海之尾”,即“投之于渤海之尾”,意为把土石投放到渤海的边上。
2.以千数。
“以千数”意为用千来计算,即数千条,“日杀鳝以千数”,即每天宰鳝好几千条。
如果理解为一千条或约一千条,都是不对的。
“以百数”即几百;“以十数”即几十。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悯;②累年;③罢业;④纵。
2.翻译:始知向所放生之鳝来救也黄香温席昔汉(汉朝)时黄香,江夏(今湖北境内)人也。
年方九年,知事亲之理。
每当夏日炎热之时,则扇父母帷帐(帐子),令枕席清凉,蚊蚋(吸人血的小虫)远避,以待亲之安寝;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被子),以待亲之暖卧。
于是名播京师(京城),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文言知识]使动用法。
上文“以身暖其亲之衾”中的“暖”,要理解为“使……温暖”,或“让……暖和”,意为用自己的体温使他父母的被子暖和。
这种文言语法现象就叫“使动用法”。
[启发与借鉴]从小应懂得孝顺父母,而且宜从小事做起。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方;②则;③令;④播。
2.翻译:知事亲之理陆绩怀橘陆绩,三国时吴人也。
官至太守,精于天文、历法。
绩年六,于九江见袁术(当时的大豪强)。
术令人出橘食之。
绩怀(胸怀里藏了)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
术笑曰:“陆郎作客而怀橘,何为耶?”绩跪对曰:“是橘甘,欲怀而遗(送)母。
”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
”术奇之,后常称说。
[文言知识]奇。
“奇”指“奇特”,即与众不同。
上文“术奇之”,意为袁术认为他与众不同,或袁术认为他奇特。
又,“其人奇”,意为那人与众不同。
[文化常识]历法。
“历法”是指用年、月、日计算时间的方法。
主要分阳历、阴历和阴阳历三种。
阳历也叫太阳历,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为一年,年平均365天。
这是国际通用的历法。
我国古代使用的是阴阳历,俗称农历,它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一月。
另外,历法还包括纪年的方法。
[启发与借鉴]陆绩小时候就知道孝敬父母,难能可贵。
[思考与练习]“之”是指代。
“食之”不能理解为“吃它(橘)”,而应理解为,1.2.翻译: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犬救幼女呈贡县村民畜一犬,甚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