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史5宗教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宗教
![中国古代建筑-宗教](https://img.taocdn.com/s3/m/08beb51eb7360b4c2e3f6449.png)
中国古代建筑---宗教建筑宗教建筑是有灵魂的,其崇高与完美往往使步入其中的人们叹为观止,甚至被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所征服。
教堂像一个巨大的容器,将望道者置入其特有气氛的控制之中,从而达到吸收其入教的终极目的,这种力量,就是宗教空间的感召力。
比起别的类型的空间来说,宗教空间是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来的,在宗教侵蚀的过程中,其建筑也随同广播世界各地,并与各个国家的民族建筑相结合,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型制。
世界上不同宗教的建筑有不同的风格,中国的宗法伦理观念,也影响了几乎所有的中国宗教建筑类型。
遍布中国大地的佛教寺庙建筑。
尽管佛教是由印度传人中国的,但中国的佛教建筑与印度的寺院大不相同。
中国的寺庙深受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它们庄严雄伟,精美华丽,和自然的风景融为一体,具有浓郁的、特有的中国佛教建筑特色。
中国古代流行的宗教是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
还有很多如摩尼教(明教)、袄教(拜火教)、天主教、基督教、本教等影响最大的是佛教。
国内主要宗教建筑的称法旅游中,人们常常会看到寺、庙、祠、观、庵等建筑。
有些人把这些建筑物统称为宗教建筑,这是错误的。
又比如俗话讲“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其实这也是错的,和尚并不住在庙里。
那么,寺、庙、祠、观、庵有什么区别呢?寺《说文》云“廷也”,即指宫廷的侍卫人员,以后寺人的官署亦即称之为“寺”,如“大理寺”、“太常寺”等。
大理寺是中央的审判机关,太常寺则为掌管宗庙礼仪的部门。
西汉建立“三公九卿”制,三公的官署称为“府”,九卿的官署称之“寺”,即所谓的“三府九寺”。
汉代,九卿中有鸿胪卿,职掌布达皇命,应对宾客,其官署即“鸿胪寺”,大致相当于后来的礼宾司。
相传东汉明帝时,天竺僧人以白马驮经东来,最初住在洛阳“鸿胪寺”。
后来鸿胪寺改建,取名“白马寺”。
于是寺就成了僧人住所的通称。
梵语中,“寺”叫僧伽蓝摩,意思是“僧众所住的园林。
”隋唐以后,寺作为官署越来越少,而逐步成为中国佛教建筑的专用名词。
中国建筑史 第五章 宗教建筑.ppt.Convertor
![中国建筑史 第五章 宗教建筑.ppt.Convertor](https://img.taocdn.com/s3/m/249f31c25fbfc77da269b172.png)
第五章宗教建筑第一节概说我国古代宗教中,比较重要的是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
延续时间较长和传播地域最广的,应属佛教,它不但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建筑和艺术遗产,并且对我国古代社会文化和思想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大约在东汉初期即已正式传来中国,最早见于我国史籍的佛教建筑,是明帝时建于洛阳的白马寺。
其他的还有:汉末所建的浮屠寺,江南佛教建筑之肇始——阿育王塔和建初寺。
佛教在两晋、南北朝时曾得到很大发展,并建造了大量的寺院、石窟和佛塔。
1.北魏洛阳永宁寺,采用的为“前塔后殿”的布置方式。
2.以殿堂为主的佛寺为数也很多,尤其是“舍宅为寺”的寺院(北魏洛阳的建中寺)。
隋、唐、五代至宋,是中国佛教的另一大发展时期。
隋、唐时期较大佛寺的主体部分,仍采用对称式布置,即沿中轴线排列山门、莲池、平台、佛阁、配殿及大殿等,其中殿堂已渐成为全寺的中心,而佛塔则退居到后面或一侧,自成另区塔院;或建作双塔,矗立于大殿或寺门之前;较大的寺庙除中央一组主要建筑外,又依供奉内容或用途而划分为若干庭院。
唐代晚期密宗盛行,佛寺中因而出现了十一面观音和千手千眼观音的形象,又产生了刻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经文的石幢。
钟楼的设置,一般位于寺院南北轴线的东侧。
到了明代中叶,在其西侧建立鼓楼。
其他佛教建筑:田字形平面——罗汉堂,最早见于五代。
转轮藏创于南朝,到了宋代律宗的寺院,又出现了戒坛。
元代统治者提倡藏传佛教(喇嘛教),盛行于西藏、蒙古一带,特点为喇嘛塔和为数不多的局部装饰。
明、清时佛寺大都依中轴线对称布置建筑,塔已很少,转轮藏、罗汉堂、戒坛及经幢等仍有兴建,但数量也少。
以汉族为主的我国大多数地区的佛教,通称汉传佛教。
建筑小的称庵、堂、院,大的称寺。
明、清时期以四大名山为其圣地,山西五台山、四川峨嵋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
道教中所倡导的是阴阳五行、冶炼丹药和东海三神山,对我国古代社会及文化曾起过相当大的影响。
道教建筑一般称宫、观、院,布局和形式遵循传统的宫殿、祠庙体制,即建筑以殿堂、楼阁为主,依中轴线作对称式布置,规模一般偏小,不建塔、经幢。
中国古代的宗教建筑
![中国古代的宗教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3e82718f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c7.png)
中国古代的宗教建筑一、概述中国古代宗教建筑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遗产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这些建筑既是宗教信仰的象征,又是社会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人们对于神灵和宇宙的崇敬与理解。
本文将以佛教、道教和儒教三大宗教为主,探讨中国古代的宗教建筑。
二、佛教建筑佛教在中国传入后发展迅速,带来了许多壮丽的佛教寺庙。
佛教寺庙是佛教信仰的场所,也是修行者追求解脱的地方。
寺庙的建筑风格严谨庄重,主要特点包括寺庙山门、大雄宝殿和佛塔。
1. 寺庙山门寺庙山门是佛教寺庙的入口,通常是一座气势恢弘的牌楼式建筑,上方雕刻着佛教文化中的吉祥图案和佛教经文。
山门两侧常常有金刚力士、天王像等守护神的塑像,寓意着护法庇佑。
2. 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佛教寺庙里最重要的建筑,供奉佛陀的圣像。
大雄宝殿多为木结构,屋顶翘角高翘,雕梁画栋,华丽而庄重。
殿内常有精美的佛像、壁画和经文雕刻,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感觉。
3. 佛塔佛塔是佛教寺庙内的重要建筑物,用于供奉佛陀舍利或圣物。
佛塔的形制多种多样,有梯形塔、宝塔、舍利塔等。
塔身常常是多层的,层层相叠,寓意着修行者渐次超越世俗之苦,修成正果。
三、道教建筑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与自然和谐、追求长生不老密切相关。
在中国的宗教建筑中,道教建筑以庙宇为主,体现了道教的哲学思想和修行方式。
1. 道观道观是道教的主要宗教场所,是道教文化的核心体现。
道观以山为依托,建筑仿佛山水之间,兼具建筑与自然的融合。
主要建筑包括山门、正殿、配殿、厢房和道士居所等。
道观的建筑风格以淡雅、自然为主,体现出道教崇尚自然、求得心灵宁静的思想。
2. 神桥神桥是道教寺庙中重要的宫观建筑,通常横跨于水面或渊涧之上,架起连接外界与庙宇的桥梁。
神桥的建筑造型独特,常常是石拱桥,桥下布置有千年古树和奇石,寓意着去除世间尘嚣,登堂入室的过程。
四、儒教建筑儒教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儒教建筑则主要以学堂和书院为代表,作为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的场所。
中国古代宗教建筑
![中国古代宗教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abde3bcfc850ad02df804101.png)
绿礼拜寺,位于墓地之西北,平面曲尺形。
佛塔
按用途分:经塔和墓塔 按形式可分为五种: 1.楼阁式塔 2.密檐塔 3.单层塔 4.喇嘛塔 5.金刚宝座塔
楼阁式塔
楼阁式塔是我国佛塔中的主 流,塔平面在唐以前是方 形,五代八角形渐多,六 角形较少。
北魏楼阁式塔形象
楼阁式塔
塔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时间;辽代;现存唯一一
金刚宝座塔
金刚宝座塔,高台 上建塔五座,中 央一座较大,四 角较低小,北京 大正觉寺塔 (明)。
经幢
经幢 是在八角形石柱上镌刻经文,
用以宣扬佛法的纪念性建筑。 一般分为:基座、幢身、幢顶。
河北赵县经幢
石窟
中国佛教石窟的特点: 1.建筑以石洞窟为主,附属之木构筑很少; 2.其规模以洞窟多少与面积大小为依凭; 3.总体平面常依崖壁作带形展开,与一般寺院沿纵深布置不同; 4.由于建造需要开山钻凿石,故工程量大,费时也长;
由山门向内看观音阁
山西芮城永乐宫
时间:建于元中统三年(1262年) 宗教类别:道观 其中壁画为我国古代艺术中的瑰宝。
无极门(龙虎殿
新疆喀什阿巴伙加玛扎
宗教类别:伊斯兰教 时间:17世纪中叶 墓祠:因内有“香妃”
墓,故又以此为名。 玛扎即“墓地”
总平面图
新疆喀什阿巴伙加玛扎
高礼拜寺,位于建筑群西南,建于 一高台上。
河南登封嵩岳 寺塔(北魏)
密檐塔 陕西西安小雁塔
单层塔
单层塔,墓塔,平面有 方、圆、六角、八角多 种。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祖师塔(北魏)
单层塔
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 (隋)
单层塔
河南登封会善 寺净藏禅师墓 塔(唐)
喇嘛塔
喇嘛塔,主要来源于西藏 地区,寺的主塔和僧人 墓,最为有名的是北京 秒应寺白塔,由尼泊尔 工匠阿尼哥的作品,建 成于元八年(1271年)。
宗教建筑 PPT课件
![宗教建筑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ba552e4fab069dc502201ec.png)
第一节 佛教及其建筑
一、佛教 1、概说
三大宗教: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
特点:延续时间较长和传播地域最广 影响:留下了丰富的建筑和艺术遗产;对我国 古代社会文化和思想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2、几个阶段 1)汉朝 :自西域传入中国 2)魏晋南北朝 :佛教在中国传播的第一个高潮 。 南梁佛寺2846所,僧尼82700余人;北魏寺院3 万余座,僧尼200余万人
云南傣族佛寺
特点: 1)屋顶高耸,上下分作几层,左右分作 若干段,中央部分突起。 2)屋脊布满小装饰 3)佛寺以佛殿为中心,布局灵活
3、佛塔
佛塔—埋葬佛骨舍利的纪念物,它作为佛的 象征,供信徒们顶礼膜拜。 “浮图”与中国塔 1)木构楼阁塔:多层的楼阁在下,楼阁顶 上置放“浮图”形式的屋顶,称为刹顶,这 就是中国最初的楼阁式佛塔的形象。 代表:山西应县佛宫寺的释迦塔(应县木塔) 平面为八角形
敦煌石窟(开凿于公元366年 )
发展特点:窟中塑像与画像反映的人物形象、 服饰、装饰纹样有一个逐步汉化的过程。 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本身是建筑的一个类别, 更重要的是在它的雕石窟(公元460 )
地点:山西大同,这里是北魏迁都洛阳前的都 城,古称平城。 发展阶段: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反映印度风格, 后期逐渐中国化,每个阶段都创造出具有代表 性的形式而成为北方各地石窟的典型,称为 “平城模式”。
龙门石窟 (公元500年 )
奉先寺-卢舍那佛像 (龙门石窟最大的石刻 )
摩崖造像
四川乐山凌云寺的大佛
云岗石窟中心塔柱
返回
克孜尔千佛洞
鸠摩罗什(中国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
返回
返回
敦煌石窟内景
返回
卢舍那佛像
返回
中国古代的宗教建筑与佛教寺庙大雁塔敦煌莫高窟等
![中国古代的宗教建筑与佛教寺庙大雁塔敦煌莫高窟等](https://img.taocdn.com/s3/m/8cff271d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46.png)
中国古代的宗教建筑与佛教寺庙大雁塔敦煌莫高窟等中国古代的宗教建筑与佛教寺庙——大雁塔、敦煌莫高窟等中国古代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而闻名于世。
其中,宗教建筑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古代中国社会、宗教信仰和建筑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在古代,佛教作为一种主要的宗教信仰,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
大雁塔、敦煌莫高窟等佛教寺庙,是中国古代宗教建筑的典范,以下将对其进行探讨。
一、大雁塔大雁塔位于中国古都西安市,始建于公元652年,是佛教寺庙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仿塔式建筑。
大雁塔高64.5米,共有7层,外形呈方锥形,每层都有楼层。
大雁塔建筑结构独特,檐角飞翘,塔身极富变化,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风采。
塔内供奉的佛经、佛像等珍贵文物也让人们了解到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
二、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石窟艺术宝库之一。
莫高窟始建于公元366年,经过数百年的持续扩建,共有洞窟数量超过735个,保存着丰富的佛教艺术遗址。
每个洞窟内部都雕刻有佛像、浮雕和壁画,展现了佛教的信仰体系和艺术风格。
这些洞窟的保存状况较好,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佛教建筑及其影响。
三、宗教建筑的共同特点大雁塔和敦煌莫高窟作为中国古代宗教建筑的代表,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首先,它们都是佛教寺庙,体现了佛教信仰的核心价值观和教义。
其次,它们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与创新,融合了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的建筑风格。
同时,它们的建筑材料广泛采用了石材、木材等当地具有特色的建筑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技术水平和创造力。
最后,它们作为重要的宗教场所,对于传播佛教文化和促进地方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大雁塔和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宗教建筑的杰出代表,它们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与佛教信仰的深厚底蕴。
通过研究和保护这些宗教建筑,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古代中国社会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同时,这些宗教建筑也成为了中国旅游业的热门景点,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参观,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中国古代宗教建筑
![中国古代宗教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0e8df07848d7c1c709a14502.png)
宗教建筑---隆兴寺
河北正定北宋隆兴寺 (最大的唐代木建筑)
建筑群体的代表作,单体屋面变化多。利用了建筑体量大 小和院落空间的变化,轴线虽长而不觉呆板。
摩尼殿——屋顶造型独特
面阔七间、进深七间,重檐歇山顶, 十字形平面,四面正中均出抱厦(山花向前歇山式)。 内部柱网由二圈内柱组成,次间较稍间为狭。 檐下斗拱宏大,分布疏朗,配置复杂。 柱子用材粗大,有明显的卷刹、侧脚和生起。
宗教建筑---道教建筑
山西芮城永乐宫(元代)
宗教建筑---伊斯兰建筑
1、概述
1) 朝向:麦加(西) 2) 室内: A 无神像,只有神龛;
B 强调人的积极的生活方式; 3)装饰:反对拜物,植物、古兰经文 。
宗教建筑---伊斯兰建筑
2、实例
泉州清净寺(麒麟寺) 建于南宋,元重建。 平面布局和门、墙式样保存较多的外来影响。 西安华觉巷清真寺(明) 除神龛、装饰题材外,采用传统木构架。
宗教建筑---塔
形式与结构类型
a 楼阁式塔
大雁塔(唐) 佛宫寺释迦塔-现存唯一的木塔(辽) 虎丘云岩寺塔——最早仿木双层塔壁砖塔(五代) 八角形 苏州报恩寺塔(南宋)——双层塔壁 寺双石塔(五代)——镇国塔、仁寿塔(八角形)
b 密檐塔 C 单层塔 d 喇嘛塔
盛于辽金,砖石材料
西安小雁塔(唐)
嵩岳寺塔(北魏) 山西灵丘县觉山寺塔(辽) 济南神通寺四门塔(隋)
安阳宝山寺北齐双石塔(北齐)
河南登封净藏禅师塔(唐)——最早的八边形 北京妙应寺白塔(元) 五台山大塔寺塔(清) 西藏江孜白居寺菩提塔(明)
e 金刚宝座塔 f 小乘佛教塔等
北京大真觉寺塔(明)西黄寺塔(清)
宗教建筑---塔
1、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辽)
中国建筑史(宗教建筑)
![中国建筑史(宗教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e9ad5459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b7.png)
金箱斗底槽
柱网层
殿内用平闇: 小方格天花 , 一般不作彩画 , 唐代多见平棊: 大方格天花 , 中绘各种图案(宋以后多用)
明栿: 天花板下面可见的梁 草栿: 草架中的梁
平闇an
明栿
河北正定隆兴寺(宋金)摩尼殿(1052年) 面阔七间 , 进深七间(35×28米) 歇山重檐九脊殿 , 四面中部出抱厦, 柱网为金厢斗底槽 , 次间小于梢间 , 檐部有柱,侧脚及柱升起 , 阑额出卷云头 , 上有普柏枋 , 上 檐柱头斗拱单杪单下昂 , 下檐柱头斗拱双杪偷心, 补间铺作有45度斜栱 , 明间二朵 , 次间一朵 , 耍 头呈昂形。转轮藏殿[宋]平面方形 , 每面三间 , 入口处有 雨搭 , 九脊殿顶 , 底层将内柱向两侧移动 , 与檐 柱形成六角井 , 梁架彻上明造 , 底层正面与明间 山南檐柱都用了曲梁。
抱厦: 围绕厅堂 、正屋后面的房屋 。顾 名思义 , 在形式上如同搂抱着正屋 、厅堂。宋代管这样的建造形式的殿阁叫“龟头屋 ”,清代的叫法就是“抱厦 ”。 原来在隋唐时期 , 建筑组合上有了较大的发展 。在主建筑的四面 都可接建 , 在左右侧的称“挟屋 ”, 在前后的 称“对垒 ”, 局部向前后突出的称“龟头屋 ”。 在主建筑之一侧突出1间(或3间) , 由两个九 脊殿丁字相交 , 插入部分叫抱厦 。十字相交的 叫十字脊 。(如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
外观:平缓挺拔的屋面深远舒展的出檐造型遒劲的鸱尾微微凹曲的正脊雄大有机的斗栱形式上体现了宏伟雄大与端庄流丽结合的风格色彩简洁: 灰瓦 、红柱、白墙; 门窗简洁: 直棂窗; 台基低矮
东大殿基本特征:面阔七开间进深八架椽单檐四阿顶(即庑殿顶)
平面:面阔7间 , 长34米; 进深4间 , 深17 .66米柱网: “金箱斗 底槽 ”形式正面中部五间设 板门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宗教建筑和圣地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宗教建筑和圣地](https://img.taocdn.com/s3/m/df13a208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ef.png)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宗教建筑和圣地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宗教建筑和圣地,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化和信仰的重要遗产。
下面将介绍其中一些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宗教建筑和圣地。
一、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是中国古代佛教艺术宝库之一。
它是唐代以来著名的石窟寺庙群,共有735个洞窟,壁画和彩塑规模宏大,内容丰富,是了解中国佛教艺术和历史的重要窗口。
莫高窟自唐至宋、元、明、清等多个朝代都有修建,这些洞窟以壁画为主,题材内容丰富多样,从佛教故事、神话传说到社会生活等,堪称中国古代艺术宝库。
二、峨眉山峨眉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是佛教圣地之一,也是中国最高的佛教山脉之一。
峨眉山自古以来就被视为佛教胜地,山上有许多寺庙和宫殿供奉着众多的佛像和文化遗产。
著名的宝光顶、金顶等宫殿是佛教徒朝拜的圣地,吸引了无数信众和游客前来参观和朝拜。
此外,峨眉山自然风景秀丽,被誉为中国的“仙山”,被列为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
三、泰山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是中国五岳之一,也是道教和儒家文化的圣地。
泰山被古人誉为“五岳独尊”,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宗教建筑和圣地之一。
登山过程中可以前往玉皇顶朝拜,仰望泰山巍峨的山峰,感受到宗教和文化的庄严氛围。
同时,泰山也是道家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山上有许多道教庙宇和文化景点,如岱庙、太宫等。
四、布达拉宫布达拉宫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宫殿建筑,也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圣地。
布达拉宫建于7世纪,是藏传佛教领袖达赖喇嘛的宫殿和寺庙。
它以壮丽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布达拉宫内供奉有大量佛像和文化宝藏,是了解藏传佛教文化的重要地点。
此外,布达拉宫也是游客前往西藏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五、普陀山普陀山位于浙江舟山市,是中国佛教圣地之一,是观音菩萨的道场。
普陀山拥有许多寺庙和庙宇,供奉着众多的佛像和文化遗产。
著名的普陀寺是普陀山的核心寺庙,每年吸引着数以万计的信众和游客前来朝拜和参观。
中国建筑史 5封建后期元明清
![中国建筑史 5封建后期元明清](https://img.taocdn.com/s3/m/1ed6cc6658fafab069dc02d5.png)
现存大门、大殿
是元代遗物。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平面布局为伊斯兰教方式;全寺占地一公顷。大门朝南,平
面狭而深,分外、中、内三部分,各部分券门的高和宽,逐进缩
小;外门高12.3M,宽6.63M;门口作尖栱形斗八藻井式半园穹窿; 外门顶上是平台,环砌砖雉堞(zhì dié )。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一、二、三层最为精致,有斗栱、依柱、菩萨、鸟兽、
花卉等构件,捏制精巧,色泽艳丽,至今仍如新绘;
六、明朝建筑:(1368年—1644年)
明朝是在元末农民大起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汉族地主阶 级政权。明初采用各种发展生产的措施,使社会经济迅速恢
复和发展。手工业生产和对外贸易十分繁荣。随着经济文化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大殿内部
6)山西洪洞县广胜上
寺飞虹塔:
创始于汉,明嘉靖六 (1527)年重修;明天启二 年(1622)添建副阶;八角 十三层,高47.31M,内青 中 国 砖,外贴五彩琉璃砖、瓦。 古 代 建 筑 史
琉璃工艺:
以陶为胎、施
以琉璃釉(主要成 分是氧化铅)再入 窑烧制成的一种工 艺品。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1424年葬
成祖 朱棣 墓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北京昌平明长陵
明长陵 总平面 宝顶
明楼 琉璃牌坊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祾恩殿 祾恩门 陵门(正红门)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北京昌平明长陵祾恩殿
第五、官僚地主私园发达:
尤其江南一带为盛,南京、杭州、苏州及太湖周围许 多城镇都有不少私家园林。 计成《园冶》
《中国建筑史》宗教建筑 (1)
![《中国建筑史》宗教建筑 (1)](https://img.taocdn.com/s3/m/b003259dc8d376eeaeaa3192.png)
第三章宗教建筑在我国古代曾出现过多种宗教,比较重要的是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
其他还有摩尼教、袄教、天主教、基督教、本教……等等。
其中延续时间较长和传播地域最广的,应属自印度经西域辗转传来的佛教。
它不但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建筑和艺术遗产(如殿阁、佛塔、经幢、石窟、雕刻、塑像、壁画等),并且对我国古代社会文化和思想的发展,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节石窟中国的石窟来源于印度的石窟寺。
印度佛教石窟的形式有两种:•精舍式僧房•支提窟石窟约在南北朝时期传入我国,大半集中在黄河中游及我国的西北一带,鼎盛时期是北魏至唐,到宋以后逐渐衰落。
•我国的石窟分布很广,著名的有:•甘肃敦煌鸣沙山、•山西大同云冈、河南洛阳龙门、甘肃天水麦积山、甘肃永靖炳灵寺、河南巩县石窟寺、河北邯郸南北响堂山、山西太原天龙山、•江苏南京栖霞山、四川广元黄泽寺、四川大足北山等。
分布在中国从北到南广大地区的佛教石窟寺,不仅记录了中国佛教的发展历史,这些石窟里大量的壁画、雕塑以及其他文物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的艺术与文化。
从不同时期的作品可以看到外来的佛教艺术与文化怎样与中国本土艺术、文化相融合的过程。
敦煌石窟(北魏以后——唐)、云冈石窟中式化面目清瘦、肢体修长北魏敦煌石窟(唐代)、龙门石窟敦煌石窟(北魏之前的洞窟)克孜尔石窟实例雍容华丽印度式、波斯式印度式衣饰丰满生动直鼻薄唇,大眼、宽额、四肢粗壮丰乳、细腰、大臀人物唐代早期的石窟最早的石窟特点佛教的火焰、卷草等纹样龙纹、云纹等人物形象逐步汉化装饰纹样装饰纹样变化石窟表现在建筑上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它本身是建筑的一个类别,更重要的是在它的雕刻与壁画中反映了我国早期的建筑活动与形象。
《五台山图》(局部)敦煌莫高窟第148窟壁画所示唐代佛寺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人字栱呈直线佛教石窟不仅给我们留下了十分丰富的建筑艺术资料,更可从中看出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神的世界,它以自己的形象方式,反映了中国民族由接受佛教而改造消化它,而最终摆脱它;它引领着我们去鉴赏不同的美的典型。
中国古代建筑史——宗教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史——宗教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b0f0c51d10a6f524ccbf8525.png)
中国古代建筑史——宗教建筑 宗教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史
第一节 概说
佛教在东汉初年就传入中国。最早见于 我国史籍的佛教建筑是东汉明帝时建于 洛阳的白马寺。“自洛中构白马寺,盛 饰佛图,画迹甚妙,为四方式,凡宫塔 之制,犹依天竺旧状而重构之 ……”表明 当时的寺院布局仍然按照印度和西域样 式,即以佛塔为中心的方形庭院平面。
第一节 概说
隋唐、五代至宋,是中国佛教发展的另外一个 时期。隋唐时期佛寺的主体部分,仍然采用对 称式布局,即沿中轴线排列山门,莲池,平台, 佛阁,配殿以及大殿等。其中佛殿已经逐渐成 为全寺的中心,而佛塔则退居到后面或一侧, 自成另区塔院;或建双塔,矗立在大殿或寺门 前;较大的寺院除了中央的一组主要建筑外, 又依供奉内容或用途的不同划分成若干庭院, 有命名。
第一节 概说
由此可知:此时寺院的主体布局仍然采 用塔院,虽然采用了“前塔后殿”的布 置方式,但是依旧突出的是佛塔这一主 题。 同时盛行的还有另外一种寺院平面布局, 即所谓的“舍宅为寺”。在这种舍宅为 寺的平面布局当中,是以佛殿为主的, 为了利用原有房舍,经常“以前厅为佛 殿,以后堂为讲堂”,如北魏洛阳的建 中寺。
第一节 概说
直到汉末笮荣在徐州兴建的浮屠寺,也 是这样做塔院平面。但是“上累金盘, 下为重楼,又堂阁周回,可容三千余 人……”所以此时寺塔的木楼阁式结构与 四周的回廊殿阁,已经改成中国传统建 筑的式样了。
第一节 概说
佛教在两晋、南北朝时期曾经得到很大的发展, 并建造了很多的佛寺,佛塔和石窟寺,其建筑 艺术与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如北魏洛阳的 永宁寺,是由皇室兴建的极负盛名的大刹。此 寺的主体部分由塔、殿和廊院组成,并采取了 中轴对称的布局。核心是一座位于3层台基上 的9层方塔,塔北建佛殿,四周围绕围墙,形 成一区 宽阔的矩形庭院。院的东、西、南三面 辟门,上建门楼;院北设置较为简单的乌头门。 其余僧舍等附属建筑千间,分别配置于主体塔 院之后与西侧。寺墙四角有角楼,墙上覆盖短 椽并盖瓦,一如宫墙之制,墙外挖掘壕沟环绕, 沿沟栽植槐树。
中建史重点第五章
![中建史重点第五章](https://img.taocdn.com/s3/m/3cec015c2e3f5727a5e962ef.png)
第五章宗教建筑一.佛教传入1.西汉末期传入中国,东汉流行,最早见于我国史籍的佛教建筑,是明帝时建于洛阳的白马寺;2.在两晋、南北朝曾得到很大发展;3.隋、唐、五代至宋,是中国佛教的另一发展时期。
二.佛教建筑类型佛寺、佛塔、石窟三.佛寺变化1.以佛塔为主的佛寺——以一座高大居中的佛塔为主体,其周围环绕方形广庭和回廊门殿。
实例:东汉洛阳白马寺;2.以佛殿为主的佛寺——采用我国传统宅邸的多进庭院式布局,采用“以前厅为大殿,以后堂为佛堂”的形式;变化:隋唐以前大都是以塔为主的布局;从隋唐时期起,逐步以殿堂安设佛像作为礼佛诵经的主要场所,把塔建于寺旁寺后或另建塔院了。
四.佛寺实例1.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唐)面阔7开间,进深八架椽,单檐庑殿顶,金厢斗底槽(内外两圈柱)特点:屋面平缓,斗拱宏大,岀檐深远,色彩简单,我国现存最大的唐代木建筑2.河北正定隆兴寺(宋)A.平面呈南北中轴线的狭长方形(十字方形),面阔7间,进深7间,重檐歇山顶,四面正中都出龟头屋(山花向前的歇山式报厦);B.内部柱网由两圈内柱,檐柱也有侧脚及生起;五.道教宫观山西芮城永乐宫(元):1.主要建筑沿纵向中轴线排列,有山门、龙虎殿、三清殿等;2.三清殿,面阔7间,进深四间,单檐四阿顶;平面中减柱甚多;檐柱有生起及侧脚;殿前有月台两重。
六.槽槽:殿身内柱列及其上所置铺作类型:1.金厢斗底槽——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空间组成,外层环抱内层。
(内外两圈柱)实例: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2.分心槽——一列中柱及斗拱将殿身划分为前后两个相同的空间,一般用作殿门。
实例:天津蓟县独乐寺山门3.单槽——用一列内柱及斗拱将殿身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两区。
实例: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4.双槽——用两列内柱及斗拱将殿身分为大小不等的三区。
实例:北京故宫太和殿七.石窟类型从建筑功能布局上看,分为三类:1.中心塔柱形——支提窟,以塔为窟的中心,北朝;2.佛殿型——以佛像为主,隋唐;3.僧院形——仍以佛像为主,供僧众打坐修行用八.中国佛教石窟特点1. 建筑以石洞窟为主,附属之土木构筑很少;2. 其规模以洞窟多少与面积为依凭;3.总体平面常依山崖壁作带形展开与一般寺院沿纵深布置不同;4.建造需开山凿石,工程量大,费时长;5.除石窟本身外,在其雕刻、绘画等艺术中,还保存了许多我国早期的建筑形象。
中国古代的宗教建筑与神庙行事
![中国古代的宗教建筑与神庙行事](https://img.taocdn.com/s3/m/9cf43fa0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36.png)
神庙的装饰艺术与文化象征
装饰艺术:彩绘、雕刻、壁画等,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文化象征:象征吉祥、平安、繁荣等,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建筑风格:融合了多种建筑风格,如汉唐、明清等,具有独特的建筑特色 宗教信仰:反映了古代人民的宗教信仰和崇拜,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04
中国古代神庙行事 概述
民间信仰:如拜 神、求签、占卜 等
建筑风格:如宫 殿式、塔式、庙 宇式等
神庙行事的参与人员与组织方式
参与人员:皇帝、 大臣、道士、僧侣、 信徒等
组织方式:皇帝主 持,大臣协助,道 士、僧侣负责宗教 仪式,信徒参与祈 祷和祭祀
活动形式:祭祀、 祈祷、斋戒、布施 等
活动目的:祈求神 灵保佑,祈求风调 雨顺,祈求国泰民 安等
面临的问题:资金不足、技术 难题、环境污染等
保护措施:制定保护规划、加 强监管、提高公众意识等
传承方式:教育传承、文化传 承、技艺传承等
保护措施与建议
加强技术研究,提高保护水 平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保 护意识
建立完善的保护制度,明确 保护责任
加强国际合作,共享保护经 验
鼓励社会参与,形成保护合 力
05
中国古代宗教建筑 与神庙行事的关系
THEME TEMPLATE
宗教建筑对神庙行事的影响
宗教建筑是神庙行事的场所,决定了神庙行事的形式和规模
宗教建筑的布局和装饰反映了神庙行事的仪式和信仰 宗教建筑的建造和维护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对神庙行事的进行产生了 影响 宗教建筑的风格和特点反映了神庙行事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建筑风格:融合了不同地 区的建筑风格和特色
艺术价值:具有很高的艺 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社会功能:承 特色
THEME TEMPLATE
宗教建筑
![宗教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a244e7ed4afe04a1b071de0c.png)
佛光寺东大殿
大殿屋面坡度较 平缓,举高约1/4.77。 平缓,举高约 。 正脊及檐口都有升起 曲线, 曲线,屋面筒瓦虽是 后代所铺,但鸱尾式 后代所铺, 样及叠瓦脊仍遵旧制。 样及叠瓦脊仍遵旧制。 柱高与开间的比 例略呈方形, 例略呈方形,斗拱高 度约为柱高的1/2。粗 度约为柱高的 。 壮的柱身、宏大的斗 壮的柱身、 拱再加上深远的出檐, 拱再加上深远的出檐, 都给人以雄健有力的 感觉。 感觉。 殿内的砖砌佛座 和塑造佛像, 和塑造佛像,都是唐 代遗物。佛光寺大殿 代遗物。 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唐 代木建筑。 代木建筑。
泉州清净寺
第二节 佛教寺庙
佛教寺院的构成 1.汉代:以塔为中心的庭院、塔院 白马寺:东汉洛阳 2.南北朝:前塔后殿 南朝最早出现建双塔之例 永宁寺:北魏洛阳 3.唐代:寺塔并列 以塔为中心逐步转为以楼阁为中心的转型期(日本 法隆寺) 双塔立于大殿或寺门之前
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二节 佛教寺庙
钟楼:出现于晚唐,立于南北轴线东侧 • 鼓楼:出现于明中叶,立于钟楼之对应西侧? (宋砌望火楼,设钟鼓楼) 晨钟(东)暮鼓(西) • 罗汉堂:田字形,最早见于五代 • 转轮藏:创与南朝,遗物以宋代最早 • 戒坛:宋代开始
独乐寺观音阁观音像
独乐寺观音阁
柱子仅端部有卷杀, 柱子仅端部有卷杀, 并有侧脚。 并有侧脚。上下层柱的 交接用了叉柱造, 交接用了叉柱造,由于 上层和夹层的檐柱较底 层檐柱收进约半个柱径, 层檐柱收进约半个柱径, 在外观上形成稳定感。 在外观上形成稳定感。 位于底层斗拱以上和平 座楼板以下的夹层, 座楼板以下的夹层,在 柱间施以斜撑, 柱间施以斜撑,加强了 结构的刚度, 结构的刚度,这种做法 和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 塔同出一辙, 塔同出一辙,它经受了 近千年来多次地震的考 证明结构是合理的。 验,证明结构是合理的。
宗教建筑
![宗教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10022b1bf78a6529657d530c.png)
佛龛与佛殿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第28,第30窟(北魏后期或西魏初期)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中国石窟◎天水麦积山》 史
第43窟(西魏)《中国石窟◎天水麦积山》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第4窟(北周)《中国石窟◎天水麦积山》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一、佛教建筑
(二)佛教及佛教建筑的本土化
1、汉传佛教的宗派分化及寺院建筑 (3)山西五台佛光寺东大殿( 857年)
1)环境与布局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2)东大殿基本特征 A.面阔七开间,进深八架椽,单檐四阿顶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2)东大殿基本特征: B. 结构:殿堂式 柱网布置:金厢斗底槽-内外两圈柱,内外柱同高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栌斗
出跳
4)体现了宏伟雄大与端庄流丽结合的唐风 A、斗栱雄大(斗栱层占二分之一柱高) B、屋面坡度缓和(举高约为1/4.77) ,出檐深远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1/3 2/3
4)体现了宏伟雄大与端庄流丽结合的唐风 A、斗栱雄大(斗栱层占二分之一柱高) B、屋面坡度缓和(举高约为1/4.77) ,出檐深远 L 3.96米
观音阁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山门
大同善化寺(辽金)
大雄宝殿(辽)
普贤阁(金) 三圣殿(金)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山门(金)
(1)汉地寺院布局的定型
D.禅密二宗对中国佛寺布局的影响
■
禅宗寺院布局: 法堂的重要地位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中国建筑史第五章 宗教建筑
![中国建筑史第五章 宗教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c2b7ccc2f524ccbff0218411.png)
望—看圖
群体内部及外部开放空间的尺度与比例。
建议实地考察,多用人体尺度去感受,对建筑及外 部空间的把握有好处,并会发现一些设计规律。
对照芦原义信的《外部空间设计》中总结的尺度比 例。
点。
問—問題
塔的起源,演变过程及与寺庙的关系。 塔的形象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切—切磋
塔幢中国化的进程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性质
舍利塔——圣墓 缩小——塔刹
位置 材料
砖石——木
形式
单塔—密檐塔—楼阁式
切—切磋
印度
切—切磋
山西应县木塔
閲讀材料
阅读材料:
罗哲文著 《中国古塔》 郭湖生主编《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
学习本无定法
聞—讀文
重点:
伽蓝七堂制 平面布局
問—問題 佛寺与道观选址上的不同? 寺庙建筑与背景的图底关系?
切—切磋
“舍宅为寺”与“通用式设计”
以前厅为大殿,以后堂为佛堂
寺庙结构与社会结构(寺庙连续体)
静安茅棚——庵堂——分寺——大寺 宫-观-庵-庙 佛教丛林(禅宗寺院)
甲乙徒弟院——十方主持院(十方院)——敕差住持院 (给牒院)
佛塔 经幢
佛塔 经幢
望—看圖
佛塔 经幢
平面特点;外部形象;基本构造。 不同材料的应用对其构造及形象的影响。
聞—讀文
中国古塔的起源和发展、类型和构造及重要古 塔的 把握塔的类型划分,及其相应的构造特点和外 部形象特征。 典型实例
了解一下各类型的演变过程及各个时期的一些特点。 分析各典例在体量、形式、装饰、材料等方面的特
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宗教建筑与圣地
![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宗教建筑与圣地](https://img.taocdn.com/s3/m/9a564c9e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91.png)
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宗教建筑与圣地中国作为一个深厚的宗教文化背景下的国家,拥有着众多重要的宗教建筑与圣地。
这些建筑物与圣地不仅是宗教信仰的象征,更是中国历史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本文中,将会介绍几个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宗教建筑与圣地,以展示其在宗教发展与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
一、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敦煌市境内,是中国石窟艺术的瑰宝。
莫高窟始建于北魏时期,持续修建至明朝,历经千年。
这里蕴藏着数千个洞窟,内部雕刻了大量精美绝伦的佛像、佛教造像与壁画。
这些艺术品精湛绝伦,描绘了佛教故事与历史,展示了佛教文化的繁盛与辉煌。
二、峨眉山峨眉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位于四川省峨眉山市。
峨眉山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自古以来就是佛教文化的重要中心。
这里有众多古刹、庙宇与佛教文化遗址,如金顶寺、雷洞坪、九曲栈道等。
峨眉山还是峨眉派武术与女子武术的发源地,这使得峨眉山不仅具有宗教意义,还成为一处重要的文化与旅游胜地。
三、少林寺少林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是中国佛教丛林寺庙的代表。
少林寺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武术文化而闻名于世。
作为中国武术发源地之一,少林寺培养了众多武术高手。
寺内保存了大量的文物和古代佛教经典,成为研究佛教文化与武术发展的重要场所。
四、武当山武当山位于湖北省十堰市,是中国道教的重要圣地。
武当山自古以来就有“天下第一仙山”的美誉。
这里有众多道教建筑与文化遗址,如紫霄宫、南岳殿、真武宫等。
武当山还传承了众多的道教文化与文化遗产,如太极拳与太极剑。
武当山不仅是道教信仰的中心,也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宝库。
五、布达拉宫布达拉宫位于西藏拉萨市,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古代宫殿,也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圣地。
布达拉宫建于公元七世纪,是西藏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它庄严肃穆、壮丽宏伟的建筑风格,吸引了无数的游客与信众前来朝拜与观光。
布达拉宫内部还收藏了大量的佛教经典、艺术品与文物,展示了藏传佛教的独特魅力。
六、南京夫子庙夫子庙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
中国古代的历史宗教建筑有哪些
![中国古代的历史宗教建筑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12f3a65a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51.png)
中国古代的历史宗教建筑有哪些中国古代历史宗教建筑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建筑以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和宏伟壮丽的规模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历史宗教建筑的几个重要代表。
一、太庙太庙,又称显圣祠,是古代中国帝王祭祀天地神灵的场所。
太庙的建筑规模宏大,通常由前殿、中殿和后殿组成,殿宇之间以廊道相连,形成了一条主轴线。
太庙的建筑采用了传统的中国木结构,屋顶上有彩绘雕塑,展示了古代中国的建筑技术和艺术水平。
二、佛教寺庙佛教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宗教之一,佛教寺庙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著名的佛教寺庙有悬空寺、少林寺和大报恩寺等。
悬空寺位于山崖之上,建筑在南北向悬空而立,给人一种飘渺的感觉。
少林寺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发源地,以其独特的武术文化而闻名,寺庙内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和文物。
大报恩寺是中国最古老的佛教寺庙之一,寺庙内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彰显了佛教寺庙的庄严与内敛。
三、道教宫观道教是中国古代的传统宗教之一,道教宫观是道教信仰的场所。
道教宫观的建筑布局多为三进院落,中间为正殿,两侧为配殿。
正殿是宫观的主要建筑,通常供奉道教的神像和经典。
著名的道教宫观有青城山道教建筑群、武当山道观和龙门石窟等。
青城山道教建筑群位于四川成都,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
武当山道观位于湖北十堰,是中国道教最重要的圣地之一。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道教建筑之一,洞窟内有许多刻有佛教和道教题材的浮雕。
四、回教清真寺回教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主要宗教之一,清真寺是回教信仰的场所。
回教清真寺的建筑风格独特,常常采用穹顶和尖塔的设计。
回教清真寺的布局一般包括清真寺大门、清真寺礼拜大厅和清真寺礼拜塔。
著名的回教清真寺有大宁回教寺、艾尼肯清真寺和长寿寺清真寺等。
大宁回教寺位于北京,是北京市最大的回教寺庙,建筑风格与中国传统建筑相结合。
艾尼肯清真寺位于新疆乌鲁木齐,是中国最大的清真寺之一,建筑风格体现了中亚和西亚的建筑特色。
长寿寺清真寺位于甘肃兰州,是中国西北地区最重要的回教寺庙之一,寺庙内保存了许多古老的建筑和文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香阁
千手千眼观音像
布达拉宫
1)依地势而设置殿堂,不强调中轴对称 的合院形式; 2)在个体殿堂建筑上,既用汉地宫殿的 木构架又结合当地碉楼石结构的形式; 3)在建筑外部与室内装饰上吸取了尼泊 尔宫殿与寺庙的装饰;
全宫分作白宫、红宫和山脚下的方城与 龙王潭四个部分。 白宫:西藏最高领袖达赖的宫殿,喇嘛 诵经殿堂与住所 红宫:历世达赖的灵塔殿和各类佛堂 方城:地方政府机构 龙王潭:宫中的后花园
代表:
1、山西五台山佛光寺 佛光寺东大殿(我国现存最大的唐代木建筑)是 该寺的主殿,位于最上一层院落,在所有建筑 中位置最高。 结构上特点: 1)大殿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单檐庑殿顶。 2 )檐柱头微侧向内,角柱增高,因而侧脚和生 起都很显著。殿的平面由檐柱一周及内柱一周 合成,分为内外两槽。这种形式在宋《营造法 式》中称为“金厢斗底槽”。 3 )殿的梁架,分为明栿和草栿两大类,明栿在 天花板以下,草栿不加工,在天花板以上。 4 )平梁上面用大叉手而不用侏儒柱,承托脊檩。
应县木塔塔刹楼梯栏杆
应县木塔塔刹
2)砖构楼阁塔
代表: 长安兴教寺玄奘塔 西安大雁塔 苏州云岩寺塔 苏州罗汉院双塔 河北定州开元寺塔
苏州罗汉院双塔
长安兴教寺玄奘塔
西安大雁塔
3)砖、木结合楼阁塔
特点:砖筑塔身;外面用木屋檐、木栏 杆 代表: 上海的龙华寺塔 苏州的报恩寺塔
上海的龙华寺塔
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
道教及其建筑
中国的道家思想,一般认为始于老子的《道德经》, 后来发展到战国及秦、汉的方士,直到东汉时正 式成为宗教。道教在我国宗教中,居第二位。 道教建筑未形成独立的系统与风格。道教建筑一般 称为宫、观、院,其布局和形式,大体仍遵循我 国传统的宫殿、祠庙体制。即建筑以殿堂、楼阁 为主,以中轴线做对称式布置。目前保存较完整 的早期道观,可以建于元代中期的山西芮城县永 乐宫为代表。
金刚宝座塔
形式是塔下面有一巨大宝座,座上建 有五座小塔,供奉佛教密宗金刚界五 部主佛舍利,所以称为金刚宝座塔。 代表: 北京大正觉寺塔-最早 北京碧云寺塔-塔上加塔
北京大正觉寺塔
北京大正觉寺塔细部
北京碧云寺塔
单层方塔
单层塔、平面多方形。 代表: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
经幢
经幢是在八角形石柱上镌刻经文,用以宣 扬佛法的纪念性建筑。
布局 :
以南北向的中轴线作左右对称布置 纵轴上的主要建筑: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 藏经阁 山门:空门、无相门、无作门;左右二金刚力士 天王殿:中弥勒佛,背面韦驮天,左右四大天王 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尼;两侧多塑十八罗汉 法堂:诵经修行的地方 藏经阁:珍藏佛经与文物的地方 大雄宝殿两旁东西配殿:东-伽蓝殿,西-祖师殿 其他:斋堂、客堂、寝堂、延寿堂、库房、浴室——东 内西外
伊斯兰教及其建筑
伊斯兰教进行宗教礼仪的场所,是伊斯兰 寺院,也称礼拜寺。 组成: 礼拜堂-教徒集体作礼拜的 邦克楼-高耸的小楼,供寺长召唤教徒前来 作礼拜 清洁和沐浴场所 特点:拱顶、发券门窗
中国清真寺(伊斯兰教礼拜寺 在中国通称 )
三种类型 : 1)早期清真寺:主要集中在早期通商口岸城市, 如泉州清净寺。寺的建筑完全是依照阿拉伯礼 拜寺的形式建造的。 2)新疆地区的清真寺:保留了更多的阿拉伯礼 拜寺的形制并与当地民族建筑相结合 3)中国内地的清真寺:采用了中国内地传统的 建筑样式
3)唐朝:佛教在中国发展的盛期
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和唐武宗 “禁佛事件”
二、佛教建筑
1、佛教石窟 特点:石窟是开凿在山崖壁上的石洞,是早期佛教 建筑的一种形式。
类型:1)精舍式僧房
2)支提窟
分布:丝绸之路-新疆克孜尔石窟(最早的石窟)
敦煌石窟(规模最大、持续时 间最长 )
黄河流域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四川:广元千佛崖石窟、大足北山石窟、宝顶山石窟 等 意义:壁画、雕塑以及其他文物反映了外来的佛教艺 术与文化与中国本土艺术、文化相融合的过程。 典例: 敦煌石窟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泉州清净寺
泉州清净寺
新疆地区的清真寺
北京牛街清真寺邦克楼
北京牛街清真寺礼拜殿
苏州的报恩寺塔
其他: 楼阁式琉璃塔者-河南开封佑国寺塔 楼阁式石塔-泉州开元寺石造双塔 楼阁式铁塔-湖北当阳玉泉寺的铁塔
河南开封佑国寺塔
河南开封佑国寺塔细部
泉州开元寺石造双塔之一
湖北当阳玉泉寺的铁塔
塔的类型:
楼阁塔 密檐塔 喇嘛塔 金刚宝座塔 单层方塔
密檐塔
楼阁式演变而来的新式佛塔 特点:楼阁的底层尺寸加大升高,以上各层高 度缩小,各层屋檐呈密叠状 组成:全塔分为塔身、密檐与塔刹三个部分 代表: 河南登封的嵩岳寺塔-十二边形,最早 西安的小雁塔 云南大理崇圣寺千寻塔 河南登封法王寺塔 北京天宁寺塔-八角实心,高须弥座
龙门石窟 (公元500年 )
奉先寺-卢舍那佛像 (龙门石窟最大的石刻 )
摩崖造像
四川乐山凌云寺的大佛
云岗石窟中心塔柱
返回
克孜尔千佛洞
鸠摩罗什(中国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
返回
返回
敦煌石窟内景
返回
卢舍那佛像
返回
返回
2、佛寺
中国第一座佛寺建筑 ——白马寺
佛寺的组合形式可分为两种类型 1、以佛塔为主的佛寺: 在我国出现最早,是随“天竺”制式。这类寺院以一座 高大居中的佛塔为主体,其周围环绕方形广庭和回廊 门殿,如东汉洛阳白马寺、汉末徐州的浮屠祠以及北 魏时洛阳的永宁寺。 2、以佛殿为主的佛寺: 基本上采用了我国传统宅邸的多进庭院布局。它的出 现最早可能源于南北朝时王公们的“舍宅为寺”。为了 利用原有房屋,多采取“以前厅为大殿,以后堂为佛堂” 的形式
河南登封的嵩岳寺塔
河南登封的嵩岳寺塔上部
西安的小雁塔
河南登封法王寺塔
云南大理崇圣寺千寻塔
北京天宁寺塔
北京天宁寺塔
喇嘛塔
结构:下部是须弥座,座上是平面为圆 形的塔身,再上是多层相轮,最上为塔 顶 代表:北京妙应寺白塔 尼泊尔阿尼哥主持设计 ;l 3层相轮; 两层折角方形的须弥座 河南登封的少林寺小喇嘛墓塔的塔群
敦煌石窟(开凿于公元366年 )
发展特点:窟中塑像与画像反映的人物形象、 服饰、装饰纹样有一个逐步汉化的过程。 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本身是建筑的一个类别, 更重要的是在它的雕刻与壁画中反映了我国 早期的建筑活动与形象。
云冈石窟(公元460 )
地点:山西大同,这里是北魏迁都洛阳前的都 城,古称平城。 发展阶段: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反映印度风格, 后期逐渐中国化,每个阶段都创造出具有代表 性的形式而成为北方各地石窟的典型,称为 “平城模式”。
第五章 宗教建筑
第一节 佛教及其建筑
一、佛教 1、概说
三大宗教: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
特点:延续时间较长和传播地域最广 影响:留下了丰富的建筑和艺术遗产;对我国 古代社会文化和思想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2、几个阶段 1)汉朝 :自西域传入中国 2)魏晋南北朝 :佛教在中国传播的第一个高潮 。 南梁佛寺2846所,僧尼82700余人;北魏寺院3 万余座,僧尼200余万人
云南傣族佛寺
特点: 1)屋顶高耸,上下分作几层,左右分作 若干段,中央部分突起。 2)屋脊布满小装饰 3)佛寺以佛殿为中心,布局灵活
3、佛塔
佛塔—埋葬佛骨舍利的纪念物,它作为佛的 象征,供信徒们顶礼膜拜。 “浮图”与中国塔 1)木构楼阁塔:多层的楼阁在下,楼阁顶 上置放“浮图”形式的屋顶,称为刹顶,这 就是中国最初的楼阁式佛塔的形象。 代表:山西应县佛宫寺的释迦塔(应县木塔) 平面为八角形
外形上最大特点:斗拱硕大,出檐深远。 几个名词 侧脚:平面上各檐柱柱头向内倾斜。 生起:立面上,檐柱自中央当心间向两侧逐 渐升高。 金厢斗底槽:平面由檐柱一周及内柱一周合 成,分为内外两槽
如来佛
2、隆兴寺
摩尼殿: 结构特点:殿平面呈十字形,重檐歇山顶,四面抱 厦(即在主建筑之一侧突出1间或3间)。 佛香阁(大悲阁) 结构特点:面阔七间,进深五间,为五重檐三层楼 阁。 意义:高大佛像,菩萨像的出现,促使佛殿突破了 旧的形式,产生了一种新的楼阁式的佛殿,丰富 了传统殿堂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