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学第二章(有作业)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0——3500亿美元的中等银行为“死谷银行” 3500亿美元以上的大银行为“航母型银行”
大银行的优势
实力雄厚、公众信任 抗风险能力和稳定性强 市场关注度高、影响力大 政府特别保护(Too Big To Fall)美国
银行、花旗银行200亿美元
平均成本可以wenku.baidu.com低
大银行的实现途径:银行业的并购
国际银行业的并购浪潮
四大银行的市场占有率:从1990年87%下降至 目前的67%
赫芬达指数:从1990年的2200下降至目前的 1100左右
第二节 范围经济与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
范围经济及其形成的假说 、范围经济:银行业务种类的组合所需成本投入最节省。
在给定产出水平的基础上,多种业务的经营成本较低,则 存在业务范围经济:如多种业务的经营成本较高,而存在 业务范围不经济。
曼彻斯特商学院(Manchester Business Schllo,MBS)John B.Westwood 和Christopher P.Holland2000年的研究:分析指标为银行总 资产
结论:“大即是美”(Bigger is Beautiful)
400亿美元以内的小银行为“焦点银行”:特 色经营
、范围经济形成的假说:多种业务带来成本节约和 收益增加的原因 固定成本分摊(另外,规模经济也能分摊固定成本) 信息经济:市场以及客户信息的循环重复利用 降低风险 客户成本经济:为客户提供多元化服务,能降低处理成
本或增加收入
二、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分业 与混业
(一)分业与混业
1、金融五大行业 2、分业:金融机构只参与某一行业的业务
2、英国模式:自然形成的规模经济市场结构
1994年,前三家银行存款市场集中度达60%、 赫芬达指数达1500。 1970年代的银行并购浪潮:银行数量从1988年 的244家减少到2002年的120家,清算银行从11家 减少至6家。
3、德国模式:既追求规模效率、又保持充分 竞争
德国商业银行的三个层次:
阿赫德夫(Alhadeff)1954年的研究 以盈利性资产作为产出、以总费用及其分 项费用与盈利性资产的比率作为平均成本 结论:银行业存在递增的产出规模效率和 递减的成本规模效率
大银行比小银行通常会形成更大的产出 小银行的单位经营成本比大银行更高
三、单一银行与分支行制比较分析角度 的银行规模经济研究
本斯顿(Benston)、汉威科(Hanweck)、哈姆 弗雷( Humphrey)1981年运用“可分离多重指 数”所进行的研究—— BHH研究
结论: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银行平均成本曲线 呈现出相对平坦的U型状态:
中等规模银行的规模效率 平均 成本
优于巨型银行和小银行
最佳规模区间
规模
四、MBS分析法
日本三菱银行与东京银行合并为东京三菱银行,为当 时全球最大银行(1995):兴业银行、第一劝业银行、 富士银行合并成为当时全球最大银行(1999)。
德国银行的对外收购:如德意志银行的频繁收购
瑞士:三大银行中瑞士银行与瑞士联合银行合并为瑞 士联盟银行。
五、银行业市场结构(集中度)的分析
迈阿密大学Lawrence G.Golgberg教授和纽 约赫夫斯特拉大学Anoop Rai教授1996年 的研究
混业的收益:利用不同行业分散单业经营的风险; 融资能力以及业务资源可作多用途使用。
混业的成本:若管理不当,各行业风险可能互相 传染和放大。
2、混业经营的必然性
金融产品具有较强的同质性:部分产品创 新的行业归属模糊
金融人才具有较强的通用性
金融业务资源(资金、信息、企业家才能) 具有较强的通用性
跨州设立分支机构),1956年“银行持股公司 法——道格拉斯修正案”(禁止银行持股公司跨 州持股银行) 1994年9月“跨州银行法”:1997年6月1日起可以 实行分支行制 银行数量:1930年代以后长期稳定在14000家左 右,1994年仍有1060家;至2002年,独立的银行 有8000余家。
第二章 银行业市场结构和银行组织机构
第一节 规模经济与单一的市场结构 一、产品规模经济的含义:适度规模问题 产出或绩效增长率>成本增长率——规模经济状
态 产出或绩效增长率<成本增长率——规模不经济
状态 产出或绩效增长率=成本增长率——常数态规模
效率状态 规模经济存在一定的区间范围
二、成本角度的银行规模经济研究
金融业存在规模经济(越大越好)和范围 经济(越宽越好)
各行业生命周期不同:收入丰歉互补、风 险分散
银行业集中度的指标:前三家银行市场 占有率和赫芬达指数
赫芬达指数=行业内各厂商市场占有率平 方值之和×10000 ——指数值越高行业垄断越强
六、主要国家银行业的市场结构模式
1、美国模式:追求充分竞争 银行的双线管理制度:国民银行与州银行 自由设立银行:1837年密执安州“自由银行条例” 单一银行制:1927年“麦克法登法”(禁止银行
经营
3、混业:金融机构同时参与几个行业的业 务经营
4、分业与混业,可能是金融机构自身的选 择,也可能是体制的要求(分业经营体制)
(二)分业与混业的理论分析
1、分业与混业的成本—收益的分析 分业的收益(优势):形成专门人才、实行专业
化经营:防范风险跨行业传播。
分业的成本(劣势):不能利用不同行业分散经 营风险;不能将融资能力以及业务资源作多用途 使用。
贯穿整个1990年代,以美国为甚。
大通曼哈顿银行与化学银行合并成为全美最大的新大 通曼哈顿银行(1995),花旗银行与旅行者集团合并成 为花旗集团(1998的世纪合并),美洲银行与国民银行 合并成为新的全美最大银行——新美洲银行(1998), 大通曼哈顿公司与JP摩根银行合并成为全美第三大银行 集团(2000)。
大银行:以德意志银行、德累斯顿银行、商业 银行为核心 地区银行:从事地方金融业务的中型银行 私人银行:独资经营的小型银行
4、日本模式:集中与竞争并存
战后银行结构的特点:人为构建的、专业分工 前提的垄断竞争型的结构
鼓励分工范围内的竞争
具有规模效率的大银行和区域性的地方银行并 存
5、中国模式:高度分工垄断体制转向垄断竞 争、体制
大银行的优势
实力雄厚、公众信任 抗风险能力和稳定性强 市场关注度高、影响力大 政府特别保护(Too Big To Fall)美国
银行、花旗银行200亿美元
平均成本可以wenku.baidu.com低
大银行的实现途径:银行业的并购
国际银行业的并购浪潮
四大银行的市场占有率:从1990年87%下降至 目前的67%
赫芬达指数:从1990年的2200下降至目前的 1100左右
第二节 范围经济与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
范围经济及其形成的假说 、范围经济:银行业务种类的组合所需成本投入最节省。
在给定产出水平的基础上,多种业务的经营成本较低,则 存在业务范围经济:如多种业务的经营成本较高,而存在 业务范围不经济。
曼彻斯特商学院(Manchester Business Schllo,MBS)John B.Westwood 和Christopher P.Holland2000年的研究:分析指标为银行总 资产
结论:“大即是美”(Bigger is Beautiful)
400亿美元以内的小银行为“焦点银行”:特 色经营
、范围经济形成的假说:多种业务带来成本节约和 收益增加的原因 固定成本分摊(另外,规模经济也能分摊固定成本) 信息经济:市场以及客户信息的循环重复利用 降低风险 客户成本经济:为客户提供多元化服务,能降低处理成
本或增加收入
二、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分业 与混业
(一)分业与混业
1、金融五大行业 2、分业:金融机构只参与某一行业的业务
2、英国模式:自然形成的规模经济市场结构
1994年,前三家银行存款市场集中度达60%、 赫芬达指数达1500。 1970年代的银行并购浪潮:银行数量从1988年 的244家减少到2002年的120家,清算银行从11家 减少至6家。
3、德国模式:既追求规模效率、又保持充分 竞争
德国商业银行的三个层次:
阿赫德夫(Alhadeff)1954年的研究 以盈利性资产作为产出、以总费用及其分 项费用与盈利性资产的比率作为平均成本 结论:银行业存在递增的产出规模效率和 递减的成本规模效率
大银行比小银行通常会形成更大的产出 小银行的单位经营成本比大银行更高
三、单一银行与分支行制比较分析角度 的银行规模经济研究
本斯顿(Benston)、汉威科(Hanweck)、哈姆 弗雷( Humphrey)1981年运用“可分离多重指 数”所进行的研究—— BHH研究
结论: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银行平均成本曲线 呈现出相对平坦的U型状态:
中等规模银行的规模效率 平均 成本
优于巨型银行和小银行
最佳规模区间
规模
四、MBS分析法
日本三菱银行与东京银行合并为东京三菱银行,为当 时全球最大银行(1995):兴业银行、第一劝业银行、 富士银行合并成为当时全球最大银行(1999)。
德国银行的对外收购:如德意志银行的频繁收购
瑞士:三大银行中瑞士银行与瑞士联合银行合并为瑞 士联盟银行。
五、银行业市场结构(集中度)的分析
迈阿密大学Lawrence G.Golgberg教授和纽 约赫夫斯特拉大学Anoop Rai教授1996年 的研究
混业的收益:利用不同行业分散单业经营的风险; 融资能力以及业务资源可作多用途使用。
混业的成本:若管理不当,各行业风险可能互相 传染和放大。
2、混业经营的必然性
金融产品具有较强的同质性:部分产品创 新的行业归属模糊
金融人才具有较强的通用性
金融业务资源(资金、信息、企业家才能) 具有较强的通用性
跨州设立分支机构),1956年“银行持股公司 法——道格拉斯修正案”(禁止银行持股公司跨 州持股银行) 1994年9月“跨州银行法”:1997年6月1日起可以 实行分支行制 银行数量:1930年代以后长期稳定在14000家左 右,1994年仍有1060家;至2002年,独立的银行 有8000余家。
第二章 银行业市场结构和银行组织机构
第一节 规模经济与单一的市场结构 一、产品规模经济的含义:适度规模问题 产出或绩效增长率>成本增长率——规模经济状
态 产出或绩效增长率<成本增长率——规模不经济
状态 产出或绩效增长率=成本增长率——常数态规模
效率状态 规模经济存在一定的区间范围
二、成本角度的银行规模经济研究
金融业存在规模经济(越大越好)和范围 经济(越宽越好)
各行业生命周期不同:收入丰歉互补、风 险分散
银行业集中度的指标:前三家银行市场 占有率和赫芬达指数
赫芬达指数=行业内各厂商市场占有率平 方值之和×10000 ——指数值越高行业垄断越强
六、主要国家银行业的市场结构模式
1、美国模式:追求充分竞争 银行的双线管理制度:国民银行与州银行 自由设立银行:1837年密执安州“自由银行条例” 单一银行制:1927年“麦克法登法”(禁止银行
经营
3、混业:金融机构同时参与几个行业的业 务经营
4、分业与混业,可能是金融机构自身的选 择,也可能是体制的要求(分业经营体制)
(二)分业与混业的理论分析
1、分业与混业的成本—收益的分析 分业的收益(优势):形成专门人才、实行专业
化经营:防范风险跨行业传播。
分业的成本(劣势):不能利用不同行业分散经 营风险;不能将融资能力以及业务资源作多用途 使用。
贯穿整个1990年代,以美国为甚。
大通曼哈顿银行与化学银行合并成为全美最大的新大 通曼哈顿银行(1995),花旗银行与旅行者集团合并成 为花旗集团(1998的世纪合并),美洲银行与国民银行 合并成为新的全美最大银行——新美洲银行(1998), 大通曼哈顿公司与JP摩根银行合并成为全美第三大银行 集团(2000)。
大银行:以德意志银行、德累斯顿银行、商业 银行为核心 地区银行:从事地方金融业务的中型银行 私人银行:独资经营的小型银行
4、日本模式:集中与竞争并存
战后银行结构的特点:人为构建的、专业分工 前提的垄断竞争型的结构
鼓励分工范围内的竞争
具有规模效率的大银行和区域性的地方银行并 存
5、中国模式:高度分工垄断体制转向垄断竞 争、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