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治疗荨麻疹的临床应用
桂枝汤治疗荨麻疹的疗效分析

明原 因者 4例。所有病例 1 个月内未用过长效皮质类 同醇激素, 无严重的内部器官及系统性疾病。
临 床 将 1 “ 麻 疹 ” 者 分 为 : 热 、 寒 、 瘀 3种 类 1例 荨 患 风 风 血 型… 。笔 者 用 桂 枝 汤 加 减 治 疗 : 热 型 者 , 团色 红 , 生地 、 风 风 加 荆
而 愈 , 病 例 3~ 慢性 6剂 而 愈 。
与翻正反射消失数等 , 显示桂枝汤x 4 鼠有 较强 的镇静作用 , ,, J - 并
可 加强 巴 比妥类 催 眠 药 的 中枢 抑 制作 用 。
综上 , 我们认为桂枝汤用于治疗荨麻疹 有一 定的临床效果 ,
2 讨论
21 祖 国 医学 的理 论 依 据 .
其有 中医理论的支撑 , 也有现代 医学有关 证文 。但荨麻疹 的病因 病理在 中 、 西医方面都较复杂 , 还有待专家学者进一步系统的研
究 与探 讨 :
桂枝汤并非只是发表解肌 之剂 , 正如尤怡 在《 金匮心典 》 中
引 徐 氏 之说 :桂 枝 汤 , 证 得 之 , “ 外 为解 肌 和卫 ; 内证 得 之 , 化 气 为
“ 荨麻疹 ” 俗称“ 风疹块” 典型 的皮肤表 现 : , 突然 发生红斑 、
风 团 , 小 不 一 , 状 不 规 则 , 全 身 分 布 , 痒 程 度 不 一 , 生 大 形 可 瘙 发 消 退 变化 较 快 , 多批 反 复 出现 其 病 复 杂 ( 内源 性 和 外 源 可 有
2 . 桂枝汤对神经 系统有镇静作用 .3 2
神经系统失调也是影响
经典药方.桂枝汤

经典药方.桂枝汤德医堂桂枝汤,中医方剂名。
为解表剂,具有辛温解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效。
主治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
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产后或病后低热、妊娠呕吐、多形红斑、冻疮、荨麻疹等属于营卫不和者。
歌诀太阳中风桂枝汤,芍药甘草枣生姜解肌发表调营卫,啜粥温服汗易酿。
组成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
用量桂枝(去皮)、芍药、生姜、大枣(切)各 9g,甘草(炙)6g。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用法上五味,(口父)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
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
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
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现代用法:水煎服,温服取微汗)。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
方义本方证为风寒伤人肌表,腠理不固,卫气外泄,营阴不得内守,肺胃失和所致。
治疗以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为主。
本方证属表虚,腠理不固,且卫强营弱,所以既用桂枝为君药,解肌发表,散外感风寒,又用芍药为臣,益阴敛营。
桂、芍相合,一治卫强,一治营弱,合则调和营卫,是相须为用。
生姜辛温,既助桂枝解肌,又能暖胃止呕。
大枣甘平,既能益气补中,又能滋脾生津。
姜、枣相合,还可以升腾脾胃生发之气而调和营卫,所以并为佐药。
炙甘草之用有二:一为佐药,益气和中,合桂枝以解肌,合芍药以益阴;一为使药,调和诸药。
所以本方虽只有五味药,但配伍严谨,散中有补,正如柯琴在《伤寒论附翼》中赞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配伍特点桂枝辛温,辛能散邪,温从阳而扶卫,故为君药。
桂枝汤临床应用及其药理学作用

桂枝汤临床应用及其药理学作用【摘要】桂枝汤作为经典的中药方剂,以其独特的优势及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一直被沿用至今,并且在现代医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仍然在临床上具有独特的应用优势。
笔者以下就对其在临床中的主要应用进行了介绍,并对其药理学作用进行了分析阐述,以期为临床进一步应用桂枝汤提供参考。
【关键词】桂枝汤;临床应用;药理学作用桂枝汤是出自医学大家张仲景地《伤寒论》中的经典古方,是主治太阳病中风之方剂,从古至今千百年以来,桂枝汤在各种疾病的治疗中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引起了广大医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与重视。
直到如今,桂枝汤在现代多种疾病治疗中也表现出了确切而显著的疗效[1]。
近年来,随着传统中医药的发展,中医药在临床治疗上的优势作用逐渐凸显,广受临床各界的关注,而桂枝汤作为经典古方也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
笔者以下就对桂枝汤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并对其药理学作用进行了分析。
1桂枝汤在临床上的应用分析1.1桂枝汤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分析以心血管疾病中最为常见的心律不齐为例,有学者应用桂枝汤合方辨证加减对60例心律不齐患者进行治疗,60例患者中包含了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甲亢性心脏病患者、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
经过治疗后60例患者均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可达到91.67%[2]。
这一研究结果表明,桂枝汤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疗效,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具有增加患者心肌血流量、改善血液循环的功效。
1.2桂枝汤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分析以妇科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月经稀发为例,患者往往初潮偏迟、肾气不足、阳虚血亏,再加上患者受寒,就会导致患者血为寒凝,经脉不通,从而出现月经稀发、腹痛期短、色黯量少等症状。
对于这类患者来说,在治疗时需考虑从补肾养血、温经调冲入手。
应用桂枝汤进行治疗,能够起到温经散寒通络的功效,方中诸药合力发挥暖宫温肾填冲任、益气活血的功效,从而使患者营卫调、阴阳和,血脉通畅,最终达到经水自下的治疗目的[3]。
桂枝汤临床应用验案举隅

桂枝汤临床应用验案举隅发表时间:2012-02-01T16:28:38.01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8期供稿作者:唐卫芳[导读] 以桂枝汤加减治疗畏寒、无汗症、胃脘痛、寒冷性荨麻疹四则。
唐卫芳(江苏省常熟市兴隆卫生院江苏常熟215500)【中图分类号】R28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8-0277-01【摘要】以桂枝汤加减治疗畏寒、无汗症、胃脘痛、寒冷性荨麻疹四则。
指出:桂枝汤有外调营卫,内和脾胃,滋阴和阳之功。
【关键词】桂枝汤临床应用桂枝汤首见于《伤寒论》,由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组成,为群方之祖。
方中桂枝辛温,温经通阳,疏风散寒;芍药酸苦微寒,敛阴和营,二者一辛一酸,一散一敛,一开一合,于解表中寓敛汗养阴之意,和营中有调卫散邪之功,调和营卫。
生姜辛散止呕,助桂枝以调营卫;大枣味甘,补中和胃,助芍药以和营,姜、枣合用,一以调和营卫,另以益脾和胃。
炙甘草补中气且调和诸药,与桂枝、生姜等辛味相合,辛甘化阳,可增强温阳之力;与芍药等酸味相配,酸甘化阴,能增强益阴之功。
诸药相伍,不仅能外调营卫,而且内和脾胃,滋阴和阳。
外证得之,解肌祛邪;内证得之,调脾胃,和阴阳。
无论外感、杂病,只要符合营卫不和之病机,使用本方皆有良效。
笔者运用本方治疗多种疾病,如辨证准确,多获显效。
兹将应用该方的验案举隅如下:1 畏寒周某,男,45岁。
患者自觉全身寒冷半年余,加重一月。
于2006年3月20日前来就诊。
就诊时患者身着羽绒服,仍自觉寒冷,寒入骨髓。
诉半年来胃脘部寒冷不适,进食瓜果生冷食物加重,大便溏薄,齿龈色淡黄,龈肉萎缩,牙根暴露。
舌淡胖,苔白腻而水滑,脉沉细无力。
诊为脾肾阳虚,正气虚弱,营卫失调。
予桂枝汤加减。
处方:制附子20g(先煎),川桂枝10g,生白芍15g,干姜10g,大红枣10g炙甘草5g。
7剂。
复诊时全身寒冷大减,胃脘部寒冷不适感好转,齿龈色淡红,龈肉饱满,舌质淡胖,舌苔薄白不腻,脉沉细。
桂枝汤加减配合针刺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30例临床疗效观察

丝! : !
海 南医学 2 0 1 3 年 8月第 2 4 卷第 l 6 期
d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0 0 3 — 6 3 5 0 . 2 0 1 3 . 1 6 . 1 0 1 0
・
临床 经 验 ・
优 生越来 越 得 到关 注 , 产 检 的 目的 已不仅 在 于母
胎 安全 。随着 产前诊 断技 术 的发 展 , 优生 不再 遥 不可
及 。我 省 已开展 产前 优 生筛 查及 产前 诊 断 , 接受 产前 优 生筛 查及 产前 诊 断主 要是 城 市孕妇 , 基 层孕 妇 比例
G y n a e e o l , 2 0 0 7 , 1 9 6 ( 3 ) : 5 7 .
件, 尤其处理急、 重、 危 患 者 的硬 件 、 软 件 条 件 均 明显 向孕 妇 解 释 和建 议 。( 4 ) 群 众 对 优 生 相 关 检 查 不 了 不 足 。及早 发 现高 危妊 娠计 划性 转诊 , 避 免在 当地发 解 , 故不 主动要求检查 。( 5 ) 已分娩的产妇 由于传统 展为急、 危 重症 是 减少 当地 出现 急 、 危、 重 症 患者 最有 观念的影 响, 表示 即使了解优生相关检查 , 也回避这
P a t t i n s o nR C, e t a 1 . Ma t e na r l n e a r mi s s t o wa r d s a
s t a n d a r d t o o l f o r mo n i or t i n g q u a l i t y o f ma t e r n a l h e a l t h c a e [ r J ] .
桂枝汤合玉屏风散治愈冷激性荨麻疹9例

桂枝汤合玉屏风散治愈冷激性荨麻疹9例
龚欣荣
【期刊名称】《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6(015)003
【摘要】桂枝汤合玉屏风散治愈冷激性荨麻疹9例龚欣荣绵阳四○四医院冷激性荨麻疹是冷刺激后引起急性发作性荨麻疹。
长期以来,临床治疗效果欠佳。
近年来,笔者应用桂枝汤合玉屏风散治愈冷激性荨麻疹9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男性5例,女性4例。
年龄15-42岁,...
【总页数】1页(P179)
【作者】龚欣荣
【作者单位】绵阳四0四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5.982.4
【相关文献】
1.桂枝汤合玉屏风散治疗慢性寒冷性荨麻疹38例 [J], 王冬阳;孙文昵;王福珉
2.玉屏风散合桂枝汤治疗寒冷性荨麻疹87例 [J], 康俊
3.桂枝汤合玉屏风散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总IgE影响研究 [J], 骆天功
4.桂枝汤合玉屏风散加味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J], 陈宝钦
5.桂枝汤合玉屏风散加味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 [J], 董建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议桂枝汤的临床运用

浅议桂枝汤的临床运用发表时间:2019-05-06T16:59:32.877Z 来源:《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5期作者:刘磊[导读] 历代医家称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冠“。
实践证明桂枝汤的确运用于许多营卫不和,阴阳失调的疾病。
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硕士研究生2017级四川成都 610000基金项目:四川省中医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专项课题(青年中医药2018QN016)提要:历代医家称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冠“。
实践证明桂枝汤的确运用于许多营卫不和,阴阳失调的疾病。
但某些医家注解《伤寒论》时,将桂枝汤局限于治太阳表虚证,而忽视了其更为重要和里的一面,特别是”桂枝下咽,阳证则毙“晋朝王叔和一提出,很多医家对桂枝的使用就望而生畏。
关键字:桂枝汤;临床运用;伤寒论桂枝汤是由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组成[1]。
桂枝辛甘温,又具有芳香之性,除发汗解肌作用之外,又具有悦脾补脾运脾之功。
如《本草疏证》有“和营,通阳,利水,下气,行淤,补中”六大功能[2],补中就是其中之一。
另外,桂枝还具有柔肝解郁的作用,用于肝经虚寒,气血凝滞所致的肝郁证。
芍药苦酸微寒,滋阴养血柔肝止痛。
生姜辛温,散寒解表,温中和胃止呕。
大枣甘温,益气健脾,养血和营,缓急止痛。
甘草健脾益气,缓急止痛。
诸药合用,使桂枝汤的功效范围大,作用显著。
以下是笔者对桂枝汤功效的总结,如有错误,望多指正。
1.中风此处中风乃风邪侵袭人体所致疾病,而桂枝汤具有解表祛邪,调和营卫之功,故能治疗中风。
风淫所胜,平以辛,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酸收之。
桂枝汤,辛甘之剂也,所以发散风邪。
是以桂枝为主,芍药、甘草为佐也;风淫于内,以甘缓之,以辛散之。
是以生姜、大枣为使者也[3]。
另桂枝味辛甘,辛则能解肌,甘则能实表,经曰:辛甘发散为阳,故用之以治风;然恐其走泄阴气,故用芍药之酸以收之;佐以甘草、生姜、大枣,此发表而兼和里之意[4]。
治疗中风,桂枝汤必不可少。
桂枝汤与黄芪注射液治疗荨麻疹70例

【 关键词 】 荨麻疹; 桂枝汤; 黄芪注射液
di1 .9 9 ji n 17 o:0 3 6/ .s .62—0 6 .0 0 1 .3 s 3 9 2 1 .2 0 9
中图分类号 : R 5 .4 7 8 2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7 62—0 6 (0 0 1 5 8 1 3 9 2 1 )2—12 —0 胞 聚集指数增高 , 细胞 电泳时 间延 长 ; 红 血虚风 燥型 的改变 为纤维蛋 白原和红细胞压积均增 高 ; 3型之 中以风寒 型的血 液黏度增 高 尤 为显 著 【 引。孙 广 裕认 为 , 病 迁 延 日久 , 本 由
丛 培 俊
(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 , 吉林 吉林 1 20 ) 30 0
【 】 目的: 摘要 观察桂枝汤与 黄芪注射液治 疗荨麻疹的疗效。方法: 采用桂枝汤与黄芪注射液治疗该病 7 例。结果: 有效率 9% 0 总 0。
结论 : 汤与黄芪注射液治疗荨麻疹具有调 和营卫 、 桂枝 气血及活血化瘀 的功效 , 治疗荨麻疹效果较好。
的关系[] 临床皮肤科杂志 ,0 2 3 ( )7 J. 20 , 17 :8—8 . 0 [ ] 孙广裕 . 5 慢性荨麻疹 从瘀论 治浅析 [ ] 中国中 医基 础 医学杂 J.
志 ,02,( )6 20 86 :6—6 . 7
致病 因素 , 由食物 引起者 2 3例 , 5 .6 其 中, 常见 者 5 占 0 %, 最 为虾 、 、 蟹 鱿鱼、 墨鱼 、 塘鱼等 3。张虹亚等研究 结果提示 , 荨
20 29 0 5: 4 9— 2 0 5 0.
临床治愈 4 例 , 3 好转 2 , 0例 无效 7例 , 总有效率 9 %。 0
3 讨 论
寒性荨麻疹——兼谈桂枝汤的功能

寒性荨麻疹——兼谈桂枝汤的功能作者:暂无来源:《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6年第11期文/罗大伦罗大伦,原名罗大中,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博士,曾出版《古代的中医》、《神医这样看病>、《这才是中医》、《阴阳一调百病消》等普及中医的书籍。
经常有朋友问我,患了荨麻疹怎么办?这个荨麻疹,又叫“风团”,有时候被风一吹,就会感觉浑身发痒,用手一挠,立刻皮肤上会出现很多红色的疙瘩。
然后,有的人若干时间后会自动退去,有的会反复出现,整天发痒,严重地影响工作和生活。
有时候,这东西也不是风吹引起的,有人吃了鱼虾,或者什么特殊的东西,也会出现荨麻疹。
总之,这是一个比较普遍,也很烦人的疾病。
那么,这个荨麻疹怎么调理才能好呢?西医会用抗过敏的药物治疗,中医则会将其分型,然后对症处理。
首先要分的是寒热,有的荨麻疹是一见到热的就严重,越热越厉害,这可能多是热证,中医会用凉血解毒等方法调理。
还有一种,是遇到冷的就严重,比如冷水洗会严重,风稍微凉一点,一吹就严重,这多是寒证,我所见到的,寒证的多,热证的少,基本上这几年见到的绝大多数都是寒证,所以给大家聊聊寒证的荨麻疹。
这种荨麻疹的患者,往往正气不足。
容易气虚,这是基本体质。
如果从症状来看,往往是脉弱,舌质淡嫩,舌苔薄白。
很容易累,稍微动作就气喘,面色往往是白的,不够红润;稍一运动就容易出汗,平时怕风怕冷,容易感冒,精力往往不够充沛,容易疲倦。
此时,如果遇到冷风,或者冷水,或者正在出汗的时候被冷风吹到,则容易出现荨麻疹。
那么该怎么调理呢?我的经验是用桂枝汤。
要说起这个桂枝汤,来历可了不起,它是医圣张仲景写的《伤寒杂病论》里面的第一个方子,被古代称为“仲景群方之魁”。
这方子现在的份量大致是:桂枝九克、白芍九克、炙甘草六克、生姜三片、大枣六枚(掰开)。
那么,这个方子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呢?它的功用是: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要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也就是明显的正气不足的人,患了风寒感冒的时候,这个方子是最恰当的。
经方之王:桂枝汤加减治万病

经方之王:桂枝汤加减治万病桂枝汤药方: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灸)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右五味,嗲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饮热稀粥一升余,以助热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复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
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尤在者,复作服,若汗不出,仍服至二、三剂。
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l)感冒、流感: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若为营卫不调者,运用桂枝汤加减治疗,临床往往取得显著疗效。
叶氏报道,以桂枝汤加黄芪10g、姜半夏10g治疗流感95例。
其症状:发热占60%,寒冷占52%,流涕占63%,头痛占52%,伴咳嗽,鼻塞,食欲减退,舌质淡红,苔白或黄白,脉浮数。
经服上方煎剂,平均3天康复,疗效达100%。
上海嘉定县人民医院报道,用桂枝汤加黄芪治疗190例感冒病人,不管营卫和与不和,有无桂枝汤证候,均以本方收效。
其收效的理由被认为是“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以扶正撤邪的结果。
(2)低热症:低热症于临床较为常见,尤其是长期低热者,有时治疗颇为棘手。
林氏报道,对68例低热症者的辨证分型为8种,其中属营卫不和型者5例,证见乍寒乍热或恶风,汗出,乏力,脉细小(关键信息!)等,治以调和营卫,用桂枝汤。
结果4例治愈,1例好转。
并举1例,低热4个月,午后发热(37. 4~38.1℃),暮夜恶寒,出汗,头昏乏力,苔薄白,脉细濡(注意!)。
以本方加煅牡蛎,服药20剂,体温正常,诸证消失。
王氏报道以本方加玉竹、牡蛎,治疗1例低热(37. 4~37.9℃)2个月者,无其他特殊不适,舌脉如常,连服6剂,低热即退。
作者认为低热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尤其是交感神经病理兴奋性有关。
(3)自汗症:桂枝汤能治疗卫气失和,营卫不调而无外感风寒表证的常自汗出或多汗或时有发热汗出者。
桂枝汤加减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26内蒙古中医药桂枝汤加减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陈泽宇杨凡余平子(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贵州贵阳5500〇3)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使用桂枝汤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组和中药组,各40例。
西药组患者采取西药马来酸氯苯那敏+雷尼替丁 +西替利嗪治疗,中药组患者采取桂枝汤加减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中药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西药组相比明显较低,中药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西药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5<0.05)。
结论:慢性荨麻疹使用桂枝汤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均较高。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桂枝汤加减治疗;疗效;安全性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 (2017) 20-0026-01慢性荨麻疹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慢性皮肤病,慢性荨麻疹患者病因 尚不明确,目前临床多认为慢性荨麻疹是因过敏引起的变态反应。
慢 性荨麻疹患者病程长,致病因素较多,治疗难度较大,常反复发作,影 响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
当前临床多使用西药抗过敏治疗,但治疗效果不佳,且需要长期服药控制症状,一旦停药会导致皮疹复发,长时间 服药也容易产生药物不良反应,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亟待提升。
基于 此,本院对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使用了桂枝汤加减治疗,并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实施了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慢性 荨麻疹患者。
纳人标准:确诊为慢性荨麻疹患者;自愿参与治疗研究患者。
排除标准:研究药物使用禁忌患者;其他皮肤疾病患者;自身免 疫系统疾病患者;心、肝、肺、肾、脾、胃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患者;3周 内使用药物治疗患者;意识障碍或难以配合研究患者;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组和中药组,各4例。
浅谈运用桂枝汤治疗荨麻疹的作用机制

浅谈运用桂枝汤治疗荨麻疹的作用机制本文通过分析荨麻疹的中医病因病机以及荨麻疹的西医发病机制,论述了中西医对荨麻疹的不同认识,从中医理论基础、病因病机角度入手,从桂枝汤方解、配伍、用药、荨麻疹的中医病机、病因等方面解释了桂枝汤为什么可以治疗荨麻疹,而且疗效明显,总结出调和营卫是治疗荨麻疹的关键。
分析了现代对荨麻疹的研究尚不足,对荨麻疹的诊治具有重大意义。
标签:桂枝汤荨麻疹作用机制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通常在2~24小时内消退,但反复发生新的皮疹,病程迁延数日至数月,临床上较为常见。
基本损害为皮肤出现风团,常先有皮肤瘙痒,随即出现风团,呈鲜红色或苍白色、皮肤色,少数患者有水肿性红斑。
风团的大小和形态不一,发作时间不定。
风团逐渐蔓延,融合成片,由于真皮乳头水肿,可见表皮毛囊口向下凹陷。
风团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少数可延长至数天后消退,不留痕迹。
皮疹反复成批发生,以傍晚发作者多见。
风团常泛发,亦可局限。
有时合并血管性水肿,偶尔风团表面形成大疱。
1荨麻疹的中医病因病机中医有关该病病名的记载,主要与其症状及发病原因有关,有“瘾疹”、“赤疹”、“白疹”等别称。
慢性尊麻疹皮损主要表现为大小不等的红色或白色局限性水肿性风团,速发速退,退后无明显痕迹,常伴有明显瘙痒。
中医认为慢性荨麻疹是风邪客于肌中,寒搏皮肤致使邪郁肌肤而阻毛窍,经气不能外泄透达所致。
治疗多以祛风散寒、疏风清热及调补气血为主[1]。
本病多因禀赋不受,又食鱼虾等腥荤动风之物;或七情内伤,营卫失和,卫外不固,汗出当风,风邪郁于皮毛肌腠之间而发病。
本病日久多属虚证,而风邪是其主要外因。
风为百病之长,凡人体腠理不密,卫气不固,风邪则乘虚侵袭。
当以调和营卫为主,益气固表为辅,佐以祛风之治疗[2]。
2 西医对荨麻疹的认识荨麻疹是由于皮肤、粘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临床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疹块损害,骤然发生,迅速消退,瘙痒剧烈,愈后不留任何痕迹[3]。
《金匮要略》中经方在荨麻疹治疗上的应用

《金匮要略》中经方在荨麻疹治疗上的应用作者:杜明雪李忻红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6年第05期摘要:《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之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诊治杂病的专书。
本文整理了《金匮要略》中大青龙汤、桂枝汤、升麻鳖甲汤、葛根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半夏泻心汤6首用于治疗荨麻疹的方药,总结如下。
关键词:金匮要略;荨麻疹;经方;中医治疗中图分类号:R758.24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6)05-0092-02荨麻疹,中医称之为“瘾疹”,是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病,有15%~20%的人一生中至少发生过1次荨麻疹。
该病瘙痒剧烈,且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令患者苦不堪言。
现将近年来《金匮要略》中经方治疗荨麻疹的方药加以整理归纳,以冀对临床荨麻疹的诊治工作提供帮助。
1大青龙汤清热散寒大青龙汤出自《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宋·陈言《三阴极一病证方论·隐疹证治》曰:“世医论瘾疹,……内则察其脏腑虚实,外则分其寒暑风湿,随证调之,无不愈”。
大青龙汤方药组成为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生姜、大枣、石膏,诸药配伍,共奏散寒化饮、清热除烦之效。
此方用于治疗外感寒邪,汗出不畅,水湿溢于肌肤之证。
茅国荣[1]认为本病初起为外感风寒,郁抑肌表,继而营卫不和,郁而发热,皮疹表现为瘙痒性水肿性赤白风团。
故临床应用大青龙汤治疗64例寒冷性荨麻疹患者,症见面颈部、四肢等处泛发淡红色风团,搔痒剧烈,舌淡苔薄白,脉浮紧,冰块试验阳性。
方以清热散寒,发汗解表之大青龙汤,效果喜人,总有效率为92.11%。
2桂枝汤调和营卫桂枝汤始见于《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曰:“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
温里宜四逆,攻表宜桂枝汤”。
正如徐忠可所说:“桂枝汤,外证得之,为解肌和卫;内证得之,为化气和阴阳”[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枝汤治疗荨麻疹的临床应用
祖国医学病名为“风隐疹”。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始觉瘙痒,迅即出现扁平隆起 风团,大小不等,
形态不一,肤色潮红、瓷白或无变化;无定时,持续时间长短不一,搔抓后 随即起条索状疹块,消退不
留痕迹。甚则剧痒。部分伴有恶心、呕吐,咽喉不利,甚至胸闷气憋,腹痛,等全身症状。
运用经方桂枝汤随证加减,治疗荨麻疹疗效颇佳,处方为:桂枝10g,白芍10g,炙甘 草6g,生姜
6g,大枣15g。剧痒难忍者加枳壳10g,风团暗红加当归10g。桂枝具有扩张毛细 血管消除水肿的药理作
用,白芍具有凉血活血的作用,意在“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生姜之辛助桂枝之效。炙甘草、大
枣调和诸药,相得宜彰。
总之,《伤寒论》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冠,具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为治疗太阳 之
主方。“中风”具有广泛之意,荨麻诊病因在“风”,风善行数变。荨麻疹是外邪袭表、 营
卫不和所致。临床中凡属舌苔薄白,脉象浮缓或浮滑,因风寒外袭,营卫不和,血脉阻滞所
致的皮肤病,均可用桂枝汤治疗。本方能治疗多种皮肤病,足见仲景组方用药之妙。
荨麻疹的中成药
本病可分风热、风寒和血虚3型辨治。
1.荨麻疹的中成药风热型 发病急骤,风团泛发一身,颜色鲜红,自觉灼热,剧烈搔痒,或伴发热、畏
寒,咽喉肿痛,或腹痛,吐泻,遇热皮疹加重、舌红苔白或黄、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可选:
防风通
圣丸、银翘解毒丸、浮萍丸
等。
2荨麻疹的中成药。风寒型 皮疹苍白荨麻疹的中成药,通风冷加重,口不渴,小便清,舌淡苔白见润,
脉浮紧。治宜:疏散风寒可选用:秦九丸、通宣理肺丸等。
3荨麻疹中成药,血虚型 皮疹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午后或夜间加重,心烦易怒,口舌干燥,足心热,
舌红少津,脉沉细或细数。治宜:养血疏风可选:秦九丸与二至丸或龟苓膏同服二扑尔敏、苯海拉明;异
丙嗪等,可单用或交替服用,每次1—2片,每日3次。 ①扑尔敏、苯海拉明;异丙嗪等,可单用或交替
服用,每次1—2片,每日3次。②息斯敏:每次1片,每日1次。③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等,每次2
片,每日3次。④强的松:每次1—2片,每日3次。病情严重时用,或在医师指导下用。病情缓 解后须
逐渐停药。
荨麻疹常为皮肤风团样隆起的损害,可伴瘙痒,呈骤发性,迅速消失。以风热型最常见,夏季多发,
系风热侵入肌肤所致,以下“防风通圣凡”适用于风热型荨麻疹。
防风通圣丸
本剂由防风、荆芥穗、薄荷、麻黄、芒硝、滑石、桔梗、石膏、川芎、当归、白芍、黄芩、连翘、甘
草、炒白术所制成。其功能为清热解毒、解表通里、泻火通便。
主要适用范围:荨麻疹、接触性皮炎、风热感冒以及局部潮红、渗出、发痒的湿疹。
注意要点:
1.孕妇慎用。
2.大便稀薄、脾胃虚弱者不宜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