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诗意课堂语文微课题开题报告汇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充满诗意的小学语文课堂的实践与研究
微课题开题报告
一、本选题的理论意义、研究价值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各种教学方法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我试图从构建学生精神家园、发掘和把握文本诗意、创造语文课的诗境、建立以美感为中心的语文教学等角度,追寻语文课的诗意化,探索有效的方法以“吹皱一池春水”,换取“满园春色”。
追寻语文课的诗意,其意义在于,它会使语文课变得更精彩、更丰富,更走近语文教学的本原,从而更能实现我们孜孜追求的理想中的教学目的。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统一呢?通过诗意课堂的构建,能够有效地实现三维目标的融合且让课堂焕发诗意魅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倡导诗意课堂,追求让学生自学、自悟、自得的体验式教学,用诗意的情怀营造诗意的语文课堂氛围,努力营构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和学生一起用诗意的眼光审视周围的世界,在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中共同成长。在我心中,学生是待点燃的火把,教师要用诗情去唤醒学生沉睡的诗心,用诗思去叩击学生的心扉。
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民主平等、和谐诗意的语文课堂氛围,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从以往的侧重认知目标和侧重结果改为体现三个维度,其中之一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强调过程,真正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
善于挖掘文本中的诗意美,并运用自己诗意的饱含着情感色彩的语言与姿态作某种提示与引导,从而构成语文课堂的诗意场。学生浸润其中,自然不乏精彩表现。
2.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语文是充满诗意的,语文教师是洋溢着诗意的。总之,若语文教师通过充分挖掘文本情愫,以情感人,教学中
与学生平等、民主地进行交流探讨,并灵活地驾驭课堂教学,还学生以主体地位,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和滋养,我们的语文课堂必将日益会变得绿意葱笼、鲜花盛开!
3.钱理群先生说:“语文教育应该多一些人文教育,应该给人建立一种精神的底子。人若缺少这种底子是会有问题的。”追寻语文课的诗意,就得认识语文课的神圣职责——建设学生的精神家园。学生正因为稚幼,才具有潜在性、可塑性和发展性的特点。教育是一项奠基工程,本质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教学的本源是在为学生的生命垫底。垫什么样的底呢?当然是为学生一生发展和幸福奠定一道亮丽的底色。这就是说,不能把语文教学仅仅视为是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增长知识,最重要的是要提升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和生活品质,诸如生成智慧、丰富情感、锤炼意志、完善人格等,使他们知、情、意、行的发展和谐统一,成为一个完善的独立的人。这些论述对本课题的研究具有极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三、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课题研究的背景
语文教学面对的是有血有肉的人,凭借的是有情有趣的文本,构建的是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倘若语文教师缺乏有创意的讲授,让原本生动活泼的课堂变得死气沉沉,那么,语文教学就是最大的失败。因此,语文教学需要诗意的滋润,要让潺潺的诗意的清泉流进语文的课堂。要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充满诗情画意,语文教师就需要较高的人文素养、蕴含诗意情怀,同时也需要灵活驾驭课堂教学,还学生以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涵咏、体悟中领会语文学习的真谛,进而接受美的熏陶和滋养。
语文教师面对的是天真烂漫纯真可爱的孩子,诗意与年轻的生命有着天然的本质的联系。我们脚下是一片最纯洁,最少污染,保留着生命的原生状态的土地。每一个孩子都是幻想家,心灵中都藏着一串彩色的梦,如果说“几乎每一个人的人生中,都有一段诗意盎然的岁月”,那么这段人生中的岁月,主要是指青少年时期。因此我们提出课题“构建诗意的语文课堂的策略与研究”。
2. 课题研究的意义
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语文的本性、本体和本色是诗意,语文的活力、灵魂和生命是诗意,语文的希望、出路和最高境界还是诗意。语文教学的诗意,是教师和学生在语文教和学的过程中,对课文进行创造地阅读、吟诵、体验、感悟、理解时呈现出来的。
当学生沉浸在美的情境中时,就会在内心深入萌发表达美好事物的愿望,调动起全部的智慧,选取最美的语言来描述情趣,感悟生活,尽情地展示自己。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语文教师通过充分挖掘文本情愫,以情感人,教学中与学生平等、民主地进行交流探讨,并灵活地驾驭课堂教学,还学生以主体地位,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和滋养,语文课堂必将变得绿意葱笼、鲜花盛开!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研究目标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统一呢?通过诗意课堂的构建,能够有效地实现三维目标的融合且让课堂焕发诗意魅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倡导诗意课堂,追求让学生自学、自悟、自得的体验式教学,用诗意的情怀营造诗意的语文课堂氛围,努力营构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和学生一起用诗意的眼光审视周围的世界,在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中共同成长。
研究内容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从研究分析本校及本班的研究经验成果出发;从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水平出发;从我校师资现状和学生学情实际出发,探索构建充满诗意的小学生语文课堂的实践与研究。
(一)诗意的语文课堂——诗情涌动
语文课堂离不开情感,诗意的语文课堂更需要有诗情涌动。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语文的本性、本体和本色是诗意,语文的活力、灵魂和生命是诗意,语文的希望、出路和最高境界还是诗意。语文教学的诗意,就是教师和学生在语
文教和学的过程中,对课文进行创造地阅读、吟诵、体验、感悟、理解时所呈现出来的。
1.体验文本之情,感受诗的意味
情感是教材的生命力,也是课堂的生命力。语文教材的每篇文章,都是筛选的名家名篇,文质兼美,内容丰富。教材中有描写绚丽多姿的大自然,这些耐人寻味的文章,无不以它独特的美震憾我们的心灵;还有文本本身所体现的语言结构、艺术手法、风格等,这些丰富、隽永的艺术美更给人以诗的意味,美的享受。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蕴藏于文本中的“诗意”,呈现于学生面前,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热情。一篇篇优美的诗文,都是丰盛的文化大餐,都值得用心灵去解读,去体悟。教师应充分引导、启发学生渠领悟,引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品味人类文化的经典,夯实学生文化素养的大厦根基,使语文学习走出单纯的知识传授,进入一个充满诗意的、散发着文化馨香的意境。
2.挖掘教师之情,发挥诗的魔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替代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所以教师的语言应热切如火,温婉似水,鲜活生动,诗意浓厚。课堂上教师应把握好文章的情感基调,和学生情感交融,与学生心心相印,让学生真正懂得、理解并被语言文字所感染。
3.促进学生之情,培养诗的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把学生的情感激发起来。教师应该善于创设、渲染语言情境,善于利用多媒体、音乐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阅读中如同身临其境,真正受到熏陶和感染,使课堂诗趣横生,唤起学生的共鸣。
(二)诗意的课堂——诗心飞扬
语文的诗意应是语文教学活动整体所体现的意蕴。通过对文本进行朗读、想象、体验、思考、理解、内化等一系列语文活动,发展才干,提高素质,张扬个性,激发创造,使在场的每一颗心都飞扬起来。
1.诗意地导入,让学生受熏陶
新课标强调了文学作品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审美感受和审美创造等。课程导入时渲染一种诗情画意的典雅气氛,创设“先声夺人”的审美情境,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