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闽南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闽南文化

——关于类型、形态、特征的几点辩识

刘登翰

一、作为讨论前提的几点认识

闽南文化是衍生于中原地区的汉民族文化,经由移民的携带,南徙入闽后形成的闽文化在闽南地区发展的一种亚文化形态。闽南文化作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的下位文化,可用下面的图示简略表明其在中华文化系统中的位置:

中华文化——汉民族文化——闽文化——闽南文化

因此,在进一步探讨闽南文化的类型、形态和特征之前,有必要就闽南文化的形成提出几点认识,以作为讨论的前提和基础。鉴于这些认识大都已为学界所多次论述,这里只略加说明而不作展开。

1.闽南文化是一种移民文化。它基于一个基本的历史事实:古代福建是南方百越族之一支——闽越的活动地区。秦汉之际,中原地区已进入以汉文化为核心建构起来的封建社会,而福建尚是以闽越文化为基础和表征的部族社会。自永嘉以后直至两宋,因北方战乱等原因而不断南徙入闽的中原汉族移民,在把闽越族及其文化融入其中的历史发展中,逐渐成为社会的人口主体;同时,随同移民携带而来的中原汉族文化,也成为福建社会建构的文化基础。随着中原移民由闽北逐渐进入闽南,也把中原文化带入闽南。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无论闽南社会和文化,还是包括闽南在内的福建社会和文化,在历史上都是来自中原地区的移民社会和文化。对闽南和包括闽南在内的福建社会和文化这一性质的认定,是我们认识和分析闽南文化的历史出发点。

2.闽南文化的形成,是漫长历史发展的结果。一方面,中原移民入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般以公元4世纪初的永嘉之乱开始,至12世纪的宋室南迁达到饱和。800年间经历了东西晋、南北朝、隋、唐和两宋,出现过西晋末年的衣冠南渡、唐代初期的陈元光入闽,唐末五代的王审之治闽和靖康之难的宋室南渡等几次大规模的移民高潮。不同朝代的中原移民,带来了不同时期发展的中原文化,如年轮一般地沉积在包括闽南在内的福建文

化之中。这也就是说,闽南文化不是某一历史时期的中原文化的植入,而是反映不同历史阶段的中原文化的历时性积累,如地质考古中的文化层一样,是一层层堆积起来的。这从闽方言及其各个次方言与中原古语关系的追溯中,可以看得很清楚。中原移民在从晋末到南宋长达8个世纪的持续性迁徙,赋予了闽南文化贮存和承传中原文化的历史丰富性。另一方面,闽南文化又是闽南社会发展的结果。南宋以后,福建作为中原汉族的移民社会,已进入了成熟的定居社会阶段,有着一千多年的自身发展历史。特别在明清及近代以来,福建——尤其是闽南,处于外来殖民势力挟带的资本主义商业文明冲击,和封建王朝为抗御外来侵扰而坚持文化守成的反复“禁海”与“开海”中。来自内外的两股压力,既唤醒了闽南社会的民族意识,也激活了闽南文化的海洋人文精神。因此可以说,闽南文化不是静态地接受中原文化的移入,而且是动态地经历着自己的特殊发展。概而言之,闽南文化是渊源于汉晋,成熟于两宋,发展于明清,在近代社会的历史演变中,以中原文化为基础,涵化和发扬海洋人文精神,从而逐渐形成的区域性文化。

3.闽南文化是一种本土性的文化。大凡移民社会都有两种同时发生的过程:一是移民社会向中心社会看齐的文治化(或曰内地化)进程;一是中心文化与移入地的文化因素互相融合和涵化的本土化进程。所谓“文治化”,是以移出地的中心文化作为移入地社会建构的基础,以使移民社会与中心社会同质和同步发展;而所谓“本土化”,是随着移民后裔的逐渐土著化,移出地的中心文化受到移入地的地理和文化因素影响而呈现出新的本土形态。影响中原文化移入闽南之后发生本土化变异的因素主要是:⑴闽南迥异于中原的海洋地理环境;⑵以海洋文化为特征的闽越土著文化的遗留;

⑶闽南地区涉海的历史发展与遭遇。三者共同指向了闽南的海洋文化精神。因此,一方面,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原文化在闽南社会的建构,使闽南文化纳入在汉民族文化的中心体系之中,这是闽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共性;而另一方面,融入在来自中原汉文化之中的海洋文化精神,突出了闽南文化的本土性特征,形成了闽南文化的个性。

以上三点应当成为我们深入讨论闽南文化的认识前提。

二、关于闽南文化的类型

闽南文化是一种什么类型的文化?论者纷纭,然却缺乏深入讨论。概而言之,大致可以归纳为两种意见

1.闽南社会是源之于中原的移民社会,闽南文化在本质上是随同移民携带而南播的中原文化。中原移民不仅成为闽南社会的人口主体,中原文化还成为闽南社会建构的基础和发展的主导。因此,无论从文化的本体还是文化的功能上看,闽南文化应和中原文化一样,属于大陆性的文化。

2.闽南为濒海地区,中原移民到来之前是海洋民族闽越族活动的区域。闽越族虽在汉武帝以后逐渐融入于汉族,但其在固有区域上遗留下的海洋文化传统,仍深刻影响着闽南地区的发展。宋元以后闽南迅疾的经济发展,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贸易大港和海外移民的主要迁出地,便是对这一海洋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中原文化播入闽南后出现的本土化形态,主要也体现在对海洋文化的涵化,其迥异于中原的海洋环境所形成的海洋文化精神,是闽南文化特有的品质。因此,闽南文化应当是海洋性的文化。

两种意见,针锋相对,各有其理。但是在辨析上述两种意见时,我认为:首先必须弄清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这两个概念从何而来?所指为何?论者是在何种意义上使用这两个概念?

我在《闽台文化的地域特征》①一文中曾经说过:所谓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其提出源之于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对世界文化类型的划分。黑格尔在该书“历史的地理基础”一节中,把体现出“思想本质上的差别”的“地理上的差别”,划分为三种类型:一、干燥的高地、草原和平原;二、巨川大江灌溉的平原流域;三、与海相连的海岸地区。第一种类型以游牧民族为代表。他们漂泊的放牧,不以土地为财富,每年越冬宰杀半数牲畜也使他们无法积累财富,除了“显示好客与劫掠的两个极端外”,“在这些高地上的居民中,没有法律关系存在”,因此他们常如洪水一般泛滥到文明国土上,表现出一种野蛮的本性。第二种类型以农耕民族为代表,巨川大江的灌溉造成肥沃的土地,使“这里的居民生活有所依靠的农业,获得了四季有序的收获……土地所有权和各种法律关系便跟着发生——换句话说,国家的根据和基础,从这些法律关系开始有了成立的可能”。但他们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