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区域经济学多选整理(按字母排序)
最全区域单选整理(按字母排序)
B7.(D)不属于新产业区。
D.经济特区1.(A)不属于区域规划的制定原则。
A.统一原则3.不属于当前我国城市发展方针的是( D )。
D.促进建制镇的适当集中C10.产业内贸易的根本原因在于(A)A规模经济11.产业区位选择机制从其约束作用来看,关键是对(A)的约束。
A布局目标12.产业区位选择机制中的主体是(B)B 利益驱动机制13.成熟的城市社会中,城镇人口比重(C)C 大于65%14.城市化的阶段性规律表现为(A)AS形15.城镇体系域城镇群的最大差别体现在(A)A关联性16.传统工业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B)B 运输因素17.从(B)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它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
B.空间角度D18.地区差异贸易的理论基础是(A)A绝对成本论19.对地区的国有企业进行(A),是国有企业改革中改变增长方式的内在要求,是区域经济学应用的具体行动。
A 信息化改造20.对第三产业影响最大的因素是(D)。
D市场因素21.对劳动力素质要求高,且多布局在科研单位附近区域的属于(B)产业布局指向。
B 高科技22.对任何一个大国而言,减少贸易利益冲突的根本途径是(A)A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E23.俄林在《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1933)一书中提出了(B)。
B.要素禀赋理论24.恩格尔系数是(C)的比值。
C.食物支出与消费品支出F25.发展模式中最好但并不多见的模式是(D)D 综合型26.防止区域经济的区位性衰退的关键是(A)A区域产业多样化发展G27.各产业(A)的差异是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动因。
A产品需求收入弹性28.根据比较利益学说的理论,两个区域进行贸易的基础是(C)的地区差异。
C.相对劳动生产率29.根据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在开放的、交通方便的地区,(A)在城镇体系中起着主要的作用。
A市场原则30.古典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发展的转折点是(C)的提出。
C.市场区位论31.古典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转化的标志是(A)A区位论对市场因素的研究32.衡量城市化的静态指标是(A)。
西方经济学考试多选题整理[1]
西方经济学考试多选题整理[1]1.家庭部门是(ABE)2.厂商部门是(CDE)3.两部门经济正常运行的条件包括(ABD)4.经济学的主要问题包括(ABCDE)5.经济学的含义包括(ABCDE)6.微观经济学的特点有(ABCDE)7.宏观经济学的特点有(ABCDE)8.一般认为西方经济学的功能有(BC)9.在应用和借鉴西方经济学理论时,我们应注意(ABC)10.在西方经济学的完善与发展时期,庸俗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AC)11.20世纪初期,资产阶级经济学发展的特点有(ABCD)12.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是(ABCDE)13.宏观经济学的基本为题是(ABCDE)14.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有(ABCDE)1.满足需求的条件包括(BD)2.影响需求量的因素包括(ACDE)3.需求定理是指(ACE)4.满足供给的条件包括(BD)5.影响供给量的因素有(ACDE)6.供给定理是指(BDE)7.均衡价格就是(BC)8.政府对商品调节通过价格进行,其对价格实施(CE)9.需求的价格弹性的种类有(ABD)10.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ABCE)11.需求收入弹性的种类有(ABDE)12.供给的价格弹性的种类有(ABDE)13.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有(ABCE)14.以下关于需求价格弹性的论述,正确的是(BC)15.以下关于需求价格弹性与销售收入的论述中,正确的是(BE)16.以下关于收入弹性的论述中,正确的是(ACDE)1.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关系是(ACE)2.消费者剩余是指(CE)3.无差异曲线的特征包括(BDE)4.商品的边际替代率(BCDE)5.预算西安的位置和斜率取决于(AD)6.些列属于低档商品的是(AC)7.下面属于正常商品的是(ABD)1.厂商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生产要素主要有(ABCD)2.短期总成本分为(CD)3.短期成本分为(ACD)4.边际技术替代率是(AC)5.在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点上,(ABD)6.规模报酬的类型有(ACE)7.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的关系是(ACE)8.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下降的区域,(AE)9.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BD)10.不变成本是指厂商(BCE)1.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与平均收益曲线重叠的曲线是(ABC)2.在亏损状态下,厂商继续生产的条件是(BD)3.按竞争与垄断的程度,我们将市场分为(ABCD)4.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分三种情况(ABD)5.厂商要获得经济利润,一定是(AB)6.在短期,完全竞争垄断厂商(ABE)7.价格歧视分为(ABC)8.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CDE)9.一个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BD)10.寡头垄断市场,必须具备的条件是(BDE)11.在寡头垄断市场,折弯的需求曲线表明(ABD)1.生产要素价格形成与商品价格形成的不同点表现为(ABE)2.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等生产要素的价格分别是(ABCE)3.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AE)4.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有(ABCDE)5.生产者剩余是(BCE)6.利息是(ABC)1.把符合帕累托最优实现条件的切点连接起来的线,称为(ACD)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社会可能生产的商品的最大组合的线叫(ACE)3.一个社会要达到最高的经济效率,得到最大的经济福利,进入帕累托最优状态,必须(ABC)4.表示社会分配公平程度的分析工具是(BC)5.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的关系是(AC)1.形成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有(ABDE)2.一般来说,垄断存在的缺点是(ABC)3.外部性可以分为(ABCD)4.解决外部性的对策有(ABCE)5.私人物品的基本特征是(AC)6.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是(BD)1.在生产过程中,生产与消费相等的条件是(ABCDE)2.保证两部门经济正常循环的条件有(ACD)3.政府的税收包括(ABCDE)4.保证四部门经济正常循环的条件有(ABCDE)5.理解国内生产总值应注意的问题有(ABDE)6.按支出法计算GDP的主要项目有(ABCE)7.按收入法计算GDP的主要项目有(ABCD)8.按生产法计算GDP的主要项目有(ABC)9.国民收入核算的总量指标包括(ACDE)10.国内生产总值的缺点是(AC)1.居民消费函数的构成包括(AB)2.居民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说明(BCE )3.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是(ABCE)4.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的关系为(ABD)5.西方经济学宏观消费理论包括(ACDE)6.乘数的效应可以理解为 (ABCE)7.投资乘数形成取决于(AB)8.三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一般规律是(ABCE)9.国民收入变动的一般规律是(ABCD)10.乘数的公式表明(BC)1.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的原因为(ACDE)2.IS曲线是(AE)3.影响IS曲线移动的因素有(ABC)4.LM曲线(BD)5.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货币需求的动机包括(ABC)6.影响IS曲线和LM曲线移动的因素有(ABCDE)7.IS-LM模型的数学表达式(AB)8.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均衡变动,(BD)9.IS曲线(ACE)10.LM曲线(ACD)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D)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的因素有(ABCD)3.总需求的构成包括(ABCD)4.影响总需求的因素有(ABCDE)5.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因素有(AC)6.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CE)7.总供给的构成包括(BCDE)8.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表明,(BD)9.下列关于短期总供给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有(ACE)10.用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可以直接决定(AC)1.按失业产生的原因,我们可将失业分为(ABCDE)2.长期中存在的失业称为自然失业,以下属于自然失业的是(AB)3.失业对经济的影响主要反映为(ABC)4.下列因素中,可能造成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的有(ABC)5.按照价格上涨幅度加以区分,通货膨胀包括(ABE)6.从市场机制作用角度,通货膨胀可分为(CD)7.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ABD)8.菲利普斯曲线表明(CDE)9.菲利普斯曲线的特征有(ACD)10.以下理论的分析中,(BCD)考虑了人们对未来的预期1.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是(ABC)2.公共财政的主要职能有(BCD)3.财政支出的政策工具包括(CDE)4.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AD)5.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的作用是(BCD)6.属于内在稳定器的项目是(BC)7.经济萧条时,政府应该(ADE)8.会引起收入水平上升的情况是(ABC)9.在经济衰退时期,依靠发行公债扩大政府支出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有(AB)10.实行赤字财政的影响有(AC)1.凯恩斯主义和现代货币主义都认为(ABC)2.居民和企业持有货币的动机有(BCD)3.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认为货币流通速度由(AC)决定4.依据凯恩斯货币理论,货币供给增加,( AC )5.货币需求大小与(AC)6.中央银行具有的职能是(ABDE)7.银行具有创造存款的能力,这种存款的创造方式有(ABCD)8.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给的手段是(ABC)9.中央银行再贴现率的变动成了货币当局给银行甲和公众的重要信号,(AD)10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实施货币政策时,应(CD)11.资本证卷是指(BC)12.债券的交易方式有三种,即(ABC)13.财政政策的局限性在税收方面的表现有(BCDE) 14.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政策时滞”的只要表现是(ADE)15.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及其不同的政策手段如何进行搭配,并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是一个政策运用技巧问题。
(完整版)区域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区域经济学第一二章● 1.基本概念:区域、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学●区域: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区域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起点。
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对其进行界定或定义,需要从地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出发。
➢地理学的区域概念:地理学时最早提出区域概念的学科。
为了便于考查,地理学把地球空间按照其相互关系进行分类,或者是区分,并用一定的事先设定的法则,将其划分为各种区域,诸如海洋区、陆地区、高原区,平原区、丘陵区等等。
由于每一类区域不同的特征以及温度、降雨和生物物种分布等的巨大差异,使每一个区域的内容更加丰富和更多样化。
➢地理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地球表面的一个地域单元。
➢政治学的区域概念:政治学是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不同的地点,根据人口居民点和社会经济活动的位置及分布状况,划分系统的地方单元。
政治学中的区域不但表示地理区域的概念,而且还包含地方公民间的文化联结、惯例认同、心理归属、民族历史、社会经济关系等意义。
➢政治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行政管理的一个地方单元。
➢社会、文化区域:根据人类社会活动的特征,在人口、民族、宗教、语言、政治等因素交互影响下而产生的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文化景观特定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划分出来的地域单元,如华人文化圈、东方文化圈、穆斯林文化圈等;➢经济学的区域概念:经济学的区域概念就是区域经济学的区域概念。
经济学的区域是在地理学和政治学关于区域概念的基础上,考虑某个地域空间的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公共设施和行政管理的特点,是居民高度认同、地域完整、功能明确、内聚力强大的地域单元。
➢它一般以两种形式存在:同质区域和极化区域。
➢区域的特征:内在整体性、空间界线的客观性与模糊性➢区域经济:区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如果我们把全国的国民经济看做是一个整体,那么区域经济就是整体的一部分,是国民经济整体不断分解的结果。
区域经济学复习资料全
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1.区域:指拥有多种类型的资源、可以进行多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片相对较大的空间范围。
2.区域经济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
广义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3. 区域开发:是指一定的开发主体对特定区域的自然、经济、技术、文化、社会等各种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在保持区域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和谐统一的前提下,求得最大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简答题1、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区域经济发展〔2区际经济关系〔3区域经济政策。
2、区域开发的影响:该主观行为如果是科学合理的,就会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如果是伪科学、不合理的,就是限制区域经济的发展。
第二章区域资源环境一、名词解释1.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环境中一切对人类社会物质生产有用的物质。
2.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3.人力资本:是指以人力资源为核心,主要以人的能力的利用、开发为表现的,包括教育、工作经验以及人口的健康营养状况等因素在内的资本形式。
二、简答题1.自然资源利用的特点1.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与可持续发展2.自然资源利用的数量减少、依赖程度降低的趋势3.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环境的相互协调越来越重要2.区域自然资源利用的类型1.纯自然资源型。
采取这种发展模式的区域往往有着储量巨大的一种甚或多种重要的矿产资源。
特点是:以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为区域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四种基本类型:高消耗高效益型<如美国>和高输出高收益型<如中东各石油输出国等>:在资源消耗殆尽后区域仍能持续发展。
高消耗低效益型<如苏联、中国>和高输出低收益型<如非洲资源输出国和我国中西部地区的资源输出省份>:一旦资源消耗完毕,严重影响整个区域的发展。
2.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型〔四种发展模式里最好的一种,典型例子:美国。
区域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区域经济学知识点整理区域经济学知识点整理卷面安排:1、填空(10)2、名词解释5-6 3、简答题3-4 4、计算题5、论述题第一章导论1、区域】:是国家的一个特殊的经济上尽可能完整的地区。
这种地区由于自然特点、以往的文化积累和居民及其生产活动能力的结合而成为国民经济总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2、区域的经济学概念】:是指便于组织、计划、协调、控制经济活动而以整体加以考虑的,并考虑行政区划基础上的一定的空间范围,它具有组织区内经济活动和区外经济联系的能力,常由一个以上高级循环占重要比重的中心城市、一定数量的中小城镇以及广大乡村地区所组成。
3、区域的内涵1)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同时也是有限的空间范围。
2)区域一般来说包括于某一主权国家的疆域内(有时可能相等),中央政府对它拥有政治、经济方面的控制权,或中央政府的代表代理中央政府行驶控制权。
3)区域在经济上尽可能是一个完整的地区。
具有比较完整的经济结构,能独立的组织与其他区域的经济联系。
4)任一区域在全国或更高一级的区域系统中担当某种专业化分工的职能。
4、区域分异的客观基础1)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2)经济活动的不完全可分性3)创新能力的部分排他性和竞争性4)商品和劳务的不完全流动性5、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区域结构、区域经济活动自组织、区际分工和联系、区域地理结构及组成单元、区域经济政策。
区域结构是由中心城市、中心城镇、广大乡村以及各种网络组成,正因为这种核心、节点、网络的有机组成,去也内任何经济活动能够把其影响波及到区域的任何部分。
(待补充)第二章经济活动的区位第一节基本概念一、区位】某一主体或事物所占据的场所,具体可标识为一定的空间坐标。
经济区为是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
二、区位经典理论:1、古典区位论18世纪,欧洲古典经济学家,如康提隆、斯密、毕什等探讨并论述过运费、距离、运输等对工业分布的影响。
特点:从单一的企业或中心出发,研究成本和运费的最低化2、杜能的农业区位论杜能V.Thünen,区位论的鼻祖,《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开创经济过程与空间的联系1820-1830背景:19世纪初,德国农业面临由庄园式向自由式转变,提出耕作业和畜牧业的土地利用以及同市场的关系问题。
《区域经济学(本)》复习资料整理
2011春《区域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国家全局的发展过程中,低梯度地区可能从中获得的发展机会的大小归根结底要取决于(扩展效应)与(回程效应)在该地区的作用力的对比。
2、经济一体化包括在不同层次上的经济联合的过程(国家内部的一体化)、(国际经济一体化)、(全球一体化)。
3、APEC的制度创新包括有(APEC原则框架创新)(APEC协商机制创新)(APEC推进方式创新)(APEC运作机制创新)(APEC 活动内容创新)(APEC自由体系创新)4、落后国家与地区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向上攀登的基本条件有三是(政治上稳定)、(重视科学文化发展)和有一个远见卓识和决策果断并工作效率高的政府。
5、我们可以将辐射分为(点辐射)、(线辐射)、(面辐射)。
6、科技园区必须建立起(人才激励)、(要素流动)、(市场选择)、(政、产、学、研互动)四种机制,形成(市场化)、(网络化)、(国际化)、(信息化)、(制度化)五个特征,才能够实现其政策目标,促进经济快速增长。
7、亚洲地区的(新加坡)和(香港)是两个致力于发展总部经济,并已经达到了相当高度的中心城市。
8、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动,有三种基本导向(技术导向)、(结构导向)、(资源导向)。
9、设立经济特区的条件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优惠的经济政策)、(完善的法律制度)、(完善的基础设施)10、在近半个世纪过程中,欧洲的联合逐步深化,该一体化组织由最初的(关税同盟)发展到现在的(经济和货币联盟),并正着手进行(政治联盟)的工作。
11、总部经济可以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以下效应(税收贡献效应)、(产业乘数效应)、(消费带动效应)、(就业乘数效应)、(社会资本效应)。
12、区域经济政策两个基本目标是:(经济增长目标)和(均衡目标)。
13、进入21世纪,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研究成为新的经济学热点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国际经济领域显现出两个最大的特点(知识经济初露端倪)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不可阻挡)。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K12教育文档)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word 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区域经济学》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
从()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它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A.时间角度B.空间角度C.结构角度D.环境角度2.区域规划的主体是()。
A。
政府 B。
企业 C.个人 D。
政府与企业3。
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 )。
A.成本最低B.地区形象最佳 C。
市场份额最大 D.聚集效应4。
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A.经济发达程度 B。
区域垄断及其竞争 C。
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 D.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5。
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划分为( )。
A.水平合作 B。
国际经济合作C.垂直合作 D.一国范围内不同地区间的区际经济合作6.下列关于人力资源的理解准确有( )。
A。
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B.人力资源又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C.人力资源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部分D。
人力资源具有非再生性7.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
A.信贷B.独资 C。
证券 D.合资8.下列选项中,被称为二次能源的有( )。
A.固体能源B.液体能源C.气体能源D.电力9。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选择支柱产业应当遵循的条件包括()。
A.应当有很低的区位商 B。
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很大的比重C。
区域经济学重点整理
区域经济学重点整理LT(2)在什么地方种植何种作物最为有利,完全取决于利润,利润=产品价格-(生产成本+运费) >0即:P = p - (c + t)4、屠能圈农业布局6层次(1)自由农作圈,蔬菜和牛奶等鲜活农产品。
(2)林业圈,木材,用于能源。
(3)轮作农作圈,粮食。
(4)谷草农作圈,粮畜产品,以粮食为主。
(5)三圃农作圈,粮畜产品,以畜产品为主。
(6)畜牧圈。
再向外是毫无任何经济价值的荒野。
这种圈状分布,常被称为屠能圈。
5屠能圈示意图(二)韦伯的工业区位论1、理论背景:1900年,韦伯A·Weber,《工业区位论——区位的纯理论》和《工业区位论——区位的一般理论及资本主义理论》。
根据19世纪60年代后德国和西欧的工业发展资料,建立了推理和应用的区位论体系。
2、理论假设影响工业区位形成的各类条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因子(也称指向),其中只有少数具有普遍意义。
最小费用点的三个指向,即决定工厂最佳位置的经济因子主要有:运输成本,劳力成本,集聚。
3、工业寻求最优区位3阶段(1)第一阶段,暂定劳动费与聚集效益因子都不起作用,孤立地研究在只有运费因子单独起作用的情况下,工业最合理的布局模式;(2)第二阶段,研究在加进了劳动费因子的作用时,上述工业布局模式将发生何种变形;(3)第三阶段,研究当加进聚集效益因子的作用时,这一工业布局模式又会相应地发生何种变形。
4、韦伯的工业区位论的内容韦伯认为具备某个有利区位因素的地点,对产业布局的区位有一种吸引力,其引力的大小与该点区位因素的强度有关,而产业的最优区位应在各点区位因素引力的合力方向上(或引力最大的方向上),这称为产业布局指向。
如O点。
韦伯根据布局指向性将产业分为运输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资本指向型、技术指向型、电力指向型、水源指向型等类型。
5区位因素引力的合力:(1)运输指向型产业的区位选择:运输指向型产业:又称运费最低点指向型产业。
当某产业部门的生产成本的地区差别主要由运费的高低决定时,则这类产业的最优区位在运费最低点上,称为运输指向型产业。
2020年区域经济学最全小抄电大排好版
填空题80年代以来,中国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其中最关键的是各地区产业结构普遍出现大而全、小而全,地区优势得不到发挥。
A按照经济学新古典模型分析,区域经济的生产要素是资本、劳动力和技术。
B编制规划房案的方法主要有综合平衡法、区域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
C产业布局的地域合理规模的评价标准为: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否最好、地区产业结构是否最优、社会效益是否最大。
产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一方面要体现区域性原则,另一方面是效益原则。
产业结构的变动和升级是划分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基本依据。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可以概括为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拉力,及其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公共作用力。
传统的产业布局重要是对物质产品生产的布局,而现代的产业布局在增加了对从产业组成的分类来看,我国的新产业区大致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工业区和现代农业园区三类。
从交通运输结构的角度看,当前我国公路运输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平均运距短、二是高等级路网还没有形成。
从目前国内地区间劳务合作的内容看,主要有纯粹的劳务合作、信息咨询及旅游。
从区域经济合作的经济内容看,主要包括工业贸易合作、资金合作、劳务合作和科学技术合作。
从我国电力生产和电力结构来看,西部是我国水力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中部是我国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东部则是我国电力工业最发达的地区。
D地区形象具有地域性、继承性和动态性特点。
地区形象是对该地区的综合评价和总体印象。
对产业区位选择产生影响的社会经济因素有人口和劳动力、资金、市场和运输。
G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关于经济区域划分,主要有大经济区、省级经济区和省内经济区的划分。
根据能源的形态可以将能源分为固体能源、液体能源、气体能源和电力。
J基础实施是指用于保证区域经济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包括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
M美国建立全国统一市场的经验有地区协调、法律保障、市场机制和规模经营。
Q区位选择要达到成本最低,首先考虑的是寻求运费的最低点,其次是劳动费的最低点。
区域经济学多选(13准过版)
( C工业赶超战略 ) 主张以发展工业带动经济的发展,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不属于区域规划的制定原则。
(A) A.统一原则()不属于新产业区。
(D)D.经济特区()城镇体系又称城市金字塔或金字塔型分布的城镇体系。
(D)D.顺序-规模分布型()的存在,是获得非均衡增长的区域经济的前提。
(A)A区域贸易()机制是产业区位选择机制中的主体部分。
(B)B.利益驱动()是产业区位选择机制中的主体部分。
( B )B. 利益驱动机制()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了创新理论。
(D)D.熊彼特()战略主张以发展工业带动经济的发展,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C) C.工业赶超()直接决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持能力,是反映区域基础设施水平的重要指标(A)A.区域基础设施绝对量()指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消耗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强度。
(C) C.要素密集度()主张以发展工业带动经济的发展,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 C )A.进口替代战略 B.出口替代战略 C.工业赶超战略 D. 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战略1968年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库柏出版的《相互依赖的经济》一书中,首次系统阐述了(A)A国际相互依赖理论埃德加?胡佛构筑区域经济学的三个基石是指(A.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 B.生产要素的不完全可分性C.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内容几乎涉及了北美在贸易是需要进行改善的所有方面,包括商品贸易,市场准入,原产地原则,还包括(ABCD)A、纺织品和服装B、汽车产品C、能源和基本化工产品D、农业比较优势的概念是从(B)演化而来。
A、比较利润B、比较成本C、边际效益D、绝对优势不管是什么样的区域,在结构变化导向的选择和结构调整上,都应特别注意两点,一是综合平衡,另一个是(B)A、注意周边B、内外兼顾C、发展核心D、抓住重点产权安排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BC)。
A决策 B责任 C利益产业布局的地域合理规模包括(AB)A企业的合理规模 B 地域的合理规模产业布局的地域合理规模的评价标准包括( A B D )。
大学《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判断题(× )1、区域经济的研究范围不再是一个国家内的区域经济,其重点是城市区域经济。
(√ )2、诺斯的区域经济观点强调经济活动的内容以及空间组织。
(× )3、区位单位是经济区域的布局主体。
(× )4、欧洲一体化的长远目标是建立经济同盟。
(× )5、综合经济区的划分是按均质方法进行的。
(× )6、世界上第一个经济特区是建立于1547年英国的热那亚湾的里窝那自由港。
(√ )7、总部经济实际上指的是作为经济区域中心的城市。
(× )8. 总部经济能够实现二产向三产的延展,但还不能够实现由知识性服务业向一般性服务业的延展和扩散。
(√ )9、科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惟一的因素。
(× )10、世界性的梯度大转移是间歇性发生的。
(× )11、国民收入指标在一般经济增长中是最基本的测度指标,对城市经济的考察,也需要利用这一指标。
(× )12、在辐射过程中,人才流动和资本流动一样,从落后的周边地区向中心城市流动。
(× )13、大农业主要包括农、林、牧、副、渔五业。
(√ )14、产业专门化率指标和区位商指标都反映的是区域产业结构中专业化部门及其专业化程度问题。
(× )15、要淡化和消除二重结构,从根本上讲,是发展商品经济,实现工农业的现代化,破除社会经济结构。
(× )16、可持续发展观在认识上只看到了经济增长与环境生态保护对立的一面。
(× )17、绝对优势理论渊源于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的国际分工理论。
(× )18、地域分工的必要前提是社会再生产结构演进,并集中表现在产业结构变动时的决定作用上。
(× )19、地域分工的必要前提是社会再生产结构演进,并集中表现在产业结构变动时的决定作用上。
(√ )20、不论区域的资源结构如何,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结构都是合理的产业结构。
2019年最新电大区域经济学小抄(字母排序)
66.区域经济开发:
67.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68.区域经济学:
69.区域经济增长:
70.区域经济政策:
71.区域开发:
72.区域可持续发展:
73.区域空间结构:
74.区域贸易:
75.区域投资环境:
76.区域政策:
77.人力资本:
78.人力资源:
79.生产要素禀赋:
80.市场区位论:
27.地区形象的特点是什么?
28.地区形象塑造的内涵。
29.地区形象塑造的原则有哪些?
30.地区形象塑造的重要性。
31.地区形象塑造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2.地区主导产业选择应考虑的条件。
33.地域合理规模的构成包括哪两个方面?
34.地域合理规模的评级标准是什么?
35.电网的优势有何表现?
36.发展轴模式的基本理论如何表述?
37.非均衡增长理论的连锁效应包括哪些内容?
38.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的特点。
39.根据测度城市考虑指标的不同,可以将世界主要国家城市确定的标准分为哪几类
40.工业化促进城市化பைடு நூலகம்经济条件。
41.工业区位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2.古典区位理论都包括哪些内容?
43.古典区位理论向现代区位理论发展的转折点是什么?
49.能源:
50.能源生产弹性系数:
51.农村现代化:
52.配第—克拉克定律:
53.清洁生产:
54.区位商:
55.区位因素:
56.区域:
57.区域产业结构:
58.区域创新:
59.区域规划:
60.区域经济补偿政策:
61.区域经济发展:
62.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区域经济学各章习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各章习题及答案《区域经济学》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区域2、经济区域3、区位4、经济区位5、集聚经济1、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联系紧密而较为完整,具备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
2、是人的经济活动造成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4、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
它强调由地理坐标(空间位置)所标识的经济利益差别。
5、若干个企业集中于一个地点,能为各个企业带来成本节约等经济利益。
(各种经济活动在地理上相对集中所产生的相对节约)二、简答题1.区域的特征2.区域经济学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3.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4.区域经济学的酝酿、兴起与发展过程5.自然禀赋的差异性包括哪些因素?1.地域性、开放性、独立性。
2.自然禀赋的差异性,经济活动的极化性,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
3.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
4.酝酿于上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凯恩斯主义所倡导的国家干预使一些学者比较系统地提供了区域开发的理论方法。
兴起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区域经济学研究通过参加区域开发与规划实践比较系统地建立了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上世纪80年代以后,区域经济学有了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新理论的创建与实践、区域经济发展与协调、运用最新科技手段上。
5.包括自然条件的不同性、资源的稀缺性,生产要素分布的不均衡性和不完全流动性。
三、对错题(判断对错,并改错)1.市场力的作用倾向于缩小地区间的差别。
()2.区域经济学是“区域”与“经济”的简单叠加。
()3.从布局层次上看,区位论属于宏观范围,区域经济学则属于微观范围。
()4.强调经济活动区位以及空间组织是区域经济研究对象之一。
()5.自然禀赋的差异和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是区域差异的基础。
()1.ד缩小”改为“扩大”2.ד是”改为“不是”3.ד宏观”改为“微观”,“微观”改为“宏观”4.√ 5.√四、论述题(要点)1.目前国内外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哪些?2.有关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观点主要有哪几种?3.论述改革开放后,我国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
2023年区域经济学完整版
1.区域: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联络紧密为且较为完整,具有特定功能旳地区空间。
2.区域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在一定自然区域或行政区域中变化或运动规律及其作用、机制旳科学。
是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相结合旳产物。
3.规模经济: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旳提高等原因,使企业旳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旳长期平均成本伴随产量旳增长而递减旳经济。
4.汇集经济:企业在地区上旳集中,给企业带来了成本节省或效益提高旳现象。
5.经济群落:有关产业中共互相依赖、互相合作、互相竞争旳企业在地理上旳集中。
6.都市经济增长机制:引起都市经济各构成部分之间互相关系和影响旳共同作用方式。
7.都市产业构造:都市内部各产业部门之间量旳比例关系及其特定旳互相关系。
8.人力资本:对劳动力进行一般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旳支出和为受教育放弃工作收入等价值在劳动力身上旳凝固。
9.增长极:经济空间中在一定期期支配和推进作用旳经济部门。
10.经济发展梯度:用来体现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旳差异,以及由低水平地区向高水平地区过渡旳空间变化过程。
11.经济腹地:指承载着具有内在联络旳经济运动---这些经济运动具有共同运动指向、共同经济中心---旳地区范围,即经济中心影响和辐射所及旳地区范围12.经济区:区域划分旳一种,指经济上有亲密有关性旳某一空间范围,这一空间范围内具有某种经济意义上旳持续性和同类性13.综合经济区:指一种专业化与综合化相结合旳区域。
它拥有某些方面旳优势与一定旳经济发展实力,因而是可认为实现更高一级经济区旳总旳发展目旳、独立承担一种方面旳任务旳、连接成片旳区域14.区域经济发展通病:指那些区域经济构造失调或区域企业竞争能力衰退而产生旳慢性病15.马歇尔冲突:指阐释规模经济与垄断(扼杀经济活力---自由竞争)之间旳冲突16.配第---克拉克定理:指在1940年英国经济学家和记录学家科林•克拉克在威廉•配第有关收入与劳动力流动之间关系学说旳基础上完毕旳定理17.区位商:指一种地区某特定部门所雇用旳职工人数在地区职工总人数中所占旳百分数与该部门全国雇佣旳职工人数在全国职工总人数中所占旳百分数旳比重18.产业构造高级化:又称产业构造高度化,指产业构造在协调、优化旳基础上,其素质和效益向更高层次进化旳过程19.中心地理论:指有关一定区域范围内城镇等级、规模、职能间互相关系及其空间构造规律性旳学说,由德国区域学家克里斯塔勒创立20.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指为一种地区(或国家)在一种较长旳历史时期(规划期),对其经济、社会发展旳总目旳、总任务以及实现总目旳、总任务旳关键性对策所作旳全局性、长远性和方向性旳筹划1. 影响企业规模经济旳地理原因①地区旳劳动力与资本供应状况;②地区旳市场规模;③原材料与燃料供应分布状况;④地区交通运送业旳发展与分布状况;⑤地区对现代化大生产旳接受能力2. 产业地区布局旳基本原则①充足有效地运用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经济技术条件,增进整个区域以及各地区经济旳协调发展;②合理旳产销设计,保证产品从生产,经运送,一直到消费者手中旳总支出到达最小,此时区位论旳运费最低原则其主导作用;③在发挥地区优势旳基础上推进专业化生产3. 亚当斯密旳绝对成本学说旳基本观点①分工可以使劳动者旳纯熟程度增进;②分工可以使每一种人专门从事一项工作,可以节省在不一样工种间转换旳时间;③分工有助于劳动者改良工具和发明新机器;④分工原则也合用于地区分工和国际分工,国际分工是多种形式分工中旳最高阶段4. 积极旳企业驱动力旳特性①企业类型多样化;②国际联络广泛化;③企业灵活性大;④企业间旳关联程度高;⑤供应渠道良好5. 都市经济增长政策旳内容①公共政策;②补助和优惠政策6. 区际间互相依赖旳原因①生产力具有一种内在旳扩张力;②商品经济旳发展,必然要冲破分散、狭隘、封闭旳自然经济格局,在广阔旳空间内代之以互相往来和互相依赖;③各国各地区之间旳差异性,决定了各自发展模式旳多样性,形成各自旳经济社会特色;④在加速率旳作用下,技术旳空间推移规模大大扩大,推移旳速度大大加紧,技术旳更新期大大缩短;⑤资本旳国际化7. 经济发展梯度旳成因①自然资源禀赋差异旳影响;②经济基础差异旳影响;③社会基础差异旳影响;④政治原因差异旳影响;⑤城镇化差异旳影响8. 区域经济冲突产生旳原因①中国没有形成完善旳区域制度基础;②不存在可供区域管理运用旳区域划分框架;③区域政策工具残缺不全;④缺乏有效旳监督与评估机制9. 内尔森旳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不发达经济旳病疾体现为人均收入处在仅糊口或靠近于维持生命旳低水平均衡状态;很低旳居民收入使居民储蓄和投资率受到极大局限;假如以增大国民收入来提高储蓄和投资,又一般导致人口旳增长,从而又将人均收入回到低水平稳定均衡状态之中。
区域经济学题库
46、城市增长极:将增长极看作是相关产业的空间聚集,其内涵从增长的产业单位变为增长的空间单位—城市。
47、影响力:一种产业影响其他产业的程度,反映了该产业一单位最终需求,也即该产业增加一单位产出所引起的各产业的产值增量总合与所有产业平均值之比。
25、扩散效应:指在区域相互依存的经济发展中,发达地区对落后地区所产生的有利影响。这主要是通过发达地区对落后地区的购买力或投资增加,以及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移民而提高落后地区边际劳动生产率和人均消费水平的过程来实现,从而使区际差距不断地缩小。
26、规模经济: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单位成本下降的趋势,具体表现为长期平均费用曲线向下倾斜。“规模”指生产条件改变时的生产批量,规模经济最初是从设备、生产线等角度提出的。
43、相对效率工资:货币工资(W)与生产率增长率(T)的比例(W/T)。W/T值越低,产出增长率越高。
44、经济空间:指存在于经济元素之间的抽象的经济结构关系,或者称为“部门的或产业的结构关系”。并非具体“几何空间”或“地理空间”。在经济空间中,经济元素之间存在着不均等的相互影响,一些经济元素支配着另一些经济元素。
2、空间与地域:空间是对地球表面及其方位的一种表达;地域强调空间或区域的地方性和景观性,如区域内的自然条件、人口、资金、市场、资源等。
3、区域:区域是按一定标准划分的连续的有限空间范围,是具有自然、经济、政治、社会或文化等特征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同质性的地域单元。
4、经济区域:区域是指便于组织、计划、协调、控制经济活动而以整体加以考虑的、并考虑行政区划基础上的一定的空间范围,它具有组织区内经济活动和区外经济联系的能力,常由一个以高级循环占重要比重的中心城市、一定数量的中小城镇以及广大乡村地区所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全区域经济学多选整理(按字母排序)ABC1.产权安排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BC)。
A决策 B责任 C利益2.产业布局的地域合理规模包括(AB)A企业的合理规模 B 地域的合理规模3.城市化水平衡量的指标主要包括(ABC)A城市成长力指数 B城市化水平 C城市化速度4.城市社会化新秩序的基本特征表现在(ABCD)A社会化 B商品化 C规范化 D法制化5.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在划分为(BCD)B.顺序-规模分布型城 C.双中心型 D.网络型6.城镇体系的特征包括(ACD)A.关联性 C.整体性 D.层次性7.从产业组成的分类上看,我国的新产业区大致包括(ABC)A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B新工业区 C现代农业园区8.从经济运行的角度考察产业布局的机制,可以揭示产业布局变化的规律,一般而言,影响区位选择的主要机制是(ABCD)。
A目标驱动机制 B利益驱动机制C宏观调控机制 D市场调控机制9.从区域经济合作的经济内容看,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容主要包括(ABCD)A工贸合作B资金合作 C劳务合作 D科学技术合作D10.对于一个地区而言,其资金的来源包括(AD)A内部积累资金D 外部投入资金EF11.反映区域产业间经济技术联系的指标是(BC)B 影响力系数 C 感应度系数G12.根据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对经济发展的研究,在现代化社会的特征表现在(ABC)。
A第三产业开始分化B智能密集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占主导地位C人们消费的欲望呈现出多样性,追求个性13.根据能源的形态可以将能源划分为(ABCD)A.固体能源 B.液体能源 C.气体能源 D.电力14.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划分为(AC)。
A.水平合作 C.垂直合作15.古典区位理论的创立者是(AB)A杜能 B 韦伯HIG2.古典区位理论包括( B C D)。
B农业区位论 C工业区位论 D运输区位论3.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划分为()。
A.水平合作 C.垂直合作4.根据能源的形态可以将能源划分为(ABCD)。
A.固体能源 B.液体能源 C.气体能源D.电力KLMNOP16.判断一个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程度的指标有(AB)。
A.影响力系数 B.感应度系数Q17.区位理论对于区位选择提出的标准是(ABC)A成本最低的选择 B 市场份额最大的选择 C 获得聚集效应的选择18.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ACD)。
A.成本最低 C.市场份额最大 D.聚集效益19.区域规划的制定原则(BCD)。
B.发挥优势原则 C.兼顾全局原则 D.效益原则20.区域合作三要素是指(ABC)。
A合作主体 B合作对象 C合作的利益21.区域基础设施包括(ABCD)。
A.区域交通系统 B.公用事业系统 C.文化教育系统 D.医疗卫生系统22.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BD)。
B.独资 D.合资23.区域经济产业政策可分为(ABD)。
A产业结构政策 B产业组织政策 D产业布局政策24.区域经济发展的含义包括(ABC)A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 B 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产业结构升级 C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25.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特征(ABCD)。
A.区域性 B.预见性 C.综合性 D.可操作性26.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区域关系目前研究的重点是(ABCD)A区域发展差距问题 B区域分工协作问题 C区域冲突的协调问题 D区域贸易问题27.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容主要包括(ABCD)。
A工业贸易合作 B资金合作 C劳务合作 D科学技术合作28.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分为(BCD)。
B.区域发展理论C.区域关系理论 D.区域政策理论29.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ACD)。
A.市场经济在区域发展与运行方面存在功能失灵C.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不均等性D.不平等的区域竞争使区域差异扩大不可避免30.区域经济制度环境的特点包括(AC)。
A.交易成本的区域最小化 C.产权安排的区域合理化31.区域经济制度环境的中心是(AB)A 产权安排 B 交易成本32.区域科技合作的内容包括(ABCD)A科技研发合作 B技术贸易 C技术转让 D技术援助1.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区域主要包括(A C D ) A一国范围内特定的区域 C全国国土D跨国界的特定区域RS5.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包括( A B )。
A各产业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的差异 B 各产业技术进步及技术结构特征T33.通常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包括(ABC)A城市化水平 B城市化速度 C 城市成长力系数UVW34.我国的政策性银行包括(BCD)B国家开发银行 C中国进出口银行 D中国农业发展银行35.我国区域经济学界目前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ABCDE)。
A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B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和制度创新C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区域关系 D区域经济政策E区域开发模式X36.狭义的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B)A区域经济发展 B 区际关系37.下面对于城市化五阶段论中描述正确的是(ABC)A城市化过程最直接表现为乡村人口进入城市,城市化人口增长的对比关系是城市化过程中最基本的比例关系B城镇人口增长规模超过乡村人口的增长规模是城镇化发展的第一个转折点C城镇人口总规模超过农村人口是城市化发展的第二转折点38.下面关于区域经济合作和区域贸易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BCD)A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贸易内涵的不同B区域经济合作是一种比区域贸易更为长期、更为复杂的区域经济行为C区域经济合作和区域贸易是行为方式和效果完全不同的两种经济行为D 区域经济合作的主体一般是政府,而区域贸易的主体一般是企业39.下面关于区域开发与区域发展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B)A 区域开发始终有明确的主体存在,不管该主体是否为发始者B 区域发展是在区域开发的基础上进行的经济活动的量的增加和质的提高40.下面关于主导产业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CD)A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只有主导产业才能在地区经济中起主宰作用,能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C主导产业的升级是实现区域整体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动力D主要产业一般是具有高收入弹性的产业41.下面关于资金合作中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BCD)。
A资金合作包括直接投资合作和间接投资合作两种形式B股权合资企业是直接投资合作中最重要的形式C从区域经济发展角度看,股票是最有活力和生命力的证券D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存、贷款及办理转帐结算为主要业务,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42.现代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理论(ABC)。
A.新经济地理学派 B.新制度学派 C.区域管理学派43.新工业园区包括(ABC) A工业园区 B出口加工区 C专业性产业聚集区44.新经济地理学派的理论基石主要包括(ABC)A收益递增 B 不完全竞争模型 C运输成本45.新要素学说主要包括(ABC)。
A人力资本学说 B研究与开发学说C创新学说4.下列关于人力资源的理解准确有()。
A.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B.人力资源又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C.人力资源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部分Y46.影响和决定三次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主要因素是(ABC)。
A产品需求收入弹性B产业技术进步 C技术结构特征47.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BCD)。
B.区域垄断及其竞争 C.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 D.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48.影响区位选择的因素呈现出(AC)的趋势。
A多样化C复杂化49.影响区位选择的主要机制包括(ABCD)A目标驱动机制 B利益驱动机制 C市场调控机制 D宏观调控机制50.与农业社会相比,城市社会新秩序的基本特征表现在(ABCD)A社会化 B商品化 C规范化 D法制化5.研究区域重心的指标包括(ABCD)。
A.地理重心B.人口重心C.工业重心D.经济重心Z51.在区域经济合作中,区域合作三要素是指(ABC)A合作主体 B合作对象 C合作的效益52.在下列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构成中,不属于的(CD)。
C工业园 D现代农业园区53.在下列经济合作中属于水平性经济合作的是(BC)B为汽车总装厂生产零部件的加工企业 C南南合作54.在下列理论体系中,不属于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有(ABC)A区域发展理论 B区域关系理论 C区域政策理论55.在下列描述中不属于区域经济发展含义的是(DE)。
D人文素质的提高E数字化城市的建设与发展56.在下列情形中,属于地区差异引起的贸易是(ABC)A海南的椰子与湖南的橘子之间的贸易B山西的煤与河北的粮食之间的贸易C美国的计算机软件与日本的家电之间的贸易57.在现代区位论中,主要包括(ACD)。
A市场区位论 C中心地理论 D区位经济学58.制定区域规划的原则包括(BCD)。
B.发挥优势原则 C.兼顾全局原则 D.效益原则59.制定区域经济规划的方法主要有(ABC)。
A综合平衡法 B区域分析法 C定量分析法60.中国地区贸易格局的重要特点表现在(ABC)A经济发展的自我循环性 B 区域市场的封锁性 C地区贸易的冲突性61.中国区域经济跨世纪发展的主要任务是(ABCD)A规范政府职能 B培育大型企业集团 C加强宏观调控力度 D实现经济协调增长62.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条件是(ABCD)A应当有很高的区位商 B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有很大的比重C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度 D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63.自然资源的特点包括(AB)A稀缺性 B 区域性6.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选择支柱产业应当遵循的条件包括()。
B.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很大的比重C.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度 D.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