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发展策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发展策略研究
作者:尚娟陈志敏陈素敏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4年第22期
摘要:
以生鲜农产品为研究对象,阐述了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基本特点,在对我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供应链集成;质量安全
中图分类号:
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2004602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上升,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合理构建与安全运营,关乎着链上各个主体乃至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概述
1.1生鲜农产品供应链
生鲜农产品也称为鲜活农产品,是指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鲜蔬菜、水果、水产品、禽畜及其肉类等初级产品。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是指以生鲜农产品为对象,以某企业(组织)为核心,从生鲜农产品的生产环节开始,直至其到达消费者节点的各个主体所构成的功能性网链结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是一个集成化的结构模式,包含了农资用品供应商、农产品生产者(生产组织)、农产品流通者及消费者,它不仅是一条连接“供-产-销-消”的物流链、信息链和资金链,同时还是一条可增值的链条。
1.2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特点
(1)参与主体的多元性。
由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概念可以看到,它跨越了第一和第三产业,涉及了农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业、仓储业、信息传输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并受到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的影响。
(2)链体结构的分散性。
从生鲜农产品的参与主体的结构来看,种子、化肥等农资产品的品种众多,供应商繁杂;生鲜农产品生产者大多是分散的农户;而分散的分销商又将产品扩散至分散的消费者,整个供应链过程表现出强发散性,同时链上各个主体同时又不断变化并参与到其他供应链当中,形成了纷繁复杂的动态交叉结构,致使供应链结构不稳定,管理复杂,成本过高。
(3)食品安全的严苛性。
生鲜农产品是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来源,同时也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一环,其供应链的流动效率和效果极大的影响到消费者的饮食安全。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频发,给广大消费者的健康带来恶劣影响的同时,也催生了对生鲜农产品安全的重视。可以说,食品安全是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首要目标,脱离了这一主题,将会造成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不信任,继而影响链上各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4)流通成本的敏感性。
生鲜农产品的自然属性要求其供应链在运行过程中,必须以食品安全为第一要义,以专业技术手段为依托,这在无形当中提高了产品成本,然而生鲜农产品又大多是低价值的产品,对流通成本的敏感性很高,过高的冷链成本会使农产品的价格增加,继而影响销售节点的成果。因此,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被认为是一个成本高、耗损大、利润微薄的领域。
2我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现状分析
2.1生鲜农产品供需数量呈增长趋势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鲜农产品的产量不断扩大,人们对生鲜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截至2012年底,全国水果产量达到24056.8万吨,畜肉产量达8387.2万吨,呈现出较高的增长趋势。从消费结构来看,全国人均鲜奶消费量达9.62公斤,人均蛋类消费量达到8.2公斤,处在高速的上升通道当中。这均说明居民对生鲜农产品的需求旺盛,生鲜农产品及其供应链的发展潜力巨大。
2.2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逐渐增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食品的安全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采购之时将食品安全作为首要因素,还有很多消费者倾向于选择品牌化的绿色有机生鲜品,并且也开始从相
对安全的购物场所选购食品。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以及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知不够,仍存在着对“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等概念的含糊不清,也不会辨别包装上相关的食品安全标志等现象,对有问题的生鲜食品的后果和处理方式不甚了解。这说明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已经建立并逐渐加强,但维权意识还有待加强。
2.3以农贸批发市场为核心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占主导地位
目前我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多以农贸批发市场为核心,即农产品生产后经过简单的包装运往产地批发市场,后经贸易销往各地批发市场,之后以小批量形式进入零售农贸市场。这种供应链模式在我国农产品流通当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不少大型的批发市场配有较为专业的仓储、拣选设施,信息技术也开始应用在批发市场当中,较好的实现了信息的收集与发布,并带动了区域的专业化生产,利用产销一体化经营实现了规模效益和全盘流通。
但这种模式大都基于交易营销模式,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采取的是以利益为拉动的短期行为,供应链的集成度低,一旦出现链上参与主体的“不道德”行为(例如,为缩减成本以次充好,或不采用低温流通设备等),整条供应链就会出现“断链”的风险,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难以保证,甚者会给消费者带来难以弥补的恶果。由于这种形式的供应链上主体的关系是松散的动态结构,因此,在质量安全追溯上存在很大的难度,由此会引发生鲜农产品发展的恶性循环。
2.4“农超对接”供应链模式开始起航
“农超对接”是当今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新型模式,连锁超市对农产品进行集中的采购、管理,并通过统一配送中心实现产品的分销。此种模式的核心企业为连锁超市,统一采购、统一储存、统一配送,所以农产品相应的配套设施和设备比较齐全,能较好的保证食品质量安全与信息传递。同时,超市的品牌经营特性决定了它需要特别注意与生命密切相关的生鲜农产品的质量问题,避免质量安全问题对超市的存续产生破坏作用。这就促使连锁超市有动力积极改善和整合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进行品牌化经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但这种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流通成本较高,且生鲜农产品的质量监测体系还不全面,一般的检测仪器只能检出农药残留量超标,而不能具体检测出哪种残留量超标,并且对于非法禁用的农药,超市里的仪器也检测不出来,由此带来食品安全的隐患。
2.5冷链物流思想尚未普及
全程低温是保证生鲜农产品品质的最有效的方法,而我国只有10%的肉类、20%的水产品进入冷链,在蔬菜水果中引入冷链物流技术的更是少之又少,甚至有的生鲜农产品是进入超市后才采取保鲜措施的,这就带来了较大的质量安全隐患。这个问题是生鲜农产品的低值性和现有供应链难追溯的特点共同决定的,致使链上主体受经济利益驱使而产生投机行为,导致非优博弈结果的产生,从而降低了供应链的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