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元素在地域性景观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土元素在地域性景观中的应用
作者:李尚冬
来源:《工业设计》2016年第08期
摘要:将乡土景观元素进行整理分类,分为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两个大类三个小类;总结不同类型的乡土景观元素在营造地域性景观中与之相适应的表达方式;强调乡土元素在地域性景观中的应用意义,认为其应用具有经济意义、生态意义和人文意义,更适用于表现地域性景观。
关键词:乡土;景观元素;运用;表达;地域性
1 相关概念
乡土:通常指家乡、故乡,是一个边界模糊的地域概念;乡土景观:既本土、地域性的景观,不仅指地域中所处的自然风貌如地形、地貌、水文等,还包括当地的人及其生产生活方式,长期以来当地人为适应及改造自然环境产生的人工景观,如乡土建筑、民间村落、民族服饰等。乡土景观源于乡村本土,与当地民俗风尚、区域特色息息相关,蕴含一定的文化意义和地方精神,涵盖自然、社会、文化三个层面。乡土景观元素:取自于特定地域生产、生活过程中用于景观表现的素材[1]。
2 乡土景观元素的类型
将乡土景观元素进行归纳分类,便于乡土景观元素的提取与应用。乡土景观元素的类型总体分为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两大类。物质形态又可分为天然的乡土景观元素和人工的乡土景观元素。天然的乡土景观元素一般是指未受人影响的景观,严格意义上的“天然景观”很难获取,更不易判定,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水文、植被等实体元素。天然的景观元素通常是地域性景观形成的基础,不同的天然景观间接的影响当地人的生产生活活动和思想意识,孕育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地域性景观。
人工景观是由人类活动直接建造的、完全不同于自然基质的景观类型。人工的乡土景观元素是当地人从事生产生活活动的产物,如乡土建筑、民间村落、乡村田野、生产工具、生活器皿、手工艺品、民族服饰等,是在地域性景观设计范畴中比较容易利用的乡土元素。
非物质形态的乡土景观元素也可以视为文化、精神层面的景观元素。可分为传统文化、历史典故、纪念性事件等在当地已经发生却仍对现代人们有重大影响的事件性元素,正在发生和即将发生的事件性元素,如地方习俗、民族风俗、生产方式、生活活动等。
3 乡土景观元素的提取与应用
乡土景观元素的利用是营造地域性景观的基础,乡土景观元素类型多样,选取何种乡土景观元素,以何种的表现形式来表现是塑造地域性景观设计最切实的问题。这需将不同类型的乡土景观元素归纳、整理,分析出与之相对应的表达手法。
3.1天然乡土景观元素的表达。
天然乡土景观元素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水文、植被等,是一块地域所处的自然特征也是地域性景观形成的基础[2]。但对天然的乡土景观元素的提取较其它类型的乡土景观元素而言更容易被忽视。从天然的乡土景观如气候、地貌中可以提取出地域的色彩,确定地域性景观的色彩基调和景观小品等局部色彩,比如陕西黄土高原的黄色基调。不同的地形、水文等有其独特的自然特征,如山地的绵延起伏、平原的一马平川等对其元素的再利用本身就是与地域性景观的结合。乡土植被在营造地域性景观的作用举足轻重,相对于外来物种乡土植被成本低、适应性更强、更易于巩固地方植物群落的生态稳定性和体现地域性特征。
3.2人工乡土景观元素的表达。
人们长期在一个地域从事生产生活等活动,自发的对周围的环境进行改造利用,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活环境和衍生品。如由乡土建筑、乡村田野、池塘沟渠、阡陌交通等元素组合成的民间村落,这些元素通常是基地现状的体现,以设计的“背景”出现。可对这些元素进行提取,如建筑的材料、色彩、形制,田野、交通的纵横分割,沟渠的分布走向等。人们长期生活使用的生活器皿,从事生产活动的生产工具,具有本地特色的手工艺品、民族服饰等,它们运用传统材料和工艺制成,经过时间的考验,而保存下来,有极强的使用价值、地域特色和认同感,是营造地域性景观的重要元素。对于这类元素的使用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不经过二次加工,直接利用。如生活器皿、手工艺品等,在乡村生活中常见的石磨、水井、茶具、葫芦、扇子等器物都可以通过简单的组合、布置直接使用[1]。第二种是对物件的元素再提取应用,如形状、材质、色彩等。但随着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的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活器皿,生产工具逐渐被取代,地域性的乡土景观元素正在消失。
乡土材料的运用最能体现景观的地域性。乡土材料源自本乡本土,历经数年大自然的磨炼和人工的选择才保留下来,其特性适应了本地的自然环境,同时潜意识中为人们所接受。在建筑、小品、铺装中运用乡土的材料,如:砖、石材、木、陶、土等通过传统的工艺和造景手法相结合,既体现景观的地域性,又具有长远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3.3非物质形态的乡土景观元素的表达。
乡村生活中所形成的传统文化、历史典故、纪念性事件,地方习俗、民族风俗、生产生活方式等非物质形态的元素都可应用于地域性景观设计中[3]。既可以是已经发生的事件元素也可以是正在发生和即将发生的事件元素,方括当地人们物质和精神等方面,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和感染力。由于主要表现为文化艺术,精神生活层面,景观元素不如物质形态景观元素直观,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容易被忽视,所以需要进行二次加工才能具体应用。
4.1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乡土景观元素源于本土,早已适应当地环境,根植于当地人思想意识中。乡土材料经过简单的加工就可直接运用到景观中,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又可就地取材降低材料的运输费用;乡土植被适应本地能力强,移植存活率高,运输及后期养护成本低,更有利于巩固地方植物群落的生态稳定性和体现地域性特征。特色的地域性景观与当地文化、风土人情、旅游项目等相结合,能够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创造经济价值。
4.2避免景观同质化,增强地域特色
由于乡土景观元素一般比较平常、真实、琐碎,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4]。来源于当时当地,是自然和土地的,也是当地人的,是人类为了生存和生活而产生的地域综合体[1]。不同地域的乡土景观元素各不相同,它所具有的文化符号有着很强的识别性、地方特色和民族生活气息,既对当地人具有亲和力和认同感又对外来人群具有新鲜感,是地域特色的展现,乡土景观元素的使用还能加深对地域文化、地域特色和民间风俗的了解,增强景观的可识别性,减少景观同质化现象。
4.3传承地域文脉,保护乡土景观
乡土建筑、乡土景观及乡土生活已成了人们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无论是物质层面的实体元素还是非物质层面的事件性元素,这些乡土建筑,地方习俗、民族风俗都反映特定社会历史阶段的乡土风情、风貌,是现代社会认识历史发展和形成价值判断的窗口[1]。在地域性景观设计中,发掘和提取地域特色的乡土景观元素,将乡土风情、民俗生活、地域文化恰当地应用,对传承地域文脉,保护和恢复乡土景观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也为地域性景观的再创性设计提供保证。
5结语
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加快了乡土景观元素的流失,也代表着特色地域文化的消失。传承地域文脉,避免景观同质化需要在乡土元素中提取创新。充分尊重乡土景观,结合本土自然条件,对乡土景观元素进行提取,运用当地传统技艺、材料与新技术新材料结合,采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可以塑造既符合当地生活风尚、人们喜闻乐见又可以传承地域文脉的景观作品。乡土元素种类众多,地域性强,对乡土景观元素的加工、提炼及其表现方式仍需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